【推薦】說課稿範文彙編八篇

來源:才華庫 2.0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說課稿範文彙編八篇

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流動的畫》。它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詩中,“我”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流動的畫,熱愛祖國。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琅琅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

我從三個方面來向大家彙報: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過程。

一、教學理念

根據教材的特點,其字裡行間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審美資源。因此,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把引導學生審美作為重點,把這節語文課上成一堂美的欣賞課。“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這就是我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實“讀”——讀出形、讀出情、讀出神

2、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為學生創設一個“書聲琅琅”的課堂氛圍,讓他們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中,豐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定教學目標:

1、將“讀”的訓練貫穿於教學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讀通、讀順、讀美課文,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使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地感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養語感。

3、激發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河山。

教學重點

通過落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美”。

教學方法

我主要採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整堂課中,力求做到:

過程——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參與;

問題——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

疑難——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探究;

朗讀——儘可能讓學生自己——評價;

詩歌——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感悟。)

三、教學過程

1、讀出詩歌的形,披文入境發現美(顯示)

“讀出形”即讓學生通過讀,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描繪的形象,發現詩歌的美。這個環節通過3步來實施: “猜謎激趣,讀題質疑”;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觀畫說景,感自然美”。

上課一開始,我用了一首優美的關於“畫”的謎語詩。(演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樣,緊緊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學習、探究。

接著,讓學生通過三次自讀(顯示:一讀,自主解決課題質疑;二讀,自主合作學習生字;三讀,合作探究新的質疑),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

利用“活化”教材內容,創設情境(演示:車窗外不斷變換的美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結合詩歌中的語言描寫,讓學生在頭腦中喚起詩歌描繪的形象,讀出詩歌的“形”。

這個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初步讀懂詩歌。

2、讀出詩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賞美

“讀出情”即引導學生讀出語言蘊涵的情感,由發現美進而到欣賞美,提高了審美的層次。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情感為突破口,讓學生主動走向教材。

首先,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範讀、配樂讀等方式,(:品讀:對比讀、自主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範讀、配樂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著,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字,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麼美景?二年級學生的生活感受畢竟有限,我用出示田野、瀑布、藍天圖,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為學生創設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略讀課文,悟人文美”。通過“三讀三說”學習詩歌的第二小節,(出示:三讀三說——自由讀,說說讀懂了什麼;分角色讀,說說沒讀懂什麼;集體讀,說自己的感想。)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感悟到詩歌中蘊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此時,學生的理解已經層層深入,能明確地領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蘊美了。

3、讀出詩歌的神,導之以行創造美

這個環節裡,我再次藉助多媒體,通過兩個方面和學生一起來感受、學習,引導學生讀出語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達到審美的更高境界。

“廣泛閱讀,拓展知識”。我讓學生收集課外資料,更多地瞭解祖國的壯美山河。通過泛讀拓展,“讀出神”。

“感官閱讀,延伸情感”。讓學生通過“飽覽祖國美麗河山”,(演示:一張中國地圖,圖上演示從長沙出發的鐵軌圖,連結著名風景點的美景)又一次讓學生從感官上來“閱讀“祖國的畫,延伸情感。從課內知識自然地拓展到課外生活,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祖國的愛,來創造美!

在迷人的風景中,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戛然而止,“課已盡而意無窮”。

總之,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自主完成對詩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審美情趣。力求在詩歌的教學上有所創新,“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報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本次健康活動利用舊報紙作為幼兒遊戲的物件,通過幼兒自由的嘗試,體驗各種報紙的玩法,從而培養其創新意識,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也讓幼兒體會到:只要肯動腦,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包括一些沒用的東西都能成為我們遊戲的材料,而且一物多玩。

【說目標】

我將目標定位於情感、認知、能力三個方面。

1、能自由結伴玩報紙,體驗集體活動與創造的快樂。

2、在報紙上探索各種玩法,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通過遊戲活動,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平衡、跳的能力和快速跑的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在報紙上探索各種玩法,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難點是:用多種方法嘗試用一張報紙放在胸口而不掉下來。為使活動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報紙若干及報紙所做成的滾筒、紙球等等。

2、熱身操的音樂及錄音機。

3、遊戲所需要的器械。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激發幼兒學習和鍛鍊的興趣,活躍幼兒的思維,培養其主動性,創造性,發展其能力。活動中我主要採用遊戲法,和重複練習法。整個活動我選擇在戶外進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組織幼兒活動,為幼兒營造了一個寬鬆愉悅的活動氛圍,以此來達到該次活動的最終目標。

【說學法】

1、操作法:《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會讓孩子們操作探索他們手中的報紙應該怎樣玩。

2、自由討論法: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的核心,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多種辦法解決問題。像“報紙還可以怎樣玩”?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的空間。

3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勞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提高”,所以在活動中讓每一個幼兒參與其中,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的理念。

【說過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集中,特點鮮明的特點我從熱身活動——自由探索——遊戲:衝過封鎖線——在一段舒緩的背景音樂中幼兒做放鬆運動,四個方面引導幼兒活動。

熱身活動:幼兒手拿卷好的報紙入場,在音樂聲中做韻律操。這是整個活動的開始,是讓幼兒有個好的心情進行後而活動的基礎,相當於準備運動。在節奏較強的音樂聲中有精神地做操。同時做操的器械是報紙,對幼兒來講較為新鮮,能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並與下面的環節相聯絡。

自由探索:首先讓幼兒進行嘗試活動引導孩子把紙棒拆開討論:報紙還可以怎麼玩?自由探索玩法:幼兒可一人玩,也可幾個人合作著玩,引導幼兒探索多種玩法。再就是結伴玩幼兒結伴展示不同的玩法,如:練習跳遠、練習鑽“山洞”、橫躺滾等,在集體探索中啟發幼兒邊想邊嘗試不用手幫忙就讓報紙在胸口而不掉下來。這個部分我共設計了三次讓幼兒自由活動,自己體驗的機會。目的是要通過反覆的嘗試體驗讓幼兒自己感受到“跑步的快與慢是報紙能否貼在胸口的關鍵”。第一次讓幼兒嘗試,是給幼兒一個充分發揮創造力。想象力的機會。以此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配上音樂,以喧染氣氛。第二次嘗試是又一次地發揮了幼兒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創新。也可調動那些缺乏想象的幼兒。最後一次嘗試是為幼兒提供一個練習鞏固的機會。大班幼兒競爭意識較強,故遊戲《衝過封鎖線》設計成競賽的形式進行,從而也是一個高潮,從而達到鍛鍊的目的。 同時教師對幼兒創造的方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放鬆活動:教師帶領幼兒做各種放鬆肌體的情緒。也是動靜交替,讓幼兒從先前緊張的情緒中平靜下來,並對活動進行評價,整個過程考慮到幼兒地運動負荷,激緩結合。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來自李屯中學,叫路偉。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商務星球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地球的公轉》,下面我將圍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分析、闡述。,請各位評委評議指正。

一、教材分析

地球的運動包括兩方面內容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地球的公轉是地球自轉的延伸,也為以後深入學習地球的運動奠定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圍繞“地球公轉的定義、方向、週期、特點及意義”這一主線而展開,圖文並茂,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本節課是教材的重點之一。

二、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目標:

1、掌握地球公轉運動的方向、週期和特點;

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帶劃分是由於地球公轉而產生的;

3、瞭解地球上的五帶的劃分的依據。

能力目標:

1、使學生能夠通過事實說明地球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2、通過讀圖能說出五個熱量帶的名稱範圍。

情感目標:通過觀察地球的運動,說明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

本節教材難點內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原因,我確定這個難點的依據:一是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與地軸傾斜和地球位置有關,十分抽象,本身就是很複雜的問題。二是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差,對此不容易理解。

三、教法學法分析

為了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採用講練結合的.啟發引導式教學方法和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法。我採用這種教法的依據有三:一是現代教學研究證實真正的理解是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再構建。知識再構建依靠提出問題,引導推測,鼓勵大膽猜測與想象,解決問題,主動建構知識體系。二是根據“二期課改”精神,教師轉變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過直觀的動畫表現出來,變難為易,學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資訊如文字、影象、聲音等有機整合並顯示在螢幕上,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提高教學課堂效率。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實現新課程理念終生學習的目標。基於以上考慮,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表現自己,抓住這一生理特點,創造多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進來,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樣可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過程分析

本節課教學總的思路是以知識結構為線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師生問答,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圍繞“地球公轉的方向、週期、特點及意義”這一主線來組織教學,通過構建三大問題情景,兩次合作討論而完成。

本節課在匯入過程中,首先複習地球的自轉的方向、週期、特點及意義,那地球公轉是什麼樣的情況呢?這節課我們也從這四個方面來學習。我採用這種匯入法的依據是地球自轉和公轉在教材結構上有相似之處,複習地球自轉既鞏固上一節課的內容,又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本節內容。

本節教材第一部分內容是地球公轉的定義、方向和週期,我將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解,通過觀察動畫,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地球的公轉?地球繞著太陽的運動叫做地球的公轉。

2、地球公轉的方向是如何的?(自西向東繞太陽轉公轉,方向和自轉方向相同)地球自轉和公轉同樣自西向東運轉,有哪些不同呢?(自轉——以地軸為中心,公轉——以太陽為中心,自轉、公轉同時進行。)

3、地球是正著身子還是斜著身子圍繞太陽轉的?

4、什麼是地球的公轉週期呢?地球的公轉週期是多少呢?這個問題讓學生看課本回答。這樣處理條理清晰,知識點明確,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地理現象獲取資訊的能力。

地球運動是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兩者同時進行,自轉運動產生了晝夜交替,那公轉運動產生了什麼地理意義呢?引出地球公轉的意義,首先是四季的形成,學習四季的形成要先知道南北迴歸線,這個問題我讓學生觀察圖畫以問題的形式解決。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上)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課時)。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節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從數學科學本身看,方程是代數學的核心內容,正是對於它的研究推動了整個代數學的發展,從代數中關於方程的分類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簡單的代數方程,也是 所有代數方程的基礎.教科書將本節內容安排在第一節,一方面是對國小學段已經學過的有關算術方法解題和簡單方程的運用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考慮引入一元 一次方程後,可以儘早滲透模型化的思想,使學生儘早接觸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課程標準》對本課時的要求是通過具體例項歸納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據相等關係列出方程.讓學生在歸納和總結的過程中,初步建立數學模型思想,訓練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能結合情境發現並提出問題,體會在解決問題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本節內容的特點,我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情感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本節課的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讓學生體驗從算術方法到代數方法是一種進步,歸納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領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和作用.

②在學生根據問題尋找相等關係、根據相等關係列出方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取資訊、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③使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方程的過程,認識到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初步體會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

數學思考目標

用字母表示未知數,找出相等關係,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通過列方程解決.

情感價值目標:

讓學生體會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滲透化未知為已知的重要數學思想.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3、重點、難點:

結合以上目標,我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立足學生髮展的宗旨,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什麼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關係列方程.

教學難點:思維習慣的轉變,分析數量關係,找相等關係。

二、教學策略: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呢?在教學過程我運用瞭如下教法與手段:

1.生活引路,感知概念背景;

2.比較方法,明確意義;

3.感受過程,形成核心概念;

4.運用新知,鞏固方法;

5.歸納總結,鞏固發展.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開始,將實際問題“數學化”建立方程模型.採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觀察、歸納的教學方式。

三、學情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及學生的心理特徵,在學法上,極力倡導了新課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通過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的分析,創設情境,使數學回 到生活,鼓勵學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數量關係,學生在經歷“建立方程模型”這一數學化的過程後,理解學習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培養學生抽象 概括等能力.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六個環節:

(一) 情景引入

採用教材中的情景

在這個環節中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問題1:從上圖中你能獲得哪些資訊?

問題2:你會用算術方法求嗎?

問題3:你會用方程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二)學習新知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設中山市到深圳市的路程為x千米,怎樣用式子表示中山市與東莞市的距離以及中山市與惠州市的距離?”,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結合圖形,根據在《整式的加減》中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通過上述思考過程,學生已經初步瞭解到尋找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的相等關係是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所在.

然後我結合上面的過程簡單歸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並給出方程的概念.

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1)用字母表示問題中的未知數;(2)根據問題中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17世紀的法國數學家迪卡爾最早使用x,y,z等字母表 示未知數,而我國古代則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等表示未知數,而且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這說明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和才幹的偉大民族.)

在這裡我介紹了字母表示未知數的文化背景,其目的就是在文化層面上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愛數學,展示數學的文化魅力,這正是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的體現.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國小裡已經給出了方程的概念,這裡可適當處理.

在這裡我開始向學生滲透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程式.

(三)討論交流

討論1:比較列算式和列方程兩種方法的特點.

列算式:只用已知數,表示計算程式,依據是間題中的數量關係;

列方程:可用未知數,表示相等關係,依據是問題中的等量關係。

通過討論,學生體會到了:用算術方法解題時,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數,而列方程時,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數,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數,這就是說,在方程中未知數(字母)可以和已知數一起表示問題中的數量關係.

而且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會逐步體會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

緊接著的思考讓全班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從而進一步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討論2:對於上面的問題,你還能列出其他方程嗎?如果能,你依據的是哪個相等關係?

在這個討論活動中,我採取了先小組合作交流後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後,學生中出現如下結果:

從學生的分析所得,這兩種設未知數的方法就是在以後學習中將遇到的直接設元和間接設元兩種設元.

要求出路程,只要解出方程中的x即可,我們在以後幾節課中再來學習.

在這個環節裡,問題的開放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合作交流的時間。

(四)初步應用

學生在國小已經學過簡易方程,通過以下的例題和練習可以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併為一元一次方程提供素材。

1、例題:根據下列問題,設未知數並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長24㎝的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2)一臺計算機已使用1700小時,預計每月再使用150小時,經過多少月這臺計算機的使用時間達到規定的檢修時間2450小時?

(3)某校女生佔全體學生數的52%,比男生多80人,這個學校有多少學生?

2、課堂練習:這一組例題和課堂練習的設定,其目的是讓學生更進一步加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再探新知

提取例題和練習中出現的方程請學生觀察方程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然後達成共識: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是1.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觀察方程特點,給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師總結: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通過思考辨析,使學生鞏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把握住概念的本質.

(六)課堂小結

讓學生先歸納,然後教師補充方式進行,主要圍繞以下問題:

本節課學習了哪些主要內容?一元一次方程的三個特徵是什麼?從實際問題中列出方程的步驟及關鍵是什麼?

五、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著力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突出問題的應用意識。在各個環節的安排上都設計成一個個問題,使學生能圍繞問題展開討思考、討論,進行學習。

2、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通過列算式與列方程的比較,分別歸納出它們的特點,從而感受到從算術方法到代數方法是數學的進步;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得出問題的不同解法;讓學生對一節課的學習內容、方法、注意點等進行歸納。

3、體現學生思維的層次性。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嘗試用算術方法解決問題,然後再引導學生列出含未知數的式了,尋找相等關係列出方程,在尋找相等關係、設未知數及作業的佈置等環節中都注意了學生思維的層次性。

4、滲透建模思想。把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用方程形式表示出來,就是建立一種數學模型,教師有意識地按設未知數、列方程等步驟組織學生學習,就是培養學生由實際問題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

說課稿 篇5

一 、指導思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終身鍛鍊的前提,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性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的進行體育鍛煉,本節課首先採用故事匯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以情境教學貫穿整堂課,堅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樂中學,學中樂”的現代教育思想。

二、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實施後,體育課堂教學一改傳統的單調、枯燥的學習氛圍,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一切活動的開展堅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題地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不同的需要,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根據這些理念及水平一學生的特點,本人構思並設計本課教學,如運用鯉魚跳龍門這個古老的神話故事,將其蘊涵著人文教育因素引入到體育課堂上來,力圖挖掘體育課更為豐厚的教育含量,以此來充實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文化課成績、身體素質普遍較好。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意識淡薄,該班級班風活潑,班級紀律性較強,班風凝聚力、榮譽感強,對體育課興趣較濃。此水平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可塑性很強,採用情境教學是最適合這一年齡段的學生。

四、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目標:學生積極參與,積極配合

2、運動技能目標:學會在自然助跑中一腳蹬地踏跳、雙腳輕巧落地的跳躍方法;在遊戲中進行移動、躲閃的練習

3、身體健康目標:發展身體靈巧性和動作的協調性,增強下肢力量

4、心理健康目標:養成勇敢、誠實、機智、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5、社會適應目標:具有相互合作、幫助的精神與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活動

難點:自然助跑中一腳蹬地踏跳、雙腳輕巧落地的跳躍方法

六、教法學法:

1、教法:

1)、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入景動情,明理知味。用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體驗到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最佳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自主探究法。在練習中,無論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突出其自主性,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探究”。敢於“放”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開動腦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合作意識、創造效能力。

2、學法指導:

本課根據國小生身心特點,使學生在創設情境的教學活動中學習。通過故事匯入----興趣提升---設疑----解答----師生共同參與----互相評價、互相激勵的過程,使本課的重、難點得到解決,並讓學生充分享受體育所帶來的快樂。

七、教學過程

1、熱身運動(8分鐘)

課前進行整隊和簡單的熱身慢跑,通過課前準備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自主做準備活動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意識。

2、新課講授(28分鐘)

教學一:小鯉魚跳龍門(20分鐘)

在新課教學前先創設鯉魚跳龍門的教學情景,通過這個故事引起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告知學生今天大家就是這群小鯉魚。典故促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課產生很大的興趣。而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的思考,提出各種疑問。對於這些困惑,教師進行指導,並讓部分同學按照他們的構思進行跳躍,通過自己體驗對比,學生很快就學會了單腳起跳、雙腳落地動作;而且還掌握了雙腳落地曲膝緩衝的本領。

在活動中,我還讓學生擔當小組內的不同角色例如:擔任小組長、擔當牽橡皮筋的任務等,這樣又培養了學生相互合作等能力;同時小典故也告訴學生要勇於克服困難,積極向上、敢於成功這個道理。學生在各個角色都表現的非常出色。

教學二:小鯉魚智鬥漁翁(8分鐘)

創設教學情境:小鯉魚的歡樂童年生活,調動學生的模仿積極性,在此基礎上,設計相關的遊戲——躲避漁翁,通過這個遊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反應和奔跑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誠實、協作、遵守規則的精神品質。

3、整理放鬆(4分鐘)

1、讓學生想象著勝利後成為騰雲駕霧的龍,放鬆身心,體驗今天取得的收穫

2、同學反思並小結這節課自己的表現,教師給予鼓勵肯定

八、場地器材:

跳高架一副,長皮筋一根,短皮筋六根,小體操墊六塊,用竹竿、呼啦圈、跳繩做的“網兜”一副。

九:運動密度:

43%左右 預計平均心率每分鐘135次左右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在本書中的地位與作用

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的主題是我與他人,而本框“禮貌顯魅力”是與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現代社會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當代青少年文明禮貌的欠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基於以上兩個方面,此框對於學生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是大有幫助的,必將為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本框在全書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中力求“把學會交往作為主題,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養的重點”的宗旨及八年級學生的實際,本框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能力目標】

在實際生活中,逐步學會以禮待人,與人交往時做到語言文明、態度和氣、舉止優雅,並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驗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以及對人生髮展的價值,樹立不講禮貌為恥、講禮貌為榮的交往態度,並樂於以禮待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在社會變遷的程序中,傳統的交往禮儀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智力、學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禮貌、禮儀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禮貌,缺乏禮貌。針對青少年的現狀及教學的踐行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如何將禮貌落到實處,即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二、教學理念

注重活動,淡化說教。文明禮貌問題如果操作不當,很有可能演變成一種說教,致使教學回到傳統政治課的老路上去。本節課我充分利用活動資源,在生動活潑的場景中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文明禮貌的魅力。

關注認知,強化體驗。引導學生對文明禮貌的認識是必要的,對有關問題也要進行分析乃至說理。與此同時,我儘可能地在活動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驗,這樣有利於教學內容的內化。

表層切入,深層領悟。文明禮貌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基本的生活問題入手,讓學生透過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領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三、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主互動過程。八年級學生有思想,樂於表現,他們既成熟又幼稚,直觀形象思維強,抽象的邏輯思維較弱。基於此點,我設計的教學方法是“活動探究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

體現“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精神,讓學生自己去活動、探究、體驗、領悟,在關鍵之處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關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小品表演、觀看動畫、即興表演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交流與合作,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與時間,從而形成一定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給學生自由馳騁的藍天。

2、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進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創設讓學生思維層層展開的教學情景,有助於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程式設計與分析

1、開門見山,自然匯入。

同學們,一看大螢幕,我們就明白了,今天要學什麼?(禮貌顯魅力)

2、活動一:欣賞小品《公交車上》、動畫《上車》,明確為什麼要講禮貌?

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坐公交車問題切入,引發學生對禮貌問題的思考。學生自己表演,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動畫歷來深受學生喜愛,內容形象生動,既幽默又帶有諷刺意味,讓學生多感官感受,能引發學生共鳴,通過此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形成“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禮貌是文明的體現”的道德認識。

3、活動二:欣賞動畫《大蕃薯的故事》,明確應該怎樣講禮貌?

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由於本課時間僅有30分鐘,加之這部分涉及的內容較多,故而重點講了語言文明的表現,其他一帶而過。

4、活動三:即興表演,生活考場

通過此環節的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在前兩個活動中形成的認知,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認識到禮貌是一種習慣,要將禮貌落到實處,即在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5、教師總結,昇華全篇

6、課後實踐,陽光行動

通過此活動的踐行,實現教學內容的內化。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我說課的的題目是解直角三角形,它是第二十五章第三節內容,我從下面五個方面說課。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1、本節的地位作用

《解直角三角形》,是前面學過的相似及函式問題的延續和綜合應用,同時也是高中繼續學習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預備知識。它的學習還蘊含著數學建模和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所以,本節內容無論在本單元,還是整個國中教材甚至會考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2、 學習目標

由於本節課是第一課時,主要是使學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並能運用關係解直角三角形和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參考課標提出的階段性要求,確立本節的教學目標是:

(1)會根據直角三角形已知元素,解直角三角形。

(2)通過對解直角三角形的學習,我們能感知未知元素與已知元素的關係,體會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

(3)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滲透轉化思想和數學建模意識。

3、本節課重點是解直角三角形,這是因為它和相似等知識一樣,是以後會解題的重要工具,將被廣泛的應用。

難點是選擇合適的邊角關係。這是因為在解直角三角形時,需要學生根據已知條件,結合圖形,經過分析,選擇準確簡單的關係式,而學生剛學三角函式,應用還不靈活,所以感到困難。

第二方面:教法分析

本節課我選用了引導發現法和歸納總結法,並應用了媒體教學。這是因為課標提出“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兩種方法可以讓老師成為導演,學生扮演演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媒體的使用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課堂容量增大,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

第三方面:學法指導

為了充分發揮導學案的以案導學的作用,在學案中我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增加了“老師溫馨提示”欄目,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降低學習難度,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養成及時歸納、總結規律方法,有目的學習的好習慣。

第四方面:教學程式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我按照學案導學的“學--研--展--教--達”的教學模式展開。

1、在學這個教學環節,我在課前下發學案,讓學生在學案的引領下,充分感知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記錄預習疑惑,及查閱相關資料。及時發現自身學習本節內容的不足之處,在上課時能夠積極思考,合作,交流,展示。

2、在研這個環節,我精心設計問題,將本節的唯一知識點---解直角三角形,遵照“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則轉變為探索性問題的問題點、能力點,既學案中第二個大問題的裡4個小問題,通過對知識點的教師設疑、學生質疑、解釋、歸納總結等一系列師生研討活動,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挖掘出它的內涵和外延,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學生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看書,學會自學,進而突出本節重點。

3、在展這個環節我以本節例題即學案中的例1為基礎,採用變式訓練,逐漸增加問題難度,讓學生在不同的問題中,多角度領悟本節重點知識--解直角三角形問題的實質,通過“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展示和反饋,幫助學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注意事項,及怎樣選擇合適的邊角關係式,怎樣引輔助線,怎樣寫解題過程等問題,達到突破本節難點的目的。

4、在教這個環節我在學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的基礎上,應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學案上拓展提升問題,它實質也是本節例題的一個變式訓練,培養學生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螺旋上升美。並且我精選了貼近學生生活情境的實際背景,寓德育與數學一體,生活與數學一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合作意識,讓數學思維好的同學吃的飽,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5、通過達標檢測這個環節,及時反饋本節學生存在的問題,當堂點評,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精神。

6、作業緊緊圍繞鞏固本節所學內容展開,有一定的梯度,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穫。 板書設計本著重點突出的原則,讓學生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一目瞭然,加深印象。

第五方面:設計理念

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力求讓學生意識到:要解決老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看書不看詳細不行,只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還不行,如本節的複習提問部分,我雖然在導學案中給出了,但我在提問時卻換了一個方式提問,目的讓學生真正理解學案內容。而不是照著學案念,在講授本節課時,我儘量實現自己角色的轉變,讓自己從講臺走下來,成為“平等中的首席”。

總之,我儘量創設適當和適合的教育情境,因為我知道,如果將15克鹽放在我面前,無論如何都難以下嚥,但是,把它放在鮮美的湯中,在享受佳餚時,15克鹽早已被吸收。情境之餘知識,猶如湯之餘鹽,鹽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

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酸、葡”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演來學習課文,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點:識字和朗讀

教學難點:讀好課文中的對話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出示圖片,讓學生猜出圖片中的味道,匯出酸和甜(學習生字酸、甜),今天我們要學 習的課文就和這兩個味道有關。 引出課題:17、酸的和甜的

多有意思的題目呀!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趕快去看一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課文,邊讀邊圈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二、趣味識字

1、 現在所有的生字寶寶跑到螢幕上了,快和他們打打招呼吧。拼讀生字。

2、 自由認讀。

3、 小老師領讀。

4、 教師指導讀好葡萄、狐狸輕聲。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邊讀邊思:故事中有哪些可愛的小動物?

2、學生回答,板書:

狐狸 小松鼠 小兔子 小猴子

四、理解課文

(一)狐狸說葡萄是酸的

1、出示狐狸圖,用自己的話說狐狸在幹什麼、想什麼?

2、學生換位思考:摘不到葡萄,心情怎樣?

3、“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讀出生氣的語氣。

4、讀完後,我們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著,所以說是酸的。

板書: 狐狸 (說) 葡萄 酸

(二)松樹和小兔子說葡萄是酸的

1、松鼠和小兔子也說是酸的,怎麼知道的? (聽說的)

2、他們為什麼相信狐狸的話呢?

3、(抽讀松鼠想法)“一定”讀得特別響。

4、自己試讀兔子想法,讀出深信不疑。

板書:松鼠和小兔子(聽說)葡萄 酸

(三)猴子說葡萄是甜的

猴子為什麼認為是甜的?讓我們看看猴子的表現。

1、出示圖畫。望著這一串串的葡萄,此時猴子怎麼想、怎麼做的?

2、說說,你想做什麼的時候迫不及待?

3、比較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歡哪句?為什麼?

4、就在這時,誰攔住了他?怎麼說的?

5、出示第七段圖畫:猴子是怎麼吃的?

6、他為什麼大口大口吃?(兔子和松鼠嚐了一口“啊!真甜。”)

7、比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你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8、小猴子認為甜是怎麼得來的?

板書: 小猴子 (嘗) 葡萄 甜

(四)學最後一個自然段

1、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為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硬說還可以換成哪個詞?(非說、非得說、愣說、就說,一定要說)

你明白是為什麼嗎?說一說

2、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這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3、課件出示兒歌,學生齊讀。

葡萄大,葡萄圓,

串串葡萄狐狸饞,

摘不到,硬說酸,

松鼠兔子不分辨。

小猴子,不輕信,

迫不及待架上攀,

自己嚐嚐味道甜,

凡事都要親體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