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蝟》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2.6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刺蝟》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刺蝟》說課稿範文

《小刺蝟》說課稿1

一、說內容來源

我們班的孩子比較幸福,因為地理的優勢(活動室門口正對著庭院),出來玩的時間比較多,自由活動的時候,孩子們總喜歡在庭院內的小房子、小山坡間來回穿梭,盡情享受童年自由玩耍的快樂。而當我帶著孩子們到戶外遊戲時,發現他們愛在健康步道上爬行、在草地上追逐打滾,爬和滾這兩個簡單的動作卻深深吸引著孩子,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於是,我將這兩個基本動作納入其中,以小刺蝟的角色貫穿始終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鍛鍊身體,玩中學、學中玩、玩中獲得發展、體驗快樂。

二、說設計思路

《綱要》在健康領域中指出“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過渡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所以根據小班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師以遊戲化的教學形式,把“爬”和“滾”賦予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讓幼兒扮演角色參與活動,這種方式既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也能提高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突出了過程遊戲化,內容趣味化的特點。

●匯入部分

根據小班幼兒對小動物、遊戲感興趣的特點,選擇遊戲化的故事情境,讓幼兒以小刺蝟的角色身分參與其中,能激發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意識。用活潑歡快的《去郊遊》音樂,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遊戲活動氛圍,促使幼兒愉快的進入活動情境。

●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探索。

“小刺蝟是怎樣走路的?有什麼本領?”這一環節讓幼兒回憶已有的經驗,“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自由探索在先,創設了一個寬鬆自由的活動空間,來調動幼兒的主體積極性。

2、幼兒嘗試練習側身滾。

通過交流、個別演示使之經驗共享,同伴示範,引導幼兒互學,幼兒集體嘗試練習側身滾。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以遊戲化的口吻帶領幼兒一起練習,“那邊地上有很多的果子,我們一起滾過去,看看誰背的果子多。”既練習了動作又為遊戲做好了鋪墊。

3、聽訊號變換動作。

聽訊號變換動作,又一種練習基本動作的途徑,媽媽帶領寶寶遊戲,交替練習側身滾和爬,同時將快爬、慢爬,朝指定方向側身滾蘊含其中,將幼兒引入遊戲環節,運用不同的方式,達成同一個目標。

4、開展遊戲“小刺蝟背果子”。

設定遊戲化的情境,讓幼兒穿越障礙,用側身滾將果子背到背上運回家,在遊戲中,孩子們盡情滾、爬,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地、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在此啟發幼兒互相幫助,將果子放到筐內,同伴間的互助、友情自然滲透其中,同時數數自己背了幾個果子,也自然的將數學活動滲透於此。

●結束部分

在音樂聲中享受勞動的甜蜜果實,並讓幼兒學會分享,體驗遊戲的快樂。

整個活動的過程,以“快樂”為出發點,讓孩子在遊戲中盡情體驗、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快樂是第一位的,只有讓孩子覺得是快樂的事情,才會真正激發他的自主性與參與性,真正的真情投入,獲得身心的愉悅、滿足和發展。

三、說課後感受

一個活動下來,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遺憾:

●由於天氣的原因,塑膠地面溫度非常高,孩子們在場地上滾爬了一會兒,就已經汗流滿面了,這樣的天氣更容易讓幼兒感到疲勞,但是孩子們還是能盡情的投入。

●我班的幼兒還是第一次接觸聽訊號做動作,所以當我的訊號出來時,有的孩子還不明白要做什麼。如果我先讓孩子邊聽邊跟著做一次,(鼕鼕——爬,搖一搖——滾),連起來聽訊號做動作時,孩子們就會很清楚了。今天的聽訊號做動作只是作為一種練習的方式,下次可以專門進行這樣的活動。

●遊戲孩子們最興奮的,所以沒等我說要求,個別孩子就出發了,在背果子時,大部分孩子都能用滾一滾的方法把果子背起來,可是有的孩子滾了以後還是沒有背上,就用手把果子給粘上去了,教具的設定還可以再改進,讓幼兒只要有了動作就能成功。

在“追求有效教學,構建快樂課堂”的路上,我將會努力去實踐、去反思。

《小刺蝟》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橡皮泥是現代泥塑材料,可塑性強,色彩鮮豔,塑成的作品效果好,適合國小教學用。本課要求學生以橡泥作材料,以小刺蝟為例,塑造出可愛的小動物。

《小刺蝟》要求學生能抓住刺的剪法,探討剪的技巧,並用此方法,學做其他小動物。同時注意先整體後區域性的製作方法。學生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塑造各種小動物,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也抒發了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一顆愛心。

從教10年來,筆者一直在《勞動與技術》這塊土地中耕耘,十分喜歡這門課程,幾年來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縱觀平日的教學,學生仍然是“跟我學,跟我做”,並沒有完全擺脫“你教我學”的學習方式,與新一輪課改中強調的“使學生從學會技術變為會學技術”,顯然是有差距的。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作如下安排:

1.知識目標:學習剪的技法塑造小刺蝟,並能用此方法做其他動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設計能力和動手創造能力,激發學生對彩泥作品的興趣。在小組的分工、討論、評價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3.情感目標:通過環境的創設,抒發對大自然、對小動物的熱愛。

4.本課的重點:通過探究,學會用剪的技法來塑造小動物。要始終牢記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主動發展。

(二)說教法

勞動與技術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何培養能力,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這節課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動手創造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可採用“引導發現法、個體探究、全班討論、實踐交流、展示評價”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歡樂、緊張、和諧的氣氛中,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技術素養的形成,也從中體驗勞動的價值和合作成功的愉悅。

(三)說學法

新課程指出“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所以在“小刺蝟”這一課中,可創設一個學生樂於實踐、樂於體驗的環境(小刺蝟邀請動物朋友們到大森林裡分享豐收的快樂)。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技術術養是“剪的技巧”,所以“剪”貫穿整堂課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方法有:①運用聯想的學習方法;②動手嘗試的學習方法;③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法和學法,採用如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展示用“剪“的技巧塑造的其他動物)、橡皮泥、森林的情境。學生動手、動腦,嘗試、探索,由學會技術到會學技術,並在過程中體驗勞動的美麗與創造的快樂,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發散技巧。“動物是我們人類最好的好朋友,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把你喜歡的動物介紹給大家。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橡皮泥來塑造動物,要讓橡皮泥聽話,就得用基本操作方法。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在接觸橡皮泥時用到過哪能些技法?每個同學拿一小團橡皮泥,耳朵聽老師的指令,完成相應的動作:捏、揉、搓(聽清要求,搓成一個象老師一樣的近似圓稚的形體)。展開你想象的翅膀,你覺得這個圓稚體有點像什麼?預設(老鼠):如果請你把他製作成一隻老鼠,尾巴要掉下來怎麼辦?鬍鬚可用什麼代替?);(刺蝟),刺蝟身上的刺你想到了哪些表現方法(剪刀、針、火柴、牙籤來表現)。”討論得出:為了使形象更加生動、逼真,除了用手捏製以外,可以使用技巧,巧妙地運用到橡皮泥的製作中,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本設計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學生直接用手來回憶橡皮泥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通過製作想象,讓學生髮現身邊的一些工具與輔助性材料在橡皮泥中造型中的作用。同時老師用語言渲染情境,激起了學生對製作的興趣與衝動。創設的教學情境貼近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具有較大的趣味性和啟發性。

2.突破難點,探究技巧。用剪刀剪小刺蝟的刺是本堂課的重點。針對這一重點,做如下設計:

(1)自學課本內容。學生對刺蝟的刺的表現方法有自己的想法,順著學生的思路,讓他們自學書上的內容:小刺蝟的製作分成幾步;課本中小刺蝟的刺用什麼方法來表現?

(2)師生互動交流。以小刺蝟的製作舉一反三,明白橡皮泥造型的方法:先整體後區域性。

(3)自主探究“剪”的技巧。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嘗試著在剛才搓好的圓椎體上剪刺。老師巡視,把較好的作品與存在問題的作品收集起來。

(4)全班交流、討論。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的半成品,比一比,誰的刺剪得更形象?得出剪的技巧(翹;深度;角度)(要突破難點,此步驟是關鍵,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探究,表達,學生暫時表達不清,別急,耐心地引導,不要急於求成,輕易灌輸。)

(5)再次實踐“剪的技巧”。通過交流,學生對如何剪刺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趁熱打鐵,讓學生再次嘗試,用不同的深淺、不同的角度剪刺,感受刺的效果。(這一步的實施,讓討論的結果得到實際意義上的體現。)

(6)完成作品。小刺蝟的其他幾個步驟比較簡單,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自學完全能夠掌握,所以老師沒有一一加以示範,而是放手讓學生實踐。

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就是要求教師通過恰當的教育教學方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長足的發展。

3.發散思維,緊扣技巧。如何剪刺是難點,也是本節課學習的一項技術。相信通過難點的突破,全班同學都能做一隻刺蝟,如果到此為止,那是遠遠不夠的。對於那些平時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要積極引導他們發散思維,在動手操作中養成善於爭鳴、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可做如下設計:

(1)看到刺蝟身上的果子,最先躍入你腦海的是個什麼情景?(這是秋天的森林,樹葉已落了,果子都成熟了,你們看,小刺猥正忙著運果子呢。)這麼美的森林,小刺蝟很孤單,你有什麼好辦法?

(2)除了小刺蝟的家人外,森林裡還有小刺蝟朋友,他的這些朋友,同樣也用到了剪的技巧?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CAI出示橡皮泥作品(強呼叫剪刀“剪”的技巧)。

(3)這節課,我們要用剛剛學的“剪”的技巧來塑造小動物,然後把他送到這個美麗的森林中。

4.在動手前,老師應給予提示:

(1)小組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學做小刺蝟主人,一部分同學做小刺蝟朋友;(如果塑造小刺蝟朋友時,碰到困難,大家可以討論、合作)

(2)製作時間15分鐘,用上剪的技法;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實踐為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除了看到老師的組織與相關的引導外,基本都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實踐,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

(3)小組內評出最佳小主人和最佳好朋友。動手能力弱的學生製作小刺蝟,老師提醒他們,製作的小刺蝟能與眾不同,可以在形態上、姿勢上進行設計。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嘗試製作其他動物。學生在製作的過程中,老師邊巡視邊幫助解決一些問題,同時牽線搭橋,讓製作同一種動物的同學互相交流。

本設計,既承上又啟下,在書本製作小刺蝟的基礎上進行了發散與拓展。設計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各類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所收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了與其實際水平相適應的方法,既照顧了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又激勵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以整體把握班級群體和個體的實際水平,解決“合格+特長”的問題。學生在與情境的互動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目標,即“生成性目標。”學生有權利決定自己最想學做的,並且越來越深入地進行探究。

(五)創設情境,欣賞技巧

每一小組在小組長的組織下,評出了最佳小主人與最佳好朋友,老師從不同角度把作品一一拍攝下來。

1.欣賞最佳作品。

2.學生介紹作品的亮點,介紹自己的'感受。同學互評(評優點、說建議)。課堂上不但有學生的自我評價,有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有教師最後的總結評價。互動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促進學生的發展。

3.每個同學的作品都有亮點,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小刺蝟主人想把可愛的小動物們邀請到美麗的森林中。“同學們,在送別小動物的時候,輕輕地送上你真誠的祝福。我想採訪幾個同學,你送上了什麼祝福?”這節課並不只是單純地進行勞動技術的學習,而是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有機地滲透在勞動實踐中。

4.是呀!小刺蝟主人和他的朋友在這美麗的森林裡快樂地生活著。這都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愛:朋友的愛、大自然的愛,大家的愛。同學們,愛動物,愛自然吧,在愛的懷抱中,會更加幸福,更加快樂!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

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充分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把“學會技術”變成“會學技術”。

《小刺蝟》說課稿3

一、說活動內容的選擇

1、中班幼兒學習的排序活動是多種多樣,有按規則排序的,也有按物體數量的差異排序的,而現實生活本身就具備多種排序條件,如:服裝花紋上的排序、欄杆顏色上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馬路邊花草種植的排序等等。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即使不經教師暗示,孩子們也會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又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正是因為生活中這些排序的美,我們教師才可能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也可能是幼兒今後創造有規律的美的啟蒙者。同時符合《綱要》要求: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排序主要是指將兩個以上的物體,根據物體的差異按一定的次序或規則排列成序。排序有助於形成數的序列。幼兒在排序活動中獲得了按照物體差異進行排列的經驗,瞭解到每個物體按照一定規則在空間所處的位置關係,這將有助於幼兒理解數的順序,理解序數的意義,形成數的序列。排序有助於幼兒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另外,排序還有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排序過程中,幼兒要對物體的大小、數量、顏色、形狀進行觀察,然後排序、推理、比較,這些都有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中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大小等特徵差異上的簡單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的多個特徵和數量進行不同的排序。

3、《指南》裡的典型性表現說:中班的孩子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和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喜歡動手動腦。他們常常在遊戲時進行排列。比如用拼插玩具做的頭冠,你會發現頭冠的一圈是有規律的。做的橋,你也會發現橋的支柱是有規律的。這些都說明他們對排序感興趣。

二、說教法的選擇

1、為了避免幼兒學起來枯燥,被動,所以我選擇了把數學知識融入到繪本故事中的這一方法。希望孩子們在色彩豐富的畫面裡,通過有趣的童話情景,學起來覺得輕鬆有趣。活動最後時以開火車的遊戲形式結束。這些都是為了活動有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也符合的《綱要》指出的各領域內容要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

2、操作法是排序活動中的基本方法,排序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的操作為主,幼兒通過大腦思維的活動和小肌肉群的活動來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幼兒一直處於享受歡樂、體驗成功的高漲情緒中,真正體現了幼兒在學中玩和玩中學。

三、說目標的制定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中班的孩子已經對簡單的排列有了一定的瞭解,當我們把各種不同的排列方式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都能自發地發現其規律。根據這些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認知、技能、情感這三方面的目標和重難點:

目標:

1、在欣賞與講述中理解繪本內容同時鞏固間隔排序的經驗。這一目標就是為幼兒學習新的排序做準備。因為我覺得應該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溫故而知新。

2、學習簡單的按規律排序並大膽嘗試自編規律。4~6歲幼兒幾種排序能力的發展順序依次為:正排序、逆排序、傳遞性、雙重性。我們這是中班的後期,馬上要升大班了,所以選擇了簡單的傳遞性排序和雙重性排序。但中班的幼兒在運用策略完成排序任務上表現還是較弱,幼兒也往往難以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同時中班的孩子喜歡動手動腦探索,並樂在其中;基於這些原因制定了“學習簡單的按規律排序並大膽嘗試自編規律”的目標。

3、懂得並感受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中班的孩子“能隨著作品的展開產生喜悅、擔憂等相應情緒反應,能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情感。”所以希望孩子們也能分享到小動物們有了項鍊的喜悅,小刺蝟有了朋友的喜悅。

突破重點:(發現規律並能延長序列,學會根據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間隔排序。)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小刺蝟的項鍊裡只的有一個顏色的規律;小兔的項鍊有了簡單的兩個祕密,既有顏色的規律,還是兩種顏色,但已經有了大小的規律;小猴的項鍊裡有大小的祕密,有顏色的祕密,顏色還是三種,兩顆小豆子的顏色也不一樣。

我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小刺蝟的項鍊就是引發幼兒已有的經驗,顏色簡單隻有兩種。大小沒區別。後面的小兔和小猴的項鍊就是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

要求孩子一邊看一邊說規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語言的加入有利於幫助幼兒形成清晰的思路,知道小動物的項鍊是怎樣的規律。

化解難點:(按規律嘗試不同排列方法,實現自由排序。)小朋友們都愛模仿,為了孩子能有大膽嘗試的想法和行為。我每講下一個小動物的排列方法,都要問“它和小猴子會穿成一樣嗎?”“它和小兔會穿成一樣嗎?”有意無意的暗示幼兒要有自己的創新意識。操作時也提醒幼兒要有不一樣的祕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