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範文彙編10篇

來源:才華庫 1.65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說課稿範文彙編10篇

說課稿 篇1

1.說教學內容、物件

《電子板報高手》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實驗教材國小資訊科技第二冊的內容,教材物件是國小五年級學生。

2.說教學作用地位

本課是這個單元中比較重要的一課,也是學生能熟練運用Word20xx創作電子板報必不可少的一環。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了畫圖軟體,並在前面幾課掌握了Word20xx排版的基本知識、插入特殊符號,以及插入剪貼畫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另外要鼓勵學生從網上搜索資源、下載圖片,對文字、圖片、藝術字、圖形、文字框等版式設定進行整體構思,這些都是對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Word是應用廣泛、功能強大的文書處理軟體,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練運用Word軟體,是社會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基本要求。Word軟體的應用領域是文書處理和排版,當然Word的軟體教學之重點也就是這兩點。文書處理包括文字的錄入(這有涉及漢字輸入法的知識)、編輯、格式設定(字型、字號、顏色、特殊格式);版式設定包括頁面設定(紙張、邊距、縮排、間距、邊框、背景)、物件(圖片、文字框、藝術字)插入及版式;表格製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飾。

3.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和製作電子板報,讓學生理解、掌握並熟練運用Word一章的各知識點;

熟練運用Word軟體進行復雜圖文排版;

培養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資訊,處理資訊,應用資訊,傳輸資訊的能力;

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

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

4.說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重點:格式設定(文字、圖片)、表格製作。

難點:版式設定(頁面、分欄、文字框)。

關鍵:使學生清晰掌握藝術字工具欄的特點和作用,通過團體協作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正確掌握其使用方法。

l 說教學法

資訊科技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以任務驅動法為主,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從而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探究——合作——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比較法、演示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教師採取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式,佈置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自學→教師穿插介紹知識重點和難點→歸納結論、評價成果,即學生通過製作一份電子板報,在學中練,在練中學,並在其中要求融入審美情趣、網路技術、社交能力的展示。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裝飾畫》 。

下面,我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說教學準備、說教學過程和說作業及板書設計等九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裝飾畫》選自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二單元“裝點我的居室”活動四,分為一個課時。該節課是對前面所學的寫意花鳥小品、紙版畫和石膏板畫的具體的運用和延伸,也為活動六“裝點居室”打下必要的基礎。裝飾畫就是用各種材料製作的畫或壁飾。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廢舊的材料,如:布、紙、毛線、蛋殼、包裝盒等等,我們應該怎樣使這些沒有使用價值的廢舊材料變得有生命而具有藝術美感呢?這就是本節的宗旨:“變廢為寶,因材施藝”。

二、說學情

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和審美意識,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三、說教學目標

美術作為美育的主要途徑,美術教育及美術作品能夠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其良好的情操,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使一些不良的心理得到疏導與治療。從八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結合教材,聯絡我校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和一部分學生厭學的現狀,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認識和了解裝飾畫的表現形式以及特殊材料帶來的裝飾美感。 ②能力目標:以拼貼的形式進行裝飾畫製作,掌握拼貼畫的基本表現方法。 ③情感與價值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採用小組合作的機制,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力量和班級的溫暖;創造型思維的培養,便於實現學科間的結合。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本節課的特點,我總結了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裝飾畫的特徵、實際拼貼裝飾畫

教學難點:用恰當的製作方法來表達裝飾畫的主題思想。

五、說教法學法

結合八年級學生對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的掌握,根據教學重難點和教材特點,我將在課堂上運用以下教法,傳授給學生以下學法:

(一)教法

1、 欣賞法:通過欣賞各種材料製成的經典的裝飾畫,使美術課成為學生們與藝術大師進行精神交流的場所,通過美術學習和鑑賞,承接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提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格,完善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其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成長,使其成為具有健全心理和高尚人格的人。

2、 演示法: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白因材施藝製作裝飾畫的過程,激發學生動手興趣,在演示過程中,必然地要與學生之間形成比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更為密切的接觸,從而更加易於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師生之間相互信任感的形成,有利於創設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與心靈直接交流的情境。

3.講解法:對於裝飾畫的主要特點及製作技巧採取講解的方法,使學生在對繪畫藝術進行學習和探索的同時,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真誠關愛與美好情感的薰陶,通過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的語言能力,通過發自於真摯愛心的富於感染力的話語,將正確的人生觀和自己調節心理狀態、化解心理問題的體會、經驗傳授給他們,幫助學生們掌握繪畫藝術這一能陶冶心靈、宣洩情緒、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的金鑰匙。

另外,在教學中還應用講練結合、分析法、圖表等等。

(二)學法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模仿、創作。學生先模仿書本中自己喜歡的作品,體會作品的構圖特點,色彩搭配特點,積累經驗,為下次創作裝飾畫打下基礎。

六、說教學準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畫具、自己製作的裝飾畫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畫具、課前收集的拼貼材料等

七、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首先播放不同風格的經典裝飾畫,同時引導學生觀察、評析,強調這節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初步瞭解裝飾畫的特點,然後教師拿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看、摸,通過視覺和觸覺上讓學生真實感受裝飾畫的特徵,激發學生對裝飾畫的興趣。

(二)講授演示,引導創作

1、教師給學生講解裝飾話畫的特徵,用表格歸納說明裝飾畫在“構圖、造型、色彩、材料”四個方面的特徵。

2、教師給學生講解裝飾話畫的種類,用表格圖片的形式讓學生觀察瞭解。

3、教師給學生講解演示裝飾畫創作步驟,“構思、構圖、選材、製作”四個步驟,重點強調選材要根據構思構圖來確定材料的顏色、紋理、質感等,讓學生注意教師在因材施藝方面是怎樣合理利用材料的特點的,體會裝飾畫的特殊美感。

(教師5分鐘的技能展示:這幅作品是利用舊日曆畫製作的裝飾畫。這裡我較合理的利用材料的色彩、紋理、質感來表現一處若隱若現、雲霧飄渺、世外桃源的山村美景。用舊日曆中藍灰、紫灰色來表現小屋,用瀑布的顏色來表現山間小溪,用岩石的質感來表現山間小道,用石塊顏色來表現溪澗錯落的石頭。花草樹木掩映四周。)

4、請學生根據教師的示範,結合自己收集的不同材料按照裝飾畫的步驟,要求學生臨摹或創作一幅自己喜歡的景或物。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進行創作,讓學生無拘無束地畫畫表達和宣洩自己的感情。這種宣洩方法,對於那些性格孤僻和內向的學生尤為重要。學生作畫的同時教師巡迴輔導。

(三)展示評比,整理提高

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裝飾畫作品,說明創作思路,互相評比,指出優劣。為了讓學生的作品更完美,我讓學生分組合作,造型能力強的學生負責構圖,裁剪能力強的學生負責剪形,拼貼組合能力強的學生負責貼上,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同時在合作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存在感和自我價值,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成功後的喜悅。

(四)課堂小結

裝飾畫的特徵、製作步驟及其對居室裝飾的影響。

八、作業設計

發揮想象力,收集自己身邊的廢舊材料創作一幅裝飾畫

九、板書設計:

裝點我的居室——裝飾畫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

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北師大教材第一冊第八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小書架》。

北師大教材是從學生的角度入手的,它尊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將識字教學與拼音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體現了漢語拼音的工具性。

而本教材的第八單元是學生正式接觸、學習拼音的開端。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將學習六個單韻母及其四個聲調。

在本單元適當的安排了《小書架》一文既鞏固又強化了單韻母的學習,這也算得上是編者煞費苦心了。

本課主要講了我家的小書架上,爸爸、媽媽和‘“我”的書擺放的位置,並在最後說明每天放學都要看它。

本文一方面說明這是一個愛讀書、愛整潔的家庭,另一方面也告訴了小朋友要養成每天看書閱讀的好習慣。

這篇韻文朗朗上口,易讀易背,生字簡單,易認易寫,是初學識字的好教材。

音節中基本出現了所學的字母,有利於學生鞏固剛剛學過的單韻母。

鑑於教材的安排,我制定了以下的方案: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擺放物品要整潔有序,並逐步培養每日閱讀的好習慣;

2. 繼續利用多種方式識字,認字8個,寫字4個;

3. 繼續利用熟字聯絡拼讀;

4.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其教學重、難點: 1. 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擺放物品要整潔有序,並逐步培養每日閱讀的好習慣;

2. 繼續利用多種方式識字,認字8個,寫字4個;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張小書架的幻燈片,讓學生觀察後揭題。

然後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講眼前這個小書架的樣子。

用“丁丁家的小書架當然要由丁丁來介紹。”來引入課文的學習。

本文內容淺顯,學生易於理解。

所以,要把重點放在認字和拼讀上。

在自主學習時要運用多種方法識字,並要適當的指導學生進行拼讀練習。

在讀文章之前,教師要有意識的歸納認字的方法。

先由學生自由讀文,再分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生字,最後再來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在這期間,教師要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對於生字,教師還要帶領學生進行拼讀練習,從而達到拼音識字的目的。

因為本課節奏感強,易於朗讀,所以可以讓學生用多種形式來朗讀、背誦。

寫字時要重點指導“書”、“用”的筆順,要引導學生觀察字形,調整位置,直到寫好。

本課的一個拓展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找出丁丁家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喜歡閱讀和學會整理東西的習慣和能力。

作業: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兒歌;

2. 正確書寫生字。

板書 :爸爸 上 媽媽 中 我 下 愛讀書 愛整潔

說課稿 篇4

課題思路:

一.

認識線

感受線條美;提高對線的鑑賞能力;激發線條畫的興趣。(瞭解,接受)

欣賞以線為主的藝術作品。

體會線

發現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線;嘗試表現各種各樣的線,體會線條的多樣性,增強表現力 ,喚醒創造力。(瞭解,練習)

說說生活中的線;畫不同形態的線;畫有情感的線;畫組合線;用線組成簡單的圖案 。

運用線

精細的描繪

精細地表現客觀事物,培養觀察力,提高表現力。(練習)

靜物、植物、人物、風景寫生等。

創造性寫生

創造性地表現景物,培養創造力與自主學習的能力。(接受,練習)

對難於表現的景物或本身不令人滿意的景物進行加工、裝飾。

創作

運用線條進行創作,提高繪畫能力,培養創造力。(練習)

記憶畫、想象畫、裝飾畫等。

二、教學基本思想

挖掘兒童創造的潛能,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兒童繪畫的興趣,建立繪畫的信心。

三、教學原則:

(一)、示範原則。老師示範、傳授技法,讓學生自己尋找嘗試表現方法,否則就又落入技法傳授的老路,束縛兒童的自主意識。

(二)、無差原則 。教師應承認個體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衡量學生的作品。

(三)、個性化原則 。鼓勵個性化的表現。

四、教學成果

1、通過課題實驗證明兒童具有創造的潛能,而且大大出乎我們的預料。我們之所以能夠培養兒 童的創造力,是因為兒童本身就具有創造的潛力。通過線 條畫教學能夠喚醒兒童創造的潛能。我們常說要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倒不如說保護兒 童的創造力,喚醒兒童的創造力。教師的職責就是如何通過教學來喚醒學生創 造的潛能,而不是打擊、扼殺、壓制兒童的創造力。創造首先要 有創造的精神、創造的勇氣、創造的動機。

2、通過教學培養了兒童的觀察力、表現力、創造力、意志力、審美能力,增強了自信心,提高 了學習美術的興趣,創作了大量線條畫作品,對渡過兒童繪畫困難期有一定積極作用。

3、編寫了可供參考的教材。

五、問題討論

1、兒童在繪畫中經常出現不顧所畫物件的特性盲目畫線的情況,無法理解線條對所表現物件的作用,失去了線條的意義。

2、過分追求線條的多樣性,造成畫面的不統一、不協調。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掌聲》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掌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克服憂鬱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自信開朗的故事。

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讀來十分感人。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

二、說學情

陶行知說過:“你不知道學生的能力,不知道學生的需要,那麼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教好學生。”因此,教師只有對學生有了全面的瞭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優化教學。

本文教學物件是三年級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本文語言質樸簡單,對他們來說讀懂這個故事應該沒有什麼困難,但是平淡的敘述後面卻包含著充沛而深厚的情感。對於正常人,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小英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樑,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學中應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促進學生實現文心和人心的和諧交融。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年級階段學習目標及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猶豫、憂鬱……”的意思;並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抓住重點詞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讀,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小英在掌聲前後的情感變化,理解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鼓勵和關愛的。

教學難點:通過感悟語言,揣摩神態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小英的心理變化,從而感悟掌聲的內涵。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以“掌聲”為突破點,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

陶行知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進而引導學生真正理解文字最後一段的內涵,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別人,昇華情感,將暖暖的愛意滲透到生活當中。

2.教法

為人師者,教法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無舟則望洋興嘆;教若登山,教法如繩,無繩則見山徒呼。可見,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基於設計理念,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著眼於“情”,紮根於“讀”。我主要採用“悟讀法” “讀書指導法”“啟發法”。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啟發引導學生以“掌聲”為突破點,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用心去學,動情去讀,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侷限了其理解和表達的快速到位,需要在對語言文字的層層讀悟中漸漸達到悟情和傳情。所以本課教學我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悟中生情”的教學特色。

3.學法

陶行知曾說過“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強調了學法指導的重要性,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師要教給學生受用一生的能力和本領。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採用朗讀感悟法、想象體會法、聯絡生活法,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知識獲得是自主習得的過程。”因此,要在自主閱讀、小組交流、自悟表達中體會情感,讓學生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在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時,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談感受,談身邊的人與事,由此真正理解最後一段的內涵。

五、說教學過程

(一)字詞回顧,巧妙匯入

匯入語:上節課我們已經完成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習,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指導了書寫,並初讀了課文,我們認識了一位新同學小英,那麼這節課讓我們去和小英交個朋友,深入瞭解她,好嗎?

1. 學生聽了老師範讀後自讀課文。

2. 選取了“小英殘疾”和“小英變化”的三個標誌性句子,同時考察學生重點詞語和多音字的掌握情況:

(1)因為小時候生病,一條腿落下了殘疾,她不願意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

(2).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3)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個問題: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麼樣的嗎?由此引入教學過程的下一步: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這個環節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悟讀音、用法,指導朗讀。在不露聲色的朗讀指導中,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脈絡。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要學會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內容,不要生硬提拉與代替,而是準確把握學生現有的位置,設立一個腳手架,引導學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1. 瞭解過去,感受小英的憂鬱自卑。在感受小英的變化時,我主要做法先是讓學生抓住“默默地、不願意、猶豫、慢吞吞、眼圈紅了”等表現人物神態、動作的字詞品讀體會,並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小英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從而理解小英的性格特點。在學生深刻體會了小英的憂鬱孤獨,內心湧動著對小英的同情和關懷的基礎上,順勢指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我們內心的同情,讀出小英的憂鬱自卑的內心世界。

2. 瞭解現在,感受小英的自信開朗。挖掘文字空白處:注意第五段的省略號,引導學生想象小英在學校裡還會做什麼?還會有哪些變化?

3. 抓住關鍵詞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抓小英前後變化的關鍵詞“自卑憂鬱”與“自信開朗”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重視教法,更強調學法指導。正如培根所說:“關於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我國也有這樣一句古話:“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

【在這個過程中,暫時跳過了文字中表現“掌聲”的段落,對教材的重組意在達到這樣的效果——小英的前後變化構成了強烈的情感衝突和矛盾:究竟是什麼使得那麼憂鬱自卑的小英變得如此自信開朗?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股強大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學生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文字的核心部分。】

(四)聚焦“掌聲”,感悟內涵

兩次“掌聲”背後的意義分別是什麼?

1. 畫出描寫掌聲的句子。

2: “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呢?”,表達出自己對掌聲的體會,充分展示感悟的過程。

3. 想象說話:“聽到這樣的掌聲,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說些什麼呢?”讓學生的思維、情感在反覆的朗讀、品味和相互啟發中,逐漸清豐富起來,真正懂得“掌聲’的內涵就是“愛”。

4.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讀最後一種自然段,並嘗試背誦。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朗讀是貫穿始終的。在經過品析詞句,創設情境體會人物心情後,讀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聯絡實際,延伸情感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 體現本課的主題“愛”,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六)作業佈置

“給班級裡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

【新課標註重學生本位,強調練習應少而精,富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沒有佈置硬生生的認知組合的作業,這樣的作業設計,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文章內容的濃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意蘊。在本課的板書中,我首先板書 “困擾”、“優秀”,強化“形聲字”的識字方法;接著簡明扼要地將小英在同學們“鼓勵”和“讚揚”的掌聲中變化的過程展示出來;然後引導學生注意小英由“普通”走向“優秀”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愛”字,揭示本課主題;最後完善板書,將以上內容連成一個心形,再次深化文章主題。力求將生字新詞融入其中,並且中心突出、眉目清晰、工整且有條理。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 號選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單元課題1《原子的構成》。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教學預測四個方面來談談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物質構成的奧祕是國中化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今後學習化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原子的構成是在學生學習分子、原子概念的基礎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內部構成及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同時它又為將要學習的元素,離子打下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課程標準,學生情況,可以確定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2)瞭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 知識的獲得與技能的形成需要藉助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本節課

(1)通過探究構成每種原子的粒子之間的關係,學習分析、歸納,對比的科學方法。

(2)通過了解原子結構模型發展的歷史,初步學習假設、建立模型的科學方法。

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1)在瞭解原子結構模型發展的過程中,知道科學發展是循序漸進的。 (2)通過閱讀張青蓮教授的相關資料,瞭解中國人在科學發展中作出的貢獻,進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以知識為主體,藉助於掌握知識學習的過程,學習分析,歸納,對比的科學方法,同時發展學生的科學思想和愛國情感。

(三)教學的重、難點

結合教材內容、學生情況,確定本節課的 重點:認識原子的構成 難點:認識原子的構成;瞭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二、學情分析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 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情況的掌握與分析。

(一)學生情況

國中化學面對的是九年級學生,他們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樂於探究感興趣的問題,對事物的認識正由感性向理性轉變,但感性認識仍然占主導地位。

能力水平:學生初步具備了分析、歸納資訊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於進一步發展。

知識水平:學生已經學習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可以為本節課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

(二)教法與學法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教法 本節課將採用引導探究法,這種方法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同時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演示法,通過演示原子的圖片及動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學法 本節課將採用分析歸納法(通過分析圖4-2中的有關資料,得出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歸納資訊的能力),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從而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

三 教學過程

本著以學生髮展為主的思想,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條件,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上課前先請同學們觀看: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相關圖片,接著描述它的強大威力,並解釋原子彈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威力與原子的內部結構有著密切的關係,那原子的內部到底隱藏著什麼奧祕?這樣的導課方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順利進入教學過程階段二

(二)活動探究 得出新知

活動探究一:原子的構成

先向學生簡單介紹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發展歷史,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原子是一個“堅硬的實心小球”。大約100年後湯姆生髮現了電子,並在7年之後提出了原子的“棗糕模型”, 紅棗代表電子,麵包代表原子,紅棗鑲嵌在麵包的表面。又過了7年,湯姆生的學生盧瑟福根據他的實驗結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生動的圖片及動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原子的立體模型,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後來人們又發現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模型建立起來之後,通過圖片的對比,讓學生了解原子的體積很小,原子核的體積相對於原子更小,就如同一顆櫻桃和十層大樓的體積比例。接著演示原子的動態圖片,讓學生明白這就是現在的原子結構模型,同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得出結論: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核外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藉助於圖片和動畫,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學生記憶。從而突破難點。

活動探究二:原子不顯電性

知道了原子的構成,然後追問,同學們那原子顯不顯電性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接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如下圖表,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小組成員交流,討論,最後得出結論: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正負電荷相等,所以原子不顯電性;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使學生學會分享,學會合作,感受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活動三:相對原子質量

知道了質子,中子,電子的數目關係,那它們有沒有質量,原子的質量又該怎樣來衡量呢?接著讓學生觀察如下圖表,學生很容易得出:質子,中子有質量,但是很小,電子的質量相對於質子、中子更小。此時給學生打比方,由於原子質量很小,用國際單位Kg來表示就如同用噸來表示一粒大米的質量,很不方便,怎麼辦呢?有智慧的人總是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有人把碳12原子的質量平分為12份,氧原子質量與其中一份的比(16)作為氧原子的相對質量,同理得出其它原子的相對質量,這些相對質量稱為相對原子質量,

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並向學生講述怎樣利用元素週期表查相對原子質量;此過程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把看似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學會做事,學會更好的生存。

(三)反饋練習 鞏固新知

適當的課堂練習有利於知識的鞏固,為了激發學生的挑戰熱情,將課本的練習設計成闖關的形式作為課堂訓練,第一關通過比較簡單的習題培養學生學好化學的.信心,感覺不錯進入第二關,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設計一個有背景的題目,培養學生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

(四)交流收穫 優化新知

當本節課學完以後,讓學生談一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針對學生的疑問我會及時作出迴應,並鼓勵學生不斷進步。這種診斷性,激勵性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最後,我採用引導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這樣有利於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去,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四、教學預測: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基本上可以落實教學目標的要求,超過80%的學生可以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但還有少數的學生可能存在疑點,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發展,我設定以下補救措施:單獨輔導,找到難點;師生互動;突破疑點。

最後是板書設計。板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好的板書能夠突出重難點,為學生理解知識和對知識進行記憶提供了直觀的參考和有力的幫助。本節課樣我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課文是《雷雨》,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六個方面來具體闡述。

說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五組第18課。本單元的教材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單元訓練中提示,學習本組課文,可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品位美感。本課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不同的自然景象。雖然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課文插圖優美,比較適合低段的學生,讓學生以學習本文為契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增添生活的樂趣。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但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精神欠佳。

說教學目標:

以新課標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學情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會認“壓”等四個生字,會寫“垂”等九個生字。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在讀中有所感悟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聯絡生活,培養學生有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

重難點:

1、“垂”字書寫筆順。

2、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朗讀感悟。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說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課文整體採用課件展示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前、中、後的特點。為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和本班學生基本情況,本文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文的語言特色,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象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感悟、想象,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演示法:在多媒體的輔助下,藉助色彩鮮明、對比性強的掛圖和雷雨聲的音訊,圖文結合來理解課文。

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要變單一、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為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為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同桌合作學習檢查、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穫,體驗學習的快樂。

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匯入時要激發學生興趣,我採用猜謎語的方式匯入(千條線,萬條線,數不清,剪不斷,落在地裡禾苗綠,落在水裡看不見。)學生說出謎底,順勢板書“雨”字。再板書“雷”字,這樣有助於學生區別“雨”及“雨”字頭的寫法。

2、自讀互查,學習生字詞。

由於本文涉及的生字不多,只有四個生字,我讓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自己去發現去說如何記住這些生字,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更樂意去讀,去記、去寫。由於這四個字也是要求會寫的字,所以我在這一環節一併指導。先讓學生自己說哪個字難寫,應注意什麼,再重點指導。“垂”字教學是生字教學中的重難點,“垂”的書寫的筆畫長短在不同的參考書中不一致,教學時,我尊重教科書中的書寫,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順口溜形式識記筆順:“先寫大樹是個千,一條長橫放中間,兩棵小樹兩邊站,四橫距離不能變。”

3、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力圖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初讀課文之後,先出示三幅打亂順序順序的圖片,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排列正確順序,並說說為什麼這樣排列,從而整體感知課文,以此來理清課文的脈絡,把課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三個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抓住雷雨前這一部分進行品讀分析。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和默讀讓學生在掌握字詞的同時,充分接觸熟悉文字內容。圖文結合增強學生的想象感受。使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感悟。

4、體會悟趣,訓練詞句。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值得細細體會。教學中我以各種形式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就用得很妙,滿天的烏雲是怎樣壓下來呢?我通過讓學生做壓的動作然後追問:天上的烏雲壓地面這麼近,人們感受怎樣?學生通過動手訓練,不僅會弄清了“壓”字具體含義,而且會揣摩出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又如“蜘蛛從網上垂下來……”一句中,對“垂”字的理解,首先讓學生給“垂”字換字保持意思不變,學生很容易聯想到“掉”字。通過實物展示和出示字典上的解釋,來正確理解二字的不同,以此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

再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中“越…越…”就用得極為準確,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聽聲,學生自然體會到雷雨來臨前的景象。從而讓學生說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像“漸漸地,漸漸地,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我是採用打手勢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老師高低起伏的手勢,讀出雨漸漸變小的感覺。

5、引導想象,加深體驗。

通過想象,加深學生對雷雨前後景色的感悟。如:在學習雷雨後的這一部分,通過讓學生閉眼傾聽老師的範讀,讓學生邊聽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使學生邊讀邊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想象雷雨後景色的美麗。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掛”的妙用及識記“掛”字,感受彩虹像一條綢帶掛在空中,十分美麗;體會“坐”的妙用,感受蜘蛛的悠閒和愉快。

教師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重點字、詞的運用,以讀促悟,落實學習目標,把時間放給學生,培養學生獨立鑽研,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學生由樂學到會學。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內的一篇課文,縱觀第六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寫人的文章,歌頌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質。《大禹治水》這是一個古代傳說,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老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這樣一個歷史故事放在二年級教材中進行教學,我想不僅僅是讓孩子瞭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一段寫:洪水的危害。

第二段寫:大禹怎樣治水的。

第三段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第四段寫: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傳的英雄。

二、說學情

由於生活在當今社會的獨生子女多數生活條件優越,受到家長的寵愛,較缺乏“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對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不顧個人生活幸福,一心為百姓謀幸福的高尚情懷,多數學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難。這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

古代傳說是學生感興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難在學生心中樹立,這是時代的侷限。為此,我力求在第一課時就讓“大禹”的偉大形象在學生心中確立,怎麼辦呢?利用多媒體,要學生從一開始就牢記“大禹”的名字,並用書上的插圖作為幻燈片的背景,讓大禹的形象深入學生的內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讀準兩個多音字,認識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寫好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獻身精神。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研究,我發現本課就有好幾處想象的訓練點。因此,本課的教學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關鍵詞句,藉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形象畫面,讓學生充分動口、動腦,展開豐富想象,利用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然後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從而得到思想上的啟迪,情感上的昇華。本課在寫作上很有特點。除了首尾段對比,突出重點之外,數量詞的運用對突出大禹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十分明顯。

總之,想讓學生在輕鬆、競爭的氛圍中學習新知,陶冶情操。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夢圓飛天》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詳盡地記敘了“神舟”5號飛船載著航天員楊利偉首次飛行太空的過程,表現了中國人民實現飛天夢想的無比喜悅與自豪。文章通過送行——發射——問候——夢圓的順序,生動地描述了“神舟”5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過程,表達了中國人民實現飛天夢想的無比喜悅與自豪。

(一)、根據教材建設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指導學生精讀感悟,體會飛船發射過程人們的心情;

2、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氛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3、理解夢圓的重大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對太空的興趣,樹立對祖國航天事業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二)、教學重、難點

1、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氛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2、理解夢圓的重大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對太空的興趣,樹立對祖國航天事業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三)、課時安排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難點,我將此課安排為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精讀感悟,憑藉具體的課言文字感受氛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去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第三課時:總結全文,把自己收集有關“神舟”飛船資訊進行交流。

(四)、教學準備

多煤體課件

二、說學情

本班學生大多數是農村的國小生,他們大多數在朗讀和回答問題上還活躍,是教學中的有利因素,不過在收集資訊這方面,由於條件有限,學生在要求上比較困難。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課標精神,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採取“一法為主,多法相輔”的教學策略,優化結合。

(一)、說教法本課的教法是:朗讀——討論交流——反饋——小結這一過程進行。這樣能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

(二)說學法

本課時學生的學習方法:通過閱讀——討論交流——反饋的環節進行,這樣能便學生在學習中動腦、動口、動手,開拓視野,加深鞏固,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大膽提問,積極參與探索。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過程;是學生、教師與文字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處我構建、學習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分三大部分進行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這部分從四個要點來說:

1、談話引入並板書課題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當你的夢想實現時,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板書課題:夢圓飛天

夢圓飛天是什麼意思呢?

2、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神舟”5號飛船發射過程

3、理清文章脈絡

4、教師小結,相機板書

夢 送行:人們心情激動

圓 發射:扣人心絃

飛 問候:充滿自豪

天 夢圓:意義重大

(二)、圍繞板書進行教學

1、送行 讓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

①、指名學生說說讀懂的內容,然後提出疑問,通過討論交流並回答

②、我向學生提出三個問題

A、20xx年10月15日是什麼日子?

B、我國第一個在太空中飛行的航天員是誰?

C、找出人們為楊利偉送行時表達心情的句子。讓學生來討論交流

③、指名學生反饋

④、教師小結

(希望這時刻快點到來)

2、發射

①、指名朗讀

②、讓學生討論,找出發射人們心情變化的句子,感受喜悅和自豪

③、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倒計時和烈焰升騰,大漠震顫,地動山搖,騰空而起的這些詞語,感受火箭升空時的壯觀景象

④、教師小結

3、問候

①、我在這裡提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

②、齊讀第三段

③、找出楊利偉說話的句子

④、指名有感情朗讀這部分內容

⑤、提問:從這些語言當中,你們感受到什麼

⑥、學生討論交流並回答。

⑦、教師小結(這些語言文字的描述,表達了楊利偉登上太空的興奮之情和充滿自豪,感受地球是那麼迷人、可愛。

4、圓夢 讓學生朗讀最後一自然段

①、夢圓的意義是什麼?

②、讓學生討論交流,感受喜悅和自豪

③、教師總結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學習課文後,讓學生收集有關“神舟”號飛船的資訊,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我國航天夢是怎樣實現的,從而感受到夢圓的重大意義,激發學生對太空的興趣,對立對祖國的航天事業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資訊,處理積累資訊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更好地突出了本組訓練的重點。

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第1、2節簡要介紹了墨爾本的輕軌列車的車況及人們文明乘車的表現。第3、4、5、6節生動地敘述了我們在一次乘坐墨爾本的輕軌列車時,熱心的澳大利亞人民自發地用“人造屏障”幫助我們化解了小外孫的“撒尿危機”的事情。第5節集中描寫了列車上的素不相識的澳洲人是怎樣幫助我們的,主要寫了一位金髮女郎把新買的餅乾從聽子裡取出,把空聽子給孩子撒尿;一位蓄著絡腮鬍子的長者發動了十幾位乘客,在車廂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讓小外孫站在“屏障”裡撒尿。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識字量,基本具備了自學字詞的能力。他們也初步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大部分學生能熟練地藉助拼音讀準字音,也能自主運用工具書來理解詞語。在本課的詞語學習上,可引導學生學習用同義詞替換的方法或聯絡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在學生們大多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引導理解重點句上。教師可通過語言訓練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容到內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化,情感的認同。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設語言訓練的契機,可通過抓關鍵詞複述課文片斷、展開合理想象創造性地複述課文重點部分,讓更多的學生進行語言實踐能力的鍛鍊。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積累詞語“舒適快捷、座無虛席、扶老攜幼、閉目養神、竊竊私語、緩兵之計、面紅耳赤、急中生智、眾目睽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騷動、眾目睽睽、不諳”等詞語的意思。

“肆虐(nüè)、緩(huǎn)兵之計、眾目睽(kuí)睽、人造屏(píng)障”中的帶點字的讀音要充分關注,尤其是“虐”的拼音要提醒學生注意,“ü”上的兩點在這個音節中不能去掉,幫助複習拼音知識。這幾個字都比較容易寫錯,教學時應注意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另外要指導學生通過了解這些字的意思,然後再聯絡課文的具體內容說說這些詞語在文中的意思。這些詞語可以先佈置學生預習,教學時,結合與閱讀教學的內容有機的正音、辨形、析意,將閱讀教學與字詞教學有機整合。

目標二: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覆述課文講述的這個動人的故事。

教學中,應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將課文3、4、5、6節的內容複述出來。為幫助學生複述課文,在學生自讀課文後,教師可以將“肆虐、緩兵之計、面紅耳赤、急中生智、眾目睽睽、人造屏障”這幾個詞語板書,然後讓學生在複述課文時要用上這些詞語,教師要注意聽清學生是否用上這些詞語,用得是否合適。學生可以簡要地複述課文,也可以詳細地複述課文,在練習時不必強求,但都必須用上前面出示的這些詞語,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抓住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進行復述是複述課文的一個好方法。最後,讓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口頭複述的訓練,是學生對課文情節的再創造,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同時又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

目標三:能感受到澳大利亞人民的熱情和文明。

從課文第1、2節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澳大利亞人有著良好的公民意識,都能很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在著重訓練學生複述課文相關內容後,應組織學生交流讀文後對澳大利亞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從而更深入地感受澳洲人的文明素養高。

四、教學設計

(一)自主質疑,整體感知

教學從課題入手整體進入,讓學生自主質疑,解疑。根據預習說說對“屏障”一詞的理解,然後說說列車上的“人造屏障”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造屏障”的。從課題出發概要地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接著,讓學生初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本環節旨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課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大概。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整體感知了課文大意。

(二)複述訓練設計有坡度,有效培養學生語言實踐能力

在課文教學開始時,讓學生根據所出示的詞語連起來複述課文1、2節。先請學生運用關聯詞選擇一個內容說說,再根據所出示的詞語連起來複述,由易到難,學生不會感到無從入手。

隨著教學層層深入,學生通過朗讀,研讀,對課文內容理解更透了,那時,讓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口頭複述的訓練,是學生對課文情節的再創造及對文字的深刻感悟,同時又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

在交流複述課文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議一議,哪種場合下用簡要複述比較合適?哪種情況下用詳細複述比較好?通過交流,使學生懂得,採用哪種複述的方式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因此,教師不僅要注意根據課文的特點,藉助課文訓練學生的口頭複述能力,而且還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情況下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體會人物心情變化

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分別劃出“我”和女兒告誡、提醒、責備的語句及小外孫變化的有關語句。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品讀這些語句,抓住關鍵詞體會“撒尿危機”,從而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人物情感的變化線索,提升了學習的整體效益。

同時,又讓學生聯絡上下文體會“騷動”一詞,看看與前文的哪個詞語相呼應?讓學生了解到一種文明的習慣需要大家來維護,課文前兩節正是對這一文明習慣的渲染。自然地滲透了為下文埋下伏筆的寫作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