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張家界》說課稿及反思

來源:才華庫 2.78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迷人的張家界》說課稿及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迷人的張家界》說課稿及反思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老師:

大家好!

下面我就自己執教的《迷人的張家界》一文進行說課。我說課的題目是——《整合拓展,神遊仙境》。

教材分析:

《迷人的張家界》課文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意境優美,通過寫湖南張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表達了作者對張家界景色的熱愛、讚美之情。

根據教材建議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感受張家界迷人的自然風光,增強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2、理解和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3、在談話中充分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4、學會一邊讀一邊想,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課文從哪幾方面寫張家界的迷人景色。

教學難點:

感悟、欣賞張家界迷人的自然風光。

設計理念:

1、體現新課程倡導的“語文課要重積累、重體驗、重感悟、重運用”,力求發揮資訊科技與語文課程整合的功能,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將積累的詞語活學活用,將領悟到的美感盡情表達。

2、通過專題性學習網站的設計和運用體現新課程強調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力求突出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

資源整合說明:

1、師生課前閱讀《張家界市旅遊大全》,觀看VCD《走進張家界》,上網查詢有關張家界方面的資料(即“說說張家界”、“養在深閨人未識”、“張家界精彩圖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名人贊張家界”等網站。)。

2、教師製作課堂教學課件和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迷人的張家界”專題性學習網站。網站內容包括視聽線上、神奇傳說、精彩畫廊、民俗風情、動植物樂園、奇山秀水、文學天地等10個模組,為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拓展建立了資訊資源平臺。還有課程學習,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基於以上教學理念和資源,我將教學流程設計為以下三個板塊;

一、圖文整合,指導“神遊”教方法。

新課伊始,在師生親切的談話交流中,告訴學生神遊的方法——文章寫得好,我們把書也讀好了,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叫“神遊”。

在“猜詞遊戲”中,我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有你的理解,他有他的觀點,我有我的理由,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詞語的積累與運用,學會了解詞的方法,感知了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

二、循文入境,進行“神遊”品美景。

在這個板塊中,我重點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讓學生默讀課文,從語言文字中感受;二是觀看錄影,從形象逼真的畫面和優美的解說詞中感受。大家剛才已經看到了,他們在靜靜地走進課文,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後,繼而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讀書,學會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讀書的快樂,體會成功的喜悅,得到個性的張揚,受到情感的薰陶。那直觀的錄影更是激起了孩子們對張家界和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三、創設情境,拓展“神遊”開眼界。

我們知道,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是有侷限性的,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我設計了第三個板塊——創設情境,拓展“神遊”開眼界。在這個板塊中,我做的其一是用語言描述由一到十,由十到萬的張家界景點名稱,讓學生感受張家界的美景舉不勝舉;其二是用課件展示“名人讚歎張家界之美”的經典語言,總結“神遊”之妙,啟迪昇華;其三是向他們推出“迷人的張家界”專題性學習網站。讓學生真正感受張家界景色的迷人,感受到學無止境。讓孩子們帶著求知的興趣走進課堂,帶著求知的慾望走出課堂。

總之,我的目的是——整節課都想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至於成敗得失,還是由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評說,更希望各位提出寶貴的意見。

最後我想說明一點的是,今天,我們是在單機環境下與學生共同學習《迷人的張家界》,如果在網路環境下,能達到學生一人一機或小組合作的話,我在學生看完錄影后,課堂上就讓學生進行快樂的張家界網上旅遊——登入“張家界”專題性學習網站,再把自己從網上看到的張家界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傳送到張家界公眾資訊網上,然後啟迪昇華,佈置研究性作業。我想,這樣的課堂,更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學生的收穫也會更獨特,也更能體現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比傳統教學的優越性。

《迷人的張家界》教學反思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有不妥之處,希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批評指正。

本課教學後,我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了反思。首先,作為本單元的一片略讀課文,我認為以上的教學設計,環節設計由淺入深,內容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首先從整體入手,讓學生把握課文敘述順序的特點,由於學生在五年級《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文章的學習中學習了總述分述總述的寫法,初步瞭解這種敘述順序的特點,所以學生的作答還比較好,40人,34人選擇正確,6人出現錯誤認識。

可是當我丟擲另一道題目考查學生時,情況卻極不樂觀,27人出現錯誤。

這既在我的預料之外,也在預料之中。因為本題的考點就是學生對“峰林”一詞的理解,我請答

錯的同學說理由,確實學生對峰林一詞不理解,不清楚山和峰林的包含關係。我反問:峰林是不是山呢?學生都給出了肯定的答覆。我告訴他們,那在第2個選項中這兩個詞重複使用了,所以是錯誤的表述。

在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了本篇文章的大概結構後,我從山、溪、動植物三個方面入手讓學感受張家界的迷人,把重點落在體會山高聳險峻、姿態萬千上,因為這部分表達方法很有特點,有嚼頭。我抓住重點段第2自然段,利用各種方式的讀感受山的特點,利用按點巧妙的的考察學生對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方法的掌握情況

其中只有一人出現錯誤,說明我們前邊三篇課文的教學對這個知識的訓練是很紮實有效的。

這個按點專門針對1-1-2-1瞭解比喻句的特點和結構來設計的。學生對於比喻句必須有比喻詞這一點認識很深刻,但判斷比喻句的方法還沒有完全掌握,需要繼續進行練習。

對於溪的特點,我巧妙設計了一個填空,讓學生填寫的過程中,感悟金鞭溪的特點,讀出金鞭溪清澈、碧綠之美。

本課教學結束,我利用表格讓學生回顧整個單元四篇課文在敘述順序、寫法、景物特點三個方面相同和不同之處,這樣提升了學生對寫景文章特點的理解。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不足之處也是有的,那就是教學時間的掌控方面還不夠靈活,出現了前鬆後緊的情況。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會逐漸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