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的教學反思範例

來源:才華庫 9.64K

九寨溝的教學反思範例

九寨溝的教學反思範例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一點突破法”,引導學生質疑:究竟是什麼使遊人“一進入景區,就像到了童話世界”?激發探究慾望,讓學生主動學習課文,自主探究,精讀品味,感受九寨溝的神奇迷離、變化無窮的景色,如同人間仙境。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九寨溝的自然原始風光,重點介紹了四種景物:雪峰、湖泊、森林、瀑布。在教學這一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自由遊覽,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學生興致勃勃地遊覽完了,我便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美景,選自己喜歡的景物多讀幾遍,說說讀懂了什麼?在交流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和文字,抓住關鍵詞指導朗讀感悟。這樣就體現了一種靈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書上的描寫來學習,課堂氣氛也就顯得異常活躍。同時將語言符號轉化成活靈活現的畫面與形象,努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內化語言,加深理解和體會,在悟與思的過程中享受美的樂趣。

在朗讀感悟時不能忘記紮紮實實的語文訓練,所以我讓學生看著詞語、圖片當小導遊介紹景色。(讓學生儘量用書上的話,自由選擇一個景色先練說)這樣的操作形式目的是讓學生再讀課文,並且這樣還激活了孩子潛在的學習情趣,從而讓學生更深切地感受九寨溝那神奇的自然風光。

第四自然段介紹了九寨溝的珍稀動物。主要是遷移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己讀讀、想象、畫畫,再出示圖畫認識欣賞四種動物,讓學生自由選擇描寫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句子來朗讀,讀出這一動物的特點。此環節的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當小導遊來介紹喜歡的動物,既激發了學生有滋有味讀課文的願望,又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展示自己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在理解內容、品讀語言的基礎上,我進行了文法的學習。比如: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作者詳寫了什麼,略寫了什麼,為什麼這樣安排?再如:第四自然段學習了四個“也許”後,思考為什麼用“也許”?接著模仿課文的描寫,想象還會有哪些珍稀動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