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電荷》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W

高中物理《電荷》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電荷》教學設計

篇一:《電荷》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1.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突出物理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歸納能力。

2.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3.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從學生興趣、認識規律和探究的方便出發設計教材的結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摩擦起電現象。

2.瞭解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規律。 3.瞭解驗電器及電荷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動手實驗感受摩擦起電。

2.在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的過程中感受人們所用的推理方法,進一步體會物理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讓學生動手實驗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求知識的興趣,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認識自然界的奇妙及人類認識自然現象的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 難點: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

【教材分析】

電荷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用兩課時來完成。其主要內容有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規律,驗電器及電荷量。摩擦起電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理解許多電現象的'基礎,電荷量概念是後面理解電流概念的關鍵,因此本節課作為國中電學的起始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規律,學生在國小自然常識中曾經學過,但大多數國小不重視自然課,甚至不做實驗,學生印象不深。國中階段必須把簡單的知識豐富化,挖掘其深度。

【教學用具】

玻璃棒(附絲綢)、橡膠棒(附毛皮)、支架;實驗室驗電器、飲料瓶、煙盒箔片金屬棒;塑料筆、塑料瓶、泡沫塑料、塑料紙,尼龍繩、羊毛、紙屑若干等。

【教學方法】

一、實驗法

採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認識摩擦起電現象和電荷間作用規律。

二、講授法

教學過程中,多啟發多誘導,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三、探究法

探究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的過程中,著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體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造能力。

篇二:《電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電荷》是人教版八年級第五章第一節,本節的教學內容有: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驗電器、電荷量及其單位、原子結構、原子核、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其中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是教學重點,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同時又是教學難點。摩擦起電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規律是進一步深入學習電流概念的關鍵,因此本節課作為國中電學起始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摩擦起電的現象,瞭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瞭解驗電器的原理及其構造作用,瞭解電荷量及其單位;

瞭解原子結構,認識元電荷,瞭解金屬中存在自由電子和電荷的移動,瞭解導體和絕緣體。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探究活動感受摩擦起電,知道帶電體的性質;

在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的過程中,感受人們所用的推理方法;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知識去解決具體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心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常見的電現象(如摩擦起電等),對電荷種類的探究產生興趣,能主動利用簡易器材動手做實驗,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善於觀察、勤於分析,具有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教學難點】

1.從實驗現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

2.瞭解原子結構和金屬導體中自由電子的存在。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講授法、閱讀法。

【教學準備】

玻璃棒、絲綢、橡膠棒、旋轉支架、紙屑和泡沫、塑料尺、圓珠筆桿、梳子、驗電器、金屬桿、塑料杆、礦泉水瓶、、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探究興趣 引入新課

請同學們欣賞螢幕上的圖片,剛才從大螢幕上我們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電燈、電視、電扇,還有閃電和美麗的慶雲夜景以及上海世博會場館的夜景。

師:這些都與什麼有關?那麼,你們想了解電的有關知識嗎?好!這節我就帶大家進入電的世界。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老師利用礦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讓梳子靠近水流觀察現象,然後在頭髮上摩擦幾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觀察現象。你看發生了什麼現象?

師:摩擦後氣球能吸引水流,你知道這是什麼現象嗎?

師:對!這是摩擦起電現象,人類對電世界的認識就是從這一現象開始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最基本的問題──電荷。(板書)

大螢幕展示學習目標。

二、進行新課

1.摩擦起電

下面同學們來做一個實驗,老師說一下實驗的做法:

學生實驗: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圓珠筆、玻璃棒、橡膠棒)靠近碎紙屑,看有什麼現象。然後塑料尺、塑料梳子、圓珠筆和頭髮(玻璃棒和絲綢布、橡膠棒和毛皮)摩擦後,再靠近碎紙屑看有什麼現象。(學生實驗、觀察,教師巡迴指導)(課件展示問題)

師:這兩次實驗現象相同嗎?(不同)

師:兩次實驗現象有什麼不同?(不摩擦時塑料尺等不吸引碎紙屑,摩擦後吸引碎紙屑)

師:被摩擦過的物體為什麼會吸引碎紙屑?(因為摩擦過的物體帶了“電”。)

師:對!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它帶了電,或說帶了電荷。(板書)(課件展示概念)

你剛才是用什麼方法使物體帶電的?(摩擦)

師: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就叫摩擦起電。(課件展示概念)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類似的摩擦起電現象嗎?(討論後舉例並課件展示)

①在空氣乾燥的時候,用塑料梳子梳頭髮,頭髮會隨著梳子飄起來;

②在乾燥的秋冬季節,晚上脫毛衣時會發現一些小火花,並伴有“啪啪”的響聲;

③經常使用的電風扇,扇葉表面往往會帶上一些灰塵;

師:同學們回答很好,實際上,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種各樣的物體帶電,只要你細心觀察,還會有更多發現的。

2.兩種電荷及相互作用

師: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已經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帶上了電荷,那麼它們帶的電荷是否相同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一下:

演示實驗:(課件展示)注意可見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