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

來源:才華庫 9.21K

在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1

××是個農業縣,青壯年勞力外流量大,留守兒童多,據統計 (以父母雙雙外流為統計物件),全縣5——16週歲少年兒童55314名,其中留守兒童約17816名,佔這個年齡段總數的32.2%。個別村莊的兒童留守現象尤為嚴重。例如楊溪鄉墩上村第二村小組,5——16週歲的22名兒童中有20名留守,留守率達91%。兒童留守,尤其是農村兒童留守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一、主要問題與原因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主要是:隔代監護——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委託監護——借居在親友家;無人監護——獨立面對生活。從調查的情況看,隔代監護的留守兒童比例佔到91.6%。這些留守兒童的親情教養和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憾,在學習、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問題日益凸顯。

1、學習成績差強人意

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不用心溫習,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成績不理想是留守兒童中較普遍的現象。抽樣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較好的佔1%,中上的佔18%,中下的佔81%。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父母期望值過低。部分農村家長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少,因而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一些家長認為讀書並不重要,自己不讀書,外出經商照樣賺大錢,因此不重視子女的學習。二是監護人無力輔導學業。隔代監護的老人普遍年齡大、文化程度低,有的還要農作,在時間和精力上,難以給留守兒童進行學習上的幫助和輔導。三是監護人教育意識淡薄。據許多教師反映,有的監護人認為把孩子送進了學校就歸學校管,與自己無關,自己不知道怎麼管,也管教不了。

2、心理健康問題眾多

義務教育階段的少年兒童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孩子大都採取“只要不犯大錯就行”的放任態度,導致部分留守兒童養成自私任性、孤僻頑劣等極端性格。究其原因,一是價值導向有偏差。父母常年在外,對孩子採取“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使得孩子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而在學習中又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鑽研精神。二是心理疏導不到位。少年兒童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期,成長過程中產生的許多煩惱與衝突,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需要正確的引導。但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交流,而監護人又難以察覺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進而產生眾多的心理問題。三是教育方式不得當。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和“棍棒教育”型家長的比例高。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知如何管,父母在外又管不著,無形中助長了孩子極端個性的發展。

3、情感乾涸呼喚親情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較為複雜,其中情感缺乏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研究表明,親情關係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從調查的情況看,許多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二、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幾點建議

兒童留守是當前一個不可小視的社會問題,也將在一定時期記憶體在。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是事關下一代青少年成才的一件大事。

1、學校應成為留守兒童溫暖的家

學校應擔負起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成為留守兒童溫馨的家。××縣韜奮學校於去年9月開辦留守兒童託管班,建立了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一三四”育人模式,即,一個重心:以寄宿制管理為中心,從行為習慣、學習生活、課外活動等多方面對留守學生進行引導和管理;三個立足點:從學生、教師、家長三個方面突出要求,優化教育和管理,加強了與留守學生家長的溝通,定時、及時向他們反映孩子的在校情況和表現;四個建立: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全方位關愛留守學生。可以說,韜奮學校為留守兒童再創了一個溫暖的家。

韜奮學校的做法,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成才起到了積極作用,其中的經驗值得一些學校借鑑學習。

2、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縣關工委組織“五老報告團”進校開展思想道德、家庭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動和鄧埠鎮倪桂村關工委正在實施的對村裡部分留守兒童進行義務監護等措施,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建議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愛:

(1)為學校、留守家庭捐贈親情電話,方便孩子與父母的親情溝通;

(2)努力建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為留守兒童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社會各界多關注一些身邊的留守孩子,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溫暖。

(3)創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3、家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家長要提高教育素養,改進教育方式,幫助孩子逐步自律、自主,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保持與學校、老師的聯絡,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心理變化。家長應儘可能在本地務工或一方在本地務工,並常回家看看孩子,加強親情溝通。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2

為全面瞭解和掌握我省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進一步紮實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省婦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與留守兒童、監護人及工作人員面對面調研的方式,對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共回收問卷1300份。

一、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及監護情況

(一)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

1、農村留守兒童規模

2、農村留守兒童性別、年齡及分佈

農村留守兒童男女比例比較接近,且年齡在6—14歲居多。分佈在黑龍江省十三個市(地),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綏化市人數較多。

3、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狀況

4、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況

問卷顯示:父母外出後有29.5%、41.3%、18.5%的孩子與父親或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有57.7%的孩子認為父母外出打工後家庭生活變好了。有43.4%的孩子每週能與父母電話聯絡一次。

(二)農村留守兒童監護情況

在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中,隔代監護的29,364人,佔68%,其他親屬監護的7628人,佔17.7%,獨自生活的470人,佔1%,寄宿生5633人,佔13%。

1、監護人自然情況

問卷中,監護人有36.3%為男性,63.2%為女性。母親和隔輩人監護居多,分別為20%和54.6%。農民佔43.3%。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77.1%。

2、對留守兒童監護情況

二、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主要做法

(一)領導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合作

全國及省“共享藍天”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行動方案下發後,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援,雞西、伊春、綏化、大興安嶺等市(地)成立了留守兒童專題工作組或領導小組,由市(地)主管領導擔任組長,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明確了相關單位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中承擔的職責任務。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使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紮實有效開展,促進了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據統計:全省成立相關領導機構540個,建立家教指導服務中心、家長學校3190個。大興安嶺地區總工會、司法局、農委等留守流動兒童專題工作組成員單位在廣場設立留守兒童及農民工權益維護和科學教子培訓指導諮詢臺,接待解答諮詢近千人次。地區婦聯與地區廣播電視局聯合開通了“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專題欄目,邀請心理專家線上解答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對留守兒童監護人進行家教知識輔導。

沒有成立領導機構的市(地)及相關單位也落實責任,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齊齊哈爾市婦聯為確保“共享藍天”行動取得實效,與市直十三個相關責任單位積極溝通協調,確定了“市直十三個責任單位、責任部辦、責任人名單”,並按照工作部署及分工,確定各自工作內容,實施“共享藍天”支援行動、維權行動、關愛行動、宣傳行動,切實推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有效解決。富拉爾基區黑龍江陽光教育集團第一中學將學校改革成為寄宿制學校,免費開放圖書館和微機室,還特別選派從教二十餘年、具有豐富教學管理經驗的教師負責留守兒童的起居及課後輔導,解決了寄居在親屬家的留守兒童生活缺人照顧的問題,留守兒童白天可以在明亮的教室裡上課,午間可以在食堂吃上可口的飯菜,晚上還有專門的輔導課,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該區人民醫院還為45名住校留守兒童進行了免費體檢。

(二)學校、家庭、社會對留守兒童監管、關愛不夠

1、家庭教育欠缺。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特別是兒童時期,是人行為、習慣、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外出務工對孩子影響極大。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有效溝通,疏於管教,造成親情淡漠,對孩子性格培養帶來不利影響;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當,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認為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忽視了孩子行為、學習、生活等良好習慣的養成。祖輩撫養近70%以生活照顧為主,承擔不了對孩子的品德培養、心理疏導和學習輔導的任務。

2、學校教育不利。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的教育寄希望於學校,但由於教師負責的學生多,教學任務重,與家長及監護人的溝通不夠,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在心理上、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3、社會關愛不夠。農村社會教育資源相對缺乏,大多沒有兒童娛樂場所,致使留守兒童業餘生活單調無味。即便有娛樂場所的地方也沒能有效管理,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特別是大眾傳媒中滲入不少庸俗、色情等不健康的內容,對缺少親情關愛、性格發展不健全的留守兒童極具腐蝕性和誘惑力,一些留守兒童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社會宣傳,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社會氛圍

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作用,圍繞關愛留守兒童主題,積極宣傳“兒童優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理念,加大對《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宣傳留守兒童家長及監護人的職責任務,宣傳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宣傳留守兒童自立自強的典型事蹟以及各地留守兒童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引導全社會廣泛關注留守兒童,號召全社會為留守兒童辦好事、辦實事。

(二)強化政府統籌,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能作用

一是將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政府為主導,動員社會力量,共同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狀況的改善和發展。保證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有組織機構,有工作經費,有制度保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責,分工合作,推動工作持續、富有成效開展。建議將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工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各部門工作規劃;將農村留守兒童工作與各級政府實施兒童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將農村留守兒童的各項權益保護列入規劃的監測評估體系。

二是加快經濟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加速工業化、城市化程序,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創造就業崗位,儘可能實現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從源頭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

三是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改善農村中國小寄宿條件。建議政府加大對農村中國小階段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投資力度,建立起與義務教育階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學校。同時制定出臺保證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各項政策和措施,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能享受與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為留守兒童在父母身邊生活創造便利條件。

(三)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留守流動兒童專題工作組成員單位切實履行職責。推動保護兒童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的落實,完善各項政策措施;推動建立指導服務機構,促進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監護網路;擴大社會宣傳,組織關愛行動,努力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二是充分發揮家庭監護作用。監護人一定要轉變育人觀念,在孩子的道德養成、行為習慣、人際交往、生活能力、知識學習等方面進行正面引導。打工父母要加強與子女的聯絡溝通,多向老師和監護人瞭解孩子在學校、家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增進與孩子的親情交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家長也可適當改變外出務工方式,夫妻兩人儘量不要同時外出務工,一方就近在本地務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相關部門要針對大部分監護人員文化程度和家教水平不高的問題,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婦女之家、留守兒童服務站、家教中心戶、網路等活動陣地和媒介,加大對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教育培訓力度,開展優秀家長教子經驗交流等活動,使他們掌握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方法,提高監護能力和水平。

三是進一步完善學校教育管理。學校要建立完善留守兒童檔案。班主任要做好摸底工作,將留守兒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可在學校開設“二線一室”。即開通“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開通“師長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隨時與班主任老師取得聯絡;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