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來源:才華庫 1.04W

歡迎來到CN人才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關於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一)

一、基本情況:

xxxx市xxxx鄉中心國小共有496名學生,其中有32名學生為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裡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差,作業常常不按時完成,有孤獨感和失落感,不願與其他同學交流,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這些孩子大多是由爺爺奶奶監護的。由於老人沒有能力教育孩子,父母在外勞作疏於照顧孩子,加之留守兒童本身的安全意識和能力有限,留守兒童的安全及教育問題日益突出。

二、“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生活方面: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

二是心理問題:由於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物件,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由於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甚至有的監護人放任自流這些孩子,最終使這些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農村孩子中留守兒童的國小階段入學率相對高一點,國中階段則呈下降趨勢,更有孩子產生只想讀完國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於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

五是安全問題:由於老人沒有能力教育孩子,父母在外勞作疏於照顧孩子,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突出。加之留守兒童本身的安全意識和能力有限,正處於玩耍的黃金時期,寒暑假更是他們放鬆的最佳時間,“逃脫”了老師嚴格管理,“擺脫”了家長嚴密監管,留守兒童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這讓他們的安全處於一種特別危險的環境,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關心。

三、“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責任意識不強.在監護人眼裡,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對孩子更多的愛,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扭曲心理,覺得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愛自己.二是監護責任不明確。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裡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監護精力跟不上。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有的甚至同時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放在每個留守兒童身上的精力就不夠。再加上自己身體狀況差,本身需要人照顧,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四是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知道從法律、安全、衛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農村經濟發展滯後。農村經濟發展滯後,導致農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生活,讓自己孩子擺脫這種困境,選擇進城務工賺錢來養家餬口,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因此,我們認為,農村經濟發展滯後是造成那些留守兒童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長缺乏家庭可持續發展觀念。我們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家庭雖然經濟不富裕,但也不至於窮困潦倒、無處安身,他們大多是可以在家鄉通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們卻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給孩子成長提供充實的經濟支援,不惜拋家棄子,離鄉背井而進城打工。他們唯一的收穫就是讓他們感到滿足的紙幣,而他們失去的是家庭的親情,犧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4、複雜的社會因素難辭其咎。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面。由於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處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紛繁複雜的社會資訊與狀況,分不清是非曲折。他們把一些與社會和道德格格不入的東西當作時髦去追求,當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進而使他們在心理髮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存在許多的困惑與問題,這樣的社會環境也給社會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隱患。

四、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建議

鑑於目前留守兒童群體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們建議近期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一是加強宣傳,明確責任主體和監管職責。

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學校承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為嚴防留守兒童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學校應對留守兒童、家長及其監護人進行家庭教育、法律常識等相關知識培訓,讓家長及監護人明確應承擔的監管範圍、時間、職責等;結合案例,重點介紹寒暑假期間極易發生的溺水、交通、雷擊、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對預防工作和救護措施進行詳細講解。

二是多關心過問留守兒童,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由於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得到父母的關愛甚少,很容易使留守兒童形成孤僻叛逆、消極自卑、攻擊報復的性格。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學校應該開設心理教育課,為學生講授青春期健康知識。放學後組織留守兒童集中寫作業,老師輪流看管、輔導。老師定期與留守兒童談心,幫助他們克服孤僻、膽怯、冷淡等心理,以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缺失。

三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為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和關懷,學校應該組織開展“愛心媽媽“牽手留守兒童結對活動,使留守兒童獲得“愛心媽媽”的關愛,讓“愛心媽媽”從心理上疏導、生活上關愛、學習上解惑,讓孩子們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通過結對幫扶活動,使留守兒童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

四是建立留守兒童資訊檔案,實行假期全程跟蹤監管。

寒暑假前,學校應對每位留守兒童進行深入摸底調查,詳細記錄留守兒童父母的具體去向及聯絡方式,並登記造冊,形成留守兒童資料庫,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最新動態。寒暑假期間,學校應該開展家訪活動,對留守兒童的安全監管、學習生活、行為習慣、身心健康提出具體的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要與留守兒童聯絡兩次,做到學校、監護人、父母互相溝通;學校還應該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五是加強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為孩子提供學習和生活環境。

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之家”,確保留守兒童有個溫馨、快樂的家園,使其既愉悅身心,又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成長的快樂,找到回家的感覺。特別是寒暑假期間,“留守兒童之家”應該免費為留守兒童開放,不但提供學習場所,而且還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真正把“留守兒童之家”辦成“留守兒童滿意,外出父母放心,社會輿論認可”的學習、生活場所。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的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穩定隱患。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於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由自發、自覺到有組織地來關愛、幫助、支援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二)

一、基本情況

雲南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四位一體”的省份,轄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2006年末總人口為448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3747.73萬人。雲南現有農村勞動力2160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930萬人,截止2007年6月,已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66.68萬人。本報告所稱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4個月或全年累計6個月以上,留在農村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週歲以下的孩子。

(一)雲南省農村留守兒童的.特點

一是數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趨勢。根據本次調查統計,截止今年8月,我省留守兒童總數已達121.34萬人,佔全省1247.5萬0-17歲兒童的8.98%。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我省農村留守兒童佔全省兒童總數的比例為3.43%,七年來上升了7.76個百分點。

二是分佈廣,不均衡。從統計分析,我省16個州市均有農村留守兒童,但分佈不均衡,人口密度大、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多的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多,所佔比例高,反之則低。

三是留守早,時間長。我省有32%的留守兒童不到6歲就留守,有53%的留守兒童在7-12歲時留守。我省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外出三年以上的佔34%,一年至三年的佔31%,四個月至一年的佔35%。

四是與父母聯絡少、見面難。我省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在省外務工的佔53%,在省城務工的佔17%。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主要通過電話、書信等方式聯絡,經常保持聯絡的佔46%,偶爾聯絡的佔46%,從不聯絡的佔8%。每年能與父母能見上一面的佔30.6%,多年才見一面的佔22.2%。

五是家務繁重,自理能力增強。調查中,有45.6%的留守兒童放學回家要承擔燒火做飯、洗衣服,割豬草、養豬等家務。也因此,有56.3%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

(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情況

一是以隔代監護為主,多監護方式並存。我省留守兒童主要有單親監護(父親監護、母親監護)、隔代監護(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兒童自我監護、其它監護等幾種,其中又以隔代監護為主,佔49%。

二是監護人受教育程度低,管教方法簡單。我省留守兒童監護人沒上過學的佔46.8%,國小及國小未畢業的佔37.7%,留守兒童父親具有國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50.8%,母親具有國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20.2%。監護人採用放任自流的管教方法的佔85.6%,採用打罵教育方法的佔10.3%,採用說服教育、民主教育的僅佔4.4%。

三是隔代監護者年齡偏大,生活負擔重。絕大部分隔代監護人年齡在60歲以上,有的監護人要監護多個孫輩,十分辛苦,且經濟困難,生活負擔重。有的年老多病,不能自理,留守兒童還要為他們洗衣做飯、買藥看病,甚至出現“逆向監護”。

四是自我監護人年齡偏小,生活困難。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有部份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又無祖輩和親威、朋友依靠的留守兒童,全部生活自理,非常艱難,如果沒有學校老師和鄰居的幫助,他們的生活都存在問題。

(三)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情況

近年來,省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整合資源,積極探索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把留守兒童工作納入了“小公民道德建設暨‘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工作範圍,初步形成了各級黨委領導、政府支援,婦聯牽頭、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組織召開了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轉發了全國婦聯開展留守兒童工作的檔案,並要求各地結合實際,把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動落到實處;三是積極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建設。2006年,我省建立了第一所“雲南省流動人口、農村家長示範學校”,至今,全省建立省級“流動人口、農村家長示範學校”50所,建立全國“流動人口、農村家長示範學校”30所。“十一五”期間,我們計劃再建200所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四是組織留守兒童家長、監護人以及學校教師培訓,建立了“雲南省家庭教育網站”,組織家庭教育講師團到各地舉辦講座146場,累計聽講人數達10萬餘人次。我省家庭教育講師團的經驗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五大典型經驗之一。五是積極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行動。各地開展了“代理家長”、“手拉手”、“愛心媽媽”、設定親情電話和教師掛鉤幫扶等活動,部分縣、市建立了留守兒童普查、家訪制度。曲靖會澤縣還組建了由100名巾幗志願者的隊伍,對100名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幫扶。

但是,由於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重視不夠和解決問題措施不力等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問題依然嚴峻;受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的制約,各地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進展不平衡。

二、雲南省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綜合調研情況,留守兒童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生存環境堪憂

一是自然環境惡劣。雲南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積山地佔84%,高原、丘陵約佔10%,壩子(盆地、河谷)僅佔6%。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一方面,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要選擇外出務工,使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留守兒童不僅難於接觸到新鮮事物,而且上學、出行也極不方便。二是家庭環境欠佳。由於家庭結構不完整,留守兒童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家的溫暖,生活枯燥;普遍存在缺乏衛生習慣,衛生狀況極差;營養不良、生病後不能及時醫治,生活質量明顯下降。三是社會環境亟待改善。一方面,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影響留守兒童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農村社會事業投入不足,針對未成年人的教育、醫療保障缺失。

(二)教育問題突出

教育問題是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首要問題,也是監護人感到最棘手的問題。調查顯示,監護人認為留守兒童的最大問題是教育問題的佔43.3%,其次是生活和安全問題,分別佔18.3%和11.7%。教育問題,又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習不容樂觀。留守兒童相對於非留守兒童,逃學、輟學比例較高,學習成績下降。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經常遲到的佔56.8%,從不遲到的僅有0.8%;每天都能完成作業的佔35.5%,有時能完成的佔40.3%,偶爾能完成的佔4.7%,很少能完成的佔19.5%;有14.7%的留守兒童有過輟學經歷;有47.1%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下降。二是道德品質易滑坡。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管理放任自流,留守兒童很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不良行為比其他兒童更為突出。通過問卷教師對留守兒童行為的評價,75.2%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較非留守兒童更突出。

(三)心理健康受損

調查顯示,有不少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調查顯示,有70.4%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比其他學生更自卑,有45.6%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孤僻,有60.8%的認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比較困難。

(四)安全難有保障

留守兒童意外事故(溺水、觸電、被狗咬、火災等)呈上升趨勢。從問卷看,54%的監護人認為留守兒童缺少安全感,43.1%的留守兒童認為父母不在身邊的最大問題是“安全問題”。另外,受農村社會治安環境影響,留守兒童權益易受侵害。據昭通鎮雄縣的一個派出所統計,20xx年至20xx年6月,該鎮就發生了15起留守兒童殺人或被殺的案件,5起留守女童被強暴案、1起吸毒案。

存在以上問題,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政策體制滯後是制度根源。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此伴生的高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參加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使收入低廉的農民工無法負擔,只好選擇子女留在家鄉農村學習生活,促成了留守兒童群體的不斷增多。

(二)貧窮落後是經濟根源。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帶來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環境的改變。這對於邊疆民族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政府無力緩解農民外出與子女留守的矛盾;對於農民工家庭來說,同樣因為貧困很難改變與子女長期分離的現實。

(三)認識不足是措施障礙。總體看,各級政府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注還是不夠,有的只關注農民外出務工創收和向城市轉移,對留守兒童問題卻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認為留守兒童是農民工自己家庭的事情,沒把它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來看。這種認識和態度,直接導致當地沒有對留守兒童採取任何措施。

(四)關愛不夠是直接原因。監護人也是家庭留守者之一,他們不僅要負責整個留守家庭的正常運轉,還要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進行照料。隔代監護人,他們年齡已經較大,身體多有疾病,加上缺少文化知識,思想觀念守舊;單親監護因家庭缺少了勞動力,因此對留守兒童管教普遍缺乏耐心,打罵體罰留守兒童是常事;其它監護方式,對於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則更加不利。

(五)教育資源短缺是重要因素。一是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不足,教學資源嚴重短缺。二是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缺乏規劃,應對措施乏力。三是教師與留守兒童及其家長溝通有限。

(六)責任感缺失是農民工自身原因。對部分年輕的留守兒童父母,他們在經濟利益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的偏差,不再安於農村生活現狀,對農村的家庭責任感弱化,使得一部分家長忽視或顧不上照料兒童的身心健康。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一個艱鉅而緊迫的重大社會問題,目前,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刻不容緩。綜合調研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領導

1.統一思想形成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共識。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從全面貫徹黨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農村可持續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把各級幹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中央關於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要求上來,努力形成各級各部門共同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思想共識。

2.建立健全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組織領導體系。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各地都要儘快按中央的要求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機構,積極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婦聯協調、全社會參與、覆蓋城鄉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

3.科學制定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規劃。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科學制定整體工作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近期和中長期工作內容及目標,循序漸進,推動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

4.認真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在基層得到落實。要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推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把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成效作為考核基層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督查,切實把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做得深入紮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