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 教學案例(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來源:才華庫 1.01W

 《貓》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三隻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 的地位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動的細節描寫

4、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瞭解三隻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1、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動的細節描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播放課件,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家有貓嗎? 你們家的貓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老舍家也有一隻貓,他家的貓又是怎樣的呢?大家有興趣去看看嗎?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3課,一起去認識一下作者老舍家的貓?(板課題)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問題。 

.師: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課文讀一遍。

.師: 同學們剛才讀得很認真,接下來,我們參考課下注釋來熟悉一下本課的重點字詞。

相稱(chèn)   一縷(lǚ)     汙澀(sè)         慫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  懲戒(chéng)     悵然(chàng)   

三、按內容再讀課文,質疑問難,梳 理重點

1、師: 現在請大家閱 讀第1---2自然段。思考一個問題:這個自然段交代的物件是什麼?來歷?物件有什麼外貌特徵、性格特徵。結 果如何? 

生:一隻小貓。

從隔壁家抱養的。

花白的毛,如帶著 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活潑。

師:作者對這隻小貓持什麼態度?

生: 喜歡。

師:對,把它當做寵物來對待。

2.、師:現在請大家閱讀第3--14自然段。思考一個問題:這個自然段交代的物件是什麼?來歷?物件有什麼外貌特徵、性格特徵。結果如何?

生:第二隻小貓。

從舅舅家抱來的。

渾身黃色。

活潑有趣。

被被人抓走了。

師:作者對這隻小貓持什麼態度?

生:喜歡。

3、師:現在請大家閱讀第15---34自然段。思考 一個問題:這個自然段交代的物件是什麼?來歷?物件有什麼外貌特徵、性格特徵。結果如何?

生:第三隻小貓。

門口撿的。

不好看、花白色、毛被燒脫了好幾塊兒

含冤死在屋頂上。

師:作者對這隻小貓持什麼態度?

生:不加註意。

第二課時  

四、研讀課文。

1、文章生動的記敘了我家三次養貓的經過。其中,前兩隻貓活潑、有趣,找出相關句子作分析。  

A“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   

(寫出了小貓玩耍時的動態和情態。)  

B“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  m]

(寫出小貓的腦袋、眼睛隨著蝴蝶的飛舞而轉來轉去並伺機捕捉的樣子。)  

C“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裡晒太陽。”   

“隱身在陽光隱約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著要捉捕什麼似的。”  

 (小貓的淘氣、頑皮讓我們會心一笑!)  

這一組句子,從細小的方面寫盡了前兩隻貓的活潑可愛、頑皮淘氣。這樣的描寫,叫做細節描寫。它可以使文章生動 而富有情趣。 

2、第三隻貓難看也罷、憂鬱也罷,但這都不妨礙它成長。然而,這種平靜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隨之而來,貓的遭遇是什麼?(跳讀第 17-29段)。   

被主人誤認為偷吃了芙蓉鳥。  

3、“我”根據什麼判定芙蓉鳥是這隻貓咬死的?   

“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對鳥籠凝望著。”   

4、我的判斷是否準確?是誰咬死了芙蓉鳥?根據是什麼?   

一隻凶惡的黑貓把鳥咬死。  

根據是:“一隻黑貓飛快的逃過露臺,嘴裡銜著一隻黃鳥”。  

6、本文的重點是描寫第幾只貓?為什麼“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亡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  

明確: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後死在鄰家屋簷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兩個月後,第三隻貓悲苦地死去。這真是一隻“可憐貓”,它來得可憐(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遺棄,無家可歸,幾乎為冬寒與飢餓所殺)、活得可憐(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歡它,它不活潑,不像別的小貓那樣喜歡頑遊,對於它不加註意,仍不活潑,仍不改它的憂鬱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憐(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一起關愛生活中的“可憐貓”!   

7、事情澄清後,“我”心裡十分難過,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齊讀第30、31段。  

這是我的懺悔。同時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不能主觀臆斷,否則,就會出現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失。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 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

五、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1、情節曲折,結構嚴謹。  

文章圍繞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貓的亡失為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貓的悲劇史:得貓--養貓--亡失--再得貓--再養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貓--復亡失,永不養貓。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定 。  

銜接呼應表現為:開頭交代幾次養貓的結局,丟擲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 

伏筆的設定表現為:第一隻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隻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隻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板書:  

第一隻貓   第二隻貓   第三隻貓  

來歷   隔壁要來的   舅舅家抱來的   張嬸撿來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   渾身黃色,很可愛。   毛色花白,並不好看。  

性情   活潑   較第一之更活潑,更有趣,會捉鼠   天生憂鬱,不活潑,懶惰  

地位   寵物   寵物   若有若無,不大喜歡  

結局   死亡   丟失   死亡  

最近在網上公佈了一組虐貓視訊截 圖:一名時髦女子用漂亮的高跟鞋踩踏一隻小貓,直至將其腦袋踩爆。此圖片迅速引起網友憤怒,並在網路上被廣為轉發。隨後,憤怒的網民自發調查虐貓地點及虐貓女子的身份,後來網上出現一個新線索:虐貓拍攝地點是黑龍江省蘿北縣名山鎮名山島公園,虐貓女子是該縣人民醫院的護士王某,拍攝者是該縣廣播電視局工作者李某。3月8日,黑龍江省蘿北縣有關部門確認虐貓視訊拍攝地點是該縣名山鎮名山島公園,並稱已對該事件參與者王某、李躍軍展開調查。3月9日,虐貓事件參與者李躍軍在網上公佈檢討書。

人與動物的關係應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動物的生命雖然很脆弱,但它們也有它們存在的價值,我們可以主宰它們的生命,但我們要給予它們尊重

 

薛丹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