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教案

來源:才華庫 1.68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學教案

四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112—P113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例1、例2

二、設計理念

“數學廣角”(第一課時)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和前面幾冊教材一樣,在本冊中也專門安排“數學廣角”一單元,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本課時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本課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例項,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方案的意識。

2、能力目標:

(1)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通園片、紙片、、、等。

五、活動設計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景走進生活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門鈴響了,原來是王阿姨到小明家來了。(多媒體出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件上的圖,你瞭解到了什麼?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多媒體出示沏茶的各項工序圖)

2、學生自主設計方案(小組合作學習)

師:小明需要做這麼多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才能讓客人儘快喝上茶?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種能儘快讓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

小組的同學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這裡課堂生成的資源可能很多,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過程。展示出各小組不同的設計方案。(學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個過程)

4、學生比較選擇並選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讓學生從不同的方案中,通過觀察比較,找出自己認為能讓客人儘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結:剛才的方法都是通過同時做幾件事才節省時間,那麼我們在做一些事時,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也就越短。

(設計意圖:客人到了,先為客人沏杯茶,這是常見的招待客人的禮儀之一,也是孩子們熟悉的,因此我調整了教材的內容例1和例2的順序,濃郁的生活氣息把學生請進招待客人的具體環境中,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講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現熟悉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二:探究新知,研究問題1、出示例1,呈現研究問題:請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媽媽準備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餅招待她,(多媒體出示例1圖)

(1)你從畫面上得到哪些數學資訊?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張餅,需要多長時間?

(3)如果要烙兩張餅,最快要用幾分鐘?

(4)學生回答後並共同總結:我們烙兩張餅的時候,可以同時烙兩張餅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時間是6分鐘。(教師邊敘述,課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張、6張、8張、10張呢?

自主設計方案(自主設計方案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A、如果媽媽、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張餅,一共需要烙幾張餅呢?

B、請你們幫小明媽媽想一想,她應該怎樣烙“才能讓大家儘快地吃上烙餅?”先用你們小組內準備好的卡通圓片,擺一擺,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然後把你們的設計方案填在表格裡。

C、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這裡是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學資源一定很多教師要注意傾聽,同時讓學生們也要注意傾聽其他小組的不同方案。

D、學生比較並選擇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師演示,烙三張餅的方法和最短時間。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張餅,怎樣烙才能儘快吃上餅呢?7張呢?9張呢?這裡讓同學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集體交流。同時把表格填完整。

3、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數學廣角里遇到的問題,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我們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活動三:結合生活,實踐應用

1、同學們談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的安排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2、一個小女孩遇到一個問題,看我們能不能幫她解決?出示做一做2

3、誰來告訴大家你按照怎樣的順序呢?(也可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在課堂中設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你有什麼想說的嗎?(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

五、生活迴歸

回家後,請你給媽媽燒壺水,給爸爸沏杯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後反思:

這一節課通過簡單化的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來感受數學的趣味。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靈活運用教材,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由於國小生比較常見熟悉的沏茶這一生活現象作為教材入手,調整了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了先為客人沏茶再為客人吃烙餅的生活情境。當畫面上呈現媽媽讓小明幫著給王阿姨沏茶這一數學資訊時,沒有急於想去解決如何讓王阿姨儘快喝上茶,而是讓學生想想平時是怎麼做的?特意啟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處於主動思考積極動腦的狀態,有效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相信學生,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一個個具體事例讓學生觀察、操作、討論和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體會數學的方法及應用價值,學會優化思想,從課堂教學中不難看出多次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日常的沏茶的問題入手到探索烙餅的過程及方法,再到解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都是學生在思考、探索是學生在操作實踐,使學生交流比較,始終處於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考慮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認識。利用學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現烙3張餅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理解烙3張餅的過程,驗證了學生的發現,提升了學生對烙3張餅的理解。最後讓學生烙多張餅的方法,在組織交流中師生相互又調整了教學的節奏,這些活動讓學生了解小夥伴的發現。學生在活動中經歷了發現過程,領悟了數學思想方法,體現了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新,還帶給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啟迪。上述活動即是探索數學知識,又是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又是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積極探索的前提,有利於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節課也存在許多的不足,由於時間上的處理前段放長了一些,因此後面在小結時有些匆忙。沒有讓學生細心觀察表格發現每多烙一張餅就多用3分鐘這一問題,從而讓學生明白計算餅的張數只要乘3就是烙餅的最短時間的結論。

四年級數學教案2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

師生談話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話題。

二、展示目標

1.經歷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的過程。

2.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出示例1。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列式,並說說為什麼這樣列。

2.學生自己試著用豎式計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後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3.完成後說說是怎樣算的。

同桌說說後,在全班說說。

4.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68 × 19= 292× 46= 109 × 37=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第二課時

1.在自主嘗試計算、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演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培養知識遷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設計意圖聯絡生活學數學,使學生漸漸關心身邊的數學,善於用數學的眼光來審視客觀世界中的豐富多彩的現象

一、情境的創設:

教師談話,引出旅遊團就餐問題。

二、展示目標

1.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演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觀察情景圖說說了解到的資訊。

2.分別計算選擇兩種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錢。

3.學生試著筆算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選擇的同學各一人板演,其餘的寫在本上。

交流計算的方法。

重點交流乘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試一試。

先估計積是幾位數再口算。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七、綜合練習

採用書中的練習題。

第三課時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3)估算、計算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培養估算的習慣,培養數感。

設計意圖教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更新和反思的藝術,只有牢牢搭住時代發展的脈搏,與時具進,才能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這朵藝術之花才會永不凋謝。

一、情境的創設:

談話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標

1.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讓學生看圖並說出圖中的資訊,再提出問題:估算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2.展示:說說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你是怎樣估算的。先小組內交流,再班級交流。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

試一試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七、綜合訓練

採用書中練一練的習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讓每位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給三角形分類的過程,認識並識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瞭解各種型別三角形的特點;

2.通過觀察、比較、歸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充分地、主動地進行思考、歸納和相互討論,激發其更加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氣;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教學關鍵:

學會根據事物的某一特徵對其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三角形卡片若干張;

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內,帶領學生對屋子裡的人進行分類,學生們想到按性別分、按髮型分、按年齡分、按視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既活躍了現場氣氛,也為教學三角形的分類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一、複習匯入

複習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題圖

1.匯入

2.研究分類標準

(二)三角形的分類

1.三角形的分類

2.學生彙報

①將研究的分類結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學生彙報如何根據角的特徵將三角形分類。

3.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①學習定義

什麼叫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呢?請你練習說一說。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請學生判斷是什麼三角形。

③認識三種三角形的特點

a. 三種三角形角的特點

④做一做

請同學們拿出題卡,完成第一題(根據角的特徵對三角形分類)。

⑤小結,板書韋恩圖。

4.學生彙報

5.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①認識等腰三角形

②學習各部分名稱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紅領巾、底角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讓學生逐一判斷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認識等邊三角形,瞭解它的特點

誰能完整地說說等邊三角形有什麼特點?

⑤做一做

三、看書質疑

四、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斷下面說法正確嗎

1.一個三角形裡有一個銳角,必定是銳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

3.一個三角形裡至少有兩個銳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邊三角形。( )

(三)信封遊戲

猜猜看,信封裡藏的是什麼三角形?

(四)摺紙遊戲

你能用長方形紙折出一個等腰三角形嗎?

五、全課總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四年級數學教案4

一、談話匯入,引入氣溫: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氣狀況及獲取資訊的途徑。

2、播報天氣預報,感知一天溫度高低變化。研究溫度變化中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溫度)

[教學手段:課件視訊播放]

天氣播報時要求學生把聽到的城市氣溫寫在表格中。(生聽邊記錄)

(生小組交流,互相補充,找記錄不同符號的學生到黑板書寫。)

3、模仿播音員播報天氣預報。(生讀記錄)

4、自主創造引出新數。

(學生交流不同的記錄方法,統一介紹溫度的讀法和規定的寫法。)

(1)認識溫度單位℃。

(2)認識零上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3)認識零下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4)指名讀北京的最低氣溫,檢查反饋。

5、教學反饋。(投影出示天氣預報的城市氣溫表示方法)

學生檢查記錄訂正完善,練習讀城市溫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義:

1、合作探究溫度計組成部分。

2、彙報交流,認識0℃及理解溫度情境下表示的意義。

(1)溫度計組成。(兩種不同的單位、數字、刻度線、水銀柱(煤油柱)組成,有的溫度計一格表示1℃,有的表示2℃。

(2)認識零度在溫度計的位置,介紹意義。

(實物)在自然界中,我們把水剛結成冰的溫度也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0度比冰的溫度要高,比水的溫度要低。

在0℃以上的溫度就是零上溫度,在0℃以下的溫度就是零下溫度。因此今天的0又有了一個新的意義,它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

3、在溫度計上找到零下溫度,理解零下溫度表示的意義。

(1)撥出長春的氣溫,生讀溫度,追問表示的意義。

(2)指名學生撥出9.5℃、撥出-9.5℃、零下6度、追問怎樣找到的。(從零度向上10個半格)意義?(生做)

(3)比較零下6度和零上6度的不同?

教學小結:剛才的學習你瞭解到了什麼?(零上溫度比零度高,零下溫度比零度低)溫度計是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

三、聯絡生活,豐富認識:

1、從溫度計上讀出教室的溫度,表示的意義。

2、遊戲活動猜溫度:現在老師說一個溫度,你猜猜看它到底是多少?

它是一個零下溫度,在-10℃和-15℃之間,比-15℃高2℃

3、從課件中讀取城市溫度:(幾種特殊情況溫度大小的比較,課件出示的溫度計)

一組是兩個零上溫度;兩個零下溫度;一個零下一個零上溫度的比較)

廣州:12度---25度佳木斯:-6度-----12度丹東:-2度---8度

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零上溫度比零下溫度低,零下溫度數字越大溫度越低)

4、在題卡上畫出三個不同城市的溫度高低。(87頁括號3)

四、走進生活,深化認識:

1、說一說-5℃和-20℃哪個溫度低?

師: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觀察方法比較。

2、看圖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學情,靈活選擇相關練習)

3、某日黃山的氣溫中午12時為8℃,到晚上9時下降了9℃,那麼這天晚上9時的氣溫是多少?

質疑:兩個城市之間的溫度相差多少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五、課堂小結:

請大家說說這節課的收穫和疑問。

四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要求:

1、會根據統計的要求,收集、整理資料,並能製作統計表。

2、能根據統計表作出分析、預測或判斷和決策。

3、培養學生統計的意識,並能應用統計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體驗統計的過程,感悟統計的方法。

重點:學會收集、整理資料,並學會製作簡單的統計表。

難點:怎樣去實際收集資料,能根據統計表作出預測或決策。

教學過程:

一、統計本班學生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情況。

1、同學們,雙休日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整理並板書:體育運動、玩電腦、學音樂、看書學習、出去旅遊。

2、怎麼知道大家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呢?(生:要進行調查和統計)

(板書課題:簡單的統計)

3、怎樣進行統計呢?(討論得出:可以劃正字,或舉手數一數等)

4、請小組統計員統計每種情況的人數。(各組當堂推選出統計員,要求進行統計)

5、師總結:剛才統計員通過舉手數出了每種情況的人數,這個過程叫收集資料,為了科學準確,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板書:收集資料,不重複,不遺漏)

6、請大統計員把每種情況的人數進行分類整理,把各種情況的人數加起來(指定全班統計員整理併合計)。這個過程叫整理資料(板書:整理資料)

7、把統計出來的資料整理到一張表格裡去,這張表格叫做統計表,叫什麼統計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歡做什麼的情況統計表)。學生回答每種情況的人數,教師填好統計表,並填好合計人數。是什麼時間製作的?(註上製表時間)。這個過程叫做製作統計表。

8、看了這張統計表,你發現什麼?想到什麼?

剛才我們對這張統計表進行了分析,並做出了判斷、預測和決策。(板書:進行分析,判斷、預測和決策)

9、 你統計了我們一個班的情況,得到的資訊是否就很準確呢?還要統計什麼?(還要統計其他班級的情況)。統計的資料越多,我們得到的情況就越準確。

【評析:統計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切入口,使學生感到統計就在自己的身邊,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通過對情況的真實分析,引發學生的真情流露,學生想說敢說,非常投入。教師注意把統計的過程隨教學過程充分展示出來,滲透自然,學生樂於接受。對統計表的分析注意了開放性,讓學生扮演統計員的角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和再創造的過程,使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樂園。】

二、統計聽課老師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情況。

今天來了許多聽課老師,老師們在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你打算怎樣知道聽課老師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統計)怎樣進行統計呢?

(1)請每小組開啟信封,看一遍,要求我們幹什麼?

(2)請每個小組商量一下,怎樣合作統計?

(3)學生彙報打算怎樣調查。怎樣問老師?(提醒學生要有禮貌)

(4)學生到聽課教師中去調查統計,收集資料。

(5)填好手中的統計表,彙報統計情況,你得出什麼預測?

(6)把同學們和老師們星期日裡最喜歡做什麼的兩張統計表能否合在一起。(教師把資料合在一張統計表中)你發現什麼?

【評析:本環節教師注意讓學生親身體驗統計的過程,在統計活動中,感悟統計的價值。(1)讓學生把學到的統計方法應用到實際統計活動之中,隨學隨用,每個學生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做到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實際數學化。(2)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討統計的方法,學生暢所欲言。統計的辦法是學生想出來的,資料是學生自己動手收集出來的,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3)對學生雙休日活動情況統計表與教師雙休日活動統計表進行對比分析,並把二者合二為一,學生預測的準確、分析的透徹,培養了學生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三、實際上統計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的多。(分別出示多張統計表)

i。南京造地鐵,選擇顏色一張調查統計表。你發現什麼?

ii。第十四屆亞運會前四名獲金牌情況統計表。你發現什麼,想到什麼?

iii。選舉班長情況統計表,引導學生做出分析

iv。近幾年來南京旅遊的人數情況統計表。

【評析:選取的幾個例子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剛剛發生的事情,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學生分析的饒有興致,既具有開放性,培養了發散思維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精神、民主意識等。】

四、自學課本(100頁101頁)

a)出示思考提綱

i。原始資料表與資料統計表有什麼不同?

ii。書上的三個小問題。

(1)觀察統計表,說出喜歡每種球類活動的各有多少人?

(2)估計一下,在這個班級裡組織什麼球類比賽最受歡迎?

(3)你還能想到什麼?

iii。製作統計表要注意什麼?

b)學生合作交流上述問題。

c)學生彙報並補充。

【評析:教學過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教者不囿於教材,讓教材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特別是對原始記錄表與統計表有什麼不同這一問題的討論,鞏固了統計的過程,在比較原始記錄表與資料統計表有什麼不同時,孕伏了任何兩種方法不存在對錯之分,各有各的優越性,我們在實際使用時誰的最方便就最好。】

五、統計公路上汽車通過情況。(電腦出示馬路過往車輛情況的場景)

i。這是車輛通過的情況,現在請大家進行統計,(學生統計失敗)為什麼無法統計?你有什麼感覺?(太快),

ii。如果要你統計車輛通過的情況,該怎麼辦?

①需要去分類。(弄清要統計哪幾種車輛)。②怎樣收集資料?③怎樣整理資料。④怎樣畫統計表?⑤分析一下結果。

iii。討論一下怎樣才能很快的統計出來?(如何分工)

iv。彙報你們分工的情況。通過活動你有什麼想法?

v。從統計表中想到什麼?知道什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空氣的汙染情況等)

【評析:這一環節讓學生想辦法解決怎樣統計動態的物體的問題,又一次讓小組交流,發揮了團隊的力量。通過虛擬的道路交通場景,學生嘗試了統計的失敗,又在教師分小組交流一下的話語點撥下,尋求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獲得了統計的成功。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認知水平,相信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真正地發揮了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六、用統計的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

【評析:讓學生自己舉例,聯想到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如何解決身邊的事情,學生髮言踴躍,培養了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作業:完成101頁做一做,練習十二第1題。

【評析:在培養能力的同時,還重視了雙基的落實。】

【總評:本節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串於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通過數學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一、從生活經驗匯入新課,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教師就從雙休日同學們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的話題匯入新課,從怎樣知道每種活動有多少人最喜歡來切入主題。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近感,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動,興致勃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國小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情節:怎樣知道星期日最喜歡做什麼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說出了要調查統計,那麼怎樣調查和統計呢?接著讓統計員進行統計。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整個統計的經歷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清晰、充分地展現出來。課堂氣氛活躍,雙基訓練紮實。

三、藉助生活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感到數學的歸宿是應用,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把握數學問題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數學問題,增加數學的情境性、開放性,注重呈現方式的多樣化。為了鞏固剛學會的統計方法,教者讓學生去統計聽課老師最喜歡幹什麼這一實踐活動,首先讓學生討論教師人很多,怎樣去統計這一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想辦法,得出了一小組統計一排老師比較節省時間的方法,然後讓學生按照想出的辦法去統計。辦法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統計的過程是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生人人蔘與,爭論不斷,效果明顯。

四、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統計一分鐘內車輛通過情況時,教師又一次讓大家合作交流,學生討論的結果是一小組有4人,1人負責記錄資料,另3人每人統計一種車輛的簡便方法。當學生把統計好的資料整理成統計表時,讓學生分析討論從統計的資料中你發現什麼?想到什麼?,這樣的設計頗具挑戰性和現實意義,挖掘出了許多促使人發展的因素,出現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買摩托車、汽車的人很多、汽車多了,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的話題,變關注知識為關注學生情感態度、思維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使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得到了平衡與和諧的整合。

縱觀整節課,教者注意把數學與生活溝通,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得中得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習得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生命的活力。

四年級數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

1、一頭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個手指(猜一成語:三長兩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語)——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語)——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8.滅火(打一數字)——一

9.舌頭(打一數字)——千

10.添一筆,增百

倍;減一筆,少九成(打一數字)——十

11.雙槓(打一數學符號)——等號

12.你盼著我,我盼著你(打一數學名詞)——相等

13.不轉彎的路(打一數學名詞)——直線

(二)、生活中的趣味數學

14.一根繩子兩個頭,三根半繩子有幾個頭?

解:8個頭,(半根繩子也是兩個頭)

15.1根繩子對摺,再對摺,再第三次對摺,然後從中間剪斷,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棟住宅樓,爺爺從一樓走到三樓要6分鐘,現在要到6樓,要走多少分鐘?

答:15分鐘

17.桌子上原來有12支點燃的蠟燭,先被風吹滅了3根,不久又一陣風吹滅了2根,最後桌子上還剩幾根蠟燭呢

解答:5根

三、課堂小結

四、佈置作業

四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687頁的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以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八的第6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常用的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以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1千克的物品,投影儀,重量單位表、時間單位表的投影片;將練習十八的第6題製成卡片。

教學過程:

一、歸納總結重量單位

1.匯入課題。

從上節課中我們知道,要想知道物體或距離的長短,需要用長度單位來計量;要想知道物體表面的'大小就需要用面積單位來計量。那麼要想知道物體的輕重需要用什麼單位來計量呢?

學生回答出需要用重量單位來計量後,教師匯入課題。

我們今天就來歸納一下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

板書課題:重量單位

2.複習重量單位。

以前我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

引導學生答出噸、千克(公斤)、克。

現在我給你們一些東西(包括兩分硬幣),大家相互傳著掂量一下,自己手裡拿的東西大約有多重?

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物品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先感受其重量再說出大約有多重,以加深對1克和l千克的感知。

掂量物品,可讓前後兩排的四名學生為一組,相互根據自己的感受說出物品的重量。 掂量後,教師指名一些學生說說物品的重量。

然後問:你們以前稱過體重嗎?誰能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7此時若發現有的學生用多少斤回答,應及時予以糾正,以強化學生要使用法定計量單位。

指名兩、三個學生回答後,可繼續問:那麼比千克重的單位有哪個呢?學生會答出噸。

你們看,我們教室裡有1噸重的東西嗎?由此向學生說明:1噸是比較大的重量單位,我們人體是無法直接感受其重量的,只能憑經驗估量或用衡器測量。

不過,我想問問大家1噸等於多少千克?(1000千克。)

請大家想想,假若你們每人的體重平均是40千克,那麼多少人的體重加起來才能達 到1噸呢?(25人。)

現在請大家將進率填寫在教科書第86頁上。

同時讓一學生填寫在投影片上。訂正時,教師可多指名幾個學生回答填寫的結果,並用投影映出正確的進率表。

3.做一做。

做教科書第86頁重量單位的做一做第2題。

讓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巡視,然後集體訂正。可以指名一學生念自己的答案,由教師在投影片上寫,全體同學判斷正確與否。

二、歸納總結時間單位

l.匯入課題。

下面我想問問大家,你剛才完成做一做的第2題大約用了多長時間?

(一分,兩分。)注意分不要表述為分鐘。

你用到了什麼計量單位? (時間單位。)

那麼,我們要想知道時間的長短,是不是要用到時間單位來計量呢?

板書課題:時間單位

2、教學日、年的來歷和世紀。

同學們以前聽爸爸媽媽講過日和年的來歷嗎?

我們生活的地球,一方面它要繞著自己的軸心轉動,這就是自轉;另一方面它還要繞著太陽旋轉,這被稱為公轉。地球自轉一週所用的時間叫做一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用的時間叫做一年。不過,由於公轉一週的時間不是整天數,而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因此就規定1平年有365天,這樣每4年大約少算l天,從而又規定每4年加1天,這年叫做閏年,有366天。但是公曆年份是整百年時只有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想想這是為什麼?

在時間單位中,比年大的單位是世紀。通常是100年為一個世紀,比如,從公元1801年到1900年是十九世紀,20xx年到2100年是二十一世紀。

3.複習時間單位表。

1年有多少個月?(12個月。)

1個月有多少天?引導學生按月敘述,二月應分平年閏年敘述。

l天有多少小時?(24小時。)再次強調小時在作為單位名稱時應按規定記作 時。

1小時等於多少分?(60分9)

1分等於多少秒?(60秒。)

讓學生將進率填寫在書上。

填寫快的同學可繼續完成教科書第87頁做一做的兩道題。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八的第6題。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卡片,讓學生搶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做練習十八的第12題。

教師讀題目要求,再說出各個年份,讓學生分別說出是平年還是閏年。

3. 做練習十八的第14題。

教師讀題後,指名學生回答,並說說是怎樣算的。

4.做練習十八的第13、19、11題。

先做第13題,讓學生自己填寫在教科書上。

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巡視。然後再集體訂正,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做法。

四、作業。

練習十八的第7、8、10題。

第10題,要告訴學生本月的1號是星期幾。

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做練習十八的第15*題和思考題。

第15*題,因為無論是平年還是閏年,,只是二月份的天數不一樣,而其它月份的天數都是一樣的。所以第二、三、四季度都不變,分別是91天、92天和92天,而第一季度平年為90天,閏年為9l天。

思考題的解法是:要盛出5千克水,關鍵是如何盛出1千克水、可以這樣做:分3次把小水桶倒滿,再倒進大水桶中,3小桶水是12千克,倒滿大水桶後正好剩1千克水。然後把大水桶的水例掉,把l千克水倒入大水捅,再用小水桶盛滿水倒進大水桶就得到5千克水。

四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2、能靈活運用探索出的規律。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學具:數字卡片。

一、匯入課題:

導語:我們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小數的知識。小數中一個最重要的符號是什麼?(板書:.)今天,我把這位客人請進了課堂,看看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小數點可真是個調皮的小傢伙,它告訴同學們,今天,小數點要搬家了,這是怎麼回事了,同學們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播放童話故事)

二、童話激趣,發現變化。

1、動畫:

2、(flash動畫)小數點來到森林裡玩,看見山羊開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臉地坐在窗前。小數點看見快餐店門前的價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數字,就跳了上去(¥288.)過了一會兒,小數點覺得很奇怪“沒有顧客?為什麼會這樣呢?”小數點想了想,說:“我要搬家了!”於是小數點搬到了8和8的中間(¥28.8)。這時就有一些動物來快餐店了。

師:為什麼會這樣呢?(價格便宜了。)

3、(flash動畫)小數點笑著地說:“看來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極了。小數點開心極了,想著“我真是個天才!”

師:山羊的快餐店,原來是一個客人都沒有,可是現在生意興隆。這又是為什麼呢?你能再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生說)

那麼從原來的288到28。8再到現在的2.88又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生說)

假如小數點再往左搬一次家成為0.288,與原來的288相比發生了什麼變化?(生說)

這些變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在組內探討。

4、小組彙報:

彙報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一下。

5、是不是對所有的數都適用呢,我們能想法驗證嗎?小組交流

來了這麼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根據剛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數點右移的變化規律嗎?你來驗證想法嚴整自己的猜測。

小結:現在我們又知道了小數點右移,原來的數就會擴大。(板書:右移擴大)

小數點這樣跳來跳去,嚴重的影響了山羊的生意,我們把它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結合生活實際,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通過剛才小數點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規律,小數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傢伙,這個規律是什麼樣的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神奇的小數點”或“小數點的自述”說一說。(通過學生構思數學作文,整理變化規律)

三、初步應用。

你想試試嗎?(遊戲)

拿出你的數字卡片,擺一個的三位小數(9。879)擴大10倍,100倍 1000倍。1000倍(引導學生在缺的數位上補0)

擺一個最小的兩位小數(0。12)縮小10倍。20倍(學具袋裡的0不夠用,引導學生幾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數點向右移動3位,原數就縮小了1000倍( )

(2)3.69擴大2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 )

(3)把23。0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5位後,再向右移動三位,這個數就變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數點,這個數就擴大100倍( )

2、下面的數與0。285比,擴大或縮小了多少倍。

3、小花貓要去水果店買水果,可不會做題,過不了河,你能幫助它嗎?

4、小花貓說謝謝,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標價有點奇怪?你都知道這是多少錢嗎?你能找出最貴的兩種水果嗎?

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四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數位增加的情況下會讀,寫小數。

2、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數位、計數單位,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促進知識遷移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小數數位增加的情況下會讀、寫小數。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小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見數會讀,聽數會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的讀法和寫法(板書: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二、講授新課

1、教學小數數位順序表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個小朋友,(課件出示2459,60709,100000,200043)這些是什麼數?

生:整數

師:你是怎樣讀出這些數的?誰還記得整數的數位順序?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什麼?相鄰的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生1:從高位到低位,一級一級地讀,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出來,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零。

生2:個位,十位,百位……一(個),十,百,千……

師:這就是整數數位順序表,同學們還記得小數由幾部分組成嗎?

生:3部分,整數部分,小數點,小數部分

師:說的很好,那你認為小數的小數部分數位應在什麼位置上?

生:在整數部分的右側

師:中間怎樣區分呢?

生:用小數點隔開

師:我們已經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十分之一分母是十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所以十分之一就在小數點右側第一位,它所佔的位置叫十分位,計數單位為十分之一。

師:小數部分的第二位是什麼數位呢?計數單位是什麼?大家猜一猜?

生:百分位,百分之一(百分之一分母是一百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所以百分之一就在小數點右側第二,所佔的位置叫百分位,計數單位為百分之一)

師:誰能依次說出小數部分右側幾位的數位順序以及相應的計數單位?

生:千分位,千分之一……

師:為什麼後面用省略號?

生:表示後面還有很多數位。

師:這就是小數數位順序表。(板書:小叔數位順序表)

鞏固練習

1、下面各數中的“5”表示的意思

50.06 5.11 0.25 0.475

2、小數的讀法

師:同學們想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古錢幣什麼樣嗎?

生:想

師:請看這裡,這就是這枚古錢幣的有關資料,高,厚,重量你會讀嗎?(小組合作交流)

生1:0.58讀作:零點五八

生2:3.5讀作:三點五

生3:41.47讀作:四十一點四七

總結讀法

師:這幾位同學都讀對了。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讀小數?讀小數時應注意什麼?(小組交流討論)

師:哪個小組願意說一說?

生1:整數部分按整數的讀法讀,小數部分要依次讀出每個數字。

生2:小數點讀作“點”

生3:整數部分為0的讀“零”

師:回答的真好,以上3名同學說的加起來就是讀小數的方法。誰能完整的說一下。

生:讀小數時,先讀整數部分,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整數部分是的0讀作“零”)。再讀小數點,小數點讀作“點”。最後讀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依次讀出每個數字。

師:回答的很好,但是大家要注意讀小數時數字要大寫。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的第二個內容,小數的讀法(師板書:小數的讀法)

鞏固練習

1、讀出下面各數

6.5 0.04 6.72 0.058 340.09

師:同學們完成的非常好,為了獎勵大家咱們一起玩一個遊戲。(開火車)

2、小數的寫法

師:我們已經會讀小數,接下來我們學習小數的寫法,同學們今天早上老師聽了一則有關環境的新聞其內容為:據國內外專家實驗研究預測:到2100年,與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一點四至五點八攝氏度,平均海平面將上升零點零九至零點八八米。

師:同學們,聽完這則新聞你有什麼感想?

生:隨著時間的增長,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說明環境受到了汙染,我們要保護環境。

師:你說的真好,我們要愛護環境,愛護環境從我們每個人做起。

師:大家能試著把這段話中的小數寫出來嗎?(同桌為小組交流)

師:誰願意說一說,

生1:一點四寫作:1.4

生2:五點八寫作:5.8

生3:零點零九寫作:0.09

生4:零點八八寫作:0.88

師:寫的非常好,誰來總結一下怎樣寫小數?

生1:先寫整數部分,整數部分按整數的寫法寫,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寫成實心小圓點,

生2:寫小數部分,小數部分依次寫出每個數字。

生3:寫小數時應寫阿拉伯數字

師:說的不錯,我們一起總結一下寫小數的方法,先寫整數部分,整數部分按整數的寫法寫,(整數部分是0的就寫“0”)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寫成實心小圓點,再寫小數部分,小數部分依次寫出每個數字。(注意:寫小數時應寫阿拉伯數字)。這就是今天學的第三個內容,小數的寫法(並板書:小數的寫法)。

鞏固練習

1、寫出下面各數

三百點七一五點零六零點零八九

師: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好,我們在一起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四、佈置作業

練習九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小數的讀法

小數的寫法

四年級數學教案10

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係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係。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量關係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絡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係。]

難點: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絡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資訊,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彙報並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麼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係嗎?生概括並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彙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量呢?生彙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係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就能想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彙報並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麼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裡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嗎?生概括並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彙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彙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係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彙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係

單價×數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量=單價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 路程÷速度=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並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係。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量關係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2.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歸納概括、遷移類推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勇於嘗試的勇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1.小明的家離學校大約十分鐘的路程,學校組織活動,要求8點鐘集合,小明幾點鐘從家出發合適?

(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應該明確:他至少7點50分從家出發,實際上,為了不遲到,他應該提前幾分鐘,7點45從家出發比較合適.)

2.這個時間你是怎樣得到的?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叫估算?

(在估計的基礎上進行推算,這就是估算.)

3.請你舉例說明,你在生活中見到過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用到過估算?

二、嘗試討論

1.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下面題目:

a.一所學校的階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個座位.這個階梯教室大約能坐多少人?

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個字,共有31行,這份稿件大約有多少個字?

c.小明和奶奶在健身區散步,小明每分鐘大約走39米,他繞健身區一週走了12分鐘,這個健身區一週長大約有多少米?

2.讀題,你有什麼發現?(解決這些問題,都要用到估算)

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3.同學之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歸納: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並說出你們是怎樣想的?

a 22≈20,18≈20,20×20=400(人)

b 29≈30,31≈30,30×30=900(個)

c 39≈40,12≈10,40×10=400(米)

2.觀察這幾道題目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乘數是兩位數,都是用乘法.)

3.根據自己解答過程中的體會和同學的彙報,試著說一說怎樣進行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根據學生的發言,對估算的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分別取近似數,再用兩個近似數相乘.)

四、鞏固練習

1.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2.小麗每分鐘步行52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3.一個糧店平均每天大約賣切面790千克,一個月大約賣切面多少千克?

4.一個苗圃有育苗地4塊,每塊地有91行,每行種89棵樹苗.這個苗圃大約培育多少棵樹苗?

5.一塊長方形地,長98米,正好是寬的2倍.這塊地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6.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個.

(3)這輛公共汽車上大概有40人.

(4)我們班有45名同學.

(5)小紅三分鐘能寫85個字.

7.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

69×51=2992

8.估算:

(1)10分鐘你的脈搏大約跳動多少下?

(2)全校大約有多少學生?

五、質疑提高

1.這節課學習的是什麼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乘法的估算?請你舉例說明、

3.還有什麼問題?學生質疑並解疑、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一估

活動目的

1.讓學生經歷估算的全過程,學會估算的方法;

2.讓學生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成估算意識。

活動準備

天平、尺子、黃豆、紙

活動過程

1.學生每6人為一組,每組發給一袋黃豆和一打紙。

2.教師提問:每組有500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這一打紙大約有多少張?請大家估算一下。

3.討論出估算步驟再操作,需要工具可以來領取。

4.動手操作時合理分工協作。

5.填寫估算報告表,檢查計算是否正確,並做好彙報的準備。

參考1:

黃豆粒數估算報告

估算步驟

先數出10克的黃豆有56粒,再算整袋黃豆500克有50個10克,也就是有50個56。

所用工具

天平

估算結果

共有50×56=2800(粒)

參考2:

紙的張數估算報告

估算步驟

先量出1毫米有10張紙,再量出整打紙有4釐米1毫米,也就是有41個10。

所用工具

尺子

估算結果

共有41×10=410(張)

拼擺算式

活動目的

1.使學生能熟練進行加、減、乘、除的口算.

2.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寫有數字3、+、—、×、÷、( )等符號的紙牌。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

下面有5個算式,請你在這5個算式中,添上適當的+、—、×、÷、( )等符號,使它們的得數都等於100.其中,每一個算式中的3,可以任意分組,例如3,33,33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 3=100

2.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發給一組紙牌進行拼擺。

活動目的

訓練學生進一步熟悉乘法口算.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開學初,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每套服裝是300元。

2.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分年級調查各班的學生人數。

3.口算各班應收的服裝錢數。

4.口算各年級應收的服裝錢數。

5.口算學校應收的服裝錢數。

四年級數學教案12

本節內容是在三年級觀察由3個、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三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的基礎上,新增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所擺成的物體,從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形狀不變。

在學習新知識的開始,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所擺物體的正面的形狀,丟擲這樣一個問題:“新增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想一想,該怎樣擺?這當中強調要有各自獨立思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在小組裡討論,待有結果以後,再嘗試拼擺,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驗證自己的設想,這樣設計一是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猜想,富於實踐。二是親身經歷數學學習歷程,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由猜想、假設到操作驗證,既掌握了知識,又形成了能力。

得出各種不同擺法以後,再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不難發現擺在原物體某一個正方體的前面或後面,對齊著擺就行了。擺在後面,如果允許不對齊,就會出現更多不同的擺法。

此刻,我又作了拓展;可以再新增相同的小正方體了嗎?學生回答:可以。可以新增多少個?1個、2個、3個……一直到無數個。學生的思維很發散,很有創意,真了不起,他們已經發現拼擺中的規律:只要在原某一個小正方體的前面或後面即可。

從上面、側面看形狀不變,改變了教學的策略,先研究側面,後研究上面。因為側面的擺法和正面擺法有相似之處,仍然有無數種不同的擺法,在教學中直接讓學生拼擺,再借助多媒體演示多種不同的擺法。當研究從上面看時,要求學生直接通過展開豐富想象無需拼擺,直接藉助電腦上拖動小正方體展示不同的擺法,同時還提問:有不同的擺法嗎?學生舉出了多種不同的擺法。

整個探究過程,大膽放手、紮實有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59頁例1—例3,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小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

2.運用猜測、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並發現小數的性質。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2.教學難點:讓學生抽象概括小數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 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大膽猜測。

1.通過商品標價2.50元和3.00元這兩個小數尾末有零來引起思考,自然地引出兩個問題:0.1米、0.10米、0.100米,它們大小相等嗎?0.30和0.3呢?

2.猜一猜。

二、 利用工具,檢驗猜測。

師:老師給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了一些工具(一把米尺,一張數位順序表,兩張方格紙),請你們利用這些工具來檢驗剛才的猜測是對還是不對。先請你們四人一組,選一選、議一議:你們選擇哪種工具,準備怎樣來驗證?

學生動手操作、檢驗:

⑴ 學生利用直尺驗證:0.1米是1分米,0.10米是10釐米,0.100米是100毫米,他們在尺子上所表示的長度都是相等的,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⑵ 學生利用數位順序表驗證:把0.30和0.3寫在數位順序表中,從數位順序表中看出,它們的位數雖然不同,“3”所處的位置相同,所以0.30=0.3。

⑶ 學生利用正方形圖驗證:0.30是百分之三十,0.3是十分之三。從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圖中取其中的30份,就表示0.30。從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圖中其中3份,就表示0.3。從圖中很明顯的看出0.30=0.3。啟發學生想一想:十個百分之一是一個十分之一,三十個百分之一是三個十分之一,所以0.30=0.3。

三、 觀察比較,探究規律。

從剛才的操作中,我們已經知道:0.1米=0.10米=0.100米,0.30=0.3。下面請大家觀察這兩個等式,什麼不變,什麼變了?為什麼數變了後數的大小不變?

四、 概括總結,揭示性質。

⑴ 誰能用一句話歸納出這個規律?這個規律就叫做“小數的性質”。

⑵ 請大家一起讀“小數的性質”

五、 學生質疑。

六、 運用性質,化簡改寫。

⑴ 學了小數的基本性質有什麼用呢?請大家自學課本例3。想一想:什麼叫化簡?什麼叫改寫?它們的根據分別是小數性質中的哪一句?並舉例說明。

⑵ 教學例4

出示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①問:0.2和4.08各是幾位小數,要把它們改成三位小數應在小數的哪部分添上“0”?各應添上幾個“0”?為什麼?

②問:整數3改寫三位小數,在3的後面添上三個“0”寫作3000,對嗎?為什麼?那麼應該怎樣寫?

③學生彙報結果,師板書:0.2=0.200,4.08=4.080,3=3.000。

七、 鞏固提高,昇華知識。

⑴ 完成課本“做一做”的題目。

⑵擺數遊戲:每個小組利用老師發給的五張數字卡片,按要求擺數:

①用五張卡片擺一個數,這個數中的兩個“0”都能去掉。

②用五張卡片擺一個數,這個數中的兩個“0”一個能去掉,一個不能去掉。

想一想:怎樣擺才能既不重複又不遺漏。

八、 交流收穫,反思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會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對今後的學習有什麼幫助?

九、 佈置作業:

練習二十一的第1—6題。

十、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例1:比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例2:0.70=0.7 105.0900=105.09

例3:0.2=0.200 4.08=4.080 3=3.000

四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經歷具體---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學習過程

2.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3.通過學習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特徵。

4.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教學難點;對直線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方法:通過觀察、討論、合作交流獲取知識。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彩筆、線條、圖釘、小電筒、直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線的認識(板書課題),誰能說一說生活中哪裡有線嗎?(黑板邊、書本邊、鉛筆盒的邊......)很好,看來你們觀察的非常仔細,在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線,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線中,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在數學中也一樣,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研究直的線。

二、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感知直線、線段和射線。

(一)認識直線

1、同學們知道孫悟空手裡拿的武器叫什麼嗎?(金箍棒)對,誰說說金箍棒有什麼本事?(能變長變大)並請學生說金箍棒是向哪個方向變長的?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斷變長,說一說它到底能變多長。

2、你能用最簡單的線條來表示這種無限延伸的感覺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並用筆畫一畫。

3、學生分組彙報,並說一說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並介紹直線的特徵: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沒有端點。

4、介紹直線的表示方法及讀法,並請學生也給自己的直線標上名字。

(二)認識線段

1、出示掛圖(鐵路和人行道)請學生觀察,使學生感知:鐵路一眼望不到頭,我們說它象直線一樣,而人行道上的斑馬線,能看到兩頭。

2、請學生也用線來表示其中的一條斑馬線的樣子,教師巡視,注意瞭解學生的想法。

3、彙報時,指導要線上的兩端加上?來限制它無限延伸,並告訴學生這兩個?就是線段的端點,同時教師板書出線段和端點

4、介紹線段的表示方法和讀法。

(三)認識射線

1、用小電筒射向學生,請學生仔細觀察。

2、讓學生獨立想辦法用線表示出剛才看到的現象,並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展示學生的作品,並在黑板上畫射線。

4、讓學生自己討論:射線的表示方法及讀法。教師強調:射線AB和射線BA不同。

三、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

1、請學生自己分別畫出三種線,並用字母表示它們。

2、做教材15試一試的第一題。進一步體會直線和線段,並知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但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3、試一試的第2題。讓學生觀察討論發現: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四、鞏固練習

P15看一看量一量第1、2題。

讓學生先猜測,再動手量一量。猜對的給自己得一顆星,畫在這道題的旁邊。

五、課結

今天學到什麼?(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教師可以給予補充)

四年級數學教案15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是進行簡便計算的一個難點,由於學生沒有足夠相關的生活經驗和類似的認識,因此比較難於把握。故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探索問題,通過學生互動,發現規律,提出設想,驗證結論,最後靈活運用結論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由於平時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比較高,一部分學生還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藉以帶動全班的學習,所以我決定創設情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操作、交流突破難點。

學習目標:

1.動手“做”數學;

2.充分發揮“兵”幫“兵”的作用;

3.組織學生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實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觀,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改變傳統牽著學生走的教學行為。

學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的,因此要組織好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探索,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情況善導,體現學生會學,並使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強化學習興趣,不斷髮展和完善自己。

教學媒體設計:

1.自制多媒體課件,主要是與課題相關的練習(以“小靈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發興趣,並配備音樂調節情緒,同時利用Powerpoint製作板書設計加大課堂密度)。

2. 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2釐米和3釐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一、創設故事情景

教授將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裡,用嘴嘗得津津有味,但學生跟著做卻無一不上當,因為教授伸進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說明觀察的重要性,告誡學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認真觀察,這其實也是一種思維品質。

二、匯入

1.用2釐米和3釐米的小棒各兩根,圍成一些圖形,說一說你用哪些簡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總長度,從中發現什麼。

學生:(3+2)×2=3×2+2×2

師:你們是怎樣發現的?

學生:①通過計算,知道結果是一樣的;②無論怎樣擺,都是4根小棒,所以總長度是不變的。

(通過學生的擺和說,引導他們向乘法分配率的表達形式逼近)

2.用2釐米和3釐米的小棒各3根,進行類似上面的操作。

學生:這樣擺比較有規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總長度,並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讓學生把有規律的擺法投影出來)

3.用2釐米和3釐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學生擺攏以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參觀和評價。讓學生把有規律的做法進行實物投影,並介紹想法和發現。

學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分析:通過參觀,知道有各種各樣的擺法;通過評價,知道我們能創造數學,

發現規律,能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並進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說出類似的例子嗎?

(學生自由說,教師把有代表性的寫在黑板上。)

如:(12+72)×8=12×8+72×8 25×84+75×84=(25+75)×84

…… …… …… …… …… …… …… …… ……

5.小組討論。

(1) 根據以上算式的特徵進行討論,討論後以小組的形式發表見解;

(2) 師生共同歸納各種見解: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等於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結果不變。

教師: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書課題:乘法分配率。

分析:綜觀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還是牽著學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強加給學生的,故學生就容易出錯,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學應該從直觀思維入手,而以抽象思維結束,因此,我就採用了“操作──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了。

三、新授

1.自學書本;

2.質疑,提出新見解;

3.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互助作用,以點帶動全班的學習。)

4.教師:用公式怎樣表示乘法分配率?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學生正確讀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進行簡便計算。)

5.形成性練習: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學生想辦法,學生說思路,學生評,學生互助並加以改正。

四、小結

(學生以談體會的形式進行,包括方法、感覺、情感和態度方面)

五、拓展性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12×25 63×25-59×25 38×101-38

說明:這些題目學生是可以用多種方法計算的,目的是訓練發散性思維,提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法上充分發揮“兵”幫“兵”的指導作用。

六、反饋生活中的數學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運用乘法分配率解決一些問題,你能舉出例子嗎?

(同位互說,或者小組商量,再發言。)

七、佈置作業

1.基礎題:第66頁第4、7題。

2.思考題:第66頁插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