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橘子教案

來源:才華庫 3.3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橘子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橘子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橘子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2、能夠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探索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遊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活動難點:用吸管摩擦生電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吸管人手一根、捲紙若干、碎紙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紙船(形成小池塘的場景);自制旋轉木馬;柳條(柳樹);水龍頭(細細的水流);灑落的鉛筆粉末。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今天,老師來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

(出示吸管)這是什麼?

幼:吸管和碎紙片

教師演示: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後輕輕靠近紙片,沒變化;教師用眼神和表情讓幼兒觀察吸管是否有變化;然後將吸管藏到桌子底下邊磨擦教師口中邊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用眼神或動作提示幼兒觀察變化。

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幼兒講述看到的現象)

二、猜測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

1、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磨擦生電

(1)小紙片主動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麼來變這個魔術的呢?

(幼兒猜測、討論,如果幼兒有說用水、用漿糊之類,教師讓幼兒親自摸一摸,究竟有沒有)(鼓勵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2)小朋友,你們猜了這麼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呢?你們現在自己去試試,看看你會不會變這個魔術,當吸管靠近碎紙片時,小紙片會主動地跳到吸管上,我旁邊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選取使用。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3)誰會變這個魔術了?請告訴我們你是怎麼變的?

(幼兒將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進行展示)

(4)請個別幼兒示範,要點:摩擦得又輕又快。

(5)幼兒再次嘗試操作(此環節是否省略,看幼兒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吸管經過磨擦後,輕輕靠近小紙片,小紙片就會跳上來了。

2、猜測、總結磨擦生電現象是靜電反應

提問:為什麼吸管經過磨擦以後小紙片就會跳到吸管上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教師小結:這是靜電,吸管經過磨擦以後,會產生小小的電,這些電叫靜電,它們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三、操作體驗:靜電對輕的物體的作用力

1、師:有了靜電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紙片,還能做別的事情嗎?

2、介紹遊戲情境1:

(1)柳條因為沒有風,正靜靜地垂著,如果用摩擦帶電後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條會有什麼變化?(會飄動起來)

(2)請一名幼兒嘗試驗證後,將自己的發現在記錄紙上記錄下來。

3、介紹另外四種遊戲:這兒有許多的小船停在水邊,一動也不動;木馬停在原地沒有旋轉;水流也在象一條線似的靜靜地流著;鉛筆灰灑落在紙上,我想把它用一樣東西把它搬到盤子裡去;

4、引導猜想:假如你們用自己手中帶有靜電的魔術棒輕輕地靠近它們,猜猜會有變化嗎?會有怎麼樣的變化?

四、幼兒實踐驗證

1、真的是你們猜的這樣嗎?可以去試一試,並且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玩一種,記一種,看誰發現得多

教師觀察,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將有靜電的魔術棒靠近它們的時候,發現了什麼?(讓幼兒

對照自己的記錄,充分描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六、教師總結。

你們用帶靜電的吸管輕輕靠近遊戲材料時,它們都動起來了,改變了原先的位置。

七、遷移運用:討論與交流自己的生活體驗。

師:“你在生活中曾遇到過靜電嗎?”

幼:(回憶自己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如:在乾燥的日子和小夥伴拉手時被“電”到,梳頭時頭髮根根豎起,脫衣時“滋滋啦啦”的聲音和點點火花、玩滑滑梯時“呲拉呲拉”的聲音……

師:“被‘電’到是什麼樣的感覺?”(疼、麻……)

那麼你知道怎麼樣預防靜電嗎?讓我們回去繼續瞭解一下預防靜電的一些好辦法。

活動延伸:

幼兒與父母共同查詢資料,進一步瞭解人們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以及預防靜電的辦法。

中班科學教案橘子教案2

活動目標:

1、猜測、證實橘子瓤數量,積累估算的初步經驗與不同的數數方式。

2、喜歡觀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並樂意發表自己的觀點。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筆、餐盤、毛巾、黑板、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引入老師出示兩個不同大小的橘子,並引導幼兒觀察橘子的不同。

小結:原來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較大小橘子的數量

1、老師出示兩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導幼兒猜測橘子數量。

老師:猜猜看筐子裡有幾個大橘子?(幼兒猜測)那有幾個小橘子呢?(幼兒猜測)

2、一起數數大橘子裝了幾個?小橘子裝了幾個?並記錄

3、討論:為什麼同樣大小的筐子,裝的橘子數量卻不一樣?

老師提問1:這兩個框子一樣大麼?

老師提問2:為什麼一樣大的筐子裡,裝的橘子確實不一樣多的呢?

4、得出結論:因為大橘子的個頭大,所以裝的少;小橘子的個頭小,所以裝的多。

三、猜測並記錄大小橘子裡瓤的數量

1、老師:橘子皮裡躲著什麼?(幼兒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誰的會比較多?(幼兒回答)猜猜看大橘子裡面有幾片瓤?(幼兒猜測)猜猜看小橘子裡有幾片瓤?(幼兒猜測)

2、老師記錄幼兒的猜測結果

四、驗證大小橘子裡的瓤數

1、每人選擇一個橘子,自己動手剝開。

(提醒幼兒剝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並強調一人選擇一個橘子)

2、數一數橘子瓤的`數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開數、分成兩部分數、整個圍著數、吃一片數一片)

五、交流數的方法和結果

1、介紹自己剝的橘子有幾片瓤,並描述自己數的方法,老師做記錄老師:告訴我你剝的是什麼橘子?有幾片瓤?你是用什麼辦法數的?(驗證幼兒的猜測)

2、觀察比較統計表中的資料:大小橘子裡最多的有幾片瓤?

3、討論橘子瓤數量與橘子大小的關係。

老師:大橘子裡最多有幾片瓤?小橘子裡面最多有幾片瓤?它們的數量一樣多麼?哪一種橘子的瓤比較多?

小結:橘子瓤的數量和橘子大小沒有關係。

活動延伸

1、教師演示數橘子瓤的方法:數一半的橘子瓤,然後猜測整個橘子瓤的數量

2、延伸:回家後,找一個橘子試一試,先數半個橘子的數量,然後猜一猜整個橘子有幾片瓤,把這個答案當做祕密一樣藏心裡,再數一數整個橘子有幾片瓤,看自己猜的對不對。

中班科學教案橘子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蟬的外形特徵和習性。

2、對蟬有探究興趣,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蟬的認識。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蟬若干只、蟬的鳴叫聲。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用錄音機放蟬的鳴叫聲,請幼兒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的叫聲?

二、引導幼兒觀察蟬。

1、教師出示蟬,引導幼兒討論:蟬是什麼樣子的?

2、引導幼兒觀察:蟬的頭上有什麼?嘴是什麼樣子的?背上有什麼?身體下面有什麼?肚子是什麼樣子的?

3、小結:蟬的身體是黑褐色的。頭上有一對複眼,一對短短的觸角,嘴像針,是一根空心的管子。背上有兩對薄而透明的翅膀。身體下面有三對足。肚子是一節一節的。

4、討論:蟬能發出怎樣的聲音?這種聲音是從哪裡發出來的?(雄蟬在夏天發出“知了、知了”的聲音,這種聲音是蟬的翅膀振動發出的。)

三、瞭解蟬的生活習性。

討論:蟬生活在哪裡?吃什麼?(蟬生活在樹上,靠吸樹枝裡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樹木,是害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