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八篇

來源:才華庫 2.2W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八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我校附屬幼兒園地處鄉鎮,而且學校就在兩河的交界處,沙堆、沙灘隨處可見,幼兒隨時都能利用簡單的工具玩沙,因此設計本活動。意在達到兩個目的:通過操作活動感知沙的特徵,認識沙的用途;體驗玩沙的快樂,產生參加探索活動的興趣。此活動在室外進行。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感知沙的特徵,認識沙的用途。

2、體驗玩沙的快樂,產生參加探索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沙的特徵和用途

活動準備

1、沙盤,音樂

2、沙灘(能容納下五十個幼兒的安全場地)

3、幼兒玩沙的工具,比如:(小鏟、小勺、多隻小水桶、篩網、沙漏、各種積木、多個大盆),河邊可以取水、毛巾

4、沙的用途的圖片數張

活動過程

活動基本環節:

1、教師邊放音樂,出示沙盤,引導幼兒觀察後回答問題:

師:這是什麼?

幼:沙

師: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幼:

師:你在什麼地方見過?

幼:沙灘、水裡、車裝的、公路、運動場的沙坑

師小結: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們想玩沙嗎?(引出下題—玩沙)

2、幼兒自由的玩沙,感知、認識沙的特徵。

(1)教師引導幼兒摸摸沙子,抓抓沙子,感知沙子不僅鬆散,而且細小。

(2)教師播放歡快的音樂,鼓勵幼兒運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大膽的玩沙,交流自己用沙做了些什麼。

幼:老師,我用沙堆了坦克打敵人。

我給小青蛙蓋的房子,讓它冬天住在裡面不冷。

我給汽車修的路,讓車子跑得快

我在沙子上畫了好多的畫

…….

(3)教師小結:小朋友玩得真好。沙可以挖,還可以用手指畫畫。

(4)我們下面來玩玩幹沙和溼沙

師:請小朋友分別玩玩幹沙和溼沙,看看有什麼感覺?

幼:幹沙抓在手中回從手指縫流出來;溼沙會越抓越緊,不會流出來;

師:請小朋友用手或赤腳放在沙盤裡,感知幹沙和溼沙的感覺,而且用手堆沙堆,幹沙堆和溼沙堆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教師把各種積木放進裝有沙的盆子中,讓幼兒在沙盆中搭積木。

教幼兒把等量的沙裝入口徑不同的沙漏中,感受沙子流完的速度是不同的,觀察哪個沙漏中的沙先漏完。

(5)教師啟發幼兒動腦筋思考

怎樣撥離沙中的小石子?

沙子和土有什麼區別?沙子和石頭有什麼區別?

引導幼兒用篩漏開展遊戲,並仔細觀察。

(6)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每一張圖片上都畫的是些什麼,

幼:工人在修建房子、養路工人在鋪路等

活動結束環節

教師總結: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幹,能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創作出你們想象的物品。而且今天我們還知道了沙是由許多細小的顆粒組成的,沙能流動;而且我們修房造屋、鋪路都離不開它。

活動延伸環節

在班級的一角,準備“沙盤”,在室外活動場地準備“沙坑”都是用來提高幼兒玩耍的,我們教師要積極主動的給幼兒提供遊戲材料,並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動腦,大膽創新,創新出不同的玩沙方法,進一步感知沙的特點。

活動反思

該活動我設計的是幼兒大班,因我園地處農村,我根據幼兒大班孩子的特點和本土文化設計了眾多的幼兒親自動手來調動幼兒的興趣,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在活動中我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變換方法,使全體幼兒都參與進來。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一直對幼兒是理解、尊重、接納的,他們都有自己的自由空間:比如:在玩沙的過程中老師並沒有規定怎麼玩,怎麼玩,而是讓幼兒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自由發揮。

在上本節課之前我已經瞭解了該班幼兒已經上了一節《奇妙的沙子》,我在他們已有的經驗水平上準備了此課,更好的把握了教育內容的核心——以幼兒的年齡特點、水平的發展來促進幼兒體智德能的發展

在此活動中,多數幼兒與教師積極配合,但還有一少部分幼兒自顧玩自己的,根本不聽老師說的什麼。

這節活動課上的不是很成功,首先沒有調動全體幼兒的積極性;其次是在幼兒玩沙的過程中,老師沒很好的提示,使有的幼兒盲目的玩沙。

假如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先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一個很好玩的地方去,你們想去嗎?讓幼兒有去玩得慾望;然後老師講講安全問題,大家要注意什麼,什麼);到了活動場地,先讓幼兒自由的玩耍,到一定的時間讓幼兒安靜下來,聽一段輕鬆的音樂,進入課題。還有在幼兒玩沙子時觀察沙子是什麼樣的,應讓幼兒討論,發表個人意見,才能展示師生互動的效果。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在分享中認識新的水果種類,感知水果不同的顏色、外形、果肉喝味道。

2、 感受與同伴一起品嚐水果的樂趣。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水果不同的顏色、外形、果肉的味道

活動難點:

認識新的水果種類

活動準備:

1、 《小朋友的書·數學》

2、 每組帶不一樣顏色的水果,如:綠色的、紫色的、橙色的、紅色的、黃色的等

活動過程:

一、每組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

師:(1)你帶來的說過是什麼?它是什麼樣的?

(2)哪些水果是你從來沒見過的?是什麼樣的?

(此環節目的是拓展幼兒對水果的認識,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詳細描述新認識的水果,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從外形、顏色、氣味等方面進行講述。)

二、 猜猜這些水果的裡面是什麼顏色的?為什麼?

猜測是為了讓幼兒成生認知衝突,幼兒一般會從水果的表皮顏色來推測果肉的顏色,這將充分體現幼兒的原有經驗喝人知物件的衝突,從而產生探究果肉顏色的願望。

三、教師逐一切開驗證,分別放在各組桌面上。

師:看看他們的果肉是什麼顏色的?。你猜對了嗎?

(讓幼兒的原有經驗喝新經驗碰撞,不管幼兒的猜測是正確,還是錯誤,都有利於讓幼兒在頭腦中建構新的經驗)

四、 幼兒品嚐水果。

師:你品嚐了哪些水果?味道怎麼樣?

(教師要注重從水果的味道、果肉(如軟硬)、果核、水分等方面進行引導,讓幼兒在品嚐的過程中感知不同水果的特徵)

教學反思

本活動讓幼兒在看、聽、說、嘗等多種感官形式的驅動下進行學習。

水果是小朋友熟悉並且喜歡的食物,水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顏色、形狀和味道等也多種多樣。讓幼兒在充分的`體驗中學習認識水果,整個活動很受幼兒的歡迎。但是同時,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活動的秩序也存在了一定的不穩定性。在這個活動的進行中,我也出現了這個問題。

另外,這個活動讓幼兒猜猜果肉的顏色、味道,讓幼兒嚐嚐水果,這些環節都要保育老師的密切配合,活動中教師應出示一個水果,請幼兒介紹完之後,讓他們對果肉進行猜測,之後就該切開水果看看裡面的果肉,然後嚐嚐味道。但是考慮到幼兒嘗水果和教學環節相交叉的形式可能使幼兒注意力分散,很難控制教學活動的紀律。因此請了一位幼兒上來嘗,之後告訴幼兒什麼味道,幼兒猜對了嗎?整個活動介紹結束後再請幼兒集體嘗不同的水果。但是這個環節可能和剛才的猜味道環節又銜接不夠連貫,難以調動幼兒的回憶。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發現肥皂的外形和用途。(肥皂的顏色、形狀、氣味,肥皂可以去汙。)

2、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樣的肥皂。

3、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為每組幼兒準備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皁、香皂、藥皂、嬰兒皁等等。吹肥皂泡瓶若干,盛水臉盆幾隻作洗手用。

2、操作卡片“請你塗顏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特徵,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桌上有許多肥皂,請你們看看、摸摸、聞聞,然後告訴大家你的以現。看完一塊後可以拿另一塊肥皂觀察。”“請你說說肥皂是什麼樣的?”(這是肥皂,要求幼兒說出名稱。肥皂有圓、長方、橢圓等各種形狀;有香味、藥味、肥皂味、……有紅、綠、黃、白等顏色。)

2、引導幼兒發現肥皂的用途。

“現在你們用肥皂洗手。”(啟發幼兒洗手前後看看自己的手和盆裡的水有什麼變化)幼兒洗完手後,教師問:“你們發現有什麼變化?”(手洗乾淨了,水髒了。肥皂能幫你把手上的髒東西洗掉。)“肥皂還有什麼用處呢?”(可以洗衣服、洗澡,藥皂還能消毒……)“想一想,你們還可以用肥皂幹什麼?”(吹泡泡)“現在我們請幾位小朋友來吹泡泡,大家看誰吹得大,吹得多!”(使小朋友在歡樂中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科學活動:

認識電子計算器

設計意圖:

一天,班上小朋友帶來一塊手錶,上面有計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圍上去議論,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們有那麼大的興趣,我決定設計這個活動,讓孩子瞭解計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們對計算器有強烈探索意識的現象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認識電子計算器”。

在設計這個活動中,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有的知識經驗,將操作、遊戲、講述溶為一體,並擴充了人類計算的發展歷程,給幼兒一個有關計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瞭解計算器的外形特徵,然後孩子們與同伴一起發現操作計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體會到計算器的優越性,最後回顧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的進化過程。整個活動,我始終將幼兒放在第一位,儘可能將活動時間給予孩子,讓他們互相學習。讓孩子去發現、去操作、去歸納。教師以與孩子同樂的朋友身份給予隱性的指導,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達到自己對計算器知識渴望的瞭解。

活動目標:

1、瞭解電子計算器的基本部件(顯示屏及按鍵),並初步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2、知道電子計算器的基本功用及優越性。

3、擴大幼兒眼界,增加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教室,幼兒自帶電子計算器。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子計算器,說出名稱,討論功用。

1、思考:“你們帶來的這樣東西叫什麼名字?”

“電子計算器是做什麼用的?”

2、小結:電子計算器是一種計算工具,人們用它算賬,用它計算數的多少。

二、幼兒分小組討論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

1、思考:“電子計算器是什麼形狀?上面有什麼?下面又有什麼?”鼓勵幼兒在小組內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電子計算器的外形基本構造。

2、在實物展示儀上組織幼兒進一步觀察外形。

小結: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

三、幼兒分小組活動,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學習,找出自己計算器上的開關,學著用計算器做加減運算題。

2、請兩位小朋友在計算器上用電子計算器做加減數學題。小結:操作計算器運算加減的方法。

3、幼兒出題,大家一起操作計算器。

4、 計算機出加減題,大家用計算器進行演算比賽。

四、引導幼兒說出電子計算器的優越性。

思考:電子計算器有哪些優點,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用它?

小結:電子計算器算得快,算得準,攜帶方便。

五、回顧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的進化,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請幼兒看大螢幕:

1、人類祖先類人猿用石頭計數;

2、人類進化了,人們用繩子打結計數;

3、後來人們發明了算盤;

4、現在有了電子計算器;

5、還有更先進的計算工具“計算機”,能在幾秒鐘內計算出幾億個數。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讓熱水快點變冷的多種方法。

2、體驗參與實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塑料杯;溫度計;擦手乾毛巾;冰塊;溼毛巾;小臉盆(中間加水);調羹;扇子;每組一塊記錄板、記號筆。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

“我這兒有杯熱水,這杯水一直放在這裡,結果會怎麼樣呢?

(水溫會下降,熱水會變冷)

2、設計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方案。

(1)“你們有哪些辦法能讓熱水快點變冷?

“請你們三人一組,把你們商量的方法一個個記錄在格子裡。”

(2)幼兒分組討論並設計,教師巡迴指導並瞭解幼兒的設計意圖。

(3)小組交流。

3、提出實驗要求。

(1)“現在我和你們來做個實驗,我不用你們的那些方法,讓熱水自己冷,看它能在5分鐘內下降到幾度。你們就按照你們的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本領大熱水的溫度降得低。

(2)引導幼兒分工實驗。

(3)實驗步驟:

小組商量各自的實驗專案——倒好熱水測量溫度並記錄——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實驗——5分鐘後再次測量水溫並記錄——做好一項後再做其他的。

(4)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4、交流討論。

(1)“你們一組用了哪些方法使熱水快點變冷的?實驗後的水溫是幾度?下降了幾度?(幼兒分組介紹)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發現實驗與非實驗的不同。

“為什麼我的這杯水溫度下降慢,而你們的熱水就下降速度快呢?”

(我們用了各種方法讓熱水裡的溫度散發出來)

5、教師小結:

生活中許多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方法,用調羹攪拌、兩個杯子相互調換、用嘴吹---,都能增加空氣流通、新增冰塊、放在冷水裡---,這些方

法都能能將熱水的熱量傳遞到冰塊和冷水裡,使熱水的溫度降低,達到降溫的作用,而沒有實驗的熱水它只能將熱量慢慢的傳遞到空氣中,所以它的降溫速度就會比較慢。(針對幼兒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或留疑)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我們牙齒的構造及作用。

2、使幼兒瞭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3、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並學會刷牙的方法。

活動重難點:

瞭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活動準備:

牙齒模具、flash(牙疼怪誰)、 牙刷若干、餅乾、鏡子、刷牙兒歌等。

活動背景:

一天,戶外活動的時候,大家都興高采烈的遊戲著,有的晒太陽,有的玩追影子,有的玩丟手絹……突然聽見周雨辰小朋友喊道:“哎呀,快看王老師,佳佳牙齒裡有個黑洞”這時所有小朋友都跑過來要看佳佳的牙齒……針對這一現象,我開展了一次科學教育活動《牙齒的祕密》,讓孩子們瞭解“黑洞”是什麼,怎樣預防及保護牙齒。

活動過程:

活動一:認識牙齒

1、出示牙齒模具,讓幼兒初步認識牙齒的構造。

2、教師簡單講解不同牙齒的不同作用。(乳牙、恆牙、尖牙等)。

3、讓幼兒照鏡子或者互相看看牙齒,發現相同和不同點。

4、教師小結,讓孩子進一步瞭解牙齒的構造及作用。

活動二:瞭解齲齒形成的原因

1、觀看多媒體課件(牙疼怪誰)。

“我們在錄影裡看到了什麼”“小熊的牙齒為什麼疼”“是誰在小熊的牙齒上,它在幹什麼”“小熊的牙齒怎麼是黑黑的”。(根據幼兒回答逐步追問)

2、瞭解齲齒,找齲齒。幼兒每人一把小鏡子,觀察自己有沒有齲齒。

3、討論齲齒形成的原因。

4、小實驗。每人一塊餅乾,小朋友都把它吃完,並觀察自己的牙縫裡有什麼。

5、結合課件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並且討論如何預防齲齒和怎樣保護牙齒。

活動三:我會刷牙

1、藉助牙模用兒歌的形式講述刷牙的方法。

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張開小嘴巴。

左邊刷,右邊刷,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晨刷,晚上刷,刷得乾淨沒蛀牙,

漱完口,笑一笑,我的牙齒白花花。

2、教師小結:早晚要刷牙,如果刷牙的方法不對,我們的牙齒就會有蛀牙。

3、幼兒邊念兒歌邊學刷牙。

4、教育幼兒堅持早晚刷牙,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慾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錶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並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並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遊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現了什麼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代科技中應用。

3、發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麼轉動起來?轉動以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4、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活動延伸:

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尋找、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和。對有興趣的活動,他們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參加,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也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幼兒動手做一些好學易做,又符合幼兒認識水平的活動,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使幼兒成為心靈手巧的人。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幼兒天生就是愛玩水的。在一次玩水的過程中,王利小朋友拿了一片落葉放到水池裡,不一會兒聽她說“樹葉浮在水面上了,象只小船。”奇奇小朋友一聽,拿來了一根小樹枝放到水裡,“咦,老師,我的小樹枝怎麼沉下去了?”其他幼兒紛紛學他們樣,也很有興趣地玩了起來。並且有很多小朋友問:“老師,還有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會浮上來呢?”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同時為每個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不同觀點和經驗。因此,面對幼兒對物體沉浮所產生的濃厚興趣並結合《新綱要》,我們選擇了幼兒所熟悉的蔬果開展了這次科學探究活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實踐、交流,培養他們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其探索慾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觀察蔬果,並感知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學會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3、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教學重點:瞭解蔬果的沉浮現象。

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四張桌上放有蘋果、香蕉、桃、荔枝、西紅柿、土豆等蔬果,四個水槽,托盤,記錄卡(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和各種蔬果小圖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隨音樂逛“蔬果超市”匯入

“今天呀,老師帶小朋友們一起逛一逛“蔬果超市”,看看超市裡有些什麼。”

“呀!小朋友們快來看,這裡有好多水果、蔬菜。你們認識嗎?”

(讓幼兒自由討論)這時小朋友們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在說它們的形狀,有的在回味它們的味道,有的掂量著它們的重量……

二、想一想,猜一猜

“假如我們把蘋果放到水裡會怎麼樣呢?”

“香蕉、西紅柿、土豆呢?”

這時小朋友們爭論起來,有的說會沉到水底,有的說會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說會在水的中間。

“大家呀,各有各的想法,請把你們的猜想記錄下來。可以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蔬果小圖片和記錄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別把小圖片擺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間”。

(在開展活動之前,考慮到幼兒的能力水平,所以我們教師為他們準備了直觀形象的記錄卡和蔬果圖片。讓他們在不作任何提示下,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並作記錄,為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玩一玩,比一比

“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裡到底會怎麼樣呢?請你們把它們放到水裡試一試。”

帶領幼兒到操作檯,讓他們自主探究,把各種蔬果一一放進水裡,仔細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情況,然後在另外一張記錄卡上驗證記錄。教師則巡迴觀察,適時指導,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與猜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幫助他們在觀察沉浮現象時,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實驗的結果,驗證自己的解釋和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並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而且,這一環節也培養了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講一講,議一議。

“現在我們小朋友都做過實驗了,並知道了結果,誰願意把自己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分享一下你的發現。”

(讓幼兒分別回答,這一環節很好地培養了幼兒樂於表達的行為習慣)

“這些蔬果,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那麼你們有沒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問題?現在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比如說,有的水果不沉下去也不浮在水上面而是在水中間呢?”

(讓幼兒自己提出問題,然後集體來解決。)

五、活動延伸

“這些問題我們小朋友都幫忙解決了,但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 媽一起想想辦法來解決,那就是怎麼樣才能讓西紅柿沉到水底去,讓蘋果浮到水面來?”

(幼兒在玩耍中獲得了蔬果沉浮的經驗,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更引發了進一步探索沉浮現象的興趣。我們覺得,這樣的活動要不斷的開展、延伸下去。)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的設計和開展過程中,我們為幼兒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同時通過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蔬果沉浮的祕密,並學會將結果記錄下來,這充分培養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也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在講一講,議一議這一環節,通過集體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互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使他們真正體驗到發現祕密後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