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詳案教案《馬路上的車》含反思

來源:才華庫 2.55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詳案教案《馬路上的車》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科學詳案教案《馬路上的車》含反思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對富有動感的物件有濃厚的興趣,這些物件極易進入他們的視線。快與慢,所表達的速度現象正是存在於動態過程之中。環境中的快與慢無處不在,馬路上的車速度有快有慢,動物行走有快有慢,人的運動有快有慢,就連吃飯、洗手、穿脫衣服的速度也有快有慢......《綱要》指出,“教育活動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車是幼兒熟悉並喜歡的物體,為了引發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快慢現象,感知事物的差異性,思考為什麼有快有慢,於是,我們選擇並設計了此項中班科學活動《馬路上的車》。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多種方式體驗速度的快慢,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快慢,初步瞭解快慢的相對性。

2、學習記錄車輛行駛的快慢現象。

3、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與氛圍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馬路上的車》(一)(二)。

2、學具:記錄盤25個;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磁性卡片若干;小汽車方向盤模型、摩托車、自行車車頭模型各9個。

3、場景佈置:操作區、馬路

活動過程:

一、比一比。引出快、慢,幼兒初步感受速度有快有慢。

1、教師介紹遊戲名稱和玩法:孩子們,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字叫“摸摸xx跑回來”。老師說摸摸大門跑回來,你們就跑去摸摸大門,看誰最先跑回老師這裡。

2、幼兒遊戲一次後,教師提問:誰最先跑回老師這裡?為什麼?幼兒說出跑的速度有快有慢。

3、幼兒再進行遊戲二次。

二、看一看,說一說。初步理解車輛行駛的速度有快有慢。

師:老師帶來了一段有趣的錄影,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什麼?

1、觀看多媒體畫面(一),提問:

(1)你看到畫面上有什麼?

(2)畫面上的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在幹什麼?

(3)它們誰跑得快,誰跑得慢,請小朋友先猜一猜,把你的想法和身邊的小夥伴說一說。

2、觀看多媒體畫面(二),提問:

(1)小汽車比誰跑得快?小汽車還比誰跑得快?

(2)摩托車比誰跑得快?

三、學一學,演一演。

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快慢,進一步感受、體驗速度的快慢是相對的。

1、學一學。師:我們來學一學這些車是怎樣跑的?它們的速度是怎麼樣的?

教師小結:小汽車跑得快快的,用小碎步快快地前進;摩托車跑得慢一些,開啟雙腳跨上摩托車,用稍慢的速度前進;自行車跑得最慢,抬高雙腿用力踩,慢慢地前進。幼兒用動作模仿不同車的行駛方式,並控制速度。

2、演一演。老師與五位幼兒自選一種車的模型,並自由選擇一種與自己不同的車兩兩結成車隊,進行車速表演。其它幼兒當指令員發口令,遊戲結束後師幼共同小結表演情況:小汽車和摩托車比,小汽車快,摩托車慢;摩托車和自行車比,摩托車快,自行車慢;小汽車和自行車比,小汽車快,自行車慢。

四、比一比,記一記。

引導幼兒把觀察表演的結果記錄下來。

1、介紹記錄盤、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師:每個小朋友有一個小簍子和一個記錄盤,小簍子裡有許多的車,記錄盤上有兩條馬路,每條馬路前面有一個小動物,馬跑的快作為快標記,烏龜跑的慢作為慢標記。請小朋友把剛才看到的表演結果記錄下來,先想一想,什麼車和什麼車比,它們誰快誰慢,把跑得快的車放在快標記後面,跑得慢的車放在慢標記後面。

2、幼兒進入操作區進行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3、請個別幼兒介紹記錄情況。

五、玩一玩。

幼兒在遊戲《愉快的旅行》中根據音樂快慢的變化控制車速。

1、幼兒自主選擇一種車的模型。

2、教師介紹遊戲規則,並進行安全教育,幼兒按要求進入場景二——馬路。

師:小汽車跑得最快站在前面,摩托車比小汽車慢,站在小汽車的後面,自行車速度最慢,站在摩托車後面。我們去旅行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車要跑在馬路上,並注意保持車與車之間的距離。

3、幼兒根據音樂快慢的變化控制車速進行遊戲。

課後反思

《馬路上的車》這個活動,是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的。老師活潑的外形、親切的語言、準確的角色定位,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他們在遊戲中快樂地感受、體驗,瞭解速度的快慢。從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記錄的結果看,本次活動是他們所喜歡的,也是成功的!我覺得活動的目標定位科學、合理。本次活動目標定位為幼兒在通過多種方式體驗快慢的基礎上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快慢,初步瞭解快慢的相對性,這符合中班幼兒注意容易分散的年齡特點及喜歡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學習特點。活動從容易引起孩子注意的速度現象切入,再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的親身體驗,他們獲得了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快慢,這就提升和拓展了他們的學習經驗。從孩子們的學習狀況可以看出,其核心目標已達成。目標定位不高不低,而且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能及時檢測。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在於,老師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方面處理恰當。

首先,從活動的時間結構上可以看出,“學一學、演一演,比一比、記一記”這兩個環節花了近15分鐘左右,大約佔整個活動的一半時間,可謂是“濃墨重彩”啊!

其次,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有效地突破了“三種車之間的兩兩比較”這個難點。觀看完多媒體畫面後,孩子們的印象只停留在“小汽車跑得最快,自行車跑得最慢,摩托車在中間”,雖然老師還問了“誰跑得最快?它比誰快?還比誰快?”但孩子們還是有點模糊。因為多媒體畫面上有三種車在比,而兩種車又怎麼比呢?再說剛從小班升入中班的孩子,記錄的經驗不夠豐富,連比較都有困難,記錄就更別提了,但是通過“學一學,演一演”這個環節,孩子們就非常直觀地瞭解了兩兩比較的方法,同時還為後面的記錄作好了準備。記錄盤的設計也獨具匠心,顏色對比明顯的黃、綠車道,特別是使用孩子們熟悉的馬和烏龜作為快、慢標記,這兩個動物的快慢速度孩子們易於判斷,在操作中不會混淆,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擾。從孩子門學習的專注度可以看出,他們對記錄是很感興趣的;從記錄的結果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正確地記錄了三組車輛兩兩比較的結果。同時老師還關注了個別差異,對只記錄了一種或兩種結果的孩子同樣都給予了肯定。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記錄的方法還可以延用到主題《快快慢慢》中後面將出現的動物與動物之間的行動速度,人與人之間的行走速度間的比較,為今後孩子們進行有效的記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孩子們的“三次體驗式學習”。第一次體驗是遊戲“摸摸××跑回來”。孩子們通過摸摸柱子、牆壁等周圍熟悉的物品,馬上跑回老師身邊,親身體驗了速度的快慢,並初步感知了速度的快慢是要比才能比出結果的。第二次體驗是前面說到的“學一學、演一演”,孩子們通過表演,體驗了三種車之間的兩兩比較,學會了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快慢。第三次體驗是活動最後的環節“玩一玩”,以遊戲“愉快的旅行”為契機,孩子們開著或騎著自己喜歡的車兒,隨著場景的變化調整自己的速度去旅行。這三次體驗或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整節課以感知體驗貫穿始終,如行雲如水,一氣呵成。在體驗式學習中,孩子們非常投入,積極主動地投身於活動中,所以教學效果非常明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認識,真正做到了“教師教得有意,孩子學得無心。”在整個活動中,老師的角色定位準確,是孩子們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老師教態親切,親和力強。活動一開始,就給予了孩子們情感方面的支援,通過抱抱、摸摸、親親等等肢體語言,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老師還為孩子們創設了寬鬆的環境,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在活動中,還體現了多種形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恰當的提問引導孩子們積極的思維,把活動進一步深入。老師能尊重孩子,常常蹲下來或跪下來和孩子們交流,具有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一個活動,尤其是借班的異地教學,每一位上課的教師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年輕的劉老師也不另外。在這裡,我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1、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稍有欠缺。如引題部分的遊戲“摸摸××跑回來”,因孩子們太興奮,把老師差點推倒在地,雖然有很多客觀因素影響,如場地小、孩子們太調皮等,但是如果老師能隨機改變一些策略的話,也許效果會更好些。如果是我上的話,我不會蹲下來,而是站在那兒迎接孩子們跑回來,或者是當第一次出現擁擠、推倒現象後,第二次老師就改變指揮的口令,如“摸摸××爬回來“,這樣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2、進入操作區前,老師沒詳細地交代清楚操作要求,以致一些孩子拿著記錄盤跑來跑去,或者是把記錄好了的結果一下就撤掉了。

3、老師的提問有時較碎,不連貫,開放性的問題較少。聽完劉老師組織的《馬路上的車》這個活動後,我深受啟發:今後,我們要把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定位於為孩子們終身學習和發展作準備上,因為孩子們探究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遠比知識的多少本身更為重要。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要做到心裡裝著每個孩子,知道孩子的興趣點,採用孩子們喜歡的體驗式、探究性等學習方法,併為他們創設豐富的活動環境,讓孩子們從被動學習中走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