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班語言活動教案三篇

來源:才華庫 3.04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中班語言活動教案三篇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捉迷藏》是選自於中班早期閱讀讀本中的一首兒童詩,在詩歌裡作者把太陽和顏色都擬人化了,把大自然中萬物的顏色,說成是和太陽在玩遊戲,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於是利用孩子們愛玩遊戲這一特點,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嘗試在遊戲的情境中仿編詩歌,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

2、嘗試用“XX躲在XX裡”仿編句子

3、感受詩歌的意境和語言美。

活動重點:欣賞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

活動難點:嘗試按照詩歌的結構大膽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認識常見的顏色。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綠色、黃色、白色、藍色、紅色色紙;樹葉、菊花、白雲、藍天、玫瑰圖片。

3、學具準備:紅、黃、藍、綠、白色卡紙片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匯入:昨天我們有小朋友告訴老師,她可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今天老師請來了小朋友和你們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1.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通過欣賞課件,瞭解詩歌內容。

——剛才是誰和誰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

——顏色寶寶們都躲到哪裡去了?為什麼要躲到那裡?

——我們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顏色寶寶是怎麼玩遊戲的?(出示場景圖幼兒邊找邊說)

2、再次欣賞並感受詩歌的意境:

——黑夜用手帕把太陽的眼睛蒙起來是什麼時候?(晚上)

——黑夜解開手帕,太陽睜開眼睛又是什麼時候?(白天)

3、嘗試仿編句子:

(1)請小朋友想一想這些顏色寶寶還會躲在哪裡?如:綠色除了躲在小草裡還會躲在哪?(請幼兒根據圖片進行仿編)

(2)遊戲:顏色寶寶捉迷藏

四、延伸活動:

在教師的帶領下到戶外玩顏色寶寶捉迷藏的遊戲!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幼兒念兒歌《大饅頭,哪裡來》,引出主題。

師:“老師這裡有一首兒歌,想請我們小朋友來聽聽,豎起耳朵聽仔細了哦!”

1. 師:我的兒歌唸完了,請你來說說看“大饅頭是從哪裡來的? ”(白白的麵粉做出來)白白的麵粉哪裡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小麥哪裡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不容易)

附: 大饅頭,哪裡來?

大大饅頭哪裡來?白白麵粉做出來。

白白麵粉哪裡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裡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重點)

師:還記得《憫農》這首古詩嗎?請我們小朋友來念一念。先聽沃老師來念一遍,聽聽我是怎樣來念的。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憫農的圖片。

師:沃老師這裡有一張農民伯伯鋤地的圖片,你能看著圖片說說古詩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嗎?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裡鬆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裡,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有誰知道碗裡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3.師:這整首古詩的意思是: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裡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裡。可是有誰知道我們碗裡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三、學習詞彙“辛苦”,來說一句話。(難點)

師:古詩裡有個詞語“辛苦”,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媽媽幹家務辛等。

師:哪除了農民伯伯,和老師辛苦之外,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請個別幼兒說說)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媽媽做飯很辛苦,爺爺奶奶送我們上幼兒園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掃衛生的照片及幼兒吃飯的照片)師:小朋友知不知道我們幼兒園除了老師還有誰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員阿姨每天給我打掃衛生很辛苦,還有給我們做飯的廚師阿姨很辛苦)。

四、老師小結。

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廚房阿姨辛苦把飯菜燒好,阿姨每天給我們打掃衛生,我們要愛惜糧食,把飯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乾淨……)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人和動物有著密切的關係,對周圍的小動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知道做什麼事兒都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道理。

活動目標

1、 喜歡聽故事,並能在小朋友面前表演故事。

2、 初步理解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義。

3、 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故事情節。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4、 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知道一心一意的含義

難點:幼兒繪畫。

活動準備

背景圖、錄音機、磁帶、小貓釣魚課件、白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過程:

1、師出示背景圖請幼兒觀察

2、師提問:這是什麼地方?他們在幹什麼?

二、欣賞並學習故事

1、師放錄音請幼兒欣賞一遍故事

2、師播放課件請幼兒用感官來熟知故事

3、師提問幼兒:誰和誰在幹什麼?小花貓是怎樣做的?蜻蜓蝴蝶飛來後小花貓又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4、師生討論:我們應該向誰學習?為什麼?

5、教師小結:告訴幼兒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義。以後我們做什麼事兒都應該一心一意的道理。

6、請個別幼兒在小朋友的面前表演故事。

三、活動延伸:

繪畫《小貓釣魚》

1、師生談話:小朋友喜歡這個故事嗎?(喜歡)讓我們一起來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這個故事好嗎?

2、教師為幼兒提供繪畫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

3、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幼兒大膽設計,發揮想象力。

4、作品展示,並投放到美術活動角供幼兒欣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