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06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

旋轉是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現象。在教學中,不僅僅是使學生感知和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並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還要使學生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的實質,並會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平移後的圖形。據此,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感知出發。通過大量的情景設定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積極的探究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並注意到佈置學生的課後實踐,引導學生把學習過的數學知識迴歸到現實生活中去,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興趣。

開始從學生的身邊的事物入手,讓學生起立面向前方聽老師口令,向左轉或向右轉,向後轉等。感受旋轉的度數。向左向右是90度,向後轉是180度。再從感興趣的遊戲入手,如折風車遊戲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先折然後旋轉游戲。同時在兩種遊戲的比較中初步的感知“旋轉,並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教學設計中,我分三個層次,環環相扣,由感知到認知、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去引導學生探究和思考,並引導學生充分進行討論,從而突破重點、突破難點。

讓學生對旋轉的理解並沒有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現象,溝通了教學與生活的聯絡,使學生與生活一體化。能夠引導學生用行為或學具表示旋轉,充分調動學生手、腦、眼、口等多種器官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解決了教學知識的高度抽象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旋轉》教學反思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旋轉》教學反思。對旋轉有了深刻理解。

將問題情景化、興趣化,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向深層次的探索。學生畫,當學生面對一些數學現象或一個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進,都會產生猜想。有時雖然是錯誤的,但他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顯現,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裡,教師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測,並引導其進行驗證,讓學生感受圖形每條邊的變化,每條邊變化後與原來位置的角度。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在學會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數學的探索方法。

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從中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課始,出示了一些學生熟悉的摩天輪、鐘錶、風車、旋轉木馬等物體運動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運動顯現,並根據學生的感知規律,讓學生經歷觀察對比的思維過程,再通過交流,對旋轉運動的特點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了。這是旋轉運動現象的前提,由於前面的觀察、模仿做動作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較為深刻的表象,所以讓學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體旋轉的現象時,學生視角較為廣闊,但是在表述現象是還不是很清楚。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2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第一步我讓學生明確旋轉的含義。讓學生觀察鐘錶的指標,獨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標怎樣旋轉的。使學生弄清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明確要想表述清楚指標的旋轉,一定要說清“指標是繞哪個 點旋轉”“是向什麼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這三點。第二步再來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在這節課中的教學中,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幾方面處理的比較到位:

1、以遊戲的方式引入課題,學生的興趣很高。

2、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學情把握充分,引導學生髮現旋轉的三要素,增加了學生的成功感。

3、讓學生始終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投入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的高效,學得深入,學得興奮。

4、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與點播,注重引領學生認識和體會數學內在的美感。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慾望。但課後覺得還是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部分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畫出旋轉後的圖形,對順時針逆時針的理解還是很模糊,需要下來做個別輔導。其次教學語言不夠規範,尤其是激勵學生的語言還應更豐富些,以便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3

“圖形的旋轉”在學生已經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對稱,平移,旋轉後,本學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學習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後的圖形,發展空間觀念。

這節課教材中呈現的圖形變換內容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問題,每個圖形的變換都有多次不同的變換過程,相對來說有一些難度。而學生之前所接觸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接觸了在方格紙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作簡單圖形的90度的旋轉和常見圖形的軸對稱的判斷。如果一開始就引入教材內容,由於遺忘等因素,學生學起來會有一些困難。所以,在課堂開始的前幾分鐘,我用教具的運動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圖形變換,大部分同學都能用準確地語言說出三種變換,為後面教材內容的順利進行做了鋪墊。回想起來,在環節設定方面這樣做還是可行的。

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我想。應該讓孩子們先感知生活中的旋轉現象,產生一種朦朧的意識後在來教學。我帶領孩子們仔細觀察鐘錶和風車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是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我要孩子麼討論,觀察旋轉的圖形是看整個圖形簡單些還是選擇圖形中的一個點來觀察簡單些?圖形繞一個點旋轉,這個點在圖形旋轉時位置發生了變化嗎?孩子們在弄清楚這兩個問題後,我再教學例題3,並且要求學生明白在表述圖形的旋轉時,一定要說清“圖形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麼方向旋轉”“旋轉了多少度”這三點。有了上面的認識,學生在畫旋轉圖時就容易多了。掌握了中心點不動,圖中的其他點圍繞中心點動的原則,作圖時就不那麼容易出錯了。學生在畫90度角時尋找起始邊就清楚多了。

學生通過自學,獨立思考,產生的問題由小組解決,作為老師的我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再由小老師來說明旋轉的特點,效果較好,全班基本上人人掌握了90度方向的旋轉。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4

在眾多老師的幫助下,教學設計幾經修改,特別是在試教本節課後,心裡有很多遺憾,有些是因為自身的理論水平的欠缺和對新課程理念認識上的不足,有些是可以做到但沒能……(這些都是藉口)。面對日以臨近的10月15日心裡在想:慢些來,慢些來……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遵循以上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比較、操作等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性學習。同時,我還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大膽地引導學生在猜測、想象、比劃、探索、驗證、交流、操作中學習數學。

首先在新課的匯入階段我力圖改變“注入”之嫌(採納任景業老師、王雪春主任等建議),以輕輕鬆鬆、簡簡單單學數學的狀態,讓學生伴著音樂走進美妙的圖案欣賞中,讓學生感受美,以至於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昨天讓同學們蒐集了好多美麗的圖案,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

老師也蒐集了一些作品,選擇你喜歡的,能說明你喜歡的理由嗎?)

之後,以具體的圖形為例,先以平移的圖案為新知的引入。

(它是怎樣由這一幅圖通過怎樣的運動變換成這幅圖形的?

能否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說一說?

生:它們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再向左平還可以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再向上平移)

從而探討旋轉圖案的特點,讓學生在方格紙上利用學具擺一擺、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力爭體現“做數學”。

在教學中我儘可能的留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機會,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再次練習以闖關的形式呈現啟用學生利用新知解決問題的慾望。

在課尾處,我創設了“設計圖案”這一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將教學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培養了應用數學的能力。同時通過欣賞不同的設計圖案,在數學課中讓學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不足之處:

1、教師的語言在過渡和銜接上還不夠精煉。

2、通過觀察圖形中一條邊的旋轉角度,找到整個圖形旋轉角度的方法比較抽象,若能事先在黑板畫好方格或在一張大紙上畫好方格演示,再讓學生在方格上旋轉效果或許好些。

3、學生在探索後的敘述中,語言不夠完整,教師應及時給與指導,並投入精力讓學生語言敘述儘量完整。

4、課堂開放的程度還不夠高。

5、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還不高,時間結構不合理。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5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延水平、垂 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本節課的學習主要讓學生掌握一個簡單圖形在旋轉過程中能形成一個較複雜的圖形,這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感悟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一、本節課的內容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舊知和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內容的有趣從而讓學生充滿情趣學習數學知識。課伊始,通過對舊知的複習,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結合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始終將旋轉的三要素分散開來,由學生自己各個擊破,準確的找到旋轉時要注意的三個要素(旋轉點、方向和角度),對後面的學習順利進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通過課件逐步展示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製作出複雜圖形的過程,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總結出的三要素來描述圖形是如何旋轉得到的,讓學生從動態演示中體味圖形旋轉的過程,直觀形成了知識的表象,為新課教學做了良好鋪墊,讓學生不會感到數學學習的枯燥,從而積極投入學習活動,學得高效,學得深入,學得開心。此外在教學中還需要側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一步體會旋轉90°的含義,並將之與所學的垂直知識進行聯絡,使學生初步掌握旋轉的技能,一找:找出關鍵線段,二畫:畫出對應線段,三連:連線,四檢:用三角尺檢驗原線段和旋轉後線段之間夾角是否為90度。以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和加深。

第二、重視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例如,通過讓學生動手在方格紙上旋轉半圓儀,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探索發現旋轉的三要素,通過探索的過程讓學生對旋轉產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讓學生利用三角板來體驗旋轉,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圖形是繞固定點,按照一定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旋轉。旋轉變換帶給學生奇妙的感覺,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慾望;練習圖形的旋轉過程,既讓學生演示了順時針旋轉,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逆時針旋轉等不同方法得到圖案,培養學生的思維廣闊性。最後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平移和旋轉的圖形,是對本節課的知識的鞏固與延伸。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6

摘要:“圖形的旋轉”是非常能夠體現數學動態美的教學內容,在授課過程應該注意既可以讓學生系統地學到知識,又可以鍛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引發其對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本文對教學難點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並進行了教學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圖形的旋轉;國小教學;北師大版本教材;教學反思

1引言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認識到數學之美是授課的一個重要目標。“圖形的旋轉”這一課的授課內容就是引導學生如何使用一個簡單的圖形旋轉構成複雜圖形。

2教材分析

國小數學“圖形的旋轉”是北師大版的國小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展示的是如何通過旋轉,使簡單的圖案生成複雜的圖案。學生學完這一單元后,應該能夠明白如何將一個複雜的圖案,使用簡單的圖案生成,要引導學生探究圖形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3教學目標

通過使用北師大教學的“圖形的旋轉”這一課,應該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第一,認識什麼是圖形的旋轉,明確旋轉的含義,以及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旋轉方向、旋轉角度。能夠清楚旋轉的性質,用數學語言描述使用一個簡單圖案如何通過旋轉運動生成一個複雜圖案。第二,空間想象能力有所提升。通過列舉例項和圖形進行一定的訓練,有一定的想象能力,積累了幾何運動的經驗,能夠舉一反三。第三,激起學生對幾何運動學習的興趣,能夠欣賞數學的動感之美,同時將數學應用到生活當中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欣賞數學的美和應用價值。

4教學難點及問題

本次教學內容的難點在於,如何運用旋轉的三要素來清楚的描述一個圖形旋轉的具體過程。但是在教學實施的時候還要注意一些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4.1學生興趣低迷

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使得學生上課時的情緒低迷,興趣也不高,會使教學質量大大折扣。尤其這一課的內容是幾何運動,因此,把握學生這課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和態度也十分重要。因此,為了防止學生情緒低迷,要設計有趣的情境。

4.2注意滲透數學方法

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鍛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所以要在設定的情境中不是單純的使用生活中的例項,更重要的是滲透一些數學方法,不要捨本逐末。4.3把握重點和時間“圖形的旋轉”這一教學知識面比較廣,範圍也比較大,因此教學的時間也十分有限,要注意把握和學生的交流時間,儘量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適當的加深一些深度,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挖掘學生的潛力。

5教學實施方法

“圖形的旋轉”相對來說是比較有趣的上課內容,為了充分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用一些教學方法和技巧。

5.1學生主動尋找圖案

為了激起學生興趣,可以提前讓學生尋找一些具有旋轉特徵的或者由旋轉運動構成的圖案,這樣還可以使學生提前預習,對授課內容感到好奇,同時還能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

5.2創造學習情境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生動的學習,可以創造一些情境,準備一些圖案,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例如,準備一個三角形,通過不停地旋轉繪製圖案,可以引導學生旋轉後的圖案進行觀察想象。

5.3動手實踐為了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最好的辦法就是親自動手操作。可以鼓勵學生使用不同的圖案來創造一些新的旋轉而成的圖案,引導學生自己述說圖案形成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還可以使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夠發現美。

6教學反思

通過對“圖形的旋轉”的備課與教學實施,總結了一些教學時應該注意的方法。數學課主要鍛鍊的是思維能力,僅僅靠記憶和枯燥的學習來記憶書本上的知識和內容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因此,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6.1以學生為主體

如果採用被動式教學,即知識單純地由老師給予學生,不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主動式學習。那麼教學的時候,就要注意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以老師授課為主體。

6.2知識與生活結合

如果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的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的興趣,隨時隨地地鞏固知識,和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旋轉的圖案可以很好地將生活與學習接軌。使得數學和現實世界發生交叉,認識到數學的迷人之處,數學的美。讓學生明白,數學並不只是存在於課本當中,而是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6.3把握教學重點“圖形的旋轉”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在於旋轉的三要素就: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把握好教學的重點,無論是用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學習,還是由學生自主創造圖案,都不應該離開這個教學重點。否則只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因此,老師在授課的時候要能夠把握好上課的節奏,不能讓學生只沉浸於一些案例,而忽略了對知識的把握。

7結語

本文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進行了探討,對於“圖形的旋轉”這一教學內容的實施進行了總結並且進行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議。

參考文獻:

[1]吳煜.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圖形的旋轉》教學案例與反思[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6(11).

[2]高俊生.國小數學教師“圖形與幾何”領域疑難問題分析[D].東北師範大學,20xx.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7

經過長時間的備課、試課、打磨、賽課,加之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和同行的評論,讓自己對本堂課的反思活動異常的持久和深入。

作為一堂競賽課,從學校,到區裡,到市裡,這一路走來,這對於一名青年教師,尤其是一名農村一線青年教師來說,其困難是難以想象的。首先,這堂課所需要的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是豐富多彩的。這對於青年教師來說,可不僅僅是做做PPT,選選背景音樂,還涉及到現代多媒體裝置的操作使用。在區裡賽課時,面對全新的一臺多功能投影儀,我是選擇了放棄使用的,僅僅是因為自己完全不懂操作。這使得在學生在學習成果展示環節上,就只能選擇傳統模式下的站立口頭彙報形式。這樣,不僅檢測教學效果的範圍縮小,耗時長,還造成了學生積極性下降的後果。然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教師對新生多媒體裝置的畏懼和缺失,而造成的嚴重後果。

在教學過程上,一些環節雖然設計比較靈活,也體現出了探究性學習和小組合作性學習。然而,學生主體性表現不強,整堂課越到後面,教師主體性越突出。這個問題的產生,反思再三,只能怪自己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缺少了解,過於沉溺在農村粗糙的、傳統的、落後的的教學手段和教育思想上。當然,這也體現出了自己在教學上的懶惰情緒和教師職業缺乏崇敬心理。這都是危害巨大的,它會使得自己愈發的落後下去,直到被新社會所擯棄。

綜合來看,這次教學活動的意義是巨大的。希望,自己能時刻警醒自己,時刻鞭策自己,時刻督促自己,向著一個目標,謹言厲行,持之以恆,以求達到自己的教育理想,展示出自己的教育情懷!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8

《圖形的旋轉》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 90 度後畫出來。這是學生在認識圖形的對稱、平移、旋轉後的動手操作,內容不多,但感覺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它又有一定的難度。畢竟這個知識點,需要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作為支撐,圖形旋轉後會是什麼樣子,學生心中不明確,所以畫的時候,就非常困難。

首先,我讓學生通過看收費站的轉杆開啟和關閉的過程,再結合課前就讓學生觀察的鐘面指標的轉動,來認識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接著我要求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有60度角的三角尺,並把直角所在的頂點定為A點,然後讓學生把三角尺在隨堂練本上繞著A點旋轉90度,並將旋轉前的圖形和旋轉後的圖形都畫下來,然後進行比較。生 1 說:“旋轉前後兩圖形完全一樣。” 生 2 說 :“ 旋轉前後三角尺的位置變了,但是有一個點還是連著的。 ” 我告訴學生:這是旋轉中心。生 3 說:“三角尺的一條長直角邊原來是豎著的,後來橫著了。” 我追問:旋轉前後兩者在位置上有什麼關係?這時很多孩子都能說出互相垂直。我進一步啟發學生回憶:在剛才旋轉三角尺時,我們要注意什麼?我看到很多學生的眼睛在轉,“要繞著一個點轉”,一個學生說。“要注意是順時針轉還是逆時針轉”、“旋轉後圖形大小不能變”,學生陸續舉起了手,說得真不錯,看來剛才的聽課他們還是挺用心的。“我們還要注意旋轉的度數”我接著補充了這一點,然後在黑板上板書:點、方向、度數,告訴學生這就是旋轉三要素,我們在畫圖形的旋轉時要注意這三點。緊接著我又請了幾位同學上黑板用三角尺演示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繞A點旋轉是指A點固定不動,並讓演示的同學邊演示邊說旋轉時與A點相鄰的兩條邊轉到了什麼位置,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旋轉的經驗。

在接下來的想想做做練習環節中,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互助功能,讓學生先自己畫,然後四人小組交流畫的情況,有學生不能很準確地畫出圖形,這時候愛思考的孩子馬上就充當起了小老師:

1 、你可以用直尺照著書上的樣子把它按順時針旋轉 90 度,然後再畫在書上。

2 、你可以用手按住書上 A 點,然後按順時針旋轉書後將看到的圖形畫到書上。

3 、記住原來豎著的邊旋轉後變成了橫著的,橫著的旋轉後變成了豎著的。聽著孩子們想出的點子,感覺他們真的很可愛、很聰明。學生完成書上的小旗圖逆時針旋轉90度後,我又補充了一個任務:你能再試著畫出順時針旋轉90度的情況嗎?有一些同學把小旗畫錯了。“你用三角尺幫助轉轉看”,在我的啟發下,好幾位同學很快發現了問題,不好意思地改了過來。

課前我預想這部分內容一定很難上,可能要把學生轉昏了,一節課下來我對孩子們還是挺滿意的,小組合作互幫互學,有時“小老師”的作用不亞於我的喋喋不休,孩子們其實也很聰明,他們會藉助實物幫助自己感受圖形的旋轉。當然班上還有一些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一節課下來還沒有真正學會,這在作業中就能反映出,對他們還需要手把手進行輔導,儘量讓每個學生不掉隊。當然,我的數學教學語言的規範性也要做相應的提高。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9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遵循以上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性學習。同時,我還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大膽地引導學生在想象、比劃、探索、驗證、交流中學習數學。這一設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學伊始,組織學生欣賞幾組經過旋轉的美麗圖案,然後提問:“你知道這些圖案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的興趣。這一活動的設計,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動手實踐、讓學生親身經歷新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還沒有上《圖形的旋轉》這個單元時,我就對本單元的內容提前進行了瞭解,讓學生提前把書上所涉及的學具準備好,並進行檢查。在引入新課後,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十字架”,親自給學生演示怎麼樣旋轉90度,讓學生明確以哪個點為旋轉中心,旋轉的方向(可分為順時針、逆時針兩種)。然後留給學生較多的活動空間,讓他們把自己事先準備的學具拿出來同位之間相互操作,在操作中體會、交流旋轉的角度。而且在後面的作業中,我都是讓學生自己去實際操作,然後全班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從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轉變。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旋轉的三要素:旋轉的中心點、旋轉的方向(可分為順時針、逆時針兩種)和旋轉的角度描述物體的旋轉,藉助學具的旋轉畫旋轉圖形。不僅如此,我還讓學生在熟練中拓寬自己的思維空間。在處理57的第3題時,我提前把圖規規矩矩地畫在黑板上,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時教師適當地進行點撥、指導。交流中我得到了意外地驚喜,學生們的答案各種各樣,為了驗證其正確性,我親自讓他們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學們在交流中終於找到了成就感,更知道了解答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途徑,那流淌在心底的高興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

3、注意數學和其它學科的整合

教材中有些練習看起來微不足道,考試時一般都不會出現,但是這些邊緣內容卻能體現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比如教材58頁的4題和5題。在教學第4題時我讓學生同桌先進行交流,然後全班交流,真正讓他們體會這些圖形既可以通過旋轉也可以通過平移得來。在教學第5題時,我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模型,然後確定旋轉的中心點和旋轉方向,以備在不明白時借用。結果,好多學生都綜合利用我們學過的平移和旋轉知識畫出了一個個美麗的圖案,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到高興。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及審美意識,真正領悟數學知識和圖案之美就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之中的道理,又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也讓他們探索到了這美麗圖案的神祕性。讓學生明白在學習中要做個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人,還要在生活中做個會觀察、會思考、會學習、會創造的有心人。

4、充分運用遠端教育資源。

新課的引入、生活中旋轉現象的舉例及新課中平面圖形是怎麼旋轉的,都使用了多媒體的手段,把多媒體課件和學具有機結合,不僅幫助學生清楚地瞭解了圖形旋轉的三個要素(中心點、方向、角度)和基本圖形旋轉的過程,還擴充套件了學生的思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實現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在教學中我通過操作讓學生看到了圖形旋轉的角度,也介紹了找圖形旋轉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圖形中一條邊旋轉的角度。但少部分同學不理解這種抽象的理論,還是從直觀表象入手,憑感覺判斷,我想,這隻能讓學生在課後多練習,教師多指導。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0

《圖形的旋轉》是在繼平移、軸對稱之後的又一種圖形的全等變換,隱含著重要的變換思想,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樹立運動變化觀點的好素材。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功能,力求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比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反饋等系列活動,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新知。如:讓學生了解圖形的旋轉要具備些什麼條件,即基本圖形、旋轉的中心點、旋轉的方向、旋轉的角度;讓學生了解什麼叫順時針和逆時針,規範數學上習慣用語及用手勢比劃順時針和逆時針;讓學生學會看圖判斷旋轉的角度等基本知識點。

反思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在本課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使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學科融合,將教學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呈現出來,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效率,使本節課基本達到我預設的目標。具體表現在:

1、應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文化氛圍。

課始,我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組織學生欣賞幾組經過旋轉的情景圖,如在多媒體上呈現飛機螺旋槳旋轉、摩天輪旋轉、開關門窗等動態現象,從生活中的例項引入旋轉現象,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並用手勢比畫各種遊樂專案的運動的畫面,並說說它們的運動現象,是怎樣轉動的,讓學生真實感知旋轉現象,給學生更為直觀,更為生動的體驗,從而形成表象,引出課題。

2、應用多媒體課件,把握知識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課中,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功能,力求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比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反饋等系列活動,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新知。如:讓學生了解圖形的旋轉要具備些什麼條件,即基本圖形、旋轉的中心點、、旋轉的方向、旋轉的角度;讓學生了解什麼叫順時針和逆時針,規範數學上習慣用語及用手勢比劃順時針和逆時針;讓學生學會看圖判斷旋轉的角度等基本知識點。在判斷旋轉角度是多少的教學中,我選擇先讓學生猜旋轉角,然後一起來利於課件來嘗試,探討出確定角度的最佳方法,即看基本圖形的多少。這一環節,不僅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下結論的學習過程,也讓學生的嘗試的過程中,欣賞了不同的旋轉角度所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奇妙和數學的美,學生很是開心。最後是根據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來畫旋轉圖形,剛開始學生有點束手無策,我就從畫圖的工具,畫圖的步驟詳細地進行指導,經過我的講解與示範,學生基本上能夠畫出來。

3、應用多媒體課件,實現數形結合,滲透數學思想。

在匯入新課時,引入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及旋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都使用了多媒體手段,特別是在探究圖形旋轉的性質時,在學生經歷了實踐、觀察、總結後,再通過多媒體反覆動動態演示,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旋轉的性質並加深印象。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不僅扣開學生思維之門,也打開了他們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欣賞、享受中,在美的薰陶中主動地、輕鬆地、愉快地獲得新知。

當然,課堂是千變萬化的。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所有表現形式只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還需要教師靈活調控。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查漏補缺、銳意創新,更加深入地學習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課程理念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是課件教學,運用幾何畫板向學生展示圖形的旋轉。

從鐘錶出發,通過鐘錶指標的演示讓學生明確旋轉三要素之中的旋轉方向和旋轉的中心點,使知識層層深入,突出了教學中重點解決的問題,把難點通過學生的實踐和觀察,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

對於旋轉角度的認識,讓學生根據“把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把前後的圖形畫下來”,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與全班交流發現展示的圖形不一樣,製造了矛盾衝突,在這種矛盾衝突中認識了旋轉的角度

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當學生學習到較疲倦之時,我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設計圖案”這一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將教學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培養了應用數學的能力。同時通過欣賞不同的設計圖案,在數學課中讓學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該如何定義?很多人包括自己在開始的時候都把這節課的目標定義在兩個層面,包括描述旋轉現象和設計圖形。但在實際中該以哪個為重點,特別是對設計圖形的目標該定位到哪一步。對於學生來說畫旋轉後的圖形應該還算是個難點,比如把一個三角形旋轉後,他(她)可能知道旋轉後的圖形,但如果把它畫下來卻並不一定規範,如果說把這個也作為這節課的目標的話,無疑提高了教學要求,學生不一定能達到。所以我覺得描述旋轉現象才是重中之重,設計後面還有兩個課時的要求,放到後面重點解決。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2

這一週主要學習的圖形的旋轉,第二節關於中心對稱的概念,性質和有關作圖的概念,關於中心對稱,本節從旋轉變換引入中心對稱的概念,先讓學生從旋轉的角度分別觀察課本上圖形之間的關係,進而引出中心對稱的定義。然後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旋轉三角板,通過動手操作可以發現很多結論,比如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所連線段都經過對稱中心,而且被對稱中心所平分,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圖形等。

本節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再一個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學生經歷了實驗探究,知識應用及內化等數學活動,體驗了數學具體生動靈活性,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發現探究的過程中完成這一圖形變化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發展了學生直觀想象能力,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本節課絕大部分學生掌握很好,只有極個別學生基礎差,理解能力有限,沒有完全掌握本節課的要點,課下再對其進行輔導。總之,本節課還需要完善很多。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3

圖形的旋轉是在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它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的一個內容,通過簡單圖形的變換操作,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增強,同時也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能力。

我認真解讀了教材,發現圖形的旋轉是指圖形上所有的點都繞著一個固定的中心點轉動相等的角度。在初讀教材後,發現圖形旋轉要有三個關鍵要素:一是旋轉的中心,即繞著哪一個點旋轉;二是旋轉的方向,按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三是旋轉的角度。為了突破學生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這個難點,我思考能否將靜止的方格圖形在學生手中活動起來,讓學生看清楚它的完整旋轉過程?再用“探究驗證”法來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在“操作——驗證”這樣的過程中逐步建構圖形旋轉的方法和關鍵點。基於以上思考,進行了以下探索與實踐。

一、迴歸生活本原——再現生活場景,感受數學魅力

旋轉現象在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藉助“鐘面上時針轉動”、“風扇葉轉動”、“地球的轉動”、“風車轉動”等生活現象讓學生初步感知旋轉及其基本特徵。利用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中蘊含的數學知識來打動學生,讓學生感到數學好玩,以提高他們的興趣水平,使之更持久、更強烈。為了讓學生能初步體驗圖形旋轉的三個關鍵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再次利用生活中收費站道口的轉杆運動場景,讓學生觀察“開啟”、“關閉”轉杆的運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在豐富的生活經驗背景支撐下,進行了充分的比較和發現。

二、預留教學空間——親歷操作體驗,激起思維火花

為了突破學生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這個難點,我先讓學生想像一下旋轉後的三角形會在什麼位置,再拿出三角形紙片轉一轉,擺一擺,驗證一下自己的自己擺的位置和想象的位置是否一致,然後在畫出旋轉後的圖形,為後面整個圖形的旋轉作好鋪墊。課本中的旋轉長方形,為學生準備了長方形模型作為學生學習的操作材料,讓學生根據要求先嚐試操作,再根據操作過程把圖試著畫出來。給學生留下了思維的空間,學生親歷了操作體驗的過程。

三、智慧延伸——體驗策略優化,感受應用價值

教學圖形的旋轉畫圖以後,告訴學生圖形的旋轉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幾次旋轉後,會變成一幅優美的圖案,進而啟發學生運用知識自己設計一朵美麗的小花,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開啟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本課結束在音樂聲中展示了幾幅優美的圖案,充分感受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4

圖形的旋轉一課是課標修訂後關於圖形與變換這一部分的內容。在新課標中在圖形與幾何一節中新增了一部分內容,比如圖形的平移、圖形的旋轉、圖形的軸對稱變換等,學生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從而發展空間觀念,提升抽象思維能力,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

1.國小設定圖形變換內容的意義

國小數學為什麼要學習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變換這部分知識?學習它們究竟有哪些價值?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就其內容來說,圖形的旋轉是圖形變換的一種形式。圖形變換這部分內容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新增加的知識,其改變了人們靜止觀察世界的傳統方式,提倡從運動變換的視角研究幾何問題。二是從國小生認識世界的角度來說,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與變換相關的現象,像機械傳送帶、升降的電梯、旋轉的電風扇等,我們希望學生以一種數學的眼光去認識這些現象。

2.圖形的旋轉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要求

課標的三個學段裡面都涉及了圖形的旋轉,那麼這部分內容在不同學段當中的具體要求又是什麼呢?其實課標中將圖形的變換之圖形的旋轉這部分內容的具體目標分為了三個學段:第一個學段:結合例項感知旋轉現象;第二個學段:瞭解圖形旋轉的相關內容, 能獨立在方格紙上畫出其圖形旋轉90度後所形成的圖形;第三學段:探索並理解圖形旋轉的本質及其基本規律,根據題目要求作出旋轉後的圖形。這三個學段的目標設定是由易至難,是一個逐漸由直觀思維上升至抽象理性思維的過程。這節課執教的圖形的旋轉就是繼續和學生積累感性認識,形成初步的旋轉概念,即能夠識別旋轉現象,會畫圖。縱觀三個學段的教材,本學段內容其實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關注新舊知識的連線點,用原有的舊知識推動四年級新知識的學習,又要為中學學習相關性質等打下基礎。教學時我們需要把握好具體目標,除了立足教材,還需瞭解學生。

3.對學生的學情分析

(1)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構成: 三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接觸過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及軸對稱變換,通過具體例項能夠辨別這三種基本變換,但這種辨別是淺層次的,在認識上還處於一種初級階段。

(2)需要關注學生因年齡不同從而引起的思維變化特徵: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事物感到新奇,從而會好動,他們的思維還是從具體形象的物象感知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一個階段,所以他們在進行抽象思維時還具有相當大的主觀性。

4.圖形的旋轉教學的實施與反思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筆者將本節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認識順時針、逆時針的概念。

第二,理解角度旋轉的概念。

第三,基本掌握簡單圖形的旋轉變換方法。

教學時,可利用教具——鐘錶,根據分針的旋轉規律,認識說明什麼是順時針方向(與分針走向相同的方向);然後讓學生指出時針、秒針的旋轉方向是什麼方向,從感官上幫助學生建立順時針旋轉的基本概念;其次說明與指標走向( )的方向為( ),這個讓學生自己嘗試回答。舉例強化訓練學生對順、逆時針方向的認識:大風車、生活小區門口轉杆、 酒店旋轉門、自行車腳蹬前進方向等,讓學生結合前面學習的基本概念來分析並正確說出其運動方向特徵。在描述過程中強調繞著某某旋轉,幫助學生準確描述旋轉現象的同時,可於潛移默化中滲透旋轉中心知識。究竟旋轉到哪裡?需要一個準確的數字來描述,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旋轉的角度了。至此,學生就可以利用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與旋轉角度)正確地描述旋轉現象了。之後開始本節課的難點教學:正確畫出旋轉後的圖形。首先出示題目:你會把方格紙上的三角形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度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建議他們用書後剪下的實物三角形進行旋轉操作,再把正確位置畫下來,之後的交流很重要,是幫助學生正確掌握畫旋轉圖形的方法。

課後反思:通過這節課學習,學生不僅能正確描述一些旋轉現象,也明白了不管是平移也好、旋轉也罷,畫變換後的圖形,抓住對應點或對應邊很重要,這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為了達成目標,設定了教學重難點,為了攻破重難點,又將整個課堂教學分成了三個部分。從教學效果上來說,如何描述旋轉現象是學生掌握旋轉的關鍵要素,形成了一種將某圖形繞著某點順(逆)時針旋轉( )度固定表達方式;學生在畫將某簡單圖形旋轉90度後的圖形時,可以抓住關鍵線段先進行旋轉,待畫出對應線段後只要再連線另外的端點,即能達到目的。這些目標的達成將為學生以後第三學段學習旋轉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從而不斷地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的知識生長如同花開,花開需要時間,需要教師盡心盡力地培育。我們盡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便可靜靜等待學生知識之花盛開!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5

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75人,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積極動腦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空間想象能力較強,也有一部分學生各個方面需進一步提高。教材分析 《圖形的變換》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56頁。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複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後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徵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並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引入:

這是一隻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風車。

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誰來說說,在風車的運動中,你看出了什麼?

(解決旋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

出示鐘面

在數學裡,我把向這個方向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手勢,比劃。

小結:在剛才的運動方式中,我們可以說,風車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或者風車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

會說了嗎?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是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想知道嗎?)

那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那麼我們選一副簡單的圖案,由易到難研究它是通過怎樣的簡單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請仔觀察。

課件展示

為了便於研究,老師還專門做了一個這樣模型把它貼上在黑板上。

討論:

組內相互說一說,剛才,你看到了什麼?

(形狀、大小都不變)

師:從圖形A到圖形B是如何變換的?

是如何旋轉的。(繞點O順時針方向。。。。。。)

旋轉了多少度?

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了90°的呢?

(有什麼方法,想一想,互相說一說)

結合圖例,圖中畫出對應邊,標出旋轉角。測量。

這個度數叫做旋轉度數

小結出,圖B可以看作圖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誰能完整地再說一遍。

強調三要素。

師:從圖形B到圖形C是如何變換的?

圖形A到圖形C呢?

同學們,我們可以說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圖形C;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配合手勢)

逆時針方向

看到這副圖,你還能像這樣說些什麼嗎?

師小結,只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度數三者都確定了,旋轉以後的位置才能確定。

三、鞏固練習:

1.轉一轉。(動手操作)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2. 自主完成p55“說一說”第1、2題

四、欣賞,昇華。

感受旋轉的美,數學的美。 由什麼簡單圖形旋轉而成的?

作業佈置:

P56“試一試”第1、2、3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