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的教學反思精選

來源:才華庫 1.19W

篇一、旋轉的教學反思精選

學習數學不單單是為了學數學,而且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旋轉這種現象生活中處處都可以見到,如:風車、電風扇、行走的車輪等,所以在國小中,教師不僅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把這種數學思想滲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認識平移和旋轉的實質。同時也更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平移和旋轉的圖形,所以在教學中更特別注意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興趣。

旋轉的教學反思精選

一、在動手操作中,認識旋轉,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旋轉後的圖形。在課中安排了“畫一畫”“做一做”等,這樣在“做中學”,不僅使學生加深體驗圖形變換的特徵,提高動手能力,而且為學生獨特的創意和豐富的想像提供了平臺。

三、通過審美情趣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中我們讓學生欣賞、收集圖案,引導學生髮現美。讓學生嘗試設計圖案,鼓勵學生創造美,展示美,同時使學生體悟到美麗的圖案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得到,從而初步開成以簡馭繁的思想。這樣可以愉悅學生心情,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這樣的教學使我們明顯感到學生愛學數學了,學習氣氛也濃了,學習效果也好起來了,再一次證明了“學習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學習素材,把學生帶到生活中去感悟數學、體()驗數學、做數學。

平移和旋轉是新課程標準增加的內容,在二年級學生已經對平移進行了系統地學習,並對旋轉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旋轉的概念讓學生用語言表達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讓學生構建準確的概念又是必要的。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 90 度。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讓孩子們觀察鐘錶的指標,獨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標怎樣旋轉的?一定要說清“指標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麼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這三點,其次再來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最後畫旋轉圖形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剛開始學生有點束手無策,我就從畫圖的工具,畫圖的步驟詳詳細細地進行指導,經過我的講解和示範,孩子們基本上能夠畫出來。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學生自己體驗到的,才是真實的,才是深刻的,別人無法代替。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吧!

篇二、旋轉的教學反思精選

《圖形的旋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圖形的變換”的第一課時。在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能夠較為準確的判斷出某一物體的運動現象是“平移還是旋轉”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並讓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知識點,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一個滲透,是後續學習中心對稱圖形及其圖形變換的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看起來編排的比較簡單,但對學生來說沒有一定的空間觀念還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要畫出旋轉90度後的圖形,有些孩子想象不出根本無從下手。在課堂上怎樣把這個知識點講的更加簡單通俗,學生易於理解一點。課前我認真看了教師用書,對教材還是進行了適當的處理,從課堂效果看,實現了教學目標。反思教學過程,有如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調整教材,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因為這一教學內容安排在第一單元,上課選擇了四年級學生,因此對教材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教材的呈現是通過鐘面指標的旋轉得出旋轉的三要素,在探究“圖形的旋轉”的性質和特徵時,直接呈現了組合圖形的旋轉。根據學情,本課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如下的改進,按照由線段旋轉——————單個的簡單圖形旋轉——————組合圖形的旋轉線索來設計教學活動。教學從觀察“指標從12到1”開始,如何描述指標的旋轉呢?在交流中弄清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含義,明確要想表達清楚指標的旋轉,一定要說清“繞哪個點旋轉”、“是什麼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在認識圖形旋轉的性質和特徵時,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即“單個三角形的旋轉”和“風車的旋轉”。“單個三角形的旋轉”是由線段旋轉到組合圖形旋轉的一個坡度,為學生的學習降低難度,也為後面畫一個簡單圖形的旋轉做好鋪墊,突破畫圖這一難點。

二、三次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國小數學對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培養非常重要,不但是發展學生空間想象的基礎,也是為學生今後系統的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基礎。在圖形的學習中,為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問題,除了直觀的觀察,形成表象外,想象在圖形教學中也非常重要。本堂課的教學,圍繞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設計了三次想象。第一次是“想象一下,指標從3繞點o順時針旋轉90°指向幾?”,學生想象指標旋轉後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第二次在組合圖形的旋轉操作之前進行有效的想象,“想一想: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180°後,每個三角形都轉到了什麼位置?”;第三次是在畫出三角形順時針旋轉90°後的圖形之前進行想象,為學生提供畫圖的思路,“先想一想,三角形旋轉後,每條邊都轉到什麼位置了?你準備怎麼畫?”。三次想象表面看上去減慢了上課的節奏,實際上為學生提供了

想象的時間,讓學生想象出線段、三角形、風車的位置變化,扣住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建立了幾何表象,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生活素材,體會數學的生活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並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大膽表現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基於這樣的理念,本堂課在匯入部分以學生熟系的'《大風車》歌曲呈現,“風車是怎樣運動的?”,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旋轉,緊接著學生尋找“生活中你還見到這樣的旋轉現象嗎?”,課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回憶以前學習的知識,快速地將學生帶入課堂。在認識旋轉的特徵和性質後,設計了“生活中的這些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圖形旋轉而來的?”,欣賞由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圖形的變化得到的漂亮的圖案,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自己設計圖案裝點自己的生活,學生認識和體會數學內在的美感,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四、動手探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動手操作是國小生實踐的主要形式之一,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身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才可能是有效的。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具有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概念,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養每個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訓練學生的智慧素養,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認識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很難獨立的發現旋轉的特徵。教學時設計了兩次同桌合作探究的活動。在探究單個簡單圖形旋轉特徵和性質時,學生通過畫一畫、量一量、數一數等方法,解決“你是怎樣判斷三角形旋轉的角度的?”在集體交流中初步感知三角形旋轉後位置發生了變化,但圖形的大小、形狀沒變。探究風車旋轉(組合圖形)時,“貼一貼”、“想一想”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圖形旋轉特徵和性質。兩次探究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收穫,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然,每堂課都不會是完美的,總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改進之處,比如作圖環節,儘管有三角形旋轉特徵和性質的探索、有對應點知識補充,但仍有個別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另外還需要根據學情對教材有大膽的重組和設計。

篇三、旋轉的教學反思精選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第一步我讓學生明確旋轉的含義。讓學生觀察鐘錶的指標,獨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標怎樣旋轉的。使學生弄清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明確要想表述清楚指標的旋轉,一定要說清“指標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麼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這三點。第二步再來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在這節課中的教學中,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幾方面處理的比較到位:

1、以遊戲的方式引入課題,學生的興趣很高。

2、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學情把握充分,引導學生髮現旋轉的三要素,增加了學生的成功感

3、讓學生始終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投入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的高效,學得深入,學得興奮。

4、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與點播,注重引領學生認識和體會數學內在的美感。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慾望。

但課後覺得還是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部分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畫出旋轉後的圖形,對順時針逆時針的理解還是很模糊,需要下來做個別輔導。其次教學語言不夠規範,尤其是激勵學生的語言還應更豐富些,以便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