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34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教學反思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從回顧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線出發,再通過摺紙探索平分一個角,提出遇到不能對摺的木板或鋼板類角時如何平分的問題,引出角平分儀,進而類比介紹角平分線的作法。對於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究,我是按操作、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進行,先讓學生通過摺紙,提出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思考,作出猜想,然後將它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圍繞著問題而展開驗證猜想,從而得出結論。

整節課都以學生為主,自己操作、探究、合作貫穿始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的思考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由學生自己去發現結論,學生在經歷“將顯示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從而能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動手、合作、概括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可惜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估計不足,前面探究角的平分線的畫法花時過多,造成後面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究,特別是驗證猜想和歸納結論顯得過於倉促。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教學反思 篇2

一、理解學生,讓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

教學設計時需要理解學生,瞭解學生的認知起點、認知規律、思維障礙,才能使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進行知識建構。

1、清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

這一點對於剛剛參加工作4年的我來說,往往是在教學後才能更好地把握的。比如本節的內容,要讓學生自己經過探究總結出“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學生們在歸納時能說出“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向角兩邊作垂線段,垂線段的長度相等。”但卻不能將垂線段的長度,與點到直線的距離聯絡在一起,從而在得出性質定理時,出現了一些困難,就是因為我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對原有知識的認識,在佈置預習作業時沒有讓學生回憶什麼是點到直線的距離。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我在2班佈置預習作業時,就提起了注意,從而讓教學順利的進行了下去。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學生,清楚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潛能、需求與差異,清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新的知識生長點與潛在的困難,使教學更合理,幫助學生順利的進行知識建構。如果離開對學生現狀的準確把握,教學設計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2、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

本節課的目標之一就是:會用尺規作圖的方法,畫任意角的平分線。如何讓學生理解、記住作法,從而掌握畫角平分線的方法呢?

我由“平分角的儀器”入手,讓學生們自己發現儀器的原理,從中得到啟發,畫一個角的平分線關鍵是找到滿足條件的三個點,學生能理解到這兒,就能自己找到方法並畫出角平分線。也就讓學生的學習處在一種自然生成的狀態。新知識的發生、形成、應用,不是教師強加於學生的,是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的。

二、理解教材,讓教學設計由教材“生長”

本節內容教材在編排時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經歷這個探究過程,在明確探究目標、形成探究思路的前提下,動手操作,得出猜想,並進一步進行推理論證,感受結論的合理性,體現數學研究的嚴謹性。

我在設計性質探究這個環節時,充分的挖掘了教材,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以問題為載體,逐步要求學生獨立分析、形成完整的證明過程,從而訓練了學生推理論證的能力。

教材的結構體系、內容順序是反覆考量的,語言是反覆斟酌的,例題是反覆打磨的,習題是精挑細選的。教學設計時需要理解教材,理解教材內容、編排意圖,重視教材的特色欄目,善於將教材內容“生長”開去,教師應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結構,進而把知識教“活”,促進學生豐富或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讓學生順利開展數學活動,進行知識建構。

三、理解教學,讓教學設計更有效

教學設計時需要理解教學,重視教學過程、教學方式、課堂提問的設計,才能優化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學習。

1、重視教學活動的設計

本課教學時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設計了問題串,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有針對性、啟發性,這些問題環環相扣,循序漸進,讓數學定理的歸納過程、命題的發現過程充分“暴露”給學生。

學生在經歷觀察、猜想、驗證、證明的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並能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正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發展學生能力的有效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經歷一個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才能克服教學中只重數學結果的傾向,實現從“被動的接受”到“主動地建構”的轉變,讓課堂湧動著生命的靈性。

2、重視數學方法的滲透

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如本節課的例題,可以用兩步全等的方法,也可以結合本節課的新內容,這樣就只需證一步全等。讓學生體會證明線段等、角等,可以用全等的方法,當然也可以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將來還會有別的思路,這樣的總結,能幫助學生整理做題思路,不會在解決問題時一臉茫然、無從下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