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裡的小畫家優秀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6.42K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雪地裡的小畫家優秀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

本教案開課環節創設了如下情境,用課件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雪景圖,然後問:小朋友們,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你想說些什麼呢?請小朋友們認真看,看完後,跟同學們講講自己的想法。為讓學生看後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從引導學生想像小動物在雪地裡的活動開始,結合圖說出小動物的腳印像些什麼,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聯想後,再發表不同的意見。學生想像出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面,自然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之中,產生了自主學習課文的慾望。

本堂課的每一個環節都注重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比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教拼音娃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字組詞等等,都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課堂的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愉快的學習情境,營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

二、堅持以讀為本,珍視獨特感悟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是由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所決定的。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基本途徑是學生自己的讀書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本課教學設計,改變過去以“講”為主,通過初讀,細讀,美讀,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熟,讀懂,讀得入情入境。第一步:初讀課文。課堂開始情境的匯入,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讀書慾望,為下一環節的讀作了鋪墊。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會遇到不認識的字,有的句子讀不通,怎麼辦?我並沒有按照傳統教學方法,由老師一字一句地教,而接著設計了小組合作讀書,讓學生相互正音,相互學習,再在全班集體交流,這樣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達到把課文讀通、讀熟的'目的。第二步:細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同桌之間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麼,以及沒有讀懂的地方,再集體交流讀書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有意識地指導重點句子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課文,體驗感情,達到讀懂課文的目的。在學生讀通、讀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設計了讀的第三步:美讀。讓學生聽著美妙的音樂,配著美的動作、表情,讀著美的兒歌,學生會感受到小動物們的可愛,生活的美好,此時,也達到了讀的最高境界。在這堂課中,讀已經不是一種陪襯,一種擺設,一種形式,而是貫穿於課堂教學始終的全部教學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

讀,需要老師的指導,如果只有學生的閱讀活動,沒有教師的組織,引導和指點,那隻能是叫閱讀,不能叫閱讀教學。本教案的設計,重視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在學生細讀課文後彙報交流時,相機指導學生讀出感情,並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了解小動物腳趾的不同形狀和腳印的美麗可愛,而且能感受到生活的無限情趣。

在指導朗讀過程中。我並沒有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一定要按照老師的理解去讀,而是問學生“你認為該怎麼讀”,這樣,學生的感受、理解不同,讀出的語氣、流露的感情也就不一樣。這個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觀點: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促進交往互動,培養合作精神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通過師生,生生間的相互交往,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

本課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課堂開始,課件展示美麗的雪景圖,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初讀課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書,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正音,會讀的給不會讀的當小老師;檢查學習生字情況時,圍繞“你是怎樣認識這些生字的”交流識字方法;細讀課文時,先讓同桌之間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再全班交流……這些環節的設計,既讓學生在交流中讀懂了課文,掌握了生字,又初步培養了學生讀書、識字的興趣及團結合作精神。

四、大膽擴充套件延伸,促進學生髮展

本堂課,在總結全文後,設計了隨讀練筆,讓學生畫出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並根據自己畫的畫,編一首兒歌。

這種小練筆,讓學生實施知識遷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不僅使學生逐漸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也增添了學生熱愛生活,學習語文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