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三隻去了哪裡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2.27W

“還有三隻去了哪裡”

還有三隻去了哪裡教學反思範文

案例背景

《蜜蜂》是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因為蜜蜂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一種小昆蟲,他們也很想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因此學習興趣特別濃厚,課前我佈置學生查閱有關蜜蜂的資料,課堂上自然就熱鬧多了。望著教室裡林立的小手,我臨時決定把課上得開放些。

案例描述

(課近尾聲)我把學習的焦點引向了試驗的結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同學們,究竟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樣推斷出來的?”

“我覺得蜜蜂是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的,我是從作者的試驗結果推斷出來的,因為‘我’帶出去的二十隻蜜蜂有十七隻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一位學生肯定地說。

“我也認為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而且我還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本能。”另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表示贊同,並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為什麼這樣認為呢?”我故意問道。

“因為前面寫著‘我’把蜜蜂裝在紙袋裡,走了兩裡多路才放出來的。就是說蜜蜂根本沒有看到我走過的路,也不可能聞到花香,它被放飛以後什麼都不能依靠,可它還是回來了,說明它回來不是靠記憶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種辨別方向的能力吧。”他似乎早就知道我會這麼問,回答的特別流利,語氣也很堅定。

“是呀,只有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才會有所發現。學習也應該這樣。”我做了總結性發言。

課到這裡,一切都非常順利,我也有點驚訝,今天學生好像特別會說。正當我為今天臨時改變了教學方式收效頗豐而沾沾自喜的時候,班裡的“問號博士”高高的舉起了手。我開始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他是班裡最愛挑刺的同學,下課常問這問那,上課也總提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好多次我都被他問得陷入尷尬,同學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問好博士”。不知他今天又要搞什麼名堂。望著他期待的目光我叫了他的名字。

“老師我有疑問,課文中說‘我’帶出去的蜜蜂有二十隻,可只飛回來十七隻,那還有三隻去了哪兒,法布林太粗心了,竟然沒有提到。我想它們是迷路了,我認為法布林的實驗結果不一定正確。”他邊說邊眨巴著眼睛,似乎想讓我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問題來得很突然,我一時有些茫然,怎麼引導呢?剎那間我的頭腦中閃出兩套方案,一是我直接引導,這樣節約時間;二是讓學生討論,在辯論中探究。

沉思片刻,我決定採用後者。我笑著說:“是啊,還有三隻沒有飛回來,它們去了哪裡呢,真的是迷路了嗎?請大家靜靜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學探討一下。”我把問題拋給了學生。

不一會兒就有不少同學高高地舉起了小手。

“我認為那三隻蜜蜂沒有迷路,它們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裡安了新家,不想回來了。”一位學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

“我覺得它們會回來的,因為課文中只是說第二天又回來了十五隻,他沒有提後來幾天的情況,也許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們回來了。”另一位學生也從課文的句子猜想出原因。

“我覺得那三隻蜜蜂不是迷了路,因為我在課後的資料袋中瞭解到,蜜蜂會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們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別的地方。”一位學生用課外知識作了解釋。

“老師,我也從課外看到過蜜蜂能辨別方向,但它用什麼辨別我有點忘了。”

“我認為即使那三隻蜜蜂沒有回來,也可以證明蜜蜂是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畢竟有十七隻回來了,如果他們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能回來這麼多嗎?那三隻肯定是出什麼意外了。”第五位學生辯論著。

“老師,我覺得法布林是實事求是的,還有三隻的去向他不清楚,所以他沒有寫出來。蜜蜂的本能他解釋不了,他就說‘無法解釋’。”學生進一步把重點轉到了法布林身上。

“老師,我長大了也想做個昆蟲學家,專門研究蜜蜂,讓更多的人瞭解蜜蜂!”學生竟談起了自己的理想。

……

孩子們個個專心致志地聽著,補充著,我很吃驚,想不到我的學生有這麼大的潛質,怎麼我以前就沒有發現呢?我又很欣慰,因為我選擇的方法是對的,我真正看到了學生綻開的童心。我也感謝可愛的“問號博士”,是他把我們的思維引向廣處、深處。

探究反思

(一)課堂細節,留住我的美麗

“教學細節”是指發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之中的充滿思辨與靈性的課堂場景。有了這樣靈動的“細節”,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充盈著靈動的`智慧,洋溢著人性的光輝。把握住了“細節”,便留住了一份精彩,營造了一份美麗,那是一種心靈奔放的美,一種生命律動的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於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花。”本堂課中如果沒有“問號博士”大膽的質疑,如果教師沒有把握這一課堂細節,草草包辦了孩子尖銳的問題,那麼精彩將失之交臂。事實證明學生是充滿活力的,是機敏的,當我把問題拋給學生的那一剎那,孩子們智慧的火花便點燃了,一種語文課堂的動態美便產生了。

(二)課堂細節,關注你的學生

課堂教學中,往往有一些學生愛“鑽牛角尖”,敢於對課文中的人物的行為、老師的講解、同學的發言提出異議,給預設的課堂教學“添亂”,但這恰恰是孩子智慧創新的火花。如果老師不留意這些細節,不注重培養孩子提出獨特的見解的意識,而是嚴加訓斥,或草草應付,都有可能夭折一朵“創新的鮮花”。本課教學中我關注了學生的質疑,對學生的“挑戰”巧妙地、及時有效地因勢利導,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答案便在辯論中產生了,預設和課堂生成也達到了最佳點。課堂中我們是不應該也不能夠忽視這樣的細節的,只有被關注、被珍視,才能展現一個生命湧動的“過程”。

“教學細節”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蘊含智慧;它看似簡單,而簡單中孕育深刻。只有那些心中有愛,充滿智慧,對教育教學有著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顧的教師才能去主動創設、積極捕捉這些精妙的細節,方可於“細微之處見偉大!”所以,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的細節。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課堂教學就會呈現出生成的綠色。

編輯短評:本文作者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所提的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並能就此引導學生合作釋疑,尊重學生的合理想象與理解。這種做法體現了新的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讀後能給人以啟迪,對教師有參考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