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22W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數學考試是對學生數學學習階段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一種評價方式。在考試之後,往往需要把評價的結果反饋給學生,這就需要有試卷講評課。上好講評課的關鍵在於“評”,既要評“不足”,評“誤解”,又要評“進步”,評“亮點”,要評出方向,評出信心,要把它作為教學過程的一種調控手段。切不可由教師按題號逐一講解,只是簡單的向學生說出答案,而不是通過講評使學生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加深對知識的瞭解和擴大知識面,使考試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通過幾年的實踐,我認為,要真正使考試起到應有的作用,達到預期目的,講評試卷要做到以下幾點:

最新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一、抓住講評的最佳時期

有些教師為了反饋及時,往往是批閱完試卷後發下就立即講評,認為學生剛做完還沒忘,效果要好一些,其實不然,因為你這時去講,往往是講學生做錯的一些題目,而事實上學生做錯的題目並不一定不會,很可能學生看後很快就能自己解決,有的甚至在剛交上試卷後就明白怎麼回事了。像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領悟就能弄明白的題目,無需教師去講。因此,教師應在發下試卷後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確實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去講。

二、啟發思維,突出主體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講評課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原則。

講評的起點應使大多數同學受益,既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教師要打破一言堂的習慣,發動學生參與評析試卷,有些題目,可以由學生擔當“講解員”,分析他們是如何進行正確思維,得到正確或巧妙解法的,為其他學生進行思維示範,也可以讓他們談談怎麼產生錯誤思維的,這樣有利於其他學生彌補自己思維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有些在認識上比較模糊的題目,可以由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讓學生在辯論中獲得體驗和感受,提高學生自我評價和獨立矯正失誤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講評課的主人。

而教師的作用就在於組織、點撥、啟發,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大膽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敢想、敢說、敢做的思想意識,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鞏固強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思維水平。

三、突出針對性

在講評試卷時,不應該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試題只要點到為止,有些試題則需要仔細剖析,對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且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試題要特別照顧;對於學生錯誤率較高的試題,則要對症下藥。因此,教師要準確分析學生在知識和思維方面的薄弱環節,找出試卷中出現的具有共性的典型問題,針對導致錯誤的根本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評講,另外對內涵豐富、有一定背景的試題,即使這個題目解答無多大錯誤,也應以它為例,對它豐富的內涵和背景進行鍼對性講評,以發揮試題的更大作用,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貴在方法,重在思維

方法是關鍵,思維是核心,滲透科學方法,培養思維能力是貫穿數學教學全過程的首要任務。通過試卷的評講過程,應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悟性得到提高,對問題的化歸意識得到加強。訓練“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解”,不在於方法的羅列,而在於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對比,從而揭示最簡或最佳的解法。講評課涉及的內容都是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但評講內容決不應是原有形式的簡單重複,必須有所變化和創新。在設計講評方案時,對於同一知識點應多層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時注意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提煉昇華,以嶄新的面貌展示給學生,在掌握常規思路和解法的基礎上,啟發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題多解,讓學生感到內容新穎,學有所思,思有所得。通過講評,訓練學生由正向思維向逆向思維、發散思維過渡,提高分析、綜合和靈活運用能力。

五、以點帶面,體現綜合性,突出延伸性

同一張試卷的題目有許多可能涉及的知識是同一個內容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知識的同一個方面,這樣的題目如果教師就題論題,孤立講解,不僅費時,而且低效。因此,在評析過程中教師可以把這些相關聯的知識或題目的講解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採用相同知識歸一,不同知識對比的方法進行講評,以“點”帶“面”,形成一個經緯交織、融合貫通的知識網路,有助於學生全面、完整地理解知識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絡和發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對於試卷中具有較大靈活性和剖析餘地的典型試題,教師應作進一步的“借題發揮”,促使學生思維的發散,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發散引導:

(1)對試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發散——“一題多解”。

講評時,應啟發學生如何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提出不同的思路,在達到共同的正確認識的同時發展求異思維。除了指出常規的解題方法外,還應對學生的解題技巧給予指導,提出一些簡單、明瞭、巧妙、富有創造性的思路和方法,巧解快解數學題,達到優化思維方法的目的。

(2)對試題的條件或結論進行發散——“一題多變”。

講評時,可通過改變或新增試題的條件或結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即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要,又使學生加深了對同類題型的理解,形成規律性,從而收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3)對試題本身進行發散——“一題多拓”。

在分析完某一道試題後,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可以就同一個知識點提出更深入一步或更多方面的'問題,使學生在掌握了本題知識的同時再拓展和提高一步,也可以從一個領域的問題向具有相似性的另一個領域的問題進行拓寬延伸,使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六、突出鞏固性

講評課後必須根據講評課反饋的情況進行矯正補償,這是講評課的延伸,也是保證講評課教學效果的必要環節.教師應要求學生將答錯的題全部用紅筆訂正在試卷上,並把自己在考試中出現的典型錯誤的試題收集在“錯題集”中,作好答錯原因的分析說明,給出相應的正確解答。訂正後的試卷不能一扔了之,也不能由學生保管,教師應把訂正後的試卷收齊,仔細檢查,並妥善管,這樣不但可以檢查督促學生及時訂正試卷,瞭解學生訂正情況,而且每次的試卷還不會遺失,待到複習時,教師再把試卷發給學生,讓學生重做紅筆訂正的題目。使學生的複習有針對性,避免了機械重複,提高了複習效率。同時教師要及時依據講評情況,再精心設計一份針對性的練習題,作為講評後的矯正補償練習,讓易錯易混淆的問題多次在練習中出現,達到矯正、鞏固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