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26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

計算教學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內容,為了提高學生們計算的興趣。我根據教材的編寫目的,先引導學生估算。由於剛學過估算,放手讓學生們進行估算,然後彙報估算的結果分別是200、240。這樣我認為能幫助學生鞏固估算的方法。同時也為筆算作了鋪墊。

這時我就問學生24×12準確值是多少呢?你們試著算一算,用你自己的方法計算。學生們開始計算時,我就把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板書在黑板上:王召鑫:用豎式計算。畢左雪:24×10=240,, 24×2=48,240+48=288。李文彬:240+48=288。他們三個寫完後,底下就有同學就說李文彬和畢左雪的一樣,我說:“同學們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結果了,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三位學生是怎麼想的。”李文彬說:“我和畢左雪想的不一樣,我是20×12=240, 4×12=48,240+48=288。”他一說完大家就說寫的不清楚,不能讓人一眼看明白,討論後覺得就種方法只給5分。畢左雪雖然方法和李文彬一樣,卻寫得比較清楚,但是這種寫法比較麻煩,不喜歡用這種方法計算。這時,我在小結這種方法時表揚了這位學生愛動腦,這為以後的簡便計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最後同學們給畢左雪打了8分。

最後由王召鑫介紹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這一下滿足大多數同學的味口,都覺得這樣計算簡單。於是我們就來研究用豎式計算24×12,我發現學生們都進入了學習狀態,最後教學效果也很好。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2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對整堂課的教學順序初步打算是,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圍繞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展開自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心引領者的角色帶領學生理清:1、掌握乘的順序。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在實際教學時,估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算出結果是多少,所以本課基本思路是從“認知——衝突”到“新知——嘗試”經過“交流——理解”達到“鞏固——掌握”,同時也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實際教學中,在“組織全班討論、交流各類方法,提出自己的疑問一起解決”這一環節上,教師處理上有不當之處。學生出現多種計算方法,有拆因數法,有正確的堅式計算,也有錯誤的堅式計算,組織討論時教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觀察黑板上同學的算式,你有什麼意見或不同看法可以提出來。”於是學生就從錯誤的堅式入手,說明它的錯誤點,導致再去觀察其他堅式時出現了重複現象,破壞了層次感。其實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帶領學生從橫式即拆因數法出發逐一去分析,將錯誤的方法放在最後處理,這樣層次感更強些,也符合學生認知的特點。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3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位數乘一位數和含整十數的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然後進位和連續進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20根燈柱,每根燈柱上有12盞燈,一共有多少盞燈?學生很快分析並解答了出來:20個12是多少?即24個十。

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在前面口算的基礎上,我又提出如果是23根燈柱呢?學生很快說出求23個十是多少?有的說前面的20個12再加3個12,師順勢引導先用豎式計算20×12=,再用豎式計算一下3×12=,學生算出後,再讓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23×12=,師巡視輔導,然後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題意觀察、比較、不同演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3得到3個十,故3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第三個層次,聯絡實際,強化練習

這是一堂計算課,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由於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裡相關的實際問題,既練習了所學知識,又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後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有時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出現了一些重複教學的情況,如:對學生估計過低,學生已經表達清楚地內容,總要自己再重述一遍。

還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4

這幾天我教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現作出如下反思:

一、優點:

(1)備課時把握住了知識的前後聯絡。兩位數乘一位數是筆算乘法的開始,兩位數乘兩位數是筆算乘法的關鍵。

(2)教學中成功創設了問題情景。教學時,我充分的利用了學生的年齡特點,給他們創設生動的情境,在學生入迷的聽講中,順勢提出數學問題,教學效果非常好。

(3)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認真書寫乘法豎式的習慣。A、教師的板書做到以身作則;B、要求明確,包括數字間的間距、相同數位如何對齊以及橫線的畫法;c、嚴格要求,作業批改中要求學生按要求書寫。D、效果明顯。

二、不足:

(1)過高估計了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掌握,結果導致部分學生在書寫第二步乘積時,數位對錯。

(2)沒有考慮到學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學生出錯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錯,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訣背錯;原因之二是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出錯。

三、今後改進方面

(1)教學中既要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情景,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要關注數學知識本身的.邏輯聯絡,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

(2)課堂上加強學生的口算練習。可以採取課前聽算的形式,每天的題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細水長流,每天必練。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5

兩位數進位筆算課上完了。課堂上,我通過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算理與計算方法,反覆向孩子們強調在乘的時候要記得“從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哪一位上乘得得數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的計算要求,但是在練習中部分學生仍然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1.漏進位。在計算時孩子們常會出現貪快不進位的情況,一旦漏掉進位,在下一個數位的計算上就容易遺忘出錯。

2.忘記了要“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在計算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時,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數的每一位數”了。

在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時,必須嚴格按照計算順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進位時,要先對準前一位下面進幾,千萬不要漏掉把進位的數與乘積相加。為了減少計算上的錯誤,需要多練習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如:6×8+7等),這類口算的熟練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數乘多位數的正確率。在教學中還要通過各種形式適時地多補充些相關練習,以強化學生計算技能,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6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第四單元的教學重點。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乘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生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教學第一課時是不進位的,課堂上我結合例題引導學生去理解算理。當時的例題是沒套書有14本,老師買了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當時這道題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後140+28=168(本),學生對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這道題改成豎式時,學生對於算理都能明白,沒有疑問,只是有個別學生習慣寫上豎式中140的那個0,這個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輔助學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課上再通過純豎式計算,明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而且一開始我要求學生寫清楚你每一步是誰和誰相乘得來的,學生能寫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練習的過程中適時請學生上臺板演,再結合錯題進行分析,加深理解,通過兩課時的教學發現針對不進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必須讓學生明白算理。再通過大量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學生才能徹底學會。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7

《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把第二個因數擴充套件到兩位數。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本節教材分“不進位”“進位”兩個層次編排。本節教學不進位的乘法,主要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問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學生雖然在乘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注意了以下幾點:

1、精心創設情景,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計算教學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計算的用處卻是極其廣泛的。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計算的用處,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情境圖,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問題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從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同時,讓學生利用在情境圖中獲得的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另外,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時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整編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情境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再創造。”就是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自己去探究,去尋找正確的方法。這節課中,在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藉助舊知,獨立去探索,去嘗試計算。通過展示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思路,並在互相欣賞、評價的過程中,學著去質疑,去提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自己領悟到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

3、 精心設計練習,培養數學能力。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比較難掌握,國小生在計算時,往往會產生一些失誤,比如,只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乘,漏乘某一位;把積的位置寫錯;或出現相加錯誤。如果不及時糾正,學生就會產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因此,在練習環節,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當評委的活動,通過辨別對錯,提醒學生不要出現類似的錯誤。

另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以外,更注重引導學生掌握運算的技巧,使學生能夠用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迅速地解決問題。因此,我在練習環節中設計了一個“找鞋”活動,引導學生根據積的末位和首位的數判斷積的大小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檢驗能力。

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計算一篇課文共有多少個字的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用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實現了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的目的,因為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有可能遇到進位的問題,這就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力求改變以往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真正實現以學定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能夠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主動建夠新知識的網路,從而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8

計算類教學一直被冠以枯燥、乏味的標籤,學生課堂上提不起興趣,反覆強調但仍有學生不會計算,老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也痛苦。因此,如何上好計算課成為了我的困擾。上個學期我們創新街基地校便以計算類教學為研究物件,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們漸漸發現可以藉助直觀模型架起演算法與算理之間的橋樑,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很慶幸在我們的探索過程中,得到了吳正憲老師的親臨指導,也得到了很多的啟發,下面我將針對到《兩位數乘兩位數》這節課作以說明。

《兩位數乘兩位數》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做過了表內乘法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這些都將成為本節課學習的依據,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也為以後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已經多位數乘法打下基礎。根據吳正憲老師的兒童教育觀,在明確了這節課的知識地位之後,為了更真實的瞭解學生情況,我進行了學前調查。對班上隨機抽取的2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少數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家長或課外班輔導能計算出正確答案168,但對算理並不清楚,豎式的書寫格式也不規範,對於給出的電子圖,並沒有起到幫助理解算理的作用。

基於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我對教材進行了研讀。課程標準中對於本節課的要求是:能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經理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可見算理和演算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新舊教材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發現,新教材中加入了點子圖的直觀模型並在練習十中安排了相應的習題,教材的用意是什麼?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認真學習了教師用書。書中明確指出在教學筆算的時候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幾何直觀,因此點子圖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點子圖,我又閱讀了一些相關的餓書籍——《國小數學基本概念解讀》《和吳正憲老師一起讀數學新課標》,書中對電子圖的一些解釋也為我備課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基於對教材和學生的研讀,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基本方法。首先要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算式12X14,學生藉助估算的知識來分析12X14大約是多少,這一環節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二是為他們準確計算提供依據,同時也滲透了準確計算的方法。接著藉助點子圖讓學生嘗試準確計算結果,體會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也可以從中得出與筆算一致的方法,引導學生將分佈計算的形式寫成豎式,並對照著點子圖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來龍去脈,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同時也滲透十進位制和位值制的思想。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難點在於第二個乘數的十位與第一個乘數相乘時,結果和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如何對齊,因此,我針對這一難點,設計了具有挑戰性的練習,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是什麼。

通過一節課的探索,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加深了,點子圖將“冰冷”的演算法和“神祕”的算理深層次融合,讓學生清楚感受到“法中見理,理中得法”從而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當然,在課堂中為了加深對點子圖的理解,花費的時間較多,感覺豎式的規範書寫沒有練習到位,課下仍要繼續規範,這也是本節課的一點遺憾。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9

1、該課時的內容是屬於計算教學。它是在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筆算基礎上開始教學的。在學習這一內容的時候學生已經有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了。

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教學的內容,它主要的教學目標是1、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2、能用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其教學的重點則是讓學生通過這一學習能很明確地掌握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理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算理。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卻遭遇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整節課的時間把握是自己沒有注意到的,也影響了整個的教學設想。但是時間的控制和每個環節中時間的把握實際也是跟自己的教學設計有著很大的關聯。首先,第一環節中口算的部分在題目的數量上可以相對的減少,或者也可以不要,如果再當時的課堂上能夠更好地處理好時間和學生的回答,較快地完成這一環節的話也可以為下面的內容有個更好的時間安排。

另外,失敗也讓自己清晰地看見,這一內容在重點和難點的達成和突破上,自己是沒能很好地完成的。首先,在鞏固練習時學生的表現和出現的問題就是對自己教學前面所忽略的東西有了一個很好的提示。這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在教學中顯然是給於學生說的機會是有了,但是沒有達到一個預期中能說清算理的效果,教師在引導課堂的時候沒能適時地把握住時間由教師來講清楚算理。讓學生對於這一重點還處於一種不清晰的狀態之下。同時課堂中更多得看到一些好的學生所表現的情況,而忽略一部分的中下生,以至於他們對於這一演算法還是未能達到掌握的程度。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0

憑藉以往的教學經驗,總覺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在上過第一課時後,要磨好幾課時,同學才幹掌握。因此,有老師勸我不要上這個內容,我自身也有這個想法。業務學習那天聊起這個話題,有不同的聲音:難上的課,就應該研究研究。對呀,挑戰一回,看當堂課能不能學會。我不再猶豫了,決定研究課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一、關注同學的起點,突破難點。

利用已有知識來解決問題,實現知識連結和戰略方法的溝通,引導同學沿分步算式去尋求豎式中的對應數位、兩層積和兩積之和,從豎式的各層積動身質疑其橫式中的實際含義,相機藉助板書把算理進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學在反覆體味中感悟橫豎式之間的內在聯絡,將其延伸至思維深處。利用生成型資源,啟發同學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紙片遮擋住某一數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紙片用處大!

二、將估算、口算、筆算、驗算有機結合起來。

用計算來解決一個問題,首先需要我們根據題目的特點做出判斷,再根據需要將估算、口算、筆算有機結合,為確認結果的正確性,最後的驗算是必需的。

三、組織分層練習,重視反饋。

由易到難,由淺到深,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練習:

(1)在口裡填上合適的數

(2)試一試

(3)會驗算嗎?一組做一題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錯。

(5)競賽。同桌2人一組,

每人完成兩題,先做好的可以指導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學已掌握了算理和演算法,但對計算並不很熟練,如何讓同學主動去計算,以達到熟練計算的效果呢?我佈置了競賽這一環節,讓同學通過競賽來提高計算的積極性。完成得較好,只有個他人錯。 所以順理成章地推出我的獎勵 ——今天你們表示得非常出色,課堂上基本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身手,出乎老師的意料,所以老師將給大家一份驚喜:你們吃過“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嗎? 老師給代夥的同學燒了一樣菜,給不代夥的準備了點心,老師公平吧。

餐後輔導,讓同學做了四道豎式計算,34人中,3 人積的對位錯、4人計算錯、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來的家庭作業,有5人錯,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當時教的三(2)班比,錯的少多了,應該說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培養同學細心計算的習慣。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將每次口算的結果寫在相應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計算過程還有進位問題。首先我要求同學書寫一要清晰,二要有條理,其次還要求同學理清計算的各個環節,在計算過程中有效地對各環節實施自我監控,特別要關注自身易出錯的環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