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的課件

來源:才華庫 2.15W

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介面設計等環節。小編整理的坐井觀天的課件,供參考!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的課件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的課件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九個生字,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讀準“沿”字的音,掌握“觀、際、答、弄”四個字的字形。

【教學難點】理解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

【教學準備】能活動的掛圖、玻璃板、投影儀或生字卡片。每個學生準備一張16開的白紙。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

(一)談話導題:

今天咱們來學習第六課坐井觀天(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二)學生齊讀課題後教師提出下列問題:

“坐井觀天”中的“觀”字是什麼意思?“坐井觀天”又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是寫誰坐井觀天?結果怎樣?(啟發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暫不討論。)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一)讓學生藉助拼音小聲自讀課文,邊讀邊想:

這篇課文分為幾個自然段。

(二)提問:

青蛙與小鳥共有幾次對話。

三、分段學習課文

(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段有幾句話。

1.青蛙坐在什麼地方?(教師板書:青蛙、井裡。並把剪好的一隻青蛙的圖片貼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圖上的井底。)

2.小鳥從哪兒飛來?落在什麼地方?(教師板書:小鳥、天上。並把剪好的小鳥圖片貼在插圖中的井沿上。)

3.什麼地方是井沿?(沿,就是邊。井沿,就是井口的邊沿。教師指著插圖中的那口井來講解。)

(二)青蛙和小鳥一共有幾次對話?(3次)

1.學習它們的第一次對話。

(1)青蛙問小鳥什麼了?(指導朗讀,要讀出問話的語氣。)

(2)小鳥是怎麼回答的?小鳥為什麼要從天上飛下來,落在井沿上?(小鳥飛了一百多裡,口渴了,下來找點水渴。)

(3)小鳥說“我飛了一百多裡”說明什麼?(說明天很大很大。)

2.學習第二次對話。

(1)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又說什麼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青蛙說的話,要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2)青蛙說小鳥說“大話”,這“大話”指的是什麼?(說小鳥的話是吹牛的話,是不符合實際的話。)

(3)青蛙認為天有多大?認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錯”是什麼意思?(是搞錯的意思)。什麼叫“無邊無際?”(“際”是靠邊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邊際,“無際”就是沒有邊際,“無邊無際”在本課是形容天很大,沒有邊際。)

3.學習第三次對話。

(1)讓學生小聲自讀六、七兩個自然段。

(2)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後是什麼表情?這裡的“笑了”是什麼意思?(嘲笑)

(3)青蛙說自己不會弄錯的原因是什麼?(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能看見天。)

(4)小鳥為什麼“也笑了”?小鳥這時心裡會想些什麼?它是怎樣勸告青蛙的?(教師指導朗讀小鳥說的話,要表現出既覺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誠懇。)

(5)假如青蛙真的從井底跳出來,(教師邊說邊把插圖上的青蛙圖片從井底移到井外來。)看看天,它會發現什麼?會怎麼說呢?(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4.讓學生齊讀課文,讀後提問。

在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上,青蛙和小鳥各是什麼看法?它們的看法為什麼會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到小鳥是在天空中飛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確實是無邊無際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天空。)

5.小結。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什麼道理?(啟發和引導學生認識到青蛙天天坐在井裡,它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盲目自信、自以為正確,不肯接受小鳥的幫助,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學會全面看問題,要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6.戴上青蛙、小鳥的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

注意讀出青蛙、小鳥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四、佈置作業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把“坐井觀天”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的課件2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積累詞語的興趣。

2.有感情地朗讀對話,能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青蛙自信、傲慢的語氣。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礎上發揮各自不同的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重點】

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在朗讀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朗讀能力。

【教學難點】

發揮想象,理解寓意。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創設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與創造,讓學生創造性地自主學習,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語言。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讀懂課文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並關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自學生字。

教師:準備識字卡片,紙筒、頭飾、多媒體畫面、教學掛圖和相關音樂。

【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成語故事嗎?說說你們讀過哪些成語故事。

2.“坐井觀天”是一個成語,這一個故事在我國流傳了千百年,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我相信咱們班許多同學早就知道了這個故事。當人們一看到“坐井觀天”這四個字時,就會想到另一個成語——井底之蛙,就會想到這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這節課咱們就來認識這一隻坐在井底的青蛙。(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聯絡學生實際,從他們喜愛的故事入手,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對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讀課文,你打算給自己提什麼樣的學習要求?

2.(課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組自主識字,探索識記方法,師巡視指導。

3.檢查小組識字情況。

4.區別““渴”、“喝””的字形,練習書寫。

5.再讀課文,讀通順流利。

(設計意圖: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讀書,激發學生興趣,培養自主合作識字精神。)

三、朗讀感悟,啟發想象

1.出示掛圖,(師:瞧,這就是青蛙與小鳥的合影。)

以讀帶講,瞭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口頭填空:青蛙坐在(),小鳥落在()。

板書理解“井沿”。

2.自讀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講青蛙和小鳥對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

3.看插圖練讀第一次對話。

(設計意圖:體現以學定教思想,讓學生自讀自悟。)

4.感悟第二次對話。

(1)指名讀青蛙的話,讀後回答: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青蛙為什麼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

(2)理解”大話”。青蛙認為小鳥哪句話是大話?指名讀。

播放動畫。(小鳥飛過田野,飛過高山,飛過山林,飛過城市……)理解”一百多裡”。

你能把青蛙對小鳥的不相信,通過讀表達出來嗎?指名讀,評議,齊讀。

(3)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麼有不同的看法?

(4)圍繞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想想再回答。用“因為……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

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A、因為青蛙整天坐在井裡,看不到井口範圍以外的天,所以它以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B、因為小鳥天天在空中飛,親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認為天“無邊無際”。

(5)理解詞語“無邊無際”。“無邊無際”到底有多大?還有什麼也可以說無邊無際?(沙漠、大海、草原等)閉眼想象:小鳥飛呀,飛呀,飛過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飛過那麼多地方都沒有飛到天的邊,天可真大啊!

(6)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指名讀,評議,齊讀.

(設計意圖:拓展思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很大,無邊無際。)

(7)帶學生體驗:走出教室,說說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無邊無際。)

用紙捲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過紙筒口那麼大。)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長長的筒壁擋住了我們的視線,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紙筒口那麼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沒有什麼障礙擋住我們的視線,所以天無邊無際。)

(8)看畫面,你們明白青蛙為什麼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嗎

(多媒體畫面演示:青蛙坐在井裡看天)

得出結論:這是因為青蛙的視線被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所以它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相機指名讀好句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

(9)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

5.感悟第三次對話。

(1)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都是笑著說的,它倆的笑各有什麼含義?

(2)小組合作學習。先分角色朗讀,再討論上面的問題。

(3)朗讀對話並交流,讀出適當的語氣。

小結:青蛙的話要讀出傲慢、自信的語氣,表現出自以為是的心理狀態;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的語氣,表現出實事求是的誠懇態度。

6.整體感悟,角色體驗。

(1)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全文。

(2)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帶頭飾表演朗讀。

(3)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表演。

(4)依據畫面,為自己喜歡的角色配音。(音樂)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朗讀,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創設展示分角色朗讀和個性化朗讀的機會,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

四、讀後悟理,理解寓意

1.說說你對小鳥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學們,千百年來,直到今天,人們一直認為這是一隻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的青蛙,所以人們常常用“坐井觀天”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的人。

3.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這次到北京轉了一圈,可開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裡,坐井觀天,沒想到外面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

(2)有些人坐井觀天,自我感覺特別好,卻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們很多同學坐井觀天,很少讀課外書,不懂的東西太多了。

(4)原以為我們的設計、規劃夠先進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們是坐井觀天,比起人家就差遠了!

4.所以,咱們每一個同學從小就要多學點知識,多讀一些課外書,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斷地增長自己的見識,你才不會成為一個坐井觀天的人,而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設計意圖: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與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五、拓展活動,昇華情感

1.同學們,今天咱們這節課,全面地認識了這一隻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們不應該討厭他、批評他、責怪他,而應該可憐他、同情他、幫助他。對像坐井觀天的人也一樣,要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才對。現在,誰來想個巧妙的辦法幫助這隻青蛙離開這口枯井?

2.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青蛙被你們救上來以後,它驚呆了,它會看到什麼?它會說些什麼呢?(藉助多媒體,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畫面)

3.學生分小組續編第四次對話。

(設計意圖:續編對話,拓展知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

六、總結全文

1.學習了本文,我們都收穫不小,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不懂就要問!

可能有一些學生會提問:

(1)青蛙是否願意跳出來?(2)青蛙有沒有錯?……

(設計意圖:重視語文的薰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為對寓言來說,故事不過是寓意的載體,寓意才是故事的靈魂。)

2.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多用眼睛看一看,並且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你將成為見多識廣的人,這正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實踐活動:把這個故事和續編的部分講給爸爸、媽媽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