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教學設計方案6篇

來源:才華庫 2.12W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課文匯入 。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

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絡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

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

完成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鑑》

勸學:辭~就(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驚異、讚歎)

何見事之晚(自得、自豪)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認識1個筆畫和1個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材說明

本課教材由五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圖畫,再現農家小院的景象,為第二部分詞語、第三部分韻文提供直觀形象的畫面。第三部分韻文由四小節組成,主要通過對農家小院裡具體事物的比較,展現農家生活的一個側面。韻文押韻上口,節奏感強,很適合兒童朗讀。

這課課題為比一比,充分說明了這課教材的特點,提示了學法,要讓學生在比較中達到學習要求。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把課後我會說中的圖繪成一張張圖片;準備一些數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實物。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本課12個生字,在字音上,要讀準蘋的後鼻音,少的翹舌音。在字形上,許多生字都可當堂板書,讓學生動態整體感知,認識字形。杏、桃、蘋的偏旁與字義有關,可讓學生注意這一特點,建立形義聯絡。結合認識堆字,讓學生認識這個新出現的偏旁。

認字要建立在感知圖文、認識事物的基礎上,把認字與學詞緊密結合起來。

2寫字

四個要求會寫的字筆畫都不多。在書寫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髮現:四個字中的豎畫都要壓在豎中線上,豎畫兩邊的部分基本對稱。結合小字的書寫指導,使學生認識這個新筆畫。

(三)朗讀

課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很容易上口,在看圖識詞後,即可讓學生朗讀,鞏固所學的字詞。可採用同位互讀、小組賽讀、一邊拍手一邊讀等方式,增加朗讀的興趣。朗讀時,注意每段尾音的拉長或強調。節與節之間要有停頓。

(四)詞句

這課的詞句訓練,著重在量詞上。常用量詞只、個、頭要結合兒歌的學習多讀多練;群,可讓學生看圖,通過鴨子和鳥數量的對比,理解好多隻聚在一起,才能叫群;堆可讓學生看圖上小桌上的水果,說說哪是杏,哪是桃,理解堆的意思;顆,則可讓學生觀察一些圓形和粒狀的實物,如一顆黃豆,一顆珍珠等,掌握顆的意思和適用物件。

(五)實踐活動

本課課後練習中安排了一項我會說的練習,目的是通過量詞的運用,掌握量詞。在完成此項練習後,教師可提供一組組數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實物(或圖片呈現),如:一堆土豆、一個青椒;一個西瓜、一顆葡萄;一袋餅乾、一隻麵包。先讓學生用一()××說一說,然後,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實物,仿照課文,自編韻文。課後,還可佈置學生回家後,就身邊看到的事物用量詞說一說。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看圖識詞

1?提問:這是一個農家小院,看看圖,農家小院裡有哪些植物?哪些動物?

2?詞卡與實物對應,學生認讀詞語。

(二)認識生字

1?教師板書詞語中的生字:黃、貓、杏、桃、蘋、紅。

2?學生觀察分析認記:杏、桃、蘋(都是植物,所以偏旁是木字旁或草字頭)。

(三)看圖

就圖上看到的東西,從大小、數量上進行比較。

(四)自學韻文

1、自讀韻文。

2、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朗讀成果。

(2)互相質疑、解疑。

3?全班交流。

(1)看圖比較鴨子和鳥的數量。

出示:一群一隻多少

(2)根據提供的圖片上的內容說片語:一群人、一群大雁、一群海鷗。

(3)認記群、多、少。

多中的兩個夕上下排列。少中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4)認記堆顆。

說一說:一堆(),一顆()。

(五)出示圖片或實物,練習正確使用量詞

(六)指導書寫牛、羊、小、少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針、忠、盞、稠四個生字,會寫忠、導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有進一步尋找辨別方向方法的興趣。

課前準備:

1.指南針。

2.課件:天然的指南針(樹影、北極星、樹葉稠稀、積雪)。

3.生字、詞卡片。

4.查詢辨別方向的其他方法。

第一課時

一、故事匯入,揭示課題

1.故事匯入。(故事主要內容是去野外遊玩,不知怎麼與同學們走散,迷了路。)

2.設疑:這時你怎麼辦?(請學生想各種可能。)

3.揭示課題,教師板書。

二、初讀課文,隨機識字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隨機識字。

先讓學生了解詩歌特殊的分節方式,再指名分節讀,在讀中正音。

忠(後鼻音)

盞(翹舌音)

碰(後鼻音)

稠(翹舌音)

3.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裡介紹了幾種辨別方向的方法,用筆做上記號。

4.討論交流。(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

三、細讀課文,自主學習

1.在25節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進行研究。(四人小組學習)

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問一問

2.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回答,理解忠實、嚮導、稠稀、分辨等詞語。並用課件演示文中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同時,瞭解為什麼能辨別方向的原因。

3.指導朗讀。

四、總結課文,指導書寫

1.齊讀課文。

2.鞏固生字。(從生字卡片中找字的遊戲)

(1)我有一顆中國心。(忠)

(2)左右結構的字。(積、稠、稀、針、碰、慌)

(3)找找偏旁一樣的字。(積、稠、稀)

(4)一()燈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盞、稀、碰、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指導背誦

1.組與組之間進行朗讀比賽,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再次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2.指名說說書中介紹的辨別方向的方法。同時指出這些方法所應用的特殊環境。(有些白天適用,有些黑夜適用)

3.教師用引讀法,引導學生背誦課文。

二、表演課文,深化主題

1.師生配合表演。

迷路的小孩(哭):怎麼都是樹呀,怎麼沒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

太陽:孩子別哭別哭,我來幫助你。現在是中午,你看我照著大樹,大樹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

北極星:別哭別哭,到了晚上,如果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裡了。

大樹:我也能來幫助你,你看我的樹葉,一面陽光充足,枝葉茂盛,一面很少見到陽光,樹葉稀少。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就是北方。

積雪:如果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陽光強,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同樣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

迷路的小孩(擦乾眼淚):哦!我明白了,謝謝你們,再見!

2.小組合作表演。

3.選擇小組彙報。

三、總結全文,拓展練習

1.齊背全文。

2.說說你在課外找到的辨別方向的方法,進行交流,並說明理由。

3.仿照25節的寫法,說說你找到的辨別方向的方法。

4.總結:大自然不光有很多的天然指南針,他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祕等著我們去發現。

四、課外作業

(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容分析:

西師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62~63頁綜合應用:《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

它是在學生掌握了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也有了合併、分割正方體、長方體的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本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教學目標:

1、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最節約的包裝方法,懂得表面積與它的長、寬、高的相差程度有關的道理。

2、通過數學活動,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快速地找出最優的包裝策略。

3、滲透有序思考和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最節約的包裝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快速地找出最優的包裝策略。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制作一個規格為5×3×1(單位:cm)的長方體紙盒。教師準備設計記錄紙以及展示設計方案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匯入

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各種包裝圖,這些包裝盒有什麼特點?(長方體)

2、揭題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包裝有關的學問,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板書: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

3、包裝需要注意什麼?(美觀、大小、省料)

4、還記得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嗎?(板書公式)

5、出示5×3×1的學具,學生計算表面積。

二、小小設計師

(一)兩塊學具的包裝方案

1、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體,想一想,怎樣包裝呢?(學生兩人小組合作用兩塊學具設計包裝方案。)

2、學生彙報方案,教師貼圖。

3、電腦顯示介紹三個面:大面、中面、小面,再展出示三種包裝方法圖:上下(大面)重疊、前後(中面)重疊、左右(小面)重疊。

4、觀察拼成的大長方體與原來的兩個小長方體,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什麼沒變?什麼改變?(體積沒變,表面積改變)

5、猜一猜,那種包裝方案最省料?大面重疊,因為這樣重疊的部分最多

6、學生分組計算三種方案的表面積進行驗證。(板書結論:重疊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所用的包裝紙越少。)

(二)四塊學具的包裝方案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用四塊學具設計包裝方案,並填寫記錄單。

填實踐統計表

包裝方案

重疊面

長(cm)

寬(cm)

高(cm)

方案一

2、生彙報方案。

3、電腦展示介紹六種包裝方法圖:單面重疊:3種——6個面,雙面重疊:3種——8個面

4、不計算,比一比那種包裝方案最省料?6個大面重疊和4個大面與4箇中面重疊可能最省料。

5、引導理解比較的方法:除去4個大面,兩個大面和4個小面比較,只需1個大面和2個小面比較,有可能相等,有可能大,也有可能小。

6、學生分組計算可能的兩種方案的表面積進行驗證。

7、觀察討論記錄單上長寬高資料的規律,得出結論。(板書: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越小,所用的包裝紙越少。)

(三)八塊學具的包裝方案,怎樣最省材料?

1、學生八人小組合作用八塊學具設計最優包裝方案。

2、學生彙報並說設計理由。(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就越小,所用的包裝紙越少。)

三、課堂小結

啟發:通過這次包裝設計,從節省包裝材料出發,設計出最好的方案。你有什麼發現?

四、省料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同學們真棒,說得真好!包裝問題應用在生活中可以節約包裝紙,節省包裝材料,省料問題在生活中的的運用就更多了,做服裝的時候精心設計節省布料,可以多做衣服,使用節能燈,可以節約用電……省料問題在生活中可以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創造利潤……當今社會提倡節約,我們要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五、大膽嘗試

12個旺旺牛奶盒的包裝方案,長8釐米,寬5釐米,高3釐米(介面處按300cm2計算)

六、板書設計

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

重疊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包裝紙越少

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就越小,包裝紙越少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燕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第二自然段寫燕子在春光爛漫時從南方趕來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寫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第四自然段寫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課文插圖意境優美,有利於配合課文進行朗讀和背誦訓練。

二、教學設計

1、刪減替換,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課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準確生動地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為了讓學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麗的外形,我先讓學生細讀課文,再閉上眼睛想象課文中描寫的燕子,讓燕子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出來。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對比老師讀的內容和課文中的內容的不同,通過對修飾成分的刪減,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準確性。第二個層次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進行替換比較,再次感悟到描寫外形要抓住特徵這一寫作方法。通過這樣幾個層次的教學設計,然後讓學生把感受到的燕子優美的外形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培養了學生透過文字對美的感知力。

2、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動態美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麼?掠過在字典裡是怎麼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著、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著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那麼沾能換個詞嗎?(碰、撞)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覆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3、運用想象,欣賞燕子的靜態美

課文第四自然段描寫了燕子歇息時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文中把燕子落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說燕子飛倦了怎樣休息?啟發學生想象:對照一下插圖,再閉上眼想象,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杆上的燕子變成了什麼?那幾根電線呢?書上哪個詞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誰能把它畫出來?一位學生在黑板上先畫了幾根若有若無的細線,又在細線上畫了幾個小黑點。我隨手在畫上添了幾根線,把學生畫的小黑點連成了一組五線譜。問:這像什麼?幾隻燕子變成什麼了?仔細讀讀句子,品味一下,聯絡剛才想到的,又能體會到什麼?再閉上眼睛,把爛漫無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時的情景聯絡起來,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通過想象,學生不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時的靜態美,而且領悟到了活潑可愛的燕子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意境,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欣賞與鑑別的能力,而這也正是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課後反思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裡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1、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現課文所描繪的場景,促教學的形象性。由於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於直觀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在教學一開始,就為學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錄相,學生觀看後都不由自主地發出陣陣讚歎:這真是一個爛漫無比的春天呀!在教學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飛行和休息時的情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飛行的輕快和休息時的悠閒。又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時,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示的燕子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再通過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領悟到了作者為什麼說像五線譜。這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讀懂了課文。

2、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教學的自主性。在本課教學中,能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儘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並通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在學生學習第二段課文時,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你是從哪兒看出燕子飛行的輕快的?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靈活地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展示。

3、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連結生活實際,促學生的語言積累。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絡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麼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絡,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絡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課前交流一下:

孩子們,上課之前我們做一個遊戲,好嗎?待會兒螢幕上會出現三組詞語,老師只讓大家齊讀一遍,看看只讀一遍,聰明的你能一下子記住幾個詞語?(螢幕出示)同學們表現真棒,相信這節課同學們有更精彩的表現!

一、複習引入課題

1、開學初,我們就學習了一首詞,還記得嗎?請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張志和寫的詞——《漁歌子》。(板書課題)“漁歌子”是詞牌名,你還知道有哪些詞牌名嗎?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請大家開啟書本,翻到110頁。

出示學路指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提示:

仔仔細細讀上四遍,前兩遍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詞念得字正腔圓;後兩遍要注意把詞讀通順,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2、出示詞語認讀。強調多音字“塞sài”,看插圖理解“箬笠、蓑衣”。

3、詩詞在古時候是用來唱的。讀的時候很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誰再來念念?讀出它的節奏,讀出它的韻味。

4、教給大家一個聲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頭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畫的江南美景

1、張志和不僅是著名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誇他的,說他的詞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意思就是說,他寫的詞就像一幅畫。默讀這首詞,看看詞中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

2、數數,有多少景物?整首詞27個字就描寫了9種景物,詩詞就是這麼簡潔。正是應為簡潔,這些景物的顏色呀、姿態呀都沒有寫進去,那請同學們展開想像,說說這些景物是怎樣的?

師先說:怎樣的西塞山?

生:翠綠的西塞山

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生:陡峭的西塞山

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師:怎樣的桃花?

生:粉紅的桃花

生:多姿多彩的桃花

生:奼紫嫣紅的桃花

師:怎樣的斜風?

生:微微的斜風

師:細雨?

生:濛濛的,涼涼的

師:流水、白露、鮭魚?選一個說說?

生:鮮美的鮭魚時快時慢的流水

3、這些景物加了顏色、姿態,生動多了。那能不能把這些顏色、姿態送到這首詞中,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色?

4、在他們兩個的描述中,你覺得這裡的景色怎樣?(美麗如畫)(板書)

5、張志和把江南寫得多美啊!其實不僅張志和寫江南,還有許多寫江南的詩詞。 (課件出示:白居易《憶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四、入境如情,體悟心情

1、這首詞中,不僅有這些景物,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人,這個人是怎樣的穿著?怎樣的姿態?

生:悠然自得的漁夫

生:漁夫在斜風細雨中遲遲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這美麗的意境中

板書:悠然自得 人

2、此時的漁夫心情如何?

生:高興,有鱖魚釣

生:舒暢

生:興奮,他想,今天的晚餐有著落的

生:平和,笑眯眯的。

師是啊,表情都看到了。

完善板書:

美麗如畫 景

悠然自得 人

興奮舒暢 情

3、詞中沒有一個字寫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麼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寫的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

補充另一首詞《天淨沙 秋思》你再看看,這個人的心情如何?是興奮舒暢的嗎? (悲哀、憂愁)你是從哪裡體會到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雖然沒有學過這首詞,但是聰明的孩子,你們能從作者筆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

你看,張志和筆下的白鷺、桃花、鱖魚、斜風細雨??你們就是從這些景物中窺伺到作者的心情。這首詞,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時的美麗景色,還通過景物感受到詩人悠閒自得、興奮舒暢的心情。

再讀讀這首詞,請問,這裡的“歸”指的是回到哪裡?(回到自己的家)

五 深探“不須歸”

1 同學們,讓我們聯絡時代背景去感悟張志和“不須歸”的情懷。

詞人張志和年少得志,曾經是朝廷命官,後來因得罪權貴被貶官,他乾脆辭官不做,隱身於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遊賞為樂,以釣魚為趣,自稱"煙波釣徒",過起了天大地大四處是我家的遊歷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所以這裡的不須歸是指回哪裡?後來朝廷派人找張志和回去做官,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這裡的歸又是指回哪裡?

他的大哥張鬆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鬆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下面,我來當哥哥,你們當張志和,我們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齊讀)不須歸。

師:(指生)志和啊,你為何不歸?

生1:西塞山的風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風景裡,不想回家。

生2:我愛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這麼好,我想多玩會兒。

2 是啊,你們真是張志和的知音。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每次垂釣,

他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能釣到魚嗎?師:是啊,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3 讓我們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

讀——[音樂響起]

4 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

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恆畫卷吧!

6、後來大家都非常喜歡這首詞,裡面有一個句子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在大家寫文章的時候常常被用到。你覺得是指哪一句?為什麼?

:西塞山??因為景色美麗,一看到美麗的景色,就想起這句詩。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見我在雨中散步,問我,咦,你怎麼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詩回答他——斜風細雨不需歸

如果有一個人遇到了困難,經歷了艱難,他也可以用一句詩安慰自己——斜風細雨不需歸

看來斜鳳細雨不僅指自然界的斜鳳細雨,還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教師小結:現在,到底詞會流傳哪一句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首詩還會千古流傳,一定還會流傳下去,從同學們中間流傳下去。最後我們在這首音樂中結束這堂課。

板書:

美麗如畫 景

悠然自得 人

興奮舒暢 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