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集合5篇

來源:才華庫 1.85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集合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把握與目標確定】

本文選自林海音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文章塑造了一個可親可敬的“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爸爸形象,他期望“我”長大、懂事,卻含而不露,在“我”的成長曆程中起到了留下了深深的記憶,對“我”的成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在畢業時“我”成了優秀學生;聽到爸爸辭世的訊息時,“我”表現出驚人的“鎮定”、“安靜”。這何嘗不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所結出的碩大果實呢?全文充滿了“我”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而又深深的眷念之情。文章的內容很貼近學生的生活,是激發學生的情感,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師長的教育的極好材料。

藝術上看,文章至少有三點值得欣賞:一是雙線並行,交相輝映。文章以爸爸愛花和畢業典禮兩條線貫穿全文,一主一副,副線對主線進行烘托、映襯,推動情節的展開,使“我”和“爸爸”兩個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輝;二是題目語帶雙關,含而不露,哀而不傷;三是前後照應,恰當埋下伏筆。對爸爸的病危、瀕死,多次運用伏筆進行暗示,把即將喪父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極致。

基於教材的分析,按照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和“語文教學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要求,本文的教學擬從內容的把握到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進而通過感悟文章的表現形式,而達到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點,因而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為:

1、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提高對成長過程中正確對待師長的教育的認識。

3、探究文章的寫作特色,領悟語言的含義,培養自主探究和質疑的習慣與能力。

 【教學時數】

【課前預習】

1、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 從網上查詢《城南舊事》或找《城南舊事》影碟進行觀看。

3、蒐集作者的資料,瞭解作者。

【教學環節與策略】

第一課時

 一、預習檢查

1、學生談《城南舊事》看後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交流課前蒐集到的作者相關資料:

學生交流後,師作簡要概括總結。

(將《城南舊事》簡介、作者簡介配上相關圖片投影在螢幕上,讓學

生閱讀)

 二、匯入

1、媒體播放朱自清《背影》中“望父買橘”片段,創設情境。

2、導語:母愛如和煦的春風,溫暖而輕柔,讓人誇讚和難忘,而父愛是“平靜的水波深處的激流”,同樣讓人產生心靈的震撼,《背影》中的父親如此,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一位父親也是如此。

三、整體感悟

1、標題初探,螢幕出示問題:

你在沒有讀文之前,看到標題產生了哪些感想與疑問?

(此環節只要求學生有疑並存疑,以激發對文章感悟的動機。教師只在積極思考方面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帶著問題讀書)

 2、感知全文:

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疑問通讀全文,讀後交流自己疑問解決的情況,並且提出新的問題。

(學生交流後給予適當的總結,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視具體情況告訴他們隨著下面的學習,一部分問題可以在課堂上領會,課堂上沒有領悟到的問題在課後再予以解決 )

 3、引導感知:

快速朗讀全文,投影出示引導問題:

⑴ 談談你對文中爸爸的印象,說說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⑵ 文中哪些內容體現出“我”長大了?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結合相關內容作些具體分析。

提示問題的解決方法:

⑴ 問題⑴:先讀出與爸爸有關的事,逐個分析,再歸納起來。

師生一起找出第一件事:“我”賴床不起時,爸爸打“我”。“我”上學去,爸爸給“我”送衣服、送錢。

分析:爸爸表面嚴厲,實際上充滿愛心。由此示例引導,其他方面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總結出“重感情、特別愛花”。

⑵ 問題⑵:先思考“爸爸”與“我”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再思考這些事與“我”的成長有哪些聯絡?最後把這些內容歸納起來。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幾個人一組 合作,共同討論完成。

學生討論交流後,教師作歸納總結:“我”長大了,是爸爸嚴厲背後的愛的結果。

4、體驗深化。

投影出示:以“重新認識父親”為話題,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通過上述探究後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導引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嚴中有愛的父親,得到了不少的教益,這只是完成了對課文內容的領悟。這篇文章在寫法上也有不少值得欣賞的地方,我們何不來欣賞一番呢?請大家自己先談談對文章寫法上的一些初步感受,讓大家學習學習。

二、研讀賞析,自主合作探究

1、投影出示研究問題,自由讀文,進行探究:

⑴ 怎樣理解課文的標題?“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⑵ 文章既寫了眼前的事,又寫了過去的事,文中回憶的事是怎樣引出

的?

⑶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不久於人世的?

討論點撥:

⑴ 問題⑴:從課文內容上看,標題的“花”僅僅是指花嗎?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花?細細思考一下它們的作用。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探究結果:標題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點出了爸爸離開人世,語帶雙關。“花”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⑵ 問題②:共同讀出眼前的事和回憶的內容並進行分析。

示例引導:

由衣襟上的夾竹桃想到住院的爸爸引出探望爸爸的情形。剩下內容由學生自由討論解決。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歸納明確(投影出示具體內容)。

⑶ 問題③提示:運用伏筆的方法進行暗示。

 2、語句品析。

⑴ 細讀“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聯絡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

⑵ 讀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說說它的含義。

⑶ 回顧課前疑問的領悟情況,討論解決尚未明白的問題。

 3、跳讀課文,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談談體會,把自己發現的一些新問題提出來讓大家討論討論。

 三、課堂小結

談談本課學習後的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後,師從內容、情感和寫法上進行總結。

四、延伸拓展

以“我成長中的師長”為話題,完成一篇小作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二、學生自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

2、小組合作學習:

⑴ 每個小組課前準備一套生字詞卡片。

⑵ 組內互相檢查,字字落實。

3、重點指導:

“漲”和“間”是多音字。

4、要求寫的字,學生先自己字形,然後臨寫,比較。糾正。

5、教師根據學生寫字時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指導。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你覺得哪些詞寫出了老人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品質?

“無論怎樣”“只要”“一定”“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行動地刻畫了老人認真細緻的動作,表現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

3、指導學生想象畫面:

⑴ 老人踩到了不穩的搭石,心裡會怎麼想?表情、動作又會怎麼樣?

⑵ 在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

⑶ 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

4、學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畫面,體會老人的心靈美。

5、指導感情朗讀。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二、繼續學習課文3、4、5自然段

1、學習第3自然段:

⑴ 指名學生讀第三自然段。

⑵ 討論:

作者是怎樣描寫一行人走搭石時動作的協調有序的?

“像輕快的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⑶ 引導體會“構成了家鄉的地道風景”。

2、學習第4自然段: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 思考:

作者寫了哪兩個事例?

⑶ 指導回答。

⑷ 交流:

從“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直到溪邊……”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這兩個事例中,我們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諧的畫面,也能夠感受到畫面中人物的美好心靈。

3、學習第5自然段:

讓學生結合前文暢談對這段話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借搭石所要讚揚的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個性美。

三、指導朗讀全文

四、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為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同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二、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四、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以讀促思,以讀促悟。

五、學習方法

自讀自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六、教學設計

1.快速讀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講曹操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4):講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

第三部分(6-9):講草船借箭的經過。

第四部分(10):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

2.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藉助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特點。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諸葛亮 神機妙算)

3.逐段精讀課文,自主探討,說一說諸葛亮都做了些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教師可做一些適當的引導)

如第一部分:諸葛亮為什麼敢立“三天交十萬支箭”的軍令狀?第二部分:為什麼跟魯肅借船,而又不讓告訴周瑜?第三部分:為什麼選擇大霧漫天的時候去取箭?為什麼把船連起來,排成“一字兒”?為什麼讓軍士擂鼓吶喊?為什麼先船頭朝西后船頭朝東?……

(學生弄清這麼多為什麼後,學生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會有所領悟。)

4.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者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相機選擇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如“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教師在大家交流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把內容梳理清楚。)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知人心(板書:知人心)即對身邊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都瞭如指掌。

周瑜:諸葛亮對周瑜的險惡用心瞭然於胸。當週瑜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時,他已看透了周瑜意欲加害的用心,因為十天無論如何也“造”不出十萬支箭。但他不動聲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並按周瑜意願立下軍令狀,周瑜大喜過望,以為陰謀得逞,實際上諸葛亮早有妙計在胸;他也清楚周瑜聰明過人,所以借船之事,不讓魯肅告訴周瑜。

魯肅:諸葛亮深知魯肅忠厚老實,因此特向他借船並且讓他保密。

曹操:諸葛亮也清楚曹操用兵謹慎小心,看不清虛實,絕不會輕易派兵出動,因而霧夜大張旗鼓佯攻曹營。

(2)有豐富的知識(板書:懂知識)

①當週瑜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時,他敢於立“三天交十萬支箭”的軍令狀,這是他知道第三天的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有天文方面的知識);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③箭取到手後,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要追也來不及了。(精通地理)

(3)有膽量(板書:有膽量)

面對強大的曹敵,諸葛亮敢帶著600個軍士親自去取箭。

以上這三方面都是草船借箭的原因,在這裡我們不能不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產生敬佩之情。畫簡筆畫,即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課出現了四個主要人物,性格鮮明,語言各具特點。周瑜的陰險狡猾,諸葛亮的從容鎮定、胸有成竹,魯肅的忠厚老實,曹操的謹慎多疑,都體現得很充分。要通過朗讀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表現出來。

如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就很能反映兩人的個性特點和內心活動。要讀出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組合,把這一部分內容演一演。

6.複述課文。

本課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強,可按“思考·練習”第一題的要求首先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敘述順序。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練習。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讓學生通過合作複述、接龍複述等形式,練習複述課文。

7.課後作業。

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的部分。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容:

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

教學準備:

1. 實物:東西南北的方位標,太陽的圖片、導遊牌等。

2. CAI:學校的平面圖:大操場、教學樓、綜合樓、籃球場。

生活中怎樣辨認方向。(幾幅圖)

岳陽步行街部分景圖。(新世紀商場、肯德基、廣場、大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蠟筆小新將到我們學校來參觀,還想到我們岳陽的步行街去看一看呢。

1. 師:大隊部將招聘部分同學作為小導遊帶領蠟筆小新參觀,你們想報名參加嗎?

2. 問:怎樣才能準確找到想遊覽的景點的位置呢?

師:看來認清方向是十分重要的。會看地圖是本次競選小導遊的重要條件。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認識方向。【板書課題:認識方向】

二、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方向的用途

問:你會認方向嗎?你們都有哪些辨認方向的好辦法?

師:同學們,你們的課外知識可真豐富!我在網上也找到了一些資料,想看看嗎?(出示年輪、樹林、動物圖片)教師作簡單的介紹。

三、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

1.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利用太陽來辨認方向。看著大螢幕(課件演示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板書:東]

2. 師問:我們的後面、左面、右面分別是什麼方向呢?還有左前方、右前方、左後方、右後方是什麼方向呢?

3. 師:這兒有一些小動物,他們迷了路,你們能幫他們找到回家的路嗎?請貼在教室相應的牆壁上。

4. 師:你知道嗎:我們的地球繞著太陽旋轉,到了下午的時候,面向太陽,我們的前(西)、後,左、右分別是什麼方向?還有左前方、右前方、左後方、右後方是什麼方向呢?

5. 師:我們已經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

閉上眼睛,我說出方向請用手指出相應的方向。

6. 遊戲:找禮物。請幾位學生從座位出發,按照師所說的路線找到各自的禮物。

四、模擬招聘:

1. 師:課前我說了關於招聘小導遊的事,你們想不想報名參加?現在我們就來一次模擬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學都是評委,如果他們的表現非常好,就請為他們鼓鼓掌。

問:誰願意第一個來試一試?(課件:小明上學路線圖)

問:還有誰想試一試?(多人練習)

2. (課件)師:這是我們學校的平面圖,這可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啦!這是教學樓,這是我們的綜合教學樓、小操場、大操場、植物園和乒乓球檯等。

師:誰願意來試一試?

3. 問:綜合樓在教學樓的哪一面?小操場在教學樓的哪一面?校長辦公室在小操場的哪一面?…… 師:通過剛才的介紹你們發現了什麼?

五、小結:

問:你們這節課有了什麼收穫?

六、作業:

蠟筆小新想去我們岳陽的步行街玩一玩,請你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為小客人設計從6路車站(一人民醫院站)到步行街的遊玩路線圖或者步行街的主要場所所在地的位置。

第二課時

情境模擬:陪蠟筆小新逛步行街

活動過程:

一、 上節課老師佈置的作業,同學們都設計好了沒有?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分小組檢查作業,並改正不對之處。)

二、 小組派代表上電腦顯示臺來展示自己的設計,並且介紹遊玩路線圖或者步行街的主要場所所在地的位置。

三、 1. 歡迎蠟筆小新的到來。

2. 活動:陪蠟筆小新逛步行街。邊走邊說出所在地的方向,用上第一課時所學的知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並能夠使用描述性的語言描述周圍事物的方位。

四、小結:小客人蠟筆小新在岳陽玩得很開心,謝謝你們小朋友。蠟筆小新歡迎你們去日本旅遊,他也會當好你們的小嚮導。

教學目標:

1. 在以前學習上下左右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情境主動構建出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

2. 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夠使用描述性的語言描述周圍事物的方位。

3.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4.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 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目標,學會合作交流中學習。經歷辨別方向和擔當一定的社會角色的體驗,學會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道德體驗。

教學重難點:學會利用一定的參照物,識別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讀探究,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

3、學習梅花的堅貞不屈,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及愛國情意。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個性化閱讀,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愛國情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組梅花的圖片。一起來欣賞。

梅花是中國的名花,歷來都被文人墨客所青睞,你能吟誦一些描寫梅花的詩句嗎?(學生吟誦詩句)

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梅花魂》,感受《梅花魂》之所在。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自學課文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

四.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作者圍繞梅花講了一些什麼事?通過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課文圍繞著梅花寫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說說你是怎樣理解課文第2自然段中寫到的這幾句詩的意思的?說說從這些詩句你體會出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

3.外祖父為何讀到這些詩句時就會落淚?

4.你覺得梅花的品格是什麼?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畫出來。

5.外祖父為何珍愛梅花?這說明什麼?

6.外祖父為什麼要送梅花圖、梅花手絹給“我”?

六.總結歸納。

1、外祖父把梅花作為什麼的象徵?

2、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什麼?

七.拓展延伸。

1.指導朗讀重點段,體會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2.欣賞詩歌《鄉愁》

八.板書

6.梅花魂

讀詩落淚、

珍愛中國、

不能回國傷心流淚、

贈送墨梅圖、

送梅花手絹 潸然淚下

(中國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