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範文

來源:才華庫 1.52W

一、教學目標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範文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並能熟練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學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活動,進行歸納,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瞭解數學的價值,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並有探究的慾望。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理解了周長概念,掌握了簡單的測量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周長的認識教學中,學生已經對長方形、正方行的周長有了初步的認識,不排除有部分學生對周長的概念理解不透徹,為本節課的教學帶來一些阻力,可以通過舊知複習來排除。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進行猜想驗證,通過歸納總結,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體會數學的簡潔性和抽象性。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能熟練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

學具:長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繩子、方格紙。

五、教學過程

(一)舊知複習,相機匯入

1.回憶舊知

(1)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能運用教室裡黑板的表面,說一說什麼是周長?

指名說一說,其他同學認真觀察並傾聽。讓其他同學看清從哪開始,繞邊一週,回到起點,頭尾相接,手指要緊貼黑板的邊緣。如告訴學生不能說黑板的周長,而應該說成“黑板面”的周長。

(2)課件出示:例4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周長。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複習周長的相關知識,充分喚起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學生在用手比劃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同時,悄無聲息地搭建了新舊知識間的橋樑,為接下來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做好了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準備。

(二)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1.操作活動

(1)觀察猜測

①看課件:

如果把這個長方形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進行比較,你認為是什麼結果?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種情況:

a.長方形的周長長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長長一些,

c.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

②我們認為可能出現這3種結果,到底誰的猜測正確呢?我們必須要進行驗證。

(2)動手驗證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和例4一樣大小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驗證的工具。

②先和同桌指一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指哪裡的長度,再同桌合作驗證並做好記錄。

(3)彙報小結

①交流彙報。哪個小組願意向大家彙報一下你們組的驗證結果,並說說你們是用什麼辦法進行驗證的?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用繩子繞圖形一圈,測量出繩子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把圖形放在尺子上滾動一圈,讀出尺子所對準的刻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將圖形放在方格紙中,數一數週長有多少格就是多少釐米。

用尺子分別量出圖形每條邊的長度,再相加算出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②比較優化。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比較好?為什麼?(先量再計算的方法,測量起來比較快,結果比較準確,使用起來更方便。)

【設計意圖】通過先觀察猜測,再動手驗證的操作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了學生測量周長的操作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優化意識。

2.探究活動

(1)探究長方形周長

①測量資料。師課件出示新的長方形:

師: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哪幾條邊?為什麼?(只要測量出長方形的一條長和一條寬,根據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徵)

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長方形,動手測量。

②計算周長。怎麼求長方形的周長呢?請你自己在隨練本上算一算。

③交流彙報。你用什麼方法計算的,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出現的演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

④觀察分析。

師:你能根據你的觀察,說出這些算式分別是什麼意思嗎?

根據學生回答,用箭頭表示出他們之間的聯絡。

課件動態演示:複製出長方形四條邊,然後合併起來的過程,展示學生的四種不同演算法。

在理解前三個算式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第四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⑤比較優化。上面這幾種計算方法,你喜歡哪種?請說說你的理由。

⑥得出結論。長方形周長=長×2+寬×2,長方形周長=(長+寬)×2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課件動態演示,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演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絡,經歷思考與分析,運用箭頭圖展示分析結果,學生很快就明白那種計算方法最好,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⑦即時練習。

經過探究,我們已經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了,在實際練習時,要根據具體題目選擇合適的方法。但無論運用哪一種方法進行計算,都必須知道什麼條件?(長方形的長和寬)

課件出示: 學校有一個花壇,長10米,寬7米,求花壇的周長。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設計意圖】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及時練習鞏固,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與吸收,強化學習效果,併為學習正方形的周長做準備。

(2)探究正方形周長

①課件演示:將上面的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變成正方形的過程。

現在是什麼圖形了?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正方形。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那隻要測量它的幾條邊呢?請你自己測量並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②交流彙報。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學生出現的演算法可能有:

6+6+6+6, 6×2+6×2,(6+6)×2,6×4

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想法,並讓學生說說每種方法表示的意思。

③自主優化。 師:用第四種方法計算的同學請舉手。你為什麼採用這種方法計算呢?(6×4這種方法好,因為比較簡便,做起來快。)仔細觀察這四種方法,他們表達的意思一樣嗎?

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正方形周長=邊長×4。師: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什麼條件?(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它們的邊長。)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經歷了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有了一定的基礎,由於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通過課件演示把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變成正方形的過程,學生已經感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之間的內在聯絡,放手讓他們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長,通過大多數學生的認可,自主得出計算方法。看似教師“無為”,實則“有為”。教師想方設法設定好探究的環節,充分讓學生感受研究性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體驗。這樣設計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④即時練習。課件出示:一塊正方形土地,邊長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至少長多少米?

先讓學生明白:要求籬笆的長度,其實就是求什麼?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隨練本上做一做。

3.再次驗證

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老師出示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嗎?現在你能運用我們剛學的知識,很快地比較出它們的周長嗎?

課件出示圖形及表格: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









邊長





周長



周長






【設計意圖】再次驗證,與課首相呼應,通過簡潔明瞭的表格,引導學生有序思考,明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既鞏固了新知,又稍有提高,讓學生感受了表格的特點,增加了一種習題答案的呈現方式。

(三)實踐應用,綜合提升

1.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85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互相說說,求花邊的長就是求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2)完成教材87頁第1題。

讓學生在測量時,儘量減少誤差。

2.提升練習

(1)選擇。課件出示

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10米,寬6米,如果要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A.(10+6)×2 B.(10+6)×2-10 C.10+6×2 D.10×2+6

“一面靠牆”“至少”是什麼意思?怎樣圍才能做到籬笆長度最少?

【設計意圖】因為本節課剛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學生的理解還不太透徹。通過選擇,出示幾個算式,引領學生不斷思考,有助於學生思維的提升。另外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要具體思考,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7頁的第3題。

先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為什麼可以做?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利用正方形的周長公式,還可以求出它的邊長。重視知識的活學活用,拓展學生的思維。

(四)全課總結,學生質疑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自己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總結反思中,不斷地成長,不斷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