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雨衣》教學設計方案

來源:才華庫 2.64W

一、教材分析

《充氣雨衣》教學設計方案

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第16課《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文中的小林因為生活中的一次經歷: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襬流到褲腿上,小林淋溼感冒了。為此,他就積極開動腦筋,想把雨衣改一改。他從張開的裙子和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啟事,將可充氣的塑料氣囊粘在雨衣的下襬,發明了實用的充氣雨衣。課文4、5自然段中長句較多,朗讀是個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膝”“囊”等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意。

3.朗讀感悟1、2 自然段,瞭解發明充氣雨衣的原因。

4.學習思考,學會提出問題 ,並主動探究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認14個漢字,朗讀課文,瞭解大意。

難點:朗讀課文,聯絡實際,學會觀察、思考。

四、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五、教學設計

(一)接題質疑,激發興趣

1.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並學會動手做一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關於這一主題的。

出示課題:16

氣雨衣 課題中有一個生字,你能讀準它的字音嗎?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需要充氣的?

教師出示充氣蹦床、充氣攀巖、充氣水池等圖片。

2.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學生質疑,教師歸納整理並板書出示。

問題預設:

充氣雨衣是誰發明的?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為什麼要發明充氣雨衣?

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

(二)初讀課文,交流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

1.帶著這些問題請同學們默讀一遍課文。

2.檢查學習生字詞語

(1)出示生字詞語。你覺得認讀字詞要注意什麼?

(2)自由拼讀;開火車領讀,隨機正音;

(3)交流識記字形。

(4)引出多音字 轉 假 縫 差

(5)開火車認讀。

(三)精讀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思考黑板上的問題。相關語句可做記號。

2.小組合作:說說自己解決了什麼問題,是從哪兒發現的,教師隨機引導。

預設:讀了課文,學生最易解決的問題就是“充氣雨衣是誰發明的?和“為什麼要發明充氣雨衣?”這兩個問題。見此機會引導學習1、2自然段。

(1)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充氣雨衣的發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恆韜,我們可親切地叫他小林。隨機出示關於林恆韜的文字資料:

充氣雨衣發明者:北京市打鐘廟國小四年級林恆韜(男,11 歲)

發明作品:充氣雨衣,又名吹氣衣。

該作品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一等獎。林恆韜被授予“小小發明家”的稱號。同時充氣雨衣已在工廠正式投產。

這是全國第一屆科技創新大賽,在全國參賽作品中,總共評出了22個一等獎,林恆韜的充氣雨衣是其中的一個獲獎作品。

真能幹,你們已經解決了一個問題,你還解決了哪個問題?

(2)林恆韜怎麼會想到發明充氣雨衣的呢?你是從那寫文字中瞭解到的?學生讀相關文字。

出示第1自然段,再讀。

什麼叫“頂著大雨回家”?

小林頂著大雨回家,他遇到了什麼問題?(隨機朗讀: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襬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你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你是怎麼知道的?(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就像這幾天,冷冷的,這樣的天氣,被雨淋溼, 確實冷極了。想象一下,穿著剛過膝蓋的雨衣,冒著大雨回家的小林也許還會碰到什麼問題?

朗讀這一段。

(3)教師補充:因為這次遭遇,小林感冒了。當天晚上就發高燒,還為此請了三天假。假如你是小林會怎麼想?誰能找找小林想的句子

這個難題指什麼?

“一直”說明什麼?(小林沒有放棄,堅持思考)

“……”表示什麼意思?(小林思考的過程持續進行,沒有結束。)

(4)小林是怎樣解決這個難題的呢,從書上找一找。

(學生說,教師出示解決圖片)並板書:旋轉的裙子

(5)回家後小林怎麼做的?板書:鐵絲雨衣

新的'雨衣做好了,穿著這種雨衣,雨水不會再流到褲腿上了,可新的問題又來了,是什麼?

(6)這個問題小林又是怎麼解決的呢?小林游泳的時候想到了塑料救生圈。

(7)充氣雨衣終於發明出來了,我們也一起解決的第三個問題,大家一起再來看看充氣雨衣的製作過程吧。

(8)一個很簡單實用的小發明,也需要發明者的細心觀察,多做多想,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小林的思考過程。

(9)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神氣呢,讓我們一起來誇誇小林吧!

(四)拓展延伸

1.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你想發明什麼來解決問題呢?給大家一些小提示。

2.小結:只要你善於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