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17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探索活動(二)《三角形的面積》教材第25頁——26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使學生經歷、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②能正確運用公式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①通過動手操作、認真觀察、比較、思考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②通過討論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和相互協作學習的能力。

德育目標:①利用教材上的德育資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②通過練習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理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課前準備】

三個學習小組分別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一組準備直角三角形,二組準備銳角三角形,三組準備鈍角三角形,四組任意)、直尺、剪刀。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份、演示教具一套

【教學程序】

一 複習引入

1、出示課件

師:比一比,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

生:觀察 比較 說說你是怎麼比較的

師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可以用數格子、旋轉、平移的方法。

2、回顧平形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師:誰能告訴老師平形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生答後,師課件演示

師:在這個過程,我們運用了一個什麼數學思想。

生:轉化

師板書:轉化

師: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幾種圖形的面積公式了呢?

生答後,師簡要小結

3、設疑,引入新課

小明有一張彩紙(課件出示),他想知道這張紙 面積,前面我們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可這卻是個三角形,怎麼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呢?大家想不想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生答)好,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知識

師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知

1、知識猜想

師:學習之前,大家先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積可能跟什麼有關?

生討論、作答(可能和底、高有關)

2、動手實踐

一組學生拿出直角三角形學具

二組拿出銳角三角形學具

三組拿出鈍角三角形學具

四組拿出任意三角形學具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發現什麼?

師巡迴檢查、指導

3、實踐彙報

各組彙報實踐結果

一組:我們是拿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旋轉、平移拼成了一個平形四邊形或長方形(長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原三角形面積的2倍,可以通過平行四邊形面積算出三角形的面積。

二組: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四組:用一個三角形,從他的高的中點處畫一條底邊的平行線,沿著平行線剪開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再旋轉,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而且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於原三角形的面積。

各組就實踐彙報展開討論。

4、演示總結

師:同學們非常聰明,發現了這麼多的方法,教師也想了幾種方法,大家看一看和你們想的一樣不一樣?

出示課件(演示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

師引導生觀察

(1)、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原三角形面積有什麼關係?

生: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

(2)、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哪些部分有關?

生: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底

師小結並板書

平等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

三角形的面積= 底 × 高 ÷ 2

出示課件(演示2一個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邊形)

師:觀察平行四邊形面積與原三角形面積有何關係?

生:相等

師: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底、高有什麼關係?

生: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高的一半

師小結並板書

平行四邊形面積= 底 × 高

三角形面積= 底 × 高 ÷ 2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字母表示: S=ah÷2

5、師生一起回顧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6、基本練習

師:現在大家可以幫幫小明,算算哪張彩紙的面積了嗎?

生:能

師:好那大家幫他算一算

生解答,師巡迴檢查

強調:1、注意運用公式 2、注意面積單位

三、鞏固檢測

1、出示課件

師:每天上學回家,教師、家長都要叮嚀同學們注意交通安全,大家認識下列交通標誌嗎?

生答、師訂正

師:大家觀察,這些交通標誌都是什麼形狀?我們能不能算算他們的面積呢?

生獨立完成

師統一訂正

2、出示課件

師:紅領巾中是我們少先隊員的標誌,我們每個少先隊員都要佩戴並熱愛他,下面就是一面紅領巾圖,你能算一算做100面紅領巾需要多少布料嗎?

生板演 師講解訂正

四、回顧總結

師:學完這節課,你都有些什麼收穫呢?

生討論、作答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運用能比的數學思想,通過旋轉、平移、剪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能化成了已經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發現其中的聯絡,然後通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匯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通過幾道練習,同學們已基本掌握了面積公式的應用,收穫了不少新知識,希望以後每節課同學們都能象今天這樣滿載而歸。

附:【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面積 = 底 × 高

轉化

三角形面積= 底 × 高 ÷ 2

S= a×h÷2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

《方程的意義》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學生在《方程的意義》之前,在一、二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號,也就是未知數,對於方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知識滲透,在本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表示數量,表示數量間的關係,都與本節課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方程這部分知識,在初等代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國小生來說,從具體事物的個數抽象出數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和,現在由具體的、確定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變的數,更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發展到列出方程解,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方程這部分的學習,能使學生擺脫算術思維方法中的某些侷限性,為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幫好認識的準備和鋪墊。學生從算術方法解決問題到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渡,這節課的概念學習也是後面學習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以及《方程的意義》的教學內容,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的聯絡與區別。

2、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立分類思想,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學習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是在實踐中瞭解方程的意義,並能根據方程的意義判斷出方程,根據數量關係列出正確的方程。

下面我就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向大家做以彙報。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玩兒過蹺蹺板嗎?(同時出示圖片)

對於這個遊戲的玩兒法與經驗,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

其實在生活中,還有一樣物品與蹺蹺板長得很像,它可不是用來遊戲的,而是用來測量的。你們認識它嗎?(出示天平)

【蹺蹺板與天平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在中間有一個支點,都靠力臂兩端的重量來達到平衡,都是根據槓桿的工作原理。但是對於學生而言,天平比較陌生,而蹺蹺板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以此匯入,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學生回顧玩兒蹺蹺板的經驗,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為認識新事物奠定基礎,形成表象】

二、認識並使用天平

教師介紹天平:

這就是一臺托盤天平,它是用來測量比較輕的物體的儀器。這兩個是天平的托盤,一邊放物品,另一邊放測量物體的砝碼,砝碼上都有質量標誌。我們通過不斷除錯砝碼,直到中間的指標指向中間為兩邊平衡,物體的質量就是砝碼質量之和。

教師示範: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進行實際應用天平來測量一下。

首先我們來應用一下,檢查一下砝碼的質量是否準確。

在天平的左邊放置20克和30克的砝碼各一個,右邊我們應該放置一個50克的砝碼。看一下,天平中間的指標正好指向刻度盤的中心,說明天平保持平衡了。

看到天平,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20+30=50

這有一個空的水杯,我們先來測量一下它的重量。

請你估計一下它的重量。我們來試一試。

通過測量,我們得知,水杯的重量是100克。

現在我們緩緩向水杯裡倒水,你發現天平怎麼樣了?

你知道我倒了多少水嗎?水的質量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麼現在天平的狀態還能用等式來表示了嗎?

100+X>100

我們繼續測量水的質量,同理得出: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這幾個算式都以板書形式呈現。

【在利用天平寫出算式的過程中,我最開始設計的是給每個小組一臺天平,讓學生實際操作,測量物品的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天平中砝碼過小,學生操作起來不方便,而且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調節砝碼的過程中,而不是討論方程的意義,與本節課的重難點相背離,因此在修改中,我們還是尊重了教材,以教師的示範為主,我們吸取了學生試驗的教訓,為了讓學生看得真切,我們放棄了實物操作,選擇了電腦課件的演示。】

三、認識方程

1、根據天平寫算式並分類

剛才我們測量了水的質量,在測量過程中,我們出現了這幾種情況,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的位置關係,你明白了嗎?下面老師這兒就有幾組天平測量的過程,首先請你根據天平寫出算式。然後把這些算式按一定的原則分分類,最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結果。

【《20xx年版數學課程標準》中將學生的“雙基”增加為“四基”,其中“領悟數學基本思想”是新增加的內容。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如抽象、分類、歸納、演繹、模型等。在傳統教學中,我們比較提倡對概念的演繹,清楚地記得,十年前數學書對方程概念的呈現是這樣的:通過天平保持平衡寫出等式,然後得到結論。舊的數學課強調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而新的課程標準中提倡要在數學學習中,使學生領悟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因此,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不等式,增加了不含未知數的算式,通過通過類比、分析、歸納,形成數學模型,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再用嚴謹的語言來表述。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利用天平這一實物圖,將數學知識置於情境之中,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寫出等式及不等式,含有未知數的和不含未知數的,。學生通過分類對比,形成表象,教師引出概念,使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

2、交流彙報: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等式 不等式

含有未知數 3x=180 50+2x>180

100+x=50x3 80<2x

不含未知數 50x2=100 100+20<100+30

根據板書,教師講解:像 3x=180、100+x=50x3這樣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反問:什麼樣的算式叫方程呢?一個算式要成為方程有哪幾個條件?

【通過對比,學生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方程表象,建立方程的模型,因此在教師講授概念時,學生很容易地就接受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並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什麼都不講,對於方程這個新知識,如果老師不告訴學生,學生是不能憑藉舊知自己總結出來的,因此在概念的呈現上,我選擇了講授法。】

四、應用概念

同學們,根據你對方程的理解,你能自己寫出幾個方程嗎?

判斷,他們寫得都對嗎?

黑板上剛才我們寫得這些算式,有方程嗎?

【通過前面學生的活動歸納出概念,還要對概念進行演繹。練習題中,我先讓學生自主寫方程,就是考查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然後再進行判斷的基本練習。】

五、方程產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會用方程解決數學問題了。在我國古代,大約兩千年前成書的《九章算術》中,就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資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國的數學家笛卡兒第一個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數,才形成了現在的方程。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數學知識的形成都凝聚著人類智慧與汗水。因此學生在學習前人給我們帶來的經驗同時,也要了解數學文化。通過這部分知識的講解,學生對方程的產生有了初步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題目:

1、 根據線段圖寫方程

2、 根據數量關係寫方程

3、 判斷是否是方程

4、 方程與等式的關係

七、作業:

利用課餘小組時間用天平測量物體的重量。

再想,天平兩邊可以如何新增,能使天平繼續保持平衡呢?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沒有使用天平 ,但對天平都充滿了好奇,因此,我把用天平測量物品的質量這個環節延伸到課下,學生不僅滿足了自己的願望,而且也是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我還設計了“天平兩邊可以如何新增,能使天平繼續保持平衡呢?”發散學生的思維,也為下節課《天平保持平衡的性質》奠定了基礎。】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義,體會方程與等式間的關係。會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

2.在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活動經驗。

3.有機結合地方教育資源、我國在方程史上的貢獻等內容滲透健康生活方式,愛家鄉、愛祖國的數學文化等積極情感,增強民族認同感。

教學重點:

經歷從現實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過程,理解方程的本質。

教學難點:

會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認識等式

1.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結合課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砝碼,天平(平衡了)。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50+50=100)

還可以怎樣表示?(50×2=100)

2.揭示:像這樣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等式。

提問:這兩個等式左邊表示的是什麼?右邊呢?

它們之間是(相等的)關係。

3.提問:小明從天平的左邊拿走了一隻砝碼,這時候還能用等式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那該怎樣表示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呢?

(50<100,100>50)

二、認識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數的式子表示質量關係

猜想:為了讓天平達到平衡,小芳準備在天平的左邊放一個物體。如果把把這個物體放下來,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呢?

怎樣用式子表示這裡(指其中平衡的情況)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呢?

學生嘗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指出:真不簡單!同學們能想到用字母來表示這個物體的質量。這些字母表示的數咱們事先不知道,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叫做未知數。

感悟:人類能夠將未知數用一定的字母表示,並且讓未知數平等地參與運算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課件演示,播放錄音:700多年前,我國數學家李冶發明了“天元術”,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數。後來數學家們又用各種符號表示未知數。1637年,法國數學家笛卡爾最早用x表示未知數。這種表示方法逐漸成為人們的習慣。】

交流:三幅圖中,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就可以怎樣表示?另外兩幅圖呢?

(X +50=100 X +50<100 X +50>100)

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眼見為實!

這時候,咱們該用哪個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X +50>100)

表達:(放下物體後)為了使天平繼續達到平衡,小芳利用砝碼進行了各種調整,請你也用關係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

(X+50<200、X+50=150、2X=200)

2.分類、比較,揭示方程的意義

⑴討論分類依據

現在黑板上8個式子(50+50=100,50×2=100,50<100,100>50,X +50>100,X+50<200、X+50=150、2X=200),你能將這些式子分分類嗎?先自己想一想分類的標準,再和同桌討論一下。

⑵動手操作

討論結束後,從信封裡拿出8張寫著式子的紙條,按照你們的標準分一分。

⑶交流反饋

哪個小組願意到黑板上來展示你的分法?告訴大家,你們是按照什麼標準分類的?

展示學生的三種分法

a.按是不是等式分成兩類;

b.按有沒有未知數分成兩類

c.同時按是不是等式和有沒有未知數分成四類。

根據分類的標準咱們來看一看每一組式子有什麼特徵?

①沒有未知數也不是等式;

②有未知數但不是等式;

③沒有未知數但是等式;

④含有未知數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

揭示:像50〈100、100〉50 、50+50=100、50×2=100這些式子大家都比較熟悉,而X +50>100、X+50﹤200這類式子比較複雜,我們到國中會更深入地瞭解它。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問:黑板上另外三類是方程嗎?為什麼?

3.判斷深化理解

出示“練一練”第1題。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708+x50÷2=25x+4<14y-28=355y=40

討論:等式和方程有什麼關係呢?

4.描述生活

⑴說飲食(以圖的形式呈現)(看圖列方程)

①蘿蔔——“如皋蘿蔔賽雪梨”。

【圖示:三隻蘿蔔各x克,共重450克。(檯秤)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三香齋茶幹——“只此一家”。

【圖示:每袋x元,共4袋。一共24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③白蒲黃酒——“液體長壽麵包”。

【圖示:一隻杯子200毫升,另一隻杯子x毫升,共500毫升的黃酒。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先不出現數字)

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什麼數學資訊?

大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與這瓶酒的淨含量有怎樣的關係呢?

給出資訊後,提問:根據給出的資訊,你會列方程嗎?

提問:如果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變一變,你還會列方程嗎?(300+y=500)

如果再變一變呢?(z+1.5z=500)

追問:剛才,同學們都是根據什麼來列方程的?

⑵話運動

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錄音配合圖片文字)

①播放錄音(配圖):“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張大爺每天早飯後忙完家務,就去休閒廣場散步。他每分走x米,經過5分,正好走完400米。

螢幕顯示文字:每分鐘走x米,經過5分鐘,正好走完400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散完步,張大爺就去打太極拳。老人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每排x人,共6排。前面還有兩名教練示範,一共有62人。

螢幕顯示文字:每排x人,共6排,前面有兩名教練示範,共62人。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⑶賞美景

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

①護城河邊,有兩個著名的景點,它們的歷史可悠久了!

【顯示文字:水繪園有x年的歷史,定慧寺比水繪園的歷史長1000年,已有1400年曆史。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古城如皋有內、外兩條城河環繞,沿著護城河走,你會發現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橋。

【顯示文字:內城河上有x座橋,外城河上有x+5座。一共有29座橋。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如皋的盆景久負盛名,屢獲大獎。

左邊這一盆叫(層雲疊翠),右邊這一盆叫(蛟龍穿雲)。它們都是名貴的盆景。

【顯示:“層雲疊翠”盆景的價格是x元,“蛟龍穿雲”的價格是它的2倍,一共360000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再帶你去一覽“天下第一大壽星”的風采。很高是吧!小明也正在這裡遊玩呢!你找到他了嗎?跟壽星像比怎麼樣?

【顯示:小明高x米,壽星像總高度是小明身高的30倍還多1米,壽星像高49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應用

【課件播放達能佳鈣餅乾廣告視訊】

提問:為了創意的需要,廣告中固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據調查,關於餅乾本身的一個重要資訊卻是可靠的。你捕捉到了這條資訊了嗎?(1包佳鈣餅乾的鈣含量=3杯牛奶的鈣含量)

咱們消費者可得明明白白消費!關於這條模糊的資訊,同學們還想進一步瞭解哪些更為詳細的資訊?(根據學生提問揭示相關資訊。)

根據提供的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你能用方程表示三個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嗎?(結合課件演示)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負數和小數的認識,能正確使用負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能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正確讀、寫小數,並能用小數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會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值。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乘、除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和筆算;會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能應用運算律和其他一些運算規律進行小數的簡便運算;能應用學過的小數四則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景合理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3、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含義,能正確進行土地面積間的簡單換算。

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作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資料填寫複式統計表、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能對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中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6、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絡,能綜合應用本冊教科書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感、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7、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本冊教科書的整體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成功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小數加減法、小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乘法和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道理,準確計算,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5課時

第一課時數的世界(1)

教學內容:教科書P110“整理與複習”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負數和小數的認識,能正確使用負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

2、能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正確讀、寫小數,並能用小數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會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重點:進一步加深對負數和小數的認識,能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正確讀、寫小數,會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能正確使用負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能用小數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能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重點複習(板書課題)負數的認識、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通過複習,我們要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複習小數。

1、複習數位順序表。

指導學生完整的說說小數點左右兩邊的數位順序、計數單位,以及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整數部分小數部分

數位:……萬位、千位、百位、十位、個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萬分位……

計數單位:萬千百十個

(進率都是10)

2、做P110第1題。(學生獨立填空)

3、做P110第2題。(學生獨立填一填,讀一讀)

提示:思考過程:

0和1之間的小數表示是幾個十分之一,也就是零點幾;1和2之間的小數表示是1和幾個十分之一的和,也就是一點幾。

4、小數的改寫和求小數近似值的方法。

(1)提問:小數改寫的方法是什麼?指名口答。

改寫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

①改寫時可以直接在原數的萬位或億位後面點上小數點。

②同時要在改寫後的小數後面添上“萬”或“億”字。

③當改寫後的數比“1”小時,要在整數部分寫“0”。

④如果原數的位數不夠,改寫時要用“0”補足。

提問: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指名口答。

①先要弄清楚保留幾位小數;

②根據要求確定看哪一位上的數;

③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得結果。

強調:要正確使用“≈”

(2)做P110第3題。

學生獨立填一填,讀一讀。

引導學生比較“改寫”與求近似數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5、提問: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是怎樣的?指名說說。

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的,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以此類推。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第一課時 (包括教材80-81頁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十五中的第1-4題。)通過實驗、操作、觀察圖形的拼擺、割補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從而進行分析、概括出面積計算公式,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1.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初步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加上這些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也十分廣泛,學生學習時並不陌生。

2、從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日常經驗出發,設定切近生活的情境,把學習過程變成有趣的活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探索知識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絡的邏輯之美,加強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什麼叫面積?常用的面積計量單位有那些?

2.出示一張長方形紙,他是什麼形狀?它的面積怎麼算?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匯入:出示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 。這兩個圖形哪一個大一些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算呢 ?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面積。

(1)用幻燈出示教材第80頁方格圖:我們已經知道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一個圖形的面積。現在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說明要求:一個方格表示1cm2,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把數出的資料填在表格中(見教材第80頁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彙報結果,可用投影展示學生填好的表格。

(4)觀察表格的資料,你發現了什麼?通過學生討論,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底與長、高與寬及面積分別相等;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等於它的底乘高;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它的長乘寬。

2.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1)引導: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是這個方法比較麻煩,也不是處處適用。我們已經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長乘寬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不是也有其他計算方法呢?

(2)歸納學生意見,提出:通過數方格我們已經發現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計算呢?需要驗證一下。因為我們已經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所以我們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計算呢?請同學們試一試。

a.學生用課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和剪刀進行剪和拼,教師巡視。

b.請學生演示剪拼的過程及結果。

c.教師用教具演示剪—平移—拼的過程。

(3)我們已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了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現了什麼?

小組討論。出示討論題:

①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了沒有?

②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③能根據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匯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小組彙報,教師歸納:

我們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因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3.教師指出在數學中一般用S表示圖形的面積,a表示圖形的底,h表示圖形的高,請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來。

S=ah

三、 應用反饋。

1.出示教材練習十五第1題。讀題並理解題意。

學生試做,交流作法和結果。

2.討論: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麼?

學生討論彙報。全班訂正。(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鞏固了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體驗學習方法。)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P87-88

教學目標 :

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課件、一個平行四邊形、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故事匯入

2.從平行四邊形的地中引出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面積。

(1)課件出示教材第87頁方格圖:現在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說明要求:一個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把數出的資料填在表格中(見教材第87頁表格)

(2)學生完成,彙報結果。

(3)觀察表格的資料,你發現了什麼?

通過學生討論,得到: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等於長方形的面積。

2.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1)提問:如果不數方格,能不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2)引導解決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3)學生動手操作:拿出你們準備的平行四邊形,以同桌為一小組,用課前準備的平

行四邊形和剪刀進行剪拼,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彙報演示剪拼的過程及結果。

(5)教師用課件演示剪—平移—拼的過程。

(6)我們已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現了什麼?

(7)出示討論題,小組討論。

(8)小組彙報交流,教師歸納:

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因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3.教師指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

S=ah

三、鞏固應用,分層提高

1.教學例1

例1、一塊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1)讀題並理解題意。

(2)學生試做,交流做法和結果。

S=ah=6×4=24(m2),

答:它的面積是24平方米。

2.練一練

(1)一個停車位是平行四邊形,它的底長5米,高2.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2)判斷題

(3)選擇題

(4)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5)擴充套件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證明老財主沒有偏心。

五、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7

一、教學內容:P28例4,練習六第1~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使學生經歷將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為一個數除以整數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方法是學習新知的工具。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三、教學重點:

1、理解並掌握小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數點定位問題。

四、教學準備:

數學書的情景圖、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小數除以整數及商不變性質

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被除數小數位數不夠除法

小數除法的驗算及鞏固練習 小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例項體會求商的近似數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數是實際應用的需要。

2、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擷取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3、在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時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取商的近似數,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擷取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求商的近似數與積的近似數的異同。

教學準備

有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按照要求寫出表中小數的近似數。(PPT課件出示題目。)

保留整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保留三位小數

2.求出下面各題中積的近似值。(PPT課件出示題目。)

(1)得數保留一位小數:2.83×0.9;

(2)得數保留兩位小數:1.07×0.56。

3.揭示課題:我們已經會求小數乘法中積的近似數了。在小數除法中,常常會出現除不盡的情況,或者雖然除得盡,但是商的小數位數比較多,實際應用中並不需要這麼多位的小數,這時就可以根據需要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商的近似數,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內容。(板書課題:商的近似數。)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6。

(1)出示例6題目資訊。(PPT課件演示。)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問題中的資訊自主列式計算,並指名板演。(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計算情況,給予適當指導。)

(3)當學生除到商為兩位小數、三位小數……還除不盡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在計算價錢時,通常只精確到“分”,這裡的計量單位是“元”,那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①學生回答後,修改自己的計算過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訂正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商保留兩位小數時,要除到第三位小數,再將第三位小數“四捨五入”。

(4)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要精確到“角”,又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訂正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商保留一位小數時,要除到第二位小數,再將第二位小數“四捨五入”。(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5)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①通過上面的兩次計算,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數?

②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後一位“四捨五入”。(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6)介紹求商的近似數的簡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數時,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後,可以不用再繼續除,只要把餘數同除數作比較。

①如果餘數小於除數的一半,就說明下一位商小於5,直接捨去;(PPT課件演示例6精確到“角”的計算過程。)

②如果餘數等於或大於除數的一半,就說明下一位商等於或大於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PPT課件演示例6精確到“分”的計算過程。)

2.對比求商的近似數與求積的近似數的異同。

(1)對比求“1.07×0.56”的積的近似數與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數,想一想,它們在求法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PPT課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數與求積的近似數有什麼相同和不同?(PPT課件演示。)

(3)引導學生交流、概括。(PPT課件演示。)

①相同點:都是按“四捨五入”法取近似數。

②不同點:求商的近似數時,只要計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積的近似數時,則要計算出整個積後再取近似數。

三、鞏固應用:

1.基本練習。

完成教材第32頁“做一做”。

①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②集體訂正,著重讓學生明確每一小題除到第幾位小數,然後怎麼取近似數。

2.提高練習。

判斷對錯。(對的在括號裡打“√”,錯的在括號裡打“×”。)

(1)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後一位“四捨五入”。( )

(2)求商的近似數時,精確到百分位,就必須除到萬分位。( )

(3)求商的近似數和求積的近似數一樣,必須先求出準確數。( )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本節課從生活情景入手,讓學生知道數學源自於生活,很大空間給了學生獨立思考,在真實化的情境中體驗感悟數學。在教學例7的時候,以談話方式引出數學問題,營造一種利於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經歷求商的近似數的過程,更加能讓學生加深理解記憶。

學生總結出方法後,再進行加強聯絡。但在練習中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還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數,學生做豎式時就只除到小數第三位,沒有多除一位,導致結果出錯。因此,只要不斷強調方法中加強鞏固,學生熟悉了自然錯誤就減少了。

在求商的近似數時,學生最感到困難的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保留,提醒學生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用四捨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時要用“進一法”,有時用“去尾法”,我讓學生舉例說說什麼時候“進一”,什麼時候“去尾”,幫助學生理解。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時《小數乘整數》。

【教學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積的變化規律,小數的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再來進行學習的,它將為後面繼續學習小數乘法的應用及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在本課中,學生要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情境引入,充分體現數學源於生活的新課程理念。接著讓學生體驗到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理解小數的意義,通過單位轉化來初步感知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在第2頁,教材讓學生通過觀察、推理、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來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為鋪墊,也有了較好的數感,這對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正遷移的作用。學生的思維是以直觀的形象思維為主,正在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學生要抽象的用兩次轉化的思想來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他們的概括、歸納能力還處於薄弱階段,所以不要求他們準確的用數學語言描述出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小數乘整數的 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學會簡單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獲得運用已學的知識解 決新計算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具準備】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生活情境,提出問題(預計1-2分鐘)

1.課件呈現,尋找資訊

設問:從圖中你能看出哪些數學資訊呢? 2.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說一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決“買3個3.5元的風箏多少元錢” 的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追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有什麼不同呢? 引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乘整數(板書)

二、嘗試練習,探究算理(預計23-25分鐘)

(一)探究算理 1.估算範圍

(1)估一估:3.5×3大約是多少?

(2)算一算:學生估算,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結果: 估算1:

3.5×3≈3×3=9 比9多

估算2: 3.5×3≈4×3=12 比12少

估得3.5×3的積的範圍大致在9和12之間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確值是多少,可以怎樣計算? 學生在草稿本上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巡視期間,師抽生板演 板演展評

(2)說一說:抽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3個3.5就表示3個3.5的和,這就是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小數的和的運算。

把小數拆分成整數 把3.5變成3元5角,先3元乘3,再5角乘3,最後把它加起來 。

利用豎式的計算方法,把元轉化成角來計算,即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來做。

引導:第三種方法中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那你是怎麼想的呢?

小結:3.5轉化成35,也就是小數點向又移動了一位,即擴大到原來的10倍,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中,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要使積不變,就要縮小到原來的1/10,所以結果就是10.5

3.明確算理

(1)想一想:現在老師手上只有一根4.6米長的線,老師放風箏需要5段這樣長的線,你知道老師需要線的長度是多少米嗎?先自己獨立思考,如果無從下手的同學,可以向老師要準備題,,如果還是有困難,可以自學課本,也可以向同學老師請教。

(2)算一算:學生在草稿本上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巡視期間,師抽生板演 板演展評

引導:你是怎麼想的呢?

(3)說一說:抽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預設:

4.6 擴大到原來的10倍 X5X5縮小到原來的1/10 2 3 0 引導:橫式上的積為什麼是23呢?

小結:根據小數的性質,積的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演算法

(1)觀察:觀察上面豎式,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之間有什麼聯絡? (2)想一想:小數乘整數應怎麼計算?

(3)說一說:請同桌互相說說你的發現和計算方法。

小結: 1.看:把小數乘整數看做整數乘整數,按整數乘法算出積

2.數:數因數有幾位小數

3.點: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注意:積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要把“0”去掉

三、拓展應用,鞏固新知(預計13-15分鐘)

(一)基本技能練習

1.計算

想一想: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

2.用豎式計算

12.4×7 12.04×5 12.25×8 10.25×8 3.森林醫生

1.7處方 1.6 處方 × 5 × 5 8.5 8.0 (二)計算方法應用

(1)下圖是一塊長方形菜地。如果寬擴大到原來的1.6倍,則菜地的面積會增加多少平方米? 12米

(2)要下雨了,小麗看見遠處的閃電,4秒後聽到了雷聲,閃電的地方離小麗有多遠?(雷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

(三)思維發展練習

四、課堂總結,深化新知(預計3-4分鐘)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你是怎麼學會的?你認為還有什麼地方要用到轉化的思想 五、當堂檢測,知識落實1.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數

2.計算下面各題

2 .60.4 70.9 5 10.4

X 5X 1 5X4 X 9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並能用字母表示簡單的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2、使學生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便寫法及平方的意義及讀寫法,會根據計算公式用代入法求值。

過程與方法

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與符號化思想。

情感與態度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師:先來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出示字母卡牌)指名說出卡牌上的字母

2、師:誰還能說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們在哪些地方還見到過用字母表示數呢?

3、匯入:在數學中,我們也經常要用到用字母來表示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二、探索新知

(一)在“猜年齡遊戲”情境中初步感知新知

師:下面我們要做一個猜年齡的遊戲,老師需要一個助手,誰來?

(指名xx同學回答)你今年幾歲了? 生:10歲。

師:那老師今年多大了,我們可以來猜一下?(指幾名學生來猜)

(老師給出提示:我比xx同學大20歲。)

師:現在你們知道老師多大了嗎?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生:10+20=30(歲)。

師:那我們接著往下猜當XX同學在1歲、2歲、3歲……20歲……50歲時,老師的年齡各是多少歲?

指名回答,填寫表格。

學生的年齡/歲

老師的年齡/歲

1

1+20=21

2

2+20=22

3

3+20=23

10

10+20=30

20

20+20=40

50

50+20=70

師:我們發現照這樣一直寫下去,能不能寫完哪?

生:不能。

師:觀察這些式子你能發現什麼?

師:你能用一個式子或一句話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齡嗎?

(學生小組內討論並指名回答)

預設:

生1:XX的年齡+20歲=老師的年齡

生2:老師的年齡-20歲= XX的年齡

生3:a+20

提問:比一比,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表示方法,為什麼?讓學生髮表各自意見。

在式子a+20中,a表示什麼?20表示什麼?a+20表示什麼?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數?a能是200嗎?為什麼?

(2)結合關係式解答:當a=11時,老師的年齡是多少?

a+20=11+20=31(歲)

2、在月球上,人能舉起物體的質量是地球上的6倍。

閱讀世界上力氣最大的人

當X =15時,6X等於多少

3、在應用中深化理解新知

挑戰二人

四、課堂小結1、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知識?

2、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A=1 K=13 Q=12

學生的年齡/歲 老師的年齡/歲

a a+20

當a=11時,a+20=11+20=30(歲)

六、佈置作業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並能用語言描述化簡的思考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會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口答

(1)6m減去5m的差;

(2)8b減去5的差;

(3)7x的4倍;

(4)5x與2x的和再加上3。

小結:我們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關係。

二、探究新知

(一)用乘法分配律化簡

出示情境:小胖和小丁丁到書店裡購買練習本,練習本每本x元,小胖買了3本,小丁丁買了2本。

師: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板書:他們一共要付多少元?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1、解決問題一:他們一共要付多少元?

學生交流、反饋:3x+2x;(3+2)x 師:你能將式子3x+2x用更簡單的結果表示嗎?為什麼是5x?(3個x加上2個x就是5個x。)

板書計算過程

3x+2x =(3+2)x =5x(元)

答:他們一共要付5x元。

師:式子3x+2x可以用簡單的5x來表示,這就是對含有字母式子的化簡,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化簡)

提問:想一想,將3x+2x化簡為5x,運用了以前學習的什麼運算定律?(用乘法分配律化簡)

小結:以前學習的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同樣適用於含有字母的式子。

2、解決問題二: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師:你能將3x-2x化簡嗎?(3個x減去2個x是1個x)寫出化簡過程。

板書計算過程

3 x-2x =(3-2)x =x(元)

答: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x元。

3、試一試

化簡下列各式

m+7m 9k-8k 3+4x+3x 15x-9x+6x-6

(二)用乘法結合律化簡

1、出示:每本練習本x元,如果小胖、小巧、小亞各買了3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學生獨立列式,同桌交流。

反饋,結合學生反饋板書

做法1、

3x+3x+3x =(3+3+3)x =9x(元)

做法2、

33x =(33)x =9x(元)

小結:將33x化簡為9x,運用了乘法結合律。

2、試一試

化簡:5x4 34a+6a 三、練習

1、化簡下列各式

剛才的這些算式哪些能化簡,怎麼化簡?

6m-5m 8b-5 7x4 5x+2x+3。

再來兩題難一點的

92x-3x (15m+9)3

2、判斷

(1)12x+9x3 =21x3 =7x ( )

(2)42a+7a =8a+7a

=15a ( )

(3)3x+4y=7xy ( )

3、選擇題

長方形的長是3a釐米,寬是2a釐米,它的周長是( )釐米。

A、5a B、6a C、10a D、12a

4、將一個式子化簡後是12x,原式可能是什麼?

課堂小結

說說今天學習了什麼知識,有哪些收穫?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教材第65頁例1。練習十二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與規範書寫和自覺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正確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解方程。

x-2.5=10 0. 4x=12 3.2+x=40

2.根據下列句子說出其數量間相等的關係。

1)女生比男生人數的3倍少10人。

2)這個月比上個月水電費的2倍多200元。

二、情景匯入:

同學們見過足球吧?(出示1個足球)

(出示例1)一起觀察掛圖,問:圖中的哪些資訊是解決“共有多少塊黑色皮?”這個問題所需要的?

三、探究新知:

1.師:要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塊,就必須瞭解黑色皮的塊數和白色皮的塊數有什麼等量關係?

老師可以用線路圖表示幫助學生分析題中的等量關係。

2.請學生依據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還有另外的學生找到另外的等量關係式,列方程。

3.師:大家依據不同的等量關係列出較複雜的方程,怎樣解答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稍複雜的方程”。(板書課題)

4.探究求解過程。

1)生:我們可以用“黑色皮的塊數×2-4=白色皮的塊數 ”這個等量關係式列方程,可以怎麼解呢?

2)強調:把2x看作一個整體,先求出2x等於多少,再求出x等於多少。

3)最後求出 x=12,還要檢驗12是不是這個方程的解。(學生在黑板上展示解方程的步驟)

4)2x-20=4 這樣的方程能轉化成我們原來學過的簡單的方程再解答嗎?(在黑板上展示方程的解法步驟)

5)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這幾個同學解答較複雜的方程都是先轉化成簡單的方程,然後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請同學們不要忘記,最後要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5.大家在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時候,有什麼共同特點嗎?步驟是什麼呢?

(生答完特點後,師生共同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① 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用x表示;

② 分析、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方程;

③ 解方程;

④ 檢驗並寫答語。)

四、鞏固拓展:

1.p66 第1題 解下列方程 3x+6=18 2x-7.5=8.5 16+8x=40 4x-3x9=29

2.p66第2題

五、全課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p66 3

板書設計: 稍複雜的方程

例1 解:設共有x塊黑色皮。

黑色皮塊數x2-4=白色皮塊數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答:共有12塊黑色皮。

課後小記:這節課由於有了前面的幾節課對等量關係的訓練,在根據老師出示的線段圖,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關係,列出了方程,方程的求解過程就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一定要反覆的請學生說,達到都會的結果。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3

我所在的班處在農村地區,班級有40名學生。其中優生的比例約佔40%,合格的約佔20%,極差的學生有5%。班級總體感覺良好,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思維活躍,有自主探索知識的學習習慣,成績穩定。但是家長的輔導不令人滿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數方格的順序和方法,能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一些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能正確估計不規則的圖形面積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能借助方格圖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在估算面積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初步的估算意識和估算習慣,體驗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讓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美,使學生體會環保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利用方格圖估計不規則圖形面積。

教學難點:估算的習慣和方法的選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題,學習新知: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從我們牙牙學語到認識數字,從我們拿起筆到記錄生活中的開心快樂,同學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我想:只要同學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功的道路上必將留下你們一串串成長的腳印。(揭示課題:成長的腳印)

2、情境入題,學習新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小華出生時的腳印圖片。怎樣才能知道這個腳印的面積有多少呢?

(1)學生自己先獨立進行估計,然後小組內進行交流。

(2)全班交流:

生1:我們是用數格子的方法來進行計算的,我先數了數滿格的大約是11個,其他不夠一個格子的我進行了拼補,這樣大約是17cm2。

生2:我們的方法也是這樣的,我們把不滿一格的按照一格進行計算,這樣大約是18 cm2。

師:大家都是用數方格的方法估計的,還有沒有其他的估演算法呢?

生1:可以把這個腳印看成了近似的長方形,長8釐米,寬2釐米,所以面積是2×8=16 cm2。(課件演示此方法)

生2:我有個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約2釐米,下底約2.5釐米,高約8釐米,根據梯形的面積公式,算出(2+2.5)×8÷2=18cm2。

(3)課件出示小華兩歲時的腳印,學生估面積:

3、小結方法,實踐新知:

(1)師:剛才大家對像腳印這樣的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進行了估算,想想剛才大家用什麼方法進行估算的?

師板書:1、藉助方格圖數一數所佔的格數。

2、把它看成一個近似的規則圖形,測量後進行計算。

(2)請同學們算一算自己腳印的面積約是多少?

學生自己先獨立取腳印,然後藉助附頁3的方格圖估算腳印面積。

二、新知實踐,解決問題:

1、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1)學生獨立進行估計:

(2)交流彙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

2、估算手掌的面積:

(1)師: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積:

(2)學生合作估算並在方格紙上驗證:(學生在此環節開展好幫差活動)

三、課後實踐,體會環保:

1、估算一片樹葉的面積:

2、體會綠樹對環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樹有10000片樹葉,估算這棵樹所有樹葉的總面積。

(2)在有陽光時,大約每25 m2的樹葉能在一天裡釋放足夠一個人呼吸所需的氧氣。這棵樹在有陽光時,一天裡釋放的氧氣能滿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四、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麼收穫?有什麼體會?說來聽聽。

板書設計:

成 長 的 腳 印

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算:

1、藉助方格圖數一數。

2、把它看成一個近似的規則圖形,測量後進行計算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重點是掌握估計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如何轉化為近似的基本圖形。在講這節課之前,我一直覺得這節課很難教,學生應該很難理解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圖。但是,結果出乎意料,學生理解掌握得不錯,能夠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確定成基本圖形,然後再計算。

首先,在課題引入時,先複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可通過“分割”或“添補”的方法,轉化為已學過圖形的面積,再計算。強化學生“分割”和“添補”圖形的能力,為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做鋪墊。然後,通過課件展示幾幅不規則的圖形(如:樹葉、魚、布娃娃等等),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他們的發現,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點?與以前學過的圖形相比較,讓學生通過對比,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圖形都是不規則圖形。最後,談話引入新課: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不規則圖形,如何估算這些圖形的面積呢?這一節課,我們將共同探討這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有目的的學習,並知道學習估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重要性,這樣他們學得更投入、更有熱情!

在探索新知時,先出示“成長的腳印”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出“腳印”的面積,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討論,最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估算過程和思路。這時,很多學生還是用數方格的方法,但是學生在交流自己的估算過程時,就有疑問,不滿一格而且又不規則的,如何更好的估算面積呢?先不直接告訴學生方法,讓學生討論可以用什麼方法估算,最後還是沒得到滿意的方法。這時,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非常想要知道如何估算面積。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分割”“添補”的方法,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已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再計算。最後再通過課件演示這個過程,並在方格紙的“腳印”中畫出近似基本圖,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刺激,讓學生很直觀地觀察估算的過程,學會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圖再計算的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方法估算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讓學生說出他們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圖,最後也用課件演示整個估算過程,畫出近似基本圖。鞏固學生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看成基本圖再估算的能力。

通過練一練的兩道習題,再加強鞏固估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討論,最後再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說出他們自己的估算思路,全班學生一起觀察判斷是否估算正確,最後再用課件演示畫出近似圖。這個過程,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估算思路,其他同學一起觀察判斷,既能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鍛鍊學生集中精神注意判斷同學的估算是否正確,還能檢查學生是否已掌握此種估算的方法,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之呢?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4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會用“四捨五入”法,結合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數,初步認識迴圈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3、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探索計算規律,能應用探索出的規律進行小數乘除法的計算。

4、使學生體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第一課時 小數除以整數(一)

——商大於1

教學內容:P16例1、做一做,P19練習三第1、2題。

教學目的:

1、掌握比較容易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這種方法計算相應的小數除法。

2、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計算下面各題並說一說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24÷4= 416÷32= 1380÷15=

二、匯入新課:

情景圖引入新課:同學們你們喜歡鍛鍊嗎?經常鍛鍊對我們的身體有益,請看王鵬就堅持每天晨跑,請你根據圖上資訊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出示例1: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週應跑多少千米?教師:求平均每週應跑多少千米,怎樣列式?(22.4÷4)

觀察這道算式和前面學習的除法相比有什麼不同?

板書課題:“小數除以整數”。

三。教學新課:

教師:想一想,被除數是小數該怎麼除呢?小組討論。分組交流討論情況: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還可以列豎式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計算完後,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教師:請學生將自己計算的豎式在視訊展示臺上展示出來,具體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追問:24表示什麼?

商的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理解後回答“因為在除法算式裡,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說,被除數和商的相同數位是對齊了的,只有把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才對齊了,所以商的小數點要對著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問:和前面準備題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樣計算小數除以整數?(按整數除法的方法除,計算時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師:同學們贊同這種說法嗎?(贊同)老師也贊同他的分析。

教師:大家會用這種方法計算嗎?(會)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算一算。

四、鞏固練習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課堂作業:練習三的第1、2題

課後反思:

學生們在前一天的預習後共提出四個問題:

1,被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樣計算?(熊佳豪)

2,為什麼在計算時先要擴大, 最後又要將結果縮小?(鄭揚)

3,小數除以整數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梅家順)

4,為什麼小數點要打在被除數小數點的上面?

特別是第4個問題很有深度, 有研究的價值。 在這四個問題的帶動下, 學生們一直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 教學效果相當好。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教材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些知識的延展,也是實際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另一方面還能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運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學情分析

作為五年級的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基本圖形的感知和認識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計算圖形面積和解決圖形問題的方法。但本班學生分析思考能力較差,基礎較薄弱,所以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加強團體合作精神,善於去交流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

1、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聯絡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

2、學生通過參與探索活動,思維得到拓展,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掌握了多種解題策略。

3、通過小組探索研究,使學生認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合作意識。

過程和方法:

1、在解決組合圖形面積時,通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

2、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理解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從而經過比較選擇最好的解題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正確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難點: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正確選擇計算方法並解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