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來源:才華庫 1.62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設計合集15篇

數學教學設計1

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再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反思。現在的教學理念是教師教學如何使用教材,是對教師教學評估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上的錯誤。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歸納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這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知識。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在教"10以內數的組成",她的教學是這樣設計是"7的組成",她的設計如下:

師:你們到過市場買過菜嗎?

生:有著不同的回答。

師:你們都有愛吃魚嗎?(愛)。

師:很好。因為魚含有豐富的鈣、鐵、蛋白質等,對我們身體有用的物質。

師:請同學們看上黑板,下面老師讓大家來數一數黑板上的魚(出示7條魚的教具),誰來數一數黑板上老師掛了多少條魚?

生: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7條)。

師:你能用算式來表示你是怎樣數的嗎?請同桌同學相互討論寫出你們的算式,看誰寫得最多、最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學生通過思考交流,然後各自說出自己的演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條魚加上4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3+4=7。

生:我把它看成2條魚加上5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條魚加上6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1+6=7

師:你們說的都對。

師:最後反饋小結。

教師做到了:1、在教學中既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7"的合成,達到了預先教學的效果。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3、在教學中也提出了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4、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反思》。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5、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這樣的教學,如果能上用多媒體展示小朋友參與到菜市場購買魚的情景,並從中發現問題、解題課堂教學會更生動些。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以下是筆者在教學"7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教學設計:

師:前面我們學習過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取決於什麼?它們的公式是怎樣的?

師:我們先回顧一下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取決於什麼?周長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取決於正方形的邊長,即:C=4a

師: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是什麼關係?為什麼?

生: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因為四條邊長相等。

師:矩形的周長又取決於什麼?周長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矩形的長和寬的和:即:C=2(a+b)

師:矩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的和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

生:周長總是等於寬與長的和的2倍;因為矩形兩條對應邊相等。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取決於什麼呢?

生:(通過思考後,發現圓的直徑不同,圓的大小也不同)圓的周長取決於的直徑,直徑不同周長也不同。

師: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有沒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著一個固定的倍數關係呢?如果有我們就能夠根據這個倍數關係來推匯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對不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實驗、操作、學生自我質疑、最後發現公式)

在這個教學筆者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質疑、實驗後歸納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倍數關係為3倍多一點。筆者趁機引入π,順利地完成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教學。2、筆者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4、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啟用思維。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慾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髮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我校四年級教師在教學"分數的分數的加法時"的設計。

師:出示蘋果的教具問學生你們都有吃過蘋果嗎?

生:吃過。

師:如果你媽媽買回的蘋果只有一個,而你又要把蘋果分給你的爸爸和你的媽媽,你會怎樣分呢?

生:思考後彙報,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師: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況,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幾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媽媽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應該吃了幾分之幾?

師:出示條件:有一個蘋果,小明吃了這個蘋果的2/4,爸爸吃了這個蘋果的1/4,

師:看了這些條件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幾分之幾?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幾分之幾?

生:小明與爸爸一共吃了幾分之幾?

生:剩下幾分之幾還沒有吃?

師:你們提的問題都很好。

然後按照學生所提的問題一一解決。讓學生從這些問題中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綜合得到分數的加法規律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其教學特點是:1、重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鬆地獲取知識。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於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麼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並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數學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看圖片和模仿動作等不同方式來感知四項迴圈的規律性。

2、學習推測事物排列規律並補排或續排,培養幼兒觀察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蜈蚣、小白兔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複習三項迴圈。

1、觀察襪子的規律。

教師:瞧,劉老師今天帶來什麼?你們認識嗎?(蜈蚣)仔細看看有什麼特徵?(有好多腳,每隻腳上穿的襪子顏色都不一樣)蜈蚣阿姨穿襪子特別的講究,它穿的襪子都是有規律穿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襪子有什麼規律?

教師小結:原來蜈蚣阿姨的襪子都是按紅黃藍的規律穿的。

2、找出穿錯的襪子。

教師:有一天啊,蜈蚣阿姨生病了,小白兔幫忙照顧,小白兔幫蜈蚣媽媽穿襪子,我們看看小白兔為蜈蚣媽媽穿的襪子怎麼樣?(教師出示蜈蚣媽媽的襪子,請個別幼兒回答並操作)

 二、模仿小白兔跳舞的動作,在動的過程中逐步感知動作的四項迴圈規律。

1、教師示範動作,引導幼兒發現動作的規律。

教師:小白兔幫助蜈蚣媽媽感覺特別的開心就跳起了舞蹈,我們看看小兔的舞蹈是怎麼跳的?(三種動作的交替迴圈規律)

教師小結:小兔原來是拍手、開啟、上舉、拍手、開啟、上舉。

2、發現四項規律。

教師:老師還可以加一個動作來跳這個舞,瞧,拍手、開啟、上舉、上舉……老師多加了哪個動作?現在老師的跳的舞變成了什麼規律?你們發現是什麼規律了嗎?我們一起來跳跳。

3、請你們想一想,我們還可以做什麼樣的動作來表示這個迴圈規律呢?(引導幼兒用拍手或跺腳等方式創編動作表示四項迴圈的規律:前面兩個動作不與後面兩個動作相同,鼓勵幼兒大膽創編符合這個規律的動作)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按照規律變不同的動作。

三、觀察項鍊的規律。

教師:小白兔的舞蹈跳的可真好,所以呢,劉老師想設計一條項鍊送給它,可是項鍊還沒有設計完,請小朋友來幫忙完成,先來說說項鍊是怎麼排列的?遮擋住的部分要怎麼排列?

教師小結:項鍊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的,所以我們在完成的時候,先找出規律,再來完成。

活動延伸:孩子們在生活中找找還有什麼是有規律的,下次課請孩子們告訴老師。

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瞭解奧運會知識,體驗學習樂趣,總結學習方法,學生從而達到願學、樂學、會學、善學的境界。

教學重點:運用知識解決奧運會比賽專案的數學問題,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靈活解決問題和位置的猜測。

教學方法:觀察、發現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溫故互查

1、蒐集有關奧運的數學資訊,並與同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

2、應用所學的知識,試著解決奧運會上的“射擊專案”的數學問題。小組合作完成。

二、情景匯入 呈現目標

同學們,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我國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當五星紅旗在奧運的賽場上徐徐升起,當嘹亮的國歌聲在你耳邊響起,作為一名中國人你們激動嗎……”出示主題圖,引入新課,出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產生質疑,引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1、做課本第79頁的“田徑專案”中的數學問題,並將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2、想一想劉翔用的時間少了多少秒?

3、小組彙報交流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有什麼收穫? 獨立思索小組交流總結方法教師點撥

五、當堂訓練

完成80頁“跳水”“射擊”中的數學問題。

獨立做,最後小組內訂正。個別題全班解決。

六、知識拓展

下面是校達標運動會上50米短跑男生成績記錄表。 姓名 李明 胡軍 鄭浩 王樂樂 陸兵

成績(秒) 9.23 8.98 9.019.11 9.05

(1)、根據表中的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解答?

(2)、和你好朋友比賽一下,並記錄下來。

數學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能從不同方向辨別7以內的序數。

2、能準確運用序數詞表示物體的排列次序。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7種小動物頭飾;

2、裝飾漂亮的7層大樓(每層大樓一種小動物);

3、7種花燈;

4、新年音樂;

5、正月十五扭秧歌及賞花燈的圖片;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1、播放新年音樂

“小朋友們聽,這是什麼音樂呀?(過新年的音樂),大家喜歡過新年嗎?為什麼?”

(幼兒憑藉已有經驗自由回答,如可以穿新衣、放鞭炮等)

2、一起欣賞有關正月十五的課件

“哪位小朋友知道這是在什麼時候我們能看到的?”引導幼兒說出正月十五元宵節。

二、基本部分

大家是不是都喜歡過新年呀?森林裡的小動物們也特別喜歡過新年,而且今年它們還搬進了新樓房,把新房子打扮的可漂亮了,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下啊?

1、出示森林樓房掛圖

“樓房漂亮嗎?這裡面都住著哪些小動物呀?”

(幼兒可根據自己看到的隨意回答各種小動物的名字)

2、教師提問

“小動物們剛剛搬進新房,還不知道自己住在哪一層呢,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們一下好嗎?

大家看一下:從下面數住在第二層的是誰呀?住在第四層的是誰呀?”或者“從上面數小豬住在第幾層啊?”(提問可反覆進行幾次,待幼兒熟練後用比賽的形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小動物們住進了新樓房可高興了,它們要舉行一個花燈會慶祝一下還要請小朋友一起去參觀,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出示花燈請小朋友欣賞,並互相討論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盞。與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最喜歡的花燈從左邊數排在第幾個,從右邊數排在第幾個,請好朋友猜一下自己喜歡的到底是哪一盞?

4、遊戲:幫小動物找花燈

請7個小朋友戴7種小動物的頭飾,按要求(如:從左邊數第幾盞等)取下相對應的花燈。(可分組反覆進行或進行比賽)

三、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可讓幼兒反覆進行此類遊戲,如你的座位從前面數排在第幾個?從後面數排在第幾個?站隊的時候,你的位置從前、後數分別是第幾個等,讓幼兒能更加準確的辨別序數並用序數詞表達。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4):送水果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5,並理解5以內各數的實際意義。

2、能按數取物,按物取數。

3、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數數是多少》遊戲卡中的數字卡1-5。

2、《送水果》遊戲卡。

3、幼兒水果遊戲卡。

4、《小熊操過生日》操作單(一)、(二)。

活動過程:

☆排序

1、打亂順序出示數字卡1-4,請幼兒為數字1-4排序。

教師:這是數字幾?我們可以怎樣給它們排隊?為什麼?

(幼兒可從大到小排,或從小到大排)

教師:數字4後邊應該是幾?

2、出示數字卡片5,引導幼兒認讀並辨認5的特徵。

教師:這是數字幾,它像什麼?為什麼要排在數字4的後面。

☆遊戲:送禮物

創設小熊過生日的情境,為小熊送禮物。

教師:小熊今天過5歲生日,你們想送他什麼禮物?小熊希望是用數字5來代表這個禮物的數量。

☆操作:送水果

1、出示《送水果》遊戲卡,練習按數取物,引導幼兒尋找、點數水果。

教師:小熊最喜歡吃水果,這有很多水果,請小朋友每人取出一種水果,數量為5個。

2、出示數字卡片,幼兒練習按物取數,引導幼兒互相驗證"禮物"的數量。

教師:請小朋友互相數一數,水果的數量對不對,並找出相應的數學卡片,放在旁邊。

3、完成操作單《小熊操過生日》操作單(一)、(二)。

教師帶幼兒閱讀操作單,在幼兒完成操作單過程中及時鼓勵引導,並以大拇指貼上作為獎勵貼在幼兒的操作單上。

☆延伸

將操作單放入活動區,請小朋友在活動區中繼續進行相互驗證操作單的正確與否。

數學教學設計5

讀了《國小數學教學設計》這本書,深有感觸。這本書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用價值。書中不僅談了課堂教學設計的詳細過程、反思等,而且還談了數學教學的“情景設計”,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數學教學的來龍去脈。原本以為教學設計僅僅是每一位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做的一項功課,沒想到這項功課卻包含著許多的藝術。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該門課的喜愛程度。試想一下,一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僅僅是圍繞讓學生知曉一個個的問題的現成答案,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任何的鍛鍊,久而久之,定會兩手空空,無所收穫。而另一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主要是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效果必定和前者大不相同。而要培養學生的能力,應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發展學生的智力,而智力的發展又取決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一定的學習動機,就談不上對知識的探索,更談不上對知識的創新。

學生作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既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也可能有意、無意地拒絕教學的影響。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呢?我認為:

一、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使學生明白只有自己親自參與新知識的發現,獨立解決問題,善於思變,習慣於歸納整理,才能真正鍛鍊自己的思維、開發自己的智力、發展自己的能力。運用恰當的方法,巧設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

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麼學生自然而然地度過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教學或數學家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瞭解數學家們是如何發現數學原理及他們的自學態度等。比如:可以給學生講“數學之王——高斯”、“幾何學之父——歐兒裡德”、“代數學之父——韋達”、“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等數學家的故事。ZK168

三、適當開展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慾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

總之,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學習動力的源泉。然後,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一句話,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培養學習興趣為核心,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象特徵,並能根據圖象解決相關簡單問題。

2、通過練習,鞏固對正比例意義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滲透函式思想。

重點難點:

能根據數量關係式或圖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新課講授

教學第46頁內容。

教師出示表格(見書),依據表中的資料描點。(見書)

師:從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這些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看圖回答問題

①如果鉛筆的數量是7支,那麼鉛筆的總價是多少?②總價是4.0的鉛筆,數量是多少?③鉛筆的數量是3支,那麼鉛筆的總價是多少?描出這一對應的點,它們是否在同一直線上?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有什麼體會?

組織學生分小組彙報,學生彙報時可能會說出

①正比例關係的圖象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

②利用正比例圖象不用計算,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二、練習講授

1、基本練習。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頁第1題。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正比例的意義及判斷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師要求學生從兩個方面說明為什麼成正比例。a.電是隨著用電量的增加而增加;b.電費與用電量的比值總是相等的。

師生共同訂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車1小時行駛90km,2小時行駛180km,3小時行駛270km,4小時行駛360km,5小時行駛450km,6小時行駛540km,7小時行駛630km,8小時行駛720km……

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②填表並思考發現了什麼?

③教師點撥:隨著時間的變化,路程也在變化,我們就說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④教師:根據計算你們發現了什麼?指出: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固定不變,在數學上叫做一定。

⑤用式子表示它們的關係: 路程÷時間 =速度(一定)。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們繼續學習和練習。

2、指導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第2題。

(2)完成教材第49頁第3題,先由學生獨立做,後由老師抽查。在抽查第(1)小題時,多讓不同的學生回答。做第(2)小題時應多讓學生們交流。第(3)小題彙報時要求說出,你是怎樣估計的,上臺在投影儀上展示估計的思維過程。

(3)解決教材49頁第4題:①投影出示書中的表格,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資料。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究。a.動手畫一畫,指名彙報圖象特點。b.組織學生說一說,相互交流。

提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斷它們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判斷它們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課堂作業

1、根據x和y成正比例關係,填寫表中的空格。

2、看圖回答問題。

(1)在這一過程中,哪個量沒變?

(2)路程和時間有什麼關係?

(3)不計算,從圖中看出4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4)7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課堂小結:

教師: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的三個要素是什麼?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板書設計:

正比例影象

影象: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86~87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藉助已有經驗探索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並在師生互動中理解算理,能正確地用豎式計算小數乘小數。

2、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其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感受轉化思想的魅力,增強學好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下面各題。

5×0.520×0.41.1×4

0.39×1001.8×10×10237÷100

[評析:口算練習應貫穿計算教學的始終,加強口算練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這裡的基本練習,還為學生學習新知找出了理論依據和最近發展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

課件出示情境圖。(小明房間、陽臺平面圖)

師:小明家最近換了新房子。同學們請看,這是小明房間和陽臺的平面圖。根據圖中的資料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房間的面積有多大?陽臺的面積有多大?房間和陽臺一共多少平方米?……)

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果要求房間的面積有多大,該怎樣列式呢?(板書:3、6×2、8)這道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小數乘法有什麼不同?(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2、估算。

師:同學們不妨先估計一下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學生的估計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①3×3=9。把3、6和2、8分別看成與它們比較接近的整數,把3、6看小,把2、8看大,所以面積在9平方米左右;②4×3=12。把3、6和2、8分別看成與它們最接近的整數,把兩個數都看大了,所以面積比12平方米小;③3、6×3=10、8。面積和10、8平方米接近。

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確房間的面積一定比12平方米小,並且在9平方米左右。

3、試算。

師:3、6×2、8的積究竟是多少?你能試著用豎式計算嗎?

教師巡視,瞭解試做情況,並給試算有困難的同學以引導、提示:把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計算。

教師選取不同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師:根據估計的結果,大家一致認為10、08是合理的答案,同學們真善於動腦筋思考。看來問題的關鍵是積的小數位數。

4、明理。

師:誰願意說一說3、6×2、8的積為什麼是兩位小數?

學生可能出現兩種解釋:①把3、6米和2、8米分別寫成分米作單位,算出面積1008平方分米,再還原成平方米作單位,所以積是兩位小數;②運用積的變化規律和小數點位置移動的規律,把3、6看成36是把3、6乘10,2、8看成28是把2、8乘10,兩個因數分別乘10,算出的積1008就等於原來的積乘100,要得到原來的積,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積是10、08。

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知道小數的運算順序和整數運算順序相同。

使學生掌握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並能解答有關應用題。

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並能用其解釋生活中的實際例子。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舊知遷移新知識的方法來學習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2、教學難點

正確地計算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習題。

教學工具

多媒體,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複習準備,揭示課題

[1]複習準備: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⑵ 小結:

①整數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②整數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⑶讓學生算出結果並集體訂正。

[2]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已學會了整數連乘、乘加、乘減題的計算方法,其實,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的一樣,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

板書第4節連乘、乘加、乘減

2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3]自主探索

師:在本節課的開始,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問題,希望同學們幫忙解決。

情景圖出示

(1)指名學生讀題。

(2)師: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怎樣列式計算?

指名學生回答

(3)學生嘗試練習。

學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交流彙報

師: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生:這個算式是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先算0.9×0.9,再乘100.)

生:0.9×0.9是什麼意思?(求的是一塊磚的面積)

生:為什麼要用0.9×0.9呢?不可以用0.9×100嗎?(因為佔地的是瓷磚的面積,而不是瓷磚的邊長。)

生:再乘100呢?求的是什麼?(100塊磚能夠鋪地的面積。)

師: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3、擴充套件提高

師:在整數乘法中我們已學過哪些運算定律?請用字母表示出來。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板書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師:出示3組算式:下面每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師:每組左右兩邊的算式有什麼關係?你發現了什麼?自己計算一下,驗證一下你的結論對不對?

引導學生比較兩組算式的結果,得出結論: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板書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1)自主探究

師:出示例題:0.25×4.78×4.

師: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你能仿照整數乘法中,類似的題目的簡算方法來計算這道題嗎?你能說出每一步各應用了哪一條運算定律嗎?

(2)鞏固練習

50×0.13×0.2、1.25×0.7×0.8、0.3×2.5×0.4

學生獨立完成,巡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3)難點釋疑

師:出示題目0.65×201.

師:你認為此題的關鍵是什麼?(把201變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你會做嗎?誰來講講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乘法分配律)

=130+0.65

=130.65

(4)趣味練習

狐狸賣香蕉:

賣水果的狐狸波利稱水果時總缺斤短兩,熊貓菲菲打算懲治他一下。這一天菲菲來狐狸波利這兒買香蕉。“香蕉一元錢一斤,您買多少啊?”波利很熱情。“我買一百斤,不過得麻煩您把它們全部剝好,我給您每斤香蕉皮5角錢,每斤香蕉肉5角錢,行嗎?”狐狸波利想:5角錢加上5角錢,還是每斤一元錢。便爽快地答應了。熊貓菲菲把錢付了,可是狐狸波利盯著自己的錢,總感覺有問題,卻又不知問題出在哪裡?同學們,你們能幫波利找出問題出在哪裡了嗎?

提示:假設熊貓菲菲買的香蕉皮有a斤,香蕉肉有b斤,a+b=100(斤),那麼應付的錢數為:

0.5×a+0.5×b

=0.5×(a+b)

=0.5×100

=50(元)

所以熊貓菲菲少付了50元,讓狐狸吃了虧。

六層燈塔:一個六層塔,每一層點燈的盞數都是它的上一層的3倍,已知最頂層點了2盞燈,求這座塔共點了多少盞燈?

[5]小結

師:你認為在做連乘習題時應注意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今後我們在進行小數四則運算的時候一定要先搞清楚運算順序再計算。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4、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堂練習

“做一做”

⑴指名學生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⑵獨立計算出結果。

⑶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⑷做乘加題注意什麼?

提示:要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

參考答案:72×0.81+10.4 7.06×2.4—5.7

=58.32+10.4 =16.944—5.725.8

=68.72 =11.244

[2]鞏固練習

⑴出示: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怎樣判斷它對不對?

①先看它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

②再看它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⑶根據這兩點進行判斷並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⑷集體訂正。

參考答案:50.4×1.95—1.8

=50.4×0.1

=5.04

運算的順序錯誤了,應該先算乘法,再算減法。正確的算式應為:

50.4×1.95—1.8

=98.28—1.8

=96.48

第二題3.76×0.25+25.8的乘法部分計算錯誤了,應為:

3.76×0.25+25.8

=0. 94+25.8

=26.74

2、綜合練習:

看誰算得快。(分組比賽)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參考答案: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118.34×2.3 =15.47—7.8 =16.652+3.93

=272.182 =7.67 =20.852

3、用簡便方法計算7.用簡便方法計算。

(1)6.4×1.25×12.5

=8×0.8×1.25×12.5

=(8×1.25)×(0.8×12.5)

=10×10

=100

(2)15.12—6.82—8.18

=15.12—(6.82+8.18)

=15.12—15

=0.12

(3)0.76×0.43+0.24×0.43

=(0.76+0.24)×0.43

=1×0.43

=0.43

(4)5.86×0.4×0.5×0.5:

=5.86×0.4×(0.5×0.5)

=5.86×0.4×0.25

=5.86×(0.4×0.25)

=5.86×0.1

=0.586

課後小結

師:談一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什麼?你覺得這節課表現得怎麼樣?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本課主要知識點:

1、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

2、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裡面的。

3、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也可以應用到小數乘法中。

4、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小數的連乘、乘加和乘減的計算,知道了小數的混合運算順序和整數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在計算中我們可以把整數的乘法運算規律運用到小數乘法中,使我們的運算更加簡便。

板書

第一章小數乘法

第1節連乘、乘加、乘減

1、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

2、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裡面的。

3、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也可以應用到小數乘法中。

4、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數學教學設計9

“用數學”是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注意結合計算的教學,安排應用數學解決的內容,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發現,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通過數學活動,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廣泛聯絡,會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並促使應用意識的形成。

這節課是鞏固第47頁、58頁的教學內容,整合第107頁的內容。重在引導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通過觀察,在情境圖中會找有用的資訊,並會選擇相應的數學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鞏固和熟練10以內的加減法。

第一個環節是鞏固第47頁、58頁的教學內容,出示帶大括號和問號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完整的敘述圖意。在大括號和問號這些符號的引導下,完整地認識了一個用數學的整體形式。在此基礎上,通過改變問號的位置,重點引導:問號在哪?問題是什麼呢?加強對“問題”的感知和理解。

第二環節是在沒有了符號(?)的開放情境中。首先引導學生有條理的觀察,交流看到的數學資訊,然後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根據合適的資訊,可以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如根據你看到的左邊有2個黃蘑菇,右邊有1個黃蘑菇,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第三個環節是在此情境下,自己選擇資訊,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如同學們根據左邊有2個黃蘑菇,右邊有1個黃蘑菇,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個黃蘑菇?真棒,再看圖,根據其他資訊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小組裡先說說。然後彙報根據什麼資訊提出了什麼問題?怎麼解決?重點解決“一共有幾個蘑菇”的問題。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尋找不同的解決策略。比如引導學生思考除了按左右來分,5+4或4+5。還可以怎麼樣計算?還可以按顏色分,3+6或6+3。讓學生在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活動中,產生樂趣,鍛鍊能力。

第四個環節出示109頁游泳圖,要求先仔細觀察找出數學資訊,根據資訊提出相應的一個數學問題來解決。你想解決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習的目標。教師要求每個學生根據資訊,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感悟數學知識,主動獲取知識。體現了用不同資訊,提出不同問題的用數學的思想。通過彙報,引導學生體會同樣是解決“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卻列出了不同的算式。這是一個開放性提問,小組進行協作學習,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展示自己的見解,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學會互補學習,提高交往能力,並獲得積極的數學情感。

數學教學設計10

通過學習研究新進展與有效教學實踐的線上學習,我認識並學到了:1、專家知識在數量和組織方式、知識形態、提取速度等方面,具有自身的優越的特點,綜合考慮了學生對學習心理,從心理學上,更準確的把握了學生的學習心理。2、遷移研究的新進展及遷移與學生學習的關係,讓學生能更好、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教學。3、通過對學生對事物的瞭解和興趣,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學生的努力,及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引導他們接受新知識、新事物。

通過參加培訓,以網路為載體,打破地域侷限,與全國的同行、專家、教授進行研討和交流,深深的意識到,我的有些教學方法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等有些地方,還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像大城市具有良好的教育資源,他們可以用VDR或者帶學生出遊,感受大自然和數學的聯絡,讓學生親身經歷一些事情,更貼切生活的教學。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平移與旋轉的學習。

首先是介紹了圖形的運動,通過介紹圖形的運動,來引出運動的幾個方面,一個是圖形沒有發生改變;一個是圖形發生了改變。從而進一步引出了圖形的平移與旋轉,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能逐步的開啟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更容易的接受新的知識。

我想這就是一個新思維,新教學方法,從心理上,抓住學生的興趣,逐步引導,來達到一種傳輸知識和開發興趣的過程。

數學教學設計11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36~37頁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在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三、學生狀況分析

由於本班學生都處在農村,受家庭環境、特定的生活與社會文化氛圍影響,大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旅遊過,這就導致學生對本次實踐活動比較抽象、造成學生不同的思維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所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的特點,力求體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化,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生活的氣息和挑戰性,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主動探索的氛圍和空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和積極的態度。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在模擬旅遊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遊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初步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2、過程與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和評價意識,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科學的情感。

五、教學重點: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六、教學難點:感悟舉一反三的解決方法

七、教具準備:課 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馬上快到五一了,你們打算和家長一起外出旅遊嗎?你們都去過那些地方?有什麼好風景?給同學們介紹一下,讓我們共同分享。 師: 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旅遊,說起旅遊大家興趣這麼濃,老師也很喜歡旅遊,祖國的山山水水神奇秀美,蘊藏著好多知識,在旅遊中,老師還發現會遇到好多數學問題呢!旅遊中到底有哪些數學問題,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探討旅遊中的數學知識。(板書:旅遊中的數學)

二、模擬旅遊、合作探究

師:你們現在最想去哪旅遊呀?(北京)可是要去北京這麼遠的地方,我們不能說去就去,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考慮,請大家仔細想一想,我們都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師:是啊,下面就請同學們來看怎麼樣租車去最省錢?

多媒體播放旅遊情境圖,並說說你都知道了什麼?

(一)探究如何租車

1、生設計租車方案

2、彙報租車方案

預設可能出現的情況:

3、引導學生選出最佳租車方案

師: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出了這麼多的租車方案,真了不起!這麼多種方案,你願意選擇哪種方案?說說理由。

師: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合算? 為什麼?

(二)介紹選單

同學們,解決完了租車的問題,接下來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吃飯問題。儘管是出門在外,我們可不要虧待了自己的肚子。為此,我特地提前做了調查。同學們請看,(多媒體出示37頁快餐店圖片)這就是一家快餐店的選單。

師:請一位同學扮演服務員向顧客介紹本店的選單,誰想試一試? 師:通過剛才兩位同學的介紹,你發現什麼?

(三)合理點菜

1、師:本店的第一位顧客就是老師。老師點什麼

呢?共花多少錢?請大家都來幫我想一想,並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1)師:假如你們一家人到本店吃飯,你們想吃什麼?共花多少錢?請大家設計一個最合理的方案。

(2)學生設計消費方案,並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彙報。

(四)合理配菜

1、師:同學們,現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三菜一湯並贈米飯的活動,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闆,你打算怎樣配菜?怎樣配菜才合理呢?請大家想一想,在小組內設計出一種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學生小組交流,設計方案。

3、彙報。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樂

師:同學們,今天的旅遊活動很順利愉快,你們有什麼感想?有什麼收穫嗎?

1.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

2.旅遊中除了學會計算,節約費用,還要注意安全、衛生、健康、文明等等。

四、活動延伸、設計旅遊計劃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共同解決了旅遊中許多問題,你們真棒!其實旅遊中還有其它的問題,請你設計一個合理的旅遊計劃,下節課再全班交流。

教學反思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經驗來構建新知識,那麼,數學課堂將會變得更精彩並富有活力。

1.聯絡生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這節課中,我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豐富學生學習的資源。比如:由學生自己來充當服務員,介紹選單,讓學生髮現現實情境中的基本資訊,也就是以往課堂中所說的條件。這樣,使數學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重複再現,而是讓每個學生都融入到了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學生的發現交流,讓學生體驗到應用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能正確描述生活中的現象,體現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同時也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2.拓展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應用實踐的機會

在合理點菜這個環節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因此,學生爭先恐後地想為老師點菜,還說出了一些理由,比如:因為哪些有營養,還有哪些是老師喜歡吃的,還有的理由是哪些菜便宜一些等等,使學生置身於真實的問題情境之中,體會到數學是生活的需要。當學生解決了為老師點菜的問題後,再提出“當你一家來吃飯時,怎樣點菜最合理呢?”,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思考,實際上也是讓學生經歷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思考問題,然後合理做出決策的過程,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3.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識到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還注意到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評價,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比如:在課的最後,設計讓學生自己總結收穫和感受這個活動,有利於知識的梳理,也便於將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絡起來,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給學生一個評價他人和自我評價的機會,有利於學生形成自我反思的好習慣。我認為,差異不僅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每一個學生健康發展的前提,只要我們能給每個學生一個展示自我和反思自我的機會,我相信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會得到不同的發展。

六、案例點評

這節課體現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必然聯絡。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感,比單純地做幾道計算題更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活躍課堂氣氛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和諧關係的基礎是相互信任。在課的開始,教師通過和學生的談話交流,創設與實際生活相聯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在本節課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在這種寬鬆愉悅的氛圍中,經歷獨立思考、合理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的參與是積極的,思維是活躍的,特別是在扮演各種角色的活動中,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也培養學生養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

此外,在這節課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比如:在“合理點菜”這個環節中,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合理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現教師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在這個環節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材料和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愉悅。再比如:“合理配菜”這個活動,在學生的互相交流中,一個個合理的配菜方案產生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也達到了高潮。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所發現,有所體驗,增長知識和才幹。

數學教學設計12

第一章第三節 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一)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要充分揭示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因此本節課我以建構主義的“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驗證解決方法”為主,主要採用觀察、啟發、類比、引導、探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手段上,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抽象問題形象化,使教學目標體現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A版)數學必修四,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其主要內容是三角函式誘導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節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式的定義和誘導公式(一)的基礎上,利用對稱思想發現任意角 與 、 、 終邊的對稱關係,發現他們與單位圓的交點座標之間關係,進而發現他們的三角函式值的關係,即發現、掌握、應用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時教材滲透了轉化與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了要求.為此本節內容在三角函式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物件是本校高一(1)班全體同學,本班學生水平處於中等偏下,但本班學生具有善於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所以採用發現的教學方法應該能輕鬆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四.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誘導公式的發現過程,掌握正弦、餘弦、正切的誘導公式;

(2).能力訓練目標:能正確運用誘導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值,以及進行簡單的三角函式求值與化簡;

(3).創新素質目標:通過對公式的推導和運用,提高三角恆等變形的能力和滲透化歸、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個性品質目標:通過誘導公式的學習和應用,感受事物之間的普通聯絡規律,運用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誘導公式.

2.教學難點

正確運用誘導公式,求三角函式值,化簡三角函式式.

六.教法學法以及預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方法, 如何實現這一目的,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者苦心鑽研、認真探究.下面我從教法、學法、預期效果等三個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而不僅僅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數學知識,更主要作用是為了訓練人的思維技能,提高人的思維品質.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人以學生為主題,以發現為主線,盡力滲透類比、化歸、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採用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共同探究、綜合應用等教學模式,還給學生“時間”、“空間”, 由易到難,由特殊到一般,盡力營造輕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味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2.學法

“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很多課堂教學常常以高起點、大容量、快推進的做法,以便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點,卻忽略了學生接受知識需要時間消化,進而泯滅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如何能讓學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識,提高學習熱情是教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引導學生的學法為思考問題、共同探討、解決問題 簡單應用、重現探索過程、練習鞏固。讓學生參與探索的全部過程,讓學生在獲取新知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的自主學習.

3.預期效果

本節課預期讓學生能正確理解誘導公式的發現、證明過程,掌握誘導公式,並能熟練應用誘導公式瞭解一些簡單的化簡問題.

七.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

1.複習銳角300,450,600的三角函式值;

2.複習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定義;

3.問題: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嗎?引如新課.

設計意圖

自信的鼓勵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簡單易做的題加強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熱情,具體資料問題的出現,讓學生既有好像會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發掘潛力期待尋找機會證明我能行,從而思考解決的辦法.

(二)新知探究

1. 讓學生髮現300角的終邊與2100角的終邊之間有什麼關係;

2.讓學生髮現300角的終邊和2100角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的座標有什麼關係;

2100與sin300之間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

由特殊問題的引入,使學生容易瞭解,實現教學過程的平淡過度,為同學們探究發現任意角 與 的三角函式值的關係做好鋪墊.

(三)問題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發現任意角 的終邊與 的終邊關於原點對稱;

2.探究發現任意角 的終邊和 角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座標關於原點對稱;

3.探究發現任意角 與 的三角函式值的關係.

設計意圖

首先應用單位圓,並以對稱為載體,用聯絡的觀點,把單位圓的性質與三角函式聯絡起來,數形結合,問題的設計提問從特殊到一般,從線對稱到點對稱到三角函式值之間的關係,逐步上升,一氣呵成誘導公式二.同時也為學生將要自主發現、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範作用,下面練習設計為了熟悉公式一,讓學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敢於挑戰,敢於前進

(四)練習

利用誘導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式值.

(1). ;(2). ;(3). .

喜悅之後讓我們重新啟航,接受新的挑戰,引入新的問題.

(五)問題變形

由sin3000= -sin600 出發,用三角的定義引導學生求出 sin(-3000),Sin150 0值,讓學生聯想若已知sin3000= -sin600 ,能否求出sin(-3000),Sin150 0)的值. 學生自主探究

1.探究任意角 與 的三角函式又有什麼關係;

2.探究任意角 與 的三角函式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

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過程的再現是深刻記憶的重要途徑,在經歷思考問題-觀察發現-到一般化結論的探索過程,從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以深入腦中,此時以類同問題的提出,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重現了探索的整個過程,加深了知識的深刻記憶,對學生無形中鼓舞了氣勢,增強了自信,加大了挑戰.而新知識點的自主探討,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也充滿了極大的挑戰.彼此相信,彼此信任,產生了師生的默契,師生共同進步. 展示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

誘導公式(三)、(四)

給出本節課的課題

三角函式誘導公式

設計意圖

標題的後出,讓學生在經歷整個探索過程後,還回味在探索,發現的成功喜悅中,猛然回頭,哦,原來知識點已經輕鬆掌握,同時也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小結.

(六)概括昇華

的三角函式值,等於 的同名函式值,前面加上一個把 看成銳角時原函式值的符合.(即:函式名不變,符號看象限.)

設計意圖

簡便記憶公式.

(七)練習強化

求下列三角函式的值:(1)sin(-1000 ); (2). cos(-204000).

設計意圖

本練習的設定重點體現一題多解,讓學生不僅學會靈活運用應用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還能養成靈活處理問題的良好習慣.這裡還要給學生指出課本中的“負角”化為“正角”是針對具體負角而言的.

學生練習

化簡: .

設計意圖

重點加強對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的綜合應用.

(八)小結

1.小結使用誘導公式化簡任意角的三角函式為銳角的步驟.

2.體會數形結合、對稱、化歸的思想.

3.“學會”學習的習慣.

(九)作業

1.課本P-27,第1,2,3小題;

2.附加課外題 略.

設計意圖

加強學生對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的記憶及靈活應用,附加題的設定有利於有能力的同學“更上一樓”.

(十)板書設計:(略)

八.課後反思

對本節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本人反覆閱讀了課程標準和教材,針對教材的內容,編排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親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積極投入到思維活動中來,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在逐漸展開中,引導學生用已學的知識、方法予以解決,並獲得知識體系的更新與拓展,收到了一定的預期效果,尤其是練習的處理,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感受“觀察——歸納——概括——應用”等環節,在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展開思維,逐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提高了學生主體的合作意識,達到了設計中所預想的目標。

然而還有一些缺憾:對本節內容,難度不高,本人認為,教師的干預(講解)還是太多。在以後的教學中,對於一些較簡單的內容,應放手讓學生多一些探究與合作。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教學因素,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使教學過程更加切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用全新的理論來武裝自己,讓自己的課堂更有效。

數學教學設計13

當今世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改革更新,數學教學目標,也正發生著時代性的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此,在新課程實驗中談點體會:

一、設定問題情境化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一年級學生從無知好動的幼兒轉變為國小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永續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新教材中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個體認識,在發現新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第一冊教材中所創設的情境具有直觀、想象、猜測的特點,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再現,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真實、有趣地展現出來,特別易於誘導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方法,實現數學的再創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如:教學“0”的初步認識時,我先創設全班同學吹泡泡,學生邊吹邊數、教室裡充滿了五顏六色的泡泡,一會兒泡泡沒有啦,這時我抓住時機,誰能講一講你吹了幾個泡泡?現在有幾個泡泡?全破了、沒有了;沒有用什麼數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知識。從而揭示課題,緊接著再創設“小貓釣魚”的故事情境;讓學生數一數第一隻、第二隻、第三隻、第四隻小貓各釣幾條魚?當學生講第四隻貓沒有釣著時用什麼數表示?用“0”表示,充分讓學生體會把問題情境故事化;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一年級教材,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用“分蘋果”,學習得數為“0”的減法用“小貓吃魚”,學習“5”以內的減法用“摘果子”,認識時間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課題表示,使學生學習既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教學“大家來鍛鍊”時,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校園讓他們發現身邊的數學,從而提出數學問題,再解決問題。教學得數是“8”和“9”的加減法時,讓學生擺一擺、塗一塗,在擺和塗中去發現加法和減法算式。悟出方法,既發展思維,又開發智力。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正如孔子說:“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實驗教材特別重視遊戲活動,如:“猜數遊戲”,“出手指遊戲”,“幫小動物找家遊戲”,“下棋遊戲”等,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發現方法,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3、重視模擬活動。好奇也是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創設一些模擬活動。如:教學“認識前後”設定模擬賽車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模擬父母整理房間,模擬宇航員“遊星空”,“數星星”,提出數學問題,在情理交融中達到迅速理解,使課堂喚發出生機與活力。

4、重視合作交流活動。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學時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充分滿足學生的活動慾望。使學生在合作中學到知識,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找到方法。

5、重視評價活動。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評價活動是重要的一環,它是對知識、對問題的反饋。評價的手段,首先用教師的反饋評價影響帶動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教師的反饋要全面、具體、民主,評價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勵性,使學生知道從哪些方面和以什麼樣的標準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其次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培養反思能力。如“你覺得這節課學得怎樣?你覺得自己的解法正確嗎?你選用的方法最好嗎?引導學生從比較中全面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後開展互評,既要會評價自己,還要會評價別人,發揮評價地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四、運用知識實踐化

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因此讓學生在生活的空間中學習,在實踐中感知學會從生活中解決問題。如:教學得數是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時,放手讓學生去實踐,通過自己塗一塗總結出加法和減法算式。當學生初步學會統計知識後,放手讓他們去統計自己的身邊的數量,如:春、夏、秋、冬的衣服各幾件,春夏秋冬的褲子幾條、鞋幾雙。小書架上的書,家中餐具、一月的水、電、氣等。這樣的教學安排,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去,學生同時在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獲得了一些數學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新課程實驗中,老師要帶著新的理念,轉變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鏡子中的數學(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25—2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例項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徵的過程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難點:

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師用的示範鏡子,學生每人一面小鏡子

教學過程:

一、操作匯入:

①出示鏡子,引導學生照身邊的物體,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②小組同學互相說說你的發現

③全班同學彙報

二、探究驗證:

①用鏡子完成P17“試一試”第(1)題看看整個圖形是什麼,看和你的發現是不是一樣。

②同桌互相合作,完成第(2)題,擺一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③幫助機靈狗:

在觀察機靈狗的發現,看看是不是對呢?

三、鞏固應用:

1、完成P18“練一練”第1題

先想想,再用鏡子驗證一下你的選擇是否正確

2、把鏡子放在圖中適當的位置,使你們能看到圖的全部

四、實踐活動

利用週末的時間,收集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在全班交流展覽。

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理解間接即通過變形運用開平方法降次解方程,並能熟練應用它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通過複習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兩種形式的解題步驟。

重難點關鍵

1。重點:講清"直接降次有困難,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題步驟。

2。難點與關鍵: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為"的轉化方法與技巧。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4) 4x2+16x=—7

老師點評: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麼可得

x=± 或mx+n=± (p≥0)。

如:4x2+16x+16=(2x+4)2 ,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嗎?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問題的方程並回答:

(1)列出的經化簡為一般形式的方程與剛才解題的方程有什麼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三個方程的解法呢?

問題2:要使一塊矩形場地的長比寬多6m,並且面積為16m2,場地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1)列出的經化簡為一般形式的方程與前面講的三道題不同之處是:前三個左邊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後二個不具有。

(2)不能。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麼,我們就應該設法把它轉化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們就來講如何轉化:

x2+6x—16=0移項→x2+6x=16

兩邊加(6/2)2使左邊配成x2+2bx+b2的形式 → x2+6x+32=16+9

左邊寫成平方形式 → (x+3)2=25 降次→x+3=±5 即 x+3=5或x+3=—5

解一次方程→x1=2,x2= —8

可以驗證:x1=2,x2= —8都是方程的根,但場地的寬不能使負值,所以場地的寬為2m,常為8m。

像上面的解題方法,通過配成完全平方形式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為了降次,把一個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來解。

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關於x的方程

(1)x2—8x+1=0 (2)x2—2x— =0

分析:(1)顯然方程的左邊不是一個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為完全平方式;(2)同上。

解: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