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才華庫 1.73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教學設計(15篇)

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36、37頁中的內容。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課設計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為學生創設去風景區“牛姆林”旅遊這樣一個現實情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從而獲取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策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材與學情分析:

在學生學完“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之後,安排“旅遊中的數學”這一實踐與綜合應用一課,一方面能使學生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另一方面,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徵,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玩”中“做數學”,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2)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日常生活(旅遊)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來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2)經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學練習過程,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結合具體情境,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具體情境,再聯絡生活實際,深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價值。

(2)通過練習活動,感受數學的嚴謹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重難點、關鍵

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自制租車方案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們都去過那些美麗的地方?誰來告訴老師。(指名學生回答)

2、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永春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景秀麗的縣城。這節課老師想帶領同學們進行一次模擬旅遊,去目睹一下牛姆林的美麗風光,想去嗎?(想),好,讓我們一起去牛姆林旅遊,解決旅遊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有信心嗎?(有)板書課題:旅遊中的數學。

二、合作探究

(一)活動一:租車

1、師:那麼,我們要想去旅遊,該怎麼去呢?(乘車)讓我們一起去租車吧!請大家看,從螢幕中你發現了哪些資訊呢?(課件出示情境資訊)

(1)共有63人去參觀。

(2)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以租:大車限乘18人,每輛160元;小車限乘12人,每輛120元。

2、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租車呢?

(1)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車。大車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車,小車花的錢少。

③我覺得兩種車都可以租??

3、教師總結:同學們的想法很好,我們租車時不僅考慮怎樣租車比較省錢,還要考慮讓車的座位儘量坐滿,如果不可能坐滿,空位必須儘可能少。

4、填寫租車方案。

5、學生觀察比較哪種方案最合理。

師:我們的租車方案已經列舉出來,請同學們觀察哪種方案最合理呢!

(1)請學生集體讀一讀四種租車方案。

(2)說一說哪種方案最合理。

出示問題:假如讓你來當我們旅遊團的團長,你準備採用方案几呢?為什麼?

師:我們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論也可能不同。在旅遊時,一般我們應考慮怎樣租車比較省錢。要注意節儉不要浪費,從平常的小事做起,為建立節約型社會盡力,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師:所以我們採用方案( ),因為它最合理、最省錢。

(二)活動二:購門票

師:同學們用數學知識解決了我們的坐車問題,現在可以出發了。(課件播放情境)不知不覺我們就到了牛姆林。要想去參觀那些美麗的景點,我們又該解決什麼問題呢?(買門票)

課件出示資訊:

公告

開放時間:上午8:00至下午7:00

門 票:成人票價:45元

兒童票價:20元

師:從螢幕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呢?

師: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主要問題有:1、全天開放多長時間?2、買票要花多少錢?)

師:現在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解決,做在本子上。

生做題。

師:下面我們請同學來說說你解決的是哪一個問題,怎樣解決。

生彙報。

師:同學們能從數學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運用已有知識解決了問題,說明你們用數學的能力提高了。

(三)活動三:用餐

師:買了門票,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牛姆林那美麗的風景吧!(課件出

示風景圖片,並播放音樂)學生欣賞。

師:牛姆林的風景真美呀!參觀完這些景點,可能大家的肚子也餓了吧!現在該去用餐了(板書:用餐),牛姆林,不僅風景美,農家樂也非常有名,我們一起到農家樂去用餐好嗎?

(課件出示菜譜)

師:都有哪些好吃的呢?請看菜譜,提問:你想吃點什麼?共需要多少錢?請想一想算一算。

師:誰願意介紹一下,你是怎樣為自己安排的?

師:你們認為這幾位同學點的菜怎樣?有什麼好的建議嗎?(生評價,談建議)

師:建議真不錯!你們覺的怎樣點菜比較合理呢?

(引導得出:要注意營養,葷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時應注意節儉,不要浪費。)

師:你們談得真好!我們每個人單獨點菜,點少了比較單調,點多了又浪費了,假如我們每個小組同學剛好坐一桌,你會怎樣安排呢?(生思考後,個別彙報)

師:胡老師不僅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將來能成為一個有知識,有頭腦的有用人才,也希望你們能健康飲食,做一個健康的美食家。

(四)活動四:購買紀念品

師:同學們,我們玩了一天了,也吃得飽飽的了,現在我們準備回家了,那回家之前我們還得幹什麼呢?

生:買一些紀念品回家送給爸爸媽媽。

師:對了,讓我們一起去紀念品商店看看吧!

三、總結評價

1、師:今天我們去了一趟牛姆林,不僅欣賞了牛姆林美麗的風景,品嚐了可口的農家飯菜,還用我們已有的知識解決了在旅遊中遇到的數學問題,相信這次模擬旅遊一定會成為大家最 難忘的一次旅遊。你有什麼想說的嗎?能不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2、師:總結: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在旅遊中除了“坐車、買門票、用餐”這些用數學知識解決的問題外,還有住宿等;同時應注意安全,

健康,文明,衛生等,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多留心,多觀察,做生活中有心人,做生活中的智多星。

四、實踐活動

1、請估一估到牛姆林旅遊你至少要準備多少錢?為自己做一次旅遊費用的預算。

2.趕快行動起來為全家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旅遊計劃吧!(下節課我們在班上交流)

板書設計:

旅遊中的數學租 車 買 門 票 用 餐 購 物

數學教學設計2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認識了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自主探索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瞭解它的意義和作用,討論和交流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地聯絡和區別。並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進而從更高的角度認識統計圖,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四年級學生在第一學段(1-3年級)學習了較多的單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統計表,經歷了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併成一個複式條形統計表的過程。再加上上節課剛學習了製作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因此本節課學生已經有了充分的知識儲備。

根據國小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以及《新課標》的精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學習繪製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統計圖能夠發現資訊,並能提出數學問題。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基於以上目標,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會繪製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難點是:根據從統計圖中發現的資訊,說明自己的看法或想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我主要採用:

1、自學.展示.點撥指導教學法:此方法貫穿整節課的始終,通過讓學生自學可以鍛鍊學生自學能力,展示交流可以鍛鍊學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點撥指導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2、合作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

以教法促學法,本節課學生的學法應是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式

一、情境匯入,複習鋪墊: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家庭都買了汽車。哪些同學的家裡買了汽車?我們在外出時有時就要將汽車放在停車場。停車場如何給各種車輛設計車位呢?出示105頁例2的複式統計表,這是甲乙兩停車場的管理人員,對停車場的各種車輛進行統計,畫出的統計表。下面我們一起對他們收集到的資訊進行整理和分析,從統計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觀察,甲乙兩停車場都是轎車最多,麵包車比轎車的少很多,大客車的數量排第三,貨車最少)。如何才能對這些資料進行更好的分析,讓人一目瞭然呢?製成統計圖。讓學生回憶昨天學習的縱向條形統計圖的畫法?一邊回憶,一邊用課件演示縱向統計圖的畫法,最好能讓學生產生並說出,數量太多,縱向條形統計圖畫得太高,能不能橫著畫呢?這時引出新課。(板書: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學嘗試

問:縱向統計圖、橫軸上表示的是什麼?縱軸上表示的是什麼?而橫著畫條形統計圖,橫軸上表示的是什麼?(數量)縱軸的上表示的是什麼?(車的種類)

2、你能試著自己畫出橫向條形統計圖嗎?試試看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目的是指導學生如何自學,對學生的學習給與方法的指導。

三、展示交流。

(1)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交流學生繪製的橫向複式條形統圖。小組內評選出優秀的作業參加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重點引導學生說一說,畫複式橫向條形統計圖的注意事項。這時應組織大家互相提問,形成爭問搶答的局面。

四、點拔指導:

1、根據學生的交流,組織學生說一說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和聯絡。

(通過對兩種統計圖的對比,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得到提升。)

歸納總結: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與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其他地方是相同的。當資料的種類不多但每類資料又比較大時,用橫向統計圖比較方便。

三、鞏固拓展

1、完成第106頁的“做一做”。

組織學生通過討論交流,進一步體會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後通過整理,再完成統計圖,交流資訊。

2、完成教材107頁練習二十第3、4題。

數學教學設計3

《銳角與鈍角》一課是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已經學過了什麼是角,角的特徵,以及學過了直角的基礎上來學習新知識的。*老師整節課的教學環節很緊扣,時間的分配也很合理,課前充分備課,結合課標精神,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中引導學生充分動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探索,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來歸納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回想整節,學生和教師的表現都相對的到位,感受很深。

1、在新知探索中,陳老師出示8個圖案,從中發現有角的存在,然後要求學生對這8個角進行分類,可以自己分,也可以分小組分一分,並互相說一說你是根據什麼來分的。在活動中,發現學生只能通過用眼觀察第個角的大小,還發現有學生是在下面拿著三角板對著黑板上的角進行量一量,再把結果記下來。在這期間,學生根本沒有真正的進行有效的動手,只能靠觀察,猜測等一些方法來分類,沒有把銳角與鈍角的特徵與概念在操作中得以掌握和理解。

2、在教學了銳角與鈍角的概念後,陳老師按排了學生找生活中的角這一環節,素材都是由教師提供,這樣對學生能夠自己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的能力得不到體現,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就不能體會得那麼深入。

3、畫角時,蘇老師要求學生畫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學生也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畫,抽個別學生板演,然後就評一下,這樣會不會對這一環節的設計太過於草草過場,因為畫角不僅要畫出一個角來,還要畫出的角要是銳角或鈍角,你是怎樣判斷的,但可惜這麼好的一個環節就這樣過場了。

4、用2把三角尺拼出角的活動,安排的非常好,這裡對於將來角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對知識的銜接是很到位的。

商榷之處:我個人覺得課堂作業本還是最後來做比較好,不要再中間上課過程中做。一個課堂作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檢測課堂上的效率的,那麼剛講一個內容,馬上做;接著,又講一個內容再做。對學生來說,勢必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個人拙見。

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第一層:認識並會看扇形統計圖,知道扇形統計圖表示的意義,瞭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班上有待提高型(約佔總數的15% )的學生能達到。

第二層:用比較的方法發現並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有較強的解讀資訊、重組資訊的能力。發展型60%的學生能達成。

第三層:對扇形統計圖的繪法有所瞭解。不僅只關注統計結果,更要在資料的收集、整理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實事求是、嚴謹科學的態度。超前型25%的學生能達成。

第四層:德育教育:通過調查學生體重,教育學生要養成合理飲食、堅持鍛鍊的良好生活習慣。同時還要教育學生熱愛祖國。

教學重難點:比較發現扇形統計圖的優點。

教學過程:

一、呈現資訊,提出問題。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肥胖在我國正在逐漸成為一種突出的流行病,而且在青少年人群中尤為突出。明明對五年級一班學生的體重情況進行了調查。資料如下表:

體重型別營養不良較低體重正常體重超重肥胖人數5,7,13,3,4佔總人數的百分比15.6%,21.9%,40.6%,9.4%,12.5%,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你從中明白什麼?

二、描述資料,分析資料,認識扇形統計圖

1、用條形統計圖描述資料。(全員參與)

師:不同體重型別的人數情況怎樣呢?怎樣能看得更清楚呢?

生: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

師:那就自行操作完成吧。

生:操作。

師:誰上來展示一下你的作品?這樣整理有哪些優點?

生:很清楚直觀表示出每種體重型別各有多少人。

師:怎樣能表示出每種體重型別的人數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幾?這需要用一種新的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2、介紹扇形統計圖的繪法。(超前型學生簡要了解)

師:扇形統計圖的繪法雖然不需要大家掌握,但最起碼要知道是怎麼回事。繪製扇形統計圖時,是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佔總數的百分比。各扇形大小的確定是根據圓心角的度數。

3、引導學生從扇形統計圖發現資訊。(全員參與)

師:仔細觀察扇形統計圖,從中你能發現哪些資訊呢?

生:回答。

4、對比發現。(發展型學生)

師:比較兩種統計圖,你有什麼話要說?

生1: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

生2: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與總數的關係。

師:那能說說扇形統計圖有什麼優點嗎?

生:能清楚表示各部分與總數的關係。

師:在具體情況中應該怎樣選擇用哪種統計圖呢?

生:要表示各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用扇形統計圖。

師:實際應用時看來要根據需要靈活合理選擇統計圖。

(德育教育):通過列表法整理資料,學生了解到有一大半學生身體不夠健康,從而教育學生要合理飲食,加強鍛鍊,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同時,告訴學生現在國会考高中,無論是超出或低於正常體重,差1斤減1分。

三、自主練習,鞏固內化。

1、全員參與:書105頁第1題。讓學生先自己閱讀統計圖,然後與同伴說一說發現了哪些資訊。交流時重點說說各部分所表示的實際意義。使學生對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有簡單瞭解。教育學生:我國有56個民族,我們是一個大家庭,加強民族團結尤為重要(第一個扇形圖)。

通過觀察扇形圖,教育學生我們現在所處的年齡段佔我國人口很大的比重,所以我們肩負重任,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2、獨立解決第2 、 3題。

3、第4題,先讓學生說說各部分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再讓學生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佔的百分比分別進行比較,明確百分比大的其含量就高。

4、第5題分層練習:出示扇形統計圖後,問題分三個層次出現:

一層:如果五年級共有400名學生,你能提出兩個問題並解答出來嗎?

二層:如果喜歡排球運動的有30人,你能提出兩個問題並解答出來嗎?

三層:如果喜歡籃球和足球的共有120人,你能提出兩個問題並解答出來嗎?

你自行選擇適合自身水平的題目進行解答。

小結:無論選擇哪層題,從計算結果上看,你認為學校應該組織哪種球類比賽?理由是什麼?

四、全課小結,分層佈置作業。

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發現?課後請同學們找找扇形統計圖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有能力的同學找找三種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對比分析其理由。

設計:xx

執教:xx

五、教學後記:

多數同學對扇形統計圖不是很陌生,基本達成了預定目標。班上有待提高型15%的學生能認識並會看扇形統計圖,知道扇形統計圖表示的意義,瞭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發展型60%的學生能用比較的方法發現並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有較強的解讀資訊、重組資訊的能力。超前型25%的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繪法有所瞭解。不僅只關注統計結果,而且在資料的收集、整理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實事求是、嚴謹科學的態度。除個別學生的表述不夠流利完整,對意義的理解還是比較到位。更為重要的是我充分利用書中教材,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品德教育,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設計5

20xx年7月3日,我校在多媒體教室組織了“20xx-20xx學年教學經驗交流會”,學校全體教師參加了此次交流活動,會上由六年級各科教師代表、各年級段教師代表分享了他們的教學經驗。聽了這些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使我受益匪淺,現談談學習收穫。

一、備課是上課的根本。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所謂“有備而來,有備無患”,“只有課前的精心預設,才有可能在課堂上實現精彩的生成”。課堂教學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連續性,作為藝術創造和再創造的備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經武裝的戰士上戰場,只能束手就擒;沒有充分準備的課堂,教師的語言乾癟蒼白,教師的思維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充其量也不過是“信口開河”,談不上駕馭課堂的能力。我想,這也就是樑娟老師說“備課是上課的根本”的原因吧。

二、利用好假期。

楊書花老師在交流時提到,要充分利用好假期。這也充分印證了“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放寒假,差距越拉越大。”這句話的內涵。“學霸”們在放假期間會繼續進行有效學習,才與其他學生徹底拉開距離。雖然我們國小生自控能力差,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家長對其進行監督,繼續讓學生在家進行“高效”學習。三、及時複習很重要。

劉煥梅老師在交流時說,她要求學生每節課上課前都複習一遍上節課內容,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國小生在學習知識時,都往往只重視上課時的學習,和課下完成作業,忽略了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這兩個很重要的過程,劉老師的“課前複習”起到了督促學生認真複習的作用,如果我們能夠長期的堅持下去,我相信大家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有所不同,學生的成績一定會使我們大吃一驚。四、經常關注、鼓勵後進生對於後進生,我們不能排斥,因為他們的成績差,本來就有自卑的心理,如果再受到老師的冷落,那他們就會越來越情緒化,成績會越來越不理想。所以,田寧老師提到要時常關注後進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只要他們有一點小小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楊。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全班的成績。

以上是我聽了這次交流會的收穫,對於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會一如既往地向這些優秀教師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使自己躋身於優秀教師之列。

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結合課本提供的具體情境,探索發現餘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麼是迴圈小數。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初步瞭解迴圈小數的意義,迴圈小數的讀寫方法,通過生活例項、實踐、觀察、分析達到認識理解並能應用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4、創設綜合的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正確理解迴圈小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課題

請同學們集中精神聽錄音,想一想火車行進時車輪滾動發出的聲音有什麼特點?

生:咔嚓,咔嚓……重複的出現。

同學們,請觀察這是什麼圖片?(出示自然界水迴圈的動態圖片)

在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像水一樣的不斷出現的迴圈現象?

生舉例

師:講的好,同學說的都對,你們的知識可真豐富!其實我們數學中也存在著這種有趣的迴圈現象,大家想不想理解數學中的迴圈問題?

二.自學探究,發現新知

(一)、認識迴圈小數

1.出示算式,揭示矛盾

現在我們來一組有趣的做題比賽(電腦出示)每組完成一題,看哪個組的同學先完成,每組選一名代表黑板來做

2. 44÷4 1÷3 58.6÷11 3.45÷5

儘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計算。在算中讓他們去感知去體會“無限”與“有限”,“迴圈”與“不迴圈”的數學現象。

教師評出冠軍組,待學生髮現不公平後請同學說出其中的道理。

2.討論:

①第(2)(3)最難在哪兒?如果繼續除下去,會是什麼樣子的?

②商為什麼會重複出現?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教師隨著學生的彙報課件演示導致除不盡的原因是餘數重複出現,商也依次不斷出現。那你怎麼表示這種情況的商,省略號又表示什麼意思?

你能寫出幾個像這樣的小數嗎?

像這樣的小數,叫做迴圈小數。(板書課題)

3.總結迴圈小數的定義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幾個迴圈小數的小數部分看看他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不同點?你能得出什麼結論?把你的想法可以和同桌或小組人商量一下

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不斷”,“重複出現”,“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從某一位起”引導學生概括出以上特點。

由學生概括出迴圈小數定義: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迴圈小數4.小結:同學們真不簡單,老師把你們總結的感念整理了一下,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把這個概念默記在心裡。

5.現在我們利用這個定義判斷下面的小數哪些是迴圈小數?

1.5353…… 0.19292 8.4666….. 5.314162….. 5.745547…..

(二).迴圈小數的簡便寫法

剛才我們認識了迴圈小數,迴圈小數有自己的寫法,請同學把書打到27頁,自己看一看,你都知道了什麼?第二種寫法比第一種簡便

寫出板書中的迴圈小數的簡便寫法。

(三).認識無限小數和有限小數

看板書中的迴圈小數,他們小數的位數是怎麼樣的?

像這樣小數部分是無限的小數,你能給他起個名字嗎?那麼黑板上(1)和(4)中他們的小數位數怎麼樣? 誰願意到黑板寫出什麼是有限小數

(四)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原來數學王國也有迴圈現象,那就是迴圈小數,接下來我們繼續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好嗎?

四.強化練習,促進內化

1.比較大小

2.把下面的三個數按從大到小順序排列

3.判斷正誤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迴圈小數,從你們的姿態、眼神及課堂反應中,老師感覺到這節課同學們聽得非常專心,那麼誰來說說,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想?

課後反思

迴圈小數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九冊上期教學內容,是一個新知識,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本節課通過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學生對“迴圈”、“無限”等過去沒有抽象的認識。我就採用學生熟悉的火車聲音、自然界水迴圈這一現象,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依次不斷、重複出現”。這使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學習狀態,並對這幾個難懂的詞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比賽誰先求出商,讓學生在不公平的“除盡”與“除不盡”的比賽中發現問題,初步感知有限小數,無限小數,迴圈小數這種數學現象,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節課通過讓學生算一算、想一想、觀察、比較、討論中獲得迴圈小數的概念。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與合作交流,創新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動腦、動眼、動口研究問題,獲取新知。再通過讓學生自學課本,瞭解和迴圈小數的簡便寫法以及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概念,讓學生自己發現新知,培養學生的閱讀數學書的習慣和自學的能力。

三、教學手段和練習設計配套。用多媒體出示迴圈小數的相關知識點和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並能根據國小生直觀━半直觀━抽象━概括的認知規律組織教學。運用新知,解決問題。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再通過討論、師解、生自評,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

四、通過回顧,思考,弄清本節課所獲得的新知識,在大腦裡留下深刻的印象,進一步明確學習重點,掌握知識要點對所學知識得到了及時的鞏固、提高、昇華。

附 :板書設計

迴圈小數

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著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數叫做迴圈小數。

2.44÷4=0.61 例7. 1÷3=0.33……=0.3

例8. 58.6÷11=5.32727……=5.327

有限小數 無限小數

,迴圈小數教學設計1

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能熟練地根據拋物線的定義解決問題,會求拋物線的焦點弦長。

教學重點:

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的有關應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拋物線的定義:平面內與一個定點F和一條定直線l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叫做拋物線。點F叫做拋物線的焦點,直線l叫做拋物線的準線。

2、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二、新授:

例1、點M與點F(4,0)的距離比它到直線l:x+5=0的距離小1,求點M的軌跡方程。

解:略

例2、已知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對稱軸為x軸,拋物線上的點M(—3,m)到焦點的距離等於5,求拋物線的方程和m的值。

解:略

例3、斜率為1的直線經過拋物線的焦點,與拋物線相交於兩點A、B,求線段AB的長。

解:略

點評:1、本題有三種解法:一是求出A、B兩點座標,再利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求出AB的長;二是利用韋達定理找到x1與x2的關係,再利用弦長公式|AB|=求得,這是設而不求的思想方法;三是把過焦點的弦分成兩個焦半徑的和,轉化為到準線的距離。

2、拋物線上一點A(x0,y0)到焦點F的距離|AF|=這就是拋物線的焦半徑公式,焦點弦長|AB|=x1+x2+p。

例4、在拋物線上求一點P,使P點到焦點F與到點A(3,2)的距離之和最小。

解:略

三、做練習:

第119頁第5題

四、小結:

1、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需判斷焦點所在的座標軸和確定p的值,過焦點的直線與拋物線的交點問題有時用焦點半徑公式簡單。

2、焦點弦的幾條性質:設直線過焦點F與拋物線相交於A(x1,y1),B(x2,y2)兩點,則:①;②;③通徑長為2p;④焦點弦長|AB|=x1+x2+p。

五、佈置作業:

習題8.5第4、5、6、7題。

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設計示例

運用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分析和判斷一個多項式是否為完全平方式,初步掌握運用完全平方式把多項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理解完全平方式的意義和特點,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全面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4.通過運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把一個代數式看作一個字母”的換元思想,數學教案-運用公式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運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

難點:靈活運用完全平方公式公解因式.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

1.問:什麼叫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因式分解的方法?

答: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乘積形式,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我們學過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及運用平方差公式法.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x4-ax2 (2)16m4-n4.

解 (1) ax4-ax2=ax2(x2-1)=ax2(x+1)(x-1)

(2) 16m4-n4=(4m2)2-(n2)2

=(4m2+n2)(4m2-n2)

=(4m2+n2)(2m+n)(2m-n).

問:我們學過的乘法公式除了平方差公式之外,還有哪些公式?

答:有完全平方公式.

請寫出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是:

(a+b)2=a2+2ab+b2, (a-b)2=a2-2ab+b2.

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如何運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項式因式分解.

二、新課

和討論運用平方差公式把多項式因式分解的思路一樣,把完全平方公式反過來,就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這就是說,兩個數的平方和,加上(或者減去)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等於這兩個數的和(或者差)的平方.式子a2+2ab+b2及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上面的兩個公式就是完全平方公式.運用這兩個式子,可以把形式是完全平方式的多項式分解因式.

問:具備什麼特徵的多項是完全平方式?

答:一個多項式如果是由三部分組成,其中的兩部分是兩個式子(或數)的平方,並且這兩部分的符號都是正號,第三部分是上面兩個式子(或數)的乘積的二倍,符號可正可負,像這樣的式子就是完全平方式.

問:下列多項式是否為完全平方式?為什麼?

(1)x2+6x+9; (2)x2+xy+y2;

(3)25x4-10x2+1; (4)16a2+1.

答:(1)式是完全平方式.因為x2與9分別是x的平方與3的平方,6x=2·x·3,所以

x2+6x+9=(x+3) .

(2)不是完全平方式.因為第三部分必須是2xy.

(3)是完全平方式.25x =(5x ) ,1=1 ,10x =2·5x ·1,所以

25x -10x +1=(5x-1) .

(4)不是完全平方式.因為缺第三部分.

請同學們用箭頭表示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與多項式9x2+6xy+y2中的對應項,其中a=?b=?2ab=?

答:完全平方公式為:

其中a=3x,b=y,2ab=2·(3x)·y.

例1 把25x4+10x2+1分解因式.

分析:這個多項式是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項“25x4”是(5x2)的平方,第三項“1”是1的平方,第二項“10x2”是5x2與1的積的2倍.所以多項式25x4+10x2+1是完全平方式,可以運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解 25x4+10x2+1=(5x2)2+2·5x2·1+12=(5x2+1)2.

例2 把1- m+ 分解因式.

問:請同學分析這個多項式的特點,是否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有幾種解法?

答:這個多項式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項“1”是1的平方,第三項“ ”是 的平方,第二項“- m”是1與m/4的積的2倍的相反數,因此這個多項式是完全平方式,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解法1 1- m+ =1-2·1· +( )2=(1- )2.

解法2 先提出 ,則

1- m+ = (16-8m+m2)

= (42-2·4·m+m2)

= (4-m)2.

三、課堂練習(投影)

1.填空:

(1)x2-10x+( )2=( )2;

(2)9x2+( )+4y2=( )2;

(3)1-( )+m2/9=( )2.

2.下列各多項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是,可以分解成什麼式子?如果不是,請把多

項式改變為完全平方式.

(1)x2-2x+4; (2)9x2+4x+1; (3)a2-4ab+4b2;

(4)9m2+12m+4; (5)1-a+a2/4.

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2-24a+144; (2)4a2b2+4ab+1;

(3)19x2+2xy+9y2; (4)14a2-ab+b2.

答案:

1.(1)25,(x-5) 2; (2)12xy,(3x+2y) 2; (3)2m/3,(1-m3)2.

2.(1)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把第二項的“-2x”改為“-4x”,原式就變為x2-4x+4,它是完全平方式;或把第三項的“4”改為1,原式就變為x2-2x+1,它是完全平方式.

(2)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把第二項“4x”改為“6x”,原式變為9x2+6x+1,它是完全平方式.

(3)是完全平方式,a2-4ab+4b2=(a-2b)2.

(4)是完全平方式,9m2+12m+4=(3m+2) 2.

(5)是完全平方式,1-a+a2/4=(1-a2)2.

3.(1)(a-12) 2; (2)(2ab+1) 2;

(3)(13x+3y) 2; (4)(12a-b)2.

四、小結

運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個多項式分解因式的主要思路與方法是:

1.首先要觀察、分析和判斷所給出的多項式是否為一個完全平方式,如果這個多項式是一個完全平方式,再運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它進行因式分解.有時需要先把多項式經過適當變形,得到一個完全平方式,然後再把它因式分解.

2.在選用完全平方公式時,關鍵是看多項式中的第二項的符號,如果是正號,則用公式a2+2ab+b2=(a+b) 2;如果是負號,則用公式a2-2ab+b2=(a-b) 2.

五、作業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1)a2+8a+16; (2)1-4t+4t2;

(3)m2-14m+49; (4)y2+y+1/4.

2.(1)25m2-80m+64; (2)4a2+36a+81;

(3)4p2-20pq+25q2; (4)16-8xy+x2y2;

(5)a2b2-4ab+4; (6)25a4-40a2b2+16b4.

3.(1)m2n-2mn+1; (2)7am+1-14am+7am-1;

4.(1) x -4x; (2)a5+a4+ a3.

答案:

1.(1)(a+4)2; (2)(1-2t)2;

(3)(m-7) 2; (4)(y+12)2.

2.(1)(5m-8) 2; (2)(2a+9) 2;

(3)(2p-5q) 2; (4)(4-xy) 2;

(5)(ab-2) 2; (6)(5a2-4b2) 2.

3.(1)(mn-1) 2; (2)7am-1(a-1) 2.

4.(1) x(x+4)(x-4); (2)14a3 (2a+1) 2.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多項式的因式分解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提取公因式法及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重點放在判斷一個多項式是否為完全平方式上,採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從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2.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點和靈活運用公式把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課堂練習,讓學生從不同側面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點.例1和例2的講解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分析和解答,使學生當堂能夠掌握運用平方公式進行完全因式分解的方法.

數學教學設計9

 活動內容:10以內的環形計數

活動目的:

對環形排列的物品感興趣。

感知周圍生活中環形數的現象,瞭解環形排列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嘗試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數數,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環形物品:如圓盤、花盆等

2、引導幼兒發現環形物品的特點。

3、盤子、自貼紙、紙、筆等。

活動過程:

引導幼兒思考:物品上面的東西有幾個?要怎能數?讓幼兒自由數。

展出幼兒的結果。引導幼兒思考:同樣的東西,為什麼大家數的結果不一樣?你們是怎樣數的?

請幼兒思考:怎樣數才能準確地數出盤子上的圖案?

請幼兒圍繞“有什麼標記的方法”自由探索準確的計數方法,感受環形計數的要領。

比一比、說一說什麼方法又快又準確?

引導幼兒交流:這些物品為什麼要用環形排列?生活中還有什麼是環形排列?

數學教學設計10

寒假期間我讀了《數學教學設計》一書,受益頗深,我對其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學媒體能使教學物件生動形象,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多感官、多渠道參與資訊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現代的素質教育觀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數學教學媒體的選擇也應遵循這一點,不同的學生應該擁有屬於他們的最適合的媒體。作為一個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青年教師,我覺得自己特別有發言權,記得高中的時候上立體幾何,每每講到一個概念、定理,數學老師總會提到木匠師傅……,從某些同學困惑的表情中,更從他們課後的埋怨中我能體會到,無論老師說得如何生動,總不如把現實的工具拿進課堂來得具體。那時我就在想,要是以後我做了一名數學教師,在幾何課上我會把木匠工具搬進課堂,讓空間想象力貧乏的學生在實物的演示下,靜與動的實踐過程中豁然開朗。今天當我踏上數學教師崗位的時候,在課堂上對曾經我們視之為神話的木匠卻隻字不提,更不用說搬工具了,這就是選擇教學媒體的可能性和針對性,對於一個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來說,要想看到木匠造房子時的技巧簡直是天方夜譚,而搬一套木匠工具進課堂也不容易。因此,通過製作各種模型和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便成了我的目標。

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一一呈現給學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瞭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東西,剛開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書可以讓教學內容留下痕跡,有些邏輯性很強的數學原理是需要時間細細品味的,尤其是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思考,在課後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不但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且不說老師的板書需要藝術的美感,但至少要清晰自然,給學生們好的視覺享受。老師的板書速度要適當,既要考慮到課的教學進度,又要考慮到記筆記的同學。老師在板書的時候也可以適當修飾,增添色彩,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板書的形式可以多樣,提綱式使內容簡明扼要,表格中的分類和比較使教學物件嚴謹而細密,圖式的特點是清晰、直觀形象,線索式往往特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學生的思路更好的展開,簡圖式有鍛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生動活潑。而老師只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板書形式,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而我記得在我上學期交的碟片中,同組的老師就向我提出過,我的板書不太有條理,我想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改進的。

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並掌握弧度制的定義;

(2)領會弧度制定義的合理性;

(3)掌握並運用弧度製表示的弧長公式、扇形面積公式;

(4)熟練地進行角度制與弧度制的換算;

(5)角的集合與實數集之間建立的一一對應關係。

(6)使學生通過弧度制的學習,理解並認識到角度制與弧度制都是對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證統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過探究理解並掌握弧度制的定義,領會定義的合理性。根據弧度制的定義推導並運用弧長公式和扇形面積公式。以具體的例項學習角度制與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確使用計算器。

三、情態與價值

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同學們掌握另一種度量角的單位制———弧度制,理解並認識到角度制與弧度制都是對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證統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關係。角的概念推廣以後,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與實數集之間建立了一一對應關係:即每一個角都有唯一的一個實數(即這個角的弧度數)與它對應;反過來,每一個實數也都有唯一的一個角(即弧度數等於這個實數的角)與它對應,為下一節學習三角函式做好準備。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弧度制定義;熟練地進行角度制與弧度制地互化換算;弧度制的運用。

難點:理解弧度制定義,弧度制的運用。

教學工具

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有人問:海口到三亞有多遠時,有人回答約250公里,但也有人回答約160英里,請問那一種回答是正確的?(已知1英里=1.6公里)

顯然,兩種回答都是正確的,但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數值呢?那是因為所採用的度量制不同,一個是公里制,一個是英里制。他們的長度單位是不同的,但是,他們之間可以換算:1英里=1.6公里。

在角度的度量裡面,也有類似的情況,一個是角度制,我們已經不再陌生,另外一個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角的另外一種度量制———弧度制。

二、講解新課

1。角度制規定:將一個圓周分成360份,每一份叫做1度,故一週等於360度,平角等於180度,直角等於90度等等。

弧度制是什麼呢?1弧度是什麼意思?一週是多少弧度?半周呢?直角等於多少弧度?弧度制與角度制之間如何換算?請看課本,自行解決上述問題。

2。弧度制的定義

長度等於半徑長的圓弧所對的圓心角叫做1弧度角,記作1,或1弧度,或1(單位可以省略不寫)。

(師生共同活動)探究:如圖,半徑為的圓的圓心與原點重合,角的終邊與軸的正半軸重合,交圓於點,終邊與圓交於點。請完成表格。

我們知道,角有正負零角之分,它的弧度數也應該有正負零之分,如—π,—2π等等,一般地,正角的弧度數是一個正數,負角的弧度數是一個負數,零角的弧度數是0,角的正負主要由角的旋轉方向來決定。

角的概念推廣以後,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與實數集R之間建立了一一對應關係:即每一個角都有唯一的一個實數(即這個角的弧度數)與它對應;反過來,每一個實數也都有唯一的一個角(即弧度數等於這個實數的角)與它對應。

四、課堂小結

度數與弧度數的換算也可藉助“計算器”《中學數學用表》進行;在具體運算時,“弧度”二字和單位符號“rad”可以省略如:3表示3rad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應確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廣之後,無論用角度制還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與實數的集合之間建立一種一一對應的關係。

五、作業佈置

作業:習題1.1 A組第7,8,9題。

課後小結

度數與弧度數的換算也可藉助“計算器”《中學數學用表》進行;在具體運算時,“弧度”二字和單位符號“rad”可以省略如:3表示3rad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應確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廣之後,無論用角度制還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與實數的集合之間建立一種一一對應的關係。

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素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或組合數。

2、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符號感。

3、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和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有趣的數學廣角。(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1)師: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紅。週末到了,小紅的班上要組織一次遊樂活動,她想邀請大家去參加,你們願意嗎?不過小紅有一個小小的請求,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幫助她。

師:既然是參加遊樂活動,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穿什麼衣服。

小紅的衣櫃裡放著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圖片),她可以怎樣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學生活動策略:

①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擺一擺。

②引導討論:有這麼多種不同的穿法,怎樣才能做到不遺漏、不重複呢?(教師結合課件演示,介紹連線法。)

③組織學生討論:上裝的件數和下裝的件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關係?

(2)媽媽為小紅準備了豐盛的早餐:

飲料有:牛奶、豆漿

點心有:蛋糕、油條、餅乾

如果飲料和點心只能各選一種,小紅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學生活動策略:

(1)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連線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2、智闖五關。

第一關:幫小動物組數

教師出示三隻小動物手拿數字卡片的畫面,提問:用數字卡片4、5、6可以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

學生活動策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數字卡片在數位順序表中擺一擺,並作好記錄。

(2)各小組彙報後,教師指定幾名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進而引導學生髮現組數的規律。

第二關:走路中的數學問題

教師出示情境圖,告訴學生:從學校到少年宮有A、B兩條路可走,從少年宮到動物園有C、D、E三條路可走。提問:從學校經過少年宮到動物園,一共有幾條路可走?

學生活動策略:學生拿出課前老師發的線路圖,自己用筆畫一畫。

第三關:足球比賽中的數學問題

20xx年亞洲盃A組有4個球隊參賽,每兩個球隊都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學生活動策略:教師請學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個球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比賽場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來。

第四關:握手中的數學問題

教師出示畫有四位小朋友的圖片,提問:每兩個人握一次手,四個人一共握幾次手?

學生活動策略:每個小組選出四位同學實際做一做。

第五關:佳佳的密碼箱。

教師出示情境圖,告訴學生:佳佳的密碼箱中的密碼是一個兩位數,左邊有數字1、2、3,右邊有數字4、5、6。可佳佳把提前設好的密碼給忘了,她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學生活動策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所有可能的結果。

在此題的基礎上拓展:

★如果左邊的數字有1、2、3、4,右邊的數字有5、6、7、8,佳佳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如果左邊的數字有1、2、3、4、5、6、7、8、9,右邊的數字有1、2、3、4、5、6、7、8、9,佳佳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四、機動練習

如果老師想給今天這節課表現最好的三位同學照一張合影,請同學們思考,三個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師也參加進來,四個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同學們課下思考。

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91~92頁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鐘面上的整時數,先讓學生認識時針和分針,再認識鐘錶(包括電子錶)表面上的整時數.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錶針、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情感目標:

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讀寫鐘錶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

正確迅速說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鐘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猜謎: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

生異口同聲地說:“鬧鐘”。

師:鬧鐘有什麼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們起床。

生2:可以告訴我什麼時候幹什麼。

生3:可以告訴我們時間。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

板書:認識鐘錶

[評析: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謎語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二、 動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鬧鐘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麼,然後小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觀察活動。(師:課件出示4時)

師: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鐘面上都有些什麼?

生1:我的鐘面上有三根針,又粗又短的是時針,較粗較細的是分針,那個又長又細的是秒針(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時針、分針及名稱。)。

師:這個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經認識秒針了,真了不起,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會更一步地認識秒針。鐘面上還有什麼?

生2:鐘面上有12個數。

師:小朋友們觀察地真仔細,下面,我們再來觀察一下,看看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怎麼走的?(邊說邊拿實物鍾演示)

生:我知道了,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順著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師: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一撥小鬧鐘嗎?體驗時針、分針是怎麼走的。

生:動手撥小鬧鐘。

[評析:這裡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認識整時。

請同學看這個鐘面,誰知道現在表示的時刻是幾時?(出示2時的鐘面)

生:2時。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1:媽媽教過我。

生2: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2,就是2時。

生3:我是這麼想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2,這時的時刻就是2時。

師:咱們同學真了不起。那這個時刻又是幾時呢?(手指大螢幕的4時)

生:4時。

師:你又是怎麼知道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同桌互相說。

師:請同學看大螢幕,這時的時刻你能馬上說出是幾時嗎?

生:8時。

師:這個時刻我們一般該幹什麼呢?

生:我們在上課。

生:有時候,晚上的8時,我們在睡覺。

師:時間是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師: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刻的方法嗎?

生:沉默。

師:好,我們小組討論討論。

生:展開熱烈的討論。

師:誰願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小結: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對,是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想不想親自動手撥一撥小鬧鐘?

生:想。

師:撥一個8時,看誰撥的又對又快,注意時針、分針轉動的方向。

生:動手撥小鬧鐘。

師:請同學看大螢幕,你撥的和大螢幕上面的一樣嗎?

師:真了不起,我們再來撥一個3時。

生:撥鍾。

師:誰願意上來展示給大家看,說說你是怎麼撥的?

生:積極舉手表現自己。教師及時給以獎勵。

[評析: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

3.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師:想不到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這麼強,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的觀察能力怎麼樣?請大家看你桌上的這張圖,你能馬上寫出鐘錶顯示的時刻是幾時嗎?比比看誰寫的又對又快?

生:獨立完成填空,有同學小聲說:“怎麼兩個都一樣?”

師:你發現什麼了?

生1:兩個一樣,都是9時。

生2:兩個都是9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9時,一個是晚上9時。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為什麼會有兩個9時呢?

生3:我知道,因為一天,時針要走兩圈,所以有兩個9時。

師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對了,一天時針在鐘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兩個9時,因此,要準確地表達時刻,還得會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

[評析:讓學生髮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瞭解時針要在鐘面上每天轉兩圈,所以一天中有兩個9時,拓展了學生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並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請同學們看大螢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什麼時刻幹什麼嗎?

生1:小紅7時起床。

生2:早上,媽媽叫小紅起床。

生3:小紅在早上7時起床。

師:那你是幾時起床,又是幾時睡覺的?在鐘面上撥出來,並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活動。

師:我們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師:撥一個你最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你在幹什麼?

生:動手撥小鬧鐘。

師: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做做課中操。

[評析: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絡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方法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用這種鐘錶示時刻外,還能用什麼表示時刻呢?

生:用手錶

生:用電子錶。

(電腦出示3個時刻)

師:請同學們看這三個時刻,你發現了什麼?

生1:都表示5時。

生2:一個是鍾,一個是手錶,一個是電子錶。

生3:我發現前兩個都是用分針時針表示的,第三個是用電子錶顯示的。

師:仔細觀察,電子錶是怎麼顯示時間的?

生:電子錶的表面有兩個點,左邊是幾就表示幾時,右邊是幾,就表示幾分。

師: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們獎勵給他一塊獎牌。說的非常好,電子錶的表面有兩個點,當兩個點的左邊是幾,同時,兩個點的右邊是兩個0,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像電子錶顯示的這種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

生1:電話顯示器上。

生2:電視上。

生3:手機上。

師:你能試著用這種方法表示2時嗎?

生:練習。

師:誰願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寫法?

生:積極要求表現自己。

師:(大螢幕顯示8時)8時和3時用這種表示方法,又該如何表示呢?

生:在練習本上用第二種表示方法寫。

[評析:通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了表示時間的兩種方法,再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尋,為學生再次積累感性認知。]

三、應用新知,鞏固發展。

1.師:請同學看大螢幕,時間老人還給我們送來2個鐘面,你能準確地說出現在是幾時,並說說這時候你該做什麼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你能試著用兩種方法把這兩個時刻表示出來嗎?

生:獨立完成。

師:請同學仔細觀察這兩個鐘面,看看6時和12時,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有什麼特點?

生:6時,時針和分針成了一條線。12時,時針和分針合在一起了。

2.師:猜謎:公雞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鬧盈盈,長針、短針成一線,請問這時幾時整?

生:6時整。

師:誰有補充?

生:早上的6時整。

師:那再過一小時是幾時呢?

3.手勢遊戲:由老師給大家做幾個手勢,看看哪個小朋友能根據老師的手勢馬上說出是幾時整?(3時、6時、9時、12時)

4.下面,我們來玩個撥鐘錶的遊戲,同桌兩人一人在鐘面上撥針,另一個人說時刻,交換練習。

5.我們來玩個小品好不好?請幾個小朋友上臺來做幾個動作,你猜他時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用你的小鬧鐘撥出時刻,誰最先撥好就上好鬧鈐。

(1) 洗臉:撥的時刻有6時,6時半,7時,9時理由是晚上睡覺前洗臉。

(2) 睡覺:撥的時刻有8時,9時,10時,1時理由是午休。

(3) 讀書:撥的時刻有8時,9時,10時。

(4) 吃飯;撥的時刻有7時吃早飯,12時吃午飯。

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表演的小品真精彩,撥出的時間也很合理,一節課馬上就過去了,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我們不但要珍惜時間,還要合理利用時間,準確掌握時間,按時起床,按時睡覺,不浪費時間,做個遵守時間的好學生。能做到嗎?

四、全課總結。

能和小朋友共同上一節課,老師感到非常的高興,那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好嗎?

[總評:充分利用了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絡實際。體現數學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設計新穎。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高潮迭起,教師科學有效地引導,給人一種漸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覺。整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2.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定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3.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學生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4.評價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光彩。李老師絕不吝嗇對學生的讚揚與激勵,教師的一顆愛心使評價煥發出藝術的魅力。

5.整節課收放自如,學生和諧發展。師生角色分明,關係親切融和。教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又一個的情境,引發一環又一環的問題,促使學生層層深入的思考,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數學教學設計14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這就是“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於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努篇一: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

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這就是“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於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努力向“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方面發展。向“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方面發展。

過這次的學習,對教學設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課堂上又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結合自己的單元教學設計嘗試了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認識到: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

還認識到:教學評價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許多重要的作用。教學評價的結果為改進教學與檢驗教師提供依據;教學評價的結果為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情況提供反饋;評價作為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的一種工具,用於查明在達到一整套教學目標時,可供選擇的程式是否同樣有效;利於實現教學過程的科學化,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利於端正教學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這樣的學習,會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自己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數學教學設計15

一、活動內容:

《大和小》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2、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培養初步的比較能力。

三、活動重點:

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四、活動難點:

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

五、活動準備:

1、大、小熊、大、小椅子各一個,水果卡片若干。

2、課件。

六、活動過程

1、感知大和小。

(1)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感知大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熊。

老師:“寶寶,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客人,看,誰來了?”老師:它們一樣大嗎?幼兒:不一樣大

老師:“比比看,哪隻大,哪隻小?”(教師比劃)幼兒:一隻大,一隻小,幼兒:這隻大,那隻小

(2)引導幼兒分別向大熊、小熊問好。

老師:“寶寶,向大熊問好!”鼓勵個別幼兒親親大熊或跟大熊握手。幼兒:大熊你好!

老師:“你會向小熊問好嗎?”幼兒:小熊你好!

老師:“客人來了,要請客人坐,這兒有兩張椅子,比一比,一樣大嗎?”幼兒:不一樣大,一張大,一張小。

老師:大的給誰坐,小的給誰坐合適呢?幼兒:大椅子給大熊,小椅子給小熊。

教師請個別幼兒將熊分別送到相應的椅子上。

2、按大小分類。

“熊寶寶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禮物,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師幼共同認識熊寶寶送給大家的水果。老師做神祕狀,咦,誰在哭?哦,原來它們覺得擠,請寶寶們想辦法幫幫他們,引導幼兒把他們分開,大水果放在打籃子裡,小水果要放在小籃子裡,然後請幼兒來試試,對做得好的幼兒給予表揚。

3、遊戲:氣球變變變

“今天老師也收到了熊寶寶的禮物呢,看,是什麼?”出示氣球,“這是什麼顏色的氣球?”(紅氣球)

“怎樣使它變大呢?”引發思考。幼兒:吹氣。幼兒:打氣小朋友給老師加油將氣球變大。

“小氣球變得怎樣了?”幼兒:變大了。

“那要讓氣球變小,該怎麼辦呢?”幼兒:放氣

教師操作,慢慢將氣球中的氣放掉。

“仔細聽聽有什麼聲音?”幼兒:呲呲的聲音。

4、活動結束

師生共同去戶外遊戲,手拉手圍成圓作氣球狀,聽口令變大變小。大家一起玩變大變小的遊戲,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