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才華庫 1.32W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5篇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

目標確定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以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例項合活動情境,讓學生建立“平均分”概念,並結合具體的例項嘗試平均分。

3.學情分析:

“平均分”的概念學生不是很瞭解,但學生對“每份同樣多”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是很困難,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進行分一分,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

學習目標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評價設計

1、學生嘗試分糖活動,完成對目標1的評價。

2、學生分一分,並獨立完成課堂練習題,完成對目標2的評價。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準備春遊食品的情境圖。以小精靈聰聰的身份說二(1)班明天要去參觀科技園。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遊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

2.讓學生觀察畫面,並請學生說一說了解到的情況。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我們來幫助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遊食品好嗎?我們先來分糖。

(1)學生用6個小○表示,嘗試分一分。

(2)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3)彙總分的結果後告訴學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4)讓學生再次分一分,這次要求把6個糖平均分。

2.鞏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看清題意。特別請學生說一說“平均分是什麼意思?”

(2)出示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2題。

一共有()片楓葉,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讓學生用12張正方形卡片代替楓葉,擺一擺。擺好後,按要求填空。

3.教學例2,嘗試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書第9頁例2提出: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請各組用實物圖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分的結果。

(4)教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後,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4.獨立進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9頁“做一做”.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獨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務。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的第1題。

(1)回憶:什麼中平均分?

(2)判斷:哪是平均分,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2.練習二的第2題。

動手在線上畫圓,然後填空。

3.練習二的第3題。

(1)讓學生根據題意準備學具卡片。請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風車”。

(2)讓學生獨立完成把風車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歸納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後,每份分得同樣多。

板書設計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

2.經歷看一看、說一說、分一分等數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培養會學習、樂學習、敢於表達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小棒20根。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活動的關係。

教學過程:

 第一步:準備練習(情境匯入)

孩子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平均分”的知識,你們都學會了嗎?好,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熱熱身。請看大螢幕——講述遊戲規則:

請出每組4號回答問題,答對加2分,答錯本組同學補充,只加1分。

請出參賽選手。答題。1號加分。

 第二步: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

是啊,小熊貓很高興地把竹筍平均分給了4位小夥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難題了,需要好朋友來幫助,誰願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愛心,可是要想幫助它解決問題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知識,要學嗎?(要)

請看大螢幕——小熊貓就是被這6道題難住的,不過,你先別急,答案就藏在書裡,如果你找到了它,請把它圈起來,就可以幫助小熊貓了,開始吧!

讀一讀數學書13頁例4,並思考問題:

1、請你用自己的學具代替竹筍試著分一分,到底每盤應放( )個?

2、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過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4、想一想,12、4、3分別表示什麼?

5、你覺得除號怎麼寫最好看?它表示什麼意思?

6、你會讀這個算式嗎? 試著再讀一讀其它算式,如15頁第1題。

第三步: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活動規則:

1、與小組同學分享你的收穫,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小組同學幫助,弄明白後別忘了說聲“謝謝”。小組每人都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找出存在的問題。小組同學都發言的加合作學習分——5分。

老師巡視。

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哪道題有問題?準備幾號發言。

2、小組彙報學習成果,抽籤決定選題,推薦幾號答題加幾分,答錯扣相應的分數,本組同學補充加1分。

謝謝可愛的孩子們,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地幫助小熊貓解決了問題,不過,常老師想把這道題難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戰嗎?(敢)

請看大螢幕——搶答開始。

 第四步:教師點撥講解

你們太棒了!從這些題中我們發現平均分可以用除法來表示,除法的運算子號 “÷”,它就表示平均分,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你們學會了嗎?

 第五步:第二次嘗試練習

接下來我們進入下一環節——自我挑戰本領強

比賽規則:

老師搖號選答題人,為了我們小組的榮譽,你們可要好好準備呀!自選題目,答對加相應分值。答錯本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加1分。

悄悄告訴你,老師的考題就藏在13頁做一做1、2題和15頁2、3題,自己先在書上答題,好好準備一下!

答題——巡視——搖號——選題——加分

我們看看各個小組都得了多少分?

雖然各組獲得的分數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師為你們驕傲,最後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爭做小組中最受歡迎的人!有信心嗎?我期待著你的進步!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3

教材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景,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於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學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擺一擺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

1、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總數分成同樣多的份數或每份同樣多。在總數中分走同樣多的幾部份,也就是幾個減數相同,這樣用除法計算比較簡便。

2、在實際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義。通過擺學具我們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另一個數也用除法計算。

3、通過看一幅圖,列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的練習,溝通乘除法之間的聯絡。

4、知道了除法的含義,記住了2~6的乘法口訣,那麼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就比較容易了。求商時,根據乘法和除法的關係,先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訣。

5、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與除法含義是緊密相聯的,除法的含義有兩種,一是把總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個數裡有幾個另一個數。因此,除法應用題就有兩種數量關係。這兩種應用題的相同點都是除法含義,用除法計算,都已知要分的總數。不同點是其中的一個條件不同,問題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單位名稱也不同。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難點、關鍵:通過動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義。用除法計算應用題。能正確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例4,做一做,練習三1、2、題。

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後面。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說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並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學情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國小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驗。為此,教學時要藉助教材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瞭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例項,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於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明白“平均分”含義和會平均分的基礎上,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方法:

遊戲參與法,動手操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盤子。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可以放幾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是什麼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後彙報分的結果。

小結: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裡,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於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出示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①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後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後面。

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並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說一說。

3、出示:15÷3=5

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於5)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這一節課學了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3頁的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2、完成教科書第15頁練習三的第1、2題。

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採用“開火車”“接力賽”“抽卡遊戲”不同形式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掌握知識。

四、全課總結

五、佈置作業:

課本15頁的第3題,先擺一擺。

板書設計:

除 法

12÷4=3

除號

讀作:12除以4等於3。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並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

②、使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②、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禮貌待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紙條、磁鐵

學具:數字卡片、小棒

四、教學過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學們,你們分過東西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分東西,通過分東西學習新本領,好嗎?

動手實踐一:

⑴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⑵學生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⑶學生彙報

提問:誰願意說說他是怎樣分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在學生說的時候注意鼓勵有創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⑷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現了沒有?

⑸請學生說,並說說為什麼不一樣?

⑹教師歸納指出:最後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字卡片數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①、教師明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

③、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④、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2、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創設情境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創設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隻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課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隻小動物),老馬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課件出示6個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裡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我們206班的小朋友幫幫忙,把桃子分好,不過在動手之前有兩個問題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當學生說3份時,教師出示3只盤子)②、該怎樣分?

(2)、動手實踐三: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數字卡片代替桃子動手分。

(3)、觀看動畫演示分桃子的過程

教師:在同學們分的時候,老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馬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第一次分的過程)提問: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繼續分。(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

(4)、動手實踐四:

現在請同學們學老馬的樣子分一次?

(5)、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誰願意上臺分給大家看?(用磁鐵演示)

(6)、教師歸納小結:把6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裡,每盤放的同樣多,就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做。

2、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①、除號

表示除法的運算子號叫除號(板書:÷),先寫橫,橫要寫平,然後上下各一點,兩個圓點對齊。

②、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把要分的東西的總數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3寫在除號的後面,除號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個,2寫在等號的後面。(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整道算式讀作“6除以3等於2”(板書,全班齊讀一遍),學生讀“8÷4=2”進行鞏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書,學生齊讀),學生說“8÷4=2”的意義。

3、形成練習

(1)、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一小題

①、讀題,理解題意

請一名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做什麼?

②、動手實踐五:

學生根據題意進行操作並填出算式。

③、觀看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演示分小棒的過程。提問:總共分幾此?第一次每堆放幾根?

④、指導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幾根該用12除以幾?等於幾?

為什麼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麼意思?除號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4表示什麼?

(2)、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二小題

①、學生獨立做

②、集體訂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幾根該如何列式?12表示什麼?4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

③、比較一、二兩題

為什麼第一小題是除以3,而第二小題除以4?

(3)、做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所表示的意義。

4、歸納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麼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二的第一題

6、板書設計(略)

五、教學設計說明

1、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藉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後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①、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並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

楚、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

②、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③、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④、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⑤、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3、教學設計

①、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⑴、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律;

⑵、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為目標;

⑶、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⑷、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

②、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⑴、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彙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⑵、用"平均分"指導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後,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

⑶、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著平均分,並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後,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後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2.通過“推一推”“拉一拉”活動,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

3.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數學知識的實踐性,激發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能用語言描述出來。

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表述自己的發現。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學理念: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觀察法。

教具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紙,多媒體課件。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能夠感性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並能從生活中找到一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小組交流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能感受到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絡與區別。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請你仔細觀察我們的教室,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3.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們常見的圖形。為什麼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這麼廣泛呢?到底它們身上有哪些特徵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和討論,使學生感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使他們有了研究的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主體探索,合作研究。

1.討論交流。

(1)你們已經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識?

(2)你能分別指指它們的四條邊和四個角嗎?(指名完成)

【設計意圖:瞭解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合理確定教學起點;小組交流,每位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

2.研究長方形邊的'特徵。

(1)你能說說長方形四條邊的長短關係嗎?

(2).長方形有幾條長?幾條寬?請你觀察並大膽預測一下長方形的兩條長的長短有什麼關係?兩條寬的長短有什麼關係?

(3)長方形的兩條長和兩條寬也是相對的,也叫做對邊。用什麼方法來驗證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呢?

【設計意圖:學生大膽預測長方形的邊的特徵,通過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邊的特徵,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操作體驗。】

3.研究長方形角的特徵。

(1)長方形邊的特徵我們已經知道了,它的角有什麼特徵呢? 如何驗證呢?

【設計意圖:不同的學生可以通過動手摺一折、量一量等不同的方法,研究得出正方形角的特徵。】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徵。

(1)現在請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正方形邊的特徵和角的特徵。

(2)誰能來給大家說說你們的研究結果?

其實不但我們驗證了,科學家通過大量的驗證,證明所有的長方形都具有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特徵。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特徵。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同桌合作,親自動手用研究長方形特徵的方法來研究正方形的特徵,並找到了正方形不同於長方形的特徵,做到了學以致用,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拉一拉”遊戲。

.(拉成長方形)這是什麼形?為什麼是長方形?

.(拉成梯形)這是長方形嗎?為什麼不是?怎樣做就變成長方形了?請你來試一試。

.(拉成長方形)怎樣把它變成正方形呢?誰能來試一試?

.(拉成正方形)怎樣把它變成長方形呢?你能來試一試嗎?

【設計意圖:通過做小遊戲,使學生加深了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記憶。】

三、分層練習,實踐應用:

(1)選一選(課件展示)。

(2)我們已經掌握了它們的特徵,會畫長方形、正方形嗎?

(分層要求:可以在方格中畫,也可以在空白的作業紙中畫)

(3)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設計意圖:通過提供不同材料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考察不同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掌握情況,使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

四、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課後4人小組合作,用七巧板拼長方形、正方形。組長記錄拼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別是由哪幾號圖形拼成的?我們下節課再來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課後動手操作,使學生把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延伸到課外,並且再次感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

五、回顧全課,總結評價。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都做了哪些活動?

2.你有什麼收穫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本節課所做的活動,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了梳理,對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為以後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奠定基礎。】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課以數的組成為基礎,藉助計數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通過教學,可為萬以內的寫數、比大小、四則計算和萬以上的讀數打下基礎。本節課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這是因為:(1)學會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不僅能鞏固加深對計數單位千和萬的認識,而且能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算盤上萬以內數打下基礎。(2)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不僅能滿足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為以後學習多位數的讀法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萬以內數數和百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二年級的孩子們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讀數經驗,但是還處於淺薄的階段。能夠比較準確讀出沒有0的數,對末尾有0和中間有0的情況存在較大的難度。

教學目標

1、藉助計數器,學會理解萬以內的讀法。

2、掌握萬以內數的正確讀法,培養學生探究、歸納的能力。

3、會讀生活中的數,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正確讀出萬以內的數。

難點:掌握中間有零和末位有零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看什麼動畫片啊,朵拉是一個留著棕褐色短髮、有著健康深色面板、性格開朗陽光的小女孩,她雖然只有7歲,可是卻是一個十分愛冒險的小傢伙,今天我們和他一起走進數學王國,好嗎?

1、出示數位順序表,填空。

你們還認得它嗎?對,是數位順序表。誰來說說,數位順序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是?第三位呢?第四位呢?第五位呢?

(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十位的9表示?(9個十)個位的9表示?(9個一)這個數是?(九十九)

百位是9表示?(9個百)這個數怎麼讀呢?(九百九十九)如果十位是0又該怎麼讀?(九百零九)個位也是0就是(九百)

2、快速讀數。

接下來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和反應力,快速讀出你看到的數。

那這些數都是怎麼讀的,有什麼規律或順序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更大的數,萬以內數的讀法。(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學習一般數(沒有0的數)的讀法。

板書1121

1、用已有知識介紹下這個數,

2、說數的意義和組成

3、全班撥數,在計數器上撥出這個數

4、試著讀數(指名讀數,師板書:讀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5、小結讀數方法

出示:(帶節奏的讀)

讀數要從高位起,

千位是幾就讀幾千;

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十位是幾就讀幾十;

個位是幾就讀幾。

6、試讀2個數

(二)學習有0數的讀法

1、創設情境,引出有0的數

老師還有一個困難,想請你們幫忙,你們願意嗎?老師想到商場買些家用電器。(出示圖片)

小組交流讀法,完成導學單。

全班彙報

2、學習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5600

咱們先看這個數。(板書:5600)誰會讀?(板書:五千六百)

發現特別之處,末尾有0的數怎麼讀?

練習:490050001280

小結:末尾的0,不管有幾個,都不讀。

3、學習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20803008

再看這個洗衣機的價格。(板書:20xx)你們討論的這個數應該怎樣讀?

(如果都讀的不對)我們來玩一個數字接龍的小遊戲,100101102103104,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中間的0要讀零

練習:30805060

我們再看冰箱的價錢,3008,誰想試著讀一讀?

那到底應該怎樣讀呢?我們來聽數學小博士怎樣說。

總結讀數小祕訣(貼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都只讀一個零)

練習:70066008

4、綜合小練習

真好,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了困難,同時我們找到了這麼多讀數的小祕訣。我們來看看朵拉學會了沒,看看他讀的對嗎?

課件出示:

9860讀作:九百八六5000讀作:5千20xx讀作:二千零零七8080讀作:八千零八3071讀作:三千七十一

5、小結萬以內數的讀法

(1、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2、千位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3、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4、末尾的零都不讀。)老師把他們編成了小兒歌,誰想來讀一讀?(指名讀)老師把它配上小星星的伴奏,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小結:全班唱一唱

讀數要從高位起;看清數位是真理;末尾有0要注意;不必讀出記心裡。

中間有0要留意;只讀一個就可以。

三、達標檢測,遷移運用

進入“智力闖關”環節

第一關,我會讀。(螢幕出示生活中的數)

第二關:我會寫。你能正確讀出這些數,並把你讀的寫在導學單上(課本做一做第二題)

柳河公園共有柳樹560棵。

這一年共有366天。

養雞場一天約收雞蛋2540個。

指名板演,然後全班評價。

第三關:猜一猜

電腦它是個四位數;它是由0、0、3、8組成的;

它的最高位是3,只讀一個“0”;它的十位不是“0”。

相機它是個四位數;它是由6、0、0、5組成的;

它一個“0”也不讀;它的最高位是6。

四、課堂小結,暢談收穫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在讀萬以內數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五、作業

蒐集生活中萬以內的數,並讀一讀。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課本第18頁,例1

教材分析: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探索求商的方法,教材選取的被除數不超過12,便於學生在資料較小的情況下,通過操作和推理探索求商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了連加、連減和乘法做基礎,有了對除法的認識做鋪墊和平均分實物的實踐經驗,因此,在教學是著重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自主探究找出求商的方法。

教學目標:

1、 探索求商的過程,理解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多種方法。

2、 瞭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3、 體會乘法與除法之間的聯絡,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20根。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鞏固舊知

1、背誦乘法口訣

2、先填空,再說說你用的哪句口訣?(“開火車”遊戲)

2×( )=4 3×( )=6

4×( )=8 ( )×3 =12

( )×4 =20 5×( )=15

二、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一)故事引入,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真棒,不但乘法口訣背的好,還能準確的利用口訣解決問題,老師要獎勵一下大家,給大家講個故事。

(課件出示:孫悟空大鬧天宮回到花果山,帶回了一些鮮美的桃子。)

師:回到花果山以後小猴子們看到桃子都想吃。孫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夠分,怎麼辦?”它靈機一動說:“我考大家一個問題,誰回答對了,就把桃子獎勵給它吃吧!

出示問題:“有12個桃子,如果每隻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隻小猴?”

(二)呈現問題、分析題意

師:從題中你知道了哪些重要的數學資訊?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預設1:總共有12個桃子,每隻小猴分3個,問題是要求可以分給幾隻小猴。

預設2:12是總數,3表示每份數,求份數!

(三)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師:同學們說得很棒!那到底可以分給幾隻小猴呢?你也來當一回猴王,用你手中的小棒來分一分吧?

(課件出示)活動要求:

1、分:請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

2、寫:根據分的過程,列出算式,寫下來;

3、說: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的動手操作能力真強,我要請一位座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來上面擺一擺!請大家仔細觀察,他是怎麼分桃子的?

(學生1,現場操作)

師:你們同意嗎?咱們給他掌聲鼓勵鼓勵吧!

2、小組合作,交流演算法

師:剛才我看到兩個同學,擺的特別快,說得也很清楚,我們來聽聽他們是如何分的?

預設1:採用不斷連減的方法。

第一隻小猴分3個,12-3=9,剩餘9個; 第二隻小猴分3個,9-3=6,剩餘6個;第三隻小猴分3個,6-3=3,剩餘3個; 剩餘3個分給第4只小猴,3-3=0 正好分完。

(12-3-3-3-3=0,一共拿了4次,可以分給4只小猴)

預設2:採用不斷連加的方法。

1只猴分了3個,2只猴就分了6個,3只猴又加3個就分了9個, 4只猴再

加3個就分掉了12個,所以可以分給4只猴子。

師:還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嗎?

預設3:用乘法口訣來算。

12÷3=4

三(四)十二,商是4。相當於12裡面有4個3,所以能分給4只小猴。

(四)優化演算法,點名課題

師:看來咱們班的猴王可真不少啊!大家分的都非常棒,我們來總結一下,這3位同學雖然列的算式不同,但是都從中找到了4,都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是猴王,你會喜歡哪一種那?為什麼?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吧!

預設:直接用乘法口訣計算,因為這樣算起來很快、很方便。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板書)

三、鞏固練習

1、你能用乘法口訣求商嗎?

(1)16÷4= 想:因為四( )十六, 所以商是( )。

(2)30÷5= 想:因為五( )三十, 所以商是( )。

(3)30÷6= 想:因為( )六三十, 所以商是( )。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課本18頁,做一做)

12÷6= 6÷2= 12÷4=

8÷2= 9÷3= 10÷5=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3、(課件出示)課本20頁,第1題:

6÷3=? 怎樣想?

注意:計算後,鼓勵學生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出商的?

4、課本20頁,第2題

有( )棵黃瓜苗,( )個花盆。平均每盆種幾棵?

( )÷( )=( )

5、拓展提升: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能發現什麼?

12÷3= 12÷4=

6、拓展提升:根據算式12÷4=3 講一個小故事。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又有哪些新的收穫那?

(學生彙報)

預設學生1:我學會了用多種方法來求商。

預設學生2:我喜歡直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計算很快,也很方便。

五、課堂作業:

1、練習四的第3題。

2、練習四的第4題。

6÷6= 2÷1=

5÷5= 3÷1=

4÷4= 6÷1=

師:你能寫出幾道像上面這樣的算式嗎?

六、板書設計: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方法一:不斷連減。

12-3-3-3-3=0

方法二:不斷連加。

3+3+3+3+3=12

方法三:用乘法口訣求商(最優)

12÷3=4

三(四)十二,商是4。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8

一、匯入:

1、教師在計算器上撥出:300、1000、35、600、48

學生讀一讀,並且寫出這些數

2、出示4版、5條方塊

這個數你會寫?學生嘗試寫一寫、讀一讀

二、新授:

1、直觀認識 :4版、5條方塊

學生彙報這個數是四百五十的理由:4版――4個百 5條――5個十

4個百和5個十和起來是四百五十

板書:4個百和5個十和起來是四百五十

2、學生在計算器上撥數:(450)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四百五十後追問:為什麼要在百位上撥4顆珠子?為什麼要在十位上撥5顆珠子?

寫出450問4寫在了哪個數位上?5呢?個位上為什麼要寫0?

撥數寫數:230 、 480、 890

3、完成“試一試”:

(1)同桌先互相數一數:一十一十地數,從370數到430。

師:把你們剛才數到的數填在書中的括號裡

(2)同桌相互一十一十地數,從890數到1000。

學生如果數得有困難,老師可藉助計數器幫助學生數一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12 “想想做做”第1、2題

獨立看圖填寫,集體交流彙報

2、完成P12 “想想做做”第3、4題

讀數寫數,做過這兩題後你有什麼想法?教育學生保護植物和野生動物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萬以內數的順序,並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做事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與難點

1.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2.大於號、小於號的正確使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多媒體課件出示:在 裡填上“>”或“<”。

6 20 66 62 100 89 75 57

我們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那麼萬以內的數怎樣比較大小呢?

(板書課題:100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二、新課講授

教學教材第90頁例9。

1.出示例9主題圖

(1)讀一讀每種電視機的價格。

(2)任選兩種電視機,比一比它們的價格。

(3)你是怎樣比較的?

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互相討論、交流、然後教師指名學生說一說比較的方法。

(4)彙報交流。

1號和2號比,哪個貴一些?

940<1899,四位數比三位數大。

3號和4號比,哪個貴一些?

1350<2365,1350和2365都是四位數,1350的千位上是“1”,2365的千位上是“2”,所以2365大於1350。

2號和3號比,哪個貴一些?

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比一比1899和1350的大小,再在小組中討論、交流,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比較的。

1899和1350都是四位數,千位上都是“1”,表示一千,1899的百位上是“8”,表示八百,1350的百位上是“3”,表示三百,八百比三百多,所以1899大於1350。

也可以這樣比,它們的千位數字相同,都是1,比較不出大小,百位上分別是8和3,8比3大,所以1899大於1350。

2.總結歸納方法。

你認為應該怎樣比較數的大小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互相發表意見,形成統一認識。然後教師指名彙報。

(1)位數不相同時,位數多的數大。

(2)位數相同時,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大,最高位也相同時,就比較下一位,以此類推,直到比出大小。

三、課堂作業

1.教材第90頁“做一做”。

2.教材第92頁練習十八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新本領?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0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乘法口訣,我們先來複習一下有關乘法口訣的知識。

1.說出得數,並說出用哪句口訣。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說一說( )裡的數是用哪句乘法口訣想出來的。

二 、匯入:前兩節課我們對除法有了初步認識,那麼我們在解決哪兩種型別問題可以用到除法?

那你能根據剛才我們總結的方法解決下面兩個問題嗎?(課件)

過渡:這兩名同學不但能解決問題,還能說出商,那麼他們是用什麼方法求出商的呢?我們今天就來解決除法求商的問題。(板書課題)

三、新課

1.引出除法算式12÷3。

課件呈現例1放大圖:猴媽媽從果園裡摘回了12個桃子,它想給每隻小猴分3個,猴媽媽這時想到了一個問題,誰能猜一猜猴媽媽想到了一個什麼問題?

生提出第(1)個問題:12個桃,每隻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隻小猴?同學們很善於思考想到猴媽媽的問題,那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請學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討計算方法。

(1)引導:他不但列出算式還說出結果,那他是用什麼方法算出商的呢?我們動手來用手中的學具分一分,看看他算得的商是否正確。彙報是怎樣分的。

我們會用動手分一分的方法解決了問題。如果不動手操作學具,我們怎樣算出結果呢?

生:可以用乘法口訣想商,想3和幾相乘得12,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這三種求商的方法中,你喜歡哪一種法方法?下面就讓我們用這種求商的方法解決以下的問題。

3.嘗試用乘法口訣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個問題。

(2)與你的同桌交流怎樣解決問題,說一說想商的過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訣。

(3)彙報:求12÷4的商,想4和幾相乘得12,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過渡:剛才我們在解決問題中找到了求商最快的方法就是用乘法口訣求商,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求商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三、練習

1.練習五的第1題。你能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嗎?

說說商幾?你是怎樣想的?我們求出商是2,如果是你來分氣球,你覺得怎樣分比較合適?

2.練習五的第2題。

(1)你能說說從畫面獲得哪些資訊?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你能獨立填寫除法算式嗎?並說一說用哪句口訣想商。

3.練習五的第3題。

師:接著我們來玩一個郵遞員送信的遊戲,根據圖你能說說該如何玩這個遊戲嗎?

生:說明要求:認真計算,商是幾,就投進幾號信箱。

師:那我們看看哪個郵遞員能出色的完成任務。

最後,特別請學生觀察哪幾封信送進了1號信箱。並想一想,這些除法算式有什麼特點。促使學生髮現:被除數和除數相同,商是1。

四、總結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共同探討了除法的計算方法。我們發現,可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計算時,看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就用那句口訣求商。我們還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相同時,商是1。

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將今天學到的知識帶進我們的生活。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頁例1,練習五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2、經歷探索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瞭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

教具、學具準備:

例1情境圖的放大圖,按練習三的第3題製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12個○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

1、說出得數,並說出用哪句口訣。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說一說( )裡的數是用哪句乘法口訣想出來的。

3、把12個○卡片平均分一分,並寫出除法算式。

請學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寫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課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現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個問題:12個桃,每隻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隻小猴?

請學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討計算方法。

(1)引導:我們會用動手分一分的方法解決“可以分給幾隻小猴”的問題。如果不動手操作學具,怎樣算出結果呢?請各小組探討計算方法。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探討出的計算方法。

(3)根據學生探討的情況,給予積極評價。並且,突出強調:可以用乘法口訣想商。

3、嘗試用乘法口訣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個問題,並讓學生列出算式。

(2)請學生用乘法口訣想:商幾?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想商的過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訣。

(4)交流想商的過程。

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幾相乘得12,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練習

1、練習五的第1題。

依據畫面請學生解決“每個小朋友幾個氣球”的問題。讓學生說一說題意,再計算。

2、練習五的第2題。

(1)讓學生根據畫面資訊,完成填空。

(2)讓學生獨立填寫除法算式。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除法算式的實際含義,並說出,用哪句口訣想商。

3、練習五的第3題。

按題意組織送信遊戲,說明要求:認真計算,商是幾,就投進幾號信箱。

請每個學生當選郵遞員,並把“信”交給學生,讓學生完成送信任務。

完成後,看一看每個信箱中的信,檢查是否都送對啦。

最後,特別請學生觀察哪幾封信送進了1號信箱。並想一想,這些除法算式有什麼特點。促使學生髮現:被除數和除數相同,商是1。

四、總結

1、請學生談收穫。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共同探討了除法的計算方法。我們發現,可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計算時,看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就用那句口訣求商。我們在送信遊戲中還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相同時,商是1。這節課小朋友學會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除法計算,我相信小朋友會有更多的收穫。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9頁主圖、第60頁例1、第64頁第2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擺小棒的操作活動,使學生髮現日常分物時存在分不完有剩餘的情況,

初步感知“餘數”;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

除法的含義,會讀、會寫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2. 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對比、交流等數學活動,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

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具體的情景中,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商與餘數的單位名稱的確定。

教學資源:PPT、小棒、學具片

教學內容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時,結果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恰好分完的情況,這時沒有剩餘,屬於整除類,表內除法涉及此內容;一種是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這是有餘數的除法內容。從國小生學習的角度,“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因此,表內除法學完後不久,教材編排了“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單元。

教材第59頁主題圖呈現了學生分別用11根小棒擺正方形、三角形、五邊形的活動情境,起到了四個作用。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便於師生操作,引入新課,三是讓學生關注能擺幾個圖形,發現還剩幾根小棒,四是為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提供示範,積累活動經驗。

教材第60頁例題1藉助平均分草莓的操作活動,通過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這裡有兩個對比:一是平均分草莓分得的結果的對比,一個是用除法橫式表示的對比,第一個對比是理解餘數、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商和餘數單位名稱的基礎。

教材第60頁做一做和第64頁第2題,都便於學生操作、填空、用除法算式表示,幫助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學會確定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學生分析:

學生剛剛學完表內除法,對除法的本質“平均分”理解深刻,知道除法算式的含義、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除法算式,能熟練用乘法口訣求商,能準確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熟練進行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動,也能熟練用語言描述平均分物的過程和結果。但是,“平均分物後有剩餘”的現象,會造成學生對除法本質理解的認知衝突,認為這樣的情況不能用除法表示。解開學生的困惑,就要聯絡生活實際,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切身感受到“平均分物物後有剩餘”的正常現象,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實現象,從而理解餘數和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以及理解商與餘數的單位名稱的確定。

教學實施過程:

一、操作匯入,揭示課題

1.師生用小棒擺圖形活動。

(1)教師用12根小棒先擺一個正方形,再連續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表述教師的操作過程,並用除法算式表示,板書:12÷4=3。

(2)PPT:

學生獨立操作,表述。

(3)PPT演示學生交流彙報操作結果。(分三欄,圖文結合展示)

2. 揭示課題。

(1)對比:教師擺小棒的結果和學生擺小棒的結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老師擺完圖形後,沒有剩餘的小棒;我們擺完圖形後,有剩餘的小棒。

(2)提點:生活中這樣的現象也可以用除法表示,那麼,這叫有什麼的除法呢?

學生:有剩餘的除法。

(3)教師板書:有剩餘的除法(後面會修改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二、操作對比,學習例1

1.對比平均分草莓的結果。

(1)PPT演示:把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

學生表述平均分過程和結果,並用除法算式表示:6÷2=3(盤)

(2)PPT出示: 把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學生用學具片代替草莓獨立操作。

學生交流彙報,教師依言用學具片代替草莓擺一擺。

PPT演示:把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

(3)對比:兩次分草莓的結果有什麼不同?

PPT出示,強調“正好擺完”,演示強調“還剩餘的1個草莓”:

提問:剩下的1個草莓還可以擺一盤嗎?為什麼?(學生自由回答,強調:每2個擺一盤,剩下的1個不夠擺一盤。)

2.對比用除法橫式表示分草莓的情況。

(1)結合第一次分草莓圖,說說6÷2=3(盤)的含義。

(2)提問:第二次分草莓的現象,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提點:除法的本質是“平均分”,第二次分草莓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提問:第二次分草莓的現象,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

(3)PPT演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的寫法,強調:六個圓點寫在商後面格子的中間,再寫“1(個)”。

板書:7÷2=3(盤)……1(個)

說說這個除法算式的含義。

(4)回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PPT揭示“餘數”的名稱,說說餘數表示什麼:餘數表示平均分完後剩餘的部分,修改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5)學生嘗試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6)PPT出示,對比表示兩次分草莓情況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強調:餘數的名稱、餘數的含義、商的單位、餘數的單位

三、小結新知,提煉方法

1.PPT出示,回憶:這節課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學生自由說,指名說,教師提點:餘數,有餘數的除法算式的含義、寫法、讀法。

2. 提問:我們用什麼方法獲得了這些知識呢?

提點:操作、觀察、對比、交流。

四、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 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PPT逐題演示答案。

演示強調:2個2個地圈,豎著圈;3個3個地圈,橫著圈;

演示強調:填空中的餘數和算式中的餘數一一對應出示;

演示強調:平均分鉛筆和剩餘鉛筆的畫法;

語言強調:商的單位和餘數的單位的確定。

2.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PPT演示答案。

3. PPT出示:用小棒擺圖形的現象,用除法算式表示。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7 ÷ 2 = 3(盤)……1(個)

餘數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感。

3、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讓學生體會到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教材分析

重點

初步理解近似數的意義。

難點

初步理解近似數的意義。

教具

有關“近似數”的材料紙、計數器。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複習

遊戲猜數:教師或學生悄悄指定一個4位數,學生猜猜是什麼數。猜的過程中提示學生所猜數是否與目標數接近,猜中為止。

1. 考驗學生對前面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請學生來說一說

新知呈現

1、教學例8

(1)出示主題圖和近似數“約是1500人”。

請猜猜育英國小的準確數是多少。

猜中之後提問:你如何想到這個數的?

(2)比較1500和1506兩數

(3)一個數的近似數不唯一

出示主題圖2 “新長鎮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數有什麼?

同學們說的數哪個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準確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哪個數來表示新長鎮的人數?為什麼?

1.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2.指名學生彙報猜測

3.學生進行簡單記憶

指出:1506是一個準確數,1500是它的近似數,在不需要準確資料的情況下,選擇一個近似數可方便記憶。

4.師生總結方法::一般情況下選擇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數,方便記憶。

鞏固與拓展

1.生活中的數學近似數的使用

舉例:二年級同學304人,可說大約300人。

購物總價錢2998元,可說大約3000元。

2.練習:P79 4、5、6

1. 先學生獨立完成

2.師生共同訂正

3. 學生舉例

小結與達標

這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請你說一說。

學生嘗試回憶本節課知識點

並嘗試說一說

作業佈置

P80 8、9

板書設計

萬以內數的近似數

例10

10000是9985的近似數

教學後記

學生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體會到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學習效果好。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圓點,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使學生理解1000以內數的組成。

2.使學生初步體會讀數、寫數的一般規律,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數感。

3.經歷估一估、想一想、數一數、撥一撥、說一說的過程,通過觀察、猜想、操作、類推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初步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4.通過了解生活中的資料資訊,使學生感受到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1000以內的數,尤其是“0”的讀、寫。

教學難點:1000以內數中關於“0”的讀、寫。

教學用具:課件、學生用的練習紙、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複習舊知,匯入新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000以內數的認識,你學到了什麼?

生回答。

預設:我知道計數單位有個、十、百、千。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十10.

我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是十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

我知道在數數時,數較小的數可以一個一個數,數較大數時可以一百一百地數。

師:真棒,這些題大家能完成嗎?(點選課件)

(一)10個一是( ), 10個十是( ), 10個一百是( )。

(二)開火車完成

1. 在二百八十六的後面連續數出6個數。

2.從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數到三百一十。

二、民主導學

1.數一數

師:估一估有多少個圓點?(生猜測。)

師:大家猜了這麼多書,到底準確有多少呢?我們怎麼辦啊?(數一數)

下面就在自己的學習單上用你自己的辦法數一數吧!

師:誰能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樣數的?

學生拿著自己的練習紙在實物投影上彙報:我是這樣數的,每一列有10個圓點,我一列一列的數,10、20、……100、110、120……200、210、220、230,後面還有5個點,合在一起是235,所以有235個圓點。

師:你數的真認真。你這樣就是幾個幾個數的?(10個10個數)。誰還想說說你的方法?

生:我是這樣數的,每一列有10個圓點,我也是一列一列數的,數到100的圓點時圈成一圈,又數了100個圓點又圈成一圈,還剩下35個圓點,合在一起是235個圓點。

師:所以你這樣的方法是幾個幾個數的?(一百一百數)同學們認為他的方法怎麼樣?掌聲鼓勵!誰還能用這樣的方法表述一遍?

指生表述,教師隨機點選課件,展示一百一百數的方法。

2.擺一擺

師:你還能用這樣一百一百數的方法,用小棒表示出這個數嗎?(能)好,快用你手中的小棒擺一擺吧。擺好後和同桌交流。

生彙報:我是這樣擺的,我的小棒每10根一捆,擺了10個十是100,又擺了10個十是200,接著擺出3個十,是30,最後擺5個一根,合在一起是235.

師再找一名學生彙報。

師點選課件,這就是235根小棒。那麼這個數是由什麼組成的?點選課件,二百三十五是由( )個百、(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指生回答。

3.撥一撥

回憶計數器的相關知識(數位、各個數位表示的含義、)

師:請大家在計數器上撥出這個數,並在任務單上的計數器上畫出珠子,寫出它的讀作、寫作。

找一名學生到前面展示撥珠的過程,(235有2個百,在百位數撥2個珠子,有3個十,在十位上撥3個珠子,有5個一,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這就是235.)並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練習紙。

師:他的回答清楚而完整,大家表揚他。

4.探究數字中帶有0的讀數和寫數。

師:老師擺了這些小棒,它是多少呢?點選課件

生答:這些小棒由( )個百、( )個十組成,合起來是( ),讀作( )。

師:在計數器上每一位上有幾個珠子就寫數字幾,那麼個位一個珠子也沒有,我就表示成46,行嗎?為什麼?

生:不行,因為不寫0就變成了46,0必須佔位。

師:看這組小棒,它是由什麼組成的?

生答:由( )個百、( )個一組成,合起來是( ),讀作( )。

師:我又想偷懶了,在計數器上我就表示成32,行嗎?為什麼?(因為不寫0就變成數字32了,就不是302了,0也要佔位。)

師:大家說的真好,這也是我們在寫數時尤其要注意的,哪一個數位上一個計數單位都沒有,一定要寫0佔位。

師:在這裡老師有個疑問,這個0真淘氣,一會讀出來,一會不讀,那到底什麼時候讀,什麼時候不讀呢?請你多舉出幾個帶0的數。

學生說數,教師隨機有規律地板書。寫出一些數後,讓學生髮現規律。

師:你發現什麼規律了?

生:0在末尾時就不讀,0在中間時就讀出零

教師把規律貼到黑板上。

師:大家真棒,把調皮的0在寫作和讀作中的難題都解決了,相信下面的題目都難不倒大家了。

三、檢測導結

1.二年級的人數由2個百,9個十組成,這個數是(),讀作()。

2.讀一讀,寫出下面各數。

3.讀出下面各數

4.每個數中的“5”各表示多少?連一連。

5.總結收穫

師:這節課大家學得真不錯,現在總結一下,你都收穫了什麼?

生答。

師: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大數,課下可以自己去發現,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今後,我們還會學習更大的數,期待大家的更好表現。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5

上課意圖:學生在學完“除法的初步認識”後,很多孩子在解決問題時都是直接利用乘法口訣計算,對除法算式表示的含義不夠明確。例如,同樣是用15÷3=5這道算式計算“一共有( )個桃子,平均放在( )個盤子裡,每份( )個”和“一共有( )個桃子,每個盤子裡( )個,分成( )盤”時,對兩題的理解混淆不清,即對於“將誰平均分、平均分成幾份、求出的是幾份”這些問題理解不透。這節課,我們將試圖溝通“除法”和“減法”之間的聯絡,引導學生理解減法是一種“分”的運算,而除法又是“分”中的“等分”運算,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把知識教“薄”。

教學目標:

1.梳理比較“等分除”與“包含除”,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經歷自主表徵的過程,在對比中溝通減法與除法的聯絡。

3.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深人理解除法的意義,溝通減法與除法之間的聯絡。

教學準備:

課件、小磁片、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質疑,自主表徵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除法。(板書:21÷3=口)等於幾?怎麼驗證它是對的?

引導學生畫一畫、分一分、算一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在作業紙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畫一畫、分一分、算一算的表徵過程,化抽象為具體,在交流比較中進一步明確算式表達的含義。)

二、溝通交流

1. 交流反饋自己的想法

(1)乘法口訣

(2)分一分,投影展示學生分一分的情況。

把21個圓平均分成3組,每組7個。小磁片展示,板書:21÷3=7(個)

師:誰還有不一樣的方法?

把21個圓,每組分3個,能分7組。小磁片展示,板書:21÷3=7(組)

2. 辨析,理解除法意義

師:兩道算式中的“3”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對照兩幅圖說一說。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呢?可以用減法算式表示嗎?

師:你是怎麼想的?

師:減了幾個3?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注重肯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對比中,讓學生直觀感知兩個“3”的不同意義,進一步明確“包含除”和“等分除”的聯絡與區別。)

3.對比,溝通減法與除法的聯絡

師:觀察減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這兩道算式之間有聯絡嗎?

小結:每次減3,減了7次等於0,說明21裡面有7個3,像這樣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相同的數,就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你們更喜歡哪種表示方法呢?為什麼?

現在,我們從21個圓片中每次移走不同個數的原片,(第一次拿走4個,第二次拿走5個,第三次拿走6個,第四次拿走6個)你能用一道減法算式表示嗎?

這道算式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為什麼?

(設計意圖:同一題材的情境便於比較,有利於直觀感受數學事實,有助於學生感悟除法和減法之間的內在聯絡。從學生呈現的答案,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建立了除法和減法的關係橋樑,突破了難點。)

三、編題,鞏固意義

自主編題

根據21÷3=7,你能編一道數學問題嗎?

小結:不管是分什麼,只要每份分得一樣多,我們都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就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開啟思維,用生活中的例項表示21÷3=7,進一步鞏固出除法的意義,有利於學生把握除法的本質)

四、總結,回顧意義

學了這節課,你對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暢所欲言,及時梳理知識,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結合板書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