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才華庫 2.99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進行演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說說怎樣算的?(可以多種演算法)

3、筆算加法應該注意什麼?

二、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主題圖。

2、指名說說從圖中瞭解到的資訊。

3、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會解答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演算法

1、教學例1.

仔細地觀察圖。怎樣解決問題?指名回答,板書算式:36-23,

先獨立思考計算方法,在練習本上試算。小組交流演算法。指名彙報。

2、小棒、圓片演示演算法,學生回答其它演算法,如:口算,筆算。(合理即可)

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四、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練習,學生彙報結果及演算法。

2、思考交流討論:筆算減法應注意什麼?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異同。

學生先自己歸納,再得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3、學生看書,質疑問難。

4、完成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彙報結果及演算法。

5、完成練習三第1、2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麼?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學生先互相說說再回答: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2

課題: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內容:P4及練習一第3、4、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活動中認識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釐米。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學難點:理解1米=100釐米。

教學準備:

師:米尺、一支鉛筆、一根筷子、捲尺、皮尺。

生:長的繩子、學生尺、鉛筆。 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用米尺完成對物體的測量,掌握測量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複習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麼知識?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釐米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你能用你手上的學生尺量出數學書的長是多少釐米嗎? 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們教室的長,你覺得合適嗎?(不合適)為什麼? 教師指出:量教師的長、操場的長等比較長的物體時一般用米尺。這節課,我們繼續認識比釐米長的長度單位“米”。(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米尺。

請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來量一量我們教室黑板的長度,哪位同學願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學生舉手,教師讓一位手拿30釐米長的尺子的女生來量黑板的長,要求其他學生注意看著。女生拿著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個記號再往下量,並口算著:30釐米、60釐米、90釐米……越來越慢,最後停了下來。) 說一說有什麼感受?(讓學生說。)這樣一小節一小節地量,太麻煩了,拿老師的這把尺子(教師出示米尺)試試,指名上臺量一量。師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長。教師指出:剛才我們用的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板書:1米)

(1)橫向、縱向建立1米的表象 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並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教師說明量比較短的物體,我們可以用“釐米”作單位,用我們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較長的物體,用“釐米”作單位就麻煩了,這時我們可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學生練習實際生活想一想、說一說) 2、觀察刻度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數一數,0~10表示從0到10是10釐米,接著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幾個10釐米?(10個10 釐米。) 1釐米1釐米地數,1米里面有幾個l釐米? (100個) 讓學生數並作答。(板書:1米=100釐米)

3、量出長繩。拿出準備好的長繩,量出1米。(注意:量時刻度O對準繩子的左端。) 學生分小組合作量,交流反饋,接著量2米、3米……

4、估量。把繩子放下,把手張開比劃1米的長度,看誰估的準。 教師指出:通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隨身攜帶尺子,當我們要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時,我們可以用身體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積累運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教師出示一支鉛筆。)這支鉛筆的長度大約是多少釐米?大約幾支長1米? 一根筷子大約長多少釐米?大約幾根長1米?同桌合作進行測量和估算。(由於鉛筆和筷子的規格不同,在學生測量時建議學生取整釐米數。)

2、估一估。(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多媒體課件演示:跳繩,小貓,長椅。)先估量,再在合適答案後的口裡打“√”,說說理由。

3、操作性練習。

(l)認識捲尺和皮尺。

我們可以用捲尺和皮尺來量身高。 教師出示捲尺和皮尺。學生認識捲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捲尺量黑板的長和身高。

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捲尺,合作量教室裡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後進行彙報並交流。(如:教室前後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牆壁的長等。)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麼長度單位米?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通常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時用它作單位? 小結: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把我們的兩隻手張開,大約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長度是1米的物品,下課後帶著發現的眼睛去找找它們吧!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①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②初步培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③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態度目標:

①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

初步培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探究

同學們都說喜歡去郊遊,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去數學廣角逛逛(揭示課題:數學廣角)

師:讓我們唱著歌一起出發吧!(課件播放歌曲,教師帶著同學一塊做動作)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師:數學廣角到了,我們先去數字宮瞧瞧,同學們看見了什麼?

生:數字1和2

師:你看到這兩個數字寶寶你想到了什麼呢?

生1:我想到1+2=3

師:還有嗎?

生2:2-1=1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別的想法?

生3:我想到了12和21

師:有的想到加法計算、有的想到減法計算、有的還想到1和2還可以組成新的數,小朋友們真棒,說說這是一個幾位數是怎樣得到的?

生:有個位和十位。

師:說得很好(教師在黑板上邊寫)我們在十位上寫上1,個位就剩下2;我們在十位上寫上2,個位就剩下1,所以1和2可以組成兩個兩位數。這時數字3也來湊熱鬧了,數字3問:“我們三個數字能組成幾個兩位數呢?請同學們仔細的想一想,想好了把小手舉好,悄悄地告訴老師。(學生想,老師走下去聽意見。有說3個的,4個的,6個的)

師:說3個的你說說到底是哪三個?

生:13、32、21

師:你說是4個,你來告訴大家是哪四個?

生:13、12、23、31、32

師:說6個的來說說你找到的。

生:13、31、23、32、12、21

師(故作疑惑狀):那到底誰的答案是正確的呢?老師請來了好幫手(舉起數字卡片)來幫忙,請你們擺一擺,看看擺出幾個兩位數。比比哪組合作得又好又快。

(學生操作)

師:誰願意起來告訴我們你們擺了那幾個兩位數?

有4種情況:

情況一:只擺了4個的。

情況二:擺了6個,但是雜亂無章的擺的

情況三:先選兩個數字組成一個兩位,然後交換位置得到另一個兩位數,也擺了6個。

情況四:先把一個數字放在十位,再把剩下的兩個數字放在個位。擺出6個兩位數。

2、合作探究排列

師:為什麼有的擺的數多,而有的卻擺的少呢?有什麼好辦法能保證既不漏數、也不重複呢?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彙報?

生1:我擺出12,再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就是21,再擺23,交換後是32,最後擺13,交換後就是31,這樣就不會漏也不會重複了。(生彙報,師板書)

生2:我先把數字1放在十位,再把數字2和3分別放在個位,分別組成12和13,我接著把數字2放在十位,數字1和3分別放在個位,又分別組成了21和23,最後把數字3放在十位,數字1和2分別放在個位,分別組成了31和32,這樣也不會漏也不會重複了!(生彙報,師板書)

生3:我先把數字1放在個位,再把數字2和3分別放在十個位,分別組成21和31,我接著把數字2放在個位,數字1和3分別放在十位,又分別組成了12和32,最後把數字3放在個位,數字1和2分別放在十位,分別組成了13和23,這樣也不會漏也不會重複了!(這種方法能想到的可能比較少)

學生彙報,老師板書

師:大家都採用各種方法擺出了6個不同的兩位數。真了不起啊!今後我們在排列數的時候,如果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就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板書:有序的,不重複,不遺漏)

3.感知組合

師:同學們剛才排數排得很好。老師祝賀你們(教師不自主的一邊走一邊伸手和同學握手)。老師和××握了幾次手?

生:一次。

師:我和××也握了幾次手?

生:一次。

師:如果我們三個人握手,每兩個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生1:6次。生2:3次。生3:4次

師:到底幾次,四人小組為單位,看看每兩個人握一次手,三個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學生活動)

(請2組小朋友彙報)

(請這2組上臺表演握手)

師:兩個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師現在有一個疑問,排數時用3個數字可以擺出6個數,握手時3個同學卻只能握3次,都是3,為什麼出現的結果會不一樣呢?

結論:兩個數字交換位置可以組成新的兩位數,兩個人握手交換位置還是這兩個人,只能算一次,所以三個不同的數字組合成兩位數,能組成六個不同的兩位數,而三個人,每兩個人握手只能握三次。

三、拓展應用,深化探究(過渡,同學們真棒,用自已的智慧解決了問題,現在老師讓大家進行一次免費抽獎你們願意參加嗎?)

1、抽獎

師:好,現在我們來抽獎了,同學們都想中獎嗎?(想) 我給你們透露點資訊:中獎號碼就是從這2、5、7、8四個數中選出的兩個陣列成的兩位數。猜猜,什麼號碼可能中獎?每個同學都有中獎的機會哦。

生:猜25,28,78

師:看來,可能中獎的號碼有很多個。(把你認為能中獎的號碼都寫出來吧)(把用這四個數能組成的所有兩位數都寫出來,教師巡視,“有同學寫出來8個兩位數,她還在繼續寫,看來不止8個”“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數?”)

師:寫好了嗎?(請一位同學彙報)

把你認為最有可能中獎的一個號碼圈起來。(學生圈)

老師選最認真的一個同學來抽獎。學生先按鍵一下(課件)中獎號碼的最前面一位數出來了,是2,那中獎號碼可能是? 25、27、28。再按以一下。中獎號碼是?

師:你中獎了嗎?如果你中獎了,請到老師這領獎品。

2、付錢

師:現在我們去遊藝宮看看!(課件:歡迎到遊藝宮,門票每人5元)

同學們帶錢了嗎?

生:沒有

師:沒關係,老師幫你們先墊上。假如你身上有這麼多錢(課件顯示:5個一元硬幣,2張2元紙幣,1張5元紙幣。)你會怎樣付門票的錢呢?

學生小組討論後,說不同的拿法:

生1:我拿的是1張5元的紙幣。

生2:我是這樣拿的,2張2元1個1元硬幣。

生3:也可以這樣拿,1張2元3個1元硬幣。

生4:還可以這樣拿,5個1元的硬幣。

師: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種方法,(課件顯示四種拿法)有重複或遺漏的嗎?

生:(觀察後)沒有

3、搭配衣服

師:好,那我們就進遊藝宮觀看時裝表演了。

(出示課件:歡迎到遊藝宮觀看時裝表演,這四件衣服有幾種不同的穿法呢?)

師:誰願意起來告訴我們大家究竟有幾種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兩條不同的褲子,這樣有2種,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兩條不同的褲子,又有兩種,這樣一共有4種。

師:剛才這位小朋友用衣服配褲子,有4種不同的搭配方法,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可以用褲子配衣服,每條褲子連兩件上衣。也有4種搭配方法。

師:對,是四種配法(課件顯示四種配法)

四、總結延伸,暢談感受

師:同學們,由於時間關係,我們該回家了!剛才,我們去哪裡玩了!數學廣角。數學廣角好玩嗎,有趣嗎,你都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嗎?

生1:我學得真高興啊,我學到了怎樣排列數字。

生2:我也很高興,我學到了排列時有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既不漏掉也不重複。

……

師: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數學問題,只要小朋友細心觀察,就能發現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老師馬上就要和同學們分開了,你們捨得老師嗎?如果你們以後想老師了,就可以打電話給,老師電話號碼是8606???

生:怎麼後面3個數字沒有啊?

師:那就要同學們動動腦筋了,可以給你們個小提示:

(課件顯示:後面的三個數是由1、2、4組成的)

猜猜看,猜對了老師的電話就會響哦!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形成“9的乘法”的一系列活動,理解9的乘法含義,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歸納編撰能力。

2、熟練掌握因數為9的乘除法。

3、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9的乘法意義,歸納編撰9的乘法口訣,熟練掌握9的乘除法運算。

教學難點:

理解9的乘法意義,歸納編撰9的乘法口訣。

教學準備:

教學平臺——9的乘除法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與感知

1、複習3、6 的乘法口訣。

2、3、6、9之間的相互關係。

(1)回憶:3的乘法於6的乘法有什麼關係?

(2)3的3倍是()

3、揭示課題

〖複習3、6的乘法口訣,回憶3和6之間的相互關係,為學習9的乘法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建構新知

(一)主動建構“9的乘法”

1、觀察與思考媒體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思考、感知。

2、操作與感悟

(1)學生獨立完成:畫弧線、填數、寫出幾個幾。

(2)交流描述強化乘法含義。

3、探尋規律合編口訣

(1)獨自推算下列一組算式的積(板書)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2)想一想:這一組乘法題有什麼規律?(讓學生充分地說)

(3)編一編:同桌合編9的乘法口訣。

(4)說一說

a、指明介紹所編的乘法口訣

b、說說編乘法口訣時你是怎麼想的?

板書乘法口訣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5)看看想想:9的乘法口訣中有幾句是新學的?

4、自尋方法熟記口訣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9的乘法口訣?

5、遊戲:九的乘法口訣的手指操。

6、獨立寫出交換題。(看書校對)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編口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兩人合作編口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此外也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性,適當降低了難度。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自尋方法、熟記口訣,便於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手指操的遊戲使學變得有趣,也易於學生熟記口訣。

(二)互動推出“9的除法”

1、寫出下列乘法口訣的“兄弟姐妹”。

四九三十六 七九() ()×()=() ()×()=() ()×()=() ()×()=() ()÷()=() ()÷()=() ()÷()=() ()÷()=() 題1指名完成,題2獨立完成後交流。

2、根據乘法口訣寫除法算式。(完成後交流核對)

六九五十四 三九() ()九七十二 ()÷()=() ()÷()=() ()÷()=() ()÷()=() ()÷()=() ()÷()=() 3、小結。

〖通過“兄弟姐妹”的形式引進9的除法,學生易於掌握,並且能加深對乘除法之間關係的理解。

三、鞏固練習

內化新知

1、p48題2

(1)嘗試解答

(2)交流反饋

板書:6×9=54(個)

答:裝滿六盒一共需要54個蘋果。

2、p48題3 獨立完成後反饋。

3、p48題4

媒體出示:水仙花(圖略)9元玫瑰花(圖略)45元

(1)同桌合作編題

(2)交流並板書

a、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買兩盆花需要多少錢?

9+45=54(元)答:略。

b、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一盆玫瑰花的價錢比水仙花貴多少錢?

45-9=36 (元)答:略。

c、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一盆玫瑰花的價錢是一盆水仙花的幾倍?

45÷9=5 (元)答:略。

教學反思

本堂課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點輔導為輔”的教學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探尋規律,合編口訣;自尋方法,熟記口訣;手指操等途徑,真正掌握本課知識。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析與表達的能力。整堂課充分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點撥者。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與要求:

1.經歷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能記住8 的乘法口訣並進行簡單計算。

3.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

教學難點:要求記憶的口訣隨著所學知識逐步增多。

教法教具:黑板條、投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師:看看誰能做數學小能手,誰呢?

1、口算下面各題,並說出用哪一句口訣?

3×4,5×6,4×5,3×2,7×4,5×7,7×5,7×6,

2、說說出現口訣的前一句和後一句

二、探索新知

師:今天周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大玩具(大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一起來觀察一下,這個大正方體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

學生反饋:8個

師:那有這樣2個大正方體有幾個小正方體組成?

學生反饋:16。

師:為什麼?

生:因為8+8=16(2個8)

師:那麼第三個呢?

學生反饋:24, 8+8+8=24。(3個8)。

師:那麼藍貓第四個、第五個……第八個大正方體分別有幾個小正方體組成呢?請同學填寫完整數學書P76的表格。

學生反饋。

師:求幾個8相加什麼方法更簡便?(乘法)

出示課題8 的乘法算式。(板書課題)

2、 自編8的乘法口訣

根據算式編8的乘法口訣給學生3分鐘的編制8的口訣時間

個別學生反饋,教師及時糾正錯誤。

師:對於他們編的8的乘法口訣,你還有什麼意見或者補充嗎?

學生討論再反饋在黑板上。

3.記口訣

師:編的那麼好的乘法口訣,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朗讀一遍吧。生齊讀口訣。

師: “你們認識了8的乘法口訣,裡面有8個朋友。你們能一下子就把每個朋友都記住嗎?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記住口訣呢?你們可以先觀察每一個乘法口訣朋友的特點,再比較比較。這樣就好記多了。”

學生比較並反饋:①每一句口訣的第一個數總比下一句的第一個數多一;

②每一句的第二個數都是8;

③每一句口訣的得數十位上依次增加,個位依次減少;

④積一個比一個依次多8。

師:說一說你覺得哪個口訣朋友比較好記。介紹一下你的方法。

學生反饋,教師及時給予評價。

師:老師忘了六八多少怎麼辦?

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這些口訣。(兩分鐘)

師: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同桌互背、開火車背口訣

三、練習

師:下面式子用什麼口訣解決呢?

8×4 8 ×7 3×8 8 ×8

8×2 8×5 1×8 6×8

2、補充完整8的口訣說出能解決的式子

一八得( ) ( )十六 ( )八三十二 ( )二十四

( )八五十六 五八( ) ( )八六十四 六八( )

四、實踐運用

學生獨立完成習題3、4、5題

師: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8的乘法口訣?

① 螃蟹:一隻螃蟹一條腿,三隻螃蟹呢?

3只呢、4只……8只呢?

出示螃蟹拍手歌,學生逐個計算出結果,並且一起讀一讀。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8的乘法口訣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6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第一課時。教材以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場景為依託,重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將學習活動置於模擬情景中,給學生提供操作和活動的機會,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為學生今後學習組合數字和學習概率統計奠定基礎。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通過觀察、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②引導學生髮現和應用排列組合的規律,做到不重複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③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

⑤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我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是掌握求簡單事物的排列和組合的方法,難點是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做到不重複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碼箱中密碼的排列數等等,作為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注意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課程標準確立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基於這樣的認識,這節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這節課,我力求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學習創設“三個小朋友帶我們遊數學廣角”這樣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5.電子白板的使用。 本節課我完全利用了電子白板自帶功能去滿足整節課堂的需要!電子白板的最大特色就是編輯和展示共存互動性!教學中我運用了書寫、標註…多媒體展示和傳統黑板書寫相結合的功能,直接在圖片和課件展示中去記錄、標註和批閱;在生動直觀的教學過程中鞏固和強化我們學習的內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結果。教學不能為了快速獲得結果,而大大縮短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無論是探索新知的過程還是練習的設計都注重生活與數學的結合。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絡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本節課我還試圖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演示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讓學生“讀——理解”、“疑——提問”、“做——解決問題”、“說——表達交流”,並在其中獲得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結合淘氣做三輪車的具體情境,經歷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通過“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交流活動,建立口訣之間的內在聯絡。

3、會用乘法口訣進行乘法運算,能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乘法問題。

重點難點:

重點:

掌握3的乘法口訣。

難點:

會用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法口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乘法問題。

課型:

新授課(計算教學)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你們喜歡做手工嗎?瞧,淘氣在做什麼? 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主題圖。

師:淘氣製作的三輪車,一輛車需要幾個輪子?兩輛車呢? (二)自主探究

1.用圓片擺一擺,填一填。

師:現在請同桌兩人分工合作,用圓片代替三輪車的輪子擺一擺,完成下面的表格。也可以用小棒擺成三角形,一個三角形中的三根小棒就是一輛三輪車需要的輪子,然後完成表格。

學生同桌合作動手擺、填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師生共同完成表格。

2.編口訣。

師:現在結合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以及表格中的資料,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編出3的乘法口訣嗎?咱們來試一試。1輛三輪車需要幾個輪子?

生1X3=3,口訣應該是一三得三。

師:很好!就這樣,那麼2輛三輪車需要幾個輪子?3輛呢?……9輛呢?大家依次這樣寫出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在小組裡交流討論。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編口訣,教師巡視,知道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交流彙報,師生共同完成3的乘法口訣。

3.記口訣。

師:想一想,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 學生可能會說:後一句口訣中的結果比前一句的結果多3。 俗話說“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三六十八了。 我是想之前咱們學過“三五十五”,那麼就有“三四十二”“三六十八”。

只要學生說得合理,教師就應該予以肯定。

(三)總結提升

師:今天你有什麼感受呢?有哪些收穫?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需要幾個輪子

3 的乘法口訣

1x3=3 一三得三 2x3=6 二三得六

3x3=9 三三得九 3x4=12 三四十二 3x5=15 三五十五 3x6=18 三六十八 3x7=21 三七二十一 3x8=24 三八二十四 3x9=27 三九二十七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人教實驗版第七冊課本第41頁例2、例3及練習五1、2、3題。

【設計理念】:

根據國小生自身特點,本課運用謎語匯入新課,引出新的知識內容。通過演示、學生動手操作,激發了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中讓學生動手畫、觀察、比較、討論、合作、探究,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有意識的讓學生在旋轉活動角的過程中出現的兩個特殊角,自己提出問題,為學生創造了質疑的空間,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再次,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體驗感知,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有好多種分類方法,選擇最合理的一種。在這個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最後通過應用深化,知識拓展使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樣開拓了學生視野,使學生知識結構得到拔高,增強對各種角的認識。使學生體驗成功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平角、周角。通過觀察,掌握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間概念。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精神及合作精神。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平角和周角。

2、理解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理解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把摺扇、三角板、活動角、已標明度數的角若干。

【互動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導學

學生探究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謎語匯入: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打一生活用品)學生猜謎語。

2、師出示扇子:如果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思考:

1、這一生活用品是什麼?

2、發現了什麼?

通過創設謎語情境,由扇子引出“角”,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認識平角、周角。

1、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就能形成不同的角。

2、在旋轉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疑問?

3、師操作成平角後向學生展示。

4、師操作成周角後向學生展示。

5、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

(二)、課件展示,引導分類。

1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的角。

2、引導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進行角的分類。

(三)、比較分析,內在聯絡。

①使用活動角,請同學們判斷活動角所成的角各是哪種角?

②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根據度數,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將這五類角排列順序。

1、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角並展示。

2、同學們用活動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動角旋轉並觀察。

3、小組合作討論:

這種情況是角嗎?為什麼?它有多少度?這樣的角叫什麼角?它的邊有什麼特點?找一找身邊的平角。

(方法同上)

4、生觀察體驗得出:

1周角=2平角

1平角=2直角

1周角=4直角

5、生合作分類。

6、交流彙報

(1)大於0度小於90度的角叫銳角。

(2)、等於90度的角叫直角。

(3)、大於90度小於180度的角叫鈍角。

7、學生思考,說出五種角的大小關係。

(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

有意識的讓學生在旋轉活動角的過程中出現的兩個特殊角,自己提出問題,為學生創造了質疑的空間,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體驗感知,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有好多種分類方法,選擇最合理的一種。

深化理解,加深學生對各種角的認識。

三、應用深化

1、教師引導學生分類。

2、練一練:(多媒體出示練習題)談發現。

3、動手拼角(多媒體出示練習題)。

1、學生口述分類標準。

2、生分別說出是什麼角。

3、生自己觀察,判斷方法。

通過應用深化,使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加深認識。體驗成功感。

四、拓展應用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的練習“數一數”。

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交流檢查。

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知識結構得到拔高,增強對各種角的認識。

五、暢談

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穫?能和大家分享嗎?

學生交流學習所得

使學生學會收集整理知識,體會成功感。

六、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作業題

生獨立完成

七、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

2、經歷分一分、說一說等數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體會所學內容的價值。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活動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喜歡大熊貓嗎?熊貓館的飼養員叔叔每天都要給可愛的熊貓寶寶們準備新鮮的竹筍,我們一起數一數,看看今天一共準備了多少個竹筍。(課件出示竹筍)

你能把這12個竹筍平均分給4只可愛的熊貓嗎?看看每隻熊貓可以得到幾個。用你們手中的圓片代替竹筍,用4個圓圈表示盤子,將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動手分一分。

(教師巡視,分好後,前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你是如何分的,分的結果如何,擊掌結束)抽學生上黑板彙報分的結果。

(小眼睛,看黑板)用課件呈現分的過程

請大家回憶我們的操作過程,結合圖說一說這幅圖表示的含義。(根據學生髮言,板書: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放3個)

全班一起說

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幹,幫飼養員叔叔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這樣的問題,你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方法——除法(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

思考: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放3個,是不是平均分的問題?

在數學上,像這樣平均分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二、新授

老師為你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他叫除號,來,跟他打打招呼:除號,你好

除號的寫法,用尺子畫一條平直的線,上下兩個圓點要對齊

自己在練習本上寫兩個(注意你的寫字姿勢)

“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放3個”到底該怎麼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1)要分的竹筍的總數是(12),把12在這個總數寫在除號前面

(2)平均分成幾份呢?(4份)把4這個份數寫在除號後面

(3)每份是幾個(3個)把3這個每份數寫在等號後面

12÷4=3

(4)回憶過程。(看誰的耳朵最會聽)

(5)指生說、同桌互相說(搶答,給自己鼓鼓掌)

(6)1659年,瑞士數學家拉恩在他的《代數》一書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6)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拉長聲調,提示注意)“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3個”

(7)指生複述、男女生比拼

(8)這個除法算式怎麼讀呢?

讀作:12除以4等於3(齊讀3遍、快問快答)

(9)數學書第15頁練習三第1題(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說的對不對)

三、闖關

1、做一做第1題

(1)誰能說說這幅圖表示的含義?

(2)課件出示:把15條魚平均分成5份,每份3個

(3)在這個平均分的過程中,總數是15,份數是5,每份數是3,所以除法算式是15÷5=3

(4)在這道題中,15÷5=3表示把15條魚,平均分成5分,每份3個,你能在說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嗎?

2、做一做第2題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5)個

動手分一分

指生說在這道題裡,總數是幾,份數是幾,每份數是幾,除法算式是什麼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個

動手分一分

指生說在這道題裡,總數是幾,份數是幾,每份數是幾,除法算式是什麼

2、獨立完成練習三第2題

3、獨立完成練習三第3題

四、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餓哦們認識了除法,知道到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除法,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作業:回家幫媽媽分水果,並列出除法算式。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二年級數學上冊P47-48

備課時間

10.11

授課時間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百以內的加減法和幾個數連加之後安排的。本節課從生活出發,從生活問題引入,讓學生觀察實際情景,並且其中暗示著一組組數量相同的數,可以用相同的數相加來解決。相同數相加中的加數是幾和幾個相同的加數是認識乘法的基礎,即算式表示幾個幾,通過幾個幾的橋樑作用,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材第46頁的一幅主題圖,呈現了小火車、小飛機等情境圖。圖中蘊含著許多“相同加數”的因素,學生從圖中獲取資訊,並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加深了印象,這就為引入乘法做了準備。例1是通過學生計算主題圖中各項娛樂設施裡面的人數,引出了加法計算,為引出乘法的意義做了鋪墊。通過觀察加法算式,使學生明白像這樣的加數,加數必須相同,積累了同數相加的感性認識。教材中“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也表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礎,滲透了乘法的含義。在學生理解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認識乘法,瞭解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學生親自動手把其它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並讀一讀,使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認識乘號、乘數、積,會讀寫乘法算式。

3、學生初步學會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瞭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能夠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能夠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號意識 模型思想

數學思想

符號化思想 模型思想

教學準備

PPT

教學流程

環節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環節一:情境匯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夥伴們正在一起玩耍呢,讓我們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這是什麼地方呀?你最愛玩什麼專案?

(遊樂場。小火車、小飛機等)

那麼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這幅圖,你能從中發現什麼樣的數學資訊,能根據圖中資訊提一些數學問題嗎?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飛機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車的有多少人?

3.過山車上有多少人?

其他學生解答,教師板書計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師:那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加法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生: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師:像上面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一種簡便方法,也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乘法

創設情景,藉助學生們喜歡的遊樂設施,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

“幾個幾相加”是學習乘法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運算元一數,在算式中比一比,學生對“幾個幾相加”有了初步的認識,為學習乘法做鋪墊。

環節二:探究新知

師:大家觀察這幾個加法算式有什麼特點?相同加數是幾?幾個幾連加?

(這幾個算式裡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每個算式都表示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和)

師: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紹: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子號叫做乘號,乘號的寫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兩個數叫做乘數,兩個數相乘的結果叫做積。

5+5+5=15

5×3=15

3×5=15

乘數乘數積

師:怎樣寫乘法算式呢?我們以

3+3+3+3+3=15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數是幾?

相同加數是3,就寫在乘號的前面。

再數一數,是幾個3連加?

把相同加數的個數5寫在乘號的後面

3×5表示5個3連加,5個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讀作3乘5等於15。或者也可以寫成5×3=15,讀作5乘3等於15。你們能把另外兩個加法寫成乘法算式嗎?誰可以讀一讀?

生:6×4=24 4×6=24

2×7=14 7×2=14

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是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得的,同時使學生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環節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48頁“做一做”第2題。

師: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幾,可以寫成怎樣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予以訂正。

2.判斷對錯,錯的更正,為什麼?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數,乘法計算)

第一題,讓學生在習題中鞏固課堂學習內容,由幾個幾,引出加法,再變為乘法。

第二題,強調只有相同加數,才可以用乘法計算。

環節四:

課堂小結

師:你學會了哪些知識?生:1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兩個數叫做乘數,兩個數相乘的結果叫做積。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資料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全冊課時安排:(具體看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單元教材分析:

通過第一學期的“比長短”的學習,學習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並初步認識線段。主要特點有:

1、注意呈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

3、改變了線段的編排。

單元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3、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單元教學重、難點:1、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2、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2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cm,藉助實物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並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長度單位,用釐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彙報:相同的課桌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麼?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字小格大格釐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釐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後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後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後看右端在哪個數字上,就是幾釐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著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後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後小結

a提問: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b教師總結

1、釐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裡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是1釐米。

2、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板書

認識釐米和使用釐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釐米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釐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字幾,就是幾釐米。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經歷資料的調查,收集和整理過程,並能根據資料回答一些問題。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四季的劃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節。

教學重點:

1、對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2、用方塊統計圖表示統計結果。

3、採用不同的調查方法。

4、比較、分析、判斷,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1、採用不同的調查方法。

2、能對調查的時間做出合理的推斷。

教具準備:

1、在小黑板上寫出教材的塗一塗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備掛在黑板上使用。

2、日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今天是幾月幾日?有今天過生日的同學嗎?

2、明明今天過生日,他帶來了生日蛋糕和我們共同分享,我們一起為他唱個《生日歌》,好嗎?

3、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嗎?誰來說說?

我想知道班裡的同學生日在什麼季節?該怎麼辦呢?

二、玩中學

1、說一說。

說一說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你知道是什麼季節嗎?

2、分一分。

哪幾個月是春季?哪幾個月是夏季?哪幾個月是秋季?哪幾個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樣劃分的?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彙報討論結果。

(3、說一說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四季的劃分?

3、調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調查同學們的出生季節。

(2)小組交流:怎樣收集和整理調查得到的資料?

4、塗一塗。

在統計表格中塗色,整理資料。

5、說一說。

(1)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

(2)夏季和冬季過生日的同學有幾名?

(3)如果你們班某個同學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過生日。

(4)從圖中你還能發現什麼?

三、全課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統計的作用可大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用統計呢?

四、佈置作業

1、調查一下你們村裡,有多少學生讀國小、國中、高中、大學。

2、一個季度有多少個月?

板書設計:

生日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4

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祕密”。

1。 在活動中發現人的身體上特有的規律。

2。 培養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 感受用身體的某部分測量物體的普遍性,養成估測意識。

重點:在活動中發現人的身體上特有的規律。

難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估測技能。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身體上蘊藏著很多的數學“祕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尋找我們身體上的數學“祕密”,你們有興趣嗎?

【設計意圖:藉助談話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師:淘氣有什麼發現呢?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教材第88頁第一幅圖。

生:淘氣的媽媽告訴他拳頭的一週和腳長差不多。

師:這是真的嗎?太有趣了,讓我們同桌兩人為一組,合作測量進行驗證吧。

學生合作測量,教師巡視,瞭解情況,組織學生交流彙報。

師:原來真的是這樣的。我們的身體上還有哪些“祕密”是我們以前不知道的?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測量一下吧。把測量的結果填寫在教材第88頁表格內。

學生同桌兩人為一組,合作測量,完成表格。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師生共同完成表格。

師:通過測量你發現了哪些有趣的“祕密”?

生1:我發現雙臂平伸的長度和身高差不多。

生2:我發現一般頭長的5倍就等於身高。

生3:我發現腰圍是脖子一週長度的2倍。

……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測量、觀察思考,發現“祕密”。

師:大家發現的“祕密”還真多啊!現在就讀一讀教材第89頁《我的身體是一把尺子》,讀完跟同學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自主交流。

師:請藉助剛才測量的步長,用步測的方法測量我們教室的長和寬,然後用捲尺測量進行比較。

學生分組合作測量教室的長和寬。教師巡視,瞭解不同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比較的結果。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經歷發現身體上祕密的過程,感受估測的價值。】

師:我們身體上有許多“尺子”。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我們可以先用我們身上的“尺子”估一估,再選擇適當的工具進行測量。

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歸納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主動建構,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發現規律,並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補充、修正,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A類

列式計算。

(考查知識點:乘法;能力要求:會正確地進行乘法計算。)

B類

(考查知識點:除法;能力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法計算。)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7×4=28(釐米)

B類:81÷9=9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能動手操作找出“倍”的數量關係。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學生掌握“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理解“倍”的含義,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難點

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準備

課件、主題圖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談話引入,老師想帶大家去參加一個快樂的動物聚會,好不好?(板書課題,播放課件)

二、問題探究

師:同學們,參加聚會的都有哪些小動物呀?數數看,它們各有多少隻?(學生說完,教師點選課件,出示猴子,鴨子,松鼠,小雞的影象,然後出示只數:3、6、2、8)

師:如果老師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鴨的只數,(邊說邊貼動物影象)誰能告訴老師,我應該怎樣貼呢?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圍棋子,也象老師這樣代替小猴和小鴨的只數擺在你的課桌上,能擺好嗎?

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根據我們擺的情況,你能發現什麼嗎?大家說的都很好,小鴨的只數是6,(板書6)小猴的只數是3(板書3),6裡面有幾個3呀?6裡面有2個3,(邊說邊圈)我們就說6是3的2倍,也就是說小鴨數是小猴的2倍。(邊說邊板書)

生:6是3的幾倍,我們可以用除法來算,6÷3=2(板“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2後面就不用寫“倍”字了。

師:如果又來了3只小鴨,(加3個磁扣,請小朋友也加3個圍棋子),誰知道現在誰是誰的幾倍?為什麼?

學生嘗試練習,進行討論,再集體彙報,教師講解:

現在小鴨是9只,小猴是3只,(板書9),9裡面有幾個3呢?9裡面有3個3,我們就說9是3的3倍,也就是說小鴨數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師:如果要同學們像這樣也列個除法算式來求9是3的幾倍,誰會?(把6÷3=2改成9÷3=3)

三、體驗感悟

1.請同學們用剛剛學到的倍數知識想一想,根據這四種小動物的只數,除了小鴨數是小猴的2倍,還能找到其它的倍數問題嗎?

2.在小組內交流,可以擺一擺,算一算,然後在老師發給你們的答題紙上做好記錄。

3.彙報、交流:根據學生填的情況,請小組派代表上臺來做小老師。講解小鴨數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雞數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實踐應用

1.課件演示:其實今天來參加這個快樂的聚會的小動物還有很多呢,看看還來了誰吧!書上P47練習題。(小貓,小老鼠)

2.嘗試解決問題,把你的算式寫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嗎?集體訂正,在電腦上操作。

3.還有很多的小動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4.出示在這個聚會上,還有我們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誰吧!(出示淘氣,機靈狗比身高的圖)

師: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嗎?他們碰到難題了,你們能幫助他們解決這個難題嗎?

開啟書P47,小組討論一下,看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然後把書上的空填好。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數問題嗎?

五、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呀?

六、佈置作業

口算題卡做兩頁

板書設計

快樂的動物

倍的意義

小鴨是小猴的2倍,6÷3=2

小雞是松鼠的4倍,8÷2=4

教後隨記

這一個環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通過動物王國歡聚,許多小動物都來到河邊玩耍為題,這時學生都樂於玩耍.在探究性學習裡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