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9篇

來源:才華庫 1.24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課時要求:

1、講讀24小節,使學生知道烏鴉用什麼辦法喝到水,教育學生遇到困難要多動腦筋,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2、理解到處、又、很、也、怎麼辦、一個一個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用看見一詞說話。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烏鴉為什麼喝不著水?

2、它是怎麼喝到水的?

三、教具:

1、多媒體2、瓶子及石子若干3、錄音機

四、教學形式:

分組教學實驗法討論法五官體驗法嘗試法

五、教學過程 :

1、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複習詞語: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21課(指著板書)(齊讀)烏鴉喝水的詞語,我們先來複習一下,請小朋友來讀詞語。

A、出示詞:烏鴉、口渴、喝水、找水、怎麼辦、瓶子

B、數一數:瓶的第9筆是什麼?(乙)

C、出示:喝、渴一起讀。

你怎麼來記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來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為嘴巴幹了,所以是氵三點水。)

D、請把書翻到第110頁,我們來做課後第2題選詞填空,看誰做得又快又好。開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誰願意來說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對了嗎?我們一起看大螢幕把這三句句子讀一遍。

(齊讀3句句子)

2、新授:

A、過渡:通過第1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指著板書)

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嗎?老師請小朋友邊看邊聽邊想想。

B、⑴播放多媒體錄象及錄音。

⑵問:烏鴉找到水了嗎?(齊答)喝到水了嗎?(齊答)

⑶我們來讀讀課文。(自己讀)找一找哪節寫了烏鴉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開始。

⑷你找得最快,請你來說,是哪一節?(第2節)

C、學習第2節。

⑴真聰明,找對了。現在請小朋友仔細地讀讀第2節,你是從哪句話裡知道烏鴉找到了水?開始。

⑵輕聲讀交流

⑶誰來說?把句子讀一讀。(指名讀句子)

①對了,烏鴉看見了一個什麼?(齊答)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瓶子裡怎麼樣?

願意把第1句讀給孫老師聽的小朋友一起來讀第1句話。

②用看見說話。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那麼你看見了什麼?(指名每一組46號的小朋友說。)

你看見了××,××怎麼樣?(指名13號說)誰也願意向他學習說一說。

⑷①課文裡的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瓶子裡有水,它可高興了,可是(出示多媒體圖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裡邊的水也不多,它喝不著。(學習第2句)

②現在請每組的小朋友在3號組長的帶領下讀讀第2句句子,並討論一下,找找詞兒說說烏鴉怎麼會喝不著水的?開始。

③小組自學討論

交流:老師這裡有四個瓶子,找找哪個是烏鴉找的瓶子?(因為,模擬多媒體點出高、小、不多。)

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在你們桌子上的瓶子和烏鴉,是不是因為這樣而喝不到水?小組觀察,請哪個小組願意派個代表來說說烏鴉為什麼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麼樣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請小朋友在小組裡說說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裡邊的水多,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現在(出示多媒體圖)(指名說)(瓶子、瓶口、裡邊的水,它喝不著。)烏鴉遇到的困難可真(多),請小朋友在小組裡讀一讀。(指名每組派1個代表來讀。2對)大家一起來試試,讀讀第2句。(齊讀)(看圖)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裡邊的水也不多,烏鴉喝不著,它心情怎麼樣?(很著急)對呀,可著急了,請小朋友自由找夥伴把第3句讀一讀,讀出烏鴉很著急。

①自由找夥伴②指名2對③齊讀

現在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節連起來讀一讀。(齊讀)

D、學習第3節和第4節。

⑴是呀,怎麼辦呢?小朋友,你們願不願意替小烏鴉出個主意?怎樣才能讓烏鴉喝到水?(指名說,邊說邊出示方法)大家想的辦法真多,我們的小烏鴉也想出了辦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⑵播放多媒體,師讀課文第3、4節。

⑶老師這裡有道填空題,請小朋友在3號小組長的帶領下讀讀課文第3、4節。想想烏鴉的辦法是什麼,怎麼填?

出示:烏鴉看見_____,於是,它把_____

①小組自學。

②哪個小組願意來讀一讀讀讀課文第3、4節?

③請一組派代表來說齊說。

⑷點出:一個一個地,烏鴉為什麼要一個一個地銜石子?在你們的桌子上有2個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請你們在1號組長的帶領下,動手試一試烏鴉的辦法,邊做邊觀察邊想。

①烏鴉一個一個地把小石子銜來放到瓶子裡,會怎麼樣呢?(水會慢慢升高)

②烏鴉喝到水了嗎?

動手做交流

小結:是呀,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來放到瓶子裡,瓶子裡的水慢慢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心裡怎麼樣?(很高興)

請小朋友和孫老師來合作讀課文第3、4節。

師生合作讀(注意一個一個地、慢慢地,讀得又輕又慢)學生連起來一起讀課文第3、4節。

⑸剛才你們也為烏鴉出了許多主意,我們來比一比,誰的主意更好?

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發現烏鴉的辦法很省力,還能喝到瓶子裡全部的水。所以,你覺得這隻烏鴉怎麼樣?

3、總結全文:

A、是呀,這是一隻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小烏鴉。讓我們

重溫一下烏鴉聰明的辦法,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B、朗讀全文

C、總結:這是一隻愛動腦筋、聰明的小烏鴉,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喝到了瓶子裡的水,我們也要向這隻烏鴉學習,遇到困難多動腦筋,解決困難,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瞭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瞭解什麼是鏡面反射,什麼是漫反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不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係,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絡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工具

鐳射源、平面鏡、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請舉出應用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的例項。

二、新課引入

教師: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屋子裡的桌子、電視,怎樣才能看到呢?

我們能看見太陽、電燈,是由於它們能發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我們為什麼又能看見人、教室、書本這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呢?這是因為他們能反射太陽、電燈等光源發出的光,這些被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本節我們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規律。

三、新課教學

1.光反射的規律

1、教師:光傳到兩種不同物質的分介面時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

觀察:牆上光斑及其變化。

演示二:用鐳射器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察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並在黑板上畫出圖:

教師向學生介紹以下名詞:一點、兩角、三線.

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

法線(ON):通過入射點,垂直於鏡面的直線(用虛線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教師:通過演示觀察到光的反射現象。那麼光反射時遵從什麼規律呢?

實驗一:

1.按照課本圖2.2-3,讓從鐳射器射出的光沿紙板入射到鏡面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紙上畫出法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並記錄下來。

2.不改變入射點的位置,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重複上面實驗兩次。

3.把紙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後折,還能看見反射光線嗎?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資料得出:

①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板書: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實驗二:

把入射光線沿原反射光線的位置射到鏡面。觀察反射光的位置。

討論得出: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3、講述反射光路圖的畫法:

例:下圖中已知入射光線,請畫出反射光線。

畫法:①過入射點畫法線;②畫反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學生練習:投影儀膠片。

(1)畫出下圖的入射光線。

(2)如圖,畫出反射光線,並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多大?

國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鏡子和白紙反射太陽光或燈光。

問:為什麼鏡子反射的光很強,白紙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們來研究這兩種情況。

教師: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體表面上時的情況如圖:

國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鏡面反射:每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這個方向的反射光很強,而其餘方向無反射光。

演示四:把幾根大頭針垂直插入硬紙條中表示“法線”,把硬紙條任意彎折後“法線”不再平行。(圖上)

強調: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個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們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

教師分析例項:同學們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這是因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發生鏡面反射,光線強度比粉筆字漫反射的光線強。怎樣避免這種情況?讓“反光”部分粗糙,這樣就可以發生漫反射,減弱反光部分來的反射光,同學們就能從不同方向看清粉筆字反射來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目標設定]基於對課文的解讀,對本課的目標作如下預設:

1、會讀會寫田字格內的九個生字。會讀綠線內的梭、嬉。

(1)田字格內的九個生字中,穿、柄、傘的讀音需要注意。特別是柄字讀第三聲,後鼻音。

(2)遊字的右邊要注意不寫成反文;眨字的捺腳要挺而下垂,傘、熱、戲字可追溯字源去識記,戲字左邊的點與戈字的撇要相互避讓。

2、通過朗讀課後的八個生詞能夠展開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4、能夠體會到詩歌的景物所營造出的快樂。

[教學思路]

一、激趣齊背

《鮮花和星星》。師:你背了這首詩,你願意變成夏天的鮮花還是夏天的星星呢?(出示句式:我想變成夏天滿地的鮮花我要________________我想變成夏天滿天的星星我要__________________)生說,師提示說出感情。

二、讀文

1、師配樂範讀,提生自學要求:標出小節號、圈出字詞。

2、用一兩句話寫下自己聽過後的感受。

三、入境

(一)賞讀一至四自然段

1、出示夏景圖:雨滴、小魚、蝴蝶、蟈蟈、星星、彎月夏姐姐帶著夏來了,你想變成什麼?(出示句式:她熱情地問我:想變點什麼?我要變成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

2、根據學生的要求出示各段內容。

3、隨文及時識字。

4、配樂按段朗讀課文。

(二)賞讀第五自然段

1、我來到了荷塘邊,看到了荷葉?荷葉什麼樣子,劃一劃。再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2、出示圖文,討論:我為什麼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呢?

3、師生共同演一演:圓圓大大的荷葉上,雨滴_______________,直直舉著的荷葉下,小魚_______________,荷塘邊的草叢裡,蟈蟈_________________,星星看見了,它_______________,月兒看見了,它_______________,(師讀前半句,生接後半句,其他同學可以根據師生的朗讀演一演。)

4、配樂賞讀課文第五段。

5、你想對大荷葉說什麼?

四、試背

1、分別出示夏景圖:雨滴、小魚、蝴蝶、蟈蟈、星星、月兒、荷葉,看著畫面想象讀。

2、去詞讀。

3、試背。

五、畫詩把詩畫下來,配上自己的話。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內容概述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五年級第九冊第三課的內容。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意圖是通過觀察、分析和講解,學生能夠認識到景物的近大遠小透視現象,並能把有關透視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繪畫中進而提高空間表現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繪畫中的真實感。

二、教學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視現象,學生更瞭解生活中的近大遠小的原理。理解視平線、消失點在透視現象中的應用。學習它能使學生更好的表現空間立體感是繪畫作品更真實。

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初步瞭解透視現象及基本規律,並能運用這些規律表現身邊的景物逐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視效果給畫面帶來的美感。並且有留意觀察的習慣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遠小透視現象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分析和講解,能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 2、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表現身邊的景物。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其實五年級學生對於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早就注意到了,為使學生把感應認知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過稱中我還是要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來引起學生的興趣。透視教學是國小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為學生初次接觸這種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識會感到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我們提前進行滲透,做好鋪墊,如課前提出問題、留觀察作業、收集相關資料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新課程理念提出“創新與發展取向的課程實施”,教師與學生不只是課程的執行

者與接收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知識的創新者。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我重點突出以下幾點。

1、教師要成為教學設計的創新者為了突出“用繪畫中的透視現象表現立體感”這一重點,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感受知識的魅力。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第一,用範畫中兩個大小不一的“海寶”以奔跑的動式來表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第二,用兒童畫中一排樹木來直觀的表現近大遠小、近高遠矮、近粗遠細和近稀遠密的透視現象

第三,為了讓學生體驗到“繪畫中的透視現象”的真實感我把音樂元素融入到了美術課堂上,引到學生在樂曲中需找立體感,恰當地運用音樂元素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網上收集各種透視現象的圖片、名家畫作、透視現象的多媒體檔案、繪畫用的尺子、鉛筆、水彩筆等工具。通過對名家畫作的欣賞和臨摹,讓學生更理解繪畫中的透視現象,更深刻的記憶大師的作品也通過基礎的透視近大遠小表現的。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20xx年5月1日——10月,在上海召開了什麼啊? 生:世博會。

師:這真是值得我們中國人民驕傲的一件事情。你們知道上海的世博會的吉祥物是什麼嗎? 生:海寶。

師:海報象徵著吉祥,蘊意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今天我們請海寶來同大家一起學習,大家歡迎嗎? 師:仔細看,海寶從遠處到近處有什麼不同呢?

生:在近處的大,遠處的小。

師:同學們的感覺很敏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現象,誰願意把你知道地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路。。。。。。房。

師:同學們真是觀察生活的有心人啊!但在觀察這些現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像這種同樣的物體處在不同位置時,在觀者眼裡出現近大遠小的變化在繪畫上就叫透視現象。

板書課題: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二)、講授新課。

①透視是繪畫中的術語,那麼什麼是透視呢?就是用線條或著色彩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空間的方法。透視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形體透視。二是空氣透視,形體透視是根據光學和幾何學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線條來標識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光線投影的科學。空氣透視:研究和表現空間的距離。

②用簡筆畫形式表達出來!問:他們有哪些透視現象(除了色彩方面)。 生:近大遠小、近寬遠窄、近高遠低、近清晰遠模糊。。。。。。

師:哇,好厲害。同學們發現這麼多透視現象,那麼在仔細觀察。觀察在繪畫上色時色彩有哪些變化?

生:近處亮一些,鮮豔一點,遠處灰暗一些。

師:假如,老師讓XXX站在路的一端向另一端跑我不說停,他就不準停,最終會出現什麼現象?

生:這位同學的回答真是棒極了,由於道路兩旁的樹木向遠處逐漸縮小最終會縮到一點,這個點就叫做消失點的水平線就是視平線。通過消失點的水平線就是視平線。通過消失點的垂直線。這些在畫面上通常是不用畫出來的。

③師: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現在我們就去看看藝術家是怎樣處理畫面中的透視現象的?這幅作品是荷蘭風景畫家。。。。。。看看作者是用什麼藝術形式表達的這幅作品?在你看來畫家表現了哪些透視現象?

④我們今天研究透視就是要解決如何把現實世界裡的三維空間立體事物表現在一個平面上?(如果說老師今天要求你們在一張紙上臨摹學生作品,你們想先從哪方面入手) 老師在黑板上做範畫。

(三)、學生作業

作業要求:尋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視現象的畫面,表現出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再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給它填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讓它變得更美。

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

(四)、評價拓展

學生互評,從他人的作品中學習和借鑑,相互學習,不斷提高。

(五)、板書設計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近大遠小

近高遠低 近寬遠窄 近清晰遠模糊

七、教學評價設計

八、總結和反思

一節美術課雖然只有40分鐘,但透視對學生的影響卻早已衝出了時間的界線。透視是實際繪畫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它是提升學生在繪畫中的真實感的前提,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該學會把透視原理分析透講解明白,為孩子們以後的實際繪畫奠定基礎,引導他們咋愛思考中尋找美,在實踐中創造美,在創新中擁有美。相信,在充滿夢幻的童心世界,會有對藝術的翅膀,在夢想的天空裡自由的翱翔!把一樣的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後面,就會產生前後的感覺,物體通過逐漸縮小尺寸,也會產生前後的感覺。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畫作業時,表現物體的前後尺寸不是很明顯。五年級的學生對這個透視的問題,理解的不到位,我們可以慢慢的引導,使他們對這一概念更好的表現在自己的繪畫中。

九、教師個人介紹

姓名:邢春宇學校:吉林省通榆縣新華鎮中心校

電子郵件

電話:15143687594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要求】

1、體會行楷的運筆特點,學習用鋼筆寫行楷,提高寫字速度。

2、通過和聯絡上下文弄清帶點字-的讀音和意思。

3、選詞填空。

4、讀句子並體會排比句的特點。

5、熟記成語

6、口語交際:小小辯論會。

【重難點】

重點

1、讀句子並體會排比句的特點。

2、口語交際:小小辯論會。

難點

1、讀一讀,背一背。

2、口語交際:小小辯論會

【擬定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練習的1、2、3、4題

【教學過程 】

一、匯入

二、學習第1題

1、自由讀,初步感知描紅內容。

2、仔細觀察字形結構,提出自己認為較難寫的筆畫。

3、針對重點,集體指導。

4、生自由描紅,師巡視指導,針對班中普遍的問題再集體指導。

5、展評優秀作業 ,向其他同學傳授自己是怎樣把字練好的?

三、學習第2題

1、指名讀題目,明確題意。

2、小組自學。

3、反饋自學效果。

4、鞏固:自由默讀此項。

四、學習第3題

1、自由讀題,明確題意。

2、體會三組詞的意思。

3、自由獨立完成此項。

4、指名回答。

⑴經過三天多時間的飛行,宇宙非船(漸漸)接近月球。

⑵我們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⑶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些生字。

⑷金水橋兩旁有一對漢白玉華表,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挺拔。

⑸徐悲鴻從此(更加)奮發努力。

⑹我翹首遠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許多黑點向這邊移動,——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5、自由讀句子,體會句中詞語的用法。

五、學習第4題

1、明確題目要求。

2、自由讀,小組討論句式特點。

3、總結:

一句話或一段話中有三處或三處以上相同的句式的句子叫排比句。

4、齊讀排比句,體會作用。

5、訪寫句子,評議,修改。

六、佈置作業

預習5、6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練習的5、6題。

【教學過程 】

一、直接匯入

二、熟記成語

1、自學此項,要求:⑴藉助字典讀準字音。

⑵理解成語意思。

2、反饋

⑴指讀,正音。

⑵齊讀。

⑶提出不理解的成語,師生共同解決。

⑷自由練背,全班打節奏齊背。

三、讀讀背背

1、出示。

2、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4、自由發言。

5、理解句子含義。

6、熟讀成誦。

四、佈置作業

預習說話訓練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口語交際:小小辯論會

【教學過程 】

一、匯入

二、登臺前的準備

1、自由讀,思考:本次辯論的主題是什麼?

2、分角色朗讀,師生共評,引導。

3、學生再練,達到誦讀。

三、演一演

1、小組內練習。

找小夥伴一起。

甲方:三人,主辯一名;

乙方:三人,主辯一名;

主持人一名。

2、自告奮勇到臺前來表演。

3、評價。

4、小組內再練習。

5、表演,評出最佳表演組和個人。

四、總結

大家辯論得很精彩,相信經過訓練,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辯手。結合大家的論述,國小生看電視應當有選擇,應當適度適量。今天的辯論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2、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二、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文中細節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

2、理讀法 引導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異義詞、多義詞、通假字及常用虛詞。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從小就知道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故事——愚公移山。那就讓我們在上課文之前,先回憶一下這個故事。請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點文常: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經散失,今本《列子》是東晉人蒐集的有關古代資料編寫的,裡面儲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2、文體:寓言這種體裁的特點是寄託一定的道理在一種比喻性的虛構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帶有諷喻或勸戒的意味。

(三)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根據課下注釋解釋全文,有問題的一會兒質疑。

2、學生質疑,教師提醒學生注意一些重點詞語的解釋。

(四)理解全文:

1、愚公家周圍環境如何?他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麼好處?(儘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則可“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2、移山有何困難?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困難有山高大、面積廣、年老力衰、移山人少、運土石工具簡陋,往返路途遙遠。這樣寫的作用可以襯托出愚公移山的決心之大。

3、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裡?你認為誰的觀點正確?

智叟:“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長遠的,發展的觀點。

4、思考:但也有人說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明確: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寓言只是用假託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幹”來要求愚公。

5、思考:這裡用了什麼寫作手法來表現人物?

通過愚公和智叟的對比,再次表現出愚公堅定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愚公”實“智”,“智叟”實“愚”,這正是寓言給兩人取名的用意。

6、不是智叟一個人對移山產生了質疑,還有愚公的妻子,那麼,愚公妻子的態度和智叟的態度是一樣的嗎?請你找找文章中的描寫,比較分析。

學生討論,明確:

愚公妻 智叟

稱呼: 妻稱愚公“君”(尊敬愚公) 智叟稱“汝”(輕視愚公)

語氣: “以君之力……何?”(擔心) “甚矣,汝之不惠”(倒裝,輕蔑)

“且焉置土石?”(獻疑) “以殘年餘力……土石何?”(嘲諷)

7、這則寓言有何寓意?

明確:告訴人們,只要下定決心,堅持不懈,任何困難都可戰勝。

8、問:為什麼用這個神話結尾?

討論並明確:意在說明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行動驚天地、動鬼神,也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9、全班朗讀課文。

(五)總結全文:

運用對比襯托手法,通過愚公的成功,反映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要克服困難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鬥的道理。

(六)佈置作業:

1、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

2、練習冊上的相關作業。

七、板書設計:

愚公移山

愚公妻 智叟

稱呼: 妻稱愚公“君”(尊敬愚公) 智叟稱“汝”(輕視愚公)

語氣: “以君之力……何?”(擔心) “甚矣,汝之不惠”(倒裝,輕蔑)

“且焉置土石?”(獻疑) “以殘年餘力……土石何?”(嘲諷)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學習目標:

1.認識“樑、程”等12個生字。會寫“蘭、各”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兩種橋及它們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識字、寫字;難點是如何理解這些神奇的橋。

三、教學特色:

這是一篇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常識性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同時也讓我們瞭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本篇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一種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知識,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認知得到發展。同時,通過一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啟發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識字教學上採用先讀書,再識字的倒置法。

四、教學方法: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橋的知識

六、教學時間: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知道兩種神奇的橋的主要特點。

3、瞭解比喻句的用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你看到過橋嗎?你走過或認識哪些橋?(學生個別回答)

2、(出示蘭蘭圖片並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課文的主人公叫蘭蘭,課文講的就是蘭蘭過橋的故事。

二、精讀課文,整體感知。

1、爺爺帶著蘭蘭一起去郊遊,他將帶著蘭蘭走過兩座非同一般的橋,想知道他們過的是什麼橋嗎?請大家把課文讀一讀,你將會知道答案。(學生自由讀課文)

2、反饋:你知道蘭蘭過的是什麼橋了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潛水橋塑料橋)

3、再讀課文,思考:為什麼說潛水橋和塑料橋非同一般?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請大家以四個小組為單位再讀課文並填好調查表。(表中加粗部分為學生填寫內容,因學生寫字量有限,也可口頭反饋,教師板書)

潛水橋塑料橋

造橋地點水裡小河上

造橋材料特別堅實的玻璃又薄又結實的塑料

最大的優點不僅方便交通,還可參觀海底世界輕巧,體積小,攜帶方便

三、學習生字:

1、蘭蘭的爺爺可真有本領,設計了這麼好的橋。同學們你們長大想幹什麼?(自由發言)

2、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過,不論是當橋樑工程師還是當飛行員首先得學會動腦筋,學好一些基礎的知識。比如今天要求我們認識12個生字,大家就可以動動腦子,想一些又簡單又容易記住的方法來認識它們,來,試試看吧,比比誰是最聰明的。(出示生字,交流記憶方法)

3、有了這麼多的好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記住這些字了,老師來考考大家。(將生字組成詞語,不注拼音,請學生認讀)

蘭花、橋樑、工程師、波浪、書架、特別、磚石、划船、採花、輕巧、又輕又薄、又平又穩

五、結束:

同學們真能幹。相信大家有了好的學習方法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本領,長大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樑之才。

作業:

收集各種橋樑的資料,舉辦“橋樑知識展覽”。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複習14個生字,學會寫6個字。

2、啟發想象,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關橋樑知識,並自己動手設計的未來的橋。

一、生字複習:

遊戲《藏頭露尾》:學生自制生字卡片一套。教師課前準備一些較大的生字卡片並用不透明的紙蓋住字的四分之三,只露出一小部分,請學生從自己的卡片中找出被蓋住的字,以此來鞏固學生對字形的識記。

二、師生互動,啟發想象。

1、蘭蘭的爺爺太神奇了,老師今天特別想當一回爺爺,帶著蘭蘭去走一走這兩座神奇的橋,你們願意當一次小蘭蘭和爺爺一起去嗎?(教師範讀旁白和爺爺的話,學生讀蘭蘭說的話並根據課文描述自由地做蘭蘭的一些動作,比如:嚇得閉上眼睛等)

2、當讀到:“原來是一座架在水裡的橋,很像一幢長長的房子。”時,師問:從這句話中看出,潛水橋大不大?你覺得還可以說潛水橋像什麼?(啟發學生想象並學說比喻句)

3、讀完第4自然段,師問:課文中的蘭蘭在橋裡面看到了這些,現在你們都是小蘭蘭了,你們在橋裡面看到了什麼?願意說給大家聽聽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

4、讀完課文,師問:剛才我們走過了兩座神奇的橋,如果你是橋樑設計工程師,你會設計怎樣的橋?(學生想象說話)

三、橋知識展覽會。

1、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橋樑知識的圖片或

文字材料。

2、每2上小組推選較有代表性的材料在全班交流。

3、將所收集的材料張貼在教室的“展示臺”中,供學生課後參觀。

四、小小橋樑工程師。

每生自己設計一座心目中的橋,可圖文結合,也可純圖片,還可以製作橋樑模型。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設想: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國標本(人教)語文》一年級上冊中的第17課,這是一篇融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的韻文。在教學中,我尊重學生需要,創設情境,利用留白,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互動,變接受掌握為探究、體驗、發現,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感,以此來積累語言、發展語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遊戲鋪墊:

1、遊戲:在白紙上畫自己的手印,想象說話:我的手印像……

2、分小組比較各人手印的不同,組長彙報比較結果。

3、小結:我們要學會觀察比較,善於發現生活中不同的美。

二、匯入新課,對題質疑:

1、談話過渡: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發現雪地裡的小畫家給我們帶來的美。

2、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擇要板書:誰?畫?

三、初讀感知,自學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自學。

2、小組交流學習字音、字形的方法。

3、彙報檢查:剛才的合作學習中你做了些什麼?

四、再讀理解,體會語感:

1、自由讀文,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2、把答案輕輕地告訴同桌,並指名說說你的同桌是怎麼說的。

3、貼動物圖,理解“一群”,擴充積累“三五成群”。

4、貼動物腳印圖,完成課後連線作業,一生板演。

5、課件演示動物畫畫,說說“我看見了……”

6、自由體會朗讀課文,把你認為讀得最好的句子展示讀給大家聽聽,並說說你是用怎樣的語氣讀的?為什麼?(適時出現下雪動畫)

7、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五、質疑補白,想象說話:

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想說的或不明白的?隨機插入:

①拓展說話:行人畫小船,長蛇畫繩子……

②理解“睡著”,用其它動物名稱替下青蛙問一問、答一答,並積累詞語“冬眠”。

六、拓展閱讀,發展語言:

1、出示《腳印》讀一讀,說說你又發現了什麼?

2、仿照《腳印》口頭改編“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七、成功體驗,愉悅心情:

自豪地說說這堂課你又學到了什麼?心情怎樣?

八、佈置作業,提升練習:

1、書寫指導。

2、回家後把改編的兒歌用文字或拼音寫下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方案一】

〖教學角度〗

說讀──以多角度的“說”促進對課文的理解。

〖主要教學步驟〗

1、播放配樂朗讀,凝神、靜聽、感受。用概括性語言說感受。

2、自由誦讀:

教師導引:本文是一首抒情散文詩,也是一幅富有流動感的畫。用描述性語言說畫面。要求展開聯想和想像,具體描繪暴風雨孕育圖、暴風雨迫近圖、暴風雨來臨圖。

3、教師提出“我為課文配插圖”的創意。學生分組給三幅圖配畫。

4、展示優秀插圖:

用解說性語言說“圖”。解說中,教師設疑探討,如不畫海鷗、海鴨、企鵝怎樣?畫面色彩、比例調配有何特點?三幅圖主體與背景有何變化等,以領悟畫意,探討手法,挖掘海燕形象的典型意義。

5、在理解內容、把握形象、明確手法基礎上誦讀回味。用抒情性語言表達對海燕的讚頌之情。

【方案二】

〖教學角度〗

寫讀──獨立感知課文材料,將個性化閱讀體驗用“寫”進行表達。

〖主要教學步驟〗

1、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激發朗讀興趣。

2、自由朗讀。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和詩味。

3、組織“寫”的層進訓練。分塊操作:

⑴引導對朗讀技巧、語言妙要、手法運用作“賞析式”評寫:

①讀評重點字詞句段,就重音、語速、停頓、層次、情感作標註,寫朗讀要領提示。

②選讀喜愛的語句,揣摩品味,寫“一句話的品評”。

③研討對比、烘托、象徵手法的妙用。寫“一段話的手法評析”。

⑵就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的“寫”:

①給本文擬寫副標題;

②寫一句話的海燕素描;

③發表一則“海燕的宣言”;

④抒寫海燕(或其他海鳥)啟示錄。

4、寫作,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