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彙編九篇

來源:才華庫 2.79W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彙編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並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並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願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麼?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並貼在黑板上。

3、你怎麼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裡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於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裡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後,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日當午誰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麼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裡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著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範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遊戲,複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後,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裡,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後面的生字,然後放到籃裡。(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後反過面貼於籃子裡。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麼?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麼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後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後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板書)

6、憫農

辛苦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並樂於去解決。

2、現了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絡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緻。

《江上漁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江上漁者》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2、根據詩句,展開想象,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學生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解詩題。

1、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鋤禾》這首古詩,誰能背誦。(學生背誦)教師出示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讀好?(指名朗讀評價引導:你可讀得真好。但老師想知道你為什麼要這樣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江上漁者》(板書課題)。

2、解詩題:同學們,你覺得題目是什麼意思?

學生:江上打魚的人。(教師引導: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理解:漁者以打魚為生的人。這首題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魚為生的人。

3、讀詩題:

二、讀詩解意。

1、好,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詩句。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誰會讀這首詩。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出沒的沒讀作mò,不要讀作méi。

風波的波讀作bō,不要讀作pō。

(教師引導性的評價: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詩句讀正確。你也很了不起,讀得很有感情,但老師這裡還要提醒一下出沒這個詞語的讀音。請你再讀一遍好嗎?)

2、自由朗讀: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注意把詩句中字的讀音讀正確。可以自己多讀幾遍,也可以讀給同學聽。

誰願意再來讀這首古詩,並能將詩讀正確。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幫助聽聽,如果同學有讀錯的地方,請幫助指出來,如果沒有讀錯的地方,我們就用掌聲來表揚他,好嗎!)

學生朗讀,評價。

學生齊讀。

3、解詞連句知大意。

(1)我們讀古詩,不但要會讀,而且要知道詩句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再次仔細地讀讀詩句,根據下面的註釋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把不明的字詞畫下來,然後可以和同學商量,當然也可以找身邊的老師請教。

註釋:往來:來來往往。

但:只。

美:鮮美。

出沒: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風浪。

(2)學生自由讀,瞭解詩句意思。

(3)學生集體交流詩句的主要內容。

在這一帶來來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隻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著,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麼驚險啊!

4、齊讀古詩。

三、展開想象,悟詩情。

1、小朋友,你們可真了不起,那麼快就不但會讀古詩,而且已經知道了《江上漁者》這首詩的內容,那麼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樣寫下這首古詩的嗎?你們能猜測一下嗎?學生猜測。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測一樣呢?請大家自由讀讀上面這段話。(多媒體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進江邊的一家酒樓吃飯,看見酒樓裡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讚鱸魚肉嫩味鮮。於是就找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見江面上波濤洶湧,一隻魚船像一片樹葉,隨著風浪起伏。它一會兒被捲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魚人的辛苦,就寫下了《江上漁者》這首古詩。)

2、現在誰來說說作者在酒樓裡聽到了什麼?又看到了什麼?學生交流:看見酒樓裡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讚鱸魚肉嫩味鮮。

這其實就是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多媒體出示)

從這裡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交流:客人很多,鱸魚味道鮮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鱸魚味道的鮮美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學生讀

如果你是酒樓裡的客人,當你吃了肉嫩味鮮的鱸魚時,你會怎麼說?學生交流:

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詩,感受當時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學生齊讀)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樣吃魚不忘打魚人。你們讀了這首古詩以後,腦海中又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學生交流:打魚人那隻像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裡飄蕩,時隱時現,場面驚險。

A、教師出示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又彷彿聽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出示詩句)

看到了小船。教師:這是一艘怎樣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樹葉一樣的小船。)

看到了洶湧的波濤。教師:波濤洶湧和一片樹葉,一個是多麼的可怕,力大無比,一個是多麼的柔弱,輕飄飄。這是多麼的

看到了漁民的船,一會兒被捲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教師:卷和打這兩個詞用得真好,我從卷和打兩個動詞體會到小船隨時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險。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捕魚人隨時都可能船毀人亡,漁民為了捕魚隨時都可能丟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來通過朗讀告訴我們自己看到的。學生朗讀三、四兩句。

B、看著這畫面,看著這滾滾波濤,你又想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吃、住的艱難;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每次打魚到迴歸,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隨時會遭強風雷暴的襲擊;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一葉小舟行駛危險,隨時有可能翻沉

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實江上漁者也很辛苦,真是誰知盤中魚,條條皆辛苦。呀!讓我們齊讀三、四兩句。

4、寫話:

教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嚐美味鱸魚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話想對那些在洶湧的波濤中捕魚的人說。請同學們把想說的話寫在紙上。

學生寫,交流。

5、朗讀昇華情感。

教師:面對著這洶湧的波濤,面對著在波濤中捕魚的人,我們有很多話要說,那就讓我們把這些話化成背誦吧!一起來背誦古詩《江上漁者》。

學生:讀

《江上漁者》說課

《江上漁者》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宋朝詩人范仲淹。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話(20個字),卻描寫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江上往來的客人歡快地品嚐鱸魚的畫面和江裡漁者冒著風浪捕魚的場景),反映了勞動者的艱辛,體現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整首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在這首古詩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能引導學生去感受古詩中所蘊涵的美,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以誦讀古詩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欣賞古詩的美。具體來說採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朗讀中理解詩意

在出示古詩以後,我通過三步的朗讀,第一步,將古詩讀正確,在此基礎上進行書寫練習;第二步,試著讀出古詩的味道;第三步,整體感知,讓學生說說讀了古詩以後眼前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古詩的內容,感知古詩的意思。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忽略了古詩教學中的解釋,不採用字字疏通,句句領會的教學方法,只要讓學生在讀正確的基礎上通過說畫面大致瞭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讀。因為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古詩文閱讀的目的不在於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於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詩詞中更深層次的意思,自會隨學生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文學素養的提高而逐步領會。正如楊振寧博士談到的:在他上一年級時,父親教他背誦了幾十首唐詩宋詞,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來,在人生旅途中經歷了多種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後,才逐漸領悟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等名句的真義,也才認識到猶恐相逢是夢中等只有過來人才可能真懂的詩句。

二、啟發想象悟詩情

就詩的表現方式來說。詩顯示出整體藝術,所以在詩的領域裡,其他各門藝術的表現方式也用得上。(黑格爾)因此,我充分利用這一點,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想象再現情境。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在學生理解往來的客人愛吃鱸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說說客人們會怎麼說,讓學生感受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為體會捕魚的艱辛奠定基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兩句詩的教學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說說彷彿看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什麼?然後讓學生通過給畫面上添畫小舟,讓學生直面詩句,與詩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第二步,讓學生想象江上漁者在風浪中捕魚可能遇到哪些情況?引導學生感受漁者捕魚的艱辛。

三、組合、寫話,提升

在學生感受漁者捕魚艱辛的基礎上,通過與《憫農》的組合閱讀,引導學生感受任何勞動成果都來之不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話,寫寫自己的感受。學生寫的話其實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展現。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簡析】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

1、故事匯入:

有一個故事,媽媽小時候聽過,奶奶小時候聽過,奶奶的奶奶小時候也聽過,你們想聽嗎?聽老師講故事(選擇《神筆馬良》中馬良幫助窮人的片段)。

2、說話訓練:

馬良用神筆給窮人畫了什麼?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想幹什麼?

3、板書課題:

有個小女孩,她和你們一樣,也夢想著有一枝神筆,她把自己的願望寫成了一首詩,題目是《假如》(板書課題)。

二、讀詩歌

1、讀正確:

⑴ 認讀字詞:

縮嘆息遙遠尋食哭泣健康(課件輔助顯示音節)

⑵ 初讀課文:

認真地讀課文,不會讀的字做上記號,問同學、問老師。

⑶ 抽讀正音。

2、讀流利:

⑴ 再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⑵ 交流彙報。

⑶ 指導朗讀:

詩中有三個長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課件輔助出示斜槓指導句子中的停頓)

⑷ 找規律:

窗前的小樹紅紅的太陽樹上的小鳥好吃的穀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體這幾個片語有什麼特點?應該怎麼讀?

⑸ 鞏固練習:

在全詩中繼續尋找( )的( )的片語,讀一讀。

⑹ 積累詞語:

摘錄兩個自己喜歡的片語。

3、讀出感情:

⑴ 範讀課文:

下面我們來練習讀全文,聽一聽老師是怎麼讀的。

⑵ 學生評議:

你覺得老師讀得好在哪兒,還有什麼不足。

⑶ 教師引導:

老師不但在用嘴讀,還在用心讀;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畫畫。想看看老師腦子裡的畫嗎?(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的動畫)

⑷ 學生練讀。

⑸ 遊戲助興:

《挑戰自我》。

三、練說話

1、自由說話:

用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 )畫( )說話。

2、情景說話:

收聽幾個求助電話(無家可歸的老虎、餓癟了肚子的熊貓、渴得厲害的地球媽媽、中了毒的小青蛙),用詩歌的語言說話。

3、朗讀範文: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善良的小朋友畫一對翅膀,帶著你的愛,帶著你的情,飛向蔚藍的天空,飛向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四、課外作業

1、請學生自己佈置一個回家作業。

2、課外閱讀《不要問我為什麼》。

【設計說明】

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讀是語文教學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語文教學成功的一個顯著標志。語文教學以讀為主,詩歌的學習尤其如此。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漸漸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觸發情感,在讀中培養學力,提升思維。本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色:

1、展示讀書過程:

學生接觸文字,總要經歷從不會讀到會讀,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先感知後理解、從默會到表達,讓學生把隱藏的認識過程顯現出來。

2、滲透讀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化過程和方法,要求教師把視角中心轉到學生身上。在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把讀書的方法滲透其中,創設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鞏固。

3、明確讀書目標:

語文課堂上的讀書目的主要是學習語言。通過學習文中規範、精美、鮮活的語言,幫助學生構建新的語言正規化,改造自己的口頭語言,促進消極的語言向積極的語言的轉變。

4、提高讀書質量:

最理想的讀書目標是超越文字、超越作者,對文字進行創造性的解讀,讓學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字轉移到自己身上。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有創作新的假如的慾望,教師要滿足學生的需求,並作為學習的夥伴參與其中。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字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係。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裡哪裡,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著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彙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瞭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瞭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著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著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讀中感受盛夏鄉村的美景及孩子們快樂、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

3、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感悟鄉村盛夏的“美”和孩子們的“樂”。

難點:讀準文中多音字和兒化音;體會作者的寫法並應用於自己的習作。 教學準備: 課件、麥哨實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鄉下人家》的生活令人嚮往,《牧場之國》的美景使人著迷,古人描寫的鄉村生活富有情趣。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田園看看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 板書課題:24*麥哨,齊讀

問:讀完課題你想說什麼?(麥哨是什麼)

出示麥哨,吹麥哨。文中是怎麼形容麥哨聲的?(嗚卟,嗚卟嗚??) 過渡:這悅耳的麥哨聲帶給孩子們的是什麼呢?讀完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題上面的導語,說說學習這篇課文的方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讀完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誰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描寫了鄉村哪些地方的美景?孩子們有哪些活動?在自己的書上圈圈畫畫,然後和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並說感受

過渡:你能用精彩的朗讀把大家帶進這個美麗的鄉村,讓我們跟這些可愛的孩子一起去玩玩嗎?

 三、品讀課文,感受鄉村盛夏的美和孩子們的快樂。

1、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為什麼喜歡?請寫出批註。

2、交流、美讀(以評促讀)、感悟寫法

a.交流“美”

(1) 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這是一個比喻句,這裡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2)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將一個五彩斑斕的田間世界再現出來,同時也蘊涵著一種豐收的喜悅)大屏出示相應圖片

(3)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裡的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簡直”表示完全如此,這裡運用對比、比喻的手勢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讚歎。)

b.交流“樂”

(1)吹麥哨 “一聲呼,一聲應,忽高忽低,那麼歡快,那麼柔美”

“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此起彼落。”

(2)土坡翻跟頭、豎蜻蜓、摔跤

發散思維:你最想在這個天然運動場幹什麼?

(3)想象採集茅茅針有什麼樂趣?

(4)孩子們的這些活動應該讀出什麼樣的語氣?(歡快)賽讀

c.看板書回顧孩子們的活動,說說孩子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3、體會麥哨的含義

發散思維:那歡快、柔美的麥哨還會在哪響起來?是呀,盛夏的鄉村如此美麗、和諧,孩子們走到哪兒就會把快樂帶到哪兒。讓我們一起再次吹響這象徵著快樂、和諧的麥哨聲吧!

 四、拓展:總結寫法

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作者用了哪些寫法?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五、佈置作業:

1.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

2.按照本組課文的讀書方法,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

3、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鄉下玩玩,用相機拍下讓你心動的美景和你快樂的身影。

 板書設計:

美樂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瞭解作家作品;積累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認識這篇童話作品的自傳特色;分析文中醜小鴨的的形象及其社會意義;把握文章的主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反覆朗讀課文,理清層次;通過交流,理解醜小鴨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通過複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醜小鴨是因為心中有夢想有追求,堅持不懈才變成了白天鵝;讓學生在讀中得到啟示:只有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教學重點】

1、理解醜小鴨對自己遭遇的態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

2、理解童話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醜小鴨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醜小鴨出世後那種醜陋的圖片和成為白天鵝後飛翔在空中的美麗的圖片,讓學生看了這兩個課件後想象由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歷程。

在學生暢想後老師進而匯入新課。

二、走近安徒生,瞭解安徒生的經歷

安徒生(1805~1875)丹麥童話作家。生於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頭,父為鞋匠,母幫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歲即出外謀生。當過商店學徒、劇院雜役。1827年開始文學創作,寫有詩歌、戲劇、小說、遊記等各類體裁作品,以童話創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餘篇。《皇帝的新裝》、《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等均為膾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層生活經歷,作品多能站在勞苦人民的立場。暴露統治階級的奢侈、殘暴和愚蠢,描述勞動人民的貧困與智慧。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情節、深刻的內容、簡潔而明快的藝術形式著稱於世。

安徒生一生境況坎坷,他家境貧寒,沒有受過教育。他最初想當一名芭蕾舞演員,後來又想當一名歌劇演員,但都沒能實現。他開始從事創作,但因出身貧賤而不斷遭到別人的嘲笑排擠。但是他毫不氣餒,不寫追求,終於成為一名世界級的童話大師。他這段經歷為他創作醜小鴨這一形象積累了深厚的素材,醜小鴨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動感人。醜小鴨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寫照。正如作者所說“生活本身就是童話。”

三、走近作品,合作探究

1、學生預習課文,弄清下列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醜陋 訕笑 嫉妒 迸出 瀰漫 來勢洶洶

2、點學生複述課文的故事情節,其餘的同學歸納課文的內容:

⑴ 以“醜小鴨的成長流浪”為線索。

⑵ 醜小鴨流落的地方及所發生的故事。

出生地:被嫌棄 受鴨群雞群排擠訕笑 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歡迎他

沼澤地:受歧視 連獵狗都不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裡:嚮往美和幸福

老農家:母雞和雄貓趕他走

花園裡:被讚美

3、用一句話概述童話的內容:

一隻又大又醜的小鴨子,以出生就伴隨著別人的嘲弄和歧視,但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後,他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

4、在這些打擊面前,醜小鴨抱什麼態度,有什麼追求?

在這些打擊面前,醜小鴨始終不屈不撓,相信自己,以樂觀的態度對待一切艱難困苦。他相信即使身處逆境,經過不懈追求。努力進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實現,幸福一定會來到身邊。

5、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醜小鴨對美的嚮往和不懈的追求?

⑴ 他在農家生活安定下來,但他渴望到水裡去游泳,渴望走到廣大的世界裡去。

⑵ 當他看到美麗的天鵝,從寒冷的地帶飛向溫暖的國度,醜小鴨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再也忘不了這些美麗的鳥兒,這些幸福的鳥兒。當他看不見他們的時候,感到非常空虛。

⑶ 春天來了,當他又看到三隻美麗的白天鵝時,便不顧生死飛向他們。

正因為醜小鴨的對美的嚮往和不懈追求,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最終獲得了幸福。

6、你知道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原因是什麼嗎?在文找出相應的語句並分析關鍵句子:

⑴ 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裡去才好。

⑵ 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在冬天裡受苦要好得多。

⑶ 只要你是一隻天鵝,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裡也沒有什麼關係。

⑷ 他到非常難為情……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也不會驕傲的。

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找出重點語句分析議論後作答。

明確: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實際上經過了兩個階段,由被迫流浪到主動追求。在老太婆家,它找到了安身之所,但它並不滿足,它要“走到廣大的世界裡去”,要到“新鮮的空氣和陽光”中去,這是它追求美好生活的開始。在見到白天鵝後,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從此“再也忘不了”它們,這是他信念的形成期。經受了嚴冬的煎熬和考驗,當他一見到久已渴望的天鵝,它的信念更加堅定了,“我要飛向他們”,就算“他們會把我弄死”,也“沒有什麼關係”,她不顧生死地飛向他們終於靠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奮鬥實現了理想。

7、為什麼周圍的動物都認為醜小鴨“醜”呢?你認為他醜嗎?

醜小鴨之所以“醜“,是用鴨氏家族的審美標準來評價的;之所以在貓紳士和雞太太眼裡是無能的,也是用貓族及雞族的能力標準來衡量的。

第二問讓學生展開討論,不應認為它醜,言之有理即可。

8、醜小鴨留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可板書學生的精彩發言)

⑴ 能夠勇敢地離開那個讓他飽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⑵ 能夠捨棄所謂的溫暖舒適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⑶ 它對自己的認識發現過程說明,沒有對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經歷那麼多的磨練,就不會發 現自己其實也可以成為生活的一個奇蹟。

四、緊扣作品,讀出自己

1、研究探討:

有人說,醜小鴨變成白天鵝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結果;有人說,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軟弱的鴨媽媽趕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會變成白天鵝。你同意哪種看法呢?

(可讓學生展開辯論,通過辯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從而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題)

2、讀完這篇童話,你在思想上得到了怎樣的深刻啟示?

(學生暢所欲言,表明自己的看法。)

3、你有過醜小鴨般的經歷嗎,你又是怎樣面對的呢?請講出來讓我們聽聽,讓我們也學習學習,好嗎?

五、聯絡實際,拓展延伸

1、聯絡自己的生活經歷,從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寫片斷作文

⑴ 醜小鴨與我

⑵ 《醜小鴨》續篇

2、探討:醜小鴨的現實意義。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學習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課文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

【學習重點】

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

【學習難點】

感受作品的理趣與情趣。

【知識連結】

走近作者:

樑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繫中華”散文徵文優秀獎。有散文《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步曲》(三卷)《數理化通俗演義》(兩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傑鬼雄》。

【自主學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匍匐( )(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 黛色( ) 貯滿( )

2、解釋下列詞語。

(1)芊芊:

(2)主宰:

(3)春華秋實

(4)閒情逸致:

3、選詞填空。

(1)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緊張、熱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紅的太陽( )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雲。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 ),在天地間升騰。

A.走動 B.滾動 C.勞動 D.飄動

4、細讀這樣的優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句式有什麼特點?你能發揮想像再仿寫一兩句嗎?

5、樑衡散文以思想性、議論性見長,其散文語言多敘述和議論,但本文有點特別,以描寫居多。許多描寫細緻生動,富有韻致,如第二段描寫鄉野景物,訴諸人的各種感官,以形象性見長。請問:“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應該怎樣朗讀?“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合作探究】

6、作者樑衡筆下的夏具有哪些特點?

7、舉例說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徵來描寫夏天的?

8、文章如何採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夏天的特點的?

9、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精讀精練】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 )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它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漫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的衝刺。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風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雲。麥子打完,該鬆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號處的一組詞語,恰當的是( )

A.垂直 頂著 悄然生長 B.長著 結著 默默前行

C.挑著 舉著 匍匐前進 D.舞著 搖著 歡樂行進

11、理解下面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的衝刺。

秋的終點:

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雲。

可是:

12、結合語境,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的。

13、第二段結句中“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一句,與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應?

14、這兩段文字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主題閱讀】

(-)閱讀下面詩句,回答問題。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15、閱讀上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夏感》導學案由語文網小編整理並分享,僅供參考。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通過一群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陝北後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了中華民族掙脫了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後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語言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一。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顯得鏗鏘激昂,同時還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間的排比,交錯出現,一個接一個,使內容表達得更加熱烈、更激盪,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發表見解。

2、品味排比句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並發表自己的見解,是教學重點。

【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或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鬆多了。

【教學設計】

1、朗讀(設計說明:通過讀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2、揣摩(設計說明: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應當仔細揣摩品味。)

3、遷移練習(設計說明:模仿課文大量使用排比增強文章氣勢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一、教師

1、腰鼓的表演片段;

2、課文朗讀錄音。

二、學生

1、掌握生字詞;

2、蒐集安塞腰鼓的有關知識及作者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多媒體播放腰鼓的表演片段)同學們,欣賞了這幅精彩的表演場面,你的心中必然會有所觸動,那麼請用語言描繪一下這場表演。(交流評議)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要形象地描繪出來,確實有困難。不妨讓我們一同欣賞劉成章是怎麼把安塞腰鼓寫得有聲有色有氣勢,竟至於使我們如痴如醉。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提問:這是……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詞句來回答。

說明:如“亢奮”、“豪邁”、“驚心動魄”、“震撼”、“火烈”等等。

2、自由大聲地朗讀:

找出描寫“腰鼓”部分。

三、研讀全文

1、理請結構(師生齊讀)

說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學生找出:“好一個安塞腰鼓”

明確: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2、內容賞析:

⑴ 佈置分組朗讀,分組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哪兒?請用“好在……,你看(聽)……”句式敘述。如:

① 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場面。你看,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② 好在鼓聲的巨大力量。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③ 好在有茂騰騰的擊鼓後生。你看,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④ 好在變幻的舞姿。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⑵ 提問:這樣“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聯想到什麼?

關於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種見解: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有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表現要衝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貧瘠的黃土地、睏倦的生活,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脫、衝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

歌頌陽剛之美,一群茂騰騰的後生,他們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表現了一種獨特的美;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不必患得患失。

(此題有一定的難度,無須面面俱到,只要有所體會、領悟即可。)

3、品味語言:

⑴ 學生尋找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三次。請用“我喜歡 句子,因為 ”的句式進行評點。

(教師提示:可以從用詞、句式、修辭等角度入手)

教師舉例:我喜歡“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句子,因為反義詞用得好,在強烈的對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⑵ 學生間互相交流。

⑶ 教師作適當的歸納:

句式上:作者多用簡潔有力、脆生響亮的短句。如:“一群茂騰騰的後生”,簡潔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忘情了,沒命了”,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湧不可遏止的情景。

修辭上: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許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句,猶如江河一瀉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偶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火花一樣,是閃爍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排比層層遞進,如:“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等,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語句汪洋恣肆,表現出安塞腰鼓氣吞山河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結: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之頌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契。

4、配樂朗讀,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四、作業(遷移練習)

1、積累詞語,收集文中好字好詞。

2、背誦你認為精彩的語句,並摘抄筆記本上。

3、模仿課文的排比句,仿寫句子。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1、教材簡說

幾乎人人都見過橋,也走過橋。我們平時見到的橋都是架在江河湖海之上的,但是蘭蘭跟爺爺一起卻看到了兩座不一樣的橋-----潛水橋和塑料橋。整篇課文篇幅較長,共有十個自然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介紹的是蘭蘭和爺爺過潛水橋,第五至第九自然段介紹的是蘭蘭和爺爺過塑料橋,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是“爺爺真是一位會變魔術的橋樑專家。”

這是一篇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常識性課文,這篇科幻故事向我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同時也讓我們瞭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好好學習,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將來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峰,造福於人類。

2、教學建議

(1)、識字寫字

①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生字的願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識字教學環節中應發揮學生學習生字的主動性,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安排重、難點。在學習生字中,由於學生識字量不同,重難點也不一樣,所以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憶。

教師在學生學習生字時應提醒學生注意,“程、磚”是翹舌音,“樑、磚、架、劃、巧”是三拼音,“薄”是個多音字,在本課中讀“báo”。

在認識字型時,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課本生字建立聯絡,做到既學習生字,又複習鞏固學過的漢字。如,“轉—磚”、“彩—採”、“等—特”、“被—波”。“特”還可以說成是一頭小牛躲在寺廟的邊上,“磚”是用石頭做的所以有個石字旁等等。教師應儘可能提供學生展示的舞臺,讓學生來當小老師。因為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有很多時候他想到的記憶生字的方法是我不一定能想到的,而且學生年紀相仿,記憶生字的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共性,學生自己講的學習方法往往容易被其他學生所接受。

②生字要不斷地反覆在不同的地方出現,讓學生多多接觸生字,才能提高學生識字的效果。學生能在詞語中認識生字了,可是在句子中是否認識呢?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自己讀課文時有困難的句子,由於每個學生識字情況不同,難讀的句子也不同,讓學生讀自己通過努力讀好的句子,既可以有重點地讀好句子,同時生字也得到再次鞏固,還能使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收穫,學習的積極性得到鼓勵。

同時,我還將每一課的生字貼在黑板的一個角上,上一課就貼一課,那麼學生就會在鞏固自己忘記的漢字時,看一眼黑板,或者在平時看黑板時不自覺地看到我貼在黑板上的字,對學生起到一個加深印象的作用。

③通過遊戲的方法鞏固生字。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指出:“遊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遊戲是兒童的快樂天堂,每個兒童的骨子裡都有快樂的因子。學生在遊戲中是最純真的,學生也喜歡遊戲。如,帶生字寶寶回家,學生讀完“特別”後就將生字“特”送回家,或者是跟它做了好朋友,把這個生字卡帶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可是生字有限,不可能所以的同學都能帶生字寶寶回家,怎麼辦?這時再採用另一種遊戲方法“將生字寶寶喊回來”,老師說:“薄薄薄,在哪裡?”有這張生字卡的同學馬上跑上來,邊跑邊說:“薄薄薄,在這裡,大家一起跟我念,薄薄薄。”通過遊戲學生興趣高了,同時也鞏固了生字的認識。

④本課要寫的6個生字以上下結構為主,教師在寫字教學時可結合前面學國的油瓜上下結構的字的書寫要求進行指導。“坐”字不易寫好,指導時要注意三點:A、兩個“人”要寫小,注意變捺為點;B、豎要寫長,寫在田字格的豎中線上;C、下橫要寫長,以托住整個字。在指導“坐”字的基礎上,再指導“座”字的書寫,強調把“坐”字寫地再小一點、偏右一點。

(2)、朗讀感悟

整篇課文篇幅較長,在教學中應進行相應的取捨,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圍繞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幾個部分。

①從課題入手質疑,將問題集中在:蘭蘭跟著爺爺過了幾種橋?初讀課文提煉資訊:潛水橋、塑料橋。

學生在讀書回答問題時,有些同學可能說不準確,如,說“潛水橋”時,可能會有同學說是“架在水裡的橋”或者說是“玻璃橋”,遇到這些情況時,應該先肯定學生的回答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然後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這兩種橋的句子讀一讀,找出正確答案。例如,學生說是架在水裡的橋時,老師可以這樣引導:

A、你是從課文中的哪裡找到這個答案的?(第二段中的最後一句)

B、你真聰明,一下子就找到了這座橋建在哪裡。但是,你卻只講出了這座橋的位置,可你還沒告訴我們這座橋的名字呢!請你再讀讀課文,看看爺爺是怎麼樣告訴蘭蘭的,好嗎?

②相比較之下,你更喜歡哪座橋?為什麼?

課本在介紹這兩種橋的特點時已經十分明顯,潛水橋的特點是架在水底(潛水)、結實、透明;塑料橋的特點是輕巧、攜帶方便。課文中的插圖也很好地展現了潛水橋和塑料橋的這些特點,學生通過讀句子、看插圖,能很好地掌握潛水橋和塑料橋的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你更喜歡哪座橋?”學生會積極地告訴大家他喜歡的是什麼橋,這時老師及時問一句“為什麼呀?我看另一座橋也很好嘛!”這時,學生就會告訴大家他更喜歡那座橋的原因,同時也講出了橋的特點。如,學生說:“我更喜歡塑料橋。因為它輕巧、帶起來很方便。”或者有學生說:“我更喜歡潛水橋。因為它是在水底的,它是透明的,可以讓我看到水裡的世界,我也不會害怕掉進水裡(結實)。”

③未來的“橋”可能是怎麼樣的?

學了課文中蘭蘭過的橋,我們想一想為什麼課文會說“爺爺真是一位會變魔術的橋樑專家”?爺爺真的會變魔術嗎?通過學生討論,讓學生知道那是因為科技的力量,科技使橋可以架在水底,可以讓我們將橋隨身攜帶,由此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這時,教師可以乘熱打鐵創設一個情境,如果你也是一位橋樑專家,你會怎麼樣去設計未來的橋?啟發學

生髮揮想象,並將設計的橋畫下來,在全班進行討論。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材簡介:

這篇精讀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裡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裡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恆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學情分析:

這個單元課文都是以故事為主,許多學生都喜歡看,在教學時,重點是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讓學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應該注重語言訓練,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瞭解童話的特點。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童話的美感。

(3)情感目標: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巨大力量,培養學生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朗讀感悟, 憑藉對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靈。

(2)難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巨大力量,培養學生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ppt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出課題

1、 同學們,當我們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時,會看見滿天璀璨的星星,(課件出示星空畫面)看到這幅美麗的畫面時,同學們肯定會有很多遐想,誰來說說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髮揮想象)

2、揭題:《七顆鑽石》(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提示:什麼時間,誰幹什麼,有什麼變化,結果如何。)

2、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旱災,體會當時萬物對水的渴望,指導朗讀。

三、細讀課文,透過神奇,體會變化

1、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一個動人而又神奇的故事發生了,思考:空木罐發生了哪幾次變化?(生讀後彙報,師板書,)

2、是什麼原因使水罐發生一次又一次的變化?

(一)、體會第一次變化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一片孝心

1、【出示】一天夜裡,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

2、發揮想象說說夢中的情景。【出示】童話中說: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麼樣的夢呢?

3、得到了水後的小姑娘是怎麼做的呢?【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一想起病中的媽媽,就趕緊抱著水罐往家跑。

4、指導朗讀,讀出小姑娘尋水的艱難、尋到水的驚喜和送水的急切。(指名讀,評價,齊讀。板書:孝心感天)

(二)、體會水罐的後面幾次變化 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無私、廣博的愛

1、根據我們前面學習水罐第一次變化的方法,自主學習水罐變成銀時、銀水罐變成了金的水罐最後變成七顆鑽石時,分別發生了什麼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自主學習,並討論。)

(1)根據學生彙報相機【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點在手掌裡,小狗把它都舔淨了,變得歡喜起來。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變成銀的。生談體會。(指名讀這段話:誰能帶上自己的體會讀一讀這句話。師:她的愛心使上帝給了她又一個奇蹟,板書:愛心如銀)

2、【出示】母親說:我反正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

(1)發生了什麼事?你體會到了一顆怎樣的心?媽媽為什麼不喝水?

(2)生談體會。

師述:是因為母愛,是母愛讓她本能地心甘情願地獻出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女兒的生命,母愛是多麼的無私,多麼的偉大!

(3)大家一起來讀一讀,讓我們這些做子女的一起來體會一下這深深的、偉大的母愛。(齊讀)

小結:是啊,母愛如金子般寶貴,燦爛。(板書:母愛似金)

3、【出示】這時,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湊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時候,突然從門外進來一個過路人討水喝。小姑娘嚥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1)小姑娘喝到水了嗎?她渴嗎?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再也忍不住、湊上水、嚥了一口唾沫)(這幾個詞變紅色)小姑娘嚥了一口唾沫說明了什麼?她心裡會想些什麼呢?

(2)師述: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給深深感動了,她不僅關心自己的親人(母親),而且也關心毫不相關過路人,甚至關心一隻小動物(小狗),她的心裡裝的全是別人,卻唯獨沒有自己,多麼善良、多麼偉大的小姑娘。上帝又一次被她深深地感動了,所以(學生齊讀句子)

4、【出示】這時突然從水罐裡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鑽石,接著從裡面湧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鮮的水流。

小結:看看黑板上一次次變化的原因,其實所有的原因總結起來只有一個詞(生答:愛心)(板書:愛心,並畫出愛心圖案)正是因為愛心才使得空木罐裝滿了水,正是因為愛心才使水罐發生一次又一次的神奇變化。

四、拓展延伸,愛心故事大家談

1、愛心故事大家談。

童話中小姑娘的愛心就像鑽石一樣晶瑩剔透,生活中也有許多愛心故事感人至深。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愛心故事?說一說你身邊的愛心故事。(先小組內交流,後彙報)

2、感受生活中的大愛。課件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圖片並插入《歌曲愛的奉獻》)

五、課堂總結,深化主題

想一想:為什麼課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變化一罐水等作題目,而用七顆鑽石?

(因為鑽石閃爍著美麗的光芒,它可以用來表示對美好事物的讚美。在本課中,星星和鑽石一樣,象徵著美好的心靈,象徵著愛心。星星永遠掛在夜空裡,象徵著愛心永恆;它光照人間,還表示愛心普照人間。)

師總結:作者希望愛心象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讓世界萬物都沐浴在愛的柔光裡;同時也希望人人都能擁有一顆愛心,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六、板書設計:

愛 心

19、七顆鑽石

空水罐 金水罐(母愛似金)

↘ ↖

裝滿了水的水罐銀水罐(愛心如銀)

(孝心感天) ↘↗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還是滿滿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