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56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繪本的具體情境,感受生活中有餘數除法的實際意義。

2.從實際情境和操作實踐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並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稱的含義。

3. 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最終達到根據數學問題,列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4.通過觀察和思考,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的實際問題用算式表達,感受餘數在實際問題中的含義,並理解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四、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

 五、教學準備

課件、9張鞋子圖片。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讀繪本嗎?(生:喜歡)前兩天老師也讀了一本繪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蟲的100只鞋》。這裡面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裡面還包含了一個數學問題,具有很獨特的數學思考。它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繪本教學

(1)繪本閱讀

方式:多媒體播放。

於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給只有4只腳的小松鼠。

(2)複習無剩餘的平均分

過度:愛思考的百足蟲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1)課件提問:8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預設:4只小松鼠。

過度:那我們一起來分分看。

2)課件演示:分的過程(每4只鞋子一份)

邊說邊分:把四隻鞋子分給一隻小松鼠。

分給1只小松鼠之後,暫停,提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下的鞋子還能再分給一隻小松鼠,我們就繼續分。

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小結:剛才我們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剛好分完,沒有剩餘。

3)用算式表示平均分

提問: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嗎?

預設:8÷4=2(只)

師板書算式。

追問:為什麼用除法?

預設:表示平均分,我們就用除法算式。

小結:的確,像這樣進行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3.引入有餘數的除法

(1)引入新問題

過度:百足蟲送完8只鞋子之後開開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繪本閱讀

“還剩下這麼多的鞋子怎麼辦?”小百足蟲回到家問媽媽。

“你不是還有其它的朋友嗎?”媽媽說。

師:小百足蟲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腳,穿起鞋子也比較方便。

繪本:於是百足蟲又帶了9只鞋子,準備送給好朋友小松鼠。

課件提問: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2)動手分一分

過度:我們也像剛才一樣分一分。

課件出示活動要求:請拿出學具:9張鞋子圖片。

1.同桌兩人擺一擺、分一分。

2.分完後,和同桌說一說分的過程。

3.說完後,把學具收起來。

師:誰來讀一讀?

師:請拿出學具,邊分邊說,開始。

生操作,師巡視,並問:你為什麼這樣分?

(3)生展示分法

師:哪一組來幫我分一分?

提問:你要怎麼分?

預設: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後,師提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餘的鞋子數比1只松鼠的腳只數要多,我們就繼續分。

分到最後只剩下2只鞋子之後,

追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師評:誰明白了他的意思?

預設: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夠分了。

師評:誰想再來說一說?

預設:剩下的鞋子只數比一隻松鼠不得只數少,就不能再分了。

師評:你說的真清楚,請坐。

(意圖:深刻理解什麼時候能繼續分,什麼時候不能分。)

(4)說過程

過度:回憶剛才分的過程,誰能把分的過程完整地說一說?

預設:我們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還剩下1只鞋子。

師:你真是一個善於總結的孩子。

課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松鼠,還剩下1只鞋子。

(5)寫算式

師: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

師巡視不同的方法,並詢問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同算式展示

預設1: 9÷4=2(只)還剩1只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1只小松鼠有4只腳,分給2只小松鼠之後,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來有9只

鞋子,就還剩下1只鞋子。

師評:你們聽懂了嗎?有沒有什麼問題?

師:你呢,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想法吧。

預設2:9÷4=2……1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結果是分給了2只松鼠,就把2寫在後面,還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後面寫上1.

師評:有沒有問題想問他?

(學生的兩種算式在描述過程中,根據學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圖片圈起來)

師:這兩個算式,哪一個更能表示出分的過程和結果?為什麼?

師評:的確,剛才我們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書:9÷4),結果分了1個4,2個4,分給2只小松鼠之後(邊說邊圈出2份,並板書2只),還剩下1只鞋子,我們就在2只松鼠的後面寫上1只,中間我們用6個小圓點隔開。

板書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課題

過度:觀察2到算式,同樣都是除法,這一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預設:有剩餘的數。

師:你還記得除法算式中每一個數的名稱嗎?9叫做(被除數),4叫做(除數),2叫做(商),那這裡的2叫做什麼呢?

預設:餘數。

師紅筆板書:餘數

提問:這個算式你會讀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師生齊讀:9除以4等於2只餘2只。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像這樣有餘數的除法(手指算式)。

張貼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4.餘數性質:餘數<除數

(1)脫離實物,半抽象思考

過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餘數,愛動腦的小百足蟲就開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給小松鼠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停頓5秒)

師:請同學們拿出“學習卡”圈一圈、填一填。

師:誰來彙報一下你成果?

預設:10只鞋子,每4只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還剩餘2只鞋子。

師:用哪一個算式?

預設:10÷4=2(只)……2(只)

板書算式。

追問:為什麼餘數2不能再分?

預設:1只松鼠有4只腳,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夠再分了。

師:說的真清楚,剩餘的數比一隻松鼠的腳的只數(手勢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問: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麼列?

預設:11÷4=2(只)……3(只)(師板書)

師評: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

(3)探索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提問:請大家認真觀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時的餘數,猜想分12只鞋子時,餘數可能是?

預設:餘數是4.

師:有不同意見嗎?

預設:沒有餘數。

師評:那我們就來分分看。

出示課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 沒有剩餘)。

提問:誰來幫助列算式:

預設:12÷4=3(只)(師板書算式)

追問:之前分9、10、11時,都產生了餘數,分12只鞋子怎麼就沒有餘數了?

預設:因為12÷4剛好夠除,三四十二。

師評:他用了口訣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錯,還有其它的想法嗎?

預設:如果剩餘4只鞋子的話,就可以再分給一隻松鼠。

追問:誰聽明白了?

請人重複:剩下的數等於4時,可以再分給1只松鼠。

追問:也就是餘數能不能等於4?

預設:不能等於4.

追問:那餘數能大於4嗎?比如餘數能不能等於5?

預設:大於4只鞋子,也可以再分給一隻松鼠。

提問:餘數不能大於4,也不能等於4,也就是說餘數必須?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4.

師板書:餘數必須小於4.

過度:當我們4個4個分的時候,餘數必須小於4,如果除數是6,,6個6個分,餘數就?如果除數是8,8個8個分,餘數就?(出示課件:一堆鞋子分給:蚱蜢、蜘蛛)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6,餘數必須小於8.

師:看來餘數跟算式中的什麼數有關?是什麼關係?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師擦掉4,板書除數。

師:我們一起來把你們重大的發現讀一讀。

生齊讀: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5.鞏固提升

過渡:你們這麼愛動腦筋,百足蟲太喜歡和你們交朋友了!

師:於是百足蟲打算把9只鉛筆,每人分2只。可以分給()人,還剩()只。

追問:為什麼商和餘數的單位不一樣?

預設:……

師:小百足蟲突然想到今天媽媽給自己買了很多山楂,於是它打算把17個山楂平均分給3只小刺蝟,每隻小刺蝟分()個山楂,還剩()個山楂;請你拿出“學習卡”圈一圈、填一填。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預設:……

過渡:看來大家都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蟲想考考我們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嗎?請看大螢幕……

課件出示:不計算,運用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判斷計算的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14÷4=2……6( )

(2)18÷5=2……8( )

(3)21÷3=7 ( )

(4)27÷4=5……7( )

過渡:看來大家的眼力也不錯,百足蟲想跟我們一起玩一個小遊戲,大家願意嗎?

師:請看遊戲規則:大家一起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1)7人 2人一組

(2)15人 4人一組

師在黑板上記錄:_____人一組 剩餘_____人

師:大家玩的開心嗎?請大家觀察老師記錄的:“每組人數”與“剩餘人數”,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剩餘人數必須小於每組人數。

6.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和百足蟲一起學習了數學知識,你學的開心嗎?為什麼?

預設1:我知道了怎麼寫有餘數的除法。

預設2: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

師評:孩子們,你們都有了這麼多數學知識的收穫,真是不簡單,那你想對繪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蟲說點什麼?

預設1:善良,因為它把鞋子送給自己的朋友。

師評: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過老師覺得你們也很善良,因為你們都積極思考,幫助百足蟲解決了餘數這個難題。

……

師小結:百足蟲真是一個善於分享的好孩子,不過老師也必須我ini門送去大拇指,因為你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在繪本故事中發現了數學問題,而且勇敢地解決了今天的數學問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老師希望在今後的生活中,你們也能像今天一樣,帶著數學的眼光去發現更多的數學問題,並積極的思考和解決問題。本節課就上到這裡,孩子們再見!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課本68頁的例6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討與研究,進一步學會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在解決較複雜問題中,感知餘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和餘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將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為有餘數的除法計算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咱們來做個小遊戲,從1開始依次往下數1、2、3、4、5,輪迴來6、7、8、9……一直這樣數下去,每一個數都對應一個手指。現在老師說任意一個數,你能馬上就找到這個數對應的手指是哪個嗎?試一試。

數到24是哪個手指呢?

有的同學是一個一個的數,老師一下子就知道是哪個手指,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祕嗎?學習完今天的知識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6,出示課件圖片。

(1)提出問題。

師:仔細觀察圖片,你們發現了什麼?

(有13面小旗子,它們擺的很有規律)

師:知道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列的嗎?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應該是什麼顏色嗎?

(2)解決問題。

師: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看看誰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麼顏色。

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反饋。

(是黃色)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說說你們的方法。

預設:

生1:最後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著往下畫,畫到第16面小旗是黃色。

生2:小旗每3個一組是一樣的,每一組裡面的小旗都是按照同樣的順序排列。16個小旗3個3個一圈,圈了5組,剩餘1個,這1個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組裡面的第1個。按照排列的順序,可以知道是黃色。

(引導學生明白這種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根據擺小旗的規律,用除法的餘數能夠快速解答這種週期問題。因為餘數是1,就說明第16面小旗時某一組裡面的第1面,應該是黃色。)

(3)驗證結果。

師:用16÷3=5……1這樣的求餘數方法進行判斷,結果正確嗎?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然後說一說。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樣的規律往下襬,第27面小旗應該是什麼顏色呢?(第68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圖中的珠子是按照什麼樣的規律串在一起的,然後獨立思考第24個珠子是什麼顏色,說說解題的思路。

2、完成“練習十五”第5題。

六一兒童節,校園會場上擺了很多漂亮的花盆,看看是怎麼擺的。如果一共要擺32盆,那麼最後一盆應該擺什麼顏色的花呢?

學生獨立思考後,教師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小組討論後交流、反饋。

3、完成“練習十五”第6題。

(1)引導學生用求餘數的方法進行判斷。

(2)這是一道思考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白一個月裡面完整的星期有4個,就是說一個月裡面至少有4個星期六和星期日,但是題目中說6月有5個星期六和星期日,意味著六月的前兩天應該是星期六和星期日,這樣才符合題意。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做的小遊戲,其實它和我們今天學的用除法餘數來解決問題有關係。你發現其中的奧妙了嗎?它的奧妙就是每次都數5個,就是把5看作一組,做除數,報出的數就作為被除數,然後用報出的數除以5,看餘數是幾。餘數是1就是大拇指,餘數是2就是食指,餘數是3就是中指,餘數是4就是無名指,沒有餘數就是小拇指。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有餘數的除法是在學習了表內除法後對除法學習的進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對除法意義的又一次認知,同時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安排觀察和操作活動內容,在實際的操作中感受有餘數除法的實際含義,餘數的產生是實際需要的,他與所分物體的多少和分成幾份有重要的關係。

學情分析

1、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善於提問題,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這節教材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意義,能整除的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可以利用遷移類推的方法使學生接受新的知識。

3、學生學習的困難在於他們對餘數的現實有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對餘數產生的意義缺少深刻的數學思考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應著重從現實的情景中,把有餘數的這一數學現象剝離出來,結合現實背景來具體思考餘數產生的意義以及和除法之間各部分的關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②.在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③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過程,使學生體會有餘數除法產生的實際背景,明白餘數的意義並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教材P50~~P51上的內容。和P53練習十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會用口算和筆算計算有餘數除法。

教學重點: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稱。

2、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道具:(略)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在()裡最大能填幾?

5×()<16()×6<254×()<23

133×()47>()×6()×8<26

2、計算:

8÷4=45÷5=

二、新知。

1、教學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計算問題。

15÷5=[](組)

(2)利用學過的表內出發教學豎式,通過在豎式中註明各部各稱,幫助學生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3…………………………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

除數……5/ˉˉ1ˉˉ5ˉˉ…………………被除數

15…………………5和3的乘積

ˉ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彙報結果。(結合豎式的計算過程讓學生討論交流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和豎式的寫法。)

2、學P51例2。(有餘數的除法)

(1)採取例1情境的延續。

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

23÷5=4(組)…………3(盆)

4∶

5/ˉˉ2ˉˉ3ˉˉ∶

20∶

ˉˉˉˉ3ˉˉ…………………餘數

(2)橫式與豎式對比,瞭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3)注意:[1]商和餘數的實際含義。

商和餘數的不同單位名稱。

三、鞏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3)訂正錯誤。

2、試一試自己的能力。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7÷6=33÷8=

小組討論

通過以上計算,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1]、[2]、[3]略

3、作業練習。

(1)找病因(並改正)

(2)把橫式改寫成豎式,並註明各部分名稱。

60÷7=()…………()

4、完成教材P53第一題。

5、小組批改作業。(發現問題及時訂正錯題)

四、全課小結。

師:從這節課中你們又學會了那些本領?

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的?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9頁主圖、第60頁例1、第64頁第2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擺小棒的操作活動,使學生髮現日常分物時存在分不完有剩餘的情況,

初步感知“餘數”;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

除法的含義,會讀、會寫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2. 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對比、交流等數學活動,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

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具體的情景中,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商與餘數的單位名稱的確定。

教學資源:PPT、小棒、學具片

教學內容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時,結果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恰好分完的情況,這時沒有剩餘,屬於整除類,表內除法涉及此內容;一種是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這是有餘數的除法內容。從國小生學習的角度,“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因此,表內除法學完後不久,教材編排了“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單元。

教材第59頁主題圖呈現了學生分別用11根小棒擺正方形、三角形、五邊形的活動情境,起到了四個作用。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便於師生操作,引入新課,三是讓學生關注能擺幾個圖形,發現還剩幾根小棒,四是為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提供示範,積累活動經驗。

教材第60頁例題1藉助平均分草莓的操作活動,通過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這裡有兩個對比:一是平均分草莓分得的結果的對比,一個是用除法橫式表示的對比,第一個對比是理解餘數、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商和餘數單位名稱的基礎。

教材第60頁做一做和第64頁第2題,都便於學生操作、填空、用除法算式表示,幫助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學會確定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學生分析:

學生剛剛學完表內除法,對除法的本質“平均分”理解深刻,知道除法算式的含義、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除法算式,能熟練用乘法口訣求商,能準確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熟練進行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動,也能熟練用語言描述平均分物的過程和結果。但是,“平均分物後有剩餘”的現象,會造成學生對除法本質理解的認知衝突,認為這樣的情況不能用除法表示。解開學生的困惑,就要聯絡生活實際,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切身感受到“平均分物物後有剩餘”的正常現象,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實現象,從而理解餘數和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以及理解商與餘數的單位名稱的確定。

教學實施過程:

一、操作匯入,揭示課題

1.師生用小棒擺圖形活動。

(1)教師用12根小棒先擺一個正方形,再連續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表述教師的操作過程,並用除法算式表示,板書:12÷4=3。

(2)PPT:

學生獨立操作,表述。

(3)PPT演示學生交流彙報操作結果。(分三欄,圖文結合展示)

2. 揭示課題。

(1)對比:教師擺小棒的結果和學生擺小棒的結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老師擺完圖形後,沒有剩餘的小棒;我們擺完圖形後,有剩餘的小棒。

(2)提點:生活中這樣的現象也可以用除法表示,那麼,這叫有什麼的除法呢?

學生:有剩餘的除法。

(3)教師板書:有剩餘的除法(後面會修改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二、操作對比,學習例1

1.對比平均分草莓的結果。

(1)PPT演示:把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

學生表述平均分過程和結果,並用除法算式表示:6÷2=3(盤)

(2)PPT出示: 把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學生用學具片代替草莓獨立操作。

學生交流彙報,教師依言用學具片代替草莓擺一擺。

PPT演示:把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

(3)對比:兩次分草莓的結果有什麼不同?

PPT出示,強調“正好擺完”,演示強調“還剩餘的1個草莓”:

提問:剩下的1個草莓還可以擺一盤嗎?為什麼?(學生自由回答,強調:每2個擺一盤,剩下的1個不夠擺一盤。)

2.對比用除法橫式表示分草莓的情況。

(1)結合第一次分草莓圖,說說6÷2=3(盤)的含義。

(2)提問:第二次分草莓的現象,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提點:除法的本質是“平均分”,第二次分草莓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提問:第二次分草莓的現象,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

(3)PPT演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的寫法,強調:六個圓點寫在商後面格子的中間,再寫“1(個)”。

板書:7÷2=3(盤)……1(個)

說說這個除法算式的含義。

(4)回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PPT揭示“餘數”的名稱,說說餘數表示什麼:餘數表示平均分完後剩餘的部分,修改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5)學生嘗試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6)PPT出示,對比表示兩次分草莓情況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強調:餘數的名稱、餘數的含義、商的單位、餘數的單位

三、小結新知,提煉方法

1.PPT出示,回憶:這節課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學生自由說,指名說,教師提點:餘數,有餘數的除法算式的含義、寫法、讀法。

2. 提問:我們用什麼方法獲得了這些知識呢?

提點:操作、觀察、對比、交流。

四、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 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PPT逐題演示答案。

演示強調:2個2個地圈,豎著圈;3個3個地圈,橫著圈;

演示強調:填空中的餘數和算式中的餘數一一對應出示;

演示強調:平均分鉛筆和剩餘鉛筆的畫法;

語言強調:商的單位和餘數的單位的確定。

2.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PPT演示答案。

3. PPT出示:用小棒擺圖形的現象,用除法算式表示。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7 ÷ 2 = 3(盤)……1(個)

餘數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6

(一)學習目標

1、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在有體驗的情境中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2、學生能夠動手操作,豐富學生的直觀表象。

3、學生能夠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師因地制宜組織和開展其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

4、學生學會有餘數的計算,提高有餘數除法的計算能力。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有餘數除法的認識及筆算

(2)探究除數和餘數的關係

(3)我學會了嗎

(4)智慧廣場:找規律

2、開發性學習包

(1)講第六單元收集的農作物進行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怎麼辦?

(2)豐收園

3、拓展性學習包

學生利用從家帶來的秋天的果實來一起表演分東西的小品,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會人生道理——分享。

(三)實施途徑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分為兩個資訊窗,第一個資訊窗為有餘數除法的意義,算式的讀法、寫法和餘數與除數的關係;第二資訊窗內容是除法豎式的寫法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兩個資訊窗可以整合到一起進行教學,在學生提出並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更深刻得認識有餘數除法的性質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第二課時主要探索“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並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第三課時將本單元后的智慧廣場“找規律”整合到本單元作為練習課鞏固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學科間整合:美術課程中漂亮的花可以整合到本單元,學生在欣賞茂密的花的同時將一定數目的花平均分成一定的份數。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齊文化中的《中國臨淄東周殉馬坑》可以在本單元中進行整合,讓學生了解齊國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蘊。

4、體驗式活動:學生表演野餐分享秋季果實的活動,其他同學發現並解決問題。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5課時。

(四)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以擺花為素材,提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如果上例中一共有16盆花,可以擺幾組?多幾盆?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其目的:一是進一步鞏固有餘數除法的含義和計算;二是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等活動,自己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學情分析:

教學時,要讓學生用23個圓片代替23盆花,每5盆為一組分一分。通過操作使學生看到:可以分4組還剩下3盆,不能正好分完,告訴學生剩下的這3盆,叫做餘數。然後結合分的過程引導學生寫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著重說明在豎式中從被除數中減去分掉的數,剩下的就是餘數,並介紹在橫式中餘數的寫法和算式的讀法。

教學目標:

通過改變被除數的數量,使學生自行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使學生初步感受有餘數除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理解被除數、除數、商、餘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道具:

練習卡片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複習。(略)

二、新課。

1、現在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可以擺幾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多幾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書:(略)

3、觀察以上的餘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麼?

餘數 < 除數

4、小組討論。

師:從整體上看你又發現了什麼?

被除數增加,除數不變,商不變,餘數隨著被除數增加而增加。

三、鞏固新知。(練習卡每人一份)

1、先觀察被除數和除數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師:從A組題目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從B組題目你發下了什麼規律?

從A、B組題目中你發現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是什麼?

無論被除數、除數怎樣變化,他們的餘數都比除數怎麼樣?

2、鞏固練習。

(被除數不變,改變除數的大小,仍可發現餘數比除數小的規律。)

3、教本P53第3題。(變式或練習由學生獨立完成後,訂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斷對錯)

四、全課小結。

師:[1]這節課你們學會了那些知識?

[2]發現了什麼規律?

[3]在計算中要應注意什麼?

隨堂測試(獨立完成)

用豎式計算。

88÷9= 30÷7= 26÷3=

(注意書寫格式)

板書設計:

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15 ÷ 5 = 3 (組)

16 ÷ 5 = 3(組)……1(盆)

17 ÷ 5 = 3(組)……2(盆)

注:先初步認識有餘數的除法,瞭解意義以及豎式書寫,第一課時按照平均分後有剩餘來寫算式;第二課時探究有餘數的算式中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並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求餘,鞏固第一課時。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結合月餅裝盒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運算的準確性和計算結果在生活中應用的現實性。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教學輔助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談話匯入(時間2分鐘)

師:剛過春節,誰願意給大家說說你在春節期間的一些好玩、好吃的事。(指名1-2人回答)

師:說得挺好,我們知道了像春節這樣的節日有放鞭炮、吃餃子的習俗,誰還知道哪些節日習俗?

師:對,八月十五吃月餅。看,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了有關月餅的問題,看大家有沒有辦法解決。

(出示書上的月餅圖)

二、探索新知

⑴明確題意(時間1.5分鐘)

師:你從這副圖上了解到了哪些數學資訊?需要我們解決哪些數學問題?誰願意給大家說說。

(指名1-2人回答)

⑵學生試做,師巡視。(時間3分鐘)

師:好,根據要求自己試著算一算吧。算完之後再用自己的方法驗算。

⑶小組討論(時間3分鐘)

師:把你的計算方法和驗算方法跟你的身邊的同學交流一下。

⑷全班交流,集體彙報。(時間8分鐘)

●解決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即商3為什麼寫在十位上?餘數6表示什麼?)

師:誰願意給大家說說你的演算法。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追問:商36和餘數6在問題中分別表示什麼?

師:誰願意把你的計算過程再在實物投影上給大家展示一下?

(指名1人到實物投影上展示)

●解決驗算時367的積為什麼加6?

強調有餘數和無餘數除法的演算的區別(即有餘數的除法演算方法:商除數+餘數)

師:大家都會計算了,誰願意展示一下你的演算過程?

(指名2-3人展示演算過程,說加6的原因,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解決需要裝多少個盒子的問題(即需要37個盒子)

師:(手指板書提問)258除以7商36餘6,那多出的6塊,在裝盒時怎麼辦?

(指名回答)

師:對,就像這位學生說得多出的6塊還要再裝一個盒子。那你就說說怎樣寫答吧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答:每7塊裝一盒,需要37個盒子。)

三、看書質疑

(時間1.5分鐘)

師:每7塊裝一盒,我們知道怎樣裝了,如果每8塊裝一盒怎麼辦呢?

(時間2分鐘)

(出示課件:每8塊裝一盒,需要多少個盒子?)

師:同學們自己先算一算,再演算演算吧。

師巡視,完後集體彙報。

(展示一名學生的計算過程及演算過程。

四、鞏固練習

1、(時間3.5分鐘)

師:現在想把這些月餅送給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塊,那麼夠分給多少位老人?大家幫忙分分吧。

(出示課件:如果把上面這些月餅送給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塊,那麼夠分給多少位老人呢?)

●指名讀題。

●學生自己做,師巡視。

●全班交流,(重點解決餘下的3塊不夠分給一位老人,所以只能分給51位老人。)

師:來,把你的答案展示給大家。說說為什麼夠分給51位老人?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師:說說你的理由。

2、(時間17分鐘)

師:我們幫敬老院的老人分好了月餅,再來看看是誰正在吃竹子?

(出示書上11頁的第1題)

●指名讀題並說圖意。

●學生自己獨立解答。

●指名訂正。

師:我們知道了熊貓媽媽的體重大約是熊貓寶寶的幾倍,再來看下面幾道計算題,比比看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出示書上11頁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關注計算的正確率並提醒學生注意驗算。

●集體訂正。

師:你想說哪道題到就說哪道題。

師:學校要為同學們更新課桌,在木器廠訂做了一批新課桌,看大螢幕。

(出示書上11頁練一練的第3題)

由學生自己看題意,自己解答,指名說說答案或在小組中訂正也可。

五、小結

由師生對傳統習俗的談話引出把258塊月餅裝盒的事情,比較親切自然,而且使學生感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讓學生知道圖中所給的兩個條件及所求問題。

①在上節課剛學過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以及過去已學過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更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②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思考、計算、驗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小組討論,讓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同時在平等交流的環境中互相學習。

老師要參與到小組中重點關注學生計算中的商的首位和驗算的方法。

以上學生試做、小組討論兩個環節實現教學目標: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通過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①百位不夠商1,看前兩位:25個十除以7商3個十,所以3寫在十位上;②6比7小,不夠7除,所以6是餘數。

這個環節實現教學目標: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

再強調餘數要比除數小。

板書是讓學生看到算式的結果與單位名稱,等下面講解完答案後再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算式的結果與答話的不同。

明確單位名稱:36表示36個盒和還餘6塊,所以36的後面跟單位“個”,6的後面跟單位塊。

看看學生是否寫對了單位名稱。

實現教學目標:會驗算有餘數的除法。

讓學生知道實際生活中多出的也要再裝一盒。實現教學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運算的準確性和計算結果在生活中應用的現實性。

讓學生在看書的過程中再一次梳理除法算式、豎式的書寫;餘數要比除數小;演算的方法;單位名稱以及答語

這個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體會餘數不管是幾都要再裝一個盒子。

①鞏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②讓學生了解具體問題還要具體解決,不能一概而論,明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計算結果在生活中應用的現實性。

有準確答案的就說準確結果,有餘數不是準確的倍數時才用到“大約”。

①鞏固計算的正確率。

②任選題回答,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

這節課的例題都是“包含除”,現在出示的是一道“平均分”的應用題。

老師不做任何說明,繼續培養學生會看題意並能獨立解答的習慣。

學生會說出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餅等等

如果此環節學生說不好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一些風俗習慣。不要在此環節時浪費時間。

說數學資訊時,學生會說出有一堆月餅共258塊,有兩種月餅盒子,要我們解決:每7塊裝一盒,需要多少個盒子?

當看到學生大部分驗算完之後才說“把你的計算方法和驗算方法跟身邊的同學交流一下”。不要讓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流於形式。

(學生可能的回答:①我在十位上寫3,在個位上寫6,商就是36,還多出6塊,餘數就是6;

②因為百位不夠商1,所以我在十位上商3,還餘著6塊是餘數)

讓學生說自己的演算法時,很有可能會說出3寫在十位上的原因,如果這樣老師就不再問“3為什麼寫在十位上”如果學生沒有說到,老師一定要問一問。

學生可能出現的演算方法:①分步驗算:

36252

×7+6

252258

②整體驗算

36

×7

252

+6

258

學生可能的回答:多出6塊要再用一個盒子,或者是不知道怎麼辦。

如果學生不知道多出的6塊也要再用一個盒子,教師要聯絡實際生活問::“如果你在裝盒時,還剩著6塊你準備怎樣處理這6塊月餅?如果學生說買一贈一或與其他月餅擠在一個盒子裡,老師要肯定在實際生活中有這種現象但不合題意。

(學生可能出現兩種答案:分給51位老人、分給52位老人)

學生可能為了好區分兩隻小熊貓,為他們起名:團團、圓圓。

如果怕時間不夠可以讓左邊的學生做第一橫行,右邊的學生做第二橫行。

如果老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只做了一問,還是要提醒學生這道題有兩個問題,不要丟了。

如果有時間就小結一下,如果沒有時間就直接下課。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掌握和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

2、認識有餘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演算法,用有餘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藉助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展開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教師花瓣學具、小組探究單

課前準備: 課前小探究

問題:把22朵花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人分到( )朵,還剩( )朵?你會用算式表示嗎?你能說一說算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嗎?

教學過程:

一、認識有餘數除法名稱及含義

1、情境引入

自然界中有許多美麗的花,我們一起去欣賞。 看,這是3片花瓣 的蘭花,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還有6瓣花,它們美嗎?你最喜歡的是幾瓣花?

2、動手操作。

現在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花, 用你們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幾朵花?

3、學生彙報

預設1:我們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4朵花。

預設2:我們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預設3:我們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追問: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

預設4:我們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3朵花。

4、結果分類。

學生反饋

師小結:看來,我們在平均分東西時,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不夠分,還有剩餘的情況。

5、嘗試列式

預設:12除以5等於2,單位朵,餘2,單位片。

師教學並板書(師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有餘數的除法。

6、理解含義

追問:12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商和餘數都是2,但它們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預設: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可以拼成2朵,所以它的單位是朵。還剩餘2瓣,所以它的單位是片。

(設計意圖:以拼花和分花為主體,主要是想貼近生活,也是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資料“12片”,沒有用教材中的6個草莓。因為12這個資料即可以被3、4、6整除而鞏固了舊知,被5整除餘2又延伸到了新課。)

二、探究除數和餘數的關係

1、例題變式

如果增加一片,13片,還是每5片拼一朵,你說最多可以拼幾朵?為什麼?同桌說一說算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

學生彙報。

2、小組合作

繼續增加花瓣的數量,14 、15……20、30、100。最多可以拼幾朵,還剩幾片花瓣?

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要求:

擺一擺:小組裡,每人選一種,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將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彙報給小組長。

寫一寫:小組長將組員的結果記錄下來並彙報。

對比觀察除數和餘數有什麼關係?

預設:除數都比餘數大

……

追問:當除數是4,餘數是?當除數是5時?除數是6時?

師小結:在有餘數除法算式中,除數一定要比餘數大。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1)把15朵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朵,還剩幾朵?

15÷4=3(朵)……3(朵)

追問:這裡數字、單位都一樣(3朵),意思一樣嗎?

(2)把16朵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朵,還剩幾朵?

16÷4=3(朵)……4(朵)

(3)把16朵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朵,還剩幾朵?

16÷3=4(朵)……4(朵)

2、課前探究結合。

這個問題還記得嗎?就是我們課前研究的問題,現在你再試試看,跟之前寫的一樣嗎?

3、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1)師:如果我們只看這個算式,去掉這些資料,你知道這裡餘數可能是幾?最大是幾?( )÷6=( )……( )

(2)如果我知道餘數是5,商是2,你知道被除數嗎?

( )÷6=( 2 )……( 5 )

四、全課總結師:有餘數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廣、作用真的很大,只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課後拓展

在算式( )÷6=★……★中,餘數和商是相同的數,你能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它們有什麼規律?

六、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9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郊遊嗎?願意參加些什麼樣的活動呢?二年級一班的同學一起去郊遊。看看他們都帶了些什麼?

9個蛋糕、10碗方便麵……

2、猜一猜他們接下來要做些什麼?是怎樣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來大家急著想把這些好吃的來分一分,那就趕快行動吧!你打算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師:看來大部分同學都是通過列算式算出來的,說一說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教師邊小結邊板書:9;4=2(個)……(個)讀作:9除以4商2餘1。師:和同位說一說9個麵包平均分的結果是怎樣算出的。

……學生回答(一般情況都會列算式來表示)我1個1個地來分……我2個2個地分……9個麵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2個,還餘1個。用算式表示:9;4=2(個)……(個)學生說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樣進行計算的

2、其他食品怎樣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組裡一起分一分,看看結果是怎樣的?師:仔細觀察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結果,你有什麼發現?師小結。

生:那麼多好吃的,咱們4個人來分一分吧。

學生同位討論,加深理解。學生在小組中學習,把算式寫在本子上。(討論時要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動手操作算出結果)

方便麵:10;4=2(碗)……2(碗)

礦泉水:11;4=2(瓶)……3(瓶)

香腸:12;4=3(根)

生:我發現有餘數的除法真多……

3、18塊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給幾個人?你能說出來嗎?師:還需要知道些什麼呢?你打算每人分幾塊?師:假如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幾人呢?3塊呢?還可以每人分幾塊?根據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師:觀察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結果,你又有什麼發現?為什麼那麼多的算式都有餘數,為什麼產生餘數?

18塊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給幾個人?學生會有些疑惑。學生想出少了些什麼,這樣問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給幾個人。

學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塊,

我想……18;2=9(人)18;3=6(人)

學生獨立完成。

18;4=4(人)……2(塊)18;5=3(人)……3(塊)

生:我發現有餘數的除法真多

三、小結

1、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

2、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麼?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 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驗成功的喜悅。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藉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學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頁主題圖。

(二)引導觀察,交流資訊。

(三)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做餘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主題圖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背景中挖掘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感悟,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意義

(一)複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資訊。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溝通操作過程、算式、語言表達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1)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1)學生用算式表示剛才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2)教師板書規範寫法:7÷2=3(盤)……1(個)。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麼?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1)比較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呈現下表。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 “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2、在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

4、通過探究過程,使學生感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培養探究性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探究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具、學具】

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圖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1、 考考老師:請同學們利用已經學過的找規律的知識,用學具設計一個規律,然後告訴老師,你是怎麼擺的,接下來你想讓老師猜幾號學具,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麼。不信,誰來考考老師?(可以請不同的學生試一試,學生很驚奇。)

2、 適時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師為什麼能很快猜出來的?等你們學會了今天的知識,就知道老師為什麼能很快猜出來的了。

[評析: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用學生考老師的.形式引入新課,這樣做,既為學生創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慾望。]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一)明確圖意,展開思維

利用課件呈現主題圖:通過創設校園裡學生課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計算。(如插旗子時按4面為一組的;跳繩時分成4人一組;打籃球的學生為5人一組;板報下面的花為3盆一組等。)

[評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題圖,引導學生展開觀察、交流和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應用意識,為下面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奠定基礎。]

(二)實際操作,感受新知

1、 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國慶節到了,同學們打算將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你們願意嗎?

(2)動手操作:請小朋友拿出學具,用15個學具表示15盆花來擺一擺。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裡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明確寫法:(結合操作思考)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並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時瞭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評析:引導學生在已具備的表內除法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餘數的除法的學習。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但還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題,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運用擺學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義,同時通過理解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給學生創設自主建構知識的活動空間。]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動手操作:你們是不是也能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3)認識餘數:23裡面最多有幾個5?這餘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板書課題:餘數)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適時小結:為了分清餘數和商,我們要在餘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6)小組討論:如何列豎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7)學生彙報。

(8)列出豎式:

3、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

4、嘗試練習:選擇兩個算式用豎式計算。(一個正好分完,另一個不能正好分完。)

[評析:本環節教學,教師根據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對新知識的學習進行準確定位,既為學生創設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臺,又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會到探索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三、觀察比較,理解概念

1、 探究關係:出示例3,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導學生討論:觀察餘數與除數,你們發現了什麼?

15÷5=3(組)

17÷5=3(組)……2(盆)

19÷5=3(組)……4(盆)

21÷5=4(組)……1(盆)

23÷5=4(組)……3(盆)

25÷5=5(組)

16÷5=3(組)……1(盆)

18÷5=3(組)……3(盆)

20÷5=4(組)

22÷5=4(組)……2(盆)

24÷5=4(組)……4(盆)

2、歸納總結: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數才叫餘數;

(2)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評析:本環節是在前兩個例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餘數與除數的關係。教學中如果讓每一個學生都來計算這一組題,勢必花費學生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生也會產生厭煩情緒;而採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通過團隊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樂。]

四、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 鞏固題:第52頁的“做一做”。(判斷題,進一步明確“餘數要比除數小”。)

2、 開放題:想一想在一道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8,餘數有可能是幾?如果餘數是6,除數有可能是什麼數?

3、 遊戲題:“猜猜看”。

(課件呈現:一組有規律的圖形,猜一猜第10個是什麼圖形、第18個是什麼圖形,運用課件驗證。)

4、 拓展題:現在你們能想出老師為什麼會很快猜出你們前面所擺的學具是什麼了嗎?你們也能運用今天學的“有餘數的除法”知識,很快地猜出第24個、第30個圖形是什麼嗎?

[評析:練習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層次性、開放性、靈活性、啟發性和挑戰性。通過讓學生進行不同型別的練習,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尤其是最後一個練習,給學生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整節課前後呼應,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

五、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小朋友,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你體驗最深的是什麼?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9~60有關餘數的除法。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

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

草莓圖、小棒

一、激趣定標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麼?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2、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裡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 ÷ 2 = 3(盤)、、、、、、、1(個)

︳ ︳ ︳

被除數 除數 商 餘數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

1、進一步鞏固對有餘數除法的認識和理解。

2、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等活動,自己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3、使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 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

發現並理解“餘數定比除數小” 。

[教學難點 ]

結合情境理解餘數為什麼一定比除數小。

[教學準備 ]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

一、匯入新課

1、口算

2、先擺小棒,再解答。

(1)拿出 10根小棒,平均分成 3份,每份幾根?剩幾根?

(2)拿出 9根小棒,每 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還剩幾根?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餘數除法的新知識。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 2,展示課件。

1、動手操作。

請每位學生分別用 8、 9、 10、 11、 12根小棒,每 4根擺一個正方形,看看這些 小棒最多能擺幾個正方形。

操作完畢後,全班交流、互動,反饋資訊。

(1)如果給你 8根小棒,每 4根擺這樣的一個正方形,最多能擺幾個呢?會有 剩餘嗎?(擺 2根,沒有剩餘)

你能列出算式嗎? 8÷4=2(個)

(2) )如果給你 9根小棒,最多能擺幾個呢?還剩幾根?(擺 2根,還剩 1根) 師根據反饋及時板書:9÷4=2(個) …… 1(根)

(3) 10根呢?

師根據反饋及時板書:10÷4=2(個) …… 2(根)

(4) 11根呢? 12根呢?

11÷4=2(個) …… 3(根)

12÷4=3(個)

為什麼不是餘 4根,寫成 12÷4=2(個) …… 4(根)呢?

(因為 4根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

2、觀察發現

(1)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 大膽猜測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師: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呢?

餘數小於除數。 (師板書)

(2)學生驗證: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拿出小棒擺一擺,看看餘下的小棒根數能 不能是 4根、 5根、 6根 ……

(3)學生彙報實驗結果,得出餘數不能大於或者等於除數,因為這種情況下, 餘下的還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為止,此時餘數小於除數。得出餘數 <除數的 結論是正確的。

小結: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數叫餘數。

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師:通過剛才的探討,我們知道在有餘數的除法裡,餘數一定是小於除數的。現在讓我們用一堆小棒擺一個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是幾根小棒?

總結:每 5根擺一個,就是把小棒每 5根分一份,除數是 5,根據餘數和除數 之間的關係,可能剩 1、 2、 3、 4根。

師: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練習十四”第 14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已知除數是多少, 在被除數和商未知的情況下, 求餘數最大 是幾,然後指名回答。 (除數是 8,不管被除數和商是幾,餘數都小於除數,可 能是 1—— 7中的任意數,其中,最大是 7。 )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60頁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具操作,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感知餘數的意義。

2.藉助已有知識通過學具分擺,幫助學生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列式和計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知道什麼是餘數。理解“餘數”的含義和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

希沃電子白板課件,小棒,草莓,盤子等學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先來玩一個“猜猜我是誰”的遊戲。看圖形寶寶都已經藏好了。你能根據你看到的一部分圖形猜出後面藏著哪一個圖形寶寶嗎?(生猜測後師展示圖形並提問:、、各有幾條邊)

二、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初步感知有剩餘的情況。

(1)仔細觀察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擺小棒)他們是按照怎樣的要求在擺呢?你能從圖中找到重要資訊嗎?(生彙報)

(2)如果讓你也擺一擺,你最想擺哪個圖形呢?(生彙報;師隨機根據生的彙報讓生猜測11根小棒最多可以擺幾個你想要擺的圖形。並隨即抽取3位學生上臺用11根小棒分別擺一擺、、,驗證自己的猜測)

(3)展示三位學生作品:

師:3位同學用11根小棒分別擺了,擺得圖形雖不同,卻出現了相同的情況,你發現了麼?(都有剩下的小棒)

師:像這樣有剩餘的情況裡又藏著哪些新的數學知識,與之前已學的知識又有哪些聯絡呢?請隨老師一起去美麗的草莓園,到那裡去探索這其中的奧祕!

2、學習例1,在對比中感知餘數的產生。

(1)認真讀題,你知道了什麼?(生彙報)

(2)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指名展示擺法,其餘生觀察)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幾盤?(3盤)擺完了嗎?(正好擺完)你能根據你的擺法列出算式嗎?(6÷2=3(盤)為什麼要這樣列式,能說說你的想法嗎?(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6裡面有3個2)

(3)象6÷2=3這樣的除法算式咱們以前就學過,你還記得它各部分的名稱嗎?(6是被除數、2是除數、3是商)

師:同學們真不錯,對已學的知識掌握得很好。

(4)7個草莓還是每2個擺一盤,你還會擺嗎?

師:請同學們四人為一小組,用學具擺一擺。(小組合作)

(5)誰願意來展示你們小組的擺法。(指名展示擺法,其餘生觀察)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幾盤?(3盤)擺完了沒有?這1個草莓怎麼不擺了?(不夠擺一盤)

師:這1個草莓就是多餘的草莓。

(6)你能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識,試著把你的擺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嗎?(生獨立列式後指名彙報說說自己為什麼這樣列式)

(7)老師也列好了算式7÷2=3(盤)……1(個),看看你們能看懂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嗎?(引導理解算是含義)

(8)對比7÷2=3(盤)……1(個)和6÷2=3(盤)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重點強調剩餘的1個草莓)

師:這剩下的一個草莓在算式中我們數字1表示,在數學上我們把表示剩餘的這個數叫做“餘數”,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師:像這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我們該怎麼寫呢?

(9)為了分清餘數和商,我們要在餘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師邊範寫邊講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的書寫,生隨師書空)

師:你會寫了嗎?這樣的算式該怎麼讀呢?請同學認真聽!(師範讀生學習讀法。)

三.鞏固練習。

1.課本P60做一做第一題

2.課本P60做一做第二題

(生獨立思考,指名彙報,集體訂正)

四.拓展練習。

課本P64練習十四第一題

五.全課小結

你有哪些收穫?(生談收穫)

師:這節課我們藉助已有的除法知識,學習了有餘數的除法,並利用新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其實關於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還有很多,咱們以後講繼續學習。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課本67頁的例5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熟悉的生活事例地探討和研究,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餘數問題,能正確地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收集資訊,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並能夠結合商和餘數在具體情境中的正確含義寫出相應的單位名稱。

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口算(出卡片,說得數)

27÷9= 32÷4= 42÷7= 16÷8=

30÷6= 24÷3= 10÷2= 15÷3=

2、解決問題。

(1)學校食堂買來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裝6棵,可以裝幾筐?還剩幾棵?

(2)學校食堂買來了23棵大白菜,裝3筐,平均每筐裝多少?還剩多少棵?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有餘數除法,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餘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5,出示教材。

(1)理解基本數量關係。

22個學生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師:從教材的題目中,你們知道了哪些有效資訊呢?

預設:知道了划船的人數。還知道了每條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師:同學們,想一想,“至少”是什麼意思呢?

(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應該讓每條船上都坐滿人。)

師:該怎麼解答呢?

(求要租幾條船,就是求22裡面有幾個4,應該用除法解答。)

22÷4=5……2

5

4 2 2

2 0

2

師: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麼?

在討論中規範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5表示船的條數,單位寫條,2表示剩餘兩人,單位是人。

小結: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和我們解決的問題有關,寫的時候要靜心思考。

(板書)22÷4=5(條)……2(人)

(2)體會餘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用算式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他們至少需要租多少條船。是5條嗎?那餘下的2人怎麼辦呢?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然後集體反饋。

預設:生1:安排5條船不夠,剩下的2人坐不下。

生2:多出2人,應該再租1條船,一共要租6條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