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文非個性化現象歸因分析及對策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來源:才華庫 2.91W

 新課標最基本的理論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而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有這樣一句話,“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確,語文與人格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文學亦人學,文品亦人品,即作文應該是人的真實靈魂的投射,真實人格的反映。但當我們審視當前的作文現狀時,卻發現存在著嚴重的危機,學生作文中,“假話”“空話”“套話”滿天飛。這一現象引起我們反思:1、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主體尊嚴的遺失。此時,我們也誤認為在這種缺少自主的寫作環境中孩子們可能已經不再喜歡寫作了,但調查的結果卻令我們大吃一驚,調查顯示:非常喜歡和喜歡寫作的有63.4%,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的佔23%。又經調查,我們瞭解到學生不是不喜歡作文,他們只是不喜歡制約性太強的作文方式,不喜歡老師束縛下的作文形式,而對自由寫作卻非常熱衷,在調查中學生寫道:我喜歡寫想象類作文,因為這類作文可以放飛我閃的心靈,讓我們大膽地想象;一學生寫道:我喜歡寫自由習作,因為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無拘無束;又有一學生寫道:我喜歡寫反映自己生活的文章,這樣的文章寫的是自己的親身體驗,有真情實感在;還有一位學生寫道:我非常喜歡寫日記,因為日記不會出賣我,我可以把內心深處的任何祕密都告訴它。是的,孩子喜歡暢所欲言,希望寫作能成為他們內心感受的釋放,不喜歡條條框框的限制,希望教師能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感受的釋放,不喜歡條條框框的限制,希望教師能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寫作智慧與寫作靈感的平臺。2、從低年級開始的寫作就沒有讓學生感受到樂趣。因此,第一學段的奠基工程顯得尢為重要。寫作初始階段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上,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便‘要我寫’為‘我要寫’。要使孩子在剛剛接觸寫作的時候,就對它充滿熱情。3、評價方式單一。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課標》中指出“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作為一種內驅力,還來源於在這寫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就感,而這一點是過去所忽略的”。而在以往的習作評價,是教師一人專制,一語定優劣,很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隨著新課程精神的逐步深入,我們意識到習作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而不是總結性評價。如何從當前一人評價、一次評價、一個標準評價這三個誤區中走出來?如何建構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發揮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的評價體系?這是在落實新中亟待研究的一個課題。《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提倡採用成長記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提倡為學生建立檔案。寫作檔案除了存留學生有代表性的課內外寫作外,還應有關於學生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典型案例分析的記錄,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學生作文非個性化現象歸因分析及對策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面對如此現狀,課題組認為,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打破師生的固有模式,讓學生在作文中展現自我的個性,才能徹底解放和發展學生,使學生更具創造力和個性能力,為此,必須往以下努力:

一、 指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練筆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活水,生活到什麼程度,作文才能充實到什麼程度,因此,要使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有理可議,首先要指導學生勤於觀察、積極思考,教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日常生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作為今後的寫作“素材庫”,這樣,學生留心的事物多了,見聞多,經驗也就多,生活就充實了,感情也就豐富了。作文時,學生就能找出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如:丟棄女嬰的事,因賭博現而家破人亡的事,因搞迷信導致屋燒財毀的事等等,學生有了素材,我們指導他們加以整理,昇華為作文,這樣學生作文就自然不會言之無物,盡是空話、廢話了。

二、 開展活動,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前導和動力,因此,要使學生學好作文,首先要注重培養他們

作文的興趣,這在作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除了改進教法,精心好每一堂作文指導課外,有目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也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經常性的開展一些野遊、晚會、集體看影片、製作動植物標本活動,這樣學生讀後感、觀後感等文章進能一揮而就,嚐到作文的甜頭;其次給學生創造施展才華的地方。如在班上辦“習作園地”鼓勵學生自己撰寫班刊、校刊稿件,甚至鼓勵並幫助學生向報刊、雜誌投稿;另外,舉辦各種形式的演講、故事會、辯論會,不僅能達到訓練學生說明能力,還可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更能使學生感到寫作的樂趣。

三、 激發情感,事半功倍

一篇好的作文,不僅要求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流暢,更重要的是能在

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真摯的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創造寫作意境,激發、啟迪學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次我上作文指導課恰好有一位班幹部課前向我報告一個同學偷了別人的一支水彩筆被發現……,我靈機一動,抓住這個契機,在課堂上要求全班同學先分組討論對這件小事的看法,然後由組長提出各組綜合意見,於是學生們紛紛發表見解:有的說:“小時偷針,大了偷金”,有的說“壞事雖小。但它腐蝕著一個人的靈魂。”有的說:“不防微杜漸,後果十分危險……”氣氛十分熱烈,接著我又拿出班上一位同學紮好了班上一把散了的竹掃把一事,因勢利導,要求學生們進行對比發表看法,將他們對兩件小事的意見書寫在黑板上,最後讓學生作文,學生們都胸有成竹,一氣呵成,達到了作文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注重教師“下水文”的作用

“紙上學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光說不練,不知道學生作文的

甘苦,也無從指導學生,教師和學生一起作文,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競技感,激發他們的作文興趣,也便於他們對照發現自身作文的缺點,進行修改。在今年清明放假前夕,課題組佈置學生一篇作文,題為《清明隨筆》,告訴學生,學生聽後,非常興奮,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後來,大家一起在作文課上交流,結果,學生們在清明掃墓時注意觀察周圍事物,並能恰好其分的融進自己的感想,作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 鼓勵學生廣泛閱讀

由於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活動範圍畢竟有限,加之基礎知識能力不高,光靠觀

察生活獲作文材料是不行的,還必須引導他們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古人云“積學以儲寶”,課外對書籍、報刊等廣泛的閱讀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使之日積月累,變成自己聚寶盆的賽程,通過讀書看報,不僅可以增長知識見聞,提高思想認識能力,學習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更好地為觀察生活打下基礎,而且可以間接地認識生活,獲得一部分寫作材料,更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許多現代生活中的新語彙,為作文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動。

六、 對學生作文多認可、多鼓勵

由於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它受思想、生活、

個性、思想品質、智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因而用統一的標準去評判,掃尾抹殺一部分學生作文的興趣。相反,如果在作文評改中能採取一種“寬容”的態度,也就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抓住學生作文上的微小進步,恰如其分的給予肯定,這樣能消除學生厭寫情緒,從而燃起學生作文興趣的火花。

總之,如何根據作文教學規律和中學生心理特點,創造最佳效果,還有許許

多多的東西有待我們去探索。

 

朱志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