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蘇教版八年級選修)

來源:才華庫 2.36W

 一. 設計思想:

棗核(蘇教版八年級選修)

 素質教育的開展是我國教育史上的深刻變革,也是時

 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不管教學大綱編得如何好,學生中學畢業後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他們不懂的科學發現和新的技術,他們必須獨立地進行學習。"這句話道出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提高素質是何等的重要。

 為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求一種讓學生參與課堂

 教學,把學生活動有機地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的方法。著眼於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讓學生在動口、動腦、動手的實踐中發揮主體作用,以獲得知識,提高素質,增長能力。設計的重點放在怎樣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教給學生髮現、掌握知識的方法,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留有創造的餘地、展示的空間,讓學生在創造的領域裡展示素質、提高素質、培養能力、提高能力。對學生理解不夠的地方教師適當的補充、提高。

 設計中還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習情境的創設。本

 課開頭小詩的引入,就是為了營造氛圍,為學習課文打基礎;文中航中信的點撥,手"託"棗核的剖析,造"北海"、"種棗樹"的情境設定,思鄉心理活動的挖掘,都是為了讓學生走進課文中去,感受那濃濃的思鄉戀國之情;最後歌曲《我的中國心》的穿插,是為了讓學生的心與神聖的民族產生共振,發生共鳴;"棗樹下的故事"的遷移,是讓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延伸。

 總之,我在設計中,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力求讓學生的能力在展示中增強,學生的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向著葉老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努力。

 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樸實的敘述表現人物深沉的感情的寫 

 法

 能力目標:培養藉助上下文推斷詞語含義的能力;語

 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體會文中人物的強烈的民族感情,對學生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樸實的語言表現人物沉深的情感

 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四.教學方法

 點撥法、討論法、師生換位法

 五.教學程式

 (一)匯入:以思鄉詩《月之故鄉》匯入

 1.指名一位朗讀好的學生朗讀小詩。

 2.引導學生領悟詩中的思鄉之情,為學習課文營造氣氛。

 這首小詩就是這樣用"情景交融"的方式表達思鄉之情的。想想看,身處異地他鄉的遊子,舉目無親,周圍的環境是生疏的。人們的面孔是陌生的,只有天空中那圓圓的月亮與家鄉的月亮完全一樣,是那麼熟悉,又是那樣的親切。月光,勾起作者思鄉之情,廣闊的天空籠罩著月光,浩淼的水上映著月光,抬頭看,低頭看,思鄉之情。可以說,思念家鄉、眷戀故土,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民族之感,是華夏子孫菜有的民族之情。

 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一篇思念家鄉、眷戀故土的文章--《棗核》,作者是蕭乾(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導讀

 1.教師示範朗讀前段

 2.找兩名學生朗讀5-11段

 3.整體感知文章的中心意思-思鄉(板書)

 (三)導析

 1.教師示範分析

 引導學生用三個字概括出第1自然段內容(要棗枋,板書),接著推敲"再三"的含義,領會美籍華人要得到棗枋的急切心情(板書:再三託付)

 2.學生模仿分析 

 生一:(1)分析2-4自然段

 (2)重分析得到棗核時的激動心情

 (3)扣住"託"字的閃光之處,分析對棗 

 核的珍惜心理

 (板書:得棗核,如獲至寶)

 (4)點出懸念

 生二:分析5-11自然段

 (1) 引導學生概括出"議棗核"(板書)

 (2) 解開上兩部分的懸念

 (3) 扣住"表達方式"分析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點出"栽垂楊柳、養睡蓮、造北海、試種棗樹"等等做法展示了一顆"思鄉戀國"之心(板書:戀國)

 ( 四 ) 深化:

 教師引導學生從"北海"的建造入手進一步感

 受遊子之心

 1、"北海"的建造:(1)石頭的來源

 (2)山上的景物

 2、心理活動:想廠甸、想隆福壽、想舊曆年、想

 總布衚衕的那棵棗樹。設定情景重點分析種棗 

 樹,再現總布衚衕小院的心境

 1、 挖掘美籍華人"造北海"。"種棗樹"的原因

 ―――思鄉戀國

 ( 五 ) 歸納、昇華:

 (1) 齊讀文章陽後一段,分析作用

 點題:民族之情(板書)

 (2) 心與心的碰撞:師生共唱《我的中國心》

 ( 六 ) 延伸:

 續寫"總布衚衕的小院"或" 棗樹下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