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溶解

來源:才華庫 3.15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溶解,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1

一、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探究的過程,使幼兒瞭解物質的溶解現象。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異議,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幼兒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二、準備:

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小石頭塊苦幹,鹽、奶粉和方糖若干、筷子和小勺,人手一份記錄表

三、過程:

(一)直接引題:教師提出“溶解”現象:

1、出示方糖,請小朋友猜一猜,方糖放到裡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2、幼兒操作(1):請小朋友把方糖放到水裡用力攪拌,會有什麼變化?能夠從水裡取出來嗎?(老師出示記錄表並示範做記錄)

3、請幼兒品嚐糖水

4、老師解釋“溶解”現象:糖放到水裡能取出來嗎?

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幼兒自己探索“溶解”現象:

1、師:老師準備了三樣材料,認識它們嗎?請一幼兒幫忙介紹這三份材料。老師今天要請小朋友用它們來做一個實驗。在做實驗之前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三樣材料放到水中,經過攪拌,它們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2、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表並講解記錄方法:如果能從水中取出來的我們用(↑)符號表示,不能取出來的用(↓)表示。

3、幼兒操作(2)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自己猜想的結果記在記錄格中。

(幼兒活動,教師觀察):老師發現小朋友的記錄有不一樣,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誰猜的是對的呢?

幼:做實驗試一試。

4、師:請小朋友分別把這三份材料放到杯子中,並且用筷子攪拌攪拌,看看會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

幼兒活動,教師指導。石頭會化嗎?鹽和奶粉會怎麼樣呢?(請幼兒把看到的現象講述出來)

交流:

1、請小朋友說說實驗結果和你猜想的結果是一樣嗎?哪個不一樣?

2、小朋友之間的實驗結果有沒有不一樣的呢?哪個實驗不一樣?

(五)教師小結:

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入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放進水中會沉下去;奶粉放進水中,會改變水的顏色;鹽放進水中最後不見了。鹽和奶粉放進水中經過充分攪拌之後,能用工具取出來嗎?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六)延伸活動: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醬油、味精、醋去試試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為什麼?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2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實驗操作,使之了兒解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體雖改變了原有模樣,但性質不變。

2、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並用的能力。

3、豐富詞彙:溶解、結晶體、固體、粉末狀、鹽、味精、調味品等,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與連貫講述能力的發展。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一隻小碗、一隻食用匙;每組三隻小碗,分別裝有結晶體的果珍飲料、方糖、紅糖;一盆熱開水。

2、教師準備一隻玻璃杯、一段蠟燭頭、六支長蠟燭、一盒火柴、一隻塑料桶、幾隻熱水瓶。

3、將雨花石、鵝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動過程:

1.觀察引導,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小段蠟燭,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麼變化。

(2)請幼兒思考:蠟燭在水是沒發生什麼變化,那麼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觀察瞭解實驗用品。

(1)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著什麼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的果珍、方糖、紅糖各是什麼樣子(形狀),什麼顏色,什麼滋味?(豐富詞彙: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3.開始做實驗。

(1)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熱水。

(2)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麼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後,又有什麼變化?然後讓幼兒將自己配製的飲料喝完。

(3)請每組幼兒就以上問題展開議論,請幾個幼兒小結,教師補充,同時學習“溶解”一詞。

4.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麼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解後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豐富詞彙:鹽、味精、調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6.觀察熔化實驗,激發探索科學奧祕、學習新知識的慾望。

(1)請幼兒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水裡都會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蠟燭)

(2)請幼兒討論:蠟燭在水是不會變化,那麼用什麼辦法可以使它發生變化呢?

(3)教師點燃六支蠟燭,分給每組一支,供幼兒觀察:蠟燭在點燃後發生什麼變化?(啟發幼兒觀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燭油)

(4)教師:小朋友做的實驗和老師做的實驗有什麼不同?糖的溶解和蠟燭的熔化需要什麼不同的條件?請小朋友活動後自由討論,老師下次再告訴大家。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次體驗課。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最初的選材到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整個活動現場,都走的是“保守”路線。本次活動《溶解》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科學現象的觀察活動,題材緊扣生活,是孩子們熟悉的,這樣一次生活化且比較簡單的活動,適合初次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師,也適合第一次接觸科學活動的孩子們。因為簡單,教師容易體驗到成功感,同時也是一次帶領孩子走進科學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保守”還體現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科學活動。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規,也注重培養孩子的操作常規。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範,還是請個別孩子嘗試,以及到最後全體孩子們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們強調操作常規。

為了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科學活動時,儘量的感受到規範與完整,我增加了記錄這一個環節。當然,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由於是第一開展科學活動並使用記錄表。所以,我選擇的是集體記錄的方式。

小百科:廣義上說,超過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為一個分子狀態的均勻相的過程稱為溶解。而狹義的溶解指的是一種液體對於固體/液體/或氣體產生物理或化學反應使其成為分子狀態的均勻相的過程稱為溶解。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發現水有溶解的作用。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及判斷能力。

3、讓幼兒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感覺探索科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玻璃瓶、口杯、攪拌棒。

2、糖、鹽、油、沙子、澱粉、石塊、洗潔精、洗衣粉。

3、記錄卡、記號筆。

4、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又進入了科學探究的領域,老師今天為你們準備了2杯水,你能看出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嗎?

2、誰想來嘗一嘗?

3、它們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二、討論、演示

1、水為什麼是甜的?你在水中看見糖了嗎?糖哪去了呢?

2、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在水中可以化掉?

3、水很歷害,它讓有些東西在水裡化掉。在水中可以化掉的東西南北,在科學上我們叫它“溶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索《有趣的溶解》

4、你們想不想看看糖是怎樣溶解在水中的?(師操作)

5、糖能溶解在水中嗎?

6、在黑板上老師有張大的記錄卡,卡上有兩個杯子,杯子裡沒有東西的說明能溶解,有東西的說明不能溶解,把你們實驗結果畫在記錄卡上,能溶解的畫“V”,不能溶解的畫“X”。

7、糖能溶解在水中所以就在能溶解的杯子下面打“V”

三、實驗

1、今天,老師在每一組的桌子上給你們準備了鹽、沙子、石塊、油、澱粉,五種不同的材料,那你們猜一下誰會溶解?誰不會溶解在水中呢?好,現在我選出每組的操作員。其他小朋友讓我們來仔細觀察,你們每個人都是小小記錄員,一定要把你們的記錄結果填到記錄卡上,看看和你們猜想的是不是一樣?(請小朋友在操作過程中,不要爭搶,注意協調合作)。

2、幼兒隨音樂自選材料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3、小朋友做完後一看記錄卡的結果。

4、看看有實驗結果和老師不一樣的嗎?哪個不一樣?一起來操作一下。(教師把不一樣的實驗再進行示範操作,幼兒共同觀察得出結果。

5、有些材料放入水中就會不見了,就會溶解到水中了,這就是小溶解的作用。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有趣的溶解,那麼利用溶解的原理我們就可以區分一些物品了。

6、教師出示分別裝有鹽和油的兩個杯子,讓幼兒區分哪個是油,哪個是鹽,為什麼呢?(鹽能溶解在水中,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四、應用

1、現在人們很聰明,利用溶解的原理還製作了許多東西,如:小朋友常見的“吹泡泡水”就是用洗衣粉、洗潔精溶解在水中製成的。

2、幼兒分組製作“泡泡水”。

3、泡泡水製作好了,老師帶領小朋友一起吹泡泡。

活動延伸:帶幼兒到戶外吹泡咆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4

一、設計思路:

“水的溶解”是一個科學活動,是“有趣的水”這個主題中的.內容。水是幼兒物體,幼兒對水很感興趣。而水是幼兒感興趣的物體,通過探索“水的溶解”充分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慾望。因此,預設了《水的溶解》這一科學活動。選擇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注重教學問題的提問有效性,來激發孩子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初步感知溶解這一現象。

2、體驗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個、筷子若干。

2、認字卡: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溶解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t:小朋友們好!有沒有發現今天李老師準備了很多的東西呀?

你們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有的還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這都是些什麼

(幼兒觀察討論)

有誰願意來說說這些都是什麼材料呢?

追問: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結: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的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

石頭摸起來硬硬的,有點沉;黃沙看上去是黃色的,摸起來細細軟軟的;芝麻油聞起來有股芝麻的香味;紅糖看上去和鹽一樣是一粒粒的,但是紅糖是紅色,鹽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物質,有的可以用來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們要用它們做什麼呢?

二)、幼兒進行猜想並學會記錄,初次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t:請你猜一猜,如果我們要把這些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幾個杯子中,然後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t: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2、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t:我發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麼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t: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請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為一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進行實驗,然後由一名小朋友進行實驗記錄,把最後得到的有趣的現象畫出來。現在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後,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

3、交流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t:你記錄的材料發生了什麼變化?

小結:把這些材料放到水裡後,石頭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來,黃沙也沉在水底,鹽、冰糖都經過充分的攪拌後它們在水中溶化不見了。咖啡粉變成了好喝的咖啡,顏色也變成了咖啡色,紅糖也把水變成了紅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開水變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兒再次實驗驗證猜並進行交流。

t:現在我請你們用調羹試試,看看剛才放進水裡的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來?哪些不能取出來?

能取出來的我們可以怎麼記錄?那不能取出來的呢?

t:這個實驗有趣嗎?

哪一組的小朋友願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成果啊?

小結:今天通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和黃沙放進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但是它們都能用調羹取出來。紅糖咖啡粉放進水中,水的顏色和味道發生了變化;鹽和冰糖放進水中,雖然顏色沒有改變,但是通過充分的攪拌最後看不見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後調羹取不出來。

水寶寶把紅糖、鹽、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這些物質也溶在水中取不出來,還把水寶寶的顏色、味道發生了變化,這種現象我們叫“溶解”。

石頭、黃沙和芝麻油能取出來嗎?

石頭和油 ,我們用工具還可以從水中取出來,它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t:誰能告訴我,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師:剛才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大家好不好?

五、活動自我反思:

這是一節科常活動,設計活動時候,想給孩子們充分自主探索的機會。這一點在互動進行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

活動中最大的問題是,由於我的準備的教具中,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活動有點拖拉,為了在一定的時間裡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節,都變成了我來“說”,這一點有點背離設計這節活動的本意了。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

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六、活動點評:

教研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全組人員的積極參加。從說課活動到第二研,組員們每次討論都非常的積極,從中尋找問題,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效果也是非常的良好。

李佳老師在前面第一研的基礎上上了第二研,活動中針對大家的意見,李佳老師也是做了一定的調整,將第一研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改善。活動中,李佳老師將記錄表進行了修改,提問也更加的簡練。可以看出,經過大家對提問的推敲,提問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當然活動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活由於李老師的準備的教具中,各種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活動有點拖拉,為了在一定的時間裡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節,都變成了老師來“說”,這一點背離了計這節活動的本意了。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5

活動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與我們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水為生命提供能量,讓生命能夠存活。水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環境因素。

活動目標:

1、瞭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激發探索興趣。

2、知道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課件。

4、幼兒人手一份記錄本和筆。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觀察、比較和實驗的過程中瞭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活動難點:

會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結果,知道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活動流程:

觀察引趣→猜想實驗→遷移運用

活動過程:

一、觀察引趣

1、看一看,聞一聞,老師給準備了什麼樣的實驗材料。

2、幼兒觀察,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觀察結果,知道實驗材料名稱,瞭解其外形特徵。

二、猜想實驗

(一)實驗一:誰不見了

1、猜想並記錄:誰不見了

(1)這些材料要和水來作遊戲,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裡,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誰會不見了?

(2)幼兒猜想並記錄。

提出記錄要求:選擇兩種符號,一種表示它不見了。另一種表示它還在。

(3)展示幼兒記錄,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實驗並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對吧。在做實驗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都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後,先別忙著記,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在你的記錄本上,把這種有趣的現象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

(3)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4)小結:小朋友猜想的和實驗出來的結果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只有動手做一做,我們才能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

(二)、實驗二:誰能取出來

1、提出問題:放到水裡的材料,還能取出來嗎?(幼兒猜想,講述。)

教師演示大表格讓幼兒猜想並記錄猜想結果。

2、提出實驗要求:這裡有許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現在你們就要用這些小工具,看看剛才你們放進水裡的這些材料,哪些還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了。記錄實驗結果。

3、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拿記錄本講述自己發現的現象,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與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師演示PPT,展示大的記錄表和孩子一起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6、提問

(1)你發現什麼可以從水中取出來?什麼不可以取出來?

(2)我們來看看有沒有不同意見?

(3)為什麼方糖和果珍取不出來了?它們到哪裡去了?

7、教師小結,幫助幼兒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體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花生放進水中,沉下去了。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果珍放進水中,使水改變了顏色。糖最後看不見了。象糖和果珍這種放進水中經過充分的攪拌之後,利用各種小工具能不能取出來?放進水中不能取出的現象,有個好聽的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進水中後花生還是花生,油還是油。我們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們取出來了。他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遷移運用

1、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課件引導幼兒思考。

活動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問:這些是什麼?它們能溶解在水中嗎?

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活動反思:

採用個別引導和間接指導的方法。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的過程一目瞭然。這樣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溶解的祕密, 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不足之處:

1、很多幼兒活動中多以聽和記錄為主,很少主動提出問題。

2、由於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個幼兒都進行操作。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6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3、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並用的能力。

活動重點:

通過實驗感知溶解的特性。

活動難點:

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隻透明杯、鵝卵石,記錄表。

2、幼兒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四隻透明杯分別貼上標記、一隻食用匙; 每組四種實驗材料,分別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每組一盆溫開水、一盆涼開水;操作檯。

活動過程:

一、觀察引導,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顆鵝卵石,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麼變化。師:老師這裡有一塊鵝卵石,我把它放入水中,請你們猜一猜它會發生什麼變化?(在操作檯上進行操作)

2、請幼兒思考:鵝卵石在水中沒發生什麼變化,那麼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二、幼兒進行猜想並學會記錄,進行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1、師:請你們看看桌上放著哪些東西?

請幼兒觀察:杯內的果珍、方糖、白糖各是什麼樣子(形狀)(豐富詞彙:粉末狀、固體、結晶體。)

2、開始做實驗。

實驗一:猜想並記錄:誰不見了

(1)師:這些材料要和水來作遊戲,先請你們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裡,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請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幼兒猜想並記錄。

師:我們先來一起看一看這張表格,橫著這行分別是什麼?(果珍、方糖、白糖、沙子)猜猜豎著的圖案表示什麼意思?(小朋友在想、看見的東西),現在請你把你的猜想記錄到表格中,如果你覺得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放在水中會消失不見,那你就打勾;如果你覺得它不會消失,那就打叉。請小朋友輕輕走到桌子旁邊,記錄好之後馬上回到位置上。

3、實驗並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師: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吧。做實驗時,請你們把這些東西分別放進貼好標記的杯子中,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在你的記錄紙上,把這種有趣的現象記錄下來。(幼兒走到桌子旁操作並記錄,操作完成後及時回到座位。)

(2)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導幼兒觀察哪種東西消失的快,指導幼兒做記錄。

(4)幼兒拿記錄紙講述自己發現的現象

(5)請每組一名幼兒講解實驗結果。消失的最快的是什麼東西?它是什麼形狀的,最慢的呢?

(6)師:現在老師也來做一遍,看看我的猜想對不對。(教師在操作檯上做實驗,並記錄表格。)我們看看什麼東西在水中一下子就不見了?什麼東西在水中要好久才消失?

(7)教師講解、展示大記錄表。

教師小結:一些東西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象叫溶解,在水中可以溶解的東西越是顆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體的溶解與水的形狀、大小有關。

三、通過實驗知道物體的融化速度與水溫有關

實驗二:

(1)師:請你拿一些糖加入兩個杯子中,一個加上涼水,一個加上熱水,看看哪個杯子裡的糖溶解的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並請幼兒講解自己的試驗結果。

教師小結:在水中可以溶解的東西,在溫水中比在涼水中溶化得快。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

四、回憶生活中的經驗,擴充套件知識

出示ppt

1、教師提問:還有什麼東西也是用開水沖泡溶解後飲用的?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鹽、味精)

這些東西在水中能溶解嗎?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4、師: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看看哪些東西也是可以溶解的。

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生活經驗拓展:請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還能夠溶解在水裡?請幼兒回家嘗試,與同伴交流分享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7

目標:

1、通過幼兒實驗操作,使之了兒解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體雖改變了原有模樣,但性質不變。

2、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並用的能力。

3、豐富詞彙:溶解、結晶體、固體、粉末狀、鹽、味精、調味品等,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與連貫講述能力的發展。

4、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摺紙活動的樂趣。

5、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準備:

1、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一隻小碗、一隻食用匙;每組三隻小碗,分別裝有結晶體的果珍飲料、方糖、紅糖;一盆熱開水。

2、教師準備一隻玻璃杯、一段蠟燭頭、六支長蠟燭、一盒火柴、一隻塑料桶、幾隻熱水瓶。

3、將雨花石、鵝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過程:

1.觀察引導,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小段蠟燭,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麼變化。

(2)請幼兒思考:蠟燭在水是沒發生什麼變化,那麼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觀察瞭解實驗用品。

(1)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著什麼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的果珍、方糖、紅糖各是什麼樣子(形狀),什麼顏色,什麼滋味?(豐富詞彙: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3.開始做實驗。

(1)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熱水。

(2)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麼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後,又有什麼變化?然後讓幼兒將自己配製的飲料喝完。

(3)請每組幼兒

就以上問題展開議論,請幾個幼兒小結,教師補充,同時學習“溶解”一詞。

4.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麼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解後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豐富詞彙:鹽、味精、調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6.觀察熔化實驗,激發探索科學奧祕、學習新知識的慾望。

(1)請幼兒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水裡都會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蠟燭)

(2)請幼兒討論:蠟燭在水是不會變化,那麼用什麼辦法可以使它發生變化呢?

(3)教師點燃六支蠟燭,分給每組一支,供幼兒觀察:蠟燭在點燃後發生什麼變化?(啟發幼兒觀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燭油)

(4)教師:小朋友做的實驗和老師做的實驗有什麼不同?糖的溶解和蠟燭的熔化需要什麼不同的條件?請小朋友活動後自由討論,老師下次再告訴大家。

反思: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課的開始,運用課件創設富有激情的情境:一個小朋友,早上要喝一杯加冰糖的牛奶去上學,可是冰糖溶解慢,眼看快遲到了,你們聽“滴答滴答”,時間在流逝,小朋友已經很著急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吧。創設這樣的情境的意圖是為了培養學生之間的互助,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自己想辦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激勵學生自行探究知識。

二、討論研究計劃,進行探究指導

首先我運用課件向學生介紹提供的實驗電器材,然後讓學生根據材料,分組討論怎樣使冰糖加快溶解。最後交流彙報,教師適時的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分組進行對比實驗。

以上,我針對學生現有的科學探究能力水平,以討論的形式落實研究計劃,提高活動的可操作性。

三、開始探究活動,注重思維參與

各組選擇自己的方法進行加快冰糖溶解的實驗,並填寫實驗報告單。

通過加快冰糖溶解方法的探究,使學生有足夠多的經驗認識加快溶解的方法。這是一個學生彙報收穫、問題和感受的過程,也是學生交流心得、互相評價的過程。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包括尊重別人的發言,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提出自己的意見。更重要的是在解決問題和交流過程中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

四、整合三種方法,並運用於實驗

小組按規則進行肥皂溶解的快的比賽。只要有一組完成實驗,就結束實驗,各組上交器材。然後讓學生彙報實驗方法,總結溶解更快的方法。這是一個科學知識整合的過程,讓學生通過比賽,把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進行綜合的運用,並能聯絡生活,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五、拓展探究內容,引導學用結合

我首先根據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讓孩子們課後進行食鹽溶的快的實驗比賽。並讓孩子們課後去思考:溶解加快了,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哪些不利的方面?如果有不利的方面,我們應該怎樣減慢溶解?

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同學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並解決問題同樣重要。讓課堂的結束,成為學生研究新問題的起點。並能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