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

來源:才華庫 1.35W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搭配(2)(教材第102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掌握尋找簡單事件的組合數並用符號表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養成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經歷從眾多表示組合的方法中,體驗數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化。

3.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有序地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

教學過程:

【新課講授】

1.(課件出示)同學們,元旦快要到了,小紅代表我們學校去參加縣裡面舉辦的跳棋比賽。可是,小紅遇到了麻煩事,為穿哪套衣服而煩惱,她左選右選,還是拿不定主意,同學們你能幫幫小紅嗎?

2.(螢幕顯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兩條裙子、一條褲子)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小紅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會建議小紅穿哪套衣服呢?(學生自由說,請學生說)

3.你們提到了這麼多的穿法,同學們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話,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學生思考)

此時,不少同學心裡已經有了想法,我們不妨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都有怎樣的搭配方法?

同時思考: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4.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5.彙報。(找學生來回答他們的搭配過程)

(1)先選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種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種不同的穿法,有2個3種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

(2)先選下衣,一件下衣分別與兩件上衣搭配,有2種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個2種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種不同穿法。

請同學們回顧剛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數量和下衣的數量與有多少種搭配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思考回答)2×3=6(種)。(板書)

6.同學們真棒,剛才老師還給你們留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搭配的時候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學生回答)

剛才我們通過小組討論,觀察得出來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把學具卡片拿出來,現在我們有一張圖,在一幅圖中怎樣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連線)想一想連線時應注意什麼?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學生回答完再課件演示)

7.同學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進了數學廣角,剛才你們為小紅搭配衣服,就是運用了我們數學廣角的知識——搭配(板書課題)。

通過有順序的搭配可以為我們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可要做個有心人,說不定你還能在生活中發現並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呢?

剛才同學們為小紅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歡,老師代表小紅謝謝你們,選好了衣服,小紅該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幫她一次嗎?(生答)(課件出示)

同學們請看螢幕,早餐裡都有哪些飲料和點心?(生答)

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擇一種,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剛剛學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來。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教師強調,按一定的順序搭配)謝謝同學們的熱情幫助,為小紅解決了這麼多問題,下面我們來放鬆一下,一起到公園裡看看吧!(課件出示)

請看螢幕,公園裡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鳥園,數學樂園)

再仔細看看從猴山到百鳥園可以怎樣走?從百鳥園到數學樂園呢?我要從猴山先到百鳥園再到數學樂園呢?一共有幾種走法?

(1)先自己標一標。

(2)交流彙報。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表現的太優秀了,請把你們的另一個學具拿出來,拉一拉,看看還能組成哪些兩位數?記下來,也可以把數字換掉拉一拉。

【課堂作業】

教材第102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1.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二”第4、6題。

2.完成《典中點》中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2×3=6(種)

按一定的順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教學反思

搭配這個知識學生比較熟練,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比較緊密,如何培養學生有順序的搭配是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課力爭從兩個方面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一是教學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學生連線法。在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這兩種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遺漏。體會越深,前後感悟越矛盾,學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係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後的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資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簿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於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資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資訊、尋找方法,對於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於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說說是怎麼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二)注重發現收集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題中所呈現的數學資訊,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並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餘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三)聯絡生活學以致用

這裡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並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麼?”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後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百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單純地呈現乘加、乘減綜合算式,機械地記憶運算順序,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為了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紮實地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本節課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通過直觀圖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進而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解決問題的過程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來,或者用直觀圖來說明所列算式的意思,因為畫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分析、理解的過程,所以用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直觀地呈現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從而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能力。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問題情境說一說所列乘加綜合算式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算式的意思嘗試計算,這樣的安排,不必刻意強調運算順序,學生就會根據題意明確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小熊購物(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買一些,你們想知道它買了哪些好吃的嗎?不過小熊胖胖有個條件,就是它買完以後,你們要幫助它算一算應付多少錢。可以嗎?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讀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教材2頁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數學資訊?

(引導學生說出圖中的數學資訊)

師: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胖胖買1個蛋糕和4個麵包應付多少元)

(2)篩選有用的數學資訊。

師: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數學資訊呢?(學生彙報)

胖胖應付多少元?

請學生把有用的數學資訊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提問: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呢?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寫一寫吧。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內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師巡視指導)

(2)組織學生交流。

提問:你們有答案了嗎?說一說你們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

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下列情形:

第一種情形: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

請學生說出圖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並幫助學生把意思表達完整準確。

第二種情形:圖形與算式相結合。例如:

3×4=12(元) 12+6=18(元)

請學生說說圖意,再結合圖形說一說每步算式的意思。

第三種情形:只列算式,沒有圖示。例如:

3×4=12(元) 12+6=18(元)或3×4+6=18(元)

請學生通過畫示意圖來說明每步算式的意思,可讓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參考教材,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設計意圖:畫圖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同時有利於學生分析數量關係,也為更好地理解運算順序打好基礎。

3.觀察比較,認識乘加綜合算式。

(1)課件出示兩位同學列出的綜合算式:3×4+6和6+3×4。

提問: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異同點?

(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算式的相同點是都有“3×4”,不同點是6的位置一個在前,一個在後)

(2)提問:兩個算式中的3×4表示什麼?淘氣的算式是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笑笑的呢?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通過討論、交流可以得出:兩個算式都是先求買麵包的錢數,再加上買蛋糕的錢數,從而求出胖胖應付的錢數)

(3)教師小結:淘氣與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的兩個算式整合成一個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這樣的算式叫綜合算式。這兩個綜合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是相同的,只是先後出現加號與乘號的順序不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本節課學習小數加減法主要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通過自主探究和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中學習新知。課堂上數學學習活動是學生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和經驗的總結與昇華。 學情與教材分析: 教材是藉助元角分這一直觀實物在初步認識了小數以及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學習小數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在解決有關小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結合“買

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演算法,並經歷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能力教學點】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德育教學點】培養學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重難點:

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演算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看過李泳叔叔主持的非常六加一麼?其中有一個內容是猜物品的價格,今天這節課我們也來玩玩這個遊戲,(老師拿出一本書)這是老師從海洋書店買的一本《通話故事》書,大家來猜猜它的價格,根據我的高了或者是低了的提示及時調整你的價格,看看同學們幾次猜出它的價格。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遊戲匯入既是對上節課分數比較大小的鞏固運用,同時也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做好感情鋪墊。

二、 提出並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老師出示另外一本書並告知價格並板書:童話故事 3.2元 數學世界 11.5元)

1. 提出並解決問題 根據這兩個數學資訊,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問題:

問題1:兩本書一共花了多少錢?

問題2:一本《數學世界》比一本《童話故事》貴多少元 學生獨立列式解決問題1 (列式3.2+11.5=) 設計意圖: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

2.探究新知 3.2+11.5等於多少?你是怎麼想的呢?

(1)估計一下兩本書大概要多少錢?

(2)生獨立思考計算,師巡視。

(3)四人小組交流各自的演算法。

(4)展示交流。

(個別同學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的不同演算法,並回答同學們提出的疑問) 師小結並課件展示幾種演算法:a.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再把元和角加在一起b.將兩種圖書的價格轉化為角進行計算c.用豎式計算(理解小數點對齊的原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關鍵所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生生之間提問解答的方式,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演算法算理,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真正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角色轉變,變“學會”為“會學”。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2。展示交流 4.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通過和整數加減法的比較,進一步加深理解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新知運用,鞏固延伸

1.碰碰車,用碰在一起的兩輛車上的數字相加和相減,用豎式計算出結果。

2.森林醫生,先說說病症,然後進行診治。(改錯)

3.購書。海洋書店裡還要很多課外書籍,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去買買書呢?(課件展示各類標有價格的書籍)如果你有50元,你可以買那些書?怎麼買?

設計意圖:通過碰碰車,森林醫生,購書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載體來進行計算練習,避免了計算練習的單調和枯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 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能給大家提點什麼意見嗎? 課後留心,看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還能幫助我們解決那些生活問題呢?下次課交流。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可讓學生系統回顧舊知,完善知識結構,實踐作業的佈置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32頁例7的第二題及做一做

教學要求:

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5分鐘口算練習

2.列豎式計算,並和同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複製鼠展覽。平均每批有多少人?還剩幾人?

⑴全班讀題,題目裡告訴我們什麼數學資訊?做什麼方法?怎麼列式?

⑵562÷4,請你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再在四人小組說說你是怎麼算的。請學生板演

⑶彙報:你是怎麼算的?2除以4不夠商1怎麼辦?為什麼要商0,不寫行嗎?為什麼?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⑴同桌任選兩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演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說演算法。

⑶集體訂正

3.鞏固:奧林匹克火炬在某地傳遞了816米,平均每天傳遞了多少米?

⑴獨立完成後同桌說演算法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三、作業

1.33頁第一題第二排

2.33頁第四題和五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課本第88、89頁例1

教學目標

1、會認、讀、寫小數,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2、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的現實意義,懂得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3、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難點:

會讀、寫小數,懂得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1、猜價格遊戲。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學校準備表彰新三好星和古詩閱讀之星,為他們準備了一些獎品,你能猜一猜這些獎品的價格嗎?

2、出示文具標價牌

書包45元文具盒18元圓珠筆3。50元

鉛筆0。8元橡皮1。52元日記本5元

(1)、區別整數與小數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文具的標價,你能不能把這些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怎樣分?(2)、反饋交流,引出小數

A左邊的這組數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整數,右邊這組數有一個什麼特點?

B像右邊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小數。其中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做小數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小數王國去認識小數。小數是怎麼來的呢?

二、認識小數

1、設疑:對於小數,你瞭解多少?

2、根據學生的回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試讀小數

A根據已有經驗試讀

B方法小結。讀小數的時候,整數部分按照整數部分讀法來讀,(整數部分是0的讀作“零”),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通常順次讀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2)試寫小數。

A請寫一個你最喜歡的小數

B方法小結,強調小數點的位置。別看小數點小小的,圓圓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邊是整數部分,它的右邊是小數部分,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中間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數點的家了。C再寫出上面的其它小數。

(3)找找生活中的小數

A: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小數?(生自由說)

B:小結:同學們說了這麼多,看來大家平時真是善於觀察,其實生活中小數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老師也找到了一些小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C: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數,指名讀,齊讀。

3、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意義

(1)引入:同學們可真了不起!自己學會了讀、寫小數!那,這些商品又表示幾元幾角呢?

(2)獨立完成課本88頁的表格。

(3)反饋彙報,理解意義。

A課件出示表格,指名回答。

B理解意義:你知道小數點左邊的數表示什麼意思嗎?(幾元)小數點右邊第一個數表示什麼意思呢?(幾角)小數點右邊第二個數表示(幾分)。

(4)舉例加深理解。

4、自主探究例1

(1)課件出示例1插圖:說說他們在幹什麼?

(2)自學例1要求:

A、自由閱讀,讀懂例題1的一、二部分。

B、獨立思考:130釐米=()米。

C、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反饋交流演示評價

(4)聯絡實際,加深理解

課前老師佈置大家測量自己的身高,現在你能用剛才學的知識,把它換為用米作單位嗎?

三、實踐應用、拓展練習

第一關:猜謎語,我能行。

師說動物名稱,學生猜測後閱讀相關資料。

第二關:我會填。

1、做一做中的練習。

2、6釐米=()分米

7元2分=()元

0。6元=()角

7。6米=()米()分米

第三關:配鑰匙

第四關:我創意,我做主

用0、1、2這三個數字和小數點組成小數,看誰寫得多!

四、總結延伸

1、時間過得可真快,不知不覺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呢?

2、如果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滿分是10分,你能用小數為自己組的表現評分嗎?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事物或影象,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知道幾分之一這樣的數是分數,並藉助圖形明確幾分之一的含義。

2、使學生記住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的讀、寫幾分之一,並能藉助圖形認識比較幾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主動探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認識二分之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難點: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圖片。這兒風景怎麼樣?

生:很優美。

師:有兩個小朋友在這野餐,讓我們看看他們帶了哪些食物?

生:四個蘋果,兩瓶水,一個蛋糕,

師:你認為他們會怎樣分配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兩個蘋果,一瓶水,半塊蛋糕。

師:好,能不能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生:這樣公平。

師:這裡我想到了一個數學問題。你有沒有想到?

師:把這些食品平均分成兩份後,蘋果每份兩個,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蛋糕每份半個,可以用一個數字來表示嗎?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師:(師板書:二分之一)這是這個數的讀法,你知道這個數怎麼寫嗎?

生:1/2。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看書的。

師:很不錯的習慣。同學們,你們以前見過這樣的數嗎?象1/2這樣的數叫做分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分數。

二、新授

(一)認識1/2

1、師:你們知道分數是怎麼來的嗎?請同學們看投影

2、師:(電腦演示)我們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來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

3、師:這裡的它指的是什麼?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半塊蛋糕嗎?(提示:為什麼是兩分而不是三分?為什麼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兩分是因為把蛋糕分成了兩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師:其他同學也是這樣想的嗎?很好的想法。下面我們來研究它的寫法。它的寫法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 為了講起來方便,人們給這三部分都起了一個名字,它們分別叫分數線、分母、分子;你知道這三部分分別表示什麼嗎?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這個蛋糕分成了兩份,1表示其中的這一份。

師:講的真不錯,也只有這樣積極思考才能學得真本事。下面我們放鬆一下,做幾道簡單的題。

4、練習一:判斷(電腦出示)

下面圖形的陰影部分是原圖形的1/2嗎?(用手勢表示)

說一說為什麼不是?

5、練習二;同學們真聰明。現在王老師要考驗大家是不是心靈又手巧,下面請你們動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出長方形的1/2。

師:哪位同學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並說一說你是做出來的?

(二)認識1/3

(電腦顯示)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電腦演示)。那麼這一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第二份、第三分呢?

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寫作:1/3,讀作:三分之一

(三)認識其它分數

接下來,王老師要看看大家創造力,請你來創造一個分數,並說一說它表示的意思。

小結:像1/2、1/3、1/4、1/8這樣的數,都是我們的新朋友分數。

(四)分數大小的比較

1、利用剛才學生創造的1/2,1/4,結合圖形,比較大小;

2、比較1/2,1/8的大小

3、比較1/4,1/8的大小

4、師:你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五)練習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感覺累嗎?想不想試試自己的本領呢?

好,來看第一關(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二關(想想做做第三題)。

三、總結

今天這節課,王老師與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想一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會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二、教學過程:

1、創設學習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組織學生對所提問題小組討論。

4、交流結果,小組一:12+12+......+12=288(24個12相加)

小組二:12x4x6=288

小組三:12x3x8=288

小組四:12x20+12x4=288

小組五:用豎式計算

5、方法歸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連加,第二類連成,第三類是把其中的一個乘數拆成兩數的和或差。

6、總結出方法

7、研究筆算方法

8、鞏固法則

9、總結所學內容,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知識點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第113頁、第11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此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發展符號感。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能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難點:引導學生髮現和應用規律,注意有一定的順序,保證不重複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課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鵝博士家做客,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看看紙條上寫著什麼呢?(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開啟,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7、3、9擺出所有的三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個。)他們三個好朋友都犯傻了,怎麼辦呢?同學們能幫幫他們嗎?生:能。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情景設疑,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師:這三個數能組成多少個三位數呢?密碼到底是什麼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先試著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

助手中的數字卡片擺一擺,可以一個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邊擺數字邊記數,有的一個人思考,有的則跟同桌合作,一個操作另一個記數,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剛才都在很認真的'思考,你們一共寫出了多少個三位數,現在誰願意說說你的探索結果?

彙報交流。

生彙報所寫個數,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有的重複寫了,有的漏寫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體驗,讓學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學生出現了不同的答案,這一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慾望。)

2、小組合作交流

(1)師:每個同學寫出的個數不同,那麼開鎖的密碼也就不能確定,小猴、小鴨、小雞可急壞了!怎樣才能很快寫出所有的用數字7、3、9組成的三位數,並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小組長記錄下你們組討論的結果,一會到上面來展示。

(2)小組內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3)展示交流

師:你們一共擺了幾個三位數?你是怎樣擺的?用什麼方法記錄既清楚明瞭又不重不漏?

師:哪個小組願意先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探究成果?

生1:我們一共擺了6個三位數,我們的方法是首先確定左邊的數字7,然後將後面兩個交換位置,在確定中間的數字3,然後交換兩邊的數字,最後確定右邊的數字9,將前面的兩個數字交換位置,分別記錄下來。(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說的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2:我們也擺出了6個數,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大到小。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73、937;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93、739;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97。我們畫了一張表格,把數字分別記錄在裡面,這樣更加清楚。(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說的很棒!哪個小組還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們也擺出了6位數,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小到大。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79;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39、793;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37、973。我們也製作了一張表格,把數字分別記錄在裡面。(展示小組記錄)。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有序思考,是本節課的重要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討論解覺這個關鍵性問題,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通過彙報不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此類問題解決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養了學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師:(出示課件)這是其中部分同學的擺數過程,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我發現他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擺的的,保證了結果的不重複,不遺漏。(師隨機板書: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

現在我們繼續幫助小動物們找開鎖密碼吧!(出示課件),這是同學們找出的六個數,現在你們知道開鎖密碼是什麼了嗎?

生:從小到大排列的第四個數,是739。

師:你們真棒!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他們終於見到了企鵝博士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探究規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學廣角的知識。(板書:數學廣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他們三位好朋友在企鵝博士家做完客後,小猴提議說,在附近有個影視城,我們到那兒去遊玩吧。在影視城他們不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還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場景,同學們想看嗎?(想)

2、課件出示場景1:

(1)請學生說說,圖畫裡看到了什麼?

(教師隨即提出問題:"是啊,他們拍完了《西遊記》打算拍照留念,像這樣三個徒弟交換位置,共有幾種交換方法呢?")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思考,可以用符號代替人物在紙上比劃。

(3)彙報交流。

生1:先確定最左邊的人,然後右邊兩個人交換;

生2:先確定最右邊的人,然後左邊的兩個人交換;

生3:我認為也可以先確定最中間的人,然後左右兩個人交換。

交流的過程中,把學生剛才用符號代替畫下來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課件出示場景2

(1)教師介紹:這幾位小朋友正在影視城玩遊戲,嘗試當小演員的滋味呢!可是他們好像鬧矛盾了,要交換角色了,看看明明說什麼?(該讓我演大灰狼了吧!)

(2)三人小組把自己當成小演員,也來做做這個遊戲,要保證把所有情況都羅列出來。

①三人小組,開始討論。

②上臺演示,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拍照片和角色轉換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1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符號來代替,一方面是為了驗證的方便,發展學生的符號感。另一方面也拓寬了知識面。提示學生:不但數字有排列問題,人物有排列問題,其實在變化萬千的圖形世界裡也有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2的問題時,採用三人小組身臨其境排列法,不但鞏固瞭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而且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檢驗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應用效果。)

(三)運用排列,製作獎品

1、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不錯,老師要獎勵每個學生幾朵特別的花兒。這些花兒都已經在你們手中。可是都沒塗顏色,需要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樣,塗出所有情況,看誰塗的方法好)

2、學生開始動手塗,教師巡迴檢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有進步的學生。

3、個別學生彙報展示,下面學生評價,教師獎勵。

(設計意圖:學生往往對老師發的獎品很感興趣,教師課堂上讓他們來塗發給自己的獎品,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題目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塗,其實所有方法羅列後,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進行思維拓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暢談收穫)

請同學們在課下嘗試用辣、不、怕三個字可以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話,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使學生繼續保持探究慾望,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學生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來估測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回顧、討論、交流,在必要的時候適當予以指導、提示,而不是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1、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通過解決“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來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總結估測的方法,在交流中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並針對不同情況結合學生的經驗加以估測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2、及時總結,促進知識的生成。

在教學中,當學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之後,教師作以恰當的總結,幫助學生把沒有表達清楚的地方進行完善。這樣,不僅使學生受到了啟迪,更提高了表達的技巧和能力,從而得到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匯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嗎?

2、估測一下面前的橡皮、鉛筆有多長,書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誰估得準。

3、揭示課題:大家估測的結果與實際長度十分接近,這節課我們就來挑戰一下估測更長的距離,你們有信心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

先複習學過的長度單位,並讓學生用手勢比劃一下,加深學生對這些長度單位的理解。再讓學生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為本節課的學習進行預熱。

⊙聯絡實際,學習估測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27頁例6)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上學採用的是哪種交通方式。(步行、騎自行車、坐公共汽車等)

(3)每天上學在路上要花多長時間?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估測的方法。(出示課堂活動卡)

(1)彙報估測結果。

預設生1:我走200步大約是100米,從家到學校需要走600步,大約是300米。

生2:我從家到學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車,每站地約500米,大約1500米遠。

生3:走100米我大約要用2分鐘,從家到學校我大約要走10分鐘,約500米。

(2)說一說你喜歡哪種估測方法,從你家到學校的距離適合用哪種方法來估測。

3、總結估測較長距離的方法。

方法一步數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數出從家到學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後換算出結果。

方法二時間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長時間,再統計從家到學校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然後換算出結果。

方法三站點估測法。公共汽車走一站地大約是500米,只要知道從家到學校需要走幾站地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師小結:同學們的估測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測的時候都知道要確定一個單位長度,然後看從家到學校有幾個這樣的單位長度,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4、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27頁下面“做一做”。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估測,並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測更合理、更準確;然後對大家的估測方法進行總結提煉,加深學生的理解並形成技能。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回顧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形成本單元的知識體系。

2、用面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課件)、學具袋〔內裝小三角形(直角、銳角、鈍角)、小長方形、小正方形、圓形、小平行四邊形各四個〕長方形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玩個數學遊戲吧!(投影出示P54圖)

1、師講明遊戲規則

①在方格紙上畫出面積是16平方釐米的圖形,並塗色。

②描出所畫圖形的邊框。

③相同時間內完成多種畫法者為勝。

2、學生獨自活動、小組交流推選作品。

3、實物投影展示作品,師生互評。

4、從這個遊戲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面積與周長的含義不同;面積相等,周長不一定相等)

二、整理概括

1、在本單元中,你還學會了面積的哪些知識?與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並用你喜歡的方式進行總結。

2、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面積

單位及進率

應用

計算方法

3、生活中哪些方面會用到這些知識?

三、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P55實踐活動的情境圖。(小明家廚房裝飾,如何選用地磚)。

從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資訊?能幫助小明解決問題嗎?動動腦,動動手,看誰是數學小能手。

(1)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發表各自的意見。

課件出示解題過程。

四、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用兩個邊長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一個衛生間用長方形地磚鋪地,每行鋪15塊,鋪了10行。這個衛生間一共鋪了多少塊地磚?

如果每塊地磚長3分米,寬2分米這個衛生間的面積有多大?

五、思維訓練

P55畫一畫的(1)題。

(1)讓學生先動手在課本上畫一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親身體驗。

(2)問:你們得出了什麼結論?

(三角形和長方形能鋪滿長方形)

(3)討論: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鋪滿長方形?

還有哪些圖形能鋪滿長方形?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動手拼一拼。

(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

2、你能設計一種圖案使它鋪滿這個長方形嗎?

課下動手畫,小組內選出作品貼在“數學一角”。大家評出咱班的小設計師,好嗎?

六、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有何感受?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分數及面積知識,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知識,培養學生系統地、有條理地梳理知識的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創設情境,讓學生髮現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合理的數學思考。

4.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分數與面積”複習一課,是在完成本冊有關分數知識和麵積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復習。因此,本節課在設計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的發揮,尋找切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方法,給他們現實的、鮮活的、貼近已有知識經驗的事例;適當的交流合作機會,從交流、梳理、概括和反思中多樣化的練習方式。並將這兩部分知識根據知識特點,分別鞏固深化,加深理解,進一步提高應用能力,達到融會貫通、熟練運用的目的,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的迫切願望;同時,使學生體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所處的學區比較特殊,少數民族學生佔多數。學生學前教育和父母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少數沒有受過學前教育的學生,知識起點底、思維不靈活、語言表達能力差;而受過學前教育的學生思維啟蒙早、起點高,學習積極主動。這些情況,給教學設計造成很大的難度。為此,教學中,我以點帶面,採用好學生帶動學困生的互幫互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使不同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我校也非常支援課改實驗,為課改年級配備教學設施,基本滿足教學需要。

〖課堂實錄

(一)情境激趣,引入複習

師: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媽媽給她買了一個大蛋糕,笑笑請好朋友來吃蛋糕。他們又唱歌又跳舞可熱鬧了,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課件一)好一個又香又甜的蛋糕呀!猜一猜笑笑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塊?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們想到了曾經學過的哪方面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知識。

(評析創設 “笑笑過生日”的情境,引出複習內容(分數的認識),啟發學生,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二)分數知識,探求問題

1.小組交流

(1)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課前出的分數知識。

(2)小組同學互相補充、完善並系統地、完整地出來。

(3)小組彙報,全班交流,完整再現。

(評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小組交流成知識絡,從點到面,從部分到整體,構建知識結構,進一步理解認識。)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闖關

看誰碩果累累,每闖一關可獲得一顆智慧星。

第一關:獨立完成教材70頁第1題,互相講解、互相檢查、互相。

第二關:完成教材70頁第4題,講解計算方法,自我。

(2)問題接龍

①創設情境。

(繼續播放課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塊,自己吃了一塊,麗麗吃了3塊,小剛吃了2塊。

②小組內自編問題。要求根據情境編出有關分數的問題。

③由小組輪流報題,全班搶答,答對一題可獲得一顆智慧星。

(3)清查水果個數,同桌互說收穫與不足。

(三)面積知識,實際應用

1.繼續創設情境,引入複習

今天笑笑過生日,小淘氣怎麼沒來?他在忙什麼呢?我們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課件二:小淘氣鋪地磚。)原來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看到小淘氣鋪地磚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識?

2.知識,加深理解

(1)小組合作出有關面積的知識。

(2)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3.應用知識,提高能力

(1)粗心的小淘氣

小淘氣收集了一些面積資料,可是忘了寫單位。

①請你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填空。

②與同桌交流,。

(2)灑水車

今天天氣比較熱,看,開過來一輛灑水車,路面變得溼潤了。(播放課件)這裡面還有許多數學問題呢!小兔子提出教材70頁第5題。

(3)幫助小淘氣解決問題

①播放小淘氣鋪地磚,猜測可能遇到什麼問題。

A.小淘氣房間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鋪多少塊邊長為20釐米的地磚?

C.如果一塊地磚3元錢,需要多少錢?

②挑戰問題,巧妙解答。

(評析讓學生通過基本練習“闖關”“粗心的小淘氣”“灑水車”來鞏固知識,同時檢測自己的能力。創設“問題接龍”和“幫助小淘氣解決問題”的 拓展練習,拓寬分數和麵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自查,自我

師:這節課複習了有關分數和麵積的知識,複習應用中,你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檢查,情況如何?

(進行,與同桌交流。)

(評析在知識的梳理過程中,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與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技巧等方面進行自查,作出合理,明確改進方向。)

〖教學反思

複習課基本上是再現和鞏固知識,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 本節課要對分數和麵積這兩個差異較大的知識進行復習就更顯得困難了。怎樣將這部分知識系統、完整地呈現、提高學生的能力,而又使課堂不顯得沉悶單調,這是我教學設計時思考的主要問題。

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本著這一宗旨,我設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事例,如“笑笑過生日吃蛋糕”“小淘氣因家中有事沒來參加笑笑的生日”自然過渡,將這兩部分知識引出來。在知識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利用他們的表現慾望,通過小組交流形式完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對繁多的知識概念進行和複習。最後設計許多新穎多變的練習情境,促使學生想盡辦法巧妙解答,使學生在整個課堂中都處於熱情、興奮、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通過這節課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而且能夠較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潛能。

〖案例點評

本節課是繼兩個單元知識之後的複習課,要將完全不同的兩部分知識放在一節課來複習,並且知識之間沒有聯絡,學生思維的跳躍也較大,這是非常困難的。但教師在設計這節課時克服了這些困難,巧妙地設定情境將知識自然銜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學生在積極主動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活動的價值。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操作,還有適時的小組討論。不僅滿足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學習的需要,同時為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創造了機會,收到共享喜悅、共享成果的良好效果。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一、教學內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第一課時

認識東、南、西、北

教學內容

教材P2—3頁例1,P6頁練習一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指南針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參加過升旗儀式嗎?你們知道太陽是從什麼位置升起

的嗎?

2、揭示課題:東南西北

(二)展示目標(見教學目標1)

二、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提綱

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2—3頁內容)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麼?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麼?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說一說?

(二)學生自學(學生對照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3頁例1並完成自學 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註)

(三)自學檢測

1、圖書館在校園的東面,體育館在校園的 面。教學樓在校園的面,大門在校園的 面。(參看課本第3頁)

2、早晨當你面對著太陽,你的後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二)師生互探

1、解答各小組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

(分組方法:異質分組,彙報順序: 3、4號先彙報,1、2號作補充,不同的方法說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師有針對性地請不同方法的同學彙報自己的描述方法。

(1)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說一說?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遊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特點?

四、達標訓練

1、早晨當你面對著太陽,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當你面對北極星,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檢測(1-3題必做,4題選做,5題思考題)

1、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我面向太陽,我的後面是(

)方,

左邊是(

),右邊是( )方。

2、傍晚,夕陽西下,我面向太陽,我的後面是( ),左邊是()方,右邊是( )方。

3、看圖回答問題:

(1)上圖中學校的北面是( ),學校的南面是( )。陽光超市的東面有( )、( )。

(2)少年宮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東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5、你家的大門是朝哪個方向?東南西北的鄰居是誰?和鄰居之間發生過什麼有趣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聽?

(二)堂清反饋:

作業佈置

教材P6頁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東、南、西、北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 ,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匯入新課,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瞭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彙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係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覆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係。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遊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 千克,是 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後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麼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 裡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 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 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知道了些什麼?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數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定與學生生活相聯絡的各類情景,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課的難點。接著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樂趣。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教學內容:

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課時安排:5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東西南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學生背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麼?(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麼?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觀察例1圖:

問: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瞭解到什麼?(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佈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麼?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遊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德陽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5、背兒歌:

早晨起床向太陽,前是東,後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認識平面圖上的東西南北和路線圖

教學內容:例2、例3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彙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麼。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彙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麼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現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並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製“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教學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麼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麼?

3、少年宮怎麼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麼走?去醫院怎麼走?去商店怎麼走?去電影院怎麼走?

三、鞏固練習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課件)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四、綜合練習

1、觀察第2頁天安門廣場圖,請根據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天安門廣場圖中哪個建築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嶽”。現在告訴你中嶽是嵩山,你能根據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麼“嶽”嗎?比一比,誰說得對!講評。

4、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五、總結。 六、佈置預習: 1、查詢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繪製平面圖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找到位置

學看路線圖說出路線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內容:例4以及練習。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指南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畫一畫方向示意圖:

2、我們知道了這四個方向,那麼,每兩個方向之間又稱為什麼方向呢?今天我們

一起來認識。 二、談話匯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 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標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裡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麼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麼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後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