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5篇

來源:才華庫 2.01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5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

教學內容

筆算乘法(教材第49頁例2及第50頁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

2。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認真細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複習匯入

78×11= 33×21= 24×12= 14×12=(組織學生獨立計算,並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師:上面這幾道計算題都是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較複雜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揭示課題:筆算乘法(進位)

新課講授

1。匯入:仔細觀察圖片,你獲得了哪些資訊?大家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呢?

2。例2: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春風國小有37個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頓午餐要為每人配備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師:你從題目中獲得了什麼資訊?應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引導學生列式:48×37=

3.各組討論:怎樣計算48×37。

師: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4.組織交流。

師:各組展示本組的演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xx

大約20xx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2)教師對學生髮表的意見給以肯定或補充。使學生了解每一種演算法的特點和適用範圍。

師:先用個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結果的末位同個位對齊,計算中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結果的末位同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筆算過程。在此基礎上,誇讚學生:能用剛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解決今天的新問題。並且,能正確解決乘的過程中的進位問題。你們真棒!

6。引導學生歸納小結計算方法:

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先用一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去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

完成計算後,組織交流。說出筆算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筆算過程的瞭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第2題。

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根據班上出現錯題的情況,和學生一起討論錯誤的原因,請學生訂正錯題。請學生注意:計算時要認真仔細。

課堂小結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並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哪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課後作業

完成數學書第51頁練習十一第6—7—8—9題。

 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進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89~92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按照一定的標準,採用不同的方法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描述,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2、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並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表,能從統計圖表中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體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4、讓學生受到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主題圖(製成的動畫)——環保站的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

①環保站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監測空氣質量。

②小麗爸爸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昨天和今天的空氣質量狀況。

(2)教師:看到些什麼、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張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

某地區4月份空氣質量狀況統計表

空氣質量狀況優良輕度汙染合計

天數(天)717630

(1)學生觀察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獲得哪些數學資訊?

(2)學習統計圖。

①教師:誰來說一說我們過去都學過了哪些統計圖?(用作記號等方法來製作統計圖等)

②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統計圖

教師:這是條形統計圖,誰來說一說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麼?

③小結:像這樣用條形來表示統計表中的資料,我們就叫它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從統計圖中找一找天數最多的表示的是什麼空氣等級,天數最少的表示的是什麼空氣等級。

讓學生明白:在條形統計圖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

(二)教學例2

(1)學生觀察四(1)班男同學身高記錄表。

教師:你從表中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教師引導: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統計,人數太多,男同學身高的狀態比較混亂,可以分段整理資料。

(2)學生完成統計表。

①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分別按身高段統計一個部分。

②將5個組的資料彙總。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資料,該怎麼辦呢?(求出合計)

(3)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

(4)回答第92頁的兩個問題。

學生還可以根據統計圖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並解答。

(三)練習

完成第92頁的課堂活動。

統計(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93~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願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並能完成複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製表

1、教師:要想製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