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5篇)

來源:才華庫 1.23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5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

1、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420

17 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 70

6330

7210

鞏固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為複習筆算打好基礎。

2、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後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1244

3213

4211

2123

2332

4121

2223

3412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果。

2、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讓同學們任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並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資訊資料。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列豎式計算。

3421

3113

1212

2211

1125

2、每個膠捲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於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複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2

課標分析

知識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初認識分數和小數;理解常見的量;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能準確進行運算;在具體情境中,能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的估算。

數學思考

1.在運用數及適當的度量單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以及對運算結果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在從物體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想象圖形的運動和位置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2.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能提出一些簡單的猜想。

3.會獨立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問題解決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2.瞭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4.嘗試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

1.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

2.在他人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能嘗試克服困難。

3.瞭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絡。

4.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知道應該尊重客觀事實。

教材分析本單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筆算乘法兩小節。教學內容主要是在三年級上冊乘法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相關的口算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運用連乘、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和乘數是整十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為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算理打下基礎,也是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學習做準備。因此,本課時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對今後進一步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目標

1.學會應用關係式解決實際計算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中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重點根據數量關係用多種方法解決兩位數乘法應用題,並能利用乘法對除法進行驗算。

難點根據數量關係用多種方法解決兩位數乘法應用題,並能利用乘法對除法進行驗算。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課前檢測

2、師佈置任務:

師生自查、互查預習單第頁。

預習存疑,二次探究

通過預習,我收穫了什麼?

我還有哪些疑問?

針對課前預習的預習單第頁,進行簡單的梳理,並全班互相解決預習存在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導。

師:看來大部分同學預習的都非常棒!不會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來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教學教科書第53頁例4。

1.課件出示例4情景圖。

三年級女生要進行集體舞表演。老師將要參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2.閱讀與理解。

(1)學生讀題,獲取資訊。思考:已知什麼?要求什麼?怎麼列式?

(2)學生討論、交流、彙報。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再平均分成3組,要求每組有多少人?

3.分析與解答。

(1)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2)討論、交流。

(3)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方法一:

可以先將60人平均分成2隊,列式為:60÷2=30(人);

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組,列式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組?列式為:2×3=6(組);再求每組多少人?列式為:60÷6=10(人)。

(4)如何列綜合算式呢?學生討論交流並彙報。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答:每組10人。

4.回顧與反思。

(1)通過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呢?已知總數,如何求平均數?

(2)學生討論、交流。

(3)引導學生彙報、歸納。

驗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結果與已知相等,計算結果正確。

小結:除法用乘法進行驗算。已知總數,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平均數的份數。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指導完成“做一做”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53頁的“做一做”,教師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看題,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看清楚題目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再回到題中收集相關的資訊資料。

提問:題中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你收集到了哪些相關資料?

讓學生獨立在本上完成此題,展示學生解題的過程。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看第54頁的第2題,引導學生按照“看問題-手機資訊資料-列式解答”這樣一種思維順序去獨立思考,完成此題。

讓學生彙報自己的解答過程,並展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1、請完成典中點剩餘習題。

2、預習新課,完成預習單頁。

六、教學板書

方法一:方法二:

60÷2=30(人) 2×3=6(組)

30÷3=10(人)60÷6=10(人)

60÷2÷3=30÷3=10(人)60÷(2×3)=60÷6=10(人)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3

教學內容

筆算乘法(教材第49頁例2及第50頁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

2。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認真細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複習匯入

78×11= 33×21= 24×12= 14×12=(組織學生獨立計算,並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師:上面這幾道計算題都是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較複雜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揭示課題:筆算乘法(進位)

新課講授

1。匯入:仔細觀察圖片,你獲得了哪些資訊?大家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呢?

2。例2: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春風國小有37個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頓午餐要為每人配備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師:你從題目中獲得了什麼資訊?應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引導學生列式:48×37=

3.各組討論:怎樣計算48×37。

師: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4.組織交流。

師:各組展示本組的演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xx

大約20xx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2)教師對學生髮表的意見給以肯定或補充。使學生了解每一種演算法的特點和適用範圍。

師:先用個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結果的末位同個位對齊,計算中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結果的末位同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筆算過程。在此基礎上,誇讚學生:能用剛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解決今天的新問題。並且,能正確解決乘的過程中的進位問題。你們真棒!

6。引導學生歸納小結計算方法:

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先用一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去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

完成計算後,組織交流。說出筆算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筆算過程的瞭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第2題。

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根據班上出現錯題的情況,和學生一起討論錯誤的原因,請學生訂正錯題。請學生注意:計算時要認真仔細。

課堂小結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並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哪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課後作業

完成數學書第51頁練習十一第6—7—8—9題。

 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進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

1、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420=答案

1710=答案

1330=答案

2130=答案

4320=答案

3240=答案

5170=答案

6330=答案

7210=答案

鞏固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為複習筆算打好基礎。

2、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後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2332=答案

4121=答案

2223=答案

3412=答案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果。

2、3911=答案

3131=答案

2333=答案

2224=答案

1241=答案

讓同學們任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並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資訊資料。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列豎式計算。

3421=答案

3113=答案

1212=答案

2211=答案

1125=答案

2、每個膠捲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於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複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5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對已學過的除法關係應用題的解答,引導學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見的除法數量關係式,掌握並靈活地運用這些常見數量關係式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術語進行歸納概括的能力,發展抽象思維。

通過學生對一些數量關係的掌握,加深他們對日常各種數量及相互關係的理解,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具體情境的實際問題,抽象概括出常見的除法數量關係式,加深學生對日常各種數量及相互關係的理解。

教學過程

鋪墊準備.【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係”】

出示:

根據24×6=144,列兩個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據230÷5=46,列一個乘法算式和一個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觀察以上兩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說說乘法各部分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出示:被乘數×乘數=積

積÷乘數=被乘數

積÷被乘數=乘數

提問:我們學過的乘法數量關係有哪些?

板書: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

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探索新知

1.【繼續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係”】

教師結合課件問:動畫看完了,你想到了什麼?(要想知道帶的錢是否夠用,可以估算一下,還可以先算出買鼓共需要多少錢?)學生結合課件演示敘述題意。

出示:(1)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每個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問:這個問題中存在哪些數量關係?你想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後板書:單價×數量=總價

98×8=784(元)

解決動畫中“錢是否夠用”的問題。

2.根據“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每個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這個問題,誰能聯想出兩道除法計算的應用問題來?

學生討論編題,然後口述題意。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2)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一共需要784元,每個鼓多少元?

(3)學校鼓樂隊買鼓需要784元,每個98元,一共可以買幾個?

分別讀題,列式解答,訂正並板書:

(2)784÷8=98(元)(3)784÷98=8(個)

3.觀察三個算式,聯絡題意,推出數量關係式。

(1)觀察98×8=784(元)784÷8=98(元)784÷98=8(個)三個算式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絡,想784、98、8分別代表哪一數量?問: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討論.“單價、數量、總價”之間除了有乘法關係外,還有什麼關係?

學生自己提煉得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出應用“總價÷數量=單價或總價÷單價=數量”的實際例子。

發散遷移.【繼續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係”】

學生以小組位單位討論74頁“做一做”,得出“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除法數量關係式。

問:根據“工效×時間=工作總量”這一乘法數量關係,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推理得出這三個量間的除法數量關係。

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談你有什麼新的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2.師帶領學生回顧全課內容,從具有乘除法數量關係的三個數量間的緊密聯絡中體會“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換”的思想。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第六冊73~74頁的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六的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以及乘、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的聯絡。

2.使學生在推導“單價、數量、總價”這三種數量關係之間的關係的過程中,學習一種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有條理的、清晰的表達、闡述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使學生通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以及乘、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的聯絡。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乘、除法應用題常見數量關係的聯絡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投影,學生填空

單價×數量=

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時間=路程

工效×=工作總量

2.教師小結

二、新課

1.複習乘法應用題和常見數量關係

1)出示題目

學校鼓樂隊買了8個鼓,每個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讀題,列式解答,並說出數量關係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64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五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計算

提問:用一位數乘多位數,我們該怎樣計算?

小結:在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時,用這個一位數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哪一位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問:兩位數乘整十數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快樂嘗試,探索新知

1、出示教科書第62頁的例題1。

(1)出示主體圖,根據畫面內容,口頭編一道題例題1:媽媽到書店買了一套書,共12本,每本24元媽媽一共要付多少錢?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要求媽媽一共要付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4×12(為什麼用乘法計算?)

教師:24乘2,我們已經回算,23乘12我們還沒學過,這是用兩位數乘的乘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提問:誰能把24乘12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知識呢?以4人為一小組討論。

(3)彙報:一種可以把12本書分成10本和2本兩部分,我們可求出10本書多少錢,再求出2本書多少錢,然後把這兩部分的錢加起來的就是媽媽要付的錢。

教師:剛才我們求媽媽買12本書用288元,計算時一共用了3個豎式,大家想一想,我們能不能把這3個豎式給並起來寫成一個豎式呢?

(4)講解24乘12豎式

剛才的一不我們是先算什麼?怎樣算?教師講評時用紙把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蓋住。那計算2乘24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先算2乘4表示8個一,再算2乘2表示4個十,合起來是48,在48的旁邊註明24×2的積。此時,教師揭去蓋在第二個因數十位“1”的紙,並問:

第二步要再算什麼?怎樣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書一共多少錢,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邊註明24×10的積)

教師對著豎式說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寫在十位上,個位寫0,再用10去乘2,得20,但這個2表示2個十,10乘2得到的20應該表示20個十,20個十就是200,所以這個2必須寫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邊主抿4×10的積。

第三步算的是什麼?(把10本書的錢和2本書的錢加起來,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來,得288。)

說明:在把兩個乘積加起來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8加0,0只起佔位作用,為了簡便,這個零可以省略不寫,邊說邊把0擦掉。

請一個同學複述一遍豎式計算的過程。

(5)提問:這個豎式同前面的三個豎式有沒有聯絡?哪種方法更簡便?

2、議一議:怎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3、引導小結,歸納筆算方法。

三、鞏固運用

完成教科書第63頁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問,兩個因數分別是多少?

69是用哪位數與第一個因數相撤的積,下一步應該用哪位數去乘第一個因數?乘出的積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餘的題目獨立完成,要求列豎式,最後教師講評。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五第1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8

教學內容:

練習二十三的第2、9、11、12、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運用乘加(或減),除減(或加)兩步計算解問題。

2、藉助習題中的事例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學生保護益鳥益蟲、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解答問題方法,為學生選擇簡捷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320×3 6×7 4×61 5×4 60×4

20÷4 36÷6 84÷4 600÷3 306÷3

2、計算

20×3+6 88-15×3 72×2-100 20-45÷3

60÷3+50 99÷3-25 4×8+3X6 2×9+5×4

要求:①觀察算式,說一說運算順序。 ②計算結果,鼓勵學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導人談話。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需要我們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今天,老師這裡又有一個數學問題,你們可以幫助老師來解決嗎?想想看嗎?

2、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01頁的第2題)

(1)出示題目:看圖觀察,把學生帶人生活情境。

(2)提示問題。 可同時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資訊:①圓桌有7張,方桌有6張;②每張方桌可以坐4人,每張圓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放手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再進行彙報。學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 4×7+4×6==52(人)

② 4×(7+6)或(7+6)×4=52(人)

每種方法,要求學生說明理由。然後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方法,瞭解各種方法的特點,為選擇簡捷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打下基礎。

(5)及時訓練:課本第103頁的第9題。

①說一說,題目描述的情景。②整理題目的資訊,所求問題。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④彙報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教師要進行簡要總結。

3、除法和精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04頁的第11題)

(l)出示題目:學生觀察,結合題目情境對學生避行環保敏育,說明益鳥益蟲的好處。

(2)提出問題:小鳥比青量導天多吃多少隻害蟲?

(3)收集資訊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讓學生獨立思考確定解訣問題腳步驟方法,切實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

後,讓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鞏固訓練

課本練習二十三第12題(這是一道解決購物時常遇到的實際問題)。

①先讓學生收集題目的資訊資料:兩種規格的牙刷一種是8枝買32元。另一種是1枝買4元。

②提出問題:“買哪一種便宜”,你可以用什麼方法比較?

讓學生獨立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彙報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生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第一種:32÷8=4元 4元5角一4元=5角

第二種:4元5角×8=34元 34元一32元=2元

第三種:32÷8=4元 4元<4元5角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堂作業

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13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9

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主題圖(製成的動畫)——環保站的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

①環保站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監測空氣質量。

②小麗爸爸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昨天和今天的空氣質量狀況。

(2)教師:看到些什麼、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張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

某地區4月份空氣質量狀況統計表

空氣質量狀況優良輕度汙染合計

天數(天)717630

(1)學生觀察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獲得哪些數學資訊?

(2)學習統計圖。

①教師:誰來說一說我們過去都學過了哪些統計圖?(用作記號等方法來製作統計圖等)

②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統計圖

教師:這是條形統計圖,誰來說一說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麼?

③小結:像這樣用條形來表示統計表中的資料,我們就叫它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從統計圖中找一找天數最多的表示的是什麼空氣等級,天數最少的表示的是什麼空氣等級。

讓學生明白:在條形統計圖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

(二)教學例2

(1)學生觀察四(1)班男同學身高記錄表。

教師:你從表中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教師引導: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統計,人數太多,男同學身高的狀態比較混亂,可以分段整理資料。

(2)學生完成統計表。

①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分別按身高段統計一個部分。

②將5個組的資料彙總。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資料,該怎麼辦呢?(求出合計)

(3)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

(4)回答第92頁的兩個問題。

學生還可以根據統計圖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並解答。

(三)練習

完成第92頁的課堂活動。

統計(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93~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願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並能完成複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製表

1、教師:要想製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