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 / 木蘭辭原文及賞析

來源:才華庫 3.13W

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惟聞通: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惟聞通:唯)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一作:願借明駝千里足)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帖通:貼;驚忙一作:惶;惶火伴通:夥)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勳,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裡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髮,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註釋

唧唧(jī jī):紡織機的聲音。一說為嘆息聲,意思是木蘭無心織布,停機嘆息。

當戶(dāng hù):對著門。

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麼。

憶:思念,惦記

軍帖(tiě):徵兵的`文書。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願為市鞍(ān)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辭:離開,辭行。

濺濺(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旦:早晨。

但聞:只聽見

胡騎(jì):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啾啾(jiū jiū):馬叫的聲音。

天子:即前面所說的“可汗”。

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指戰爭。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策勳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勳,記功。轉,勳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勳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餘。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不用:不願意做。

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願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裡馬。

郭:外城。

扶:扶持。將:助詞,不譯。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紅妝(zhuāng):指女子的豔麗裝束。

霍霍(huò huò):模擬磨刀的聲音。

著(zhuó):通假字通“著”,穿。

雲鬢(bìn):像雲那樣的鬢髮,形容好看的頭髮。

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撲騰。迷離,眯著眼。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隻兔子貼著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42。 “火”:通“夥”。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後意譯為同行的人。

行:讀háng。

傍(bàng)地走:貼著地面並排跑。

鑑賞

曹道衡

北朝長篇敘事民歌。它的產生年代及作者,從宋代起,就有不同記載和爭議。始見於《文苑英華》,題為《木蘭歌》,以為唐代韋元甫所作。《古文苑》題為《木蘭詩》,以為“唐人詩”。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據詩中“可汗大點兵”語,認為木蘭“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嚴羽《滄浪詩話》則認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之類,“已似太白,必非漢魏人詩”。此後,歷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說,但宋代黃庭堅已指出此詩並非韋元甫所作,而是韋“得於民間”(《題樂府〈木蘭詩〉後》)。《樂府詩集》列入《樑鼓角橫吹曲》,亦題《木蘭詩》,雲是“古辭”,並引陳釋智匠《古今樂錄》說:“木蘭,不知名。”按《舊唐書·韋元甫傳》載,韋曾任浙西觀察使、淮南節度使等職(黃庭堅謂韋任朔方節度使,誤)。又據《舊唐書·音樂志》所載,可知樑代和北朝樂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際鮮卑歌”,且多“可汗之辭”。因此,《木蘭詩》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鮮卑歌。流傳江南,譯為漢語,曾入樑代樂府,後又散落民間,而到唐代為韋元甫重新發現,並擬作《木蘭歌》一首(《文苑英華》)。至於“朔氣”二句這樣的對偶詩句,齊、樑詩中已經習見,自是文人加工痕跡。所以現代學者大多認為《木蘭詩》產生於北魏,創作於民間。

《木蘭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做官,顯然也衝擊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偏見。它“事奇詩奇”(沈德潛《古詩源》),富有浪漫色彩,風格也比較剛健古樸,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木蘭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對後世都有深遠影響。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載,黃州黃岡縣(今湖北黃陂)有木蘭山、木蘭草原、木蘭湖,木蘭天池等木蘭八景,並引杜牧《木蘭廟》為證。其後,據地方誌所載,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縣等地,都曾立廟奉祀木蘭,反映出《木蘭詩》的深刻影響。直到今天,舞臺銀幕上的木蘭形象仍然激勵人們的愛國情操。同時,早在韋元甫擬作之前,杜甫《草堂》詩抒寫遷居草堂的歡欣情景,已明顯汲取了《木蘭詩》描述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表現手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