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題研究階段總結

來源:才華庫 2.55W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課題研究階段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課題研究階段總結

數學課題研究階段總結1

一年來在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課題教研圓滿完成了本階段的研究計劃。

一、課題研究的過程

1、教研組組織大家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數學課程標準,經過學習研究、展開討論,結合課題組實驗教師的理論層次、綜合素質等情況確定“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從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研究,學生數學探究方法研究,會考數學探究試題研究。每個年級組分別研究一個內容,七年級重要針對學生的探究方法,八年級研究課堂模式,九年級研究會考試題。

2、組織教師理論學習,提高課題實驗研究的能力;主動學習素質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教育教學研究期刊、新課程標準、教科書等;積極參與數學教研的培訓;在學習中做到有重點、有反思;各小組每月進行一次集體學習,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交流。

3、教育教學的主戰場在課堂,課題研究重點在課堂教學上,實驗教師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把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作為實驗研究的起點,教師對傳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與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師教學行為進行對比,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來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主動探究、富有個性地學習。

4、課題研究公開課採用“定課、備課、說課、上課、評課、交流、反思、評價”模式展開,以實驗研究課為載體,精心組織,凝聚全組之力,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構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進學生共同發展(看、聽、說、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對課堂實驗研究教師:郭青菊主講的《利息知識知多少》,課堂實驗研究教師:劉春敏講的《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課堂實驗研究教師:溫聰敏講的《統計圖》實驗課,開展探究、交流、研討。在這些實驗研究中,活動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創設實用新穎,素材選取翔實可靠;著眼於探討在數學活動中如何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在關係,活動中教師合作探究、交流借鑑,課題研究形成了濃厚的氛圍。

每位教師帶著飽滿熱情、全新理念上課,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在全組教師的參與下,實驗課教師充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初步形成對數學的整體性認識,加深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獲得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活動提升了教師實施教學與研究教學的能力,推動了我校數學教學質量再上臺階。

5、每次課研活動後,教師帶著反思聽同仁點評,領會課堂教學的真諦,每次互動交流教師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評課中出現百花齊放眾說紛紜的場面,其中的是與非、對與錯讓所有的教師都感到一些迷惑,產生強烈的課題探究慾望,上課的教師能根據點評有針對性的反思,聽課的老師在聽與評中能產生有效的教學認識和方法,有認可的,也有反對的,所有這些在碰撞、在反思。實驗教師帶著問題、質疑,聽同行點評,明確學習新課標,不僅是瞭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貫徹;要靈活使用教材,不僅是抓住課本的關鍵,更重要是適合學生髮展的活動場;要突出學科的特點,不僅要有專業化教學,更重要是創造性地啟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課活動中,課題組全體實驗教師得到很好的培訓和鍛鍊,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績。

二、 成果的形成

1、課題組成員積極撰寫課題研究課案、例案、論文、教學反思、經驗總結。文章形成初稿後,在本組討論、交流,形成課題研究成果。

2、數學價值觀的轉變是這次課題研究的亮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著某些矛盾;學生活動多了,課堂氣氛活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時間卻不允許,不能達到教學目標;對有些問題不一定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究,是否傳統的方法更有效等等問題。經歷一年多課題研究後,課題組的每一位教師都樹立了新的教學理念,獲得了正確的價值取向,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行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學技能,形成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

3、本年度課題實驗組開展數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活動內容⑴:《七巧板》,活動指導教師:溫聰敏;活動內容⑵:《製作無蓋長方形》,活動指導教師:宋會雲;活動內容3:《平面圖形的密鋪》,活動指導教師:劉芳。

三、學生成果

1、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2、學生能通過獨立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3、學生能理解別人的思路,並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益;

4、學生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並能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5、學生能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意識;

6、學生能使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

7、學生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能夠不迴避所遇到的困難、問題。

8、學生樂於與他人合作,願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總之,在課題研究實驗中,初步形成了適應學生髮展的課堂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經成為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課題研究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我們剛剛走完其中的一程,但我們會衝出重重迷霧,邁過道道險關,勇往直前。

數學課題研究階段總結2

我校申報了《增強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有效性》課題。全體課題成員以課改為需求,以質量促科研,從練習的設計出發,對如何增強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有效性進行了探索研究,現將本階段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經驗總結及存在的`問題總結下:

一、前階段課題研究工作情況

1、加強理論學習,促課題研究。利用教研活動全組老師深入學習課題研究的目標、意義及實施的方法。課題組的成員在紮實學習領會課題開題報告和實施方案的基礎上,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多種渠道蒐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不斷加深對課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為創設課題研究的良好環境和濃厚氛圍,我校數學組利用教學研討活動等場所廣泛宣傳課題實施的重要意義,使教師不斷深化對課堂練習有效性的認識理解,接受課題研究的新理念,從而更積極的投入到課題研究中。

2、加強教師培訓,全員參與研究。全體數學教師每週星期三集中組織學習,集體備課,為投身課題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也使本組教師也積極的同其他學校的優秀教師共同探討研究教學經驗、共性問題。這樣使全組教師對課題的實踐操作的認識更加清晰,實踐的熱情隨之激發,能自覺的參與課題的研究。

3、實踐操作,體會實效。

學校要求每個教師都能做課題研究的實踐者,從實效出發,從平時的課堂教學出發,精心備課,努力提高課堂效率,鼓勵教師上課精講,學生多練,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堅持課前5分鐘小測,對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具有促進作用,其具體做法是每節數學課上,進行上節內容的簡單測驗。這個環節不但可以複習舊知識,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認真聽課,提高課堂效率。因為我們可以利用這5分鐘來讓學生從課間休息時的興奮中冷靜下來,調整狀態,為接受新課作好精神準備。另外,學生為了做好小測題,就必須要認真聽課,認真做好筆記。

2、課後鞏固要有強化意識:到了知識鞏固階段,學生對所學知識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這一表象,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學習上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是這節課成敗的決定因素。

(1)、做好鞏固性練習。對知識加深理解並轉化為技能技巧。例如在有理數混合運算中,可對基礎知識重點練,強化運演算法則(尤其是法則中關於符號的確定)及運算順序;關鍵步驟專項練,轉化為技能技巧;簡便運算完整練,強化對運算定律的運用。

(2)、加強比較性練習。通過尋同辨異,加深理解。例如學習解決問題時,一道題可能有幾種解法,等學生列出算式後,可以通過尋找它們的共同點及分析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對比中加深理解,達到對知識的鞏固。

(3)、嘗試變通式練習。擺脫學生一味機械地模仿,克服思維定勢,一題多變。例如在學生學完解決分數問題後,可加強變式練習,可出現補充條件、補充問題、單位“1”已知或單位“1”未知等題目型別,拓寬思維,加強對基本數量關係的理解。(4)、探索開拓性練習。通過練習,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時,可讓學生做已知圓的半徑、直徑、周長求表面積和體積的練習,把新知、舊知有機結合起來,融會貫通。

3、要充分利用好配套練習冊和數學基礎訓練,抓住重點精講多練,反覆練直到掌握為止。教師上課的定位較以前有了更明確的準度,所以調控能力得以加強,學生用以練習、活動的機會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4、師生互動,良性發展。由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得以很好的體現,每個學生明確了各部分練習的要求,以往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利用小組合作的機會得以及時的指導,所以厭學的學生人數大為減少。

二、階段性研究成果呈現

1、通過前階段的研究課題組成員和全體教師對課題的認識不斷深化,比較清晰的認識到了課題研究的方向。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提高,對課題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通過親身的實踐體驗,對課題研究轉變為自發的需求。

2、現在課堂上教師講的時間少了,學生說的時間多了;教師提問少了,學生問的問題多了;教師指導少了,學生小組活動多了;教師板演少了,學生練習時間多了。可以說現在練習的優化設計讓教師上課得以規範化了,學生上課更能積極參與了。

3、課題組成員形成了階段研究課題成果。全組教師積極將實踐活動的所思所想,經驗感悟及時總結,每人都撰寫了教學設計、案例。

三、存在問題與反思

1、未能重視材料積累,難以充實研究檔案。

由於在實踐過程中,全組研究成員都是一線教師,在時間、精力的投入較多,而對於一些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未及時跟進,所以在資料的積累方面還沒有達到要求。課題研究應形成一整套分明別類、完整細緻的過程性研究檔案。針對本課題的研究可分為教師主體研究的過程性資料和學生學習情況研究的過程性資料兩大類。但我們的過程性研究資料過於單薄、分類不明、實用價值不高。

2、缺乏撰寫材料經驗,難以闡明研究觀點。

課題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終成果的展示,無疑只憑一大堆亂七八糟的過程性材料是不實際的,我們應將這些成堆的材料濃縮成“階段性小結或總結、階段性研究論文、個案分析、終結性課題研究論文”等形式,這些材料的撰寫,既要借鑑和繼承別人的經驗,又要結合自己的研究發展創新,提出自己獨有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使其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實用性和推廣性。但就目前我們撰寫的相關書面材料來看,還遠遠難以達到這一要求。有的論點不明確,無法判別你所提出的觀點;有的空話連篇,缺少實質性的典型素材;有的套用過多,難以找到你研究的真實感受和體會;從而根本無法證實研究的實際效果。

四、後階段改進措施

1、緊密結合教學實踐,不斷增強科研實效。

課題研究本身就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在後期的研究中我們必須把課題研究滲透到課堂教學實踐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包括:備課的詳細要求、小組活動的配套方案、課後師生如何互動的情況、教學實效的評價等。

2、注重積累一手材料,充實過程研究檔案。

課題研究的成果來源於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積累來源於腳踏實地的研究。在後期的研究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細心、耐心、專心,視材料為命根子,做到分類明確、歸類科學、整理規範、內容充實、觀點鮮明。

3、加強科研理論學習,及時總結撰寫教學心得。

在積極實踐活動過程中只要細心觀察、認真分析每堂課的各個環節,把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成功的體會及時記錄下來。同時通過網路、媒體、書刊、雜誌加強科研理論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論素養,竭力使自己達到教育科研專業水準。在後面的研究方面撰寫更多、質量更優的論文、案例、設計等經驗性文字材料。

我組的“增強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題研究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只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相信對於教學的促進作用會越來越明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