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題研究總結

來源:才華庫 6.12K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課題研究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課題研究總結

小課題研究總結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已經對國中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方式的改變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廣泛使用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諸多便利,對我們的常規教學有著極大幫助,尤其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巧妙應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建立了一個立體式的課文情境,動態的教學環境。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並發展個性愛好,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英語閱讀教學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作為現代化教育技術迅速發展的代表,互動式電子白板正在走進英語課堂,成為學生學習英語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關鍵所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巧妙使用電子白板,發揮它在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視訊、聲音等多種媒體整合和人機互動的優勢,在讀前創設情境,激趣促學;讀中突出重點,層層深入;讀後課外延伸,發散思維。更有利於展示閱讀教學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全面推進中學英語課程改革、探索現代資訊科技與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中,具有很豐富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三、課題研究的依據: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關鍵所在。資訊科技時代的到來,對國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保證。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於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教學材料、支援系統和教學環境等,如錄音、錄影資料、多媒體光碟資料、廣播影視節目、各種形式的網路資源等等。所以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是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和整個教育資訊化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目標之一。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工程及“校校通”、“班班通”工程裝置、技術和資源的推廣應用工作使得互動式電子白板得到了極大的推廣。互動式電子白板與英語閱讀教學的整合,使英語閱讀教學獲得了新的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培養學生掌握運用英語進行閱讀的能力是國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語言的能力,而且閱讀能力的提高對於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以及英語寫作能力的發展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我們國中英語教師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學,提高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效率,使學生牢固的掌握詞彙、句型、語法等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再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技巧和方法,使學生養成英語閱讀的良好習慣,以此提升學生的個體英語閱讀能力。

五、研究措施及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的學科特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每位英語教師都很關心的問題。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明確其興趣所在,從而巧妙設計難度適宜的閱讀輔助題目,結合藝術的講解,不斷滿足學生的求知慾,由淺入深,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內容、形式產生興趣並長期保持。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牢閱讀基礎

在國中英語教材中,課文篇幅很多,閱讀量大,話題內容豐富。基於教材的這些特點,我們認為教材其實就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首選途徑。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裡,為了做到以點帶面,唯一的途徑就是精講。講的時間少了,練的時間也就多了。精講首先要分清主次,而不是碰到什麼就講什麼。那種面面俱到,隨意發揮,甚至希望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的作法,結果通常是連基本的問題都沒能解決好。

(三)有效利用課內外閱讀,掌握閱讀技巧

學生閱讀技巧的掌握主要是在在課堂上完成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效利用各種閱讀材料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堅持每天進行15分鐘左右的英語課外閱讀,材料長度保持在280-300個單詞左右。課外閱讀材料應該以消遣性的閱讀為主,比如一些故事、童話、幽默笑話等等,鼓勵每個學生堅持閱讀,體會閱讀的樂趣,會考不丟分。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課堂教學展示

2、積累教材的教學設計案例。

3、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是一項複雜的、師生雙邊的語言和思維相互作用的活動過程。英語閱讀教學中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應用給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教學模式注人了新的活力,加快了從傳統教育向現代化教育的轉變速度,使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得到了質的飛躍。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巧妙應用電子白板,充分發揮其功能優勢,教學中能讓學生得到更愉快更輕鬆簡單更活潑的學習過程和更高效學習效率。以下是我們組成員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互動式電子白板與英語閱讀教學的整合,優化英語閱讀教學。

(一)、讀前(Pre-reading)——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青少年所處的年齡階段,好奇心最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而情景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閱讀前的匯入環節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常用的策略有背景介紹法、頭腦風暴法、現實關聯法、新舊聯絡法、問題設疑法等。把這些方法巧妙結合互動式電子白板,靈活的展示、編輯多媒體材料、連線音訊、視訊,創設情境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積極情緒。如在讀SeaStories一文前先播放大海中出現巨大漩渦的情景,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漩渦的可怕,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後設疑。總之,讀前活動的整體目標是激發興趣、引起思考、作好準備,主要是希望解決學生“想讀”“愛讀”的問題。教師的讀前準備做得充分,學生才能學得輕鬆愉快。反之,開頭開得不好,整個閱讀課的效果就會打折扣。因此,讀前活動不能忽視。具體的活動方法還有很多,遠不止上面幾個,可以根據閱讀內容靈活選擇,且要注意經常變化。

(二)、讀中(While-reading)——突出重點,層層深入

閱讀過程是閱讀課的核心,也是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關鍵。閱讀過程是學生逐步熟悉、掌握、運用策略和技巧的過程,是學生在新的語境中復現和實際運用學習過的詞語、句式結構等語言知識的過程,也是他們進一步豐富拓展語言知識的過程。英語閱讀教學離不開泛讀與精讀的訓練。泛讀是快速閱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瞭解課文大意,建立初步的全文整體印象:精讀是在學生了解文章整體大意後,讓學生再讀課文,學會處理資訊,找出有效資訊,把閱讀重點轉入對文章區域性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在泛讀與精讀過程中,學生如何獲取不同層面的閱讀資訊,這是提高學生閱讀技能的關鍵。基於互交式電子白板英語課堂教學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是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對背景知識和相關問題的提問和討論,讓學生在視、聽、思中豐富感性知識,產生再造想象,入境動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因此,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可以與學生充分互動,為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師生、生生互動提供極大的便利。在泛讀中,教師可以將需要學生回答的問題展示在白板上,同時也可用探照燈功能將問題的重點突出出來,讓學生快速有效在閱讀材料中找到關鍵詞或主題句,從而解決問題。

在精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使用遮罩功能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用文字拉幕、頁面快照等功能來突出閱讀中的重點;利用前置、後置、物件移動、翻轉等功能來詮釋閱讀材料中重難點片語與句型,並在教學中隨時超連結各種多媒體材料,演示迅速便捷,手段多樣,效果直觀、形象、生動,從視覺到資訊量上無不對學生造成巨大的衝擊與震撼。

如此這樣,在閱讀中易難有序、規範訓練,這樣就可以增加學生的信心,加大學生對課堂內容的關注度,學生不僅可以深刻地理解閱讀材料,更可以良好地掌握其中的英語語言點,從而提高閱讀課堂質量。

(三)、讀後(Post-reading)——課外延伸,發散思維

閱讀活動完成之後,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情況進行檢查,根據反饋解決疑難問題,開展鞏固性和拓展性活動。做好鞏固環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有機會練習剛學的知識。一些教師認為,上完了規定的教學內容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其實不然。知識從理解到掌握需要一個過程,充分的讀後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閱讀成果、拓展知識運用、培養提高技能。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大增加聽和看的機會;用文字、影象、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資訊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課堂中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為使課堂教學受到更好的效果,讓學生的認識得到延伸,昇華,讀後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在讀後自由地和學生進行各種交流互動,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學習活動,它能讓學生髮揮創新思維,把英語閱讀課堂上沒有盡興的“節目”延伸到課外完成。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讓學生在說話時身處能讓其動情的情境,讓他們親身體驗情感產生、發展的過程,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達到情感教學目標。

小課題研究總結2

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上的一種能力,是人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它包括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並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習慣之一就講到注意力集中傾聽的習慣。可見,學生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和保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注意是學習的門戶”。門開的越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我校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實際情況,開學初提出了“如何培養學生注意力”為題的小課題研究。經過一系列的上課、聽課、評議、交流、探討、實踐等形式的活動開展。就“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作如下總結:

一、樹立責任意識

“學習即責任”。這是作為老師首先要向學生滲透的一種思想,要讓學生潛意識裡有一種認識,“學習就是作為一名學生的責任,而不是憑興趣想學就學”。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醫生的責任是治病救人,農民的責任是種田收割,學生的責任就是學好知識。只有當學生真正的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一份責任時,他們才能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目標明確以後,老師要引導學生增強對目標的重視,增加對完成目標的重要性與有用性的認識。只有對目標物件、責任明確了,重視程度提高了,注意力也就可以集中了。

二、著重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他對學習或某一事物染上興趣後,就會集中精力努力去做好。那麼,如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興趣呢?

首先,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興趣的先決條件。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什麼?為了得到家長的獎勵、為了完成家長交給的硬性任務、或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還是真正認識到學習就是自己的責任。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從內心深處萌發出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有支撐他學習的動力,也才有學習的興趣。

其次,積極合理的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之一。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他們有不足的一面,也有閃光的一面。作為老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務必做一個有心人,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善於捕捉他們學習生活中閃光的點點滴滴並及時給予表揚或鼓勵,即使是學生通過努力沒有取得成功的一些事兒,也應及時地合理地評價。讓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的認可。這樣他們的心靈就會得到慰藉與滿足,他們也才有信心、有興趣投入到學習中。

第三,構建寬鬆和諧、豐富多彩的課堂。

學生在沒有壓力、寬鬆、愉悅的環境中所釋放出來的學習能量是最大的。學習環境是否和諧,決定課堂教學效益的好壞。一堂課就是一個劇本,老師就是導演,學生是劇本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員,要導演“悲劇”或“喜劇”,一切皆由老師掌控。因此,老師要在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同時,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情,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每一堂課,老師都要精心設計。複習、匯入、傳授、小結,每一環節都應考慮周到,井然有序。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材及學生實際,設計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講究教學藝術,不斷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注重勞逸結合

國小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級孩子,是以無意注意(自發的、不需要努力的)為主的,這就決定國小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注意力就會發生轉移。因此,一堂課學生不可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注重勞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年齡特點,設計合理有趣的教學活動,輔助教學,從而不斷培養學生有意注意(自覺的、有目的的,需要一定的努力)的學習品質。

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教育教學亙古不變的主旋律。在培養學生注意力的過程中,同樣不可缺少來自老師對學生的愛,只有當學生真正愛上老師時,他定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這就要求老師要自身形象(外在的言行舉止、內在的氣質涵養)、基本功(教學語言、教學機智)過得硬的同時,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更重要。因此,老師在教學工作之餘,要多與學生溝通,與他們交心。老師與學生在一起,不僅談學習,更多的要了解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只有讓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內心深處的關愛,學生就會“愛”上你,他們才更願意主動地溶入到學習的主流當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在師生心與心的交流,便會生成新的教育資源,而學生的注意力在新的教育資源生成的過程中也逐步得到提升。

學生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和保證。善於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於打開了智慧的天窗。所以。老師要最大限度地培養、控制好學生的注意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小課題研究總結3

(一)、課題背景

現階段在我們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廣泛地進行“國小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研究,是旨在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時代的呼喚,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處於課程改革的新時期,國小數學教學要領悟改革的真諦,順應改革的思路,以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課標》的精神為指導,確立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課堂教學,探尋一種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理論建構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強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增加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盡、人人蔘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

(2)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國小數學課堂中開展的廣泛的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尋找對策,構建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體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2、探索在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中師生角色的轉變。合作學習要協調師生、學生同伴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從而為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基點。

3、科學的、合理的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4、培養學生參與、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競爭、交往等道德觀念和現代意識。要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有明確的目的,積極主動地始終參與探索學習的全過程。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目前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原因分析。

1、過於強調合作的形式。

2、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或合作的任務缺乏挑戰性。

3、忽略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忽視了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

5、合作學習中忽視了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

6、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二)國小數學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策略的構建。

1、增強合作意識

(1)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數學思想,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去學會進行數學交流,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那麼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於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並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組織一些合作參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並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學科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

2、訓練合作技能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的。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合作技能的培養。

(1)學會傾聽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要求1人先說,其他人必須認真聽並且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補充或獨到見解,在這樣要求下訓練,學生不但養成了專心聽的習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尊重的品質。這種品質的功能也能延續到學生的一生髮展。

(2)學會討論

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通過共同討論、相互啟發,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要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彙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並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後,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準備發言。

(3)學會表達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達都離不開語言的表述,為了達到訓練目標,首先教師要提供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說、會說,培養學生善於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其次要求小組成員人人都說,而且要能大膽完整地說,要鼓勵禮貌用語。

(4)學會組織

合作討論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組內的組織者,具體做法是:指導組織者進行組內分工、歸納組內意見、幫助別人評價等,另外,為了體現小組內的主體性,可定期培訓、及時更換組織者。通過訓練不但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而且為學生今後立足於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學會評價

合作學習活動中評價不只是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其中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的範評引導學生互評,如讓學生傾聽他人發言後,用手勢表示對或錯,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評價,以增強評價的能力勇氣、提高評價的水平。

(三)、選擇合作的時機

合作學習強調集體榮譽和個人責任,能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

(四)、研究方法

(一)該課題主要採取以下研究方法:

1、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如:經驗總結法、觀察法等。

2、調查法:瞭解當前我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情況。

3、問卷法:瞭解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態度、需求,研究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真實所想、所需。

4、研討法:針對實驗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討、分析,藉以不斷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實驗操作水平。

(五)、研究成果

1、建構“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探索“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規律。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3、探尋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小課題研究總結4

“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國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所在,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對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產生不利影響。以往國中英語教學過分強調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已經受到普遍的批評,為了扭轉這一趨向,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恰當地利用情景會話教學,無疑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可行辦法之一。情景會話在國中英語教材中佔有重要的份量,教材編排者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想借助這些情景會話來提供給學生一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儘量地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在這鮮活的生活場景中來體驗英語的實際交際功能,通過這種設身參與來習得英語應用技能。但是良好的設計初衷,未必就能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如何解讀教材編排目的和如何貫徹教學方法,是國中英語情景會話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依據筆者的數年國中英語教學的實踐,試圖對此問題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

首先,國中英語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材料的選擇上,大都立足於普遍的生活場景,如購物、交往、問候等,這些是東西方人們廣泛存在的生活內容,教材編排者的意圖就是讓學生在這人類共通的生活場面中來體會英語與母語的區別,體會英語應用的精確性,並且在這種模擬的情景中實踐自己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為將來的運用英語積累實踐的經驗,為以後的英語學習和英語交際提供紮實的應用基礎。在英語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教材中這些英語情景會話的重要性,不能輕描淡寫地帶過。不少的英語教師,往往把教材中的這部分內容,當作是訓練學生聽力的基本材料,或者偏重分析這些材料中的詞彙和語法,從而偏離了教材編排者們的良苦用心,因而也偏離了英語課程標準的大綱精神。正確地領悟教材中情景會話內容的編排精神僅僅是情景會話教學的第一步,接下來的就是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來貫徹這一精神。筆者認為在情景會話的教學中,學生的切身參與是不可替代的。情景會話的教學精髓就是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場面中扮演特定的角色,依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來練習在特定場合中的特定言語交際,並且要符合英語的傳統和習慣。教材中所提供的英語情景會話的材料,通俗一點來說,教材的編排者是個編劇,情景會話材料則個簡單的劇本,而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這個劇本轉化為活生生的舞臺演出,導演是教師,學生則是劇本中的各式人物。編劇、劇本、導演的作用不能超越學生這一角色的作用,而是為這些演員們搭建起良好的表演舞臺。基於這個原因,應該把學生的親身實踐放在首要的位置,教師切不可越俎代庖,用簡單的知識傳授來替代學生的課堂實踐。

其次,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意識到教材編排的侷限性和時效性,因此要已經現實生活的變化,靈活地開發新的課程資源,以彌補教材的相關缺失。在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就明確地提出要求:“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教材是經典,這是個共識,但經典並不意味著永遠貼近時代和生活。任何教材,無論如何具備前瞻性,也不能做到對時代和生活作出精確的預見性。而語言則能對之作出靈活和共時的應對。前文已經提及,國中英語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材料的選擇上是立足於人類共同的生活場景的,而這些場景,則是過去的生活經驗而已,現實的生活是瞬息萬變、千姿百態的,由於教材修訂的時間性的侷限,不可能進行及時的更新。一種教材一旦編定,勢必要經過若干年後才能依據現實的需要進行修訂。作為從事國中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說,如果拘泥於教材中的內容而不與時俱進,那麼課堂教學會與實際的生活漸行漸遠。

如何依據課程標準來選擇情景會話材料來補充教材中的不足,這是個值得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們探討的話題。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明瞭一個方向,那就是“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誌、網路資訊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援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當今資訊化的時代,知識的獲得不再侷限於紙質的課本,網路資源已經成為人們更新知識結構的重要手段,因此作為國中英語教師,應該把互聯網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的手段,在情景會話的材料選擇上,可以充分挖掘互聯網上所提供的豐富資源。

資源的豐富性並不意味著教師在材料選擇上的輕鬆,當前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獲取資訊是非常便捷的,但這種便捷恰恰意味著難度的增加,也就是如何選擇過濾這些眼花繚亂的資訊,從而能貼近生活的氣息和符合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這需要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作出艱難的選擇。教師所提供的情景會話材料,不是漫無目的地隨意裁剪現成的資料,而是要對材料的內容作出精心的剪裁,一切教學資料都要圍繞著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實際需求為核心,以貼近現實生活和反應時代變化為準則。如此以來,應改變以往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要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應該在學生中進行廣泛的調查,瞭解他們在英語應用中的困惑和不解,瞭解他們的興趣和訴求,在學生中收集問題,依據這些問題來精心選擇情景會話的資料,真正做到貼近學生的真是需要,唯如此,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生熱情,從而實現情景教學的真正目的。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教學材料內容是相對固定的,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千變萬化的,教師的因素在相關材料的處理中佔主導的地位,也就是要求教師能依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靈活的處理,是選擇增加材料難點還是降低教學難度,這需要教師對教學物件作出客觀的調查和評估後才能確定。至於依據生活和時代的變化而選擇的輔助情景會話材料,更要求教師作出嚴謹的判斷和精心選擇,否則會增加學生理解和應用上的困難,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總之,在情景會話的教學中,應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和最高目標,並且要時刻用這一目的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效果,真正達到貫徹素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小課題研究總結5

一、課題的提出

1、詞彙是言語的三大體素(語音、詞彙、語法)之一,是言語的根基材料,分開詞彙就無法表達思惟。

2、《國小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國小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次如果激發和培育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使學生樹立自決心,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和構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節制必然的英語根本知識和聽、說、讀、寫手藝,培育學生初步用英語幹工作的能力。

3、現行牛津版國小英語教材,詞彙量較大,從四年級起,要求學生節制的“四會”單詞越來越多,大大都學生靠機械地背字母挨次來記憶單詞,費時多,效果差。

4、農村國小的學生,家長素量良莠不齊,學生學習英語缺乏優秀的言語情況,教師劃定的讀書、記憶任務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完成。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確立了《指導學生有效識記四會單詞》課題。

二、課題界定

所謂“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方針或教學狡計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處置行為方式。有效教學方法對當於單詞教學,可以是某一環節的一類策略或一組策略,也可以是講堂教學上的一套教學策略。

三、課題的理講價值及實踐價值

1.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關心農村國小英語詞彙教學策略的研究,提高講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立異認識和實踐能力,提拔學生的分析素量,以順當將來社會成長的需要。

2.本課題研究的理講價值

試圖通過組織、實施“農村國小英語單詞教學策略”課題研究,進行初步的理論歸納綜合,豐碩和拓展現代講堂教學的實踐性理論,推進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成長。

四、研究方針與方法

(一)研究方針:

通過組織、實施本課題的研究,切實提高學生的立異認識和實踐能力,提拔學生的英語素養,以順當將來社會成長的需要。

(二)研究方法:

1.查詢拜訪法

2.文獻法

3.步履研究法

4.經驗總結法

5.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內容

英語單詞的教學表現正在每堂英語講堂上。若是學生只是一味跟滅教師頻頻朗讀,是很難真正節制和利用單詞的讀音紀律的。故英語單詞教學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效害。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起首表現正在學習可否積極自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教師教學的有效性起首表現正在可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進學生對知識的自動建構。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但願能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切磋有效操練的路子,尋找根治頻頻低效的英語單詞記憶方法,力讓使講堂教學有效、高效,為推進國小英語單詞教學的有效性供給必要的按照和內容,從而讓教師和學生更好的互動,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

六、課題研究的階段性功效

(一)創設了和諧、寬鬆的學習空氣

(二)提高了學生拼讀、識記單詞的能力

(三)正在學習中彰顯了學生的個性

(四)為教師提高素量搭建了舞臺。

1、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

2、教師業務素量與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年多來,學校英語教師的業務能力獲得了提高。其中,劉珍教員被評為校“名師”,有多位教師的論文、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正在縣級評比中獲獎,並有部門教師的論文、漫筆正在省級刊物上頒發。同時學校多次開展了課題組

校級展現動,並獲得縣教研室的好評。泛博教師通過課題研究,逐漸利用新課程理念來沉新建構本身的知識體系,優化教學設計。優秀研究空氣培育了一批骨幹教師,教師的教學能力獲得全面提高。

七、課題研究存正在的問題和勤懇標的目標

1、存正在的問題

課題研究剛剛起頭邁出第一步,我們所做的工做也只是正在進行試探考試考試,同時也面臨滅良多的堅苦。比如正在研究課中,人人都能把詞彙的有效教學放正在第一位,想方設法地為學生搭建拼讀的橋樑,把它設計成本課的亮點。但正在日常平凡的教學中還不能持之以恆地進行音標拼讀法的教學。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英語做為學生的第二言語,確實需要不竭地頻頻,可正在實際教學中,沒有這麼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做專項訓練。所以正在此後的教學中,我們還要不竭降服新的堅苦,找到訓練的衝破口,把詞彙有效教學進行到底。

2、勤懇標的目標

(1)繼續加大培訓力度,不竭優化考試考試教師步隊的素量,讓取研究工做少走彎路。

(2)深切進行課題考試考試,激勵課題組教師斗膽考試考試,正在講堂教學中充實表現學生的從體地位,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點,頻頻實踐、頻頻研究、對比分析,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教訓,正在實踐中怯於試探。

(3)設法子,找啟事。多做研究的冷思慮,權衡利弊,不竭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樂趣和能力程度,讓取獲得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收持。

(4)自始自終捕好常態研究,總結經驗,力讓做出具有自創價值的功效。

小課題研究總結6

本學期來,我們八年級備課組嚴格按照學校各項要求,紮實備課,抓好課堂落實,一直堅持進行當堂檢測。每堂的當堂檢測都是我們在集體備課的時候從各種學習資料上精挑細選或者自己設計的經典題目。

對於當堂檢測我們堅持以下做法:

1.題目設定緊扣學習目標

每次的當堂檢測都是圍繞本課的知識目標選題。一般是集體備課時先明確這堂課的知識目標,要求掌握的單詞,短語和語法點。然後根據這些知識點挑選合適的題型出成當堂檢測。

2.題型考點聯絡會考

當堂檢測的題型都緊緊圍繞會考題型或本年級期中期末測試題型來出。檢測知識點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解題技巧,讓檢測更有效。因為當堂檢測主要針對當堂知識點,所以我們較多采用首字母填空,完成句子,選詞填空,單項選擇的形式。

3.題目難易適中,題量適中,體現分層

當堂檢測的目的是檢測本節課新授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所以題目一般設定難易適中,難題則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教師可以從檢測中得到關於知識點掌握情況的反饋,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從檢測結果中獲得成就感和培養自信。符合學校“讓學生從成功走向成功”的英語學習理念。題量控制在5分鐘左右可以完成。再者,當堂檢測要體現分層。《張店區第六中學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指出實施分層教學是現階段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通過分層,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使課堂教學儘量適合各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得到有針對性的幫助,實現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其中當堂檢測的設定也可以做到分層。一開始,我們會把所有題目印製在檢測學案中,檢測時明確要求AB層同學各自做哪部分題目。但這樣會導致改錯講解浪費時間,B層空著的題目浪費紙張等問題。因此我們又採取另一種辦法,統一檢測時做一樣的題目,但是提前完成檢測的同學可以再向教師領取能力拓展型別的題目。這部分學生在完成這部分題目後可自行訂正答案,看不懂的再單獨詢問老師。這樣就避免了之前出現的問題,提高了A層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鍛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4.及時反饋,改錯

當堂檢測我採取過以下方式反饋。一是全部收起批閱,全批全改。再是檢測後還

有部分剩餘時間,課上直接訂正答案,講解,學生紅筆改錯,教師再檢查一遍學生的改錯,一般講解改錯後仍會有20人左右出錯,教師批閱後再次發回改錯。以周或單元為單位彙總易錯題,課上再次重複。當堂檢測最好當天反饋,改錯完畢,做到天天清。如果學生不能在課間改完的話,一般只能在放學後加班輔導。

對於平時遇到的問題,我採取以下做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反饋改錯時怎樣做到一對一輔導和及時有效。

批閱檢測後,我盡力做到讓學生當面改錯,說出答題依據。但學生課間休息時間並不充分,加之辦公室距離教室較遠,往往只利用課間並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我利用自習坐班時間,上課時間和中午放學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但是有些學生不能體會及時改錯的重要性,反而在老師輔導其它學生的時候溜走,時間一長,難點增多,成績勢必受到影響。對此,小組考核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2.差異生的幫輔工作

挑選學習態度較好,及格線以下的學困生天天輔導。對當堂檢測要求做到滿分卷。對新授知識堅持堂堂清,天天清。這學期採取了這個幫扶措施後,本人挑選的5名學困生在平時檢測中全部合格,在期會考試中3人合格。

小課題研究總結7

每次都為了小課題在傷腦筋,確定什麼課題,才能用研究的態度把它堅持著做出一些名堂,總結一些可行性的做法,甚至出一些能拿得出來的展示成果?於是每年都在做都在想,一年一個課題,一年一次失敗。

每天看到常老師關於晨誦、午讀、暮省的思考和做法時自己很是感動,也為她持之以恆的研究狀態而折服。這一系列的環節如此周密,細緻、操作性強,不全源於她內心裡的那份執著嗎?幾年走下來,她真正為孩子的成長留下了故事,在孩子成長的同時自己的成長是無法阻擋的。

作為同級部的老師,自己有著得天獨厚學習機會,可是自己卻始終沒有如此靜下心來好好的規劃自己的教育之路。總是在盲從,而缺少了自己獨特的東西,在忙碌中喪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意義何在,又怎能以研究的心態來做出些什麼。

再有平時不善於積累,所做的工作也不少但是真正留下來的資料很少,在孩子們身上起到作用的並不多。

但是一個學期走下來,我們在晨頌、午讀、暮省方面的收穫還是比較可人。

晨頌時我們一起結合農曆節氣背誦了近一百首古詩,這和單純的積累還不一樣,這次的背誦我們是結合了季節時令,和孩子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在積累更在欣賞。午讀方面我們從讀中跳出來和寫結合,特別是《草房子》的閱讀我們一邊討論交流一邊記錄下自己內心的感受,一本書讀完記載著孩子們讀這本書智慧火花集也誕生了。暮省我們這學期採用的是小組迴圈日記本,以花命名他們各自的小組,在寫作中他們不僅記錄著自己身邊發生的趣聞,記錄著他們的成長,更見證了他們的團結與奮進。最讓人感動的便是李文豪小組,人人爭著寫日記,毋庸置疑學期結束最優秀小組便是他們的——鬱金香小組。

一路做下來有得有失,但如同《特別的女生薩哈拉》的成長故事一樣,讓自己相信夢想是有力量的,在這裡你成長,只要你願意。懷揣一顆對教育熱愛的心,從小組日記和閱讀日記結合入手,為了夢想伴隨美好上路,努力成就特別的自己!

小課題研究總結8

記敘文是用來描述事物的文章.時間,人物,地點,事件(起因,經過,結果)是記敘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寫物體的就要從運動狀態,物體形態或變化上來說了。記敘文寫作,是把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給讀者。記敘文包括的範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遊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於記敘文的範疇。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總的說,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

廣義的記敘文,包括記敘性的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說,等。狹義的記敘文是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對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變化和發展進行敘述和描寫的一類文章,常見的如訊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遊記、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正因為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所以一定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先總結如下:

(1)初步形成了“閱讀積累咀嚼消化感悟創新”的作文教學思路。“閱讀積累”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積累生活材料,二是要積累寫作經驗。“咀嚼消化”指對閱讀積累的內容有自己的思考,並內化為自己的經驗。“感悟創新”即讓學生對自然、生活、實驗等現象進行探究,領悟其中的奧祕,然後學生學生寫作,教師及時批改、及時評講,教師、學生都對自己的教或學進行反思。

(2)初步建立了高一的記敘文寫作序列體系,可操作性強,能夠解決作文訓練無序、學生缺乏寫作興趣的問題。具體如下:解決記敘類文章寫作的技巧問題:次數訓練重點作文訓練題

1、寫出事件的波瀾(如何敘事)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為話題。讓同學們掌握興波瀾的方法:鋪陳誤會法、巧合興波法、設定懸念法。

2、寫出人物的個性(如何寫人)以“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為話題。掌握寫出人物常用的描寫手法,寫人要寫出人物的個性。

3、寫出景物的特徵(如何寫景)以“季節”為題。掌握寫景的技巧,充分的抒發自己的情感。

4、記敘要選好角度,學會運用各種人稱。

5、學習描寫,掌握描寫的方法。

6、學習抒情,歸納那個文字的特點。

7、開頭、結尾的技巧(如何引人入勝)以“留給明天”為題

8、融入個性色彩以“讀”為話題

9、達標:突出的中心,流暢的敘述,生動的描繪,適當的詳略,巧妙的點題以“一步與一生”為題

(3)通過舉辦例文指導課、說寫訓練課、評議例文課等課型,開設寫作講座、研討課、示範課,探索出課堂教學提高高一學生記敘文寫作能力的五種教學模式:

①講座式:在高一作文教學之初,教師利用講座形式,比較系統地介紹大學聯考作文的評分標準,根據標準中對記敘文的要求講授記敘文寫作方法

②講授式:針對序列中的專題,教師先通過小型練習講授有關的思維方法和寫作方法,並結合配套例文,指導學生仿寫。

小課題研究總結9

教師專業化發展已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趨勢,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課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做一名學習者,也應該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動加以省思、研究、改進,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科學研究過程來系統地解決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這就要求教師運用自己所有知識對自己的教育實踐經驗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的分析,以便對自己的實踐有一個理論上的理解,並發現其中的長處和不足,為以後的改進做好準備。校本課程開發要求教師作為一個研究者的身份進入課堂教學實踐,併成為一個對自己實踐不斷反思的“反思實踐者”。教師不應該再是教書匠,而應該向學者型、專家型教師發展,教師參與小課題研究就是現代教育的召喚。為此,我們學校提倡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旨在希望每個教師都在不斷摸索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進而整體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我們結合優秀學校和教師的小課題研究的理論和經驗,列印下發了學習資料,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市教研中心關於小課題研究的意見。學校領導深入每個教研組,針對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意義、小課題的選擇、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小課題研究的實施等方面內容對教師進行了培訓輔導。通過學習,教師們懂得了“開展自己的教研,發表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是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我們組織各學科組教師認真選題,鼓勵教師從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困惑中選題、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我們利用集體備課時間,組織教師交流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困惑、疑點,然後讓老師們進行思維加工,並提出問題,把一個個小問題,轉化成一個個小課題;最後指導教師分析背景,查詢資料,形成課題,申報自己的小課題。其間,我們對各學科組所選的課題進行了嚴格的稽核,最後幫助老師們確立了自己要研究的子課題。每個教師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對自己的小課題研究編制了切實可行的計劃,並以案例研討的形式與同事進行了交流互動。選好課題以後,教師們開始了著手研究。教師們積極準備能幫助自己研究和實踐的材料、方法選擇,方案制定等,閱讀相關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通過在自己班內進行考察、調查、採訪,獲得直接研究材料,並及時整理歸納分析材料,尋找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絡,在不斷地研究中積累經驗,並得出結論,再研究,再實踐。

為了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效地向縱深推進,我們學校成立了跟蹤檢查小組,跟蹤聽課和查閱記錄、跟蹤研討活動等方式檢查工作,便於瞭解各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及時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對各學科組的教研活動進行階段評價。各教研組內教師也能在反覆實踐的基礎上,及時小結反思,分享經驗,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計劃、改進研究方法,然後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對典型的課例,小組內集體研究出初步方案,並進行課堂跟蹤聽課,課後再進行討論分析,形成新的方案,再次試教。課例研究後,教研組內再展開課題研討,這樣紮紮實實地進行教研活動,培養了教師們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領導組織教師們經過課堂展示的形式,通過課堂教學和過程性材料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全校老師通過研討總結經驗與教訓,提出了自己的改進建議,及時把教研的成果納入課堂,讓小課題研究更能在課堂上落到了實處,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教師圍繞自己的小課題寫了教育教學案例,總結和反思了自己的小課題研究成果。

目前,我校的小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初步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老師們對本人承擔課題的研究目的、意義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二是老師們相互交流、相互借鑑,掌握了課題的研究更多靈活實用的方法;三是積累了初步的小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經驗。

我們學校的小課題研究經歷了一段時間,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如有些課題各環節的落實不到位,也很欠缺對細節的研究實踐,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仍需要認真實踐,研究開展小課題研究需要掌握的必要的研究方法。教師們需要增加自己研究的高度、精度、厚度,通過理論學習縮小與專家的視距,通過加強教研、精通專業做個有底氣的教師,通過博覽群書開啟教育智慧之門。讓研究成為一種需要。研究是自己的事情;小課題研究是為自己而研究;把研究融進教學實踐中;讓教學成為一種享受。開展小課題研究,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富有生命活力,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為師生的一種享受;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與經典相伴,與大師對話,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反思成為一種力量。用腦袋行走,做思考的實踐者;用腳板研究,做實踐的思考者;讓寫作成為一種快樂。用自己的語言、講自己的故事、寫自己的感受。

相信我們只要專注做二三年、四五年,就會向名符其實的專家靠近。我們努力爭取讓每一課題都能發揮教研優勢,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科研的先導作用促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達到教研興校的目的。

教育科研是一個不斷髮現、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每個教師都將作為自主式的學習者貫穿於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我們會向學習型、研究型教師轉變,讓學習行為和研究行為日常化,爭取讓我校的教學教研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小課題研究總結10

一、談話目的:

通過談話摸清國中階段男女學生的性別意識和心理特徵,為小課題的探究提供理論依據。

二、談話內容:

(一)性別意識

(二)心理特徵及其差異性

(三)與異性交往

三、總結分析:

(一)性別意識總結分析:

性別意識是自我意識的內容之一。進入青春期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發生了質的飛變,這是因為青少年身體的發育處於第二個高峰期,身體的變化,及知識、經驗、能力的積累以及社會地位的改變,使他們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彷彿已經成人了。該年齡段的學生已經能完全意識到“男女有別”,並開始以男女自居,伴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學生對自己的著裝、衛生習慣、行為舉止、性格特徵會逐漸形成全面認識,也就慢慢形成了心理性別。

(二)心理特徵及其差異性分析:

1.青春期男女生的心理特徵:

(1)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出現反抗心理,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甚至還對他人的正當干涉感到反抗抵制。獨立意識進一步發展,能夠認真思考、判斷、處理自己身邊的問題和對社會的關心。但是他們在重要問題的抉擇上,仍需要他人的指導和幫助。

(2)青春期學生情感內容日趨豐富,其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造成這種情況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迅速發展,而心理髮展相對滯後。青春期的學生開始對人和事充滿熱情,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所感染,具有活潑愉快的心境,對周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都十分關注,集體主義感、責任感和義務感逐步形成,特別是他們開始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道德標準來選擇朋友,並非常重視朋友之間的友誼。但是國中階段學生的意志不夠穩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並瞬間做出改變。

(3)個體心理的發展。青春期中,人的記憶力增強,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別是由於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的大大加強了,不但興趣、愛好變得更加廣泛、穩定,而且漸漸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標準,使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於意志力還不夠堅強,分析問題的能力尚在發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頹喪,或者會出現理智不能駕馭感情的現象。

2.青春期兩性心理差異表現:

(1)興趣愛好的差異。男生比女生的興趣更為廣泛。單就體育方面男生喜歡激烈對抗性的專案,而女生因為生理上的變化和體能上的差異,她們更加喜歡運動量小的個人專案和動作柔和、優美的運動專案。

(2)交往能力的差異。青春期階段女生的交往能力優於男生,尤其是在和老師的關係處理上,女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喜歡,這一點兒男生很難做到。

(3)性格方面的差異 。男生性格相對開朗,對很多事情不會斤斤計較,而女生相對內斂,有內涵,不善於同異性交流。

(4)成熟度的差異。這個階段女生相對成熟,顯得有主見,細心、溫柔,但逆反現象明顯,男生表現欲強,勇敢、富有責任感,但自覺性較差,比女生更顯幼稚。

(三)與異性交往分析

國中階段男女生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希望異性關注自己,並受到異性喜愛,喜歡和異性在一起。常常會見到這樣一些現象,有女孩子在場,男孩變得格外興奮,以“男子漢”的姿態博取女孩子的喜愛;與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愛打扮,故作姿態,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善於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互相吸引, 但這只是少數男女學生的心理表現。而青春期的絕大部分學生,在與異性交往時,一方面表現出不安、羞澀和表面上的反感,另一方面又內心裡關心、嚮往甚至愛幕異性,渴望與異性接近。其表現為內心渴望和異性交往,但又缺少膽量。和異性在一起總覺得不自然,手腳不知怎麼放才好,內心很緊張,惴惴不安甚至臉紅,常常覺得無話可說,缺少異性朋友。

小課題研究總結11

在區文教局基教科的統一組織與管理下,學校國中部本著“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原則,按照“研討對策—合作實施(個體實踐)—反思改進—總結提升”的研究的思路,引領班主任紮實開展教育教學小課題研究活動。現就研究情況進行簡短彙報:

一、開展優勢

1、年輕的研究隊伍。這是我校開展小課題研究最大的優勢,相對於區內其他學校,我校參與課題研究的班主任以青年教師為主,特別是國中部,平均年齡不到32歲,他們有著較高的研究積極性,為小課題研究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紮實的課題負責人。我校國中部有4個課題立項為區級課題,這4個課題的負責人均為學校科研的中堅力量,他們分別是單文華、徐寶娜、王英菊、姚林、劉洋、劉愛榮,他們工作紮實,業務和研究能力強,為小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採取策略

1、加強領導,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工作

全校以德育處處牽頭,成立小課題研究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領導、指導、實施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建立有效的執行激勵機制。開展小課題研究符合當前廣為開展的校本研究趨勢要求,符合教師的實際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學的實際,我們要求全體教師統一對開展小課題研究重要意義的認識,認真篩選課題,精心組織實施,切實在全校形成“全員參與,個個嘗試,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開展“問題即課題”研究。

2、加強培訓,為小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為避免小課題研究的盲目性和研究低效率,我們加強了教師的課題研究培訓工作,加強班主任們的小課題研究意識,提高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規範教師的科研行為,學期初召集小課題的主持人,進行集中培訓。同時強調了過程材料的收集與整理,鼓勵班主任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學習教育理論,要求儘可能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研究。

學校將在學期末,組織小課題主持人再次進行培訓,讓老師們明確如何梳理研究的過程,如何整理課題的過程材料,如何寫出研究報告等等,力求讓小課題研究的材料完整規範。同時,學期末將組織一次研究成果的展示活動,把小課題研究的成果在全校推廣。

3、加強指導

為引領教師儘快走上科研之路,深入進行小課題研究,對立項的小課題,學校有針對性地聘請有關專家、名師進行研究指導,為我校剛剛起步的小課題研究進行了指導,讓老師明確了課題研究不能追求假大空,選題一定要小、要具體、真實、是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同時也明確了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於:解決實際問題,探索教育規律,改進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

4、與教研活動、德育主題相結合

學校每次教研都有主題,針對每個主題,結合課題研究,對主題進行提前研究,在教研活動中加以落實,把自己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與課題研究有關的困惑與收穫進行交流,通過研討總結經驗與教訓,形成上報材料,並及時把教研的成果在課堂中加以落實,提高了課堂效率。

從確立課題以來,學期中進行以教研組、班主任研討展開課題研討,以學科組成員互動的形式展開,這一生動活潑的互動式學習形式,激發了廣大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教研組採取了研討課的形式,針對課堂教學進行了研討。

5、定期排程

學校對小課題研究進行集中排程,每月進行一次學校層面的小課題排程會,進行集中研討、交流,及時瞭解和掌握各班主任的研究進展情況。針對存在問題,及時進行主題研討,藉助群體的智慧,有效地研究解決實際問題,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解決研究程序中的問題。

通過排程會等形式,引導教師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據“小步子、低臺階、快節奏、求實效”的原則,鼓勵老師用科學的態度和科研的途徑完善地處理好教學中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關係。從教育教學中的小現象、小問題、小策略入手,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指導自己的教學。

實施教師小課題研究“三個一”制度:結合自己研究的專題每週寫一份教學後記;每月提供一個教學案例或教育故事;每學期寫一份課題研究階段報告。通過金點子案例評選、教學論文評選、優秀教育論壇評選等活動調動班主任參與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小課題研究總結12

本學期在縣教研室的統一要求,學校教務處的安排指導下,開展了校本小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學活動。我們八年級組根據學生和課程的實際情況,最終選定了《加強物理實驗,培養學生興趣》的凶案課題研究。

首先我們參加了縣教研室和學校的小課題培訓,通過培訓學習我們瞭解了進行課題研究的相關知識,然後我們制定小課題研究計劃於實施方案,根據方案我們分階段進行了小課題研究。在第一階段中主要是理論學習,利用課餘時間我先後學習了《吉木薩爾縣校本小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材料》《加強物理實驗,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實驗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最有效途徑》等,通過這些只是的學習,對我作小課題研究起到了墊基礎的作用,是我明確物理實驗在對學生興趣培養中的作用。

第二階段是具體實施階段,我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研究:

1)教師在上課前先進行預作,力求演示實驗要直觀、清晰,教師做實驗要認真、嚴密。如,在學習光的折射中課前我進行了大量的對比實驗,然後選擇了現象最明顯的實驗在課堂教演示,一般情況在課上要掩飾的實驗都會在課前預作,這樣才能心中有數,課中游刃有餘,力求能在課堂完美的展現給學生。

2)演示實驗時儘可能創造學生參與的機會,有些實驗課讓學生上臺代替老師演示,從而增加實驗的可信性。如聲音的產生實驗,物態變化中的實驗都是讓學生進行演示的。

3)儘可能把演示實驗變為學生實驗,創造學生自己動手的機會,有些實驗如果器材較多、而且操作簡單可以直接讓學生動手實驗,培養樣學生動手能力與習慣。如,透鏡的學習,溫度計的學習都是讓小組學生動手自己試驗。

4)學生實驗時,要儘可能放手給學生,不要干預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試驗中尋找規律。如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的規律。

5)做好課本中要求的課外小實驗、小製作,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要佈置課本中小實驗,小製作,並且對學生的實驗、製作進行指導、檢查必要時給與獎勵從而培養學生興趣。如讓學生製作了照相機、望眼鏡模型,紙鍋燒水的實驗。通過實驗學生在驚訝於快樂之中學習也明白了物理道理。

6)自制教具演示實驗,放大實驗現象,有些純理論性知識教師能製作簡單教具說明的儘可能採用教具說明。

7)儘量改進部分實驗裝置,增加實驗對比度,有些實驗按課本中實驗器材現象不夠明顯,教師可將部分器材改動已增加實驗效果。

8)才用多媒體手段使演示實驗更直觀。有些微觀實驗應用多媒體室實驗更生動.如學習《眼鏡和眼鏡》《望遠鏡和顯微鏡》我都採用了多媒體教學,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都被調動了,同時也起到了降低課程難度的目的。

第三階段收集資料,理論總結,撰寫結題報告。經過一學期的研究,將自己在小課題研究中的問題進行了整理與反思。

總之在課題組的統一組織和指導下,我在實施課題研究過程中及時轉變觀念,擺正位置,師生成為學習探究,發展的合作伙伴,通過課堂上大量的實驗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換為主動愉快地學習,極大的激勵了他們想學好物理的的熱情信心。教師及時充電,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我們的課題經歷了一個學期,還有很多的不足,如有些課題環節的落實還不到位,也很欠缺。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仍需要認真準備、蒐集、整理、分析同類課題的研究資訊及理論和實踐成果,提高理論修養和認識水平,促進和改進課題研究工作。

小課題研究總結13

現在的學生自學能力差,老師講什麼,他學什麼。從來沒有自己去看書學習的習慣。然而,到了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我們這些過來人都知道想要學到真正的知識,光靠老師教是遠遠不夠的,自己積累的知識更多的是靠自學得到的。因此我們從學生的基本情況出發,從“課前預習研究、課中練習、課後作業”三方面進行研究“運用研學材料對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初探”,重點研究課前預習研究。經過一學期的研究讓我們真切地看到學生的進步,也感受到了自身的課題研究能力的進步。每一次的活動都給我帶來一份新的收穫。以下是我科組課題研究的一些做法和收穫。

1、課前預習研究使學生養成了課前自學的習慣。

全班學生具有自學能力的人數由原來的37%增加到97%,由此可得出結論,半年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成功的,學生也掌握了一整套的課前研究方法。由於我們確定的自學能力培養是建立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一系列方法上的,它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且在實驗過程中也是按照這一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對學生加以訓練的,這就使學生的習慣與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成正比例增長。最終學生不僅養成了良好的課前研究習慣,而且提高了數學學習的能力,從而使我們的實驗達到了目的。

2、課前預習研究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要完成課前預習研究必須先自學書本知識,那麼自學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課前研究就是課前的自學。課前自學的過程是學生自己根據教師佈置的課前預習研究,通過自己努力去回顧舊知識,自學書本新知識去完成課前預習研究的題目,從而自主的去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教師佈置的課前預習研究中的題目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學生在經過多次有目的的自學研究以後,就逐漸掌握了對新知識的一些學習方法,在以後的學習中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而是“有章可循”了。課前預習是學生獨立地接觸新知識,它要伴隨著各種不同的思考,只要長期堅持預習就會逐漸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學能力就會有顯著提高。

3、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學生經過課前自學完成課前預習研究再去上課,本身他自己已經自學了一遍,上課時再學了一遍,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會更明確,學習積極性也會有很大提高。學生經過課前自學,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認識,那麼對新課學習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就更有益於新知識的掌握。大多數人都渴望被別人所認可,學生的這種心理更強烈。經過完成課前預習研究,學生對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為了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聽得就會格外認真,回答問題也會非常積極。經過認證以後,學生自己做出正確答案的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對知識的掌握就會牢固;不太準確的會自覺去修正反思,對新知識的印象就會加深。無論那種情況都會促進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對新知識的掌握就會更快更深。有了教師課前的認真準備為前提,加上學生高昂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效果將大大提高

縱觀我們一年來課堂教學情況的變化,我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規律:隨著學生自學習慣能力的不斷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逐步提高。教師優美動聽的匯入被學生的胸有成竹所代替,教師耐心的啟發誘導被學生的主動出擊所取代,教師生動地講述被學生熱烈的爭辯所覆蓋,學生學得主動,學習效果顯著。

小課題研究總結14

本學期九年級學生面臨著參加一次大型的考試即會考,英語學科將會在他們的總分中佔據很大的分數比例,因此如何在這麼短時期內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該學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所以我們組決定在九年級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分層拔高探索,經過三個多月的實踐看來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我們是將全年級的學生按照英語學科成績進行了分層,將學生按照上期期末考試成績分成了好、中、差三類,對全年級學生進行了整體監控,這個情況是每位授課教師都瞭如指掌的,並且在每一次的階段性考試中都會就其測試成績做一個對比,然後進行及時激勵和針對性的幫助,這一點每位教師都做得很不錯,而且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都處於上升狀態。

其次是各教師對自己班上的學生也進行了比較嚴格的分層,根據基礎不同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分成了三個層次,一個層次是英語尖子生即基礎知識非常紮實,運用能力也很強的學生;一個層次是基礎知識還可以,但是運用能力還不行的學生;還有一個層次是基礎知識都掌握不好的學生。這個分層不單純是看成績,是綜合考慮了學生的成績,單詞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做出的客觀分層,因為這樣的一個分層操作在客觀上不漏掉任何一個有希望提高的學生,非常公平。本學期的複習課堂的設計充分考慮了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情況,對於他們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是不一樣的;對於學生完成的複習題和訓練題也是各有側重,所以學生不存在做作業時無所適從,或者一無所獲了,對於這些學生的評價機制也各不相同,因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再有就是對於分層的學生實行了結對幫扶政策。在班上每個尖子生要幫助兩個中等學生,一箇中等生幫助一個後進生,最初實行起來有些困難,主要是學生覺得自己的時間很寶貴不是很願意,但後來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後進生和中等生的進步表揚時都會大張旗鼓的表揚師傅和徒弟,這樣就改變了這樣的局面,學生們都開始主動積極起來,甚至會自己想出一些好的辦法來幫助後進的同學,這是一種良性循壞,它讓班上百分百的學生都在學習英語,不管成績怎麼樣但都想學好再考好一點,就因為這種精神支撐,班上學習英語的氛圍很濃厚,為課堂的高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年級上又上期期末120分以上只有兩人的直接上升到了20人,這個進步是非常明顯的,也說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

當然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也還存在很多細節上的不足,比如對於學生結對幫扶的激勵措施和對於進步的學生的評價激勵機制等尚待更加完善,我們相信這些探索出來的經驗已經讓我們嚐到了甜頭,我們會繼續努力做得更好的。

小課題研究總結15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落腳點。所以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研究和嘗試。

一、研究活動

作文教學的研究,我們從寫和改兩方面出發進行研究。現在,教材中所需要寫的一般是由要求的作文。過去的做法是當堂佈置,當堂指導,當堂完成。學生沒有充分準備,急得團團轉,寫了又勾,勾了又寫,一節課下來,連個作文開頭還沒寫出來。

我們全組老師坐下來展開討論,如何讓學生作文時既感到輕鬆,又言之有物。大家一致認為,要給學生充分地觀察、走訪、查閱的機會,並且交稿時間延長到一週。稿子交上來就萬事大吉了嗎?不,改這一環節不可忽視。怎麼改?大家各抒己見。一致認為首先是自批自改,就是讓學生對自己的初稿進行加工,修改;然後組織互批互改,小組內4名同學輪流交換,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最後全班交流,每組選出一篇優秀作文,在全班宣讀,學生髮表評論,指出優、缺點,以利於進一步修改,實現共享。

當然,在修改前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文題的確認,主題的確認,題材的確認,文章層次的安排等,同時包括對字、詞、標點的修改。

二、研究進展

一學期共有八篇大作文,每次作文教師都相機進行實踐。並且對寫景作文和敘事作文進行重點研究操作。

在寫第一作文時,在真正讓學生寫之前,讓學生去觀察,查閱資料,或去體驗,從物到人仔細觀察,做到心中有數,然後靜下來開始習作,很多學生初稿就很棒。再經過一系列修改,作文就更棒了。

寫人間真情的敘事作文前,先讓學生走訪,也可以查資料或向家長了解相關事例,使學生受到觸動,然後成文。現在全體教師都集中精神探索不同型別作文的指導和修改,探索作文後進生的補救辦法,總結前段經驗,在新學期作文教學中加以落實。

三、研究成果

經過一學期的研究實踐,各位老師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自己寫出了高質量的反思、案例、小故事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