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通用11篇)

來源:才華庫 6.35K

在我們無暇顧及時間時,時間早已匆匆流逝,回眸過去這段時間的成果,一定承載著我們許多的心血和汗水,讓我們好好捋捋,寫一份教學總結吧。你知道領導和老闆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教學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通用11篇)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1

《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它通過擬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語言,巧妙地運用四個“挺—挺”,自然地把種子發芽的三個條件點出來了。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

為了解決學習上的這一難點,我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請小朋友在半個月之前,把蠶豆種子播種在自己的小花盆裡,並把種種子的花盆放在能晒到太陽的地方,又定時的給澆水,請學生每天去觀察。當我上《一粒種子》的這一天,請小朋友帶來種蠶豆的花盆,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一大早學生就議論紛紛:我總沒有給它澆水,我的蠶豆沒有長出來;看他的豆芽葉片真綠,你是怎麼種的?哎呀!她的蠶豆芽鑽出來了,可是現在葉瓣一頂點兒都沒有;又聽見有人在說,我給豆澆的水太多了,淹死了……聽了學生的交流,我搬出了在不同時間播種的蠶豆,請學生觀察每盆豆。並思考為什麼有的學生使蠶豆發芽而有的卻不行呢?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去學習課文。

首先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了以後,你知道了什麼?再讀課文,你又知道了什麼?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到有四處寫種子“把身子挺一挺”。

學生有了一個整體感知之後,再次要求學生去學習課文,就表現出一種主動性了。根據兒童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及最後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又在課堂上就採用了形象生動的貼圖,課文寫一粒種子睡在泥土裡,覺得很暖和,醒過來了。我就貼種子微微睜開眼的圖片,請小朋友找出句子讀一讀,你認為句子中哪幾個詞用得好,為什麼?學生討論後覺得“睡”和“醒”用得好,也講出從暖和一詞看出春天到了,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溫度。這時就指導學生用活潑、輕快的語氣朗讀,感受春天的暖和。而第二自然段寫種子有點渴,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再請學生討論種子在泥土裡發芽需要的水分,是從哪裡來呢?這時就調動學生的想象空間,去尋找符合情理的答案。討論之後明白如(冰雪融化、春雨綿綿、人工澆水┄┄)等使種子覺得舒服,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又指導學生讀出舒服的感覺。從中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水分。接著請四人小組朗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再討論:課文這個自然段寫了誰與誰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和同桌的討論,理解了“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說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說明蚯蚓鬆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最後貼出長出小葉,鑽出地面的圖片,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富有兒童情趣。寫種子發芽出土時的情景,它聽見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在唱歌。教學時,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著“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著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後到講臺前來大合唱,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講臺前是怎樣一種景象。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的場面。正因為種子覺得外面很熱鬧,就又一次地挺一挺鑽出地面。在教學中採用了分角色朗讀對話的方法,讓小朋友做種子、蚯蚓,使學生從旁觀的閱讀者轉換為課文中的“人物”,體驗種子的情感。採用這些方法,使學生進入童話境界,情趣盎然。在逐層理解的基礎上,又回到整體,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條件。在這個階段,我充分利用圖片,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初步掌握了閱讀科學童話的方法。

在課文初步瞭解之後,我再請小朋友講一講,你的種子為什麼能發芽?而你的種子又為什麼不發芽?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原因:我的蠶豆缺少水分;我的蠶豆給我用塑料袋包住了,是缺少空氣了;種子發芽要三個條件,要有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新鮮的空氣,才會長出綠芽。這是篇常識性的課文,因此要重視實踐活動,由於好多學生種豆沒有成功,課後我又佈置作業,要求學生把再一次種豆,記載它的發芽過程。因為實踐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課文,而且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養成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習慣。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2

《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它通過擬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語言,巧妙地運用四個“挺—挺”,自然地把種子發芽的三個條件點出來了。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

一、整體感知課文,理解大概內容

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了以後,你知道了什麼?再讀課文,你又知道了什麼?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到有四處寫種子“把身子挺一挺”。

學生有了一個整體感知之後,再次要求學生去學習課文,就表現出一種主動性了。根據兒童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及最後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抓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在範讀課文時故意把文章中的“挺一挺”詞語讀的響亮一些,這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到四處“挺一挺”。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學生通過朗讀一下就瞭解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四個條件。學生學得很輕鬆,很愉快。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涵。

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課堂上對課文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老師的範讀,指名讀,齊讀,自由讀,同桌合作分角色讀,男女分角色讀,表演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到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體會到了種子發芽後的喜悅。

四、適時的說話練習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學習的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課堂,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課堂開始,我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練習說話,把自己看到的有順序的說出來。在瞭解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時,我讓學生練習用“因為(),所以種子把身子挺一挺”的句式說話。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種子眼前光明的世界裡有些什麼。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3

通過前階段的理論學習以及教學實踐對於國小語文新課改的理念,特點及其指導思想均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在教育教學中以及對新課程理念下的終身學習觀、人才觀、情感道德價值觀的初步理解也有了新的昇華,但在教育教學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困惑,需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探索和研究得到答案。

《一粒種子》一課是篇說明科學知識的童話,先寫春風的吹拂下,地裡的一粒種子甦醒過來,再寫種子與蚯蚓之間關於外面世界的問答,最後種子勇敢地衝破土層,躍出地面,歡快地迎接一個通體光明的世界。同時還說明了種子發芽的條件,合適的溫度、土壤、水、空氣,而在教學中既要重視科學知識及其所體現的科學思維方法,又要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小種子的那種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嚮往之情。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尊重、交流、互動便顯得極為重要。

課後總結,孩子也是種子,學好頑強向陽的種子精神,使學生想象成長的童話世界。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4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用各種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擺、粘貼出圖形的方法,進行造型創作。情感目標上是感受拼圖創作的樂趣,增強對美術的熱愛,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能力目標則是提高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設計、創作的能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教學重點:在學會製作植物籽粒拼圖的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教學難點:製作一幅與眾不同、有創意的植物籽粒拼貼畫。

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整個課堂氛圍也不錯,由開始的歌曲匯入到引出課題一粒種子都非常的自然,學生充滿了好奇,一步步的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整個教學過程中發現課前的準備真的很重要,首先學生用什麼膠水來貼上很重要,膠水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作品呈現的效果。然而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例如,我這節課上,不僅僅要製作好各種圖形的種子貼上畫作品,還得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和視訊。為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知道各種種子的名稱,顏色,形狀等等。這樣才能使課堂程序順利的開展下去。

其次就是課堂的教學過程,一節課下來發現學生創作的時間不夠,一個是學生的基礎可能不是很穩固,還有就是我提供的圖片資料還有製作方法不夠豐富,要儘量找出一些最簡易又出效果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在掌握重點難點的同時又能很好的把自己的創意表現在作品上。而且在知識內容的設計上要有層次,不能一下子講很多,尤其是優秀作品欣賞的時候不能每一幅作品都由老師講解,可以選擇性的講,其他的讓學生自己來分析,能加強學生的探索能力。學生創作以小組為單位能加強他們的團結合作能力,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問題,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活動中來,只是在一旁觀看,這樣就不能提高他的動手能力,所以也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中引領他們慢慢加入到小組活動中來,體會美術製作的樂趣。因為沒有把握好時間的分佈,所以最後作業點評學生互評的時間很短,不能體現評價的效果。

以上所述是個人的一點心得體會,不管是幾年級的美術教學,美術教學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但是在美術教學中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現在也只是一個開始,我還將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多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爭取能做的更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上一堂堂精彩的美術課。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5

《一粒種子》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課文,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學起來比較枯燥。因此,實踐活動顯得特別重要,所以,我課前就讓孩子做做實驗,課後也佈置相應的觀察作業。讓孩子們把一粒種子種在花盆裡,觀察它的發芽過程,可以適當的請爸爸媽媽幫忙。這樣一來,不僅幫助孩子理解生硬的科學文,而且極大地培養了孩子的科學興趣,養成通過科學實驗來檢驗生活常識的習慣。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文字的特點,既要講究科學性,使學生獲得植物生長的知識,又要根據童話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以讀代講,體現低年級的課標要求。除此之外,還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進行說的訓練。文中有兩副插圖,教師要充分利用起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整堂課我都被孩子們的求知深深打動了,但是還是有不少遺憾,識字教學比較單一,學生主動性不強,主要都是老師在講,下次嘗試讓孩子來說,我來聽。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6

《一粒種子》是語文A版教材中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向學生介紹了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四個條件,即溫度、雨水、鬆軟的土壤、空氣。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認識課文中的會認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課堂上,我根據孩子們好奇、活潑的特點,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體會到了種子在發芽過程中的驚喜和興奮。首先,我利用孩子們熟悉的歌曲《小雨沙沙》和課文插圖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課文,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接著我範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我讓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挺一挺”來理解課文,瞭解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最後我鼓勵學生拓展思維,想象種子發芽後所看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這樣學生體會到了種子出土後的興奮。課後,我對本堂的教學進行了反思。

一、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伊始,我很大方的演唱了學生熟悉的歌曲《小雨沙沙》,讓學生說出歌曲中唱了誰想幹什麼?學生一下子就聽明白了歌曲中是唱的是種子要出土,要發芽的事。我還讓學生和老師一起演唱,學生可高興了。緊接著我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說話,這樣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了課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我還創設了很好的過渡語也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二、抓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在範讀課文時故意把文章中的“挺一挺”詞語讀的響亮一些,這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到四處“挺一挺”。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學生通過朗讀一下就瞭解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四個條件。學生學得很輕鬆,很愉快。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涵。

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課堂上對課文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老師的範讀,指名讀,齊讀,自由讀,同桌合作分角色讀,男女分角色讀,表演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到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體會到了種子發芽後的喜悅。

四、適時的說話練習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學習的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課堂,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課堂開始,我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練習說話,把自己看到的有順序的說出來。在瞭解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時,我讓學生練習用“因為(),所以種子把身子挺一挺”的句式說話。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種子眼前光明的世界裡有些什麼。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五、及時進行思想教育教會學生懂禮儀。

文章中蚯蚓的出現是一個幫助他人的很好典型。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說說蚯蚓表現怎樣?你想對他說些什麼?想向他學些什麼?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和他人說話要有禮貌。

課堂上,我看到了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個個就像是盛開的花朵,我知道孩子們這節課有收穫。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7

《一粒種子》是一片有趣的課文,通過種子和蚯蚓的對話,感受到種子的生長過程。

成功之處:

1、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當作課堂最為重要的資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激勵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一說,種子鑽出地面後,他會看到些什麼呢?課堂上這一環節是最出彩的,學生們興致頗濃。凡是敢於舉手說一說的同學,我就用粘紙、書籤等獎品鼓勵他們,其目的在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課時,我沒料到有些沒被請到說一說的同學要求我再給他們提供一次機會,他們一定會有更出色的表現。此時此刻,我感動極了,我想這個教學環節設計對了,真正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師生互動,平等民主。

課堂上,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作為教師,必須轉換角色,學會與學生合作。這節課中,我參與學生的學習,師生間相互傳遞資訊,溝通想法。

2、重視朗讀訓練。

讀書活動其實也是學生體驗情感的活動。而有情感體驗的讀書活動,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範讀有關文中的語句,實際效果很不錯。我能感受到自己動情的朗讀已打動了所有學生,為他們後面的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享受到了讀的樂趣。

3、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

課堂上,我努力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質疑問難的習慣,養成探根求源的意識。因為我尊重學生的想法與看法,且鼓勵其提問的積極性,學生才得以暢所欲言,雖然學生的有些問題是我備課時所沒有料想到的,但我覺得學生能提出一個問題或發表一種見解,哪怕是錯誤的,都是難能可貴的,這比我告訴他一個真理更重要,更有價值。

不足之處:

識字教學環節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不適合自學,從實際效果看並不好,畢竟學生年紀還比較小,自學能力還成熟。上課時教師應運用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的方法來教學生字,相信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8

《一粒種子》是一篇說明科學知識的童話,先寫在春風的吹拂下,地裡的一粒種子甦醒過來;再寫種子與蚯蚓之間關於外面世界的問答;最後,種子終於勇敢地衝破土層,迎接一個光明的世界。同時還說明了種子發芽的條件。在教學中,我既重視實學知識及其所體現的科學思維方法,又讓學生感受到種子的那種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嚮往之情。

教學時,由於學生課前有預習,正用優美的聲音朗讀著短文,突然,有一個孩子舉起了小手:“種子從哪兒喝著水的?”突然的提問,我不禁覺得有點好笑,這麼簡單的問題也值得提出。但是按照新課改的理念,我養成了不包辦代替的習慣。我的學生們亦是立即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並且很快有了以下的答案:“是有人給它澆的水”、“是下的春雨為種子提供了水”。好精妙的解釋啊!在這不經意間的問答中,孩子渴望真知的心靈一下子被喚醒了,一種感受美的情感薰陶在這一刻被點燃。本想繼續進行的我,這時發現又有孩子舉起了小手:“我對第一個答案有疑問,我們不知道種子在哪,怎樣給它澆水?”“如果是自己種下的種子,就可以為它澆水了。”又是一個精彩的迴應。當朗讀到“種子聽見外面很熱鬧,連忙說:“啊,我要趕快出去!”一句時,又有一個學生舉起了小手,如果是以前,我為了不影響我的上課思路,我會示意他放下手,課後再說。可現在,我毫不猶豫地請他說了自己的想法。他說:“看到種子現在的情況,好像是一個人在坐監牢,坐了很長時間,想要衝出去一樣。“那一刻,我一點也不為我讓他回答問題,可能會拖延課程進行時間的決定而遺憾。相反我卻感到慶幸,我沒有抹殺一個孩子的想像力,我想其他的學生也會非常受益的。

這堂課在學生們的感情朗讀中結束了,可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作為一名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來說,教學已不是原來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要把學生當作一個主體來看待,認識到師生雙方都是彼此關係的創造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這種師生互教互學的過程中,突現學生的價值,把課堂學習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使學生向學、樂學、愛學。從而真正發揮學生的生命力和主體性,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讓我們的課堂大放異彩。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9

《一粒種子》是人教版四年級音樂第一學期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一粒種子》是一首二聲部學唱歌曲,共2課時,本次為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學唱歌曲《一粒種子》並創編表演唱。教學圍繞一聲部歌曲學唱而展開,在設計中加入部分美術元素,學生在學唱歌曲的同時,體會6|8拍強、弱、弱、次強、弱、弱的節奏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種子不畏困難、百折不饒的奮鬥精神。

音樂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審美教育,它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促進學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成長。音樂教學一直在不斷改革,都是為了學生、學校、社會等能夠充分肯定音樂的美育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經過對本次課的反思,我覺得我在以下方面還需要繼續學習和提高。

一、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

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教學的首要目標,精彩的課堂教學建立在良好的課堂紀律和氛圍之上,否則,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是紙上談兵。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於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作為一名教師,如何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經過反思,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自己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思想意識。音樂課不同於語文課、數學課,不能按語文課、數學課的課堂標準來要求音樂課。新課標淡化了音樂知識結構體系,強調音樂實踐、創造。音樂課堂需要一種活躍的氛圍,因此,音樂課堂上需要同學們積極參與、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的開口歌唱。但是這種活躍不代表雜亂,音樂課堂應該是散而不亂。

其次,豐富課堂內容。經過我個人觀察總結,我覺得與音樂相比,國小生更親睞於美術課堂中自己動手畫畫,這可能是因為音樂需要掌握樂理知識、樂感,而這些相對枯燥,相對音樂課在組織教學方面難度更大。這就需要豐富課堂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豐富課堂內容。在教學中適當加入美術元素,做到美術與音樂的有機結合,一些好的音像資料(視訊、圖片、音樂等)對我們的課堂起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最後,多向其它教師學習。針對藝術課堂如果老師過於嚴厲,課堂就會沉悶而又死板;如果老師過於寬容,課堂便成了菜市場。把握嚴厲與寬容的度很重要,我應該多向有經驗的科任老師學習,借鑑別人有效的方法融進自己的課堂。

二、掌握課堂節奏

如何使課堂節奏恰到好處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課堂節奏必須符合教材實際、課堂節奏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是調節課堂節奏的指揮者。應該結合課堂內容和學生的情緒來調整自己的語言、行為,通過各種形式手段,使教學內容、學生思維活動、教師的理解傳達三者統一步調一致。

教學中,強調對教學過程中時間的有效控制和靈活調節,教學內容有難有易,有重點與非重點,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節奏時,宜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忌平均用力,這就要求我們將內容安排得錯落有致,時間和分配大體要適當。本次《一粒種子》的教學沒有完全的突出教學重點,犯了平均用力的錯誤;教學內容包括讓學生畫畫、節奏特點的掌握、學唱歌曲、創編舞蹈等,內容安排不夠恰當。用羅老師的話總結,整個教學像是四面開花,卻沒有一朵花開放成功。課堂教學“起承轉合”的每一細節,都應縝密思考,精心設計,使構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體,銜接有序,融洽統一,以構成整體節奏的和諧美,猶如一首樂曲不可亂彈,教師在講臺上,猶如樂隊指揮,要用心調動每一種樂器,演奏出節奏和諧,旋律優美的樂曲,讓學生在身心愉悅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三、完善教學方法

今天和羅老師談論到“怎樣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愛的藝術教師”這個話題,羅老師直言不諱的告訴我不能一味的去討好學生,應該從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方面下功夫,讓自己的音樂課每次都能是一次快樂的旅行或者放鬆,孩子們慢慢的就會被你吸引從而喜歡你。我完全贊同羅老師的觀點。教學方法靈活正確運用,針對不同的課堂或者不同的學生,我們需要考慮用什麼教學方法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有教授法、談論法、教唱法、聆聽法、演示法、探究法、練習法、陶冶法等,我們必須對每一種教學方法紮實掌握,熟悉每種教學方法的要點。只有當我們能把握住每種教學法的精髓時,我們才能在課堂中游刃有餘的採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中,應採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用音樂方式進行自我表現。學生在寬鬆的氣氛中自由的參與,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提高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在課堂中,我們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四、充分利用教學裝置

基本每個教室都已安裝多媒體裝置,充分利用教學裝置,把圖片、音樂、視訊等內容安排進課堂。音樂教學不能再是傳統的學習觀,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入手。而這些多學科的有機融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一粒種子》課堂設計中,我安排學生用畫筆把種子的生長過程描繪出來。課後,在羅煒老師的點評中得知這是不討巧的教學設計,也不是藝術課程理念的體現。羅煒老師提出播放種子生長過程的視訊,或者通過圖片展現種子生長的過程,這樣就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多媒體技術可以使看不見摸不著的音樂變得更加具體形象,具有營造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合理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讓我們的音樂課堂更加精彩。

五、對學生的心理把握要到位

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了更成熟的行為和習慣,思想活躍,追求自由。我們必須在瞭解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設計教學,精心備課,使我們的教學緊緊圍繞學生的需要出發,儘量貼近他們的生活。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善於發現學生的需要,掌握他們的心理,催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新意識,創造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是師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要有心靈的溝通和精神的交融。

通過以上反思,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我的教學執行力與新教材要求的新理念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我不能夠把這種新理念完整的呈現在我的課堂;個人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在教學方法上還有待提高與改善。教育總是在發展中循序漸進,經驗來自於實踐,但願我能在積極探索中領會教育的真諦,在不斷努力中收穫更多。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10

第8課《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既要講究科學性,使學生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又要注意不能上成常識課,要根據童話的特點,抓住課文中四個“挺一挺”,以及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和最後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所以在今天的課堂上,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學習這一課,課文有四處寫到“把身子挺一挺”,這種擬人化的語言,含而不露,生動有趣,使課文充滿了活潑的童趣。

我把板書精心設計了一下,按照課文內容的順序逐步演示,以線條表示地面,在地下展開種子發芽的樣子,表現每一個“挺一挺”是種子發芽的環節,在環節下面分別指出所需的條件,最後鑽出地面,既直觀又概括了課文內容,學生也歸納出種子生長所需要的條件。

在學習“熱鬧”一詞時,我通過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還可以通過課文中的排比句“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教學理解,掌握“熱鬧”。

教學時,教師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著“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著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後一起大合唱,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現在是怎樣一種景象。

用書上的話說一說,使學生初步認識了排比句的特點,又讓學生用“熱鬧”造句,學生造出來的句子比較具體。“教室裡可熱鬧了,有些同學學春風唱歌,有些同學學泉水唱歌,有些同學學著小鳥唱歌。”這樣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一詞,認識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練習。

一粒種子課文教學總結11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朗讀感悟進行識字、閱讀、寫字、口語交際……注重運用了以下幾方面設計理念及教學方法:

一、致力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良好導師,因而我以引導、組織、參與者身份走入學生當中,通過創設情境、藉助現代教學手段、發獎勵卡、言語激勵、師生評議,使學生在寬鬆、和諧、民主氣氛中興致盎然地活動。

二、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

如:在初讀課文教學環節中,為了幫助學困生更準、更快地識字而且讀通順課文,安排同桌共用一本書讀,使優生與學困生互動,積極發揮其“一幫一”的作用,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自主識字的效果好。

又如:在自主寫字教學環節中,學生自己練寫時,先在自己的生字本上認真寫兩遍,再同桌互換本子寫兩遍,可激發學生髮揮榜樣表率作用,自主地探究寫好字的方法並教給別人,學生因此會逐漸養成寫好字的良好習慣。

三、在分層次、多形式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如:為了幫助學生較快地識字,初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分部分讀,給學困生搭好識字臺階,學生較快地認識了12個要認識的字;最後,全班齊讀最後一部分,漸進地渲染了朗讀的氣氛,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再如:由於農村學生的語感培養較困難,所以在朗讀感悟中,我先讓學生自己談讀中的感受,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同時說說為什麼喜歡它,在此基礎上,切入重點指導讀“挺一挺”的句子,學生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較好地領略了文章的語言美和其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在本課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能自主學習,但是,他們語感基礎薄弱、語言較為貧乏。今後,在教學中需要繼續將學習語文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拓寬農村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空間,使其在口語交際中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