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平臺建設論文

來源:才華庫 2.84W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它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校風。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能給師生創造一個有形而莊重的心理“磁場”,能在無形中統攝全體師生的靈魂,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魅力,一部無聲的教科書。下面小編一起來欣賞這校園文化建設論文吧.

校園文化平臺建設論文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摘 要:通過校內“愛”主題教育、三大愛心教育實踐平臺的搭建、拓展校外愛心教育基地,在實踐過程中牢固構築了“愛”的文化土壤,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正能量,學生學會了愛,學會了感恩

關鍵詞:愛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

高校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優化大學的育人環境,提升高校的文化品味,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30多年的建設中,一直非常注重校園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教育,注重學生“愛”品質的錘鍊,“愛”的氛圍在學院愈趨愈濃,愛心教育平臺如“黨員一對一幫扶、愛心傳承基金會、壹援基金會”已搭建,在平臺建設中已經輻射出“愛”文化教育的思政價值,“愛校如家、愛崗敬業、愛生如子、愛人如己”的愛的理念深入人心,“愛”文化已打造成為校園的特色文化。

1 建設目標與思路

校園“愛”文化建設主要培養懂“愛”的師生:愛祖國、愛社會、愛父母、愛朋友、師生互愛;師生之間通過具體行動來實踐自己的愛心,營造愛心洋溢的校園風尚。為達到建設目標,通過“愛國孝親、尊師敬友”主題系列活動,促使師生養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心他人”的思維習慣;通過搭建“教師黨員一對一幫扶貧困生”、“愛心傳承基金會”、“壹援基金會”等平臺,傳播師生間、生生間愛的正能量;通過開展校外“愛心教育基地”,培育學生情繫湖南、情繫“三區一縣”的家鄉情懷。

2 建設內容

2.1 推行“愛國孝親、尊師敬友”主題活動,教導學生愛祖國、愛父母、愛老師、愛朋友

主要開展的活動有:利用建黨、建國週年慶典等重大節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教育活動、“我愛我的祖國”演講比賽;“孝親”榜樣學習活動、“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尊師敬友”主題教育活動,通過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栩栩如生的活動中接受薰陶與洗禮,營造崇尚“愛國孝親、尊師敬友”傳統美德的良好風尚。

2.2 搭建校內愛心實踐平臺,引導學生扶弱助貧、愛心奉獻

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已搭建了“教師一對一幫扶貧困生、愛心傳承基金會、壹援基金會”三大愛心平臺,通過三大愛心實踐平臺,弘揚“人道、博愛、奉獻”公益理念,傳播愛的文化,建設愛心充溢、溫情暖暖的'理工校園。

(1)“教師一對一幫扶貧困生”工程。

“教師一對一幫扶貧困生”工程是指倡導、號召全院每名教師與一名貧困學生結成對子,從經濟上、學業上、精神上、心理上進行“一對一”的幫助。它提倡“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老師一對一幫助貧困生,彰顯老師關心、關愛學生的情懷,溫暖學生的心靈,讓貧困生在學院更順利、更健康地學習與生活,營造濃郁的師生情。

具體運作模式是由院工會牽頭組織、實施、落實,各部門積極配合。

結對方式上,首先由各系部摸底確定需要幫扶的貧困學生資訊,建立貧困生資訊庫,或由教師進行選擇幫扶物件,或指定教師幫扶物件,最終建立“教師一對一幫扶貧困生”的幫扶檔案。

(2)“愛心傳承”工程。

“愛心傳承”活動是在畢業生離開母校之際,承諾在畢業參加工作後將自己工資的一部分資助給母校的特困生。通過組織“愛心承諾”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誠信教育,關注、關愛貧困生,營造畢業生文明、有序的離校氛圍,展示我院畢業生“情繫母校、心繫特困、樂於奉獻”的良好精神風貌。

具體組織落實是由由院團委牽頭,各系部具體落實。各系要成立畢業生“愛心傳承”活動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組長由系部學生工作負責人擔任,主要負責本系“愛心承諾”活動的組織、宣傳、發動、彙總統計等工作。各系在畢業生離校之前(5~6月),召開本系畢業生大會,會上應嚮應屆畢業生介紹“愛心傳承”活動的基本情況,讓每位畢業生了解“愛心傳承”活動的意義、目的及其他相關內容,大力倡導“愛心承諾”,輔導員負責與學生簽定“愛心承諾”協議。其踐諾方式:畢業生畢業後,根據自己的畢業前的愛心承諾,將一定金額匯入到學院“愛心傳承”專用賬號,並註明踐諾者相關資訊,包括原就讀院系、班級和現工作電位、聯絡電話,工作組收到款項後第一時間告知踐諾者,並向踐諾者及其工作單位分別寄送“愛心承諾”收據和“愛心傳承”證書。愛心承諾款採用“踐諾多少,使用多少”和“誰(學生)踐諾誰(系部)使用”的原則,承諾和踐諾情況將與愛心獎學金的評選、各類資困助學金的名額數量掛鉤。工作組每年統計各系畢業生愛心踐諾款,學院以適當的比例注入資金,提取困難補助費,納入系學生的愛心承諾款,按照學院資助評審標準以愛心獎學金、困難資助的形式資助相應系的經濟困難的學生。

(3)“壹援基金會”工程。

“壹援基金會”是學生志願者發起的,在全院師生中推廣每人每月節約1元錢,資助關愛貧困生而建立的。該基金會弘揚“博愛與人道”的公益理念,關心貧困生,關愛殘疾學子,彼此關懷,傳播公益文化,構建友愛、和諧的校園。

具體組織實施是由“壹援基金會”委員會牽頭負責。委員會由團委負責人、團委專幹、學生代表組成。其管理模式:院團委→理事會→基金會調查組→學院各班負責人,資金來源主要是在校師生,同時接受社會人士、團體、企業的援助。援助物件為在校特困生和本人或家庭遭遇變故或意外的學生。

2.3 拓展校外“愛心教育基地”,倡導學生愛社會、愛家鄉、愛群眾

校外“愛心教育基地”是引導組織學生積極開展服務湖南“三區一縣”(“長株潭”兩型示範區、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示範區、攸縣)、服務周邊社群發展的系列社會實踐活動而建立的愛心平臺,服務實踐內容包括法律宣講、專業服務、文藝匯演、基層調研、關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行動等,通過搭建“愛心教育基地”,為學生提供素質拓展與愛心志願服務的平臺,培育學生情繫湖南濃厚感情和服務家鄉發展的社會責任感。

3 建設效果

3.1 開闢了新的貧困生資助渠道,貧困生感受到更多的愛

三大愛心平臺的搭建,每年通過愛心款的發放資助一大批貧困生,讓全院學生見證了愛心的傳遞,讓在校貧困生感受到了全院師生的關心與溫暖。

3.2 構建了團結友愛的校園文化,有效促進了和諧校園的建設

三大愛心平臺的搭建,將廣大畢業的校友與在校的學弟學妹緊密聯絡起來,將廣大教職員工與廣大校友緊密聯絡起來,愛心基金會已成為“理工”人的一個愛心站,自然將廣大“理工”人聯絡起來,已形成團結友愛的獨具特色的愛心文化,愛心文化的傳播與輻射,有效促進了和諧理工校園的建設。

3.3 構築了“愛”文化土壤,學生更懂得愛與感恩

通過校內“愛”主題教育、三大愛心教育實踐平臺的搭建、拓展校外愛心教育基地,在實踐過程中牢固構築了“愛”的文化土壤,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正能量,學生學會了愛,學會了感恩。

參考文獻

[1] 張尚志.大學大愛行為文化建設的時代要求與基本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 王德軍.弘揚大愛精神建設大愛文化[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 孫徽.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大愛”精神[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4] 朱麗.藝術教育:學校“和愛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J].江蘇教育研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