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中的教師激勵論文

來源:才華庫 2.32W

一、高校管理中教師激勵的弊端

高校管理中的教師激勵論文

由於目前我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較為陳舊,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滯後於社會其他組織,再加上高校教師群體的特殊性,在教師激勵機制的執行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教師付出與薪酬不成比例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對其社會地位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與其經濟收入有關。如今,高校教師的角色特徵不僅僅表現為傳道、授業、解惑,同時也表現出作為“經濟人”的經濟特徵。換言之,高校教師工作的動機不僅是為了培養優秀的學生,而且也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工資水平與以往相比有了較大提高,但我國高校教師的收入水平還沒有完全體現人力資本價值。近年來,由於高校頻頻擴招,學校的師生比例嚴重失調,許多高校教師在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外,還承擔著對學校和本人而言都很重要的科研任務。但實踐中,教師的收入水平與其期望值之間存在著明顯差距,教師的薪酬不足以體現其人才價值。目前高校教師收入達不到期望值的現狀不僅很難吸引優秀教師留校任教,還會導致高校科研和教學水平的下降。

(二)激勵存在滯後性及短期性

激勵必須講究及時性,時間越短,激勵的效果越好。但我國高校對教師的評價一般都放在學期末,這樣就使教師的良好行為和工作業績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認可,高校教師激勵的效果大打折扣。與此同時,高校對教師的科研速度提出較高要求,要求教師在一定時間內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對完成任務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反之則予以處罰。但原創性學術研究的程序和時間都是無法預料的,這種短期的激勵扼殺了許多原創性工作的進行。

(三)激勵方式單一

就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師激勵而言,大都屬物質激勵,單純地將激勵的重點放在薪酬待遇上,認為只要薪酬待遇高就能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教師也是社會人,既有低層次的物質需求,也有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物質激勵的作用在逐漸弱化,廣大教師更渴望得到尊重和自我價值的體現。因此,在單一的激勵模式下,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抑制,發展受到制約。

(四)職務激勵普遍存在

時至今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學而優則仕”思想仍然有較大的影響,一些高校管理者認為給教師最大的鼓勵就是賦予其一些行政職務,讓他們在授課的同時擁有一定的行政權。這些高校管理者認為這樣不僅能提升教師的地位,同時也能給教師一種壓力或動力。但這種激勵使許多已經立足行政崗位的教師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仕途升遷而非授業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個人和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改進高校管理中教師激勵的建議

在高校管理中進行教師激勵是為了調動廣大教師學習、工作和參加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智力和體力。高校管理者要堅持教師激勵的目標,在實施教師激勵專案時應實事求是,聯絡教師的實際情況,做到不高估、不亂評、不武斷,充分落實“以人為本”理念。具體而言,高校管理中的教師激勵要做到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統一,充分發揮薪酬激勵的主導作用,適當拉開工資差別,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取得良好的激勵效果;根據教師的不同情況設定相應的科研時間,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力,實現教師的最大發展;實現公平激勵與傾斜激勵相統一,注重教師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在實行教師激勵時一定要把握好度,做到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師的正當需求,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