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校應用型軟體人才培養的探索論文

來源:才華庫 2.85W

摘要:計算機應用型軟體人才的培養要面向市場、面向應用。為此,應準確定位培養目標,科學合理設定課程,不斷改革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加強實驗室與實驗基地建設,並對評價方式進行改革。

關於高校應用型軟體人才培養的探索論文

關鍵詞:高校應用型軟體人才;培養

一、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

計算機應用型軟體人才的培養要面向市場、面向應用,培養的人才應具備基礎理論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

目前,國內高校的計算機教學體系通識化,目的是為了彌補專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多數的二、三線高校都在效仿國內幾所知名高校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生澀”,偏向於科研型,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特色,更缺少職業化個性,加之地域、學校層次、生源等方面的差別,導致大多數二、二線高校培養的學生不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筆者認為,應用型軟體人才的培養目標應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見表1)。知識在培養目標中處於基礎地位,而能力和素質位於其上;知識可以轉化為素質和能力;能力對知識具有反作用,能夠促進知識的學習。因此,高校應通過與企業的合作,瞭解最新的業界動態、政策、技術和用人需求等資訊,通過分析這些資訊制訂教學計劃。

應用型軟體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建立以工作室方式為主的虛擬企業,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工程能力,以便於學生工作時能夠快速融入企業團隊,當條件成熟時也可自主創業。

二、科學合理設定課程

1.知識類課程知識類課程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

(1)專業基礎課程

包括軟體設計導論、高階語言程式設計、網頁設計、離散數學、概率與數理統計、作業系統原理與應用、微機原理、Linux程式設計、需求工程、物聯網技術等課程。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較系統地瞭解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提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專業核心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資料結構、JA-VA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演算法設計與分析、資料庫原理與應用、軟體工程概論、UML統一建模、網路基礎、IT專案管理等。這些課程的考核成績若不合格,則會影響學生取得學位。

(3)專業選修課程

專業選修課設有兩個專業方向課程模組:軟體系統構架和軟體測試。對學生的要求是,必須修讀其中一個課程模組。專業選修課程是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設定的課程。

軟體系統構架方向課程包括JavaWeb應用開發、SSH框架開發技術、軟體測試基礎、基於EJB的Web開發、WebSer-vice和SOA架構、J2EE技術整合、Java與中介軟體、高階框架技術實踐等。

軟體測試方向課程包括C++程式設計、J2EE技術整合、Java Web程式設計、軟體測試基礎、SSH框架開發技術、軟體測試工具與應用、國際化軟體測試、高階測試平臺應用、測試技術工程實踐等。

2.實踐類課程

軟體產業具有知識更新快、發展變化快的特點。因此,高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滿足人才市場需求為目標設定實踐課程。

專業實習實訓:第一學年度和第二學年度各一次,時間為6周,計6學分。第一學年度2周,進行軟體企業參觀、軟體行業瞭解和Java程式設計實訓;第二學年度4周,進行Ja-va Web設計的實習實訓。

學年設計:第6學期進行,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指定題目,進行設計,計2學分。

畢業實習實訓:在第7學期和第8學期的前8周進行,完成相應教學模組的實訓實習,並進行相應的學分置換,計4學分。

畢業設計:在第8學期的第8周之後進行,根據在企業實習或實訓的內容撰寫畢業論文,計4學分。

3.素質類課程

為培養優秀的軟體開發人員,使其具有較好的溝通技巧和團隊協作能力,應開設行業素質修養、交流與表達、專案團隊與專案整合管理等課程;為了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和撰寫外語資料的能力以及進行國際化交流的能力,以適應跨國企業的需求,應在大一、大二開設大學英語,大三開設專業英語,大四開設科技外語(如科技日語等)課程。

三、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1.改革教學方式傳統的`授課方式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這對於程式設計類課程而言顯得非常枯燥。為此,我們實施了“講授+實踐”的教學方式:1)由教師講解相關知識點。2)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3)通過對相似的案例的模仿練習鞏固學習成果。4)以軟體工程的思想對學生的分析思路、解決方案進行評價。另外,在最後一個學年我們還會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專業知識與生產實際結合起來,實現在學期間與企業、與崗位的零距離接觸,使學生樹立牢固的職業理想,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練就過硬的職業技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2.改革教學手段

為了適應應用型軟體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們改革了教學手段。具體措施如下:1)開展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從而給學生多方位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在互動的環境中獲取知識。2)實施雙語教學,即教材講授、課件和考試都使用英語,而教師在講授時則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確定英語教學所佔的比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和聽力水平。3)實施機房教學,即將學生的上課地點由傳統的教室移至機房,並實施小班化教學,確保一人一機,使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能關注到每個學生。同時,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及時驗證老師講授的知識點,通過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動手編寫程式。

四、加強實驗室與實驗基地的建設

1.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應堅持軟硬體同步建設的原則。首先,應更新硬體裝置,穩步改善實驗和教學的條件,使其更好地發揮實驗實訓功能,為應用型軟體人才的培養提供硬體支援。

其次,程式設計軟體也應及時安裝除錯,機房應隨時開放,滿足師生程式設計和除錯的需求。第三,應進一步對實驗室資源進行整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第四,應利用現有資源增加開放性實驗專案,建設新的開發性實驗室,鼓勵學生“自選專案、自選導師、自主設計、自己動手、自由探索”,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以實際工程專案為背景的專案開發,為學生進行畢業設計創造條件。

2.實習基地建設

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方面,應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建立模擬模擬實習室,使學生在模擬的崗位環境中,在可控狀態下完成實訓課程。模擬教學解決了長期困擾本科教學中生產實習難的問題。由於許多著名的IT企業推出了本企業的IT認證,學校可與IT公司合作建立校內實習基地,由IT公司提供主要裝置和軟體,雙方共同開展圍繞IT公司產品的實習實訓工作。這樣學校可免費使用到先進的軟硬體裝置,比學校獨立購買IT公司產品建立實習實驗室成本要低得多。

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學院已經與科瑞爾斯建立了常年的實習夥伴關係,學生每年兩次去科瑞爾斯實習,在實踐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實踐能力。另外,我院還與東軟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並從企業外聘專職技術講師來授課。由於他們具有豐富的開發經驗,能夠為學生帶來前沿的開發技術。在此基礎上,學院還會在2、4、6、7、8幾個學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實訓,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得到實際操作方面的綜合訓練。

五、改革評價方式

當前大多數高校仍然採用傳統的考試方式,這種考試方式主要是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用分數來衡量學生水平,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能力。因此,應進行評價方式改革。首先,評價主體應多元化,重視自評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評價結果更為客觀公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自我監控能力以及對學習負責任的態度等。在新的評價體系中,學生是主動的自我評價者———通過主動參與評價活動,更清楚地認識自我,促進自我的發展。其次,評價方式應多樣化。對於基礎性程式設計課程(高階語言程式設計、JAVA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等),應通過筆試和機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而且應增加機試所佔比例(筆試30%,機試70%)。對於視覺化的主流開發工具課程,應採取課程設計和專案開發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對於一些綜合設計課程(資料庫原理與應用、UML統一建模、IT專案管理等課程),應對其設計成果進行考核。同時,應加大實踐考核比例。考核時,按照IT專案管理的實際要求,與學生“公司”簽訂“專案合同”,最後按照需求進行驗收,結合傳統考試方式的卷面成績,給出學生在該科目考核中的最終成績。

參考文獻:

[1]張順利,李衛斌.高校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0(7).

[2]王琦.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J].計算機教育,2007(2).

[3]顧可民.計算機專業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遼寧教育研究,2007(10).

[4]柯勝男,黃明和.基於專案驅動的教學研究和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7(7).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