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篇

來源:才華庫 8.14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偏執孤獨的天才,從人盡皆知的梵高,到本書主角的原型高更,人們談起他們的時候除了他們的作品後,總是避免不了提及他們的瘋狂。藝術品的美是一種美,其背後的故事,也是另一種藝術吧。

在《月亮與六便士》的熱門書評裡,除了劉瑜的那一篇外,還有一篇寫於20xx年,作者那時候在上海當程式設計師,攢了十幾萬塊,決定辭職用兩年的時間去一窺自己的夢想,寫一本書。“我撿夠了六便士,現在想看看月亮。”他是這樣寫的。距今已經6年過去,我和很多人一樣好奇寫書的結果,但點進作者的主頁,發現他的賬號已經被登出。有人在那篇書評下留言,說作者的書的確出了,但評價一般。雖然不知道真正的結局如何,不知道作者是重回為六便士埋頭生活的日子,還是繼續追尋著月光,但那篇書評為《月亮與六便士》留下了一個神祕的註腳,或者可以算是書裡的虛擬故事無意中漫延出了一角到現實中,也或者是現實小心翼翼地往書中探了探頭窺望了一下。

讀過這本書的人,或者根本沒有聽說過這本書的人,大多數都有想放棄一起去追求夢想的時刻吧。極端的便好像斯特里克蘭德,如同惡靈附身,可以拋妻棄子不吃不喝,卻必須要畫畫,現實一點的就是書評的作者,放手一搏但還是保留了退路,給自己一個犯錯的機會。平凡人如我,能做到後者都需要很大的勇氣,更多的時候只是做做白日夢,把“夢想”變成“消遣”、“興趣”。

看完《月亮與六便士》後我在思考,斯特里克蘭德的作品最後有沒有被大眾認可,有沒有售出天價,是不是對故事並沒有太大影響呢。沒錯,他死後的成功為畫家的一生更添了幾分唏噓和悲涼,但斯特里克蘭德從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畫作的評價,當最後一筆落下,畫便成了一個實物,脫離了他的靈魂,再與他無關了。與其說書裡表現繪畫是他的天賦,不如說著重點在表現他的瘋狂。也不知道是他怪異、超前的繪畫天賦促使了他的瘋狂,還是他的瘋狂孕育了他的繪畫。

世上天才不少,瘋子不少,但人們獨愛瘋狂的天才,彷彿異於常人的表現使得這些天才離平凡更遠一點,離神更近一點。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因為讀書會群裡朋友的推薦,讓我很想去了解一下書中的故事,書的名字也讓人充滿好奇。

書上寫著,“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其實,當你看完整本書的時候發現,全書好像沒有一處提到六便士,但又時時刻刻在透露著關於“六便士”的問題。

月亮高高在上,虛無縹緲,六便士看似很不起眼,卻很實在,兩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們埋頭奔波忙碌的同時仍需抬頭仰望月亮,不忘追求夢想,只有這樣生活才更有意義,而大部分人也為了六便士的生活選擇忙碌著。大多數讀完這本書的人,都會在讀後把感悟上升到理想這樣的高度,如同這本書名背後的含義: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的皎潔則象徵著理想與崇高,終究是少數人的專利。

想想現實中的大多數人,包括我們自己,常常被俗事纏身,被紛擾侵害,生來就開始忙碌,忙著長大,忙著工作,忙著交友,忙著遇見愛人……到死才會開始安寧。為名為利,為世俗的眼光,卻很少為了自己那份熱愛。總是會說有遺憾,總是不滿意自己現有的生活,總是會抱怨身邊人身邊事,但很多人還是選擇隨波逐流,極少人會衝破束縛追逐那份想要。之後,那些少數人成了瘋子。

在那些大多數人眼中,他們是笨蛋,為了不可實現的假想放棄原本安逸的生活,他們是怪人,走了一條沒有光亮的路。但為了一番熱愛變成瘋子又有何不可?敢於追求自己的想要有什麼錯?並沒有後悔過,所以才能在死神降臨時是帶著圓滿的心情而閉目。也許有些人生來就與常人不同,他們肩負著神祕使命,他們可以超脫世間一切束縛,有個東西一直在指引他們。其實那是真實的活著。我們該有所包容,因為這條路對他們來說很艱難,但又知足。反而我羨慕這些人。這才是真實的活著。試問,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如此率性的活著呢?所以我們很難像主人公那樣對自己的人生是沒有遺憾的。

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殘酷的,我們在享受這個世界的同時,也揹負了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責任,所以在有了六便士的基礎之上,儘量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才是現實的。為了心中所愛放棄所有,也許我們還是缺乏勇氣的,更何況像主人公那樣的對繪畫如痴如醉的執著以及過程中需要面對的一系列問題,估計也是我們無法面對的。

一句話,做自己吧!適合的借鑑,不適合的就放下,不必糾結。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月亮,代表著一個崇高的追求與理想。六便士,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著一個卑微、平凡弱小的人。

有人跟我說,這本書寫的太悲情,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圓滿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實現了他作為一個畫家的夢,一個平凡卑微的人,已經尋到了他的月亮。一個朝聖者找到了屬於他的天堂,一個靈魂的歸屬地。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話有三句。第一句,作家通曉的是人性,掌握的是人心。第二句,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第三句,上帝的磨盤轉動的很慢,但確磨的很細。

我不知道該如何解讀第一句話,沒有一個人能懂自己,別人又怎麼懂自己,自己又如何能懂得別人。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本書的主人公,一個冷漠、無情、粗鄙、瘋狂,一點都不懂感恩,一個不折不扣的偏執狂。正是因為這種偏執才使他知道自己的追求及夢想,一個為了自己的夢想可以放棄一切的人。

捨棄了所有、扔掉所有阻攔自己的東西,家庭、環境、世俗的眼光。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這是艾塔對思特里克蘭德所說的話,接受艾塔是為了什麼,開啟愛情的心扉、是性還是一個可以安心繪畫的環境。我一直也沒有想通,這些都是他所不需要的東西,這些都是可以阻擋他腳步的東西,艾塔選擇他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因為愛情另一個可以說是血統、一個白人的血統。艾塔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更多感受的是愛,當思特里克蘭德要趕走艾塔的時候也是看不見一個自私、冷漠的偏執狂,這也是因為愛吧。

記得一部電視劇裡有這樣一句臺詞:“愛情的道路上永遠有一個人是一個人在追,另一個人在跑”。荷蘭畫家妻子更多的是激情,當激情過後的空虛是無法填補的。現實生活中的感情大多也是結束,當所有的激情都已消退,沒有了熱戀期喋喋不休的話語和甜言蜜語,唯有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雙方都會產生一種幻覺,對方不愛自己了或者曾經我愛的那個人已經漸行漸遠。愛與被愛都會變得平淡,我們只是缺少艾塔“獻身”的精神,你若不離我便不棄,愛是一份執行,一份信任,一種忘我的幸福。上帝的磨盤轉的很慢,但確磨的很細。時間是最好的磨盤,磨光了我們的稜角、磨平了我們的夢想。把我們磨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誰又能活的明白,有幾個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有幾個人肯為曾經的夢想放下一切多餘的包袱?不是上帝的磨盤磨平了我們,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磨平。生活並不能壓彎我們的腰,只是我們選擇向生活低頭。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名字起的有趣,乍一聽上去好像是一個“夢想與現實”的故事,或者說“月亮與六便士”的抉擇,但呈現遠不止於此。其實這書名只是一個偶然,卻不偶然的反映出了讀者們往往存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煩惱。書中主人公走了一條為夢想近乎瘋魔的極端之路,我們或許對他的自私絕情深惡痛絕,也因他的執著堅持感慨萬千。然而人性是多面的,世界也並不是非黑即白,若要去給他那種偏激但決絕的執念直接下一個對錯或優劣的定語,似乎還有點複雜。

書中節選:

“我內心渴望過上更為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做出改變,我指的是那種無法預知的改變和刺激,我便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巒和凶險莫測的海灘。”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裡,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這是我在《月亮與六便士》裡感觸很深的兩句話。

對於主人公斯特克利蘭,他選擇為了理想拋棄一切,但他不是因為覺得理想多麼崇高和白月光,而是因為他只知道那是他最想要的。對於被主人公害慘了的施特洛夫,他選擇無私奉獻以至於家破人亡,他無條件的愛妻子只要妻子快樂寧可自己離開,我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他最想要的。

也許對於我們來說,無論是選擇理想還是現實,如果是最想要的,便不懼艱險負重攀登的朝著那個方向前進就好。至於對錯與否,是不是無愧於心能不能不欺暗室,就需要自己去思考了。

其實理想和現實,追求和物質,他們之間並沒有壁壘。心中要有理想,眼中要知現實,雖然矛盾不可避免,但程度需要把握,比重可以分清。如果理想如月亮掛在的天空,想著它才能踏實入睡不會恐慌,六便士則是自食其力的第一步,腳踏實地才能積攢更多接近月亮的勇氣。理想固然美好也不需要別人的理解,而直面現實從而能支援和反哺理想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本書讀上去不似一本典型的小說,因為作者用第一人稱來講述,讓人覺得主人公就如作者身邊存在的人一樣真實。

外國小說裡的人物名字總是較長,因翻譯的關係有時候會讀得不順暢。還好本書人物較少,關係不復雜,開頭的五六章堅持過去後就變得順暢了。月亮與六便士,作者其實沒有推薦怎樣更好,而只是寫了一個故事讓讀者自己去想,愛與人性。

走在滿地六便士的路上,你卻抬頭看的是月亮,會感覺到不一樣的滿足和幸福吧。要腳踏實地,但不要去在乎地上那些東西,因為理想才會讓人越飛越高。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普通甚至平淡的生活不僅存在於小說中,而且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並非如此。雖然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跑船一直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孤獨,寂寞總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伴隨著寂寞是無聊的。這種感覺是週期性的,當你到達時顯然有很多時間,但你不想做任何事情。

儘管船上的工作存在許多缺點,但事情是人為的。你怎麼想,那你的業餘時間將如何生活?玩紙牌,下棋,唱歌等都是船上常見的娛樂活動。我不喜歡打牌,我也不喜歡玩遊戲。唯一的愛好是吹口琴而不是吹得好,但沒有什麼害羞。而不是說我喜歡演奏口琴,不如說我想重新獲得我的愛好和愛好,因為我的學習很重。同時,這也是一個消磨時間,驅走寂寞的好方法。

房間是我的私人空間,移動海景房,我不需要支付抵押貸款,支付水電費...購買食物和廚師等,並給它大廚。床是我自己的世界,雖然還有一點點,但我怎麼能幸福!只是翻滾,剛從床上滾下來,它有點疼。如果你與世隔絕,你必須付出代價。從移動海景房,您可以看到壯觀的日出或日落,或者像鏡子或巨浪一樣的海平面,以及雷鳴般的和不斷變化的天氣場景。如果你在甲板上幸運,你可以看到可愛,敏捷的海豚,甚至巨大的鯨魚。

一切都有兩面性。如果你無法改變它,最好找到一種適應方式。當你沿著匝道走下去並踏上回家的路程時,你會發現,你每天過的平凡生活比努力工作更加快樂和悲傷。

誰能想到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誰擁有穩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突然有一天他會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多年放棄自己的生活去巴黎?每個人都認為他因為新的愛而放棄了他現在的生活,但事實是他來巴黎只是為了追求他的理想 - 繪畫。然後開始了另一種幸福生活,伴隨著痛苦的生活。他一定發現他堅持某個時刻,一個晚上,並且總是追求他真正想要的東西,而埋藏在他心底的童年理想應該是他的一生。

我的朋友們,生活是一步一步,平淡無奇,他們再也不能給我帶來驚喜了,當我遇到他們時,我知道,他們會說:同樣的;甚至,甚至他們的愛情,卑鄙和無聊。我們就像一輛從末端到終點返回的電車,甚至可以計算出乘客的數量。生活安排得那麼好,我不禁驚慌失措。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故事講的是一個一心追求藝術的畫家,斯特里蘭德,他原本是名股票經紀人,有著美滿的家庭,在外人眼裡他是個成功者,但對他而言其實不然。於是離家出為了追求她心中的藝術、夢想,儘管他過的非常不好,最後病死在山林小屋中,但他也無怨無悔。

第一次看這個故事時,我感覺非常荒唐,無法理解主人公拋棄美好富足的生活,妻子與兒子,僅僅為了去實現兒時夢想去當一個畫家。但在我第二次翻閱的時候,我漸漸理解了斯特里蘭德的想法,正如書中的他所說“男人的靈魂在宇宙最遙遠的地方遨遊,女人卻想把他禁錮在家庭收支多賬薄裡”。如果說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做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事,生活在最喜愛的環境裡,寧靜淡泊、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大多數的人不一樣的行為,就被定義為非正常人嗎?藝術沒有定義,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每個人的生活。滿地都是六便士的時代,只有他看見了月亮。那個理想、浪漫、純潔而無暇的月亮。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是賺很多很多的錢嗎?我想應該不是!生活的意義大概是為了追逐心中的夢想,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吧!哪怕頭破血流,也只為了成就最真實的自己。

高曉鬆說:“誰都有苟且的時候,當我們低下頭去撿六便士的時候,也不要忘了抬頭去看看天上的月亮”。

我常常思考自己以後該追求怎樣的生活方式,小時候喜歡月亮,現在喜歡六便士,常常在兩者中矛盾,但是現在月亮與六便士我都要,普通的生活與理想可以相容,我努力工學習努力工作,依然阻擋不了我認識新的朋友新的事物,閒暇時光我仍然可以追求我的月亮。

對於理想和現實的博弈戰,永遠難做辯駁,因為你我三觀不同,價值觀互異。但無論你我選擇哪條路,既已選擇,那就頭也不回地、堅定地走下去。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容易被他人的光芒閃暈、被生活的日常擊昏,忘記了心中的理想,那個屬於自己的月亮,這是可悲的,我不希望在某天夜晚枕在枕頭上思考生活時,對現狀感到恍惚,對未來感到迷茫,而後環顧四周,心生悲涼,我要不忘我的月亮,我要在滿是六便士的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尋那個屬於我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這是一本探討夢想的書,講述的是一個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為了實現自己年輕時候想要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的夢想,在四十多歲的時候辭掉了工作,拋棄了幸福美滿的家庭,放棄了優裕的物質生活,從倫敦出走巴黎,開啟了他的逐夢之旅。

之後又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在這段時間,他過的窮困潦倒,從風光體面變得衣衫襤褸,過上了流浪漢的生活。他畫了很多的作品,但都沒有得到世人的認可,最終他病逝在了島上。在他逝世之後,他的畫作反而拍賣到了很高的價格,他的才華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雖然他的後半生過的十分的艱苦,但是他卻一點都不後悔當初的出走。他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包括人都十分的沉默甚至是冷漠,但是他周圍的朋友們都很在他有困難時毫不猶豫的伸出援手,這或許是因為他身上的那股子勁感染了周圍的人了吧。雖然他生前貧困交加,碌碌無名,但是他一直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他一直都肯定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最終成為了一個鼎鼎大名的畫家。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多則一百多年,少的也有幾十年,這日子說長不長,說短也沒那麼短。人生的價值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呢?是用之不竭的財富,還是幸福美滿的家庭,還是為理想而奮鬥的活力四射的模樣。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人,有很多人都在工作,但是有多少人所幹的事,所做的事都是自己有興趣的呢?又有多少人為了生計奔波,在日復一日的勞累中丟失了曾經的夢想呢?筷子兄弟在《老男孩》裡這樣唱道: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任歲月風乾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是啊,歲月帶走了那個真正的我們,只留下了為生活奔波的木頭人。

但是,我也在思考一些問題。我在想他這樣做是否值得?他為了曾經的夢想,拋下了一切,傷害了家人和朋友。我想假設一個如果,如果他從二十幾歲就堅定自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的想法,然後立即著手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的話,那結局會不會好很多。

人啊,一定要幹自己喜歡的並且擅長的事,不要等到年華逝去,才去追求你那虛無縹緲的夢想。追求夢想,承擔責任,關愛家人都很重要,不能夠顧此失彼。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貨幣,代表顯示與卑微,月亮是這世上遙不可及的事物,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代表了無數人心中崇高的理想。

這是一本講述關於理想和現實的書,正如書中的毛姆所說,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看抬頭看天。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在人到中年的時候,放棄了穩定體面的工作和溫馨舒適的家庭生活,瘋魔一般地踏上了學畫之路,從衣冠楚楚地證券經紀人開始流浪,而當現在的生活越背離原來安逸的生活環境,他就離自己的理想越近,靈感也不斷湧現。

當然徹底拋棄自己的肉身時,他精神中最有藝術氣質的一面終於通過他留在塔希提小島上的畫凸顯出來。

斯特里克蘭在塔希提島上貧病交加悲慘死去的一幕令人震驚,這和其留下的驚世名作被毀一樣讓人惋惜卻又無奈。

斯特里克蘭的行為讓一般人難以捉摸,彷彿一直有一股冥冥中的力量讓他著了魔般走上作畫之路。

正如作家劉瑜所說“被夢想俘虜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斯特里克蘭的眼中,他的人生價值彷彿就是不顧一切代價,捨棄一切慾望,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無疑是在他自己的人生中綻放了一場盛大的煙火。

在我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感到駭然並且敬畏的。

在結尾處,斯特里克蘭將自己的畫作付之一炬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他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踩著無數追名逐利之人的身軀,打破了一切世俗的枷鎖,身旁彷彿是高高在上的圓月。瞬間感覺到在主人公的面前,自己的一切世俗痕跡原形畢露,在一瞬間自己羞愧難當。

作者毛姆在作品中以第一人稱敘述斯特里克蘭的故事,看到了他因為看清人性的寬容,讓我在羞愧之餘似乎又能找到一絲安慰。也許我無法拋棄手中的便士,單純地仰望著空中的月亮。

但這是一個人的選擇,在我眼中,生活不只是一成不變的活著,也不是不顧一切地追逐心中的理想,也許我們能在兩者中找到一個相對平衡的方向,只要專注於此,付出努力我想便是好的。

當然生活中不能沒有便士,但也不能沒有月亮,沒有月亮的人生終將沉淪於便士的銅臭,我尊敬那些追求便士心懷月亮的人,也同樣對那些追求月亮的人報以祝福。

也許看完這部作品有許多人對於人生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看法,也許在一些人眼中,斯特里克蘭的所作所為是完全自私自利的,不負責任的,也許在另一些人眼裡,斯特里克蘭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崇拜的;我想這些都無可厚非。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月亮與六便士”,聽起來就像一幅驚豔絕倫的畫: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偏偏抬頭看見了月亮。那一瞬間血液的凝固又沸騰,一瞬間彷彿獻上了靈魂,肉體凡胎浮生百態都成了枷鎖。那該是怎樣刻骨銘心的驚豔與永恆,經歷了巫山滄海,滿目所及自此非雲非水。

於是思特里克蘭德拋棄了工作和穩定的生活,拋棄了家庭妻兒,寧願忍受別人的誤會與詆譭,忍受流離飢苦的生活,毅然決然投入了繪畫的懷抱。不,不是忍受,忍受者證明在其中獲得痛苦,但思特里克蘭德毫不在意,他的目光甚至從未在這些困苦上停留過一秒。他滿心只有繪畫,他說他必須畫畫,“就如一個人掉進水裡,那麼他游泳的好壞都無關緊要,他要麼掙扎,要麼被淹死”。他的決然到了一種驚世駭俗的地步。他說愛情是一種病,他只在某些時候才需要一個女人;他說孩子即便餓死了也同他沒有干係;他無所謂所有人的厭惡與鄙視;他不能忍受任何桎梏,清除所有阻礙,即便遍體鱗傷鮮血淋漓。

思特里克蘭德逐月而去。我同許多人講思特里克蘭德,而這些人中大多數批判他的不負責任隨心所欲,剩下的大多誠懇的表示了他的勇氣令人欽佩。

當我們用現實的.眼光思考思特里克蘭德,其感受不會比讀完百年孤獨好上半分:譬如月亮離地球足足36。3萬千米,還得是在近地點的時候。

如果說“月亮”是毛姆用的一個比喻,那麼本體可以翻譯成理想,但它卻是高於理想的理想:你渴望在後花園的游泳池邊喝著86年的拉菲,同美人談論著康德;或者在世界各地舉辦音樂會,被人們稱為“現代的莫扎特”,都不重要,這些可能不是地上的六便士,卻充其量只算得上是樓頂的英鎊。月亮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是巫山滄海,是畢生所求,是刻在骨頭中的。而泱泱四海八荒,上下近萬年,有多少人連生命中的月亮是什麼都不知道,遑論那剎那的驚豔與永恆。即便有幸得見,有多少人卻低下了頭,為了生活和家庭,因為恐懼與不安,寧願假裝沒有見過。那麼那麼多的人此生便沉溺於緩緩的溪流,無緣懸崖瀑布。

那麼,你可會棄了六便士,甚至英鎊黃金,一心逐月而去?只是在此之前,我只希望,能夠得見月的清輝灑滿青石的街道,像一幅美麗的畫兒。

睡前想:你可會棄了六便士,甚至英鎊黃金,一心逐月而去?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即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

第一次看到《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怎麼在意,如果不經意間路過書店,也不會去買這本書,就連電子書都沒有瀏覽一下。即使在很多書友討論這本書的時候,事後也沒有太多的關注。直到那次在《一本好書》的話劇演繹中看到了這個故事。短短的話劇演繹就像在我眼前打開了這本書,一頁一頁的翻過,慢慢的感受整個故事的發生。

作者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借“我”之口,敘述整個故事。故事描述了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通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係、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和生活”,到底哪個更重要?其實是說不清楚的。有些人為了理想放棄一切,就像書中的經紀人,很多時候會讓人難以理解,就連毛姆都覺得不可思議,為此去勸解、去阻止。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夠如此徹底的放棄一切,為理想像發了瘋的似的埋著頭向前衝。也許就闖出了一片天地,尋找到心靈的歸屬;也可能撞的頭破血流,迷失在尋找的途中。

在現實生活中,安逸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會做的選擇;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無奈,真的要放棄一切尋求夢想的時候,需要強大的毅力作為後盾。很早的時候網路上就流行一句話“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很瀟灑,可真要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有很多人卻做不到;一場簡單的說走就走的旅行都這麼難,更何況放棄一切去尋求夢想。這本書用一個故事引發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逃離世俗社會尋找心靈家園這一話題的思考。簡單的故事卻給了人龐大的思考空間。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在閱讀這本書之後,我詢問了幾個好友對書中人物的看法。大家對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敢於去追逐月亮,他選擇面對苦難和厄運,這樣的孤勇,便是我們凡人所不可及。也有人評價:他拋家棄子,即使是為了夢想,也該批判。可是夢想和金錢之間的抉擇,哪有我們說的那麼簡單,不能一味的做非黑即白的判斷。“月亮是那崇高而遙不可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很多時候,我們把問題簡單化了,理想和現實擺在一起,你選哪個?但是我們通過思特里克蘭德的經歷,會看到,衝突往往非常複雜。

書中的月亮象徵著夢想,而六便士象徵著現實。比起當時的很多人,思特里克蘭德擁有的六便士已經很多了,可是他哪怕知道這樣做會失去他現有的幸福生活,他哪怕最後的結局可能是“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他還是選擇了追逐自己眼裡的幸福。我想起來奧斯卡王爾德的一句話,我認為它是對這個作品最好的詮釋: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也許每個人都懷揣著夢想,我們不斷追尋月亮的腳步,可是在這一路上,不斷被現實打磨,磨平了稜角,磨掉了鋒芒,逐漸融入這個社會。我們逐漸帶上了面具,逐漸失掉了真心,逐漸成為一般人。也許到了人生的末端回想起這一生不過也就是那個“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的結局。一般人都不是他想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我們之所以羨慕他,因為我們終究只是一般人。“每個人都只看到腳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頭看到了月亮。”因為現實太現實,所以堅持夢想的人顯得最難得。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如果他沒有這樣的選擇,也許他過著令人豔羨的人生,他的家庭幸福,他的事業成功,可是他會後悔,因為這種幸福不是他眼裡的幸福,即使是最後平凡的一生,他也想拼盡一腔孤勇去試試。

追求夢想的過程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因為追逐夢想的過程也是個苦難的過程,能否克服苦難還是個未知數。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的最後到底是什麼,所以去試試追求自己的幸福吧。最終,我們要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貴。無論是選擇月亮,還是選擇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為千篇一律的別人。我們是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公式化的符號。保持自己的獨特性,才能讓自己永遠認識自己:這還是我。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小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描述了一位天才畫家的一生,由此引發出對人生的思考。

開篇先簡要描述了英國上流社會對藝術作品的追崇,然而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虛偽、貪婪、自私,唯利是圖等秉性通過聚會、拍賣等形式展現無遺。隨後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登場,出場方式卻是相當的不起眼,典型的社會普通人民群眾的形象,妻子賢惠,家庭和睦幸福。但一切皆是假象,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內心的追求是畫畫,完完全全被當時的社會已經家庭生活所束縛。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做出了拋妻棄子的決定。在此過程中,其自私、冷漠、無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個人孓身來到法國後,過著悽苦無依的生活。這也反映了主人公內心之痛苦,追求藝術信念之堅定。

在法國,有位朋友叫戴爾克·施特略夫,極早便對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有著極高的評價。為此,不遺餘力的幫他。然而,斯特里克蘭德卻忘恩負義,霸佔其妻子,隨後又棄如草芥,可以說的上是禽獸不如,但其一切行為的出發點也都是基於追求畫畫。由於與人結怨,主人公踏上了漂泊、乞討的生活。最終在塔希提找到靈魂的歸宿,精神的追求,並經人介紹,娶妻生子。

在此過程中,無論經歷什麼,主人公始終無法放下的就是自己對藝術的追求,強烈的畫畫慾望使他能夠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他不在乎金錢、名聲(拋妻棄子,忘恩負義,冷漠無情等等),展現給世人的完全就是一個病態的人格,可以說是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然而即使如此,仍然不忘初心。

主人公之所以能在塔希提找到自己靈魂的歸宿,是因為這裡環境清幽,最接近大自然的狀態。擺脫了世俗的一切困擾,又有自然環境的襯托,主人公內心追求的無拘無束的自由靈魂終於得以釋放,精神得以解脫。可以集中心力進行藝術的創作。所作的畫皆是展現自然、原始之美,卻也附帶著恐懼邪惡之意。既表現了內心對自由、自然的嚮往,又揭示了人性醜陋罪惡的一面。

小說言語之間含有邪惡反諷之意,部分觀點不表贊同。但值得欣賞的主題就是:人應該心懷理想,追求心靈的自由。正如文中的步呂諾船長所說,他和斯特里克蘭德其實一樣,都在追求美,只不過一個是藝術,一個是生活。我們更應該學習的是步呂諾船長的生活心態,積極樂觀向上,追求生活的美。不論艱難困苦,始終保持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正所謂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所寫的一部小說,講了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拋棄家庭,放棄一切去畫畫的故事,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閱讀了《月亮與六便士》之後的感想吧。

書的內容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拋棄家庭,放棄一切去畫畫。果然有很多人讀完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應該勇敢追尋自己的崇高理想,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然後全盤否定安定體面的生活方式及現今社會狀況,一本正經地給自己灌雞湯。

考慮問題的邏輯從來不應該是簡單的是或否

首先,作為一個普通的新時代社會青年,大家的普遍狀態是的我有一個小小的夢想,但客觀條件不允許,或者又是自己能力有所欠缺,甚至自己也猶猶豫豫不太確定到底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我這時候看了這本書,腦子一熱,就覺得我不管我要追求自由,你們不懂我,這個社會太世俗太虛偽了。非要等現實給自己來一巴掌才能幡然醒悟。

思特里克蘭德會有這樣的所作所為,是因為他既可以無視社會輿論,也可以完全不在乎物質享受,本質上就是對這個社會無所求!他是這樣說的:“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裡,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而我們絕大多數人並不具備這種純粹的喜愛,拼搏奮鬥是為了好工作,好生活,或者說是選擇的權利,努力也都是想要一個結果的。我們的興趣愛好也只是被稱為興趣愛好,如果真的達到他那種程度,我們根本不會自責和懊悔過去的不作為,然後發誓要好好努力;而是會像網癮少年沉迷於吃雞遊戲一樣無法自拔。生活中對於我們來說有意思,有價值的事情太多了,父母,朋友,甚至逛街吃飯,玩玩遊戲,追追劇都在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普通人更重要的分清主次,追求利益最大化。想要更好的生活,可是覺得努力奮鬥太辛苦,目標其實沒那麼重要,安於現狀也沒什麼不可以;如果不甘心就這樣下去,對世界還是充滿好奇,那多去嘗試也值得肯定,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沒有對錯高低之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本心。

想要詩和遠方,不妨先安頓好眼前的“苟且”生活。做好本職工作,不給家人增添負擔;然後付出比別人多數倍的財力精力,慢慢的打磨自己;最後無論結果好壞,都能自己承擔。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月亮與六便士》中“月亮”指的是詩和遠方的田野,是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眼前的苟且,是現實。而當你面對這一選擇,你會如何抉擇呢?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他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斯特里克蘭德原本有一個平凡的生活,有妻子,有自己的孩子,可他覺得前半生度的如此空虛,他決定拋棄自己的妻兒,放棄榮華富貴,放棄物質享受去追求藝術窮困潦倒,書中說他“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是這本書的作者,他用現實中的保羅?高更的形象去塑造斯特里克蘭德,塑造了一個生前被世人唾棄,但死後卻被受推崇的畫家形象。

斯特里克蘭德拋棄現實而勇赴理想,像主人公那樣的人也有許多,如貝多芬,為了理想到最後聽力漸漸無法忍受;還有梵高,最後窮得一文錢都沒有,自殺了。

也許你會羨慕斯特里克蘭德那樣,如脫韁了的野馬那樣奔放灑脫,可誰又能夠得到真正的自由呢?親情和友情難道就可以拋棄嗎?規則和秩序難道可以無視嗎?只有約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斯特里克蘭德確實是才華橫溢,但他也有冷酷無情的一面。在妻兒方面上不聞不問,為了追求藝術,而沒有與妻子聯絡,一幅無所謂的樣子,真令人作嘔。

斯特里克蘭德也是許多藝術家的典範,為了藝術而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書中也有一個正好與之相反的人,他選擇了六便士,選擇了現實,他就是斯特略夫。

他有極高的道德情操,先後救出了自己的妻子和斯特里克蘭德,可斯特里克蘭德卻恩將仇報,奪走他親愛的妻子,所以他選擇了委曲求全,我想你們應該會覺得他很蠢吧!但他卻無條件支援了藝術,是斯特里克蘭德的反面,他雖然選擇了六便士,但卻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不管他們怎麼選擇?作者毛姆都是最清楚的,無論是理想還是現實,都會是伴隨著美好與傷害。正如書中所說“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你認為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樣的要求?”我覺得不管是哪種選擇,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價值。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毛姆這個作者今年突然進入了我的世界,從上一本的《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開始,因為前面兩本書讀得十分枯燥,所以問若水推薦一本可以一口氣讀下去的書,於是第二本毛姆的書進入眼簾《月亮與六便士》。

剛才簡單查了一下,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這個名字倒是起得非常有意思。看書的時候沒有去查這本書的背景,但是一路看下來也知道主人公大概在歷史上可以找到原型,而且多半是個印象派的畫家。我對印象派的畫作知之甚少,也是要通過搜尋才知道他是以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的這個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他那本書評讓我開了很多竅的原因,我這次突然能夠看得出這本小說了那些起承轉合的戲劇衝突了,毛姆去推進這些衝突的寫作手法也很特別,用一個第三方轉述或者聽說的方式,讓故事的衝突層層遞進。最意外的是主人公最後結束於塔希提,這個地名對於我來說實在有點太過熟悉,從神盾局特工第一季開始就被寇森反覆提及“It’samagicalplace”,然而事實卻完全不同。高更真的葬於這個小島上,毛姆也是在這個小島上游歷之後寫成了這本《月亮與六便士》,以至於我都要開始相信這真的是一個magicalplace了。

我其實很羨慕這種找到人生意義的人,無論是從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還是意外之喜突然找到的。思特里克蘭德可以突然之間拋妻棄子放棄證券行的工作開始顛沛流離的專心做一個畫家,在某種程度上令人羨慕,現實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這一點?又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找不到命中註定的destiny,也許是美劇看得多了,這個頻繁出現的詞總是讓人疑惑,難道真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destiny?還是這些不過是電視劇或者小說裡的鏡中花水中月?思特里克蘭德有時候也厭惡自己身上的人性那一面,所以才會在偶爾表現出來以後顯得冷酷無情。也許藝術家們真的要遠離塵世,才能找到那種精神巔峰(瘋)吧。

最近一段時間的閒散倒是也讓我想問自己這個問題,人生註定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呢?以前總覺得自己有答案的,但是最近幾年反而躊躇猶豫了很多,做市場部的工作我其實心裡並不那麼認同和喜歡,偶爾的成就感也不過是得到誇獎和認可時產生的,大部分的時候都心懷疑慮,事情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人生這麼過真的就可以了?

也許就是不斷困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間,才是真正的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