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會死讀後感(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5.36K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去會死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不去會死讀後感(通用6篇)

不去會死讀後感 篇1

“如果靠自己的雙腳抵達目標,與美好事物相遇時的喜悅,也將會是最大的吧。”——石田裕輔【日】

讀著石田裕輔的《不去會死》,彷彿覺得自己變成了作者,正在騎著自行車,享受著環遊世界的樂趣。

《不去會死》講述的是一個日本人環遊世界的故事片段,它詮釋的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對抗命運的勇氣。在書中,簡單的文字,藍色硬書皮的裝幀,黑白的圖片,就像石田裕輔這個人一樣,樸實又快樂。在平淡的文字間蘊藏著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它彷彿能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勇氣。7年,對於許多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但對於作者來說是一種多麼寶貴的財富啊!作者輕描淡寫般的寫到:“出發前,世界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張巨大地圖,七年之後,地球成了他手中的小小盆景。”或許7年後他手中的盆景就是他那筆寶貴的財富吧!

通過石田裕輔的旅行筆記,我才知道原來非洲人民是很淳樸友善的,即使他們貧窮,但他們並沒有失去快樂。

通過他的旅行筆記,我才知道那麼多我不曾知道的地名,景點名稱。

通過他的旅行筆記,我才知道環遊世界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容易,但是卻比我想象的要有意思多了。

通過他的旅行筆記,我才知道原來不需要特別好的語言水平也可以環遊世界。

通過他的旅行筆記,我才知道我們跟一個人的道別也許就是永遠的道別,所以珍惜跟每一個有緣人的相處,好好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長期旅行的人很容易就會陷入這樣的心境:厭倦日復一日的旅程,感性也逐漸磨損,對於旅途中邂逅的事物不再有任何關心,只是不停的往前走,直到有一刻,回過神來自己也覺得愕然:“我到底要往哪裡去呢?“或許,有這樣感受的,並不限於旅人吧?我們學生也一樣,在漫漫征途中我們或許會對未來感到迷茫,但是我們要相信只要在的路上到底,就一定能夠達成自己的夢想!

不去會死讀後感 篇2

《不去會死》這本書是我同事拿給我看的,她知道我愛玩愛旅行就特意讓我看看這本書,起初是被它的標題所吸引,這麼直截了當的題目足以讓我琢磨半天,究竟都去了哪裡,為什麼這麼肯定的說不去會死…… 利用著每天上下班坐地鐵的時間,斷斷續續看完了這本書,雖然只是了了的跳躍式的旅行片段回憶,也足以震撼我好一陣子,特別是作者真實的心理描寫,讓人有了極強的身臨其境感覺。

讀別人的書,經歷作者的人生,所以我仍然不能想象如果自己花7年半去騎單車環遊世界,那簡直不可想象,天方夜譚一樣調皮大概是斷斷續續看書的原因,震撼比不上之前的《海角七號》,一然的一個朋友說看了一本書,自己的心情就會在一段時間裡沉浸在書中無法自拔,如果長期看同一種風格的書,就會慢慢被同化了。

可以這樣來想,作者在路上碰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情,而書中記錄下來的那些都是不同於常人的,或者與普普通通生活中的人是有很大區別的。誠然,放下一切去做一次長時間長距離的旅遊,需要毫無羈絆,需要超常的勇氣,需要堅持再堅持;而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旅途,要一直的走下去,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與打擊,摔倒再起來,再摔倒再起來,無疑是比走一次環球旅行需要更加堅韌的勇氣和意志吧。

我會很崇拜也會很羨慕和嚮往騎單車環球旅行,或者僅僅是川藏線也可以,但或許我們更應該好好看看自己身邊一直在認真生活的人們,他們也一樣是勇士,當勇士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認真生活就是其中最簡單的一種吧。

不去會死讀後感 篇3

石田裕輔先生的《不去會死》,這本書記錄了石田先生用七年半時間騎自行車環遊世界的經歷,書中的內容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我看過不少日本人寫的旅行書籍,瘋狂的自我挑戰和典型的日式幽默是這類書籍的共同點,然而《不去會死》的特別之處在於:石田並沒有以“老()驢”身份居高臨下地傳授什麼“揹包客經驗談”或是“旅行貼士”,他以一種謙遜的旅人心態,平靜地追逐自己的夢想,真實地袒露旅途中的每一點心緒牽動。

石田踏上環遊世界之旅的原因很簡單,既不是為了證明什麼,也不是為了逃避什麼,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既然降生到這個世上,我就要好好看看它”。他希望能夠在旅途中找出自己的“世界第一”,不論是自然風光還是美麗街景,世界上總有一處地方是屬於他自己的“寶物”,是他自己眼中的世界第一。而之所以選擇騎自行車這種方式,也是因為“如果靠自己的雙腳抵達目標,與美好事物相遇時的喜悅,也將會是最大的吧”。

為了這個夢想,當存款達到預定金額後,石田從工作四年的大企業辭職,儘管上司說“你是笨蛋嗎?辭掉這麼好的工作?”,儘管算命阿婆預言說“你會過著一帆風順的幸福人生哦!不過,這種人生與刺激或冒險無緣”,儘管出發前幾周還在血尿,他還是戰戰兢兢地邁出了那第一步。

不去會死讀後感 篇4

剛一拿到這本書,想這個作者得是怎樣一個超人似地人物,能夠用7年半騎腳踏車環遊世界九萬五千公里。沒讀幾頁才發現,原來這個環遊世界的人一開始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曾畏首畏尾猶豫不前,對自己一時頭腦發熱作出的決定動搖不已,窩在小旅館裡想出各種理由來拖沓出發的時間。關鍵是他邁出去了,“想東想西都沒用,去做就對了。行動一展開,自然會產生力量。”

看這樣的書會讓壓抑的心發出釋然的微笑,讓晦暗的心境照進人性溫暖的陽光。縱使世間有百般惡,也抵不過那一時善的感動,何況這善良猶如生命,即使戈壁荒漠也有它的存在。在一個地方呆久了,由於環境的影響加之出於生存的本能,總是要給自己套上一件防護盔甲,雖不刻意為之,但叢林法則已在實施,緊張的工作快速的生活麻痺著心,輕易不會感動。旅行將你拉出生活的戰場,卸下緊張的心衣,露出柔軟的心房,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給予,舉手之勞的幫助,或那不經意的一笑都會觸動脆弱的心絃,帶來振撼心靈的感動。生活在最普通生活中的人有著世界上最樸素的善良,最簡單但最感動人的善良,只要你肯露出心來,就會感受到他們,就會為這久違的樸素的善良感動落淚。他們是聖誕節讓你進屋做客的老爺爺,是一個人住不說話只為你生火的艾伯特,是坐輪椅賣香菇的波蘭老伯,是賣西紅柿的莫三比克媽媽。

作者石田裕輔是個日本人,作為環遊世界的自行車騎士,一路上他也遇到了不少和他有相同愛好的同胞。每當有人和他搭訕時,都問他是不是日本人。同樣是東亞人種,有著相似的文化和體格容貌,戶外或驢行闖天下這種事我們不如日本人多。有人認為,戶外是小資們乾的事情,要有錢又有閒,看看他們的裝備就知道了。也許目前在國內真的是這樣,不過作為外行我沒有發言權。可看這本書中,包括作者在內的很多人都不是有錢人,都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上班族。他們工作幾年攢下一筆錢,可能會在最初的裝備投入上花上一筆大價錢,然而這是必須且值得的,隨後他們會經常睡帳篷,即使住旅館也是最廉價的,作者在出發時為這個環球騎行只帶了70萬日元,中途還被人搶走了很多。他們不是有錢人,可他們也是在享受生活,享受追逐夢想的過程。周遊世界靠的不是錢財,是毅力,是堅定不變的夢想。這種毅力不同於角馬馴鹿或太平洋鮭魚那同樣震人心魄的萬里大遷徙,它們是在生存繁殖的動物性本能驅使下無可選擇的創舉,這種毅力是動物性的昇華,是人區別於物在生存繁殖之外的追求與堅守。已開發國家之所以會比開發中國家多許多這樣的人,關鍵不在財力,而在教育,在價值觀,在人性的釋放,在自由的選擇。物化教育下一切為了生存,為了生計,封妻廕子光大門楣。人性教育下,遵從本性,自由選擇,多元化價值觀,花草共長。因此日本會有一群石田裕輔,中國也會有,但目前只能是鳳毛麟角。

石田在途中遇到一個女子,她也是一個旅行者,她有一個困惑:“我不知道自己要朝何方前進,也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麼”。長途旅行的人,走的時間長了,就會有這樣的困惑。從一開始的新鮮刺激,到後來的起床出發,再起床出發,一切又都變成了重複,兩邊的風景也不會再輕易打動心靈。其實這樣的困惑又何止只限於旅人,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旅人,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旅途上,在迴圈往復了那麼久之後,你是否也會有這樣的困惑,是否也會因為單調的乏味而叩問自己的心扉。

不要為終點遙遠而灰心,不要因目標難以實現而沮喪,奔向終點的旅途,實現目標的過程,才是最享受的。在努力的過程中,每天一睜眼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沒有比這再充實不過的了。在臆想中,在睡夢中,會一次次彩排成功後的喜悅與激動,為此而生的動力會推動著你不斷向前,渾身流淌著活力。這個實現與追逐的過程一定不要嫌它漫長,因為許多時候當你抵達終點後,你反而會很平靜,之前一次次預演的激動並沒有適時來臨,並且馬上就會很寂寞,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這也許就是得與失的微妙關係吧。人生啊,幸福的是,抵達一處目的地後,不會迷路,依然知道自己的方向。

為什麼很多人想去旅行,為什麼總是在原始偏僻的地方面對簡單純樸的笑容而感動落淚,因為在逃離世故,在逃離偽裝,在迴歸本性,迴歸簡單純樸。每一個城市人都是一個遠離故土的人,這個故土就是人類誕生的地方,自然,原始簡單純樸的自然。很多去過西藏或非洲的人,會被那裡原始純美的自然環境震撼的熱淚盈眶,他們認為那是神明的力量所致,實則不然,這無關神聖,這其實是一種鄉愁,是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迴歸故土的感情。所有神聖的東西,都是純樸自然的。宗教亦如是。幾乎所有的宗教都努力讓信眾迴歸本心,解脫世俗的束縛,遵從原始的自然法則。不論一個人再如何變化,都改變不了他的本心,只不過是在心之外套了一層層外衣,上了一副副枷鎖。因此,宗教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這就像佛教認為人人都有佛性一樣,皈依宗教實際就是開啟枷鎖脫掉偽裝回歸本性的過程。我們生活的地方,到處充斥著反自然的改變與矯飾,我們離開心越來越遠,因此當我們置身簡單純樸的原始自然美當中,就會有回家的感動。

長期在外旅行的很多人都不會對偶遇的夥伴動真情,因為他們知道,這只是一面之緣,明天或下一分鐘將永不相見。因此他們不會浪費感情,動真心真情,對於相遇離別已經免疫,無痛無癢。然而感情是用不完的,是不怕浪費的,即使知道下一分鐘將不會再見,亦可真心相交,深情以待,難道我們動真情是為了以後的相交,是為了朋友數量的增加,不是,是為了此刻的相識。或是不想受動真情之後的分別之痛思念之苦,而半掩柴扉,孰不知,門關久了,心會落滿灰塵,心痛死不了人,心動是活著的美好,心痛是活著的證明。

我覺得石田這一路下來最大的收穫是對命運的感悟——從不去會死到不會去死。從信天由命,一切都是命運安排好的非人力能改變,到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消極對抗,而要積極面對,命運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妙妙說過,命運在很多時候,取決於你在什麼樣的時間,出現在什麼樣的地點,做什麼樣的事情。而這些並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是可以選擇的。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命運軌跡,很多人認為命中註定,不做努力,不去選擇,一味埋怨自己時運不濟,其實是自己沒有抬頭,環顧左右你會發現面前不是隻有一條路,而是很多條,他們或隱蔽,或泥濘,但會引你通向不同的世界。

不去會死讀後感 篇5

又是一本旅行文學 以前看《Notting Hill》的時候很不明白男主角為什麼要開個小小的旅行書店。難道旅行文學真的那麼好看嗎?那時候的我實在是不明白。若干年過去了,我依然沒有愛上旅行。我喜歡安靜的屋子裡讀書,害怕炎熱的太陽,害怕瀰漫的大霧,害怕大雨傾盆濺到身上的泥點子…… 我不愛旅行,但是我愛單車。

這個一個普通日本人花七年半時間騎行世界的旅行遊記。這是一種深度的旅行,一種帶有冒險家性質的旅行,一種靈魂與肉體完美結合的旅行。我們當然是極少有人能做到,但我們可以去體會作者旅途中的東西,思想的變化,意志與困難的鬥爭,所遇所感的人和事,也可以匡正自己的旅行,當然不是說讓大家去這樣旅行,這樣去生活,但大家可以借鑑尋找適合自己的旅行,以使自己的靈魂和肉體得到最大的滿足。

作者石田裕輔從北美洲的阿拉斯加一路向南騎行到南美洲的最南端阿根廷的烏斯懷亞,這裡離是離南極最近的地方了,兩天船程就可以到南極,澳大利亞過去南極要一星期船程。作者在這裡有寫到在育空河上恣意的吃喝玩樂,會讓我聯想到桂林的遇龍河,作者在進入南美洲時遭遇搶劫,差點小命不保,並且其他旅伴也有遭搶劫的,還有差點挨槍子的,作者滿足了縱騎美洲的.夢想後,就從南美洲最南段搭飛機到歐洲的大北邊丹麥,開始縱慣歐洲非洲大陸,最終達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完成了自己另一週縱騎的夢想,隨後搭飛機到英國開始橫騎歐亞大陸。

伴隨著作者的足跡,我檢視這google earth 作者的足跡,也跟隨著作者進行了一次小感官上的環球旅行。發現還要很多更好玩的地方,更好玩的人和事,等著自己去發掘,馬不停蹄也做不完事。作者有寫到瑪雅文化的蒂卡爾古城是自己環球旅行中未被超越的古城。有寫到柬埔寨的吳哥窟、埃及金字塔的驚歎。有寫到實景跟電視網路上看的不同,感知上的差異。有寫到非洲的貧窮,有寫印度恆河浮屍,但作者依然按當地信仰有去恆河沐裕有寫到泰國是很多亞洲揹包客出國旅行的第一站,啟蒙點。有寫到遇難的同伴,有寫到很喜歡學語言的小姑娘泰西亞,懂十一國國語言,十五歲,有寫到路遇的裝有一隻假腿旅行的永子小姐,32歲,從事美容造型業,工作半年,再以這種極慢的速度旅行半年,就這麼生活著。瞭解到南美洲很多自行車騎士。作者在路上結實了這麼些有趣的人和事是絕對的財富。

回國後作者供職於自行車雜誌,寫作,演講,也許作者因為這個旅行生活被改變了吧。

不去會死讀後感 篇6

在此之前說說買這本書的經歷,其實早在未看過它封面之前,在網上已經看過對這本書推薦的內容了。而真正驅使我花原價買下它主要是那天突然的心血來潮所致—那天正好是國中的同學聚會,本來只以為只是簡單的在某地坐下來彙報一下近況誰知到後來演進到了"飯後運動"……好吧,就在這裡我和其他人產生了一點分歧,過程有點複雜,結果就是道別了他們然後和某人去了Pizza hut。

而這本書,就是在"安安靜靜地坐在某地喝著咖啡用來打發時間順便充實一下"的設想下到書店買的,期間當我見到聯合書店樓上竟然有露天coffee shop時曾有無數想打電話叫已經在某地等我的人轉移陣地的衝動,不過,還是等下次吧。

因為原本對旅遊並沒有太大的憧憬,所以當時也只是草草的翻了十幾頁,待到真正將它看下來已經是三天後的事了。

連同後記才三百多頁的書記錄了作者石田七年來周遊世界的歷程。

是七年來,用自行車周遊世界的過程。

在開頭幾節的時候,我還在暗自嘲笑為了夢想辭掉工作的石田在阿拉斯加被"勒索"時落荒而逃的窘樣,到了後來,慢慢的透過他的視線看到了一路的風光,從育空河到蒂卡爾神殿,從北美一直到中東,看盡了塵世的冷暖,也歷遍了各種別離。到了最後,在石田重踏國土時卻發現到達了終點的感覺並沒有想象中灑脫,到底經歷了多少次的離別與重逢,又有多少人這輩子都無法再見面了,最後終不過一句"我還活著",是疲憊的心已經無法再一次感慨,還是那些東西已經不需要用言語來概括呢?

其實在這一段漫長的旅途中,我感觸最多的不是那個"世界第一"的景色,也不是祕魯那次的驚險,而是石田旅途中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次淚湧眼眶的告別,然後在另一片土地上重逢,再後來再次分開。這次的旅程,是孤獨的,同樣也不是孤獨的,這樣想來,似乎和我們人生有點相似呢。

石田七年的旅程,我用兩個小時便感受了一次。到了書的結尾,我想,如果我是石田,那麼我大概不到一年便要逃回來了吧?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大概,是與第一個同伴告別那時吧,我是最討厭離別的。

也許每個人的夢想並不相似,在文章的結尾,我對題目保留一點想法,這個"不去"的後面是不是漏了點什麼呢?那它的後面本身應該跟的又是什麼呢?其實在前言的時候,石田已經說清楚了吧——為了什麼要環遊世界。

是為了夢想啊。

所以,完整的題目,應該是《不去實現夢想,會死!》吧。

一直流連於城市庸碌的人群中,我們早已喪失了那時對夢想的執著,但如果生活沒有了夢想,僅僅是按照"日常"的規則度過的話,那又談何人生呢?

就像艱險的旅途,實現夢想有時候會遇到很多障礙,嚴重一點,真的可能會死。但或許真的像俳句所言:心隨風起葬身荒野亦無悔,只要是為了夢想而行,那麼即使前路如何險阻,也有足夠的動力走下去吧。

不去,真的會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