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燴麵散文

來源:才華庫 1.43W

河南人愛吃麵,燴麵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燴麵吃起來也很好吃,大大的碗,讓你一次吃個夠,主要是個量和味,幾乎家家都會做。

吃燴麵散文

最值得回味的一次吃燴麵,是在高中的時候去洛陽安樂窩辦事,在一個小飯店裡大哥帶著吃的一次燴麵。那麵條很厚很長,看著好像咬不動,可是狠勁的咬下後,慢慢的咀嚼著,很有勁道,很香,湯也很鮮美,好像面很少,沒幾下就吃完了。到現在還在回味著那麵條的滋味!好吃!難忘

最早吃燴麵的記憶是小時候在家裡,父親高興的時候就開始做,這個做燴麵的過程要持續幾個小時,從和麵到準備往鍋裡放一切乾菜,這個準備的過程很麻煩,吃上一次也很不容易。那時的感覺吃燴麵就像吃山珍海味一樣好吃。因為那時人窮,飯店也少,家裡改善生活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情。

父親要做燴麵了,面要選上等的好面,很白很細的那種,家裡往往去磨面時把那中間的好面摘出來以備後用。先把面用鹽水調料和上,然後上街買肉。再去地裡薅點蔥,青菜之類。回來後就去上屋他的.百寶箱裡(也就是抽屜的下面的倉庫裡),翻出只有過年時才吃的木耳、黃花菜,海帶,放進水裡泡著,發好後把雜物清理乾淨,這樣一折騰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父親再找點粉條末讓我慢慢的一根一根的挑選著,裡面很髒,好多雜物,我都想偷偷的倒掉,可是攝於父親的威嚴,只好很不情願的應付著。

這一切做好已經快要中午了,父親開始炒菜,父親炒出的菜很香很好吃,火候掌握的很好。隨著碰碰嚓嚓的鏟子攪動,一會兒滿滿的一鍋燴菜便做好了。再添上一鍋水,把柴火燒的旺旺的,我燒著火拉著風向,火借風威,火苗嗤嗤直往上竄,熱氣一會兒便把鍋蓋吹起老高。父親在大柿木擀麵桌上,把和好的面用力的擀著,隨著擀杖的滾動,面慢慢的變的很薄很薄,成了大大的一張面紙。把這張面紙再用擀杖捲起來,慢慢鬆動擀杖,面徐徐落下,面慢慢的均勻的摺疊起來,再用切菜刀切成小條。然後拿著小麵條慢慢的往長處寬處拉的薄薄的,拉好後便放入鍋裡,任意的煮,就像皮帶一樣,寬寬的,白白的,在水裡遊弋著。小時候最高興的事便是拉麵條,一根麵條在手裡玩著,軟軟的,願拉多長就多長,想撕多薄就撕多薄。

滿滿的一鍋麵條已經煮熟,再把炒好的菜放進鍋裡,馬上香氣四溢起來,黑的黃的白的綠的,看著就讓流口水,聞著更是垂涎欲滴。盛上一碗慢慢的品著,嚼著,麵條津津的吃著鹹香可口。一家人圍坐在桌旁,父親又開始了的演說:這一碗要是在街上的飯店得三塊錢呢!那得意洋洋的樣子好像在街上賣飯一般。我們沒心思聽父親的話,貪婪的往嘴裡扒著,趕緊吃完再去鍋裡盛下一碗。

在北京,河南燴麵很不好找,越是尋尋覓覓越是找尋不見。一日無意行走在北五環的一個偏僻的街道上看見了一家燴麵館。進去吃了一次,感覺倒貨真價實,寬寬的麵條吃著津潤滑溜,裡面還有粉絲黃花菜和木耳,湯也很好喝,其實現在的燴麵一般的飯館只是加點肉和麵條而已,像這樣精心製作的飯店還真的很少。

這次從深圳回來到新鄭,老同學驅車去接,到鄭州最有名的“蕭記燴麵城”給我接風洗塵,吃家鄉飯——燴麵。裡面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已經座無虛席,只好和幾個人拼桌而食。可是聞名不如實踐,吃了那麼幾口便沒有食慾,僅是一碗的麵條而已,面也難以下嚥,攪動了半天還是滿滿的一碗,把點的菜全吃了。什麼燴麵僅僅徒有虛名罷了!出得門來看看金子招牌還有書法家范增的落款,哎!現在都要門面的虛華,飯菜的質量堪憂。

家裡飯館的燴麵遠沒有以前做的好吃,都是圖個經濟效益,面多多的,味道嘛湊合吃飽算了。每出去吃一次心裡不舒服一次。細細想來還真沒有自己在家做的好吃,還是自做自吃的好!

熱門標籤